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的思考论文

时间:2019-05-15 11:0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的思考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的思考论文》。

第一篇:初中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的思考论文

据调查,我国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留守儿童共2075.42万,其中在初中就读665.89万。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初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也很大。留守儿童近年来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国家已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定为专项工作,这项工作应该常抓不懈。国家的领导人也强调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关心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关心重视留守儿童。农村中很多孩子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这些孩子只能跟随父母亲一方、祖辈或亲戚一起生活,这些孩子成为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亲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成了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和父母聚少离多,安全得不到保障,“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突出。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关系到每一位教师。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我也积极参与到关注中学留守儿童的群体中,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如何更有效地教育与管理中学留守儿童,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学校要对这些群体进一步做跟踪调查了解或问卷调查了解。农村中学生多数住校,管理住校留守中学生也是一个大问题。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取得联系,为留守儿童建立健全档案,并向上级教育部门进行情况汇报,让家长明白留守儿童存在的普遍问题,家校共同配合,让管理与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取得成效。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中学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与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心与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针对学生成长的需要,作为教师应该关注中学留守儿童,与他们多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及需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予以帮助与引导,让他们集中心思参与学习,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用最真挚的爱呵护留守儿童

中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品格养成与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也是不稳定的一个阶段。留守儿童长期“亲情饥饿”,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加上“隔代教育”产生的问题,有些学生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学习不上进,整天沉迷于网络聊天、玩游戏等,还有些学生为了弥补心理的空虚,谈起了恋爱。面对这种种问题,在管理与教育留守儿童群体时,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情况,公平公正地对待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把自己最真挚的爱毫无保留地给留守儿童,在他们思想认识、价值观成长路上给予引导与帮助,让他们形成健康的思想认识与价值观。

四、建立留守儿童“小家庭”

远离亲人,留守儿童无法感受到家的温馨,无法感受亲人的爱。对此,学校可以成立留守儿童“小家庭”,利用活动课时间,教师把在校留守儿童召集在一起,举办一些亲情活动,老师用自己的爱感化、温暖学生,用师爱代替父爱母爱,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让他们知道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到处充满爱。有家更有爱,留守儿童才会安心在学校里把学习搞好。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不仅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关注,还要对他们进行安全、法制、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在管理与教育活动中,形式要多样,内容要合理,方法要恰当,学生才会热情参与,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总之,中学阶段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重大工程,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学校的教育与管理水平,是学校的形象工程。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管理与教育中学阶段的留守儿童,让学生安心学习,让家长安心工作,让社会更和谐。

第二篇: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思考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思考

樊 桦

随着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大量下岗职工涌向沿和发达地区。这对支持发达地区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善也导致兴文形成一大批受不到父母关爱,感受不到家庭温暖,接受不到学校良好教育的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一、兴文留守儿童的现状

兴文地处偏远、闭塞,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工业企业不多且规模小,解决就业的机会相应受到大的限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所形成的大量富余劳动力不得不舍近求远到沿海和发达地区打工谋生,全县每年约6万外出打工者,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县单亲子女占31%,其中90%以上留在内地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或寄养在叔叔、姨妈、姑姑等亲戚家中,或寄养在邻居家中,甚至有的给钱请人照料,客观上造成了准孤儿,准单亲家庭,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亲情,关照和教育,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围。造成行为失常,性情冷癖,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家长们钱找到了,但对孩子却造成了终身遗憾。

而这些家长也并不是不想让孩子在身边,他们也有其难言的苦衷,一是城里上学的高费用对打工者来说难以承受,二是孩子进城入学所遇到的种种阻力和歧视。三是打工者没有稳定的打工单位,住所和收入。四是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无霞顾及孩子。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心里、学习、行为道德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人格不健全,性格孤癖,敏感、自卑,内心压力较大,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成败得失。

2、偏执,畸型,骄横,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3、厌学,违反学校规律,逃学、旷课,对学习无所谓,学习成绩较差。

4、道德发展危机,有不良行为,吸烟、喝酒、赌博、吸毒;

5、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盗窃抢劫。

(二)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缺乏父爱,母爱和家庭温暖。据有关资料表明,父母均在身边的完整家庭,孩子的发展由于单纯。而父母均不在身边的孩子,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对孩子心理和身体成长留下后遗症。

2、隔代抚养。农村夫妻同时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孩子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叔审,姨妈、姑姑等亲戚监护。特别是隔代教育,祖孙辈年龄相差50—70岁之间,部分农村老人文盲超过70%。往往只能照顾小辈的生活起居,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孩子的管理要么是溺爱,把孩子作为小皇帝,视为掌上明珠,养成孩子的娇气,霸气和惰性。一些孩子离开自己,生活环境。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这些未成年人有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与当地差导异较大,一定时期很难同各地的同学融为一体。在心理上他们很容易受到伤害,心理上性格上造成缺失。要么放任自流,要么高压政策,采取简单的打骂强制。

3、学校德育教育弱化。从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除家庭监管不力外,学校教育弱是直接原因之一。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学校的做法使得在地入学受教育方面受到很大限制,留守儿童有的不得不轰学在外,二是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缺乏应有的关注,对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不良的行为,心理变化未能及时生现并予以纠正。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耐心及时,强灌输,缺乏富于教于乐,寓教帮的教育方法。

4、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社会道德规范与诚信的缺失,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合同欺诈,等丑陋现象较严重。人们之间缺乏信任感,久而久之,对未成年人起到反面示范的作用。不讲道德,不诚信,逐渐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二是违信,邪教,黄赌毒等和社会丑恶现象引起,求神拜佛,修庙烧香,算命阴阳,占卦测字,遇事乞求神灵护佑。近年“法轮功”的这些封建迷信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统于未年人的黄色网站、游戏厅的影碟,求到层出不穷,无人管教未成年人经不住诱惑,沉溺其中,社会风行的赌博现象,在家庭、社会盛行,留守儿童受到耳闻目睹,甚至放松社会上有的不法分子虽然引诱未成年人吸毒贩毒,无人管教的留守儿童成了他们的猪狗。三是社会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对黄色网站,游戏的法制不力管理不到位,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即使抓也是时紧时松,对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网吧和游戏厅仍落实不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不够,未能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协管作用。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留守儿童”作为未成年人中一个群体,较之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辍学问题或未成年人教育问题,更不容忽视,应该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关注,(一)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求认真宣传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农民正确对外出打工,不少为赚钱贻误了子女尽量做到有留守父亲或母亲均外出打工者负责孩子的教育问题,其落实好孩子的监护人,做到外出务工致富和保障教育孩子成长两不误。

(二)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学校责任.一是探索寄宿制等新的办学形式,加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让学校多承担一些父母监管的责任与义务,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管。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建立“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学校联系卡‘签订”学校责任书“以制度的形式保障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联系人的经常性,制度性。为避免农村3—6岁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农村举办幼儿园,聘请老的代替爷爷奶油陪伴孩子度过童年。三是学校要强化“留守儿童”关心“留守儿童”生活,心理情况,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注意给孩子以偏局。

(三)共青团,妇联与有关部门社区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开展心理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要用春节家长回乡期间开办“留守儿童及父母学校”隔代家长学校,帮助家长和监护人更新观念,交给家长教育常识以及对儿童的保护常识。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条件。一是新闻媒体,宣传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呼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全社会予以关注。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和监护人的关注。二是要净化市场。开展好扫黄打非斗争,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出版物作品。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严禁在学校周边设立经营性娱乐场所,加强网吧,游戏厅的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厅,使管理缺失的留守儿童失去负面活动的空间。

第三篇: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思考探析

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思考探析

[摘要]因为长期缺少父母关爱以及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所以一些留守儿童必然会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文章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论述对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事实上,与学业成绩相比,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一旦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变得消极被动,甚至抵触家长与教师的教育,久而久之,就会逐渐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一些父母双方,或父母一方,常年在外打工的儿童,被冠以一个非常悲情的名字“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留守”,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孤独。无奈与孤独,势必就会让留守儿童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教师不关注初中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那么,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对初中学困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各种不利影响。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论述自身对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一、少一些理论,多一些案例

在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少一些理论说教,多一些典型案例。过多的理论说教,不仅不能够帮助初中留守儿童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还会让初中留守儿童在内心深处产生逆反心理。但是,如果教师借助于各种案例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显著提升。案例的选择对于提升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首先,必须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选择与其相关的案例;其次,必须要有趣味性,唯有初中留守儿童对案例产生了兴趣,案例的教育作用才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如,性格敏感内向是初中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为解决初中留守儿童的这一心理问题,笔者选取了一段微视频。这段微视频主要讲述了性格敏感内向的女孩小丽总是喜欢“对号入座”,看到同学在小声嘀咕,她就认为是在私下里议论自己;听到老师在批评某种不良行为,她就认为是老师在批评自己。视频的最后,向观众揭露了“真相”,即同学小声嘀咕的话题以及老师批评的对象等。事实上完全不是小丽想象的那样。此外,相对于“高大上”的理论说教而言,“接地气”的案例示范更加真实、更加具体、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评价

犯错误,原本是初中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就好比一棵小树的“旁逸斜出”,然而,部分教师却认为初中留守儿童犯错误是不可原谅的、不可饶恕的。于是,这些教师会对这些留守儿童的错误大加指责、严肃批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教师看来,这些留守儿童所犯的这些错误都是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中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如果教师经常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初中留守儿童的错误大加指责、严肃批评,那么,久而久之,在这些留守儿童的内心深处就会产生小小的“心结”。而如果这些“心结”不能够及时打开的话,最终,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实践证明,对于初中留守儿童的各种错误,教师应该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评价。例如,对于一些存在严重消极情绪的初中留守儿童,教师应该通过切合实际的评价给予他们鼓励。从教师的鼓励评价中,初中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就会逐渐消失,并由此而变得积极乐观。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的评价就好比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心结”,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少一些无奈,多一些思考

面对初中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部分教师或多或少地会感到一些“无奈”,明令禁止的“雷池”,学生却反复的穿越;三番五次的“疏导”,学生却此未消、彼又涨地犯错……对此,教师应该少一些无奈,多一些思考,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穿越“雷池”,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反复“试错”?这样的思考,能够让教师追本溯源找到问题的根结;这样的思考,能够让教师切合实际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的思考,能够让教师将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如,初中留守儿童为什么会出现消极情绪?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就会发现,这部分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消极情绪,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自信心。对此,教师要通过抓住初中留守儿童身上的各种闪光点,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鼓励以此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逐渐克服消极情绪等。

第四篇:初中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总结

初中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总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致使许多农村孩子远离父母,这些孩子或其祖父母或其亲戚朋友监管,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歙县留守儿童已突破万名,因此,歙县也被列为开展留守儿童社会干预试点县,正积极探索完善留守儿童权利保护工作机制,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网络。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也积极参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我对留守儿童的所处环境、性格成因、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有初浅认知,现剖析如下:

一、留守儿童不良性格特征及成因:

1、养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比吃、比穿、比用、比阔气。打工的父母都觉得欠孩子的情,就在金钱上补偿,而孩子也觉得该用。因此,吃零食成风,过生日请客,更有甚者,花钱请人抄作业、抄考卷。

2、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应付式读书,甚至厌学逃学。这些孩子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父母也没读多少书,现在依然能够走南闯北赚大钱,比有些读书多的人挣钱多,混个初中毕业,大不了和父母一样闯天下去,照样潇洒。

3、自由散漫,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打台球,甚至逃学,有的祖父母年迈体弱管不了孙子,有的祖父母溺爱孙子,没有父母的严肃管教,这些孩子就自由放任,久而久之就可能成了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流浪汉”。

4、个性孤僻、倔强,不能融入集体之中,也不愿和别人交心。孩子的个性形成与父母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脱离了父母的诱导与培养,孩子的个性必然走样。有了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修整,个性的健康发展就受到严重影响。

5、情感脆弱,受不住批评,又喜欢讲哥儿们义气,交朋结友,形成意气相投的小圈子,动辄做出违纪之事。这些孩子听父母言“在外靠朋友”,因此也想多交朋友。几个不明事理的孩子凑成一块,头脑一时发热,干事就分不清对错与轻重了。

二、留守儿童教育缺陷所在:

1、监护人教育素质低

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辈,其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在教育引导孩子方面往往有心无力,只能管好孩子的温饱。同时,祖辈与儿童之间也更容易产生代沟,缺乏深度沟通,导致监护功能弱化。

2、留守儿童心理压力无处疏导

父母在外打工,给留守儿童的身心造成多大的影响。一方面,一方面,也会更担心父母在外是否安全,是否会生活的健康,是否会被人欺骗,是否会发生什么意外。他们承受着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很多留守儿童都觉得自己很孤单、寂寞,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代替自己的父母。祖辈由于年事已大,很多时候还需要留守儿童去照顾他们。留守儿童有了困难,有了挫折,无处可诉,无人可帮助。这都给留守儿童造成孤苦无助之感,由此而影响到学习,长期这样下去,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3、家庭与学校沟通不够,教育对接存在不少问题

临时监护人的临时身份,沟通意识淡薄,绝大多数不能主动与学校联系,父母由于在外地打工,基本上不能与学校联系;再加之农村社会教育资源匮乏,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等对农村家庭教育关注与投入严重不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往往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

4、社会教育功能弱化

由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关注、教育机构相对缺乏,留守儿童一处校门就处于教育的“真空地带”。农村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近乎为 “零”,没有教育、监督的舆论氛围,许多留守儿童在社会上学成一身“痞气”,丧失道德判断意识,染上许多恶习。

四、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对策

1、注重家庭教育

对于父母而言,应从长计量,外出务工赚钱固然非常重要,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忽视。如果孩子出了问题,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权衡利弊之后,父母要慎作选择。其次,定期进行“温馨对话”。即便是外出打工,也要经常同孩子联系,再忙再累也不能成为借口,建议每周以电话、书信和互联网同孩子联系,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假期,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予以亲情渗透、培养。再次,监护人要尽可能担起监护职责,努力提升监管艺术,多在心理上与留守儿童关怀。

2、做好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我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上有以下可取之处: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每学期校对在校留守儿童(包括学龄前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深入细致调查,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明确落实监护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做到一人一册。(2)、建立联系制度

我校建立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及班主任与外出务工家长的联系制度,实现学校、家庭教育互动。学校拟定致家长一封信,要求外出务工家长做到“四个一”,即每周给孩子打一个亲情电话;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探亲一次。班主任要做到“三个一”,即每月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一次家校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卡或家访记录;每月和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一次通话,每学期期末给留守儿童的家长写一份家庭教育建议。通过联系,了解家长对孩子对学校的要求,反映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知道自己的子女(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及时解决儿童和上辈的隔代问题,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做学生的贴心人。平时多观察、多关心、多引导,做学生的知心人。知道学生现在需要什么,老师要帮助他解决什么。(3)、开展“结对子”帮扶

一是结合我校“培优转差工作”,将留守儿童作为主要培养对象。要求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定期督促留守儿童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与联系。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要做到“三知道”,即知道家长的工作地点、联系电话和儿童的监护人。同时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对一些突发情况,班主任要负责到底,直到孩子的监护人或父母亲到场为止。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教育,负责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工作。班主任和课任老师根据班级实际和留守儿童的学习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通过“三知道”和“结对子”,教师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经常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二是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的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三是要积极动员、鼓励爱心人士与特困留守儿童 “结对子”,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为留守儿童营建“爱心之家”。(4)、加强培训对监护人和儿童的心理健康培训

一方面学校借助家长学校这一载体,加强培训对家长和监护人的培训。通过研究分析外出务工这一特殊现象对教育的影响,积极探索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管理、生活管理、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家庭教育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体系。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提高社会和家长对留守儿童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他们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得以健康成长。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压力大的问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班主任和孩子们的接触最为密切,因此他们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

(5)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别为留守儿童创造宽松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空间,改正不良习惯和行为。如借助每学年的“六一节”、“元旦借”、“校园文化艺术节”、“ „校园书屋杯‟读书、朗诵、演讲等活动”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营造健康氛围。

3、增强社会教育力量

当地政府、妇联、村委会应与学校加强协调,通过板报、专栏、标语、发放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共同营造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现在各地都在积极筹建“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机构,一大批退休干部、教师、社会热心人事都积极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中来,社会教育功能正逐渐增强。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社会问题,研究和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迈向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课题研究工作意义重大,我们相信有全社会的关注和广泛参与,一定能使打工族后代的教育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第五篇:留守儿童论文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

作者:李萌萌 单位:马坊镇中心幼儿园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是农村留守儿童中更为脆弱的特殊群体,他们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均在6周岁以下,有相当多的儿童在婴儿期父母就外出打工,把他们留在农村交于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长期的缺失、祖父母亲戚朋友教育的缺陷以及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等不利因素,使得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处境和生存状态更加艰难,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留守学前儿童的利益迫切需要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主要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促进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农村学前儿童 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吃苦耐劳的农民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遍及全国各地,任劳任怨做着最苦、最累、最危险,收入却最低的工作。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然而最让他们揪心的是离家打工后留在农村的子女教育发展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只能交于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管教。一个新的特殊弱势群体就这样诞生了——留守儿童。目前,已有大量的社会力量和教育工作者将注意力投向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但主要 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研究和关注较少。

一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概念解读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而需要其他亲属或委托人照顾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由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负责一切生活起居的儿童。

二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及成因

现代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为教育的三种基本形态在各自的领域担负着培养人的使命。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学校教育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时时刻刻影响着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通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主导性不强、社会教育的环境不利造成的。

1.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一是亲子教育陷入困境。亲子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亲子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然而,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长期在外,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造成亲情淡漠,导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相对疏远,亲子教育基本从孩子的成长中淡出,亲情教育功能几乎丧失,这种缺乏沟通和亲情的关爱,很容易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 康成长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二是单亲教育力不从心。单亲监护人因家务负担较重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情绪与情感变化,对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也缺乏耐心。部分单亲监护人几乎不与孩子沟通,很少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稍有不如意,便实行“呵斥教育”。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学前儿童带来的消极 影响不可低估。三是隔代教育难以胜任。部分祖辈对留守学前儿童过分溺爱,仅仅注重物质生活的满足,却缺乏道德和精神上的正确引导。也有部分隔代监护人教育观念保守落后,对孩子要求甚严,一旦犯错非打即骂,容易导致留守学前儿童敌视或报复心理产生。同时,由于隔代年龄相差较大,且监护人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难以合理科学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四是亲戚朋友教育形同虚设。作为代管人的亲戚朋友因与留守学前儿童不是亲子关系,在留守学前儿童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不敢管”与“不愿管”的心理。对他们而言,孩子安全是第一位的,至于留守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及心理需求却极少被关注。

2.农村学前教育问题

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监护堪忧导致留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不利,本应通过学前教育得到一定的弥补,但目前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育缺乏规范等问题造成了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得不到有效的引导,教育得不到良好发展。李向东在《农村幼教现状堪忧》一文中指出,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五大问题:一是居住分散,生源不集中且逐渐减少,开园办班受到严重影响;二是师资力量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三是不懂幼儿教学规律,教学管理小学化;四是幼儿教师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五是无人重视,管理混乱,随意性大,幼教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停滞不前。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幼儿教师素质不高,幼儿的课程主要以音乐、绘画、游戏和文化知识为主,而对儿童智力开发、心理辅导等有助于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知识存在着欠缺。这就需要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但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现实状况,他们很难获得相关培训。此外,农村学前教育普遍存在教学设备、设施简陋的问题。同时由于幼儿教师工作范围仅限于园内教学,课后缺乏与幼儿监护人之间的沟通,不能起到改变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教育观念、帮助监护人了解孩子的作用。

3.社会教育环境不利

一是户籍制度的缺陷。城乡二元体制使城乡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农民仍然游离在城市体制之外,由此派生出一系列诸如教育、住房及社会保险等政策,形成了强大的阻止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虽然教育部门也 三令五申要求各公办学校要一视同仁,出台政策取消“借读费”“赞助费”等,但实际上收费这道无形的门槛依然存在,许多务工子女不得不远离父母留在农村接受教育,成为留守儿童。二是农村基层政府部门重视不够。一般而言,农村基层政府部门比较关注的是劳动力的转移给地方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伴随而生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既缺乏认识,更谈不上相应的措施,从而使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处于真空、自发状态。三是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在社会呈现多元性和不确定性态势的背景下,部分大众传媒不负责任的宣传与炒作使得一些庸俗无聊的文化充斥着校园,真、善、美与假、恶、丑等被有意或无意的模糊,对缺乏正确引导的留守学前儿童而言,他们的价值取向容易发生扭曲变形。

三 改善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教育的建议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是三个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的环节,这三个环节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给予留守学前儿童关心和帮助才能解决好孩子的教育问题。

1.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多种方式促进留守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从孩子的家庭教育做起。一是向留守学前儿童父母宣传父母关爱对留守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留守学前儿童的父母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孩子联系,以保持对孩子的关心和沟通。二是建立父母与孩子、幼儿园的联系纽带。帮助留守学前儿童父母建立孩子成长档案,随时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三是改变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的教育观念。转变老年人只重视身体健康,不重视心理沟通交流和兴趣培养的观念。

2.学校应当加强对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对于留守学前儿童,农村幼儿园应当给予更多地关注和关爱。一

是建立农村学前教育规范制度。二是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鼓励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定期为农村幼儿园教师组织业务培训,教授幼儿心理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三是从制度上加以保障,建立留守学前儿童家长联系制度,可为留守学前儿童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详细记载这些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表现和心理发展情况,及时与其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进行交流,使其了解孩子的学习、个性发展和心理需要。3.鼓励社会力量关心、支持留守学前儿童,发挥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

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氛围。第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的政策,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农村留守学前儿童问题实质上是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保护和亲情上缺失的问题,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保障农民工和留守学前儿童的合法权益。第二,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强宣传,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学前儿童,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三,整顿校园周边小环境,营造和谐的社会大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使留守学前儿童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因为父母为了生计在外打工而成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更需要获得关爱和良好的教育,虽然留守儿童是城乡二元化结构的产物,留守儿童的问题目前还不能得到完全解决,但我们应当正视这一问题,为促进留守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改善教育环境做出努力。

下载初中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的思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的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思考 山市一小 龙君 一、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

    留守儿童论文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在我工作的这几年期间,我担任学校教务干事与班主任,对学校里的大多学生及自己带班的班级学生情况较了解,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更......

    留守儿童——论文

    亲爱的孩子,谁为你撑起一片蓝天! 04秋教管仇传红 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人文老师,让孩子成长快乐何其容易。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

    留守儿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论文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现状 成因 对策 【论文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

    留守儿童论文

    学校家庭社会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由于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原因等,使进城打工......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心理学论文

    关爱留守儿童——学教育心理学有感 张天心22111013地理示范班教师教育学院这学期学习的《儿童发展和教育心理学》让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其中谈到了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客观规......

    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思考

    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思考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

    留守儿童的教育思考(精选五篇)

    培训心得——有关留守儿童的一些思考 从参加工作以来,面对一些留守儿童让我想了很多。特别是担任班主任以来,一直是带住宿生班级,感触很多,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