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三个关系论文

时间:2019-05-15 11:0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三个关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三个关系论文》。

第一篇: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三个关系论文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同时,学科建设对科学研究又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解决好科学研究的观念、制度、条件问题是推进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总体与分支的关系,二者之间要把握的原则是: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要结合专业建设,通过专业建设来推进学术组织对于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学术组织是学科建设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平台;二是学术组织是汇聚学科建设队伍的重要载体;三是学术组织对规范学科建设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专业建设;学术组织

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学科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下面就学科建设实践中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是对二者关系的基本定位。学科建设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有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问题。这些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托就是科学研究,都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对学科建设来说,必须要树立把科学研究放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观念。没有科学研究的学科建设不成其为学科建设。推进学科建设,重要的是要解决好科学研究的问题。同时,学科建设对科学研究又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学科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通过科研来解决,围绕学科建设这个大题目,科学研究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这一内在关系,要求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解决好科学研究的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好科学研究的观念问题

必须树立学科建设要靠科学研究来支撑的观念。严格地说,学科建设是在获得学科点以后全力以赴要做的事隋。学科建设要有一个规划,在规划中必须要有科学研究的内容。把科学研究放在学科建设的什么地位,是由观念和认识来决定的。只有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具有强烈的科学研究意识,才会把科学研究放在学科建设中的应有位置上。对科学研究是否真正重视,在本质上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和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是不能处理好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之间关系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为基础的。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最大的一个差别,就是课程建设主要是以教学研究为基础,而学科建设必须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要实现从课程建设到学科建设的跨越,必须要把科学研究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正是由于学科建设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因此,一个学科点建立以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可以说,没有科学研究,就难以实现从课程建设向学科建设的转变,这是整个学科建设队伍都要树立的观念。这一观念转变的背后,是要实现整个师资队伍的转变,即师资队伍要从教学型向研究型的转变。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队伍建设的变化,就是要加快师资队伍的这一转变。教学型的师资队伍至多只能适应课程建设的要求,而不能适应学科建设的要求,只有研究型的师资队伍才符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当然,师资队伍的这一转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是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加快观念转变以外,还需要在制度上、条件上解决好相关的问题。

2.解决好科学研究的制度问题

把学科建设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师资队伍由教学型向研究型的转变,需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制度保证。

一是激励制度。激励制度是指对科研成果要给予奖励,从制度上明确鼓励科研的导向。学科建设要有科研来支撑,具体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制度来加以保证,其中奖励制度是基本的制度保证之一。有没有科研奖励制度,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科研是否真正重视,是否把科研纳入制度建设的内容。制度既是一种规范,又是一种导向。作为规范意义上的制度,它的功能是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到的;作为导向意义上制度,它的功能是对科研成果的认可和在利益上的体现。建立科研激励制度,使之能够充分发挥这两方面作用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科研的奖励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强度,至少在总体上不能低于对教学的奖励。可以说,科研的激励制度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制度之一。当然,制度的具体设计必须从各个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学校情况并具有各自特点的科研激励制度。

二是人事制度。人事制度是指在人员招聘、岗位设定、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制度要体现对科研的要求。学科建设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衡量师资队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教师的科研能力。在人事制度上对科研有明确要求,是对教师设定的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门槛。有了这样的制度,不仅要求教师在进入这一岗位和职称时要达到相应的科研条件,而且在进入岗位和职称以后也要能够保持有相应的科研要求。目前,对教师进入岗位和职称的科研要求比较规范,但对于进入岗位和职称以后的科研要求基本上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这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因而这应该是完善人事制度重点要做的事情。把对科研的要求切实纳入人事制度的内容,将会对教师形成科研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会转化为教师从事科研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它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科建设队伍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实践证明,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效率因素,建设一支科研型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有相应的科研制度建设,这是从科研角度推动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

3.解决好科学研究的条件问题

在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强科研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必须为教师的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来说,创造一个好的条件,是加快他们科研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围绕学科建设组织科研。从学科发展的整体来看,组织科研是推进科研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学科点的科研发展,应该是有规划、有组织的。有规划,科研就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有组织,科研就会以团队的力量实现发展,或者说,组织科研就是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科研。组织科研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带动一个团队的科研发展,体现的是科研的整体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科研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有一个带动力。组织科研就是起到了这样一个带动力的作用。如何组织科研可以有多种形式,如以项目的形式、以集体出成果的形式等都是组织科研的形式。组织科研要起到的作用就是把教师凝聚到科研中来,为他们的科研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出成果。一个学科点是以个人单干的形式搞科研,还是以组织科研的形式搞科研,反映的不仅仅只是科研方式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科研观念先进与落后的差别。组织科研是先进的科研方式,体现的是先进科研生产力。学科建设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学科带头人就能够完成的,学科带头人发挥的最大作用在于组织一批人和一个团队进行科研,因为组织科研本身就能够形成一种新的科研生产力。学科带头人起到了组织科研这一作用,就为学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为科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科研是需要有投入的,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是保证科研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要有科研成果的产出,必须要有科研投入,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如果对科研长时间没有投入,一定不会有持续性的科研成果产出。这无论是对自然科学研究来说,还是对社会科学研究来说,都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也同样如此。对科研投入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以什么形式投入,关键是要解决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效率问题。如果有投入没有产出,说明科研投入的机制不好。应该建立一种好的科研投入机制,使科研投入具有较高的效率。对于教师来说,科研投入既是对他科研劳动付出的一种补偿,也是对他科研能力的一种认可。科研投入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问题,同时也是科研能力的体现。对科研有稳定的投入,又有一个好的投入机制,就能够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对学科建设中科研的投入也必须要制度化、规范化。这里的制度化是指对科研的投入不能只是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当领导重视科研了,对科研就有投入,而情况发生了变化,对科研的投入就不能持续。把对科研的投入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就不会因为领导的变化或更替而影响对科研的投入。这里的规范化是指对科研的投入要有规范的操作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确立竞争性的科研投入机制,一方面能够保证投入的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投入的科研资源具有更高的成果产出效率。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一个学科的发展是由该学科下的各专业发展来体现的,或者说,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总体与分支的关系,是从不同层面来看的同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个总体,下属的六个二级学科也就是它的六个专业。从这一意义上说,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实际上是要落实到专业建设上。但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又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学科建设包括了专业建设,但专业建设又有其自身的重点,与学科建设的内涵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在客观上有一个正确认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各自的重点,以及正确处理二者相互之问关系的问题。具体应该把握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第一,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体现在学科建设解决的主要是专业建设必需的一些基础性条件。一个专业点的建设需要有一系列的条件,例如,围绕这一专业点所需要的各种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相关专业的一系列课程。这些条件的解决都需要学科建设的支撑。一个专业的建设是否具有良好的条件,不仅要看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师资队伍,更要看是否具有一支很强的学科师资队伍,因为说到专业基础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科建设的内容。学科与专业相比较所体现的特征,就是它的综合性和基础性。有了具有综合优势的学科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就具有良好的基础。这一关系告诉我们,抓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抓好学科建设,即抓好基础性的建设。把学科建设抓好了,专业建设就具有发展的后劲。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各专业点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学科建设。不打好这一基础,专业建设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是只能处于有专业而无建设的状况。

当前,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是因为近几年在这一学科下建立了数量众多的专业点,这些点都面临着专业建设的紧迫任务,而专业建设所表现出的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是学科建设处于薄弱环节。由于在学科建设上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专业建设也只能是在原地徘徊而难以有实质性的进展。在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是专业建设的问题,但根本的是学科建设的问题。许多专家指出,专业建设必须要强化学科意识,必须把学科建设放在专业建设的首位,是有直接针对性的。

第二,学科建设要结合专业建设,通过专业建设来推进。学科建设并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实际内容的,这些内容是和专业建设的内容一致的,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载体。离开了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就失去了载体而无从谈起;没有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也只是徒有其名。现实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结合点是什么?如何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推动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应力争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现有的六个专业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各专业的建设当然要从各自专业的特点出发,围绕本专业建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但各专业的建设都涉及基础理论的研究,特别是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既是学科的,也是专业的。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各专业研究的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结合点首先体现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二是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及下属的各个专业所表现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实性。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中国的国情下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发展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及下属的各个专业的建设,不仅要关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研究,更应该关注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既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对实践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结合点的又一个重要体现。

三是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加强对专业教学课程的研究。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也是学科建设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特别是核心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和规范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无论是对专业建设还是学科建设来说,都是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问题。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课程设置是一个基础性的环节,它反映的是对专业建设能否整体把握,对专业建设目标是否有明确的认识,对专业的发展趋势是否有清晰的思路。课程设置和建设是专业建设状况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课程设置和建设的情况实际上反映的是这一学科建设的水平,学科建设的水平不高,在课程设置问题上必然表现出它的不合理和不规范。因此,抓好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建设,同样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结合点。

三、学科建设与学术组织建设的关系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推进,建立这一学科自己的学术组织是一个必然趋势。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在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于2008年6月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这一学科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为学科建设拓宽了发展空间和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学科建立的时问还不长,研究会更是刚刚成立,关于学科建设与研究会这一学术组织之间的关系,人们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从学科建设与学术组织建设之间的一般关系来看,以下几点是必须要把握好的。

1.学术组织是学科建设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平台

学科建设发展规律所显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发展离不开学术交流和探讨。因此,学科建设不是一个学校的事情,更不是一个学科点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学科的各个学科点来共同建设的。学术的发展需要在学术交流、探讨和合作的过程中来实现。学术组织就是推进学术交流、探讨和合作的一个平台。有没有这样一个平台,反映的是这一学科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否成熟。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学科,一定有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学术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正处于它的初创时期,它的建设不能只是由各个学科点和学校分散进行,迫切需要整合各学科点的力量,形成共同努力的格局,并有自己的学术组织作为发展的平台。从这一意义上说,“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这一学术组织的成立,既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标志之一。有了学术组织这一学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就为学科建设在更大范围内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是能够使每个学科点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学科建设。在学术组织这一交流平台上,各学科点都有自己在学科建设上的做法和经验,通过把所取得的成果在学术组织中进行交流,大家看到的是各学科点关于学科建设的经验,从别人的思路与做法中得到的启示无疑将有效地推动着自身的建设,从而推动着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以学术组织为载体召开的学术研讨会,本身就反映了学科建设的深化和发展,同时也是学术组织具有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目前在学科建设评估体系中之所以把召开高层次学术研讨会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术研讨会对于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得到提升。理论和学术的发展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下才能实现,学科建设也必须是开放的,学术组织的成立本身体现的就是学科建设的开放性。

二是能够使每个学科点在交流与合作中对学科建设取得更多的共识。目前,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许多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很多方面大家对问题的看法并没有完全取得共识,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交流和研究。对学科建设的一些重要问题取得共识是学术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又~反映。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对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做法是什么,如何加强学科建设的规范性等等,都需要通过学术组织这~平台,在交流和研究的基础上取得共识,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以更好地推进学科建设的发展。

2.学术组织是汇聚学科建设队伍的重要载体

学科建设需要有一支宏大的队伍,这支队伍应该是超越各个学科点的局限,在社会范围内形成的学科建设队伍,学术组织作为汇聚这支队伍的重要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说,学术组织对于汇聚学科建设队伍发挥着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为学科建设队伍的集合创造条件。学术组织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把学科建设队伍集合起来。因为学科建设队伍在社会范围内的集合需要有一个载体,学术组织作为这一载体具有它独特的优势。首先,通过学术组织来集合队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为在同一个学科中,大家都面临着共同的学科建设任务,有着共同关注的问题。这种共同性在研究队伍上的表现就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具有共同的研究课题和共同的语言。这样,对问题的研究就具有很高的聚焦性,能够高效率地取得研究成果。其次,通过学术组织来集合队伍具有很好的广泛性。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科点在学术组织中汇集,使不同学校的学科建设队伍具有的特点和长处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研究队伍的广泛性,能够汇集各研究队伍的优势,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取得合作的高效率。学术组织这一载体在集合队伍方面具有的专业性和广泛性优势,在现实中就放大了学科建设的力量,特别是在研究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时候,能够在较短的时问内完成靠一个学科点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并且,学术组织的这一集合学科建设队伍的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各学科点研究队伍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汇聚研究队伍方面为学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为学科建设队伍发展创造条件。学术组织在凝聚学术队伍的同时,也发挥着促进学科建设队伍发展的作用。学术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组织,它自身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有新的力量来充实,新的力量加入学术组织,意味着学科建设队伍的扩大。因而学术组织自身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学科建设队伍的发展过程,这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表现。学术组织在以下两个方面对促进队伍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一,学术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有效地组织队伍去落实学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和建设思路。学术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为学科发展提出一些宏观性的建设思路,在推进和落实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就推动了队伍建设的发展,因为学科建设队伍的发展是在落实各项工作的实践中实现的。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对队伍的组织作用,就是为推进队伍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二,学术组织可以通过学术刊物的形式,为队伍建设创造条件。通过办学术刊物的形式为队伍建设创造条件,是学术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之一。由学术组织创办的学术刊物,其重要特点是能够把对问题的研究集中于学科建设,能够使学科建设的队伍集中研究学科建设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对于学术组织来说,办好学术刊物是其发挥理论研究功能的重要体现,而根本目的是在于促进学科建设队伍的发展。

3.学术组织对规范学科建设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既然学术组织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那么,它对学科建设必然要发挥作用。其中在规范学科建设方面学术组织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它能够起到某些政府主管部门起不到的作用。学科建设中的许多问题是属于学术上的问题,属于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的事情,对于这些问题,教学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必要把什么事情都包下来,但这些问题在学科建设中又是必须要解决好的,学术组织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例如,对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各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以及教材的建设、学科建设经验的交流、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探讨等等。学术组织可以发挥其组织、协调的功能,把各个学科点的力量集中起来,共同研究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出台一些带有规范性的措施,为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可以遵循的原则。

学术组织的另一个功能是在教学行政主管部门与各个学校的学科点之间起一个中介作用。学术组织虽然是一个民问的学术团体,但它可以发挥某些教学行政主管部门的功能。参加学术组织各种活动的不仅有各学科点的学者,而且还有教学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实际上学术组织的活动,具有半官方的性质,这也是学术组织具有的特殊性。学术组织可以利用每年定期组织学术活动的机会,为教学行政主管部门与各学科点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教学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把关于学科建设的一些精神、相关的政策、领导考虑的问题,以及学科建设中要注重解决的问题等信息传递给各学科点,另一方面,各学科点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把学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政策和体制问题等反馈给教学行政主管部门,从而使教学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学科点之间保持着信息的畅通。各学科点能够了解主管部门的精神和要求,在各自的学科建设中更好地加以贯彻和落实。教学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各学科点实际运转的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知道各学科点在学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更好的客观基础。正是因为学术组织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教学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术组织的活动和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各个学科点也把学术组织看作是自己的组织,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术组织的各项活动。学术组织能够在教学行政主管部门与各个学科点之间发挥的沟通和桥梁作用,可以对规范学科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科建设与学术组织之间的这一联系,要求在推进学科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学术组织的建设,需要有一批热心于学术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跳出各个学科点建设的局限,从更高的层面上来思考学科建设的一些重要问题,通过加强学术组织的建设为学科建设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学习中心:福建共赢

姓名:余筱玮

学号:112211062020

论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是随时代而发展的。应当承认,在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研究中,“实践唯物主义”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同时也应看到,从那以后,“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再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认为,正如“实践唯物主义”何以取得成功一样,当前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对“实践”范畴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理解上取得突破。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入研究,对社会主义发展十分有必要。但是对马克思哲学中的财富问题却没有引起注意。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强对马克思财富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全面阐述人在生产力中的地位。

根据马克思哲学观点,所有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并具备客观“实体”特征。但是,前人留下的生产力会在新一代中将它作为既定力量,并为“过去”注入“现在”的活力,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可见,生产力的历史就是“个人力量发展”的历史。根据马克思哲学中“真正的财富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生产力”这一论述,是对财富问题本质的追问,这种生产力显然就是“个人独特主体的生产力”,因此具备“主体”特征。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自然力”与“人本身力量”的双重享用和占有。可以看到“,生产力”这一概念正是人的发展与生产财富的统一,并从中获得“实体即主体”的本体规定,可见,生产力不是自然永恒的,而是历史性地生成、发展、变化。

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可以让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循环型或者维持型,并实现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人作为社会劳动的主体及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前者还不属于“发达生产力”,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发达的生产力”。

人作为生产力发达与否的衡量根据,在于个人能否在自由时间中获得“劳动能力”与“真正自由”,能否在充分得以发挥的基础上,作为最大的生产动力而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中。因此,在当前社会自由时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何让

人成为最大生产力,并真正在生产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将对人力资本的研究,上升到国家与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

二、人学意蕴中的重要意义。

西方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家多用“物质”来界定财富,马克思哲学中,却认为:“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保证生活、为了生活,又需要衣、食、住、行等各种东西,因此,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这些需要的新材料,而并非物质生活自身”实际上就是生产财富的过程。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应该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并使用财富。

在人学语境中,财富是对人们具有一定作用性,并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或者使用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无论财富是什么样的社会形式,使用的价值最终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因此,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物质产品是财富载体,因此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就是财富的内容。马克思已经对财富分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两大类。同时又将精神财富又分为两大类:物质产品形式的精神产品、活动形式的精神产品。可见,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发展是沿着人的维度进行的。

三、“以人为本”的财富发展观念。

当初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革命,主要以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度发达生产力”作为物质的逻辑起点与基础。由于当时马克思研究的主要是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因此更多关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而并不是生产力自身发展问题。但是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同时,进入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时期,面临了生产力严重不足问题,并需要加大发展生产力。因此,从财富对人的发展主体角度出发,再加上财富对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中已成为现实问题。

马克思哲学从财富出发,体会人的发展;又从人的发展反过来理解生产力,最终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理解社会发展逻辑,这对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生产概念的提出,虽然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不再以个人发展为主,而是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主线。但是生产力自身的快速发展也要依赖于财富源泉,并真正开辟社会财富。正因如此,马克思已经在《马达纲领批判》中,将“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与“他们的生产力增长”

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并作为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从现实角度出发,当前“放手让一切劳动、技术、知识、管理及资本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大力发展生产力,落实马克思财富思想的实践。

以我国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社会主义通过大量生产并创造财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还应充分考虑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避免在生产资本主义财富过程中产生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悖论、生产悖论及生态悖论,最终确立“以人为本”的财富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我国社会生产已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等,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更好实现“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这一历史任务,实现我国提出的“通过发展来提升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通过发展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建立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奠定财富理论的基本地位与作用。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论文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关键词: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论创新

正文:

1)引言:

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十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

2)正文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的理解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就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以偏概全;就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就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并被时间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好。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要搞清实际,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确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这条思想路线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然而,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自觉地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老老实实做人和老老实实办事,严于律己,接受群众的批评,勇于自我批评。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基本的东西。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同样的,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求真务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的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事实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统一体。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必须弄清楚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弄清楚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三、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理论创新就是在扬弃原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过程。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理论创新绝非是一种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一种具有重大理论突破性意义、能够产生巨大实践效果的艰巨过理论来源与实践、高于实践同时又能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理论创新是在原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创新理论更适应于客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强。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理论创新能够推动实践活动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和更新,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理论的创新、与时俱进也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程。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体会

参加党校学习将近一个月了,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参加面授学习,认真进行课后复习消化。分别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列宁晚年哲学思想、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国学智慧及学习的方法等课程。通过面授、观看教学光盘、分组讨论,集中讨论、学员讲堂等系统深入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的理解,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党性修养。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一、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一是加深了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本质和规律,是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不仅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而且是我国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指导思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做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守护者和维护者。

二是进一步增强了个人党性观念。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共产党产生、发展、壮大、繁荣的历史,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在实践中自觉磨练而建立起来科学的世界观。学会了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用客观的标准去认识社会,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人生,用严格的法律去约束行为。

三是工作中时刻以单位利益为重,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想问题站得更高一些,工作上要求得更严一些。在下基层的时候,对

1待同志有满腔的热情和与人为善的态度,说话办事要有分寸,决不能说有损大局的话,干有损形象的事。强化了奉献意识,淡泊个人名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个人的意愿和现实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精神振作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是工作过程中重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艰苦奋斗,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总之,要树立深入实际、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的思想,不断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使我的党性认识不断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经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帝国主义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危机日深,中国还是没有出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选择马克思主义,这是实践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巨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但能够就中国,而且能够发展中国。我国经济

该改革开放30年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是世界经济同期增长的三倍多,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由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第二位。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包括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既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科学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要从“历史地”加以考察,把每一学科原理放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坚持真理的具体性。要从“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要坚持真理的全面性。要从“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违背,但是它的实际运用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各国人民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到三个“结合”。

理论同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总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工作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实践—认识—实践”同“群众—领导—群众”,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学习借鉴外国与独立自主相结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离不开世界。必须重视研究和借鉴外国经验,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必须重视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但是,这一切都不能照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和新的发展,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但是它没有成为只是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陈迹,原因就在于它是开放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是它的真正的生命力之所在。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以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三、学习收获和体会

通过集中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对今后如何科学的运用马列主义,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明确的指导意义,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党校班是团结的集体,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大家互帮互助,关系融洽,让我充分感到集体的温暖。通过集中学习,看到了其他学员身上优良的道德品质,高素质的修养,值得让我好好向他们学习。良好而安静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大家发言积极踊跃,开拓思想,用心认

真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将会获得更大的收获,在党校的大熔炉中好好锻炼自己,积极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

在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班的第一阶段,我们通过老师讲授、聆听专家录像讲座和自学方式,学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等基本内容,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通过学习,使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为鲜明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使我明白,在工作实践中应努力掌握和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主要收获

1、进一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作为科学,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2、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需要做好“三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违背,但是它的实际运用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同实际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学习借鉴外国与独立自主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但是它没有成为只是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陈迹,原因就在于它是开放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是它的真正的生命力之所在。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二、主要体会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对我们工作的根本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也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克服和避免摇摆性、片面性、盲目性,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2、坚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按照“坚持与时俱进”要求,不断更新观念,转变工作方法,扎实工作,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所从事的长江航运规划研究工作是一项关系长江航运全局、影响长江航运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以更加宽广的眼光观察

当代社会,要注重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是把握长江航运发展的规律,以与时俱进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另一方面,还必须把大胆探索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科学认识长江航运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把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统一起来,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推进长江航运科学发展。(长江航运规划研究中心彭书华)

下载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三个关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三个关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得体会非常感谢长航公安局党委这次安排我到交通部党校武汉分校来学习,也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培训班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党校资深教授为我......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有的先进的思想武器。其政治性、革命性和先进性的特质决定了,学习马克思......

    (导言、马克思)科学.主义理论

    (导言、马克思)科学.主义理论导言学习、研究科学.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对中国的研究生说来,学习、研究科学.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的实践经验,不仅具有一般的重......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论文

    [论文摘要]与其它学科的科学研究相比,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诸多特点:研究对象的广泛性、研究内容的倾向性及研究主体的特定性。探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

    6月思想汇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6月思想汇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敬爱的党组织: 6月3号,我作为学生干部很荣幸的参加了沈阳农业大学XX1年千人层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学习......

    201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党校考研)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选择题。(不定项) 1. 物质的本质属性是什么?p41 (客观实在性)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p38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的根本要求?p5......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 1.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资本与剩余价值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