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只是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杂文随笔
人这一生,永远无法预料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
昨日还在熟悉的环境下,做着熟悉的工作,今日却突然就来到了陌生的城市,一切从零开始。
为了孩子,为了治病,为了找到离校最近的地方,我大街小巷穿梭,找房子看房子,因为方向感差的原因,时常绕了不必要的路,甚至有时走错了方向。
就在这一次次迷失寻找中,也渐渐的对新环境有了更深的接触,同时在妹妹的指引下,也学用了手机导航,开车也好歹不再俱怕找不到家的住处了。
离寒假开学的前一天,带上女儿,开车经过离红绿灯不远的县城,我被路警拦截靠边停车,真是祸不单行!
压抑的心情,此刻渲泄的毫不顾忌,以至于哭出了声来,:“大哥,我孩子还在医院里,等着我给送饭,车里还有个孩子明天开学,等着我给运行李搬家呢!老公不在身边,父母又年迈……”
“别哭!别哭!哭啥?我透过玻璃老远就能看见,你车内载入的东西太多,属超载,给予警告,下次一定要注意了!”
自从儿子生病以来,我停止做一切与之不相关的事情,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恐慌的把衣袖裤脚向上抹,检查有无新出的血点。
陪伴、照顾、观察、看医生,其次就是翻阅手机上所有关于近似儿子病情的信息。
渐渐的,也快一个多月了,我由原来对病情的极度恐慌心里,慢慢也理清了丝绪,再经过四五个医生的不同治法与说法,也了解了大概。
都说久病成医,也是不无道理的。
自新学期开学以来,今天是儿子上学的第三天,也是离中考接近的关健一年。他一直嚷着要坚持考过试,再治疗。
身体健康大于一切,治疗在前,学习在后。现在儿子身体恢复上好了很多。为了让他不太过于劳累运动,我专职做饭送饭。
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
七十岁的父亲,尽管腰椎间盘压迫腿脚,走起路来异常疼痛,却还是要坚持从老家过来看望我们娘仨。
父亲一大早就赶来了,一定要和我去医院等给儿子检查完身体之后,才肯匆匆独自去坐车回家,并让我快回去做饭给快放学的女儿吃,嘴里不停的念叨:这下我就放心了!放心了!
以前我因为开店忙碌,现在又因为孩子。我对父母亲的照应真的是少知又少,这是我愧疚不安的。现在还要让她老人家担忧,每晚必须要打个电话,才肯安心。
还有我那亲爱的妹妹,自今年过春节回来,就一直陪我找医生挂号,楼上楼下里里外外,交费买单,吃的用的,想的样样俱全。
姐知道你也是挺累的,平时单位里的大小事,孩子的日常学习以及诸多事情都等着你处理。好不容易放假几天回来休息,却又要陪我东奔西跑。
还要时刻安慰和鼓励:“姐,你莫愁,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就要面对,任何病情不是一下就能抓下去的。我们这个年纪就是压力最大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扛,无论如何看好为止”。
经历了生活中的这段小插曲,我反观了自己作为一名母亲所存在的缺点
一、平日我只知道问孩子日用品有没有缺?学习上有没有更进步?
二、这次回家想吃些啥?回去再带些啥?
三、其次就是给孩子洗洗衣服,顺带聊些无关紧要的话。
四、有时忙起工作来,真的是把孩子的健康与学习抛之脑后。
五、从未告诉过孩子,身体上出现的任何小毛病,都要引起重视和及时治疗。
明明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的,可在儿子眼里,这都是小事,一定要坚持考试放假后才回来说,硬是把病托了十多天。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精心照看,免疫力的提高,药的双重作用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因为身边还有那么多的亲人、朋友、老师以及同学的关心和照应。
孩子,今天是3.8妇女节,是祝我节日快乐的日子。可我却想对你说,祝你健康快乐!
只有经历了磨难,才会更加懂得和珍惜。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是我们快乐的资本。
在这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最想的说的还是一句话:愿天下人都健康、快乐!
第二篇:我只是经过杂文随笔
恍惚想起今日立夏。
然而相比一周以前,今天才最不像夏天。夏日终于在节气上到来,尽管在温度上的灼热感已经席卷了这座城市良久。夏秋冬春,四季轮回。生活却一直在朝前推进。
难得下了有些大的雨。窸窸窣窣的声音,能够透过耳机传过来,给陈叔低沉的嗓音里加上了沙沙的伴奏。很像在给照片修图时,为了营造老旧感,有时便会加入噪点,看起来画质差了但处理得当便效果还不错。
打伞从学校对面的小店出来,Z说,她还很少在南方看到这样大的雨,虽然在咱们北方还是挺常见的。我嗯了一声,没有再说话。杭城属南方,南方却非只杭州。她爱说定性的话。
在去吃饭的路上,还很凉。出来后,却是不冷了。
坐回窗前,抬头时看得见雨直直地垂下。雨帘背后是低了头的夏日绿叶,再往后是管理楼有些发旧的墙壁和或开或合的窗。
很久没有来经济楼。昨晚从操场离开后,走到经济楼前的油菜花田。油菜花自然是早就落了,不曾想剩下的油菜已经长得与人一般高。周五晚上,除了操场、教学楼、图书馆,其他地方都很是安静。偶尔有人匆忙走过,偶尔一小群聚完餐的人热闹地路过。
有点小风,风是暖的。
第三篇:癌症只是慢性病杂文随笔
在我国,有很多出身于中医世家、得家传师授医学精华、又深造精研中西医理论、积多年临床实践的名老中医在治疗癌症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医疗实践中悟得患癌并非必死绝症。然而,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十癌十死”呢?事实就是手术(包括化、放疗)治疗引来死亡的加速。首先,西医把手术称为除根术就有严重的错误。因为,手术只能切除可见的癌病灶,而不能切除患癌的原因。既然原因未除,还会复发,为什么叫“除根”呢?这说明,“除根术”这个概念的里面,有着商业市场的因素——为了吸引病人。
癌症患者因手术治疗而加速死亡的现象,更进一步地引起了人们的恐癌心理。现在大多数人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心理恐惧。因此,我们必须大范围地展开癌症是慢性病的宣传,首先把这种心理病解决好,就能降低癌患者的死亡率——毕竟是救命第一;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能够避免许多人因治疗而倾家荡产;避免了大批资金外流——很多治癌贵重药都是进口的;也避免了有限医疗资金的无谓浪费。
过去认为得了癌症必死无疑。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现在才知道大多数癌症病人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恐惧。有人说癌症病人80%是吓死的,这当然无法准确统计,但至少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恐惧,而加速了死亡。
中医治病的方法与西医不一样,讲起来很复杂,用起来很简单。因为中医认为生命就像一艘不停地向前行驶的航船,生病(癌症也一样)就像船身在行驶中发生的不平衡,也就是阴阳(寒热虚实)的不平衡,中医的作用就是调整它的平衡。只要平衡,生命就会继续向终点行驶,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把治癌的希望,寄托于手术切除,西医把这种手术叫做除根术,实践检验的结果,证明已经完全失败。不仅除不了癌的根,还把人的抗癌能力严重破坏。现在很多人又把治癌的希望寄托于化疗,实践证明已经失败。根据就在于生命抗癌靠的是用白血球吃掉癌细胞,但化疗会使白血球减少。实践证明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杀死了更多的白血球。有人觉得不理解,因为也曾目睹有的癌症病人经过手术化疗后,以后就没有再发。这不是可以证明癌症的手术放、化疗有效吗?其实科学的验证方法应该是经过使用的治疗方法后,验证这些患者,他们的生存能力和抗癌能力是否提高了。例如精神好起来了,饮食津津有味了。然而我们知道的却是所有经过治疗后的患者,其生存能力都大大减弱,精神萎糜,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都是不好的现象。因此我们认为这些人是因为自己的康复能力而得以活命的。何以证明?因为,有很多的人患了癌症未经任何治疗或虽经治疗无效,有的更被判断为短时期内必死的,后来却什么都不用,自然地恢复了健康。
患了癌症该怎么办?很多名老中医认为需要理智,急不择医是很危险的。决策的错误将导致生命的永逝,等到家里的亲人们后悔就太迟了。做手术、放疗、化疗都不应该是首选方案。因为这些治法都会损害生命的自身组织能力,治疗后都会饮食减少,精神瘫倒。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倡导“与癌共存”呢?这表明选择“与癌共存”比选择手术治疗,生存的希望要大。这个理论可以提供给癌症患者作为治疗选择的意见。但并不否定某些癌症也有必须做手术的,比如子宫癌、乳腺癌早期做手术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因为每一个具体的病人,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不过把手术作为首选办法,却是应该慎重考虑的。通过对过去的手术治疗认真总结教训,普及治癌常识,普遍宣传癌症是慢性病,消除恐癌心理,提倡与癌共存、中医治疗,可得出如下结论:
(1)原来认为癌症是病毒感染的病因学说错了,所以在这基础上产生的许多判断和治疗方法,都应该说是错误的。
(2)“癌症必死论”是错误的。实践证明,晚期癌症必死、转移必死、腐烂必死,都是错误的。因此癌症的分期学说对癌症死亡的判断也是错误的。
(3)悲观失望和害怕,是治癌的最大敌人。
(4)治愈癌症最重要的方法不是切除或化疗,而是中医治疗,改变环境,改变心情。手术、化疗、放疗都是与癌症拼命之举,并不是好办法。
(5)治癌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中医治疗来改变指向性。
什么叫指向性?既然人体里的所有细胞,都含有癌基因。当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有序的时候,细胞的癌基因就会老老实实地服从管理。但由于某些条件的刺激,例如心情郁结、空气污染、饮食不洁、工作劳累、思想混乱等长期干扰,使生命的自组织能力失序,癌基因就会发生异变。这时候,就是人的生理或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指向性。也就是部分细胞的癌基因指向癌变,而不像正常时候那样正常了。因此,治癌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中医治疗来改变指向性。
第四篇:可惜,只是如果杂文随笔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头疼是何种感受,更不知失眠是什么滋味。那时的天空湛蓝透碧、万里无云,那时的她天真无邪、无忧无虑。
可是那样的时光眨眼间就倏忽而过,就如美好的一切都容易消失不见,一去再也不会复返。如今的她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头疼欲裂,什么叫做彻夜无眠。
在明媚的阳光中,在绵绵的细雨里,在寂寞的风中,在深深浅浅的跋涉中,或快或慢,她终于长大了。
长大,于她来言,意味着自由和解脱,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美好的开始。长大后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再也不用处处受制于大人了。
可是,为什么她心中流过的色彩,不再像是童年那种纯粹的明黄或者暗蓝,代表纯粹的开心或者哀伤?
长大以后,成千上万的色彩从她的心里流过,她以为它们会像清水流过光滑的石板一样转瞬即逝,可是它们却在她的心的表面,留下了斑斑驳驳的投影。像是一个在水里泡了几千年的铜罐的表面一样,有痛苦的微笑,也有快乐时恍恍惚惚的忧伤。
有时候,多想回到从前,回到那段没心没肺却无忧无虑的岁月,回到那段倒头就可以进入梦乡,总是想多睡一会儿的时光,那时的她多么幸福,可惜身在福中却不自知,竟让那么多美好的光阴从她的手中奢侈地溜走了。
人总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拥有时总觉得一切都仿佛理所当然,甚至满不在乎。可总是会忘了,失去的时光再也无法倒流,破碎的镜子再也无法重圆,就算勉强拼凑到一起,就算伤疤已经愈合,可是伤痕却不会消失。
所以啊,请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知足、感恩,因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此刻的岁月静好,说不定下一刻就会变成乌云密布。
如果一切都可以重来,那该有多好。如果可以回到从前,回到遗憾还没有开始的地方,那该有多好。
可惜,没有如果。
可惜,只是如果。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痛过方知后悔,错过才知珍惜。人们总是后知后觉,甚至总是非要等到见了棺材才落泪。
可惜,世事无常,还会有多少个下一次,别等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
我们无法改写昨天,也无法勉为其难。那么就好好把握好今天吧,过好每一个今天,过好每一个当下,让遗憾少一点,再少一点。
第五篇:这就是家杂文随笔
洗完澡,静静地躺在床上,微闭着眼睛,用心去看这个寂静夜晚的一切。我看到了躲在草丛中的虫子正在鸣叫,听到了夜风轻轻抚过树叶的声音,感受到了花朵在一点一点的开放的样子。这就是家,总是让人无比舒心和惬意。
没有城市的嘈杂和喧闹,一切都是静静的。
打开电脑,面对空荡荡的文档,手掌托着下巴回想着近来身边发生的一切,希望从中捕捉到有趣的情节助我构思出一篇精彩绝伦的文章。这时微风掠过窗户悄悄来到我的身旁,吹拂着我湿漉漉的发梢,轻吻着我的脸颊。稍一抬头,就可看见窗外的树枝随风而动的样子,远处天边繁星点点,比划着这是属于哪个星座,好久都没有看见过这么干净的只剩下星星的夜空了,遥想起小时候搬席子到楼顶上,躺着数星星的那些情景。很享受这一刻,希望时间能慢一点,再慢一点。
空气中充满花香的气息,似乎也夹杂着蚊香淡淡的香味。我深呼吸,努力闻嗅着,就像一个部队的小狗在寻找着敌人的蛛丝马迹。四处查看,稍弯下身,床底边火星点的蚊香在乌漆嘛黑的堆积物中显得格外耀眼。伊始只是星星点点的光火,随着风力加大,便有了“火烧燎原”的趋势,一阵阵淡淡的蚊香味更是扑面而来。
咦?怎么会有蚊香在这里?吃晚饭的时候……
在家第一个晚上,睡到半夜就被不停盘旋在耳边的蚊子吵醒,一气之下,拉起棉被,差点闷死在里头。然而,还是于事无补,第二天顶着熊猫眼起床后,看到蚊子在我身上,脸上,特别是手臂上留下清晰可见的痕迹,又是一阵抓狂。
吃晚饭的时候,静悄悄的,有意打破这沉寂的局面,“你们看,我的手臂,都快要被蚊子占领了。”
说着,不忘抬起手臂,嘴里念念有词,“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是被蚊子咬的。”
他们吃着,还是一如既往专心致志地吃着。只是妈妈夹起一小撮菜,停在半空中,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放弃了。
他们毫无波澜,让我有点小失落,默默转移话题,这才会让自己免陷于被冷落的境地吧。
“妈妈,你吃一下这个,这可以美容的,河哥专门为你准备。”我用筷子示意放在妈妈前面的一道菜。
河哥说这是海参。它长得好可怕,手指般长短,就像是巨型的毛毛虫,浑身黑不溜秋的,还满身带刺,让我无法判断哪是它的眼睛。在河哥解剖它的时候,我静静蹲在旁边,看着。河哥一刀精准无误解开它的肚皮,取出其中的杂物,便算处理干净一条。一会,黑黑一堆的,就攒满了半个盘子。看着它们的尸体,让我有点恶心感,反正我是不敢吃的,我相信我的妈妈也是不会吃。一个坏念头即便产生。
“河哥,我跟你打赌,我觉得妈妈不敢吃这个东西。”印象中妈妈很怕动物,连青蛙也不敢碰,除了家禽外,吃得最大极限也就是个牛肉了。
“好,赌就赌,输的就给对方100块。我赌她吃。”河哥停下手中的工作,挑衅地看了我一眼。
“要是吃也只是吃一口,就不敢吃了。”我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但更多的是坚定。
只见妈妈夹起其中一条,定睛看了看,放进嘴巴里。边嚼着边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这东西很补的,多吃点。”河哥说完,看了我一眼,眉毛上下抖动着,宣告他的成功,并做了个给钱的手势。
过了一会,妈妈又夹起一条,停在盘子上空,观察了几分钟,皱着眉头思考了许久,迟疑着。
“妈妈,你不觉得它长得很恐怖吗?”我看着妈妈筷子间的毛毛虫,又看了看妈妈难以言说的表情。
“是呀,要是没有外面这层皮,我就敢吃了。”她终于放回了盘子里。
我得意看着河哥,“凭我对妈妈20多年的了解,我就知道。”
爸爸会意地笑了。这就是家——我懂你。
“20几年,你有多长时间在家的?”
相对比于河哥,我差矣。一年到头,回不到两三次,也仅依靠着手机有时寒暄两三句。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躺在床上,闻着蚊香,甚是暖心。我知道,是爸爸。都说父爱如山,我觉得爸爸的爱润物细无声。我无意中提起想吃螃蟹,第二天桌面上就放着一盘螃蟹;我说想去玩,不久支付宝就收到一笔匿名巨款;我说我明天得走了,醒来行李装满了我爱吃地零食。
这就是家——让在外流浪的心有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