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女儿的青春散文
电话那头传来女儿的低诉声。
她那种极力想要掩饰的若无其事,还是被我温柔的话语引发了抽泣。人啊,在不相干的事物面前,总是可以坚强如铁,可是,当听到亲人的声音或者看到爱人的身影,那份逞强,便会瞬间土崩瓦解,从而变得脆弱起来。
我的女儿,一个十七岁的花儿一样美丽的女孩,也有着花儿一样美丽的名字:紫嫣。说起花儿,也许很多人会想到玫瑰,一大片一大片,热辣辣,红焰似火。女儿不属于这类。若要把她比喻成花,那也是白玫瑰,浑身暗藏微刺,小固执,纯情而多愁善感。
她的声音有些沙哑,我听得出来她的有气无力,也想象的出她独自躺在寝室里的悲观落寞。
她说,她和她,又不欢而散。
我就知道,是为她。
何至于此?友情,不是拿来斗气的吧!千里万里,都要相约一起读书,报大学志愿,俩人奔着一所学院,只为长相厮守。可是孩子,你知道吗,朋友,总会有一天各奔西东?在一起时,只管好好珍惜,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成长,不必执着于谁对谁错,不必纠结于孰重孰轻。
也许,情感付出的多了,总想得些回报。一旦心生希翼,免不得失落难过。友情,更是一份不可强求的情感。她的好,她的坏,统统接受。不符合自己的审美,可以不交,却不可以改造。我以为,友情,如果把它比喻成一个人,那么,她应该是穿着诚挚的外衣,唱着欢快的歌,张扬着快乐的笑容,而不是愁肠百结、伤心阴郁。我把这样的想法说给女儿听,女儿缄默不语。良久,她说,知道了。
我不能断定,她是否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义。对于90后的新生代,我了解并不多,她们的思想,似乎离我们很远,我唯一想的,就是要女儿快乐。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待人接物。而快乐,往往由心而生。我想要她内心强大,希望她真正懂得如何支配自己的情感,有爱人的能力,也有被爱的信心。
我依然清晰的记着自己的17岁,那停留在旧时光里的青春,就像被太阳黄色的光晕罩着头顶,除了笑脸,还是笑脸。
那时候,上学的道路稍远,走出厂门口,便是一大段沿着河堤修建的土路,一直延伸到学校左侧。这也是一条通向几个大乡镇的主路,宽度可容两辆大货车从容并行,只是路面凹凸不平,晴天里车子开过,便会扬起浓雾似的灰尘,雨天,则是水洼泥潭,不小心就被溅上一身泥水。但是这样的道路,承载着淳朴的人民,来来回回,上班,上学,上街,所有的人都那样真诚。我还记得是在一个快要迟到的清晨,好像天气已经转凉了,空气中流动着微薄的雾气,道路上行人稀少,我挎着书包,迈着碎步小跑起来。一位骑自行车的大叔,突然在我身旁停下,邀我坐上他的后座,我也是满心欢喜,心无城府的任他载到校门口,然后微笑着挥手向他道谢告别。
如若是现在,我会一遍一遍叮嘱女儿别去做陌生人的车子,更别理睬陌生人的搭讪。二十几年的光阴,竟让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然成了不可多得的奢侈品。
是那时候的人很笨吧,不计较,不算计,也不奢望。
我还记得,每每放学回家,三五成群,闹闹喳喳。有一次竟和同厂女孩一起,学着迎亲队伍,记不起为何要模仿别人,或许是哪位女同学提到了新娘吧,反正我们煞有架势的东施效颦:一个吹唢呐,一个打鼓,一个敲锣。吹唢呐的嘟哝着嘴,嘴里发出“嘟嘟”声;打鼓的捏紧拳头,上下舞动,嘴里发出“咚咚”声;敲锣的展开掌心,一开一合,嘴里发出“噹噹”声。嘻嘻哈哈,那笑声,仿佛现在侧耳细听,都能听得真切。快乐很简单,就是一份单纯的逗乐,一次停电后的早归,一次你追我赶地赛跑。
那时的自己,仿佛从来未曾担忧过未来,只知道成天乖乖的完成作业,然后和好朋友疯也似的玩耍。那时候的友谊,是自行车,是吉他,是跑调的歌声和歇斯底里的狂笑。如果说青春里还有忧伤,那忧伤也如一场梦,飘远了。当它再次被记忆捕捉时,就像一杯窖藏多年的美酒,回味唇齿间,竟是甜甜的暖意......高考结束,我们没有现在孩子试后的开怀痛饮,只是在即将离别的那一晚聚在一起,还记得是在我家,满满的一桌菜,围坐着我的家人和高考落第后的我和睿。睿是我初中到高中的同学,同桌,闺蜜。那一晚,我没有端酒杯,因为那时觉着,酒是离我太遥远的东西,甚至一辈子都不会需要它。怎么也不会想道,酒,会是我今后的朋友。但睿,却喝了。浓浓的白酒,一杯一杯,当我惊叹于她的酒量时,却发现,她坐在那里,已经无法自立。
看到她眼角滑落的泪珠,我终于被感染了一份莫名的忧伤,原来两个友人的如影随形,总有一个会害怕离别。我是多么没心没肺啊!之前居然没有先知先觉的伤感。我把她扶到床上,陪着她,听着她的胡言乱语,泪,悄悄地流下来。我们头挨着头,那样近的相互拥抱着,双唇不由自主碰在一起。只是那么一瞬,又迅速分开来。人生就那么一次,来自友谊的碰撞。我却难以解释当时的冲动,甚至有时候怀疑自己那时是不是有同性恋倾向。
现在,女儿跟她的闺蜜,好像亲密的比我和睿还要“忘情”,连着大学也跨进了同一所学校。以前在眼前,时常看到她们出现状况,一次又一次的诀别,然后是女儿一次又一次伤心欲绝;一次又一次的覆水回收,然后又是女儿一次又一次重获新生。之前,对她们,我总是莫名的担忧,倒不是担心她们会同性恋,只怕过犹不及,反而坏了情谊。却又觉着多余,这颗做母亲的慈心,也是由小女孩的芳心成长而来啊。曾经,亦是那么幼稚和无知呢,到如今,不也坚毅而明澈了吗。
紧握听筒,听着女儿涓涓细语,思念的潮水在胸中翻腾。我发现自己,泪水早已湿了眼眶。厚重的情感,总是让人难以割舍。亲爱的孩子,你面临的道路将会是怎样一条慢慢征途啊!
想牵着你的手,一路陪你走下去,又怕娇惯了你的稚气,抵挡不住寒风骤雨的摧残;放开你的双翅,让你独自翱翔,你又将经历多少凄风苦雨,孤单寂寞?可是无论如何,青春,都是绝无仅有的美丽。在友情里咀嚼青春的甜蜜,在孤寂里品味亲情的恩泽,自强,自立,自信,让青春载着梦想腾飞......
第二篇:青春散文
风雪招摇过市,继之于雨,进而寒夜粉墨登场,窗外灯火灿烂,人心共醉,也许这就是青春……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青春?
这是一个年轻人永恒的话题,当要看时,众生百态,光怪陆离,引人哭,引人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要看时,哪有什么芸芸众生,哪有什么大千世界,不过是荡荡虚空而已,或许,连虚空也没有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当春时节,涓涓始流,万物生发,和与自然,生机勃勃,待秋水时至,海纳百川,披衣起坐数寒星。
记得曾经说过“求之不得,何必再求,徒惹尘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憧憬未来,未复不能柳暗花明?退而求其次,也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青春随着春水长天、水穷云起之时,殊途同归,归于有无之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今夜,这一杯水名为水一方,从此无明白西楼;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今夜。这一杯酒名为水之湄,从此无四美两难;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今夜,借窗外一朵浮云名为水之涘,从此无夕阳西下。
今者未来何为继,且歌且行且寻觅,赤足塔山欲归去,又何急,白云尽处谁共你?繁华浓处诸所欲,此花非与群花比,花无期,蝶戏空枝岂如意?
天月圆,水月惨,水天尽处话团圆。又十年,一事无成,苦乐等闲。背斜阳,贪一杯黑夜,葬了青春,墓志笨蛋,道一声去留不难……
第三篇:女儿情经典散文
初十,初中同学聚会,四十多人,四张桌子,有个环节是以桌子为单位,每张桌子推荐几个节目。当景云把目光投向我时,我知道,代表二号桌出个节目的命运是逃脱不掉的。唱歌,对于我这个五音不全的人来说,是个难题。不唱歌,一时又没有什么才艺可以拿得出手。只好硬着头皮,唱一曲跑调的《女儿情》。本以为曲库里会有林俊杰演绎的版本,因曲库的老旧找不到,退而求其次地选用李玲玉的版本吧
当然,没有哪个同学会去嘲笑我与音乐的不合拍,最重要的是不是会有同学想起,那个青葱的少年时代,有没有人象歌词中那样去表白,会不会有哪个女孩子偷偷地给意中的男孩传下一张纸条,在纸条里轻问“女儿美不美”?
最早听男人演唱《女儿情》,是妹夫唱的,我们的关系在书面语叫连襟,东北人叫连桥。大概有六七年的时光了吧,与朋友酒后去酒吧,因为妹夫下乡驻村就在朋友的村子里,前后有半年的时间,彼此之间都熟悉,便叫妹夫一起。陆续的都散了,只剩下我与他。喝着啤酒,闲聊着,他说我们很久没有单独在一起喝酒了吧,姐夫,我们唱首歌吧。随着《女儿情》旋律响起,妹夫的歌声响起,当他用进乎嘶吼的态度演绎着“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时,我才知道,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歌曲诠释痴男怨女的柔情似水,缱绻情深
后期,听到这首歌翻唱的很多版本,许多歌者在风格的唱腔上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动,均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直至观看浙江台的《梦想的声音》中林俊杰重新改编的《女儿情》,其中的淡然中表达出来的深情,动听之余也惹人回味,现在听起来,还可以单曲循环,不知所终。在节目中,当林俊杰站在星空之上,当“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响起时,后面大屏幕的天使之翼展开之际,各色的灯光打在林俊杰身上,紧接着“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之后又是“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未结束时,已是全场雷动,动人心弦
从来没有想过,一个歌者,一个男歌者,在四个小时的时间内,把《女儿情》和《菊花台》极致地结合在一起,一点也不突兀,融合度如此之高,仿佛让人们看到女儿国国王的深情告白变成为与唐僧在进行着穿梭时空的对话。后来,与女儿的闲聊中,得知歌曲还揉合了林俊杰的歌曲《茉莉雨》间奏,就觉得这首歌的格局已完全超越了原唱
因为林俊杰的《女儿情》,我又把八六版《西游记》关于女儿国的那一集又翻了出来,细细地看了一遍。如果说人生有许多难关,那么九九八十一难,惟情关最难过吧,所以这一难是需要唐僧独自去面对的。一个出家人,大德高僧转世而来,面对女儿国国王的轻呼:“御弟哥哥,女儿美不美”时,唐僧就不能怦然心动么,如果没有,何来的临别时那一句“若有来生”?当唐僧驾白马西去,徒留女儿国国王在夕阳的风中一声轻叹,观看者也会发出这样的一生感慨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林俊杰将《女儿情》演绎得如此感人,大概是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过“女儿国国王”和“唐僧”式的感情纠结,两个人明明互相喜欢却因为不同原因不能在一起,重逢时却是“你忘了回忆,我忘了忘记”
经历了昨夜的酒醉,早起依然是醉意朦胧,躲在沙发的一个角落,手机响起,传来的铃声就是林俊杰这首《女儿情》“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你的心中会不会如唐僧,有着这样的一幕:经历女儿国国王在长亭送别,是否也曾经有过无语面对的泪眼潸然,终而转身,却不堪回首,忍不住想念那双离别的忧伤的眼睛……
第四篇:散文《女儿的节俭》读后感
散文《女儿的节俭》读后感
赵秀云
散文《女儿的节俭》,以其真实的思想感情,从父亲的视角叙述了女儿赵柳的成长。这篇散文写出了作家自已的本真,这样的作品是有温度的,全篇无一丝雕饰,就像原野上自由绽放的一枝花,纯而又纯,摇曳于散文天地,展示出亲情之间的人格魅力。
生活尽管是生活,但是不同的社会阶层,生活的境遇是不相同的。赵柳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她很渺小,但世间渺小的人并非就不伟大。一个渺小的女孩儿,以其独有的真诚,向灾区捐献了5元钱。当她把那张5元钱的票子交给老师的时候,这个女孩儿哭了起来。老师问;“赵柳,你怎么哭了?”赵柳边哭边说:“妈妈看病没钱,都是向别人借的。”老师说:“不哭,看病借钱很正常,没有啥。”简短的对话,让我心里一阵纠结,眼睛里的泪水好像从心窝里淌出来,我被赵柳感动了。我看到赵柳有一颗如水晶般透明的心,她摘掉一切假面具,坦诚地告诉老师,那5元钱是借来的。在这里老师打了官腔,有什么办法呢?老师要完成学校交给她的任务,她要求学生捐款,或许她是不得已的,或许她是顺口而出,敷衍了事。在此作家写出了自已的境遇,毫不掩饰地道出实情,没有任何虚构,这是近期以来未曾有过的阅读感受。
我掩卷冥思,好像看见那个女孩儿泪眼汪汪地注视着那位老师,老师躲躲闪闪地垂下眼帘,在那一瞬间,我读懂了赵柳的悲伤,也读懂了老师的无奈。赵柳的眼泪告诉我,如果拿这5元钱给妈妈看病该多好呵,她是咬着牙把钱交给老师的。她的眼泪是一种痛,是一种无声的倾诉,她心疼那5元钱,心疼妈妈没钱看病。这个细节让读者忘不了,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也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有句俗话叫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用在赵柳的身上十分准确。一家人搬进了一套设施简陋的小单元房,虽然面积很小,却空空荡荡,家中无一件家用电器,家具也是破旧不堪的几个物件。即便是这样,即便省吃俭用,到了月底仍旧接济不上。快过年了,父亲想给女儿买件新衣裳,带着女儿从这个商店转到那个商店,女儿总是摇头。她不是不喜欢那些式样翻新,花色亮丽的衣裳,只是顾及爸爸妈妈手里有限的几个钱。当父亲说:“你喜欢什么样的款式跟妈妈说吧。”女儿回答:“今年就不买新衣服了,省下钱来买电视机吧。”父亲对妻子说:“孩子大了,懂事了,不买就不买吧。”妻子背过身去揉眼睛,父亲也低下头不再言语了。在这里我看到一个很懂得持家的孩子,她知道什么最重要,她不是不爱美,她是多么渴望穿一件新衣裳,像所有的女同学那样凑在一起互相欣赏,可是她拒绝了。
又如,积攒了许久的钱之后,买来了电冰箱,父亲想买些雪糕放在冰箱里。女儿便说雪糕太贵了,带着父母到街上买回一副冰棍模型,自已动手制做。还有一个令我难忘的细节,父亲在炉子上烤了三个馍,烤好以后,父亲给女儿一个,自已吃一个。父亲吃完第一个馍后,又去取第二个,女儿却把吃剩下的半个递给父亲。说:“爸爸,我吃饱了,你吃我的,把那个馍留给妈妈吧。”这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只有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才懂得省吃俭用,小小的年纪就当家了。
作家通过一连串的细节,塑造了女儿赵柳的形象,这个形象在社会底层带有普遍性,也具有典型性。散文《女儿的节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到这是一篇饱含着真情的好文章,全篇没有任何波壮阔的场景描写,只有朴素的细节和朴素的文字,更无华丽的辞藻和大套成语的叠加。可贵之处,便在于作家写出了自已的生活验。一个没有感情的人,没有生活体验的人,写不出这样感动人的作品。
作家是有灵感的,没有灵感写出来的东西是苍白的,是没有色彩的。赵攀强的文字是从心中流出来的,那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抒情表达,好的作家都能够把心挖出来放在一篇作品里。散文的语言是很讲究的,是需要文采的,词汇的运用须要精心安排,并非一碗白开水。语言难,难就难在自然流畅,不造作,不矫情,质朴自然。赵攀强的散文语言就有这方面的长处,正是因为他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陈词滥调,所以让我在读《女儿的节俭》时哭了。
我从《太极城絮语》的附录中得知,赵攀强先生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无比珍惜自已的工作岗位,从新闻报导到散文创作,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的作品来自真实的生活体验,是有感而发的,篇篇表达着他对亲情和人世的爱,通过艺术化的方式阐述了他的真知灼见。如今,他的女儿已经考取了重点大学,生活依然俭朴,相信她的未来一定是有作为的。
赵攀强在写作上经历了不少困顿,他的文字即凝结着欢乐,也凝结着痛苦;即饱尝着忧患,也体验着酸楚,而他坚忍不拔,永不停步。他遵循着这个原则,发表和出版了两部散文集,鲜明而生动地描绘出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及同一时代人物的人生轨迹,真实地记录了自身的种种曲折,作品受到了读者的好评。祝赵攀强创作丰收!
第五篇:女儿的“叮嘱”情感散文
女儿今天回去上班了。
血缘亲情,母女情,父女情,家庭和睦的凝聚力,令人依依不舍,临行前,女儿一番语重心长的“叮嘱”,让老人心里暖融融的,确切地说:贴身的棉袄当之无愧。
自从发生了那件不幸的事情,孩子们对我们两个老人的关爱更是加倍,无微不至,生活上,精神上,……处处小心依依,极力掩盖事实“真相”,把失去“一奶同胞”的伤痛深深地埋在心底,用微笑替代忧伤,时刻经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精神折磨,可怜的孩子们,你们的孝心,父母理解,更能体会到这痛彻心扉的伤痛精神折磨的滋味。我的好孩子,你们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十指连心,……
两年过去了,父母时时刻刻都在想你——我的儿子锦春,兄弟姐妹们时刻想念你,愿你在天堂中安息,一家人为你祈祷,愿你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
你的突然离去,给整个家庭带来终身无法弥补的精神空虚,这是人生中最大的损失,父母,兄弟姐妹们永远不会忘记你。兄弟姐妹们竭力履行职责,孝敬老人,父母的心能理解这些,更能体谅到血缘亲情的传递。
女儿的“叮嘱”,蕴含着无限的亲情爱意,体现出儿女情长,人间亲情的温馨,血脉相连的真谛。一次聚会,一次分手,一次次的“叮嘱”,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们的心永远永远对接在一起,不分离,这是今生今世的缘分,天长地久,永远传递下去。
孩子们,安心工作吧!不要为我们担忧,父母为你们祈福,愿你们事业一帆风顺,个个家庭和睦,美满幸福,手挽手,心连心,一起走向未来……
相信天堂中的“亲人”也会为我们摇旗呐喊助威,为你们的事业成功,美满幸福生活,露出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