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留人间我入地狱百姓故事(xiexiebang推荐)
每年立冬,母亲会照例让我打电话给远在乡村的姨父,邀请他来家中做客。
母亲的盛情在我看来,纯属多余。姨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平时两家少有来往,这门亲戚应该断了。但母亲并不这样想,她说姨父家一直没有脱贫,我们理应接济一下他。
姨父会在我打过电话的第二天上午,坐着他儿子开的一辆机动农用三轮车来我家。母亲早早准备好了饭菜,她知道姨父爱喝几口,借酒浇愁,就让我提前买了白酒。
姨父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喝酒时,更是把精力全部集中到酒上,小口地喝,细细地品,似乎在酒中体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姨父吃饭的时候,母亲开始在她的卧室里翻箱倒柜,寻找一些旧衣物,打好包,准备给姨父走时带着。
微醺的姨父话突然多了起来,他讲起了农村生活的艰难与拮据。姨父没有撒谎,我也曾陪着母亲去过姨父家几次。在如今这个时代,姨父家确实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平时炒菜很少放油,家中有电灯,但他晚上仍旧摸黑吃饭,一个月的电费不足一元钱。母亲边擦眼角边再次起身,把我刚给她买的一桶花生油,提到姨父面前,并掏出500元钱,让姨父买些油盐,补贴家用。
开始的时候,姨父是要物不要钱,母亲会假装生气,看到效果不大,她就说,你们村的大米,我是最喜欢吃的,这些钱算是我买大米的,下次你给我带些大米来吧!姨父勉强接受下来,以后每年姨父来的时候,总会带上100斤大米,母亲照例会拿出500元钱给他。
记得有一年,姨父主动来我家好几次,每一次都带些大米、花生什么的,母亲仍旧给他钱。他照收不误。我开始有些厌烦姨父,忍不住在母亲面前说了几句“我们家又不是救济站”一类的刻薄话。
母亲大为光火,说姨父过去对我们家是有恩的,他今年之所以来我们家的次数多,是因为姨父的儿子得了一场病。在他家遇到灾祸的时候,我们不帮他,谁能帮他呢?母亲的话让我感到一阵羞愧。
今年立冬刚过,姨父再次应邀而来。母亲重复着过往坚持了十几年的程序,准备好了钱、衣、油等物品。目送姨父离开的时候,我忍不住问母亲:姨父过去对我们家有什么恩情啊?值得咱们每一次都兴师动众地接待他。
母亲盯着我的眼睛说:“只为一句话。在我们家最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我快要绝望的时候,他说,你们城里人爱面子,如果真的到了要饿死人的地步,俺带着自己的孩子要饭给你们吃!”
第二篇:我记住你了百姓故事
我正在写数学作业,突然江小贝捅了一下我的胳膊:“你把我的本子弄皱了!”
我仔细一看,发现他的作业本入侵到我的“领地”了。我嘲讽地说:“对不起,我在我的‘地界’碰到了你的作业本。”江小贝气愤地说:“你厉害……我记住你了!”
“啊!好臭!”沒过几分钟,我闻到了一股臭味。我低头一看,天啊,江小贝的两个大汗脚正裸露在外头!“拜托,注意文明!”“对不起,我的脚沒占你的位置吧?”“好,你厉害!”
我悄悄把吃剩的泡泡糖丢在我们桌子中间的地面上。“我的脚怎么移不开了?”布置完陷阱还不到五分钟,江小贝就嚷开了。他钻到桌子底下探究竟。我趴在桌子上看他究竟要干什么。他竟然把脚直接放在我这边,袜子和泡泡糖粘在了一起。“哈哈……”“笑什么,你看这是什么?”江小贝指了指“三八线”靠近他那边的桌子上——竟有一摊红墨水!再看我的裙子,上面有片红色墨迹。“江小贝!你……”“王誉潼,你什么你!”
一天下午,下起了雨,爸爸妈妈还沒来接我。就在我四处张望时,江小贝出现了,他把伞往我手里一扔:“用我的吧!”说完,他就踩着水花跑了出去。
那天午休,江小贝脚上散发出来的臭味把睡得正香的我熏醒了。他一只脚踩在鞋上,一只脚踩在地上。我把那只被遗落的鞋勾到脚边,往外一踢,那只鞋便钻到胡若尘的桌底下。这个“天外来客”把胡若尘吓了一跳,他一脚扫射,那只鞋冲出教室,飞到了走廊。
江小贝醒来后发现自己的一只鞋不见了。他在教室里一蹦一跳地找,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江小贝又蹦跳着在走廊上找,也一无所获。
放学了,江小贝一蹦一跳地回家了,蹦了沒多远就改用两脚走。走着走着,他就哭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江小贝变了许多,他下课不再和别人打闹了,他把头发梳得非常顺,新买的运动鞋穿上一周都不脏,我再也沒有闻到他那熏人的脚臭味……
因在学校运动会打破了县里的跳高纪录,江小贝将代表参加市里举行的运动会。江小贝天天在操场上训练。
我真希望此时江小贝站在我跟前,嬉皮笑脸地对我说:“王誉潼,是你把我那只鞋弄丢的,我记住你了!”
第三篇:你可以抬起头百姓故事
这天,于长江拿着话筒,带着摄像师小王,早早地来到市里最繁华的清华街,准备找一两位路过的盲人,让他们谈谈对新修盲行道的感想,以此为题材做期节目。
这条街是市里的典范工程,不但修整了盲行道,还增加了大量附属设施,就连两旁的广告牌也做了统一规整。好些商家正在急着更换灯箱、广告牌子。不远处,就有两个农民工正在三楼的外墙上“叮叮咚咚”地安装一个大广告牌子。
于长江和小王从早晨一直等到中午,也没见一个盲人路人。他俩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一个盲人突然出现了!只见那个盲人披散着一头蓬乱的头发,戴着一副大墨镜,用一根粗糙的木棍子探路,“哒哒”地找到了盲行道,一拐一拐地走上去。这个人不但盲,而且瘸。等盲人走近之后,于长江不禁有些失望了,这个人脸上满是油污,还长着长短不齐的络腮胡子,背着个破布袋子,形象实在是不上镜。可毕竟是好不容易才遇上了一个盲人啊!于长江拿着话筒赶紧跑过去,小王扛着摄像机紧随其后。
于长江跑到盲人旁边说:“我是电视台的,想采访一下您。”然后对着摄像机的镜头陈述道:“过去,城里的盲行道大部分都被随意停放的自行车和小商贩占据了。最近,市城管部门对这一不文明现象加大了治理力度,又投入大笔资金,对盲行道整修一新,还增加了大量附属设施。”转过身,他刚想对那个盲人说:请您说说走在这段路上的感觉。谁知,那个盲人没理他这茬儿,一拐一拐地走出了镜头。难道他是个聋子?于长江又快走几步追上去,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那个盲人依然没有理会他,反而一拐一拐地走得更快了。于长江跑过去,索性拦在他前面。那个盲人抬了抬头,猛然说:“走开。” 原来他不聋!于长江恳请着说:“请你谈几句好吗?”那个盲人大声说:“快走开!”于长江每次采访别人,都受到不一般的礼遇,没想到这个瞎子却不配合,要不是上面硬压下来的采访任务,他才不愿意做这苦差呢。那个盲人“看”到于长江站在原地还没动,用棍子“咚咚”地戳着地,大吼道:“找死啊,快滚开!”原来遇到个浑人,于长江刚想发作,就见那个盲人抄起柱棍把于长江猛地往旁边一拨。于长江没有料到会这样,毫无防备,被跟斗趔趄地拨到一边。
就在这时,“啪”的一声,一个大广告牌子落了下来。原来那个盲人一路走,于长江一路追,正好追到那两个农民工挂牌子的楼底下。两个农民工是店主图省钱从大街上临时找来的,他们从来没干过这种活,简单固定一下就拿钱走人了。于长江被这个盲人一拨,躲开了砸下来的广告牌,但拿话筒的手臂还是被划出两道深深的血口子。于长江“妈呀”一声坐在地上。如果不是盲人那一棍子,那一大块广告牌子落到于长江头上,准得一命呜呼。小王跑过去,扯下一块布条为于长江止住血,并迅速打了120。很快,救护车来了,于长江被弄上车。小王这才想起那个无意中救了于长江一命的盲人,人群中,那个盲人早已经没了踪影。
小王对围观的人大声问:“那个盲人呢?谁看到了?”有人说:“那个盲人刚才也被刮出了血,捂着伤口一个人走了,看样子伤不重。”又有人疑惑地问:“一个盲人怎么能看到那个牌子要掉下来呢?”旁边有人接茬说:“唉,这你还不明白,瞎子眼睛不好使,耳朵都灵啊。”
一个盲人在情急之下,奋不顾身地救了新闻记者,这本身就是个新闻,再加上于长江从心眼里感激这个救命的盲人,没等到伤好就回到台里,争取了一个专题节目——《英雄,你在哪里》。荧屏上,于长江深情地讲了自己的经历后,含着泪激动地说:“你虽然看不清人间的美丑,但你却有一颗美好的心。”这次,于长江没有任何的表演成分,这也是他做节目以来最真实的一次。这个节目也感动了观众,很多人打来电话表示,这个年月,很多眼睛好的人,眼睁睁地看别人有危险却都视而不见,一个看不清世界的人却挺身而出,这事太感人了。
很快就有人来电话说:“他在立交桥底下看到过那个瞎子,那是一个靠弹三弦讨饭的瞎子,他的三弦弹得不错。可是自从节目播出后,那个瞎子就再也没出现过。”这还是一个靠卖艺为生的盲人。于长江立刻表示,准备拿一万元作为酬谢。有一家工厂也主动找上门来,如果找到那个穷困的盲人,要给他安排一份工作。可是几天过去了,那个盲人依然没有消息。《英雄,你在哪里》这期节目一遍又一遍地重播着……
于长江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这天,于长江的电话响了,里面传来那个盲人的声音:“我们见一面吧,我在粮子胡同15号,来吧!” 于长江高兴得几乎要蹦起来,立刻叫上小王带着摄像机,直奔粮子胡同。
在胡同的最深处,于长江他们推开了一个小屋的门。
屋里阴暗湿潮,那个盲人就坐在一张破床上。盲人听到他们进来,急忙站起来,却欲言又止。于长江赶紧过去,紧紧地攥住他的手说:“我终于找到你了,谢谢你。” 那个盲人木然地抽动一下脸。小王不失时机地用摄影机记录着这感动人心的一幕。
半天后,于长江才想起来这是准备做节目用的,他拿起话筒问:“老哥,你救了我,感动了很多人,请你谈谈自己的感想吧!”盲人淡淡地一笑:“当时我也没想别的,举手之劳而已。”于长江立刻现场发挥起来,对着镜头说:“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植根于骨子里的最朴素的美德。一个平凡的人,一个真实的平民英雄。”盲人扯了扯于长江的衣角说:“我没有你说得那么好,真的。” 于长江颤声说:“不,你虽然很普通,但你做的事,值得让我们这些生活优越的人深思,让这个社会深思。”盲人再次打断于长江的慷慨陈词,面色凝重地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们来吗?”于长江不置可否地摇摇头。盲人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想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于长江赶紧补上一句:“你是应该走出来,你的举动打动大家。很多人都想帮你。”
盲人听到这里,微微颤抖了一下,两行热泪从墨镜里淌出,感激地说:“谢谢大家。”然后抹了一把泪水,慢慢地抬起手,抓住他乱蓬蓬的头发,一扯,头发脱落了,露出整齐的短发;又在脸上轻轻地一揭,脏兮兮的络腮胡子也掉下来;接着他站起来,平平稳稳地走到洗脸盆前,一点也没瘸的痕迹;摘掉墨镜,洗了洗脸,转过身,一双明亮的眼睛直视于长江。
于长江呆呆地站在那里,半天无语,原来他不是盲人,是一个很精神的中年汉子,他是那种装残乞讨骗路人钱的人!小王悄悄地碰了于长江一下,那意思还录不录,于长江赶紧暗示小王不能录,小王悄悄地关掉了摄像机。
“盲人”大步走到镜头前,对小王说:“对准我。”小王不明就里,扛起关着的摄像机对准了他。“盲人”激动地说:“感谢关心我的人们,我想说的是,我不是瞎子,是装的!我感到内疚,我的举手之劳,得到这么多人关怀,我很感动。从今天起我要重新生活。”于长江灵机一动,煞有介事地对着话筒说:“是社会的关爱,让他放弃了原来的生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未泯灭的良知,只要土壤合适,都能成长起来,让世界对所有人多一分宽容。”
“盲人”对于长江说:“我救了你,你也救了我。”于长江有些不知所措地说:“希望你重新做人,开始新的生活。”“盲人”点点头:“我一定会。”然后请求道,“我能对着镜头跟我的家人说几句话吗?”
于长江说“行”,示意小王把早已关了的摄像机对准他。只见他双眼又充满了泪水,激动地说:“我回来了,儿子,我要告诉你,爸也做过好人,电视台都为我证明了。爸爸决定面对过去,爸爸每天都想你!以后你就能在小朋友们面前抬起头了,爸爸也做过一次英雄!”
于长江愣了片刻,看了看小王, 暗示他开机。小王开启了摄像机,于长江郑重地对“盲人”说:“让我们再来一次。”
第四篇:打断你的腿百姓故事
林业昌与张敬金是墙挨墙的邻居,林家与张家向来没有什么恩怨,可到了林业昌与张敬金这一辈,两人却成了冤家对头。
因何结怨?说起来真让人好笑,那年,两人同时出去打工,林业昌人高马大在外面干的是力气活,正好那年赶上城市改造活多,他一天没闲着,到年底他挣了个杯满钵满,带着钱回到家里,家里人别提有多高兴了。这一高兴家里人就到外面宣扬去了。
张敬金个子小,在城里找到了个脑力活,照说脑力比体力挣钱,可这年代,大学生到处都是,张敬金这样一个没啥文凭的能找到一份脑力活薪水自然高不到哪儿去。
现在他看到林业昌家人自吹自擂的模样心里就来气,他觉得自己跌份了,于是当着大伙的面把林业昌好一顿冷嘲热讽。
林业昌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听不懂张敬金说的是他。可林业昌老婆是个精明的人,当场就与张敬金红了脸,不一会儿就骂开了。这时林业昌才知道张敬金是在与自己过不去,他怒发冲冠地抓住张敬金的衣服就要扇他的耳光。村里人见两人动真格的,连忙劝架将两人拉开,拉了好久冲突才算平息。林业昌咬着牙嚷道:“下次再让我听到你胡言乱语,小心我把你的腿打断。”从此林业昌与张敬金就成了冤家对头。
一晃到了20xx年的春节,林业昌因雪灾没能回老家过年。五月中旬正好有个空闲,他就买了车票回家。车刚到镇上,林业昌背着包袱下车,正在这时,他突然感到脚下一晃,人就摔倒在地。他以为自己头晕了,刚起来又摔倒了,他四周一望,只见地动山摇,墙倒山崩,他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时就听有人惊恐地大叫起来:“地震啦!地震了,快跑啊!”
顷刻之间,整个小镇变成了一片废墟,哭喊声、呼救声响成一片。林业昌脸色刷白,感觉地不再摇晃了,他猛地从地上爬起来拼命地往家里奔。两个小时后,林业昌回到了家里,只见小村满目疮痍,房屋都已坍塌。因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只剩老老少少灰头土脸地乱作一团。
林业昌来到自家屋前,大声地呼喊着老婆和孩子的名字。有人告诉他,她们母子平安无事,都已躲到山那面的空地上去了。林业昌这才松了口气,他刚想转身离去,却听到一声低低的求救声:“救命啊!”林业昌寻声而去,发现是自己家的那片废墟下发出的声音。
林业昌拼命地将砖土和石块扒开,看到了被压在里面的人是张敬金。张敬金的脸已扭曲得变了形。林业昌看着心里一阵心酸,早已忘记他是自己的冤家,急忙伸手过去拉张敬金,丝毫没有犹豫。可任凭林业昌再有力气,怎么使劲拉,就是拉不出张敬金。林业昌不甘心,他从那个洞里钻了进去,这才发现张敬金的一条腿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住了。林业昌死命地想去推开那块石头,可石头实在太大太沉一动不动,要想搬开这块石头比蹬天还难,林业昌急得头上直冒汗。张敬金身上的血在不停地流,他时而昏迷,时而呻吟,天慢慢地要黑了,余震随时都会来临,那块石头随时会整从张敬金的身上轧过。这样拖下去张敬金将性命不保。
此时此景,林业昌已没了主张,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这时,张敬金断断续续地说:“快……救我……”林业昌看了看可怜的张敬金,突然一个念头在他心里闪过,于是他定了定神,咬了咬牙,抓起一块石块,大声地对张敬金说:“你日后千万不要怪我,为了救你,我必须把你的腿打断!”然后他举起石头,狠狠地砸向张敬金的大腿,只听得张敬金啊的一声惨叫,骨头是断了,可皮和肉还连着。林业昌捡了块铁皮浑身颤抖着将张敬金的腿割断,将张敬金拉出洞口,又从废墟里找了一根绳子扎住他的伤口止血,然后他背起张敬金一路狂奔几十里,把他送到了临时医疗救护站。
等张敬金醒来时,林业昌已经走了,他又去寻找幸存者了。当林业昌又一次背着幸存者来到救护站时,正好被张敬金看到,他大声地喊着林业昌的名字。林业昌来到他的病床前,流下了两行热泪,说:“敬金,我实在没办法,只好打断你的腿啊!”
张敬金紧紧握着林业昌的手,泪流满面地说:“要是你不打断我的腿,我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别这样说,你好好养伤,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等着救呢,我先走了,你保重啊!”林业昌说完就走,而就在他回头的一刹那,他看到他老婆正在帮受伤者擦脸。他惊喜万分地冲了过去,紧紧地抱住他老婆。老婆惊讶地看着林业昌,问他怎么回来了。林业昌说了经过,两人抱头痛哭,老婆呜呜咽咽地告诉林业昌,地震发生时,她们娘儿俩拼命从屋里往外逃,这时由于山体滑坡,山上一块大石头轰隆隆地朝她们滚了下来,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张敬金奋不顾身地冲了过来,双手将她们娘俩推出了危险区,而他自己却被乱石埋在了废墟里面。
林业昌听得心里一震,拉着老婆来到了张敬金的病床前。他老婆看到张敬金躺在病床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摸着那条断了的腿,泪水哗哗地流,就是说不出一句话来。
第五篇:我的母亲百姓故事
我的母亲已经去世十三年了,今天是母亲节,我十分怀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于一九五一年出生在山东省巨野县营里乡的一个小村庄,外婆生育了他们姐弟三人,大姨,舅舅和我的母亲,母亲年龄最小,母亲三岁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七岁的时候,正赶上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外婆被活活饿死,之后舅舅带着我的母亲开始流浪的要饭生活,每到饭口的时候就家家的去要饭糊口,没有鞋子穿,就去捡为死人做的白布鞋,回来后用锅底灰把鞋子抹黑在穿。就这样流浪了七八年。
母亲十七岁那年,跟随着大她七岁的我的父亲逃荒到黑龙江,在这里安家落户,养育了我们兄妹四人。母亲善良贤惠,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家里也经常来乞讨要饭的,母亲每次都是给很多的米面,还要留下吃饭,甚至留宿,我们不同意母亲这样,母亲总是讲人到了要饭的地步有多难,讲述她当年的要饭经历,教育我们要善良待人,关爱他人。至今我们记忆犹新,也从来没有忘记母亲的教悔。
母亲聪明好学,心灵手巧,我们小的时候,母亲给我们每个人都做过刺绣的虎头鞋,刺绣的虎头栩栩如生,好多人都请求我母亲为他们的孩子做虎头鞋,母亲一一应允,所以每年都要做好多虎头鞋,母亲还学会了服装裁剪的手艺,每逢节日的时候,母亲忙得不可开交,义务为乡里乡亲做衣服,到大年三十也得不到休息。我们村上几乎家家都穿过母亲做的衣服。
母亲孝顺父母,更尽到了长嫂的责任,母亲逃荒到东北两三年,三叔就投奔到了我家。母亲向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对待三叔,供他上学,为他定亲成家。后来爷爷奶奶,姑姑叔叔也都来到了这里,母亲的担子就更重了,爷爷奶奶有病的时候,都是母亲伺候,端屎端尿,不怕脏累。爷爷临终前来着母亲的手说:“孩子,你是我们老高家的福。”
母亲对我们要求严厉,教育有方,母亲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经常给我们讲好多的故事。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每当我们犯错的的时候,都要罚跪思过,如果和别人打架,回到家一定要接受惩罚。我们一直都很敬畏我的母亲。
母亲开朗热心,勇敢坚强,母亲平时与屯邻相处非常融洽,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母亲都去帮着打理,婚丧嫁娶都要请母亲去帮着张罗,就连婆媳不和小两口吵架也要请母亲去调节。一次,两个小伙子打架,动起了三齿挠子,母亲上前拦架,用胳膊挡住了三齿挠子,小臂差点骨折。受伤的胳膊三个多月才敢拿放东西。
母亲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每天早上,母亲都会很早的起来,做饭洗衣,挑水打柴,耕田种地,不辞辛苦,家里每年都养三四头猪,还养了好多的鸡鸭鹅狗。辛辛苦苦一辈子,没有真正的享享福,等到我们相继考入大学,成家立业,母亲也因辛苦劳累而离开了我们,母亲去世的那一年,正是我小弟弟考入哈工大的那一年,那一年十一月,母亲离开了我们,才真正的休息了......五一,弟弟妹妹们都回到了父亲身边,我们兄弟姐妹四人也很久没有相聚了,回来后去墓地祭祖,在母亲的坟前,我们都流泪了,怀念我们的母亲,她是我们一生的榜样,是我们最敬佩的人。今天是母亲节,我们以更美丽的语言来表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用什么语言都觉得苍白无力,母亲,您在那边还好吧,好好的照顾自己,别太累了,请您放心,我们都很好,我会承担起做长子的责任,关心呵护弟弟妹妹们,母亲,儿子想你啊,好想好想你。
永远怀念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