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及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含义,指出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等进行阐述;最后从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探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怎样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这一问题。
论文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素质
21世纪是信息与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培养适应现今社会的全方位人才已经是当前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初中信息技术课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提高初中生信息技术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考虑到未来社会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信息素质的概念
美国人波尔在1974年提出了信息素质这一词的概念,具体解释,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信息能力素质,它包括信息组织、加工、分析、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和信息搜寻、获取的能力的能力。
2.信息道德素质,就是在整个信息活动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
3.信息意识素质,就是说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心理反应。它体现在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和对信息的科学的认识。
二、初中生要了解信息素质的意义及重要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是重要任务。在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能够提高获得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等问题,从而正确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社会;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在合作学习时充分运用,为以后在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的时代中能够生存下去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信息素质教育是整个初中时期的重要任务。
三、初中生一定要树立强烈的信息意识
1.信息意识在信息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要培养信息意识,就要培养学生把握即时信息的意识,以及追求新信息的观念。信息意识是信息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也支配着信息的获得过程,学生在强烈的信息意识的牵引下,能够对信息技术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追求信息。信息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未来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具有了信息意识,才有迈向成功的可能。
2.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信息意识。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意识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初中生喜欢模仿别人,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示给学生。由于学生经常受到老师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问题的影响,当遇到问题时,也会尝试这样的方法,这样便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了学生。
四、发挥中学教育的基础作用,积极推进信息能力教育
1.改进教学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方面,是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起来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不是直接灌输很多理论知识。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时,不但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得信息,怎样处理信息。改进教学内容一方面要让学生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能力,以此来解决问题。2.改变教学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讲解、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思考等方式;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倡讲得精,练得多的原则。
五、利用内、外部环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
信息道德素质包括中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信息观,等等,在信息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的社会里,信息量快速增长,虽然这些信息为社会带来了很多的价值,但同时也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计算机病毒、网络游戏、计算机犯罪等。很多青少年在网上使用不干净的词汇、阅读一些不良信息,这些行为都非常令人担忧,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应该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结合起来,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对于不良信息进行抵制;创造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氛围,正确地进行启发诱导;加强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终将信息道德素质教育加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利用课外活动、专题课、纪律管理等多种方式解决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信息素质教育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同时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初中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这样初中生才能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正确地判断信息、快速地获得信息、技术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从而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明俊,张树才,陈广旭编著.装备信息技术概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4-1.[2]周克江,张子石主编.信息技术教育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1.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论文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殊性,要教好这门课更需要通过好的设计才能将学生调动起来,才能有更好的课堂效果。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技术课论文
1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我们的所思。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做一些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现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整合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整合――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所谓“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事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学习环境的时代化,全球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打开学生学习的闸门。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着数学活动课的形式转变。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采用多种形式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常常听到许多同学说,不喜欢数学,所以学不好。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又如:在教学<量的计量>一章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数据信息,可以用例子来说明。如:一把尺子20厘米等。学生带回教室的数据有一头大象有多重,闰年有多少天,地球和月亮间的距离是多少、、、。通过搜集材料,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认识了各种的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的单位。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不仅很快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增强了生活知识,在生活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三、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固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粗造滥制,牵强附会,为电教而电教而撇开为教材内容服务的目的。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或者说要补充什么),设身处地从教学实际出发,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在使用现代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内容上运用信息媒体,那只能是费时费力。
2.信息技术不能替代某些教学媒体而统一于课堂。现代信息技术固然有其无比优越的特性,但它仍不能完全替代某些媒体,比如在一些量与计量的教学中,显然不如用尺子度量来体会长度,用手掂来体会质量,观察实物钟表来认识时间更具有实效性
3.用多媒体教学,不要丢了课堂板书。板书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了解老师的情感,把握教材内容。并且,板书比较的直观,且能传递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4.实效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画蛇添足’,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一节课,讲台上摆满各种教具,收录机、投影机、电视机等都用上了,教师讲课热闹得很,就像变法戏、玩耍杂,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最后成为教改的点缀和累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过多过滥就变成了玩耍杂,费时费力,又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上是我对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体会。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思考,探索。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信息技术课论文
2摘 要 针对高校传统毕业论文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难以协调、格式不统一、不易归档保存以及检索不便等问题,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毕业论文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利用PHP语言实现的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经过多年运行,证明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为高校其他方面管理提供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信息技术;PHP;高校管理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4年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各种技能的检验和总结,亦是培养和检验本科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带来诸多新问题。故如何对毕业论文进行高效率管理,以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一个值得高校相关管理者不断探索的课题。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各类高校有关部门尽管制定了详细的毕业论文工作手册、毕业论文管理规定以及实施细则等诸多条例来规范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与监控毕业论文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传统手工方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指导教师出题方面
传统的教师出题方式弊端凸显。由于各个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不同,研究重点不一样,而且学历结构均不相同,因此,不可能要求所有的指导教师出同样多的论文题目,也不可能要求全体教师指导同样数量的学生。另外,学生的水平不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也不一样,因此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对于指导教师拟出的论文题目,学生不感兴趣甚至难以完成,相反学生喜欢研究的论文题目又没有教师指导,最终造成毕业论文题目质量下降[1]。
另外,由于局限于传统的手工出题方式,各指导教师相互间鲜有沟通,难以协调,极易出现多个教师出题相似甚至雷同的现象,亦有可能出现前后几年论文题目重复的现象。
1.2 学生选题方面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的论文选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式的发展[2],以前一个专业由于人数少,论文选题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有的专业的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上百人,因此有可能出现学生和教师的搭配问题。传统的选题常带有指令性,较少尊重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于是就造成学生不能够选到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或是自己喜欢的论文题目,而有的教师也不能指导自己钟爱的学生。有的教师由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不一致,但又不愿意更改自己出的题目,因此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使得论文质量下降。另外,大多数高校均对不同的职称指导的学生人数有规定,但传统的选题方式比较难以实现。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选题现场的组织问题,由于学生和教师人数众多,现场的混乱和嘈杂也很难使得选题的过程顺利进行。
1.3 论文指导过程中时间控制方面
各个高校均对论文的出题、选题、开题、答辩、保存论文等有统一的时间规定,但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很难实现这一点。首先,由于大部分教师均有自己的日常科研和教学任务以及其他因素,难以在规定的短期时间内拟出高质量的论文题目,从而造成出题时间不统一;其次,由于临近毕业,大部分毕业生在外面实习或找工作,若全部召集起来进行选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而造成毕业生选题时间难以统一;再次,完成论文、上交保存论文时间也不尽相同。总而言之,由于各个专业、各个院系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实际情形不一样,最终造成整个学校的论文工作进度不一致,致使教务处和学校领导难以对论文工作进行宏观协调。
1.4 毕业论文以及所有与之相关表格的格式统一方面
这应该是传统管理方式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了。在传统的论文管理过程中,诸多的表格填写、最终的论文定稿等均有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情形:格式不一致。具体体现在:1)教师出题时填写的论文题目审批表、给学生下达的任务书等有可能不符合格式要求;2)学生选题后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完成论文后的毕业论文格式等有可能不统一;3)各专业、院系的教务秘书必须完成的各种统计表如开题论文记录、答辩记录、供选题情况表、选题分类统计表、指导教师配备表、毕业论文情况统计表、毕业论文成绩统计表等大量表格格式不一致。传统处理方式就是对这些表格一一进行手工调整,可以想象其麻烦程度和巨大的工作量,足以令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产生畏难情绪。
1.5 论文保存方面
传统的论文多半采用纸质方式进行保存。显然,这种保存方式存在诸多缺陷:一是纸质论文容易腐烂,保存时间太短,在进行管理和运输时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二是要占大量办公空间,多年的本科毕业论文累积起来似座小山,占用了有限的办公空间;三是不容易检索,如上级领导或兄弟院校进行论文经验交流时,或者查找需要满足某些条件的论文时,很难及时查找出符合要求的论文;四是不易进行分类管理和装订成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实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大变革,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业已进入社会各行各业。高校的部分工作如教务管理、人事管理、毕业管理等已由传统手工管理方式逐步过度到办公自动化方式[3-4]。基于前述传统毕业论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开发一套完整的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系统运行后,连接校园网(甚至Internet网)上的任何电脑均能通过浏览器访问,不受时间和位置的限制,不需安装庞大的客户端软件,非常方便。
新系统完全摒弃传统手工操作方式,克服了相关缺陷,具有极大优势,体现在:1)能控制同一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无法重复且能设置几年内的选题难以雷同;2)满足学生和教师实现双向选择,及时避免多人选同一题的现象;3)各种毕业论文相关的统计表格自动生成,极大减轻教辅人员的工作量;4)管理者能对整个过程进行宏观调控,实时监控论文(设计)进度;5)容易调阅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6)易对论文长期保存;7)实现了毕业论文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8)易与毕业生评价系统、毕业生离校系统、校友系统、教务系统等其他相关系统进行对接,保证了学生毕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系统中主要的用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等。不同身份对应不同功能。
2.1 登录系统
任何用户必须先登录后使用。在实际使用中,登录系统与学校的教务系统以及人事系统对接,学生和教师只要输入自己在学校数据库中的账号和密码即可。登录成功后系统自动显示登录者的相关信息,如教师的院系、职称、专业,或者学生的学号、院系、年级、专业等。显然与学校数据库的对接有助于论文管理系统中数据与学校保持一致,不会形成数据孤岛。
2.2 教师子系统
教师据人事系统和教务系统提供的登录名和密码,可登录至本学院、所在专业区域,尔后拟出所在专业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即学生待选题目,所出题目根据当年毕业生情况确定,但学生最终选择题目数(即教师能指导的最大学生数)由系统根据教师职称限定,如高级职称至多指导10名学生,而中级职称至多指导6名学生,初级职称不能指导学生等。其他功能均在拟定题目后确定,如在线填写选题审批表等表格、下达毕业论文任务指导书、查看是否有学生选择自己所出的题目且拒绝还是同意该学生的选取、打印全校统一格式的选题审批表与任务指导书、查看学生是否上传了论文的最终稿件、对最终定稿的论文进行电子签名等。签名意味着此次论文指导过程即宣告结束,学生和教师再也不能对论文、审批表、指导书等各种表格进行任何修改,当然下载和打印功能依然保留。
2.3 学生子系统
依据学籍管理系统提供的学号和密码登录后,学生自动进入所在的专业领域,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年级等属性自动显示待选论文题目,学生通过查看论文题目和要求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然后等待教师确定或拒绝,当选择某教师的学生人数等于系统限制后,其余学生则不能再选此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选择好论文题目后系统还提供其他功能,如根据教师留下的联系方式和教师联系,在选题系统结束前可以更改自己的选题,选题确定后在线下载打印全校统一格式的论文封面、论文中期检查表、开题报告等表格。选题的确定意味着学生进入到论文设计阶段,可以把论文初稿上传至服务器,以便指导教师进行在线查阅,给出修改意见,然后根据修改意见,不断修改自己的论文,直到最终定稿为止。定稿后,教师进行电子签名,学生再也不能修改,至此论文完成。
2.4 管理子系统
管理权限属院系专业负责人或相关领导,不同权限的管理员登录后根据自己的权限进行操作,如专业负责人只能关闭、打开所属专业的各个子系统,教务处和学校领导可以管理全校系统。其他功能包括输入(打印)论文成绩,下载全校统一格式的各种表格如开题论文记录、答辩记录、供选题情况表、选题分类统计表、指导教师配备表、毕业论文(设计)情况统计表、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统计表等,以及根据自己权限查阅有关专业、院系甚至全校的学生上传毕业论文的情况,指导整个毕业论文过程。结语
系统的实现采用Linux平台和PHP语言编程运行,免费的MySQL数据库不但稳定而且免费,与PHP结合堪称完美。系统具有高效、免费、易维护的特点,只要极其廉价的硬件投入,就能为校园网上的全体教师和学生服务。
尽管开发成功后的系统已经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网上运行多年,且切实减轻了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仍然存在不足:
1)不同专业要求明显不同,有的专业如机械制造等所传论文由于包含若干图形,所占空间极大,这导致上传论文分配空间不均衡;
2)有的专业涉及字符异常生僻(如各种外国文字、少数民族文字、古代文字等),故程序设计时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字符编码问题;
3)系统正常登录依赖于学籍系统和人事系统的正常运行,若相关系统崩溃,则本系统使用亦成问题;
4)教师出题后上传至系统等待学生咨询,学生选题后等待教师指导,二者过度依赖机器,造成交流过少。
故需要加强管理,人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传统论文指导方式人性化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康星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论[J].教育与职业,2007(29):46-47.[2]李卫祥,李长萍,冀满祥,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
305-307.[3]毛洪贲,殷德顺,郭娟,等.基于.NET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0):
128-131.[4]徐守萍,林伟君,温聪源.基于信息整合的经管类实验教学共享平台[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9):146-148.信息技术课论文
3【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就需要任课教师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效率 计算机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开展信息技术课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组装电脑、编排打印文字材料、设计学校网站、举行班内小组比赛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操作竞赛,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寓教于乐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教学时间只占30%。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上机课中应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时间一长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二 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1.应给予第一节课足够的重视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怎样的密切配合等,先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开个好头。
2.课堂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主
对于新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时要坚持以鼓励为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而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要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三 注重上机课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对暂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机房,也应常备一台投影仪,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教学的需要。
1.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精少而简单,待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2.注意巩固性练习和知识的整合创造
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学习。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PS for Windows或Word设计贺卡、海报,用Music作曲、用FoxBASE分析班级成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注重程序设计的培养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选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只需学习十几个简单的语句,即可编出多种多样的程序。让学生学一点LOGO语言和Basic或Fox BASE语言的程序设计,学生用所学语句自己组合成程序,用来解决某个问题。如画图、奏曲、进行成绩分析等。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就是创造,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是很好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指导今后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
信息技术课论文
4摘 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有其教学特点和方法。在此,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如下几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客观制定教学目标;结合内容,优选课堂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信息反馈,促进良性循环。
关键词:目标;效果;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诸多不同,操作性强是它最主要的特点。教学中应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因材施教,客观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样一节课,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我结合现有教学条件、教材,分别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在课堂操作时,我采用学生自报和教师考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使每个学生能够客观、愉快地达到预期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为依据设计问题,制定符合各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地设计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得到提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结合内容,优选课堂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介绍存储器时,我从学生所用的书包入手,引入存储器的内容。告诉他们,书包里的内容可以放在薄薄的软盘或小巧的优盘里,它们有易修改、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的特点,这样每天就不必背负沉重的书包了。至于学校图书馆里的内容可以放在小小的硬盘里,你们就可以把“图书馆”搬来搬去啦!学生大笑不已。这样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将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如进行指法训练,小学生对此兴趣相对较淡,学习自主性较差,而键盘指法又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所以必须设法让他们自觉地练习。在练习时,可对学生进行分组,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他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可开展竞赛。学生间的语言更贴近,相互间更容易沟通,因此,学生在这种以集体自主活动为主、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下,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且自始至终都在愉快地学习。
三、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例如:在教学“小报的编排”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对于实践练习,教师首先利用课前准备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精美电子作品(节日贺卡和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给出任务:完成习作。当学生欣赏完电子作品以后,会跃跃欲试,其创作欲望被充分地激发起来。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则可充分地发挥出来。其间还可以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并且让那些操作能手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巡回指导,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文字的插入位置、色彩、样式、艺术效果等,力求使作品富于创新、富有艺术性,这样学生的作品就会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作品品评过程中,则采用作品交流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同学之间的作品展览,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说出作品的创意,自己评价,然后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则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五、信息反馈,促进良性循环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意信息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理论题、有框架的作业设计模式来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或根据学生回答和作业设计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索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要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flash动画制作
课题:flash动画制作
教学内容:flash动画制作学习汇报好范文版权所有
教学对象:
1、淄川二中初三学生。
2、已经学习完课本上的基本操作,具备了利用flash进行动画创作的基本的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flash动画制作,进一步使学生掌握flash动画制作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探究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信息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
1、移动渐变与形状渐变的应用。
2、路径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3、遮罩效果的实现。
4、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难点:表达能力,创造力。
教学策略:情境导入à探究学习à协作学习à实践创新à拓展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知识+技能+创意”评价维度,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评价与效果结果评价相结合,并借助网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网络教室(一人一机),大屏幕投影
软件准备:
1、安装传奇学生机系统
2、发放学生任务材料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8分钟)
访问××的(××××××××),简要介绍田甜的事迹并播放一个田甜创作的flash动画。欣赏多媒体展示这个激励人心的人物及其作品,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任务提出:创作一个flash动画作品,任务请参考下发的《任务材料》。
明确学习任务:1.分组2.确定作品使用的创作方法。3.自主探究4.协作创作5.交流评价
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能力。
分组探究学习(32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规划,并听取小组创作思路,给出作品评价标准。2.及时将学生探究的闪光点与全体学生交流。
小组成员规划创作进程:1.确定作品主题2.构思作品呈现方式3.选择创作工具4.组内成员分工5.对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我们进行创作还需学习哪些新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调动学生有效进行探究、创作提供保障。
围绕主题协作创作(20分钟)
1.巡视2.指导3.调控课堂气氛
1.展开小组创作2.组间交流协助3.师生交流反馈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开展小组协作。
作品欣赏交流评价(15分钟)
1.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自评2.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组间互评3.根据发现的有创意的思路或是新的操作方法,请学生代表通过“传奇网络教室”进行演示。
1.网上在线呈交作品。2.各小组在线填写作品创作说明。3.欣赏作品4.根据评价表和作品创作说明(见附表),进行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对于提交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传奇网络教室”平台,对每个作品和小组进行评论。
实施作品网上评论,展示自我风采。让学生在尽情欣赏同学们的作品,并毫不保留地对这些作品加以品头论足,审美能力得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得以训练。
积极探索课外延伸(5分钟)
介绍一些好的flash网站及论坛,让那些对flash情有独钟的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提高,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利用讨论社区,在课余时间,甚至在家里和同学、朋友、老师进行这方面的交流。这一环节,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潜力,让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好范文版权所有发挥。
任务材料:
从下面的几个不同的选题中选择一个,利用flash进行设计创作。
选题一:利用所学内容创作一个flash动画。
要求:(1)主题明确,设计有创意,不同于课本例题。
(2)自行设计界面,至少包括2个对象。
(3)使用绘图工具设计对象。
(4)将动画作品通过“传奇网络教室”上传至教师机。
选题二:利用所学内容创作一个flash动画。
要求:(1)主题明确,设计有创意,不同于课本例题。
(2)自行设计界面,至少包括2个对象。
(3)动画中要用到移动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
(4)结合实际生活紧密。
(5)将动画作品通过“传奇网络教室”上传至教师机。
选题三:利用所学内容创作一个flash动画。
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flash动画制作
课题:flash动画制作
教学内容:flash动画制作学习汇报好范文版权所有
教学对象:
1、淄川二中初三学生。
2、已经学习完课本上的基本操作,具备了利用flash进行动画创作的基本的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flash动画制作,进一步使学生掌握flash动画制作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探究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信息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
1、移动渐变与形状渐变的应用。
2、路径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3、遮罩效果的实现。
4、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难点:表达能力,创造力。
教学策略:情境导入à探究学习à协作学习à实践创新à拓展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知识+技能+创意”评价维度,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评价与效果结果评价相结合,并借助网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网络教室(一人一机),大屏幕投影
软件准备:
1、安装传奇学生机系统
2、发放学生任务材料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8分钟)
访问××的(××××××××),简要介绍田甜的事迹并播放一个田甜创作的flash动画。欣赏多媒体展示这个激励人心的人物及其作品,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任务提出:创作一个flash动画作品,任务请参考下发的《任务材料》。
明确学习任务:1.分组2.确定作品使用的创作方法。3.自主探究4.协作创作5.交流评价
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能力。
分组探究学习(32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规划,并听取小组创作思路,给出作品评价标准。2.及时将学生探究的闪光点与全体学生交流。
小组成员规划创作进程:1.确定作品主题2.构思作品呈现方式3.选择创作工具4.组内成员分工5.对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我们进行创作还需学习哪些新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调动学生有效进行探究、创作提供保障。
围绕主题协作创作(20分钟)
1.巡视2.指导3.调控课堂气氛
1.展开小组创作2.组间交流协助3.师生交流反馈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开展小组协作。
作品欣赏交流评价(15分钟)
1.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自评2.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组间互评3.根据发现的有创意的思路或是新的操作方法,请学生代表通过“传奇网络教室”进行演示。
1.网上在线呈交作品。2.各小组在线填写作品创作说明。3.欣赏作品4.根据评价表和作品创作说明(见附表),进行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对于提交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传奇网络教室”平台,对每个作品和小组进行评论。
实施作品网上评论,展示自我风采。让学生在尽情欣赏同学们的作品,并毫不保留地对这些作品加以品头论足,审美能力得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得以训练。
积极探索课外延伸(5分钟)
介绍一些好的flash网站及论坛,让那些对flash情有独钟的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提高,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利用讨论社区,在课余时间,甚至在家里和同学、朋友、老师进行这方面的交流。这一环节,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潜力,让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好范文版权所有发挥。
任务材料:
从下面的几个不同的选题中选择一个,利用flash进行设计创作。
选题一:利用所学内容创作一个flash动画。
要求:(1)主题明确,设计有创意,不同于课本例题。
(2)自行设计界面,至少包括2个对象。
(3)使用绘图工具设计对象。
(4)将动画作品通过“传奇网络教室”上传至教师机。
选题二:利用所学内容创作一个flash动画。
要求:(1)主题明确,设计有创意,不同于课本例题。
(2)自行设计界面,至少包括2个对象。
(3)动画中要用到移动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
(4)结合实际生活紧密。
(5)将动画作品通过“传奇网络教室”上传至教师机。
选题三:利用所学内容创作一个flash动画。
要求[page_break]:(1)主题明确,设计有创意,不同于课本例题。
(2)自行设计界面,至少包括2个对象。
(3)动画中要用到遮罩效果。
(4)结合实际生活紧密。
(4)将动画作品通过“传奇网络教室”上传至教师机。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flash动画制作》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学校:六台中心学校
课题
科目
课时
班级
教师 第六课一目了然看图表 信息技术 1课时七年级佟庆英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1)掌握到Excel 中插入图表的方法。
(2)熟练使用一种图表。
能力目标:研究Excel中图表的修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小组探究Excel中各种图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Excel 中插入图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 Excel中图表的修饰。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使用
硬件准备:多媒体教学网
软件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
复习:
启动Excel程序,找到前几节课做的范例。
路径:我的电脑——E:——有Excel做理财表。
本课中我们会常用到一个新的知识:图表
操作步骤:
(1)启动Excel理财表。
(2)单击[插入]→[图表],弹出[图表向导]对话框。在“图表类型”中选择“柱形图”。右侧“子图表类型”中,出现多个可供选择的子图表类型是,选择其中“簇状柱形图”。
(3)单击“下一步”→“数据区域”选择工作表区域,A2——A8单元格,然后按住房“Ctrl”继续选择C2——G8单元格,然后按刚才的按钮返回,设置系列产生在“列”。
(4)单击“下一步”,在“图表选项”中,设定“图表标题”为“上半年支出统计表”,“分类(X)轴”为“月份”,“数值(Y)轴”为“金额”。
(5)单击“下一步”,在“图表位置”对话框中,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为“上半年收支统计表”,将图表插入到工作表“上半年收支统计表”中,单击“完成”。
布置本课任务:《一目了然看图表》
提示:
找到前几节课做的范例注意路径,提示:注意随时存盘。
方法:任务驱动
任务:
(1)做完的同学,练习用其它图表做一下。
(2)大多数图表项可被告移动或调整大小,也可用图案、颜色、对齐、字体及
其他格式属性一类设置这些图表项的格式。
教师活动:指导。
总结:通过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针对还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陈尚军
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初步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文明规范地使用信息技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为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初中阶段要达到以下目标: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教材内容和课时安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文字处理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一、数字化声音
二、数字化视频
1、数字化声音播放
2、数字化声音录制
3、数字化声音编辑
1、数字化视频播放
2、数字化视频编辑
3、视频的拍摄与采集
三、电脑动画初步
1、走进缤纷的电脑动画初步
2、逐帧动画
实践项目
3、音乐贺卡
2、创作片头
四、电脑动画精彩实例
3、我来当大师-形状补间
4、我来当大师-动作补间
5、我来当大师-引导线动画
1、精彩Banner
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足课时。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信息技术课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我市实际,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用泰山出版社教材,每周一课时,每学期设期中、期末两次考试。
二、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尽量使该门课程使用电子教案,在无纸化、无软盘、办公自动化方面成为领先学科,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上课:授课地点均在微机教室或大屏幕投影教室进行,以学生上机练习为主,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渗透和加强,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引导,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新模式;
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小报、绘画、动画等,强化技能。教师要对学生加大监控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落实情况。
三、多渠道尝试教学方法,使学生、教师、学校适应现代化教育信息环境。
在全校举办学校电脑爱好者信息技术培训班,聘请专家、教授讲学;,使他们既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还具备崭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对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学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使之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教学的要求。争取以点代面,以点带面。
四、以电脑作品比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在学生们学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激励他们学会利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媒体资源进行创作评比,进一步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各班要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优生优培,因材施教,让有特长的学生去涉猎难度更大的领域。
五、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核心,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信息与技术、知识及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有机的融合起来,以推进教育的信息化,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本学期要以课题实验为总抓手,强化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2014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