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伦造纸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读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的四大发明。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知道纸是怎样做出来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收集资料。帮助学生领悟发明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蔡伦造纸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反馈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发明纸前,人们都把文字记载在什么地方?
2、教师展示相关的图片。
3、讨论:体会造纸的重要性。
4、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读课文。
3、读文思考:蔡伦是什么朝代的人?文中讲了他一件什么事?
4、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三、认读生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合作找出本课的新词。
2、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教师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
4、学生用生字组词说句。
5、认识多音字“重”。
6、读课文,在读文中巩固生字。
四、教师小结,朗读理解
1、教师:从资料以及第一自然段的介绍,我们知道在蔡伦发明纸之前,人们把文字记载在龟甲、兽骨、竹片、木板上,一刻写不方便,二携带不方便,所以说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2、导读: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蔡伦是怎样造纸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继续学习课文,知道蔡伦是怎样造纸的,体会蔡伦为造纸所付出的努力。
3、总结课文,延伸拓展。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读一读。
2、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文,了解造纸的过程
1、学生读课文,思考:纸是怎样造出来的?
2、指名反馈,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3、在读句中想象纸的制作过程。
4、学生讨论:纸的发明与之前比较,有什么好处。
5、指名反馈,再次体会蔡伦的伟大贡献。
6、感情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了解四大发明
1、教师出示句子“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2、读了这句话你懂得了什么?
3、那还有的三大发明是什么呢?
4、让学生感知四大发明。
5、教师小结,激发学生的名族自豪感。
四、指导书写
1、集体交流、反馈书写生字时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辅导。
第二篇:造纸废水处理
造纸废水处理
1.造纸废水的来源
造纸的原料主要以木材、非木材植物、废纸为主,其废水的主要来源于制浆废液、中段水(洗浆水和漂白水)和纸机白水。
2.造纸废水的水质特点及处理工艺
造纸工业废水具有水量大、COD含量高、SS多和含有有毒物质等特点。
其处理工艺大体为:
污水——预处理(除砂、过筛)——一级处理(沉淀、澄清或气浮)——二级处理(天然氧化物,曝气氧化塘,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有时采用化学絮凝法)——污泥处理(浓缩机、离心机、真空过滤机等)
其中一级处理中常使用无机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复合使用,污泥处理当中需用阳离子型絮凝剂进行污泥脱水。
3.絮凝剂的应用实例
-以废报和木浆为主的造纸厂其汽浮工艺中需使用有机絮凝剂1.5—3.0ppm。例:3万m3/天污水量,有机絮凝剂用量在45—90kg/天。
-以废报和木浆为主的造纸厂其污泥脱水工艺中需使用有机絮凝剂75—150ppm。例:2000吨/天浓缩污泥量,有机絮凝剂用量在150—300kg/天。
-以草浆和木浆为主的造纸厂其汽浮工艺中需使用絮凝剂1.5—3.0ppm。
例:3万m3/天处理量,有机絮凝剂用量在45—90kg/天。
-以草浆和木浆为主的造纸厂其污泥脱水工艺中需使用有机絮凝剂50—100ppm。例:2000吨/天浓缩污泥量,有机絮凝剂用量在100—200kg/天。
絮凝剂的用量是随污水量和质的变化而上下浮动的,操作需随时调节用量。
第三篇:造纸说课稿
《它们吸水吗》说课稿
江漪 2008/12/31
一、说教材
(一)单元分析
这篇课文是三年级科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标题是《我们周围的材料》。是为三年级学生提供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认识物品,进而认识组成物品所用的材料,认识各种材料的物理特性,从而进入物质世界的研究。
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品、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第2——5课,通过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测试和实验,将学生带入到验证材料物理性质的活动中去。学生将围绕木头、纸、金属和塑料这几种常见材料,依次从硬度、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4个方面展开对他们特性的研究。学生将通过实验一一检验这4种材料的那一种物理特性最明显,再对这些材料作定性的描述。《它们吸水吗》这一课就是对“纸”这种材料进行测试实验,进行验证“纸”的“吸水性好”这个物理特性的活动。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那种材料容易吸水。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在四种不同的材料上滴一滴水,从侧面观察它们的吸水现象,分别用合适的方法描述水滴的变化和材料的细微变化,并以此判断四种材料吸水能力的强弱,认识到不同材料的吸水性是不同的。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释不同材料吸水性不同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的吸水能力可能与材料的构造有关,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探究需求。
第二部分:纸的观察。课文用四幅照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一张白纸:
1、用放大镜看纸的构造、2、将纸折一折看看折过的纸会出现什么、3、将纸撕开看看纸边毛茸茸的“纤维”、4、将纸揉成一团后展开看看纸的表面出现的“毛茸茸”的现象;目的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述纸,试着观察到“纸纤维”。第三部分:造一张纸。
课文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纸是怎么来的并了解造纸术的发明。
第四部分:我们来造一张纸。
在了解了古代造纸过程后,让学生模仿古代造纸术经历用餐巾纸造一张纸的过程。最后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来总结纸的特性。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一般情况下,纸和衣服很容易吸水,木头也能吸水,塑料和金属却不能吸水。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但学生们可能从没有真正地去比较过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和把它作为一种物理性质看待,更很少会去思考各种材料吸水能力不同的原因。在这一课,就是要引领和指导学生去比较常见材料的吸水性,认识哪种材料具有吸水性好的这种明显的物理属性;进而去发现和找到能吸水的材料的结构是能吸水的原因。
(二)教学思路(第一教时)
一开始老师做一个演示实验:,以实验导入:在两个装有水的杯子里分别放入一块毛巾和一块塑料,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杯中出现的现象:一个杯中的水被毛巾吸走了;另一个杯中的水还是原样。问学生:能解释这种现象吗?引导学生得出毛巾这种材料能吸水,而塑料不能吸水的结论。从而引出“水向毛巾渗透的概念”,并解释出“水对材料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引出课题《它们吸水吗》。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老师把教科书的四个活动进行有机的组合,更好的形成结构。在教学设计时对活动顺序进行了调整:把比较哪种材料容易吸水、观察餐巾纸和铅画纸、和认识纸的特性这些需要观察、比较并记录的内容整合在第一节课里完成;把介绍古代造纸过程和自己造一张纸这些具有实践操作性的内容整合在第二节课里完成,第二节课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上课。
活动一:观察比较“金属片、塑料片、木片、纸片”的吸水能力。
1、提供给学生四种材料(材料代提供),让学生说说它们谁容易吸水,要求能解释自己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比较材料吸水能力的需求。
2、提供给学生滴管、红墨水,请每位学生按照教科书的比较和观察方法比较四种材料的吸水能力。提示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及进行科学描述:用图画描述水滴的变化、用文字描述材料的细微变化;要描述出材料的吸水速度、材料浸润面的大小、材料上水滴的形状。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四种材料的吸水性,并按照吸水能力强弱排序。
4、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排序结果,着重引导学生描述木头和纸吸水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提出新的问题:这四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不同,纸最容易吸水。有没有同学发现纸吸水能力强的秘密呢?吸进去的水到哪里去了?联想到毛巾的吸水性,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希望学生发现这些材料都表面粗糙、结构疏松。接着向学生展示纸纤维结构图、(打印纸结构图和纸巾结构图)让学生发现材料的纤维结构,都有空隙,水就是跑到这些空隙中去了。引出“毛细现象”——水能向细小的空隙中渗透、爬升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活动二:观察铅画纸和餐巾纸
1、提供铅画纸、餐巾纸,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两种纸的表面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折、撕、揉等方式对纸进行仔细的观察,发现纸是由纤维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
2、组成纸的纤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给学生提供杯子、水和筷子,把餐巾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使纸分解成一根根细小的纤维,让学生观察描述悬浮在水中的纤维。
活动三:通过观察纸,认识几种不同的纸,(课文第四部分)。向学生展示洁白的卡纸做成的明星片、黄色的牛皮纸做成的档案袋、油印的报纸、铅印的书籍(语文书)、纸巾来认识纸的特性,以气泡图的方式记录不同用途的纸所具有的物理特性。
(第二教时)
活动四:用被分解的纤维重新造一张纸 这一教时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上课。
1、用图片(课文中提供)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图片,老师讲解,并板书列出古代造纸过程表达式让学生纪录。
2、请同学们来模仿古代造纸技术用餐巾纸也来造一张手工再生纸。先阅读课文介绍的手工纸的操作步骤:板书罗列并解释:餐巾纸撕碎、浸泡——打浆(半杯水、半张纸、调稀纸浆)——滤水、抄纸——压平——吸干水分——熨干
3、给学生提供毛巾(吸干水分)、棉布(压平)、过滤网、水槽(滤水、抄纸)杯子、纸巾、筷子(调稀纸浆)、电熨斗(熨干纸、老师操作)
4、由两位同学合作造两张纸、如果做得不好可以再做。在自己造纸的过程中了解纸的构成方式——用纸纤维叠加而成的。观察自己造的纸,看纤维是怎样排列的。
三、说学法(第一教时)
首先,学生阅读课文导语,明确这节课是要研究材料的吸水性。怎样研究?按照课文提示——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测试。在选用四种常见的材料(金属、塑料、木头、纸)进行滴水测试后,将观察到的水滴变化和材料的变化进行描述,运用图文结合作细致的描述,从而发现木头和纸能吸水,而且纸比木头更易吸水。这时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两种材料会吸水?这种特性是和什么有关?这就产生了进一步观察木头和纸的材料的结构的欲望。纸最容易吸水,就选纸来作多角度观察,借助放大镜、运用折、斯、揉、放入水中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纸吸水的秘密,去尝试发现材料的吸水性能与它们构造的关系。通过观察漂浮在水中的纸纤维,认识纸纤维是一根根细小的、看上去毛茸茸样的东西。通过进一步对不同用途的纸的观察,全面了解纸的特性。这是第一教时的学习,侧重于理论的学习、训练学生边测试、边观察、边描述,最后发现纸和木头都是纤维结构,这种结构的材料有空隙,所以能吸水。(第二教时)
在认识了纸的构造的基础上,练习造一张纸的活动。通过了解、模仿古代造纸技术,自己造成一张手工再生纸后进一步认识到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使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这一教时的内容具有实践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使学生懂得纸来之不易,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学生造成了纸以后能获得成就感,增强探索材料秘密的兴趣;并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的观点。最后让学生在自己制成的纸上试着写字。学生会发现自己造的纸有厚薄不一样、疏密程度不一样、纸纤维叠加的方式不一样等差别。这些不同会造成纸的吸水性、牢固程度等的不同,这与纸的加工过程有关。通过实践比较,全面认识纸的物理特性,感受纸的来之不易。
第四篇: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简介
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简介
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位于耒水上游,与永兴县接壤。竹海面积广。景区内近十五万亩20余种竹林,为我国最大的连片竹林,素有“亚洲大竹海”之称。耒水穿海而过,自然风景优美,是湘南唯一的以大面积竹林为主的风景名胜区。竹海文化底蕴深。蔡伦竹海是二千多年前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地方,至今在竹海深处仍遍布数百个土法造纸作坊。景区内的张良洞是西汉时期功成名就汉相张良的归隐之地,也是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停留之处。竹海资源丰。景区内除有竹林旅游资源开发外,还有大河滩的天然泉水和古街,红色寺庙紫霞禅寺,地下探宝的上堡磺矿,更有高峡平湖上堡电站的库区胜景可供开发。竹海交通便。竹海离京珠高速公路出口仅15公里,距耒阳市区仅40分钟车程。景区内旅游环线已建成,既有上山车队,又有下水船队,完全可以满足游客的需要。竹海空气新。据专家监测,竹海区内每立方米含负离子15000个以上,堪称我国最大的天然氧吧。
蔡伦竹海力争用3—5年时间按国家4A级景区规划建设,已列入全省旅游重点建设项目“251”工程,全力争创国家森林公园。目前,景区住的宾馆、吃饭的餐馆、看山的景点、下水的船队正在抓紧时间建设,开园前可全部完成。
2009年12月25日开园前后,我们将举行登山比赛和蔡伦竹海游等活动。届时欢迎各位到蔡伦竹海远观竹海之大气,近看竹海之亮节,听竹海之涛声,品造纸之魅力,使广大游客萦绕在“蔡伦天下纸、竹海耒阳情”的和谐氛围里。
竹报平安,平安是福。来吧,各界朋友、广大游客,平安之旅,幸福之旅——蔡伦竹海
领导重视情况。自从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建设蔡伦竹海以来,市委书记、市长及分管领导多次深入蔡伦竹海进行调研考察和现场办公,帮助解决蔡伦竹开发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多次指示相关职能部门为开发建设工作排忧解难。市委书记袁延文已先后13次亲临竹海现场指导工作,市长李辉也多次到竹海视察。特别是6月9—10日,市里组织在家市级领导统一到永州阳明山学习考察,并深入蔡伦竹海实地研讨景区开发工作。大家一致认为:开发建设蔡伦竹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打响蔡伦竹海品牌的重头戏,是实现旅游旺市的具体行动,不但要搞,而且一定要搞好。要高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力争按规划要求到2020年把蔡伦竹海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省、衡阳市领导对蔡伦竹海的建设也相当关心。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颜永盛,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主任孙青乃,省国资委主任王宏,衡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炎秋,副市长谢宏治等领导先后多次到蔡伦竹海视察并指导工作。他们指出:耒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发建设蔡伦竹海的决策是正确的,蔡伦竹海开发的潜力是巨大的,要充分发挥蔡伦竹海山水优势、人文优势,做好做活蔡伦这篇文章,造福耒阳人民。
第五篇:蔡伦舞蹈简介
《蔡伦春秋壮志情》舞蹈简介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你在百忙之中阅览我的推荐信,今向贵单位推荐我洋县艺校(小天鹅艺术团)节目参加洋县2017年迎春晚会和 2017年油菜花开幕式活动,请你审阅。
蔡伦,桂阳邵耒阳县人,东汉年间安帝封其为(龙亭候),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的创始人。
当时竹简太沉重而丝帛又太贵,不利于普及,蔡伦在农村发现有人用树皮写字,他便受到启发,他便将树皮、麻头及敝布、绳子等植物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加工制造成“纸”他的这一壮举不仅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且福泽万民,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传颂,这一历史事件值得我们宣扬。
蔡伦墓在我县龙亭镇,属于我县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回单位,中国四大发明的“造纸术”闻名世界。
我校编排此舞蹈所体现的场面是:先通过体现古代所用竹简的沉重与不便引入蔡伦立志造福人类造纸的场面(造纸过程的完整展现)从而引入造纸成功的喜悦场面后再次展现人们对造纸术的运用和进化。整个舞蹈内容健康、积极上进,场面热闹而宏大。
编排此舞蹈不仅是为了颂扬蔡伦胸怀大志造福人类的这一壮举,更是为了通过参加你局组织的各种活动宣扬我县的这一大历史景点,警醒更多的洋县人民热爱家乡,更是为了在我县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通过我县本土文化节目的演出宣扬我们大美洋县的文化与文明。我们通过长时间的构思、观察、学习和讨论后编排了次舞蹈,我们想尽微薄之力为洋县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领导能多此节目审阅,提出宝贵意见。
洋县艺校(小天鹅艺术团)
2016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