第一篇: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家长演讲稿
我很幸运,有一双儿女,他们俩姐弟只相差两岁半,虽然有两个小孩会有双倍的欢乐,但也带来了双倍的烦恼。从小小的可爱婴儿,一对儿女逐渐慢慢长大,伴随而来的,就是姐弟俩的教育问题,这是我一直以来头疼的问题。
《父母课堂》是学校推荐的,第一次在班会上看到它,我简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里面的每一个栏目,每一篇文章,都切切实实地反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各种各样小问题,问题虽小,反映的事情却可以很多,甚至有些可以影响终身。谁说父母就不用学习,要当一个好的父母,其实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很喜欢《父母课堂》的办刊宗旨: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在2014年3,4月刊,教子良方栏里有一篇《和儿子一起成长(上下)》,杨文女士的教儿方式我非常喜欢,他们的夫妻联盟,对儿子进行的“随机教育”和“哥们儿式渗透”方法,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儿子,更喜欢他们家的“在我们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是自我完整的独立个体,都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追求和独立的空间,都愿意帮助对方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我总觉得过得飞快,一眨眼间,他们俩姐弟就从只会吃喝的小婴儿长成一个会独立思想,有自己想法的小学生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我觉得自己也不断在成长,陪着他们,学着怎样去当一个成熟、负责的家长。
学会分享,互相照顾。听到身边太多朋友家里有两个孩子的话总是争抢东西,甚至为此打架,我希望我家两个孩子从小能做到不争不抢东西,学会分享。从两姐弟很小的时候,买玩具我们只买一样,书也只买一本。玩具可以一齐玩,书也可以一起看,慢慢地,两个孩子习惯了,也知道有好东西是可以一齐分享的。现在两个孩子长大了,一人一个独立的房间,但是书柜和玩具仍然是共同使用。姐弟俩岁数相差不多,看的书和玩的东西也差不多,有时也会争抢谁先看谁先玩,这个时候我们就教育两孩子一定要相亲相爱,互相照顾。姐姐是老大,但是弟弟是男孩儿,我们家爸爸比较大男人主义,他教导弟弟,男孩要照顾女孩,要保护女孩子,所以弟弟虽然是比姐姐小,但总是抢着照顾姐姐,姐姐也会想着自己是老大,同样也会想着照顾弟弟。谁先看书,谁先玩玩具的问题,他们就自己商量着办了,更多的时候是一起看一起玩了。
培养独立能力。我们家里没有跟老人一齐住,两个小孩都是我们自己带,所以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很注意让他们自己学习自理生活。小孩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只要大人愿意放手。4,5岁的时候姐弟俩就自己洗澡洗头,出门的时候自己收拾需要带的物品。6岁的时候,就踩着小凳子跟爸爸学炒菜。虽然姐弟俩自理能力比较好,但是做事情比较拖拉比较慢,尤其是姐姐,做事情总是慢吞吞的,有时候急着,我就帮他们做了。结果有一次,老师跟我说:莫瑶各方面都不错,就是自理能力不强。”
听到老师的评价,我大吃一惊,从小我就刻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怎么老师会这样说呢?回来以后跟爸爸一讲,爸爸说,先别吭声,留意一下。结果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姐姐原来做事慢,她看到为了赶时间我会帮她做了,她自己就不做了,久而久之,她就更慢更不愿意做了,这种习惯甚至带到学习上。从此,我自己先改过来了,每次出发前,我会提醒他们俩收拾东西,但是无论多赶,我也不会再帮他们收拾,甚至不帮他们检查。一次,两次,姐弟俩不是漏带了水,就是漏带了衣服或者其他东西,这让他们受到深刻的教训:在口干的要命的情况下有好几次都没水喝,或者因为没带上课的衣服鞋子而受罚。第一次的时候,姐姐埋怨我,我理直气壮地回她:“那是你自己的东西,你自己不收拾,不检查,能怨人吗?”弟弟见状也不敢吭声了。很快,他们就改过来了,会在需要的时候提前准备好东西,一样样地检查,甚至现在出门我让他们也帮我们收拾,他们都会快速地收拾好,再细细地检查一遍,东西带的非常齐全,看到他们的表现,我们一点也不吝惜我们的赞美!在我们的鼓励下,现在两个孩子的自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虽然一个四年级一个一年级,但是他们放假在家里的时候,能够自己做饭做菜吃,工作忙的时候,我回家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饭菜了,这一点让他们俩非常自豪,更雄心壮志地包下了暑假期间的一日三餐,在书柜里翻出不少食谱,准备大展拳脚。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俩切菜会切到手指,炒菜也给油烫到手,我在旁边心疼得要命,但也只能忍住,教他们自己处理伤口,包好手指,继续做。其实大人不吭声,小孩自己就不会觉得有多大有问题了,他们会快乐地做下去,很快就忘记了这些小伤口。
培养快乐地学习。一般的孩子都会觉得学习是很辛苦的,我希望两个孩子可以觉得学习是一样快乐的事情,无论学什么,都能抱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古诗文跟日常生活用语不一样,不能理解的话只能死记硬背了。我们会用上学坐车的时候,每天说说一首古诗,从它的诗意,诗人写诗的心情,甚至里面包含的典故,一样一样地去说,轮流说,即使理解错了,说错了也没关系,回头再纠正,回来,有时间,我们会把一些写景的诗句里的情景画出来,比一比谁画的更好,姐弟俩对这种方法非常感兴趣,每次都很积极地争着讲,古诗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渗入了他们脑中,随口就可以念出来了。数学其实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广泛,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现,出去吃饭买东西,我都是让他们俩算数数,数好了再跟服务员的对,他们都会乐此不彼。
教育孩子们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在陪着孩子们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也随着他们的步伐一步一步成长。我们父母是孩子们的教育者,同时也是示范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们的思想,我希望能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愉快地促进精神成长,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健康身体,健全心理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有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的人。为此我会努力学习,与他们共同成长!
第二篇:家长演讲稿: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家长演讲稿: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家长演讲稿: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我很幸运,有一双儿女,他们俩姐弟只相差两岁半,虽然有两个小孩会有双倍的欢乐,但也带来了双倍的烦恼。从小小的可爱婴儿,一对儿女逐渐慢慢长大,伴随而来的,就是姐弟俩的教育问题,这是我一直以来头疼的问题。
《父母课堂》是学校推荐的,第一次在班会上看到它,我简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里面的每一个栏目,每一篇文章,都切切实实地反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各种各样小问题,问题虽小,反映的事情却可以很多,甚至有些可以影响终身。谁说父母就不用学习,要当一个好的父母,其实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很喜欢《父母课堂》的办刊宗旨: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在2014年3,4月刊,教子良方栏里有一篇《 和儿子一起成长(上下)》,杨文女士的教儿方式我非常喜欢,他们的夫妻联盟,对儿子进行的“随机教育”和“哥们儿式渗透”方法,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儿子,更喜欢他们家的“在我们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是自我完整的独立个体,都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追求和独立的空间,都愿意帮助对方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我总觉得过得飞快,一眨眼间,他们俩姐弟就从只会吃喝的小婴儿长成一个会独立思想,有自己想法的小学生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我觉得自己也不断在成长,陪着他们,学着怎样去当一个成熟、负责的家长。
学会分享,互相照顾。听到身边太多朋友家里有两个孩子的话总是争抢东西,甚至为此打架,我希望我家两个孩子从小能做到不争不抢东西,学会分享。从两姐弟很小的时候,买玩具我们只买一样,书也只买一本。玩具可以一齐玩,书也可以一起看,慢慢地,两个孩子习惯了,也知道有好东西是可以一齐分享的。现在两个孩子长大了,一人一个独立的房间,但是书柜和玩具仍然是共同使用。姐弟俩岁数相差不多,看的书和玩的东西也差不多,有时也会争抢谁先看谁先玩,这个时候我们就教育两孩子一定要相亲相爱,互相照顾。姐姐是老大,但是弟弟是男孩儿,我们家爸爸比较大男人主义,他教导弟弟,男孩要照顾女孩,要保护女孩子,所以弟弟虽然是比姐姐小,但总是抢着照顾姐姐,姐姐也会想着自己是老大,同样也会想着照顾弟弟。谁先看书,谁先玩玩具的问题,他们就自己商量着办了,更多的时候是一起看一起玩了。
培养独立能力。我们家里没有跟老人一齐住,两个小孩都是我们自己带,所以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很注意让他们自己学习自理生活。小孩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只要大人愿意放手。4,5岁的时候姐弟俩就自己洗澡洗头,出门的时候自己收拾需要带的物品。6岁的时候,就踩着小凳子跟爸爸学炒菜。虽然姐弟俩自理能力比较好,但是做事情比较拖拉比较慢,尤其是姐姐,做事情总是慢吞吞的,有时候急着,我就帮他们做了。结果有一次,老师跟我说:莫瑶各方面都不错,就是自理能力不强。”
听到老师的评价,我大吃一惊,从小我就刻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怎么老师会这样说呢?回来以后跟爸爸一讲,爸爸说,先别吭声,留意一下。结果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姐姐原来做事慢,她看到为了赶时间我会帮她做了,她自己就不做了,久而久之,她就更慢更不愿意做了,这种习惯甚至带到学习上。从此,我自己先改过来了,每次出发前,我会提醒他们俩收拾东西,但是无论多赶,我也不会再帮他们收拾,甚至不帮他们检查。一次,两次,姐弟俩不是漏带了水,就是漏带了衣服或者其他东西,这让他们受到深刻的教训:在口干的要命的情况下有好几次都没水喝,或者因为没带上课的衣服鞋子而受罚。第一次的时候,姐姐埋怨我,我理直气壮地回她:“那是你自己的东西,你自己不收拾,不检查,能怨人吗?”弟弟见状也不敢吭声了。很快,他们就改过来了,会在需要的时候提前准备好东西,一样样地检查,甚至现在出门我让他们也帮我们收拾,他们都会快速地收拾好,再细细地检查一遍,东西带的非常齐全,看到他们的表现,我们一点也不吝惜我们的赞美!在我们的鼓励下,现在两个孩子的自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虽然一个四年级一个一年级,但是他们放假在家里的时候,能够自己做饭做菜吃,工作忙的时候,我回家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饭菜了,这一点让他们俩非常自豪,更雄心壮志地包下了暑假期间的一日三餐,在书柜里翻出不少食谱,准备大展拳脚。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俩切菜会切到手指,炒菜也给油烫到手,我在旁边心疼得要命,但也只能忍住,教他们自己处理伤口,包好手指,继续做。其实大人不吭声,小孩自己就不会觉得有多大有问题了,他们会快乐地做下去,很快就忘记了这些小伤口。
培养快乐地学习。一般的孩子都会觉得学习是很辛苦的,我希望两个孩子可以觉得学习是一样快乐的事情,无论学什么,都能抱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古诗文跟日常生活用语不一样,不能理解的话只能死记硬背了。我们会用上学坐车的时候,每天说说一首古诗,从它的诗意,诗人写诗的心情,甚至里面包含的典故,一样一样地去说,轮流说,即使理解错了,说错了也没关系,回头再纠正,回来,有时间,我们会把一些写景的诗句里的情景画出来,比一比谁画的更好,姐弟俩对这种方法非常感兴趣,每次都很积极地争着讲,古诗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渗入了他们脑中,随口就可以念出来了。数学其实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广泛,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现,出去吃饭买东西,我都是让他们俩算数数,数好了再跟服务员的对,他们都会乐此不彼。
教育孩子们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在陪着孩子们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也随着他们的步伐一步一步成长。我们父母是孩子们的教育者,同时也是示范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们的思想,我希望能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愉快地促进精神成长,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健康身体,健全心理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有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的人。为此我会努力学习,与他们共同成长!
第三篇:与阅读同行 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与阅读同行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有这样一篇文章,作者认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若他独自驾舟旅行,定愿以书为侣。是的,我亦如此,望走遍天下,以书为侣。
还记得在懵懂的儿童时代,我会为白雪公主的纯洁而欢呼;会为丑小鸭人生中的挫折而伤心,会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而流泪......一个个童话让我初识了阅读的乐趣。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一天的长大。一本本书更是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从《史记》中,我体会到了“风潇潇兮易水寒”的悲壮;在《红与黑》中我听到了司汤达对腐朽社会的声讨,在《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里,我吸取了战胜困难的力量。书是冬日里的阳光,带给我春的温暖;书是沙漠里的绿洲,给予我新的希望。就这样,书陪伴我度过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让我踏进里自己理想的学府。在大学期间,无意间拜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面前仿佛呈现出一幅理想的教育蓝图,在我的心里播种下了成为教师的种子。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使我第一次明白了小学教师的快乐。这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
大学毕业后,我怀着美好的憧憬步入了校园,实现我的理想成为了一名教师,但是面对孩子们在一日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不知如何应对,同时面对孩子们期盼的双眼,我深切地感受到“我是老师”的真实含义。这种茫然的感觉让自己很难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开始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阅读各种相关书籍,现在我还记得刚工作时看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着书中的案例,我也会反问自己:在这样的情景下,我会怎样做呢?尝试着渐渐的,我和孩子们相处的越来越融洽,遇到问题时心里会出现一些应对方法,虽然不能完美地去解决问题,但至少我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尊重关爱孩子们,这就是我最初阅读的收获,收获的喜悦让我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阅读的热情似乎已随着时间流逝,忙碌而繁琐的工作让我身心疲惫记得有一次因为工作上的一点挫折,我的心情变得有点急躁,在课上,严肃地责骂了一位在课上调皮捣蛋的学生,当时,他两眼泛泪,但是什么都没有说。这件事过去不久以后,有一天我看了一本儒勒•列那尔的书,书名叫做《胡萝卜须》。书中男主人公胡萝卜须给他的爸爸写信,提到一件事:在老师生日的那天,班上一致推举胡萝卜须代表全体同学,向老师致贺词。他用了好长时间准备了一篇讲话,郑重地抄在一张纸上,准备上课时,给老师一个惊喜。想不到老师以为他要故意捣乱,在他刚刚展开纸的时候,就气冲冲的站起来,大声斥责:“快给我回到自己座位上去!”这件事,让胡萝卜须觉得很受伤。看到这里时,我不禁深深地反省了自己那天的行为。第二天,我就去找了那个被我责骂过的学生谈话,这才知道,原来,那天他钻到椅子下,只是为了帮前面的同学捡橡皮。听到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我也向他承认了自己也是一时急躁,没问清楚原因就责骂他,并且请他原谅我。他立马就露出笑脸天真的对我说:“老师,没关系!”,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教育行业给我带来的幸福与快乐,是任何所得都不能比拟的。所以不仅是对书本的喜爱才去读,才去看,更是因为想要通过书本,不断的充实自我,提升自我,才能更好的做孩子们的榜样!
所以学校组织“淡淡书香,宁静致远”的读书活动,它犹如一丝火光慢慢点亮了我理想的火焰,将我从疲惫中解脱出来,让我坚定前进的方向,再次扬帆起航。与阅读的再次相遇,让我看到了新生活的曙光,朱永新教师还说“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读着朱教授的话,感觉教育是让人幸福的职业,只要坚持心中有爱,就能乘着破浪的船到达幸福的彼岸。“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我不能被安逸的生活和辛苦的工作打败,我要坚持阅读,自觉学习,勤动笔、常反思,与阅读同行,和孩子们共同成长,一起分享充满诗意和幸福的教育生活!
第四篇: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演讲稿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演讲稿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演讲稿2007-02-23 19:41:29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演讲稿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知识传递的交接地,它广阔、渊深,它严谨、活泼,它应该是一个神圣而亲切的字眼。而长久以来旧的教育观念扭曲了课堂的本来面目,使多少学子不堪回首。时代需要一个全新的课堂,让我们抖擞起精神,把课程标准的理念、方法迎进课堂,改造它、更新它,让我们的孩子接受它。
如果说课堂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海洋,那它必然应该是水波浩淼、气象万千的。可走进某些课堂,我们看到教师的教案上永远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永远有一个牢不可破的框框;我们看到模式墨守成规、方法一成不变;我
们看到无上的权威、严厉的说教,以及无条件的接受和战战兢兢的服从。于是,孩子们失去了海洋。课堂,是指向过去的世界,还是面向未来的时代?是以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为本,还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是以单通道方式向学生进行灌输,还是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发展、学会探究?每一个答案都是后者,每一个答案都要求我们完成第一种改造:变“死”的课堂为“活”的课堂。
课堂是教师耕耘的责任田,但更是学生收获的庄稼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你我都不能取而代之。可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主角,学生成道具的戏剧时时在课堂上演。我们何必高高在上?我们何必板起脸孔?我们何必去牵着学生的鼻子?我们何必永远只会说指令性的话语!难道面对前人知识、文化、智慧的精华,教师与学生是不平等的吗?这样的教师角色,体现不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也贬低了你我的生命价值。其实,在课堂里,老师、文本、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我想,学生欢迎这样的教师:闻道有先、授业有道、解惑有法;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平等、民主、自由。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二种改造:变“教师的课堂”为“学生的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前人早就告诉我们书本和实践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我们要完成的第三种改造便是:变“书本的课堂”为“生活的课堂”。让家事国事天下事伴随着风声雨声读书声走进寒窗;让书本上的铅字,跳跃成大自然的花红柳绿、鸟兽虫鱼;让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目光穿越过去和未来,关注个体和社会。不可想象:教育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怎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抛弃那些无聊的让孩子讨厌的练习吧,多读,多写,多实践,让我们营造一个真正的“大课堂”!
我们在课堂里辛苦跋涉,从冬到春,从秋到夏,且行且思,知道唯有改造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作为一名教师,也许你也曾想: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我上的课,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话语,我给学生做的一张又一张的试卷,它们到底能给孩子带去什么。当学生因此而惧怕课堂,我们真的会黯然神伤。我们会想起自己做学生的时候,也曾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也曾在这样的课堂里累积应试的知识。我们必须对这段生活有所反思。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教师实现人生理想的地方,它应该成为师生向往的智慧乐园、人生殿堂。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用崭新的视角去审视课堂,未来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理念去改造标准就是一盏明灯,它指引着我们课堂改革的方向!改造势在必行,改造刻不容缓,行动起来吧,在课堂里,我们将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第五篇:我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演讲稿
创精品学校
建幸福校园
我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弹指一挥间,我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已经走过了15个春夏秋冬,虽然参加工作的时间不算短,但在实验我还是个“新兵”。回想起一年前刚回到咱们高手如云的实验小学,本以为自己可以卓然出众,可真正面对纷繁忙碌的工作的时候,才感觉到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眼前一片茫然。我把这一切的不顺都归究于没接上好班,可心里却明白是自己为自己能力的不足找借口。去年9月,我与我现在的孩子们走到了一起,我准备一切从零开始,和这些稚嫩的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成长。我想用我的阳光、自信、开朗、大方感染他们,但是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这一年里,我发现是他们的天真、积极、乐观、爱心感动着我。
记得上学期开学第一天,新生韩冠宇的奶奶就告诉我,这个孩子是单亲孩子,现在是她一个人种地供养着孩子。于是,我就多留意了一下他。这个孩子的拘谨、冷漠、不自信,一下子就让我看出他的与众不同。为了多一些对他的了解,也为了让这些住校的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新生住校的第一天,我把每个路队一队一队地带到指定地点后,又返回学校食堂,看着孩子们吃饱后,我又把她们带回教室和他们聊天,我发现其他孩子都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故事。唯独他一直低着头,一句话也没说,这更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天渐渐冷了,我看到他只穿了半袖和半裤,就问他:“你奶奶没给你穿厚衣服吗?”他只是轻轻地点了一下头,又把头低的更低了。我不敢再问下去,害怕伤害到他幼小的心灵,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把我儿子的衣服穿在了他的身上,虽然他还是一句话也没说,可是我分明看到孩子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第二天中午,我刚走进教室孩子就双手捧着衣服把衣服还给了我,说他奶奶给他送来了衣服。我摸了摸他的头满脸堆笑地接过衣服,他竟也给我回赠了一个开心的笑脸。慢慢地,他开始有意与我亲近,我还发现他也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上课时,我有意多叫他回答问题,鼓励他大声说话,他会大声准确的读出词语,他会连贯的读准句子,他也会带着语气读课文,表情也开始丰富起来了。他开
创精品学校
建幸福校园
始变得开朗、自信、有活力了。期末考试以双百的优异成绩给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与其说他的进步是我最大的收获,不如说我在他的进步里找到了做老师的成就感。
还有许多的小浪花拍打着我的心灵,我班的孟易泽是个和爸爸一起生活的单亲孩子,从没离开过爸爸,孩子上一年级了,由于爸爸工作忙,就让他住校。刚开始,孩子恋家,每天总是不厌其烦的问我:什么时候放假?什么时候能见到爸爸?为了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我和孩子的爸爸多次沟通,我觉得孩子离不开爸爸,还是内心孤独。于是,我有意让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把我儿子喜欢吃的小吃偷偷拿给他吃,他实在想爸爸时我就给他爸打电话,让他在电话里和爸爸说话。慢慢地他不在问放假的事了,而是每天放学准时和其他住校生吃完饭后到教室写作业。一天下午放学,孩子们吃完饭后照例回教室写作业,我就随口和他们开玩笑说:“你们的小肚子吃的鼓鼓的,可老师的肚子都饿瘪了。”当时也没在意,谁曾想到第二天下午吃完饭后,孟易泽第一个冲进教室,手里拿着半个馒头,塞进我手里说:“老师快吃,吃了就不饿了。”我当时是又惊喜又感动,惊喜的是孩子已经敞开了心扉,把我放在了心上,感动的是他在用他的爱回报着我的爱。
一年的时间很短暂,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成了我前进的动力。孩子们在进步的同时,我也在发生着变化,我发现自己的心态平和了。开始积极地参与、投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遇到问题不再逃避,而是虚心的去学习、去请教。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让我重拾回了失去的童真;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让我找回了失去的自信;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爱。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很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