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象灾害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发生的规律及有效的防御。
教学方法:
及时收集全球范围内的气象灾害消息,让学生具体了解其危害;组织学生收看关于我国1998年“三江”特大洪涝灾害的影视资料,进行具体分析防御措施。如《挥师三江》。
教学过程: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为了加强我们对灾害的意识,提高对减灾、防灾的认识,我们将气象灾害专课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逐步了解其发生的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防御。
一、台风: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为逆时针辐合的大旋涡。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若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叫飓风。
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近海可用雷达监视其动向,指导学生识别台风中心位置及移动的路径,做到及时预报,减轻灾害损失。
二、暴雨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暴雨的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源源不断地水汽供应;
b.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c.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防洪需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三、干旱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农、林、牧结合,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筑,营造防护要,改进耕作制度等。
四、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造成的主要灾害有:农作物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破坏通信线路,交通受阻等。
对寒潮的防御要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做好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课堂小结:
将几种自然灾害进行对比,了解其主要内容。
课后活动:
让学生及时收集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特点。
板书设计:
几种气象灾害对比表
第二篇: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目标
1.能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了解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对比识记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原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御
教学重点
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据联合国公布,1949~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在我国,每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500亿~600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1万~2万人)的40%。
一、气象灾害的概念
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台风这种气象灾害。
二、主要气象灾害
(一)台风
台风为什么会造成灾害?台风造成的灾害多出现在我国哪些省区?请大家首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1.台风的时空分布
2.台风的形成和结构 3.台风的危害
4.台风的防御
台风有过也有功。盛夏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严重威胁着旺盛生长的水稻等农作物。这时,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以解除或缓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这是台风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
(二)暴雨洪涝
1暴雨的形成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发生。2暴雨洪涝的防御措施(三)干旱
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可见,干旱的危害也是严重的。
(四)寒潮
1.寒潮的概念 2.寒潮的危害 3.寒潮的防御(五)干热风
教后反思:
本节课基本上实现了所设目标,但学生基础知识欠缺的问题也多少暴露了一些。如果剩下点时间将所讲内容总结一下,可能系统性更强。
2008-11-15
第三篇:第三节气象灾害
第三节气象灾害
一、霜冻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副热带纬度,地形复杂,春秋季节天气多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大,冷空气活动又较频繁。因此,在我国霜冻极易发生,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
(一)霜冻的定义
霜冻是指春、秋植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植物体表面以及近地面气层的温度骤然降低到0℃以下,致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的现象。
出现霜冻时,如果空气中水汽饱和,植物表面有霜;如果空气中水汽未达饱和,不出现霜,但温度已降到0℃以下,植物仍受伤害,这种霜冻称“黑霜冻”。
霜冻是出现在春、秋季节的短暂降温现象。春季正值林木发芽期,秋季苗木或新梢尚未全部木质化,这时出现霜冻危害严重。
初霜冻(Early frost injury)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冻称初霜冻(又称早霜冻)。
终霜冻(Late frost injury)
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终霜冻(又称晚霜冻)。
无霜冻期(Frost-free season)
春季终霜冻至秋季初霜冻之间的持续期为无霜冻期。无霜冻期与无霜期不一定相等。霜冻对植物的危害是由低温造成的。一般来说,0℃以下的低温可使细胞之间的水分形成冰晶,它们不断地从邻近细胞中夺取水分并冻结,冰晶逐渐增大,使细胞受到机械压缩,同时也导致原生质的胶体物质凝固,细胞死亡。
不同植物及其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它们对低温的抗御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植物营养器官的抗寒能力比繁殖器官强。花蕾,尤其是雌蕊的抗寒力最弱,气温在0~-2℃即受害。此外植物幼苗期的抗寒力也比较弱。
(二)霜冻类型
在气象上通常按其成因把霜冻分为三类。
1、平流霜冻(advection frost injury)
我国位于北半球冷中心的边缘,冷空气常以冷锋和冷高压的形式向南爆发,侵袭我国。春、秋过渡季节,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每当冷空气爆发南下,使温度急剧下降到0℃以下而出现霜冻,这种霜冻称为平流霜冻。
显然,平流霜冻的强弱、范围与冷空气的强弱和范围有关。一般来说,因为冷空气侵袭的范围较广,霜冻区域及造成灾害的地区也较大,影响也较严重。
2、辐射霜冻(radiation frost injury)
在寒冷、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和植物层表面辐射冷却至0℃以下,也可发生霜冻,称为辐射霜冻。这种霜冻日出后即消散。
3、平流辐射霜冻(frost injury of advective radiation)
这种霜冻是受冷空气平流及辐射冷却双重作用产生的。产生这种霜冻时,先是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下降,然后冷锋过后,天气转晴,在晴朗、无风、干燥的冷高压控制下,辐射冷却,使温度再度下降,并达0℃以下时,形成霜冻。每年的初霜冻和终霜冻多属平流辐射霜冻。这类霜冻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植物危害最严重。
(三)影响霜冻形成的因子
1、地形因子
地形对霜冻的形成、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有关系。
盆地、洼地和谷地中,地势低洼,冷空气易于下沉堆积。这里的霜冻比较重,尤其是冷空气通道,霜冻更严重,人们常说的“雪打高山霜打洼”就是这个道理。如北疆准噶尔盆地内的霜冻期比周围地区长,每年200天以上。
山坡上的不同部位霜冻情况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山腰处霜冻最轻,山顶次之,山麓处最重。
如河南省西峡县林科所于1979年引种了沪溪葡萄桐,有的栽植在林科所附近山麓平地上,有的栽植在田关的山坡上,两块试验地相距约2km。1982年春遇晚霜冻后,山麓平地上的葡萄桐幼林遭受危害,已萌动的顶芽冻坏,已展开的幼叶全部冻死呈黑褐色,新梢延迟抽发,当年没有开花结实,而种植在山坡地上的安然无恙,当年获得丰收。
此外,坡向不同,霜冻情况也有差别。北坡上的霜冻重于南坡,东坡和东南坡上的霜冻危害比西坡和西南坡严重。因为日出后,东坡上温度回升快,细胞间的冰晶迅速融化成水,这些水分常被蒸发而未能被细胞所吸收,受冻细胞又来不及从根系吸取水分,造成植物枯萎,乃致死亡。
江湖河海、水库和池塘等水体附近的水汽比较充沛,温度下降时,水汽凝结释放潜热,调节了气温,因此霜冻出现的机会少。
2、土壤因子
土壤状况对霜冻也有影响。
干燥而疏松的土壤和砂性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小,白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聚集于表土层,夜间土壤表面热量散失极快,地面温度降低剧烈,导致气温和植物体的降温也多,容易出现霜冻,强度也大。潮湿土壤和粘土则相反。
(四)霜冻的预防
预防霜冻的措施按其性质可分两类:一是生物技术方法,另一类是物理方法。
1、生物技术方法
选育耐寒品种,合理布局,改进管理技术,如油桐在其可种植的北界栽植时,应选择背风向阳温暖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2、物理方法
(1)熏烟法
这是一种最古老、最简单、又被广泛采用的民间传统方法。
在防御霜冻的地区设置若干湿的柴草堆,或用红磷等化合物,点燃后,它们释放大量烟粒,形成烟幕。烟幕成为局部的人工阻挡层,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有效辐射,使地面降温幅度减小;烟粒可促使水汽凝结,释放潜热,使气温上升;另外,燃烧时也直接放出一部分热量。据测定,这种方法可使气温提高1~2℃。熏烟时,要求接近临界温度时才开始点燃烟堆,并持续到日出后两小时左右,烟堆设置在作物上风方向。在逆温天气下,这种方法的效果更好一些。
(2)灌水法
在霜冻来临的前一天下午灌水,灌水量以土壤充分湿透为宜。
灌水后,土壤的导热率和热容量增大,使夜间降温缓和;土壤湿润后,蒸发强,近地面空气较潮湿,水汽易于凝结,释放潜热,增加气温,起了防霜冻作用。据测定,灌水后可增温2~3℃。
近年来,许多地区发展了喷灌,灌水均匀且省水。
(3)喷雾法
当气温接近0℃时,对植物喷雾,雾滴结冰时,放出潜热,可预防霜冻。在结冰过程中,冰的温度保持在0℃。
据试验结果指出,每小时喷3mm左右的水量,可预防-4℃的霜冻。喷雾必须持续到日出,温度上升,植物体上的冰全部溶解为止。过早停止,植物体吸收热量来溶冰,起不了防霜冻效果,反而受害。
(4)直接加热法
用加热器(各种加热炉)燃烧石油、天然气等,直接加热空气,提高气温。
在0.4hm2的土地上,需放置15-25个加热炉。这种方法多用于果园和苗圃地防霜冻,可使气温提高2℃,缺点是成本高。
(5)送风法(空气混合法)
在逆温情况下,可采用送风法。方法是将螺旋桨送风机安装在约10m高的铁塔上,送风机启动后,螺旋桨使近地层空气上下混合,提高了下层空气的温度,可防御霜冻。一台70马力的送风机,可保护3~4hm2作物地。在国外也有在霜冻到来之时使用直升飞机混合田地里的空气达到预防霜冻的目的。
(6)泡沫法
国外制作了一种“农业泡沫精”,加20倍水稀释,并压缩到泡沫发生器中,与空气混合后,喷到作物上。喷出时质软,过一定时间后变硬,形成一层薄膜包在植株外面,保护作物免受外界低温危害。薄膜可以维持8至24小时,口出后自行崩溃。
(7)覆盖法
用草帘、麦秸、杂草、牛皮纸、塑料薄膜等物覆盖在作物地上,珍贵树木或果树可作单株包扎,这些均属于覆盖措施。在覆盖物保护下,减少了地面或植株的长波辐射热损失,由于植物体与外界隔离,自身温度不会降低,达到了防御霜冻的目的。覆盖法的热效应常比其它方法更好些。
我国北方地区,在苗床上喷洒土面增温剂,也有预防霜冻的作用。
二、低温冷害
在植物生长季节里,温度降低到植物当时所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以下(高于0℃),使植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或植物某些组织受到危害的现象称为低温冷害或低温寒害或冷害。
如橡胶树的生物学最低温度是5℃,生长季节如果气温降低到4℃,树干基部常因低温而溃烂,即出现烂脚病,使产量减少。因此,在西双版纳种植橡胶,应选择海拔200m以上,经常出现逆温的地段或西南坡中部,在其它坡向上,冬季时则应采用防寒罩、单株包扎等措施防御低温寒害。
三、冻害
冻害是指在严寒季节,越冬作物和果树等,因为温度过低,使根系、茎秆和枝条等被冻坏,以致死亡的现象。在我国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有些林木越冬时容易遭受冻害。例如温州蜜桔,冬季遇-7.0—-9.0℃低温就会严重受害,植株大量死亡。据统计,浙江沿海,大约每隔六年遭受一次冻害。
四、日灼
(一)定义
幼苗或树木因强烈日射和高温而产生的灼伤现象。
(二)分类和预防方法
根据其灼伤部位,可划分为两类。
1、根颈灼伤(干切)
幼嫩苗木与高温表土相接触,使根颈部的输导组织和形成层被灼伤,造成苗木植株死亡。根颈灼伤的部位在距表土上下2mm之间,形成环状“卡脖”。
根颈灼伤与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土壤水分以及植株受光照的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木质化后细胞壁硬度增厚,对日灼具有一定的抗性;土壤水分较多时,夏季土壤表面温度不致升得很高,常不会发生日灼现象;苗木受光照时间越长,土表温度越高,受灼伤也越严重。
预防方法
喷水降温:喷水的时间应开始于最高温度出现之前一段时间,并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如最高温度出现时才喷水,骤热骤冷会加速苗木死亡。
遮荫:搭建荫棚,插遮荫枝条,遮草和遮灌木树叶等。
适时早播:可以延长苗木的生长期,提高苗木木质化的程度,增加对灼伤的抗性。
2、树皮灼伤
由强烈阳光照射所造成的。阳光灼射高温能引起细胞原生质凝固,破坏新陈代谢作用,使活组织死亡。灼伤树皮常出现斑点状死亡或片状脱落,轻微者的灼伤为病菌入侵创造了条件,严重的灼伤使树叶干枯、凋落,也会造成整株树木死亡。
树皮灼伤与树木的种类、年龄、所在林地的位置等有关。光滑的薄皮树种,特别是耐荫性树种,突然暴漏在阳光下受高温辐射,很容易受到灼伤危害。林缘、林墙处地树木以及孤立木也易受到灼伤。
预防方法
注重造林树种的选择
怕灼伤的树木一般为耐荫树种,造林时应与喜光树种混交搭配,其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方式为准。以便第一层喜光速生树种为第二层耐荫树种创造遮荫条件。
林缘、林墙树木或孤立木可采用刷白,以降低树皮温度,避免灼伤危害。
第四篇:15班气象灾害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气象灾害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一年(5)班
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灾害性天气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掌握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导入:
同学们,灾害性天气是对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如大风、暴雨、冰雹、龙卷风、寒潮、霜冻、大雾等。这些天气发生在不同季节,一般具有突发性。近几年来,全国一些地区多次发生因灾害性气引发的重大事故灾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有效防范
应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灾难,今天我就来一起学习,认识什么是暴雨,雷击,地震以及针对它们的防御措施。
(一)洪水暴发时如何自救?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二)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雷电是云中的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的放电过程,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伤害性。当遇到雷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雷雨天,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2.打雷下雨,正在野外,要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皮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不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3.雷闪紧密时,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4.在市区内躲避雷阵雨,需远离金属物体、铁栏杆、高大广告牌等,不要站在屋檐下或挤在商场门口躲雨,最好进入室内静候“雨过天晴”。
5.雷雨天里,避开水域,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6.电闪雷鸣时,即使在安装了避雷针的室内,也应拔掉电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头,防止感应电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房间中央或内墙处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不要倚靠柱子、立于外墙壁或门窗边,请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室内线路。
7.雷雨天,最好不要开车。车内空间是较安全的避雷场所,车体却易遭雷击损坏。
8.雷雨天,最好不要打手机。虽然手机发射或接收的无线电波会否招引雷电,目前尚无科学定论;但是,在野外,手机作为金属物件,确实容易成为雷击目标。
(三)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1.地震避险与自救
避震要点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整个人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时,不要随便点火。
地震前如何预防
(1)准备足够的食品和饮料,特别要在床头、课桌、办公桌及其他常待的学习生活场所常备饮用水和必要的食物。
(2)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加固住房:看一看自家住房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已年久失修?不宜加固的危房要及时撤离。
(3)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对阳台护墙进行清理,将花盆杂物拿下来;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要做到“重在下、轻在上”;把牢固的家具清空,以备震时藏身;加固睡床。
(4)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震时应急主要措施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1)遇震时一定要镇静,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和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跨度小的厨房、厕所、墙角或桌子、床等家具下进行躲避。
(2)如果住的是平房,应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和阳台上。绝对不可以使用打火机或蜡烛,因为空气中可能含有易燃易爆气体。
(3)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立交桥、高烟囱、高门脸、女儿墙及桥梁、隧道、峭壁陡坡或海边等;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更不要在狭窄的巷道和楼梯上停留。
(4)遇到山崩、滑坡,要横着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5)处于泥石流区域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要避开山脚、陡峭的山坡、山崖等。
(6)实施平时设想好的各种避震方式方法,带上必要的救护药品及避震器物。
(7)强震后尽可能迅速逃离建筑物,转移到空旷场地,以防出现强余震。来不及逃出时,尽量躲在室内墙角或支撑结构较多的空间部位及器物之下。
(8)迅速切断电源和煤气管道,迅速远离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源。
震时如何正确避震
(1)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学校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述地震和防震抗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时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间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绝不可让学生乱跑或跳楼;待地震过后,应当按学校准备的疏散路线,在老师的指挥下,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如果是在操场或室外,则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在行驶车辆中的人如何避震
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坐席等,以免摔倒或碰伤;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第五篇: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第一条 为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我市防御气象灾害的统一信号,根据气象灾害性质不同,分为预警信号和警告信号两种,预警(警告)信号由名称、图标和含义三部分构成。
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大风、干旱等七类。预警信号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四级(Ⅳ,Ⅲ,Ⅱ,Ⅰ级),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同时以中英文标识,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警告信号分为:雷暴、灰霾、火险三类。警告信号不设级别和颜色,主要起警示作用。
第三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深圳市气象台统一发布,并可以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气象主管机构应当适时发布预警信号,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或者取消信号。其他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公众发布预警信号和相关预警信息。
第四条 市气象台发出预警信号后,同时对可能发生的灾情做出预测,并发出相关防灾指引。
第五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渠道由市气象主管部门确定,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通过各公众媒体及时发布。本市电视台、广播电台、12121气象专线、电信部门和经市气象部门约定的互联网站及其它传播媒体和通讯部门,应于收到由市气象台直接提供的预警信号15分钟内,向公众传播预警信号。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公众传播非气象台直接提供的预警信号和相关预警信息。第六条 气象部门应向公众广泛宣传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标识、种类、含义和防御知识,向公众提供避险、减灾、自救、互救等技能培训和基本知识讲座。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支持新建气象监测设施,提供符合规范的建设用地,并依法保护气象监测设施、设备。
第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学校、港口码头、机场、地铁、口岸、旅游景点等公众聚集有关单位应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本区域本单位防御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第九条 市气象部门负责管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并做好气象灾情收集。气象事件所在单位在灾情发生后及时通过气象部门网站、传真和报灾电话、短信等方式将灾情传送到上一级防灾指挥机构或市气象部门。第十条 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市气象台在未发布台风预警信号前,可以发布有关热带气旋的信息快报或警报。
(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各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并及时通知户外、高空、港口及海上作业人员;幼儿园、托儿所停课,幼儿园、托儿所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和入园的儿童;
2、注意市气象台发出的有关热带气旋的信息快报;
3、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如:棚架、门窗、广告牌等。
(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进入防风状态,中小学停课,学校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
2、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区,船舶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危险地带工作人员撤离;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3、拆除户外危险广告牌、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4、各职能部门采取相关措施,开放临时避险场所; 其它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建议停业(抢险救灾、医疗及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燃气供应等特殊行业除外);
2、市民应留在室内或到安全场所避风;
3、相关应急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4、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 其它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四)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人员应尽可能留在安全的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其它同台风橙色预警信号。第十一条 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未来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有关单位和学校、市民应特别关注市气象台发布的暴雨消息,采取防御措施;
2、国土、交通、城管部门密切注意暴雨可能造成的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灾害;
(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城管部门注意低洼、易受水浸地区防涝排水;
2、交管部门应对发生道路水浸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国土部门密切监视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情况;
3、转移地质灾害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躲避; 其它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三)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临时避险场所开放,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2、学校停课,中小学校、幼儿园及托儿所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和入园的儿童;
3、各有关部门做好防御工作。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第十二条 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或者已经升至35℃以上。防御措施:
1、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确保城市正常供水、供电。
(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防御措施:
1、停止户外露天作业,企业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合理调整工作时间; 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三)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40℃以上。防御措施:
1、各部门、单位采取紧急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第十三条 寒冷预警信号
寒冷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一)寒冷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本市气温24小时内将要或已经降到10℃以下。防御措施:
1、市民要注意添衣保暖,并留意市气象台发布的最新降温信息
2、有关单位应采取一定的防寒措施,民政部门开放避寒场所;
(二)寒冷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本市最低气温24小时内将要或已经降到5℃以下。防御措施:
1、市民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有关部门根据应急预案采取必要防寒措施; 其它同寒冷蓝色预警信号。
(三)寒冷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本市最低气温24小时内将要或已经降到0℃以下。防御措施:
1、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寒害; 其它同寒冷黄色预警信号。第十四条 大雾预警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以及交通管理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交通安全。
(二)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的浓雾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浓雾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市民需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2、交通等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安全; 其它同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三)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和轮渡暂时封闭或者停航;
2、各类机动交通工具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第十五条 大风预警信号
大风(指除台风以外的大风,主要是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引起的大风或强对流天气引起的短时大风)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一)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有关市民和单位做好防风准备,注意市气象台发布的大风最新消息;
2、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危险地带和危房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
2、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临时避险场所开放;; 其它同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三)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其它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第十六条 干旱预警信号
干旱预警信号分为四级,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干旱预警信号因其特殊性,一般以信息快报或政府公告形式向有关部门和公众通告。雨季指每年的4-9月,旱季指每年的10月至下一年的3月。
(一)、干旱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过去3个月降雨偏少,其中雨季3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0%以上,旱季3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50%以上,跨雨旱季3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40%以上,有轻度旱情发生,且未来一段时间旱情持续; 防御措施:
1、市民应积极节水;
2、水务等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节水、供水措施;
3、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市气象台的旱情报告;
(二)、干旱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过去6个月降雨偏少,其中雨季6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0%以上,旱季6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50%以上,跨雨旱季6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40%以上,有中度旱情发生,且未来一段时间旱情持续; 防御措施:
1、水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生活用水;
2、企业用水大户采取措施,减少耗水; 其它同干旱蓝色预警信号;
(三)、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过去9个月,降雨严重不足,9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0%以上,有重度旱情发生,且未来一段时间旱情持续; 防御措施:
1、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紧急抗旱措施;
2、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其它同干旱黄色预警信号;
(四)、干旱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年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平均值偏少30%以上,且未来一段时间降雨仍将偏少,严重旱情将持续; 防御措施:
1、全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基本用水、其它同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第十七条 雷暴警告信号 图标:
含义: 2小时内可能受雷暴云团影响,并伴有雷电和较强的阵性降雨等天气现象;或者已经受雷暴云团影响,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有关单位做好防雷电及可能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准备;
2、市民应尽量停留在安全地方;
3、停止各类户外易燃、易爆危险作业 第十八条 灰霾警告信号 图标:
含义:未来12小时内将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持续时间可达6小时以上,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市民尽量不要到繁华街道或人群密集的户外场所;
2、有呼吸道疾病史的市民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第十九条 火险警告信号 图标:
含义:未来24小时,无降雨发生,平均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湿度和风力条件有利燃烧,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较高。防御措施:
1、市民居家、外出注意防火;
2、消防及森林防火部门启动相应的预案;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气象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非法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公众气象预报的;
(二)广播、电视、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非市气象台适时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公众气象预报的;
违反本规定,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气象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占、损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气象设施的;
(二)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气象探测环境活动的。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中规定预警信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市气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