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话说汕尾麻鱼膘杂文随笔
麻鱼其实就是鳗鱼,在汕尾地区我们都习惯称麻鱼。汕尾的麻鱼可不一般,汕尾的麻鱼可是上过电视的,当年可轰动了。当年,广东卫视《老广的味道》的摄制组登上汕尾渔民的小船,全程跟拍汕尾渔民在那美丽的红海湾海域捕捉麻鱼的过程。
红海湾的海洋环境、水质是举世闻名的优良,在这出产的海鲜都是以鲜味而闻名。刚从海里捕捉到的麻鱼更是肉质细嫩、鲜美无比,菜式花样也多,汕尾人对麻鱼美食的追求总是无止境的。麻鱼头可与天麻搭配来个天麻鱼头汤,或来个麻鱼肉炒咸菜,或油焖蒜头;或来个麻鱼春炒芹菜,或炒粿条;或来个麻鱼粥;或来个姜丝清蒸咸麻鱼……
遇上这新鲜的麻鱼有些失控,脑中不自觉地跳出一系列让人馋涎欲滴的汕尾特色麻鱼菜式。
扯得有些远了,今日要说的是汕尾麻鱼膘。好吧,让我们好好说说麻鱼膘。鱼胶即为鱼鳔的干制品,富胶质,故名鱼胶,也称鱼肚、花胶。但汕尾人都喜欢叫作鱼膘。
汕尾人是出了名的“嘴刁”,对于海鲜,更是无鲜不吃。从海里捕捉上来的麻鱼,那鱼头、鱼肉、鱼春、鱼膘等等,人们都一一合理利用、享用。刚从鱼肚分割出来的鱼膘,经清理后,就进行晒制。晒制后的麻鱼膘颜色偏白、透明,口感润滑黏腻。这样优质的麻鱼膘却不是轻易就能买到的,虽价格略贵,但却是抢手货。
由于鱼膘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能增强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欲,有利于防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症;能增强肌肉组织的韧性和弹力,有利于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能使肌肤看起来光滑饱满,有利于皮肤柔软、富有弹性。且易于吸收和利用,更是与燕窝、鱼翅齐名,素有“海洋人参”之誉。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汕尾人懂得吃,对着这营养价值极高的鱼膘更是喜爱,对麻鱼膘更是偏爱,汕尾的人们总喜欢用鱼膘搭配各种食材来炖汤。
听朋友说,只要是本地晒制的麻鱼膘一上市就脱销。要买只能预约,没想到汕尾的麻鱼膘这么受追捧的。好货难遇,有时,想解解馋,朋友就推荐经济实惠的北海三牙鱼膘或其它品种。
因此,在汕尾地区富贵人家炖鱼膘汤,总喜欢来个麻鱼膘鱼翅鸡汤或海参麻鱼膘鸡汤。平常人家炖鱼膘汤,总喜欢来个三牙鱼膘猪肚汤或鲜虾鱼膘青瓜汤,或者,来个鱼膘小米粥。其实,也是我喜欢的,鱼膘搭配猪肚,鲜虾搭配鱼膘青瓜,那口口汤无比鲜美,最重要的是小孩也喜欢喝。一个家庭主妇,每天必须要做的功课,就是做出家人爱吃且对身体有益的食物。
专家说,鱼胶的品种是很多的,市面上常见的鱼胶都是经过论证对人体有非常好的效果的名胶。一般市面上常见的鱼胶有鳗鱼胶,北海鱼胶,赤嘴鱼胶,白花胶,蜘蛛肚胶,金龙鱼胶,黄花胶,鮸鱼胶等等。鱼胶品种不同,具体的效果方面也略有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并不是说越贵就越好,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着专家这话,没有汕尾麻鱼膘,其它鱼膘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篇:话说大运河杂文随笔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隋朝,它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交流起到重要作用。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是为了加强统治,后来它却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虽然现在大运河的交通地位不是很重要,可是在过去交通不发达的古时候,它的作用不可小觑。
运河的历史,蕴育了运河的文化。京杭大运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京杭大运河是一个流动的、还活着的遗产,是一个连接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正因为有了运河,才能孕育出这么多运河城市,有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传承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
对古运河的命运,我曾经思考许久。
一是古运河旅游经济带的建设问题。
台儿庄运河号称“活着的运河”,其历史风貌果然非其他地方可比。它是1959年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改道城外时留下的,全长3公里。由于古街保存完好,而且生活气息浓郁,真有回到明清时代之感,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京杭大运河仅存”的清代文化遗产,丹麦旅游专家彼德森说:“我梦寐以求的中国大运河就该是这个样子。”
台儿庄运河古道北岸的顺河街、越河街、丁字街等部分古街巷以及岸两边仍然保存完整,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商铺、古民居,还有岸边的古码头等,最老的已有500多年历史。这些街巷、古居顺河而建,布局灵巧,远看参差蜿蜒、错落有致;难得的是,古街民风淳朴依然,居民依然保存着百年前的生活习惯和节奏,“活着的历史”大概就是如此吧。明清建筑风格最为集中的越河街上,随青石铺路卵石镶边的古道蛇行,但见两旁重楼叠院,马头墙高低错落,昂首云天,既有北方建筑的沉稳,又有江南建筑的灵巧。细看店面临街而立,庭院朝运河开,既顺应了地利人和,又有节奏明快、方便实用的商业特色。古运河边至今犹存的驼家码头、郁家码头、王公桥码头、四十万码头等,一律青石筑就,台阶铮亮,从中可见当年的繁华。运河古道南岸,还保存着大面积的古村落,全是草屋茅舍、泥墙草顶,古朴清幽,隐居于参天古木之中;清代的贞节牌坊、兴隆桥、清真寺等古迹、遗迹散落其间,随处可见……
扬州古运河水质清澈,穿城而过,沿岸古迹林立,风土人情独特有趣。从长江入口处开始,沿岸有瓜洲古渡;全国四大名刹之一的高旻寺;盛唐海上丝绸之路的渡口扬子津;鉴真东渡码头宝塔湾;伊斯兰宗教名胜普哈丁墓;以及新老运河的分水岭茱萸湾等。水线再向北延伸可顺游古驿站高邮、莲藕之乡宝应等。
运河两岸像台儿庄、扬州这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还有许多:苏州、无锡、通州。这些明星城市应该建设成为一个旅游经济带,发挥他们在运河旅游经济带的领军作用。
二是古运河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通州,运河过去在漕运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现在通州人也把运河作为我们通州人民的母亲河。通州有名,应该也是因为运河出的名。我不知道您听说没听说过,过去有这么一句话“一京二卫三通州”,一京就是北京,二卫就是天津卫,三通州,为什么排第三呢?说白了我认为就是因为运河而得名。
通州在建设滨水宜居新城的过程中首先不断挖掘运河文化。运河在过去,包括现在,它是通州城边的一条河,过去又有污染,治理得又不够,2005年以后加大了对运河的整治力度,过去河道是80米,一下给扩大了200米,运河两岸建设有运河文化广场,有奥体公园,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加大了运河的景观建设,经过一年努力,运河文化广场、奥体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天然大广场,也为我们将来迎来新城的全面建设开发打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基础。
杭州大运河新的建设工程已经开工。杭州计划将古运河的中河、东河与钱塘江、西湖相通,建设一个运河水系网,杭州也将拉开水上旅游新篇章。中河、东河连接段选择在河坊街中间挖一条河道,河道宽度9.5米,两侧各有7米的铺装道路,人行道宽度2.5米,优点是这个方案不需要拆迁,可实施性较强,对交通影响适中。美中不足的是,水与路的高差较大,亲水性和景观效果一般。
此外,中、东河的沿线游步道都将贯通。至于一些路口,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些栈道和过街设施。除此之外,沿线的住宅都将进行立面提升,其中,五柳巷历史街区的大部分建筑都进行立面整治,体现“纵街横巷”的街巷空间和街巷与河道并行的江南民居特色。
在水中看风景,除两岸风光外,桥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中东河沿线桥梁众多,共47座。杭州将根据桥梁现状情况,对工程范围内现状基本完好的桥梁在保留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整治,对15座古桥进行保护修缮;对不能满足规范正常使用要求的仙林桥,进行上部结构改造;对于斗富二桥、三桥,按原桥型增大跨径重建。最终目的是实现运河-东河-中河三河开通水上旅游开发。
三是古运河饮食文化演化。
运河促成南北交流,同时,南北不同的饮食文化也在这里交汇。有名的淮扬菜系就是一个例证。淮扬菜系的“淮”其实是指江苏淮安一带;“扬”则就单是指江苏扬州了;整个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是以淮安为代表,淮扬菜系中又以扬州菜为代表。淮扬菜系的形成和这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有极大的关系。
淮安、扬州、镇江三地位于长江南北,淮扬紧挨京杭大运河,从地理上看是连接南北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且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淮安、扬州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相当繁华,当时的淮安、扬州不仅仅是文化交流上的发达,更可以理解为淮安、扬州在那个时候便已是消费集中地带!从文献记载中淮扬菜的闻名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扬州的文化交流发展、鼎盛过程一样,历唐、清两个时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颠峰,借势于两代皇帝的频频南巡期间缕缕逗留淮安、扬州。
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明清时期,淮扬宴席的发展形成一个高潮。明万历年间《扬州府志府志》记载:“扬州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这“制度”之中,就包括饮宴规格、规矩。清代康熙年间的《扬州府志》中则记载:“涉江以北,宴会珍错之盛,扬州为最。民间或延贵客,陈设方丈,伎乐杂陈,珍氏百味,一筵费数金。”乾隆、嘉庆年间,有关淮扬宴席的记载更多。据史料记载,清代淮扬宴席可分为民间宴席、市肆宴席、文人雅集酒会、盐商宴席、官府宴席几类。其中,著名的有民间宴席中的“七簋两点”“三碗六盘”两种;市肆宴席中的全席、船宴、素席等,而全席中,又以全羊席、全鳝席名气最大;文人雅集酒会中的“红桥修禊”“(名园)诗文酒会”“平山堂宴集”等;盐商宴席中的“山珍海错席”“戏席”等;官府宴中的“满汉席”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扬州画舫录》中收录的“满汉席”食单,是中国关于“满汉席”的最早详细记载,在中国宴席史上有着重要价值。淮扬菜的闻名从做法上来讲,其主要得益于选料、刀工、火工三个方面,淮扬菜选料是非常严格的,时下酒店里流行的鲜、活现做的服务,或许可以在古代的酒店里看到它的发展轨迹;刀工也是极其重要的,唐代的“三把刀”的传说几乎是神乎其技,菜刀便是其中之一,可见扬州人对于食文化研究,绝对不亚于骚人墨客之吟诗作赋,菜刀的传说主要是指做菜时的刀工;至于火工,就是火候了,对于这个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人云亦云的是淮扬人擅炖焖。从整个淮扬菜系构成来看,淮扬菜的主要特点是:选料严格、刀工精细;火工考究、擅于炖焖;主料突出、注重本味;原汁原汤、清则见底、浓则浮白;浓而不腻、淡而味鲜;咸淡适中、南北咸宜;带骨者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煎炒遛炸者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淮安菜是淮扬菜系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端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青莲岗文化”,至迟在距今六千多年以前,当地先民已用陶器烹饪,经过数千年的变迁,至明清时期成为体系完整、风格独特、享誉南北的独立流派,和扬州等地一道,为淮扬菜系的最终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淮安菜讲究选料和前期加工;讲究刀工的合理运用;讲究火候的恰到好处;讲究调味的和合多变;讲究菜式的丰富多彩。其中的有狮子头、软兜长鱼、拆烩鲢鱼头、水晶肴肉、文思豆腐、三套鸭、烫干丝早已成为淮扬菜的经典代表。
万里长城和京杭运河,它们是人类历史上由中国人设计并施工的两项最大的建筑工程。它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珍爱。本着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我们要利用好这些人文景观,充分挖掘运河文化的内涵。
第三篇:我有话说杂文随笔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其实就是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即使是在皇权统治下的私有制社会,也是一种衡量世界观的价值尺度。也可以说就是中国的“普世价值”,是得到公认的中国人的精神楷模。反之,就登不得大雅之堂,或者说就是有伤风化了。
这几天,网上盛传一则消息,据崔永元先生爆料,一位叫什么冰冰的红得发紫的女艺人获得了中国精神造就者荣誉。崔先生也在微博上有如是的评论:一个真敢发,一个真敢领。这显然是针对发奖者和领奖者而言,倒也切中要害一语中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评奖机构,有什么样的背景,我没有详细的了解过,不得而知。至于这个什么冰呀雪呀的,倒是有所耳闻。据说她涉嫌偷税漏税,被爆出与演艺界盛行的“阴阳合同”有些瓜葛。是否真有其事,还有待于相关部门最终的调查结果。我在这里不好预测,也不好作评论。但这“中国精神造就者荣誉”,她可确实是领受了。不但“敢领”,而且领得理所当然堂而皇之,也没听说她有什么受之有愧不好意思。一时间成了中国人的精神高标了,形象变得异常伟岸,须仰视才见。是不是让“追星族”们欣喜若狂,让专注于花边新闻的小报记者们趋之若鹜如猫见腥如蝇竞血,按常理推测应该是这样的。在这方面咱们是有过先例的。前几年,一个明星在上海大婚盛况空前,是否绝后,不敢断言。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而几乎与此同时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报道却显得冷冷清清,有点“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味道。还有就是一位男星,因为女友劈腿经纪人而闹离婚,也闹得沸沸扬扬舆论一片哗然,着实是出尽了风头,不花广告费地火了一把。实在是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而这次是中国精神荣誉的头筹,那可上升到民族精神的高度,那是十足的正能量。媒体怎么能不像打了鸡血针一样亢奋呢,更何况还是演艺界的大腕呢?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精神造就者荣誉”就不能颁发给艺人。想当年,在抗战时期,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宁死也不为日本侵略者的“大东亚共荣”“王道乐土”去站台演出。抗美援朝时期,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女士,为了民族大义,捐献给志愿军一架飞机。如果把“中国精神造就者荣誉”授于他们,我想大家都不会反对吧,毕竟他们的所做所为体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拳拳的爱国之心,尽管他们都是艺人。但范这“烂”艺人,无论是操守还是德行,都与梅常二位不可同日而语。倒是和十多年前穿着日本军旗装招摇的另一位大眼睛女星有一拼,总觉得仿佛让人吞了一只苍蝇,感到恶心。现在却居然把一个崇高的荣誉给了一个劣迹斑斑的人,就匪夷所思耐人寻味了。另据爆料,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还有过诈捐的丑闻。这和给潘金莲立一个贞节牌坊有什么区别吗?而且还要授之以“中国精神造就者荣誉“的桂冠,这简直就是对”中国精神"的彻头彻尾的污辱!这是对国民智商的严重的毫无底线的挑衅!这是赤裸裸的戏子误国!
倘这就是“中国精神”,那可真是英雄枯骨无人问,演员糗事天下知了。那我们的有关部门就决不可一味地装聋作哑姑息纵容听之任之了!
第四篇:话说北国烟雨杂文随笔
以前早听说过“烟雨”二字,但都是在描绘江南的文字中寻到的,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人会在写北方的时候提到“烟雨”。这也不奇怪,毕竟往往都是南方给人的感觉温婉,北方给人的感觉粗犷,因此“烟雨”这么柔情绰态的词语就只有江南风光配得上了。
北方有些地区也干旱,一年难得下几场雨,若下雨,难免不是凉飕飕的瓢泼大雨,总之决计不美好的。看以前的诗词也能知道,北国迷人的是漫天飞雪、大漠皎月、塞外秋色、长河落日、孤烟走砂,诸如此类壮阔恢弘的景象。但如今钢筋水泥丛生,恐怕连风花雪月也都是打好了模子。
六月至,中高考到来,就该下雨了。
起初忙于备战中考,并不怎么在意窗外景色,但是过了几天,却发现原来北国的雨也很有神。
你看天空还透着亮,也并无阴云,甚至都看不见雨,只发现往常楼房的轮廓都被抹开、淡化、柔和。若往西边看去,树影深处浓翠,浅处流绿,倒能衬托雨线细细密密,却还不成帘子,像老动画电影里一帧一帧的魔法,又像泛黄的水墨画被岁月揉出一条一条的白。
等雨晴了,天外更透亮,整个世界突兀地被赋予新生,虽是傍晚,却像一个镀金的早晨。到后来,天空苍蓝,一朵粉红色的云躲在楼后,边缘与天空纠缠出丝丝缕缕的薰衣草的紫色,像天蚕织就的茧子,缓缓地沉入黑夜。
我想,这就是北国烟雨吧。
第五篇:话说卫生纸的杂文随笔
以前,我对卫生纸是很抠门的,舍不得用,用了也舍不得扔,攒着。
前几年在外面上各种身心灵课,课上大多有疗愈的环节,会哭的稀里哗啦。每次疗愈活动开始前,助教就给每人发些卫生纸,或者让每个人自己先准备些卫生纸在手里,准备擦鼻涕眼泪。我每次都会抽很多,生怕不够用(我专门观察过,很多人都像我一样)。
等到开始痛哭流涕时,就不断拿卫生纸擦眼泪。擦一次,就闭着眼睛抹黑对折一下,再擦。擦完眼泪,擦脸上的泪痕,最后擦鼻涕。很科学统筹的顺序,绝不浪费。如此不断地对折、擦拭,直到无法再对折、擦拭。
可还是舍不得扔掉,每节课下来,口袋里都装好多用过的卫生纸。出了教室也不舍得扔掉,会把它们一直带回家,想着把它们再派点什么用场?后来终于想了两个用途:可不可以先擦桌子、再擦皮鞋呢?
想是这么想,但却一次也没这样干过。终觉得那是已经用脏了的卫生纸,不能再擦其他东西,应该扔掉。只是一种严重的匮乏感使自己不舍得扔掉。
女儿小的时候,她有时候犯了错误,我批评训斥她。她委屈地哭,从桌子上抽抽纸擦眼泪。她每抽一张纸,只擦一下鼻涕或眼泪就扔掉,又抽一张新纸用。如此不断地一张张抽抽纸,我心疼坏了,好像她在割我的肉!我顾不上再训她犯的错误,而冲她大呼:小姑奶奶,你这卫生纸不能这的用!你应该叠一下再擦,直到不能叠了再扔掉!你这样太浪费了你知道吗?
女儿气坏了,本来被我训就满心委屈,这时候更加气愤,冲我喊:孙某某!我连用卫生纸的权利都没有了吗?你真是太过分了!连我怎么用卫生纸都要管!你太控制了!我总是又气又急又心疼地跟她讲道理,制止她说:你有用卫生纸的权利,但你不能这的用,你要节省着用!常常,吵到最后,我已经忘了一开始因为什么训她的,最后变成了因为浪费卫生纸而训她。但关于卫生纸,我就是这么抠门儿,管不住自己。
后来,我把我这些糗事讲给我的小闺蜜听,小闺蜜来我家再用抽纸的时候,每次都要悄悄怯怯地看我,看我是不是心疼了。她或者将卫生纸撕一半用,或者一张抽纸有两三层,她就会剥开一张来用。然后在那里掩嘴吃吃地笑道:我在你家用卫生纸都有了心理阴影了,知道你心疼。哈哈!我说没事,你放开了用!我家多的是!我们就笑成一团。
还比如,只要去食堂、饭店吃饭,去有卫生纸的地方上厕所,如麦当劳、肯德基,总要抽几张、或撕一团纸装在口袋里,以备后面之用。好像永远都需要用到卫生纸的感觉,永远怕卫生纸不够用的感觉。
对卫生纸的匮乏感与占有欲简直到了一种欲罢不能的程度。总之,口袋里经常装一堆用过的、没用过的卫生纸。
有一次,和一个好朋友聊起这事。当时正跟朋友挎着胳膊等着过红绿灯,结果朋友在街上笑弯了腰,笑得走不成路。她像遇到了知音,笑得简直说不成话,直对我挤眼点头,上气不接下气地笑道:我老公也是这样,多会儿从外面回来,口袋里都装一堆卫生纸。
哈!真是遇到知音了!我跟她说,嗯,我俩(我和他老公)有这相同的爱好,看来我俩能过到一起。笑死。
她说有时候洗衣服,忘了掏她老公的衣服口袋,结果搞的洗衣机里全是卫生纸碎屑,沾的其他衣服上都是,都是她老公衣服口袋里的卫生纸惹的祸。她跟她老公说了好多次,叫他不要再给口袋里装卫生纸了,但她老公就是做不到。就像我一样,看到卫生纸就要往口袋里装一些。不装很难以割舍,像割了自己肉一样。
我跟她说,这事我基本没有犯过,因为我这么抠门,我是舍不得把卫生纸扔到洗衣机里搅坏的。哈哈哈!我们笑得一塌糊涂。
有个小伙伴曾跟我说,现在人都用手机支付,身上都不装钱了,小偷从别人口袋里都偷不出钱了。小偷费半天劲儿,割开别人口袋,结果掏一把是卫生纸、掏一把还是卫生纸,还不把小偷给气死!心说:这货,比我还穷!口袋里只有点破卫生纸!笑的我!
关于囤积卫生纸,并无好坏、对错与褒贬,它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养成的习性。自己觉得无所谓就接受,觉得不舒服就调整。我现在已经调整得症状轻多了。哈!
昨日整理过季的衣服,看到一条红裤子的口袋露着一条白边,很是醒目。心中疑惑是什么东西,掏出来一看,原来是几张卫生纸,不仅嘿然!哈!这货!是不是每件衣服口袋里都有卫生纸呢?要都是钱就好了!
在生活中,我们根本不需要去嘲笑别人。我们这个小我,是有足够的让我们自我嘲笑的笑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