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的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11:0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质的量的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质的量的教案设计》。

第一篇:物质的量的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体。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引言]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那么如何通过物质的量求出物质的质量呢?也就是说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粒子符号

物质的式量

每个粒子的质量

(g/个)

1摩尔物质含有的粒子数(个)

1摩尔物质质量

(g)

[答案]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mol碳原子含有 个碳原子,1mol碳原子的质量为 个。同理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1mol铁原子含 个铁原子,是56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1mol硫酸含 个硫酸分子,是98g。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1mol水含 个水分子,质量是18g。电子质量过于微小,因此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所以 的式量是23。1mol钠离子含有 个钠离子,是23g。的式量为17。1mol氢氧根离子含 个氢氧根离子,是17g。

[学生思考]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规律?

[结论]①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此处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引入得出结论。例如:通过推导得出

[讲解]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计算得出x=16g y=32g

[得出结论]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1mol分子的质量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而对于离子,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板书]

二、摩尔质量

1.1mol物质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讨论]为什么1mol任何物质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 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一个碳原子的质量跟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之比是12:16,因1mol碳原子与1mol氧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相等,都约为,所以1摩尔碳原子质量跟1摩尔氧原子质量之比也应该是12:16。1mol碳原子质量是12g,那么1mol氧原子质量就是16g,同理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因此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离子是通过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电子质量微小,可忽略不计,所以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离子的式量。根据以上分析得出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投影]课堂练习

1.填写下列空白

(1)原子质量是 克

(2)分子质量是 克

(3)分子质量是 克

(4)离子质量是 克

(5)离子质量是 克

(6)质量是 克

[回答] 原子是64g;分子是32g;分子是44g;离子为35.5g;离子是23g;质量为58.5g。

[设问]能否说一说什么是摩尔质量?它的单位是什么?数值怎样确定?

我们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符号是M,常用的单位为g/mol或kg/mol。

[板书]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kg/mol。

(3)数值: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投影]课堂练习

2.回答下列问题

(1)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2)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回答:(1);

(2)

[投影]课堂练习

3.下列物质各多少克?含粒子数多少个?

(1)(2)

回答:(1)质量是1800g,含有 个 分子。

(2)质量是1.7g,含 个

4.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含有多少个粒子?

(1)90g水(2)56g氮气

[回答](1)90g水物质的量为5mol,含 个 分子

(2)56g氮气物质的量为2mol,含 个 分子

[设问]通过以上练习,能不能总结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三者间的关系?

[回答]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根据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可求出物质的量,反之根据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也可求出物质的质量。

[板书]

三、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

(-)依据

[板书]1.准确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

2.掌握好有关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和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

(二)类型

1.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粒子数之间的相互换算。

[投影]例1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分析]我们可以通过 的相对分子质量,得知 的摩尔质量。然后利用关系式 计算出 的物质的量。

解: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摩尔质量为。

答: 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投影]例2 中含有 和 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分析] 的电离方程式为:

从 的电离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可以电离出 和。

我们可以利用 的关系,首先计算出 的物质的量,然后再计算出 和 的物质的量。

解: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摩尔质量为。

则 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答: 中含有 的物质的量为1mo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讲述]通过以上例题,明确了解这类型题的步骤和方法。在今后的计算中应该注意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投影]练习1.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分析]氧元素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由已知条件可先求出 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如下关系: 求出氧原子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氧元素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2.8g。

[投影]练习2.含有 个分子的物质,其质量为0.7g,求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根据所给粒子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首先求出物质的量,再根据已有的质量和物质的量求摩尔质量,因为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通过求算出摩尔质量即可知道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答案: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板书]2.不同物质中,某粒子数相当的计算

[投影]例3 多少克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3.65g 10%盐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分析:要满足二者分子数相等,只要满足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即可。

解:设质量为 的硫酸所含分子数与3.65g 10%盐酸所含分子数相等。

(硫酸)(盐酸)

答:0.98克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3.65g 10%盐酸所含分子数相等。

[讲述]解此类型题的思路是:找准不同物质间的物质的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投影]课堂检测题

中所含的 原子数与多少克 中所含的 离子个数相等?

(参考答案:)

板书设计

二、摩尔质量

1.1mol物质的质量

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kg/mol

(3)数值: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符号表示:

三、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

(-)依据

1.准确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

2.掌握好有关物质质量(m)、物质的量(n)和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

(二)类型

1.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粒子数之间的相互换算。

2.不同物质中,某粒子数相当的计算。

第二篇: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设计二

4.2 光的发射(第一课时)

凉泉中学 何庚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会根据光的发射定律作简单的光路图。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光的发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及结论的得出。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

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这就是光的发射。本节课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二、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

教师:光传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一点、两角、三线.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分组实验:

1.按照课本图2.2-3,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纸板需与平面镜垂直)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两线分居)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强调结论中发射在前)

实验二:

把入射光线沿原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

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三、习题练习(投影)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光的传播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惑呢?

第三篇:《物以致用 求艺尚美》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 物以致用 求艺尚美

单元教学总目标

1、通过通过本单元对工业产品的设计范畴下的几类生活日用品设计的欣赏教学,使学生认识设计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任务和目标,以及它对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2、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及其实用性。

3、用艺术的眼光进行欣赏和分析,用设计的术语进行评述,从中大体了解现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本单元分2课,用2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

物以致用

1课时;

第二课

实用与美观结合 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

评述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建议用2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欣赏36、37页内容; 第二课时,欣赏38-40页内容。学生情况分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初一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对生活中到处存在的美术设汁往往熟视无睹,缺少发现美、挖掘美的能力,而学生的感知又是最敏锐的,只需加以正确的引导,比如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的正确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就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欣赏范畴。通过对几组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和评述活动,比如咖啡具、果盘、花形洗、椅子、自行车、台灯、轿车等等最常用的生活用品,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极其实用性,甩艺术的眼光从不同的审美角度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用途,体验其美感,从中大体了解现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人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设计”、“设计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分析:

欣赏生活用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美的因素,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因此我要求学生课前就在生活中搜罗一些别致独特的生活用品,把它带到课堂上来,在课堂教学中经过系统的比较欣赏评述,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对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能把这种对美的理解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的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具课件使用目的:

通过展示各种生活用品实物,独特的造型、或和谐或鲜艳的色彩使学生获得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多媒体展示的古今中外优秀的生活用品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欣赏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产品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一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教学重点:

使学生基本掌握教材提供的几类设计作品的欣赏方法,认识产品设计的原则。以教材上的家具和车辆作为欣赏重点。教学难点:

让学生习惯于运用设计术语并正确地对设计作品进行语言评述。评价要点:

能否自觉地以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眼光关注并分析周围常见的生活用品。课堂上能否运用设计术语对欣赏的设计作品进行评述。

在本单元的欣赏评述活动中能否联系以往所学的设计类内容积极交流。教学准备: 教具:经过编辑的有关产品设计的视频资料、产品设计图片资料等多媒体资料;搜集精选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如餐饮具、文具、小电器、手机、钟表等;另备椅子实物一把(可找一把设计较成功的或很失败的)。

学具:平时携带的书包、文具等日用品实物;用于构思绘制草图的铅笔及作业纸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可搜集视频资源:设计师的设计过程片、国内外设计大赛的设计作品展示片、优秀设计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情景片等。推荐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zNZKYNDQw.html(玫玉产品设计分享)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0NDlyNTEy.html(意大利产品设计专业学生餐具作品concept展示),剪辑1-2分钟使用。由视频中对这套方便实用而又美观别致的炊锅、餐具的功能展示导入本课。

导入要点:现代社会,人们对日常生活用品的品质追求越来越高。从视频中你会发现,人们更多的关注这些产品的实用性,对其功能有第一位的要求,而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让产品更加美观也是设计者和使用者追求的目标。

二、新授内容:

1、知识点讲授:什么是产品设计;怎样才能做到“物以致用,求艺尚美”。辅助手段:大屏幕图片展示,实物出示等。

2、分析2-3件同样用途的产品实物,从其功能发挥的优劣、外观的美丑说明设计的意义所在,从而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目标、任务和大体工作流程。以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

3、进一步出示其他产品设计实物并进行分析,印证前面所讨论的内容。

4、请2-3位学生拿自己的书包或文具上来,试评述一下其设计的优劣和自己改进设想。

三、作品欣赏:

本课时欣赏课本第36、37页的餐饮具、门件、座椅设计作品图片。欣赏方式: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发言,发表对每件作品功能的理解、对外观的看法,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加以补充、修正。

重点欣赏座椅四组。教师介绍丹麦的维纳·潘顿和他的“潘顿椅”,并在大屏幕拓展潘顿的其他设计作品。同时简要介绍安恩·雅各布森。

结合实际,出示已备好的椅子实物,师生共同分析其设计的优劣,探讨解决方案。

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提出问题:公园里或车站等公共场所一般设有一些连椅,往往有些不文明的游客、旅客在连椅上躺卧,一人占据多人空间,使得别人无法落座休息,于是有的连椅被设计成有很多扶手,使得不文明者无法躺卧,但却限制了连椅更多功能的发挥。对于这种情况,你有没有两全其美的设计思路?

四、实践体验:

由对教材上四组椅子和教师展示的实物椅子的讨论,引入对这一最常见生活用品的设计思考,指导学生从实用功能和美观追求两方面出发,尝试以勾画草图的方式设计一把椅子或一条连椅。要求简略勾画,以能看出设计意图为原则,草图可辅以少量文字说明。用时不超过5分钟。教师在学生体验过程中巡视指导。

五、互动评述:

鼓励学生主动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设计草图,介绍构思过程。

将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典型设计草图向全班介绍,分析其优缺点。请学生相互交换设计草图,相互发表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设计思路。小结学生实践过程的得失,表扬具有大胆想象和创意的学生,同时鼓励讨论、评述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看法,并能运用设计术语发表意见的学生。

六、拓展欣赏:

大屏幕播放更多同类别产品设计作品图片,边播放边对作品做简略介绍。

七、课堂小结:

概括回顾本课所学习的产品设计概念、设计的基本理念(功能、审美)以及本课所了解的设计作品种类、所知道的设计大师等。

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关注周围环境,关注生活,留心常见生活用品的设计随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2课时

本课时欣赏教材第38页的灯具、电器、电子产品和39-40页的交通工具等产品设计作品图片。

欣赏方式采用在逐一欣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图片的基础上,拓展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时尚生活用品的设计作为欣赏重点,如耳机、MP3、MP4、灯具、电脑外硬件、自行车等。

教学过程可分为3个环节:

一、欣赏等38页的设计作品,按照该页的“活动一

欣赏与分析”的要求进行学习活动;

二、欣赏第39、40页的设计作品,按照第39页的“活动二

体验与探究”的要求进行学习活动;

三、结合自己平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如耳机、自行车,用所学的设计知识和欣赏方法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完成第40页“单元评价”栏目是填空题。

(活动二)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共同讨论它们的设计好在哪里,有什么缺点。

(活动三)将几件相同用途的生活用品放到一起对比欣赏,展开讨论:同是喝水的环子,你更喜欢哪只,为什么?进行分析评述。

四、反馈阶段:

师生讨论以下问题:

1、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知何进行选择?

2、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五、总结:

人类生活中处处存在设计,设计是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生活用品设计不能单从美观的角度出发,要从功能、材料、形式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做到美观而实用。

六、板书设计: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1、什么是生活用品,2、生活用品的功能:实用价值、审美价值

3、生活用品的设计原则:美观又实用

七、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小组讨论汇报等方法进行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种教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恰到好处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的情感升华,整个课堂的气氛民主、开放。另外,欣赏生活用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美的因素,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在结束本单元教学时,鼓励学生自觉建立“设计意识”,以教材最后所提供的“小提示”栏目内容作总结。

第四篇:高一化学物质量的计算

高一化学物质量的计算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用物质的量可以衡量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元(即微观粒子群)的数目的多少,符号n,单位摩尔(mol),即一个微观粒子群为1mol。如果该物质含有2个微观粒子群,那么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2mol。对于物质的量,它只是把计量微观粒子的单位做了一下改变,即将“个”换成“群或堆”。看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有几群或几堆微观粒子,当然群或堆的大小应该固定。现实生活中也有同样的例子,啤酒可以论“瓶”,也可以论“打”,一打就是12瓶,这里的打就类似于上面的微观粒子群或微观粒子堆。

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它的符号是mol。“物质的量”是以摩尔为单位来计量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的物理量。

使用摩尔这个单位要注意:

①.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或它们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1molCa2+,2molCl-或3mol阴阳离子,或含54mol质子,54mol电子。摩尔不能量度宏观物质,如“中国有多少摩人”的说法是错误的。

②.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种类。如“1mol氢”的说法就不对,因氢是元素名称,而氢元素可以是氢原子(H)也可以是氢离子(H+)或氢分子(H2),不知所指。种类可用汉字名称或其对应的符号、化学式等表示:如1molH表示1mol氢原子,1molH2表示1mol氢分子(或氢气),1molH+表示1mol氢离子。

③.多少摩尔物质指的是多少摩尔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微粒。如1mol磷酸表示1mol磷酸分子。

3.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建立在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之间的计数标准,作为物质的量(即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或微粒群)的标准,阿伏加德罗常数自身是以0.012kg(即12克)碳-12原子的数目为标准的,即1摩任何物质的指定微粒所含的指定微粒数目都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个,也就是12克碳-12原子的数目。经过科学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一般取6.02×1023,单位是mol-1,用符号NA表示。微粒个数(N)与物质的量(n)换算关系为:

n=N/NA

4.摩尔质量(M):

摩尔质量是一个由质量和物质的量导出的物理量,将质量和物质的量联系起来,不同于单一的质量和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指的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因此可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n=m/M

由此式可知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摩(g/mol)。根据公式,知道任两个量,就可求出第三个量。当然对这个公式的记忆,应记清每一个概念或物理量的单位,再由单位理解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而不应死记硬背。

①.摩尔质量指1mol微粒的质量(g),所以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化学式式量。如1molCO2的质量等于44g,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1molCl的质量等于35.5g,Cl的摩尔质量为35.5g/mol;1molCa2+的质量等于40g,Ca2+的摩尔质量为40g/mol;

1molCuSO4·5H2O的质量等于250克,CuSO4·5H2O的摩尔质量为250g/mol。

注意,摩尔质量有单位,是g/mol,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化学式的式量无单位。

②.1mol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学式式量。

5.物质的计量数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之比等于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

2H2 + O2=2 H2O

物质的计量数之比:2: 1:2

微粒数之比:2: 1:2

物质的量之比2: 1:

2高一 化学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物质量浓度与质量百分数的换算

这是一个经验公式,c=1000pw/M

其中,c是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p是溶液的密度,单位g/mL,w是溶液的质量分数,M是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

推导过程可以有2种方法:

方法一

设1L溶液,质量分数w

则溶液质量1000p

溶质质量1000pw

溶质物质的量=1000pw/M

溶质物质的量浓度c=(1000pw/M)/1L=1000pw/M

方法二

设1000g溶液,质量分数w

则溶质质量1000w

溶质物质的量1000w/M

溶液体积1000/p 毫升=1/p 升

溶质物质的量浓度=(1000w/M)/(1/p)=1000pw/M

建议这个公式能记住,这在解题时会更快

【高一化学】摩尔质量公式推导》》

根据一定质量(m)物质中的粒子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求相对分子质量(或摩尔质量),即

M=(NA*m)/N

书本上只有求摩尔质量的4条公式,分别是n=N/NA,n=m/M,n=V/Vm,n=c*V,但谁能告诉我这个式子怎样推导出来的?

n=N/NA n=m/M

推出 N/NA=m/M

把M移过来 M=(NA*m)/N

求关于高一化学三度转换的公式及推导过程,还有做有关摩尔质量题的思路.要详解。最佳答案

推导:

m1表示溶质质量,M表示溶质的摩尔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1/M;m2表示溶液质量,ρ表示溶液密度,溶液体积V=m2/ρ。但是化学中质量单位一般用克,密度单位用克/厘米3,所以求出体积的单位是厘米3,而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是摩尔/升,要换算成升,所以除以1000。

物质的量浓度c=n/V=(m1/M)/[(m2/ρ)/1000]

用P%表示质量分数,P%=m1/m2。整理,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百分比浓度之间的转换公式为

c=1000ρP%/M

高一化学反应怎样用电子转移配平

双线桥法

1.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号起止所指的均为同一种元素。

2.线上标出得失电子的情况及价的升降、被氧化或被还原等内容。

单桥线法

1.箭号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

2.线上只标出转移电子的总数。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得出升降数目

(2)使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最小公倍数法)

(3)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化学计算数(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还原的原子(原子团)数通过观察法增加到有关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上),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该基本步骤可简记作:划好价、列变化、求总数、配化学计量数。

根据电子守恒来做题。

举个例子。

Zn+HNO3=Zn(NO3)2+NO+H2O

这个反映,来说,那么得到电子的是N元素,从+5到+2,所以一个得到3个电子,而失去电子的Zn从0价到+2价,失去2个电子,得失电子守恒,所以要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3=6,那么,NO ×2,在题中体现出来,然后,在给Zn×3,在题中体现出来,在找出反应物中N原子个数,加在一起,在HNO3前体现,HNO3×8,题中体现,最后在看H的个数,H2O × 4,就是本题答案。正确的是,3Zn+8HNO3=3Zn(NO3)2+2NO+4H2O

其他的几乎都是这个样子,为了方便看的话,你还可以这样:

N +5 →N+2==3e×2

Zn 0 →Zn +2 == 2e×3,这种方式体现出来,然后现在生成物中先加上序数,尤其是单个元素只在1个物质中的,最后在找出所有的添加在原来的反应物中。

过氧化氢和氯气反应生成1摩尔氧气转移多少摩尔电子,为什么是两摩尔不是一摩尔,氧不是由负一价到零价么

H2O2 + Cl2=2HCl + O21个氧原子是由负一价到零价,转移1e-,但总共有2个氧原子变化,所以转移电子总数是2e-,生成1摩尔氧气即1摩尔O2分子,有2摩尔氧原子,所以转移电子是2摩尔

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当有0.10摩尔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氯气的体积为多少?

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实验室老师这么做,但是所谓的实验室制氯气却用的MnO4)

Mn由+7-+2,Cl(-1-0)

所以0.1摩电子转移=0.1molCl-被氧化=出0.05mol Cl2,标况下是1.12L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当有3mol电子转移时,问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当有3mol电子转移时,问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关系式为:MnO2---4HCl---Cl2

所以每生成1molCl2,就有2molCl-变为1molCl2

即转移2mol

所以有3mol电子转移时,生成1.5molCl2V=33.6L

用43.5克二氧化锰与足量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体积是多少(标准状况下测定),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MnO2+4HCl=MnCl2+Cl2↑+2H2O

看价态变化,Mn +4→+2得2个电子

Cl-1→0 因为是Cl2 失去2个电子,得失电子数相当,反应比为1:1

所以有43.5g 的MnO2物质的量为43.5/87=0.5mol 即有0.5mol的Cl2生成转移电子1mol

第五篇: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例二教案设计2015

《观察物体(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从上面、左面、前面看这些图形,分别能看到什么形状?

(二)探索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从上面、左面、前面看这些图形,分别能看到什么形状?

课件出示图形:

2.(1)学生分组讨论并画出自己三个方向所看到的图形:

(2)交流结果 从上面看,形状相同

提问:从左面和前面看呢? 从左面看,形状也相同。

从前面看,形状不相同。

(3)课件演示 三个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的图形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看一看。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说一说你思考的过程。督促学生独立完成

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前面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2.摆一摆,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四)拓展练习

下面是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请把它摆出来。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六、总结

七、这一节课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我们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而且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下载物质的量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质的量的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状物

    不倒翁 朋友们,你们见过有趣的“不倒翁”吗?你还想知道怎样制作“不倒翁”的吗?那我告诉你们吧! 我首先把制作“不倒翁”的材料和工具准备齐全。材料要找一个比较圆的鸡蛋壳,或者......

    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精选多篇)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本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结合课堂师生互动的及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主动求......

    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简析与说明】【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简案) 一、聚焦“课题”,激趣导入(或“质疑导入”) 【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眼......

    教案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羊尾镇中心小学 陈芳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儿歌形式的词文,图文并茂。图上画的是江南美丽、富饶的风光,一只竹排在清清的河水中行驶,小男孩撑......

    教案设计

    《一去二三里》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难点:......

    教案设计

    《囚绿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抒情线索,学习象征手法,理解文章内涵。 2.过程和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把握文脉,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

    教案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高)思想政治必修(),第几单元,第几课,第几框的内容,本框在本课以及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上一框《》做铺垫,为......

    教案设计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的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出11~20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