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坐山巅而遥望诗歌十首
(一)
坐山巅而遥望
白云飘飘
群山起伏
心潮如浪
坐在这座山上
看那山更有气魄
山千年依然不变
人只有百年
(二)看群山相连
何日能走到尽头
看那山美丽如画
亲临和此山有何两样
心潮起伏
无边伸延
忽觉得大气势的心胸
怎能和大自然相蒂并论
(三)看看飘过的云
赏赏笼罩的雾
总以为自己伟大
和山比只不过尘土一块
倾听松涛阵阵
赏百鸟和鸣
静了心来
美妙还是自然好
(四)翻过一座山
又是一番风景
几户人家
几条小路连着你我他
想人生几多追求
你想着活出大名
山里人在追求自然
你真的能活出自然情感吗
(五)坐在山巅回忆人生
走过多少平坦的路
到山野看看
才知我们无病呻吟
我们见过大世面
山野也有大场面的情景
你以为活出了人生的风采
山里人也活的清清静静
(六)坐在山梁上
欣赏春天
繁华似锦
一副动感的国画
看那弯弯的路
尤如一副摄影
住在山野
苍天就把我的家装饰圆满
(七)漫步小路
遇到人家
几树桃花盛开
好清闲的地方
大妈让院里坐
大伯端上沏好的茶
问客从那里来那里去
山野走走图个清闲
(八)坐在山梁顶
歇上半天
对面山上的瀑布
映入眼帘
花果山水帘洞
试问自己这是那里
有人说地大物博
比这好的你还未见过
(九)住在山巅上
自有一番情趣
勿须修炼脱俗
自清静里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与兽为伍和鸟为临
出门踩云雾手可拾星辰
活的就和神仙一样
(十)站在高处
心胸天天扩大
看看老子
清静的去悟道
城市需要繁华
野山需要宁静
彼此都有了想往
这才是美丽的世界
第二篇:遥望北方诗歌欣赏
仰望一万里云和路,
我的翅膀已飞过长江,翻越了喜马拉雅山,像一只雄鹰,盘旋南半球
在绿色和金黄色里寻觅心的向往。
亚拉河风景令人迷恋欣赏,东水西流这是异域给我的印象,我第一次尝试着用母语
和它聊天投入深情的目光,可它不是养育我的长江,太阳下,河水闪闪好像蓦然停止流淌。
远久地驻足异国他乡,虽说这里空气带有温馨的柠檬味香,还有舒适和激情的自然风光,但我走动一步都想回头相望,天上那颗启明星最亮,意念中沿着它指引的方向,就会出现我的祖国、我的故乡。
那边,我的母亲是长江,她的血脉绵延千里,与日月同生共存东流不息,每一滴都注入我的心房,古老的摇篮曲依然在床前飘荡。
走在美丽的亚拉河身旁,耳边仿佛响起的却是黄河大合唱,黄肤色咆哮着汹涌澎湃,那是我父亲的精神、民族的脊梁,冲破梦想之门势不可挡,豪迈气概使我一生难忘。
遥望那启明星指引的方向,心早已从这象征年轻的国度
飞过亚拉河,翻越南半球低矮的科修斯科山,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故乡。
第三篇:站在窗前遥望诗歌
站在窗前遥望
有时候
我会站在窗前
对外呆呆地遥望
脑海里充满着许多幻想
我曾想化作一只鸟
挣脱世俗的枷锁
在空中自由的翱翔
与彩云作伴
和日月为友
去搏击那广阔的天空
追寻我的梦想
我又想成为一株草
生活在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
在那幽静的森林深处
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灰色的天空被蓝色代替
清澈的河流在自由的歌唱
这里不是喧闹的城市
是我最美的家乡
我可以吸允纯净的雨露
可以守候清晨的第一流霞光
我真的好想……
在某日某天
一位少年站在窗前
对着窗外痴痴的遥望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打崩从他的眼神中
突然闪过一丝美好的期望
第四篇:十首知音诗歌
(一)
知音
知音
恋人的步缕
深藏着爱
踩出一道道情
知音
一双温柔的手
在我的心中
抚摸出温馨
(二)知音
知音
亲人的呼吸
每一声
都那样赤诚
知音
恋人的思念
夜幕降临
把心人陪伴
(三)知音
知音
象一条小船
荡起浆板
划向期待的彼岸
知音
一河真情
浇灌的满山遍野
百花争艳
(四)知音
知音
恋人身边的悄悄话
每一句话
都那样动人
知音
动人的话语
每一句话在耳边
都令人醉
(五)知音
知音、弥漫浓香
沁润着肺腹
安慰着心间
知音
洒满小路的银辉
漫步的恋人
闻到清爽
(六)知音
知音
窗下的细语
把窗里的人
听的醉
知音
洞房思维的心里话
红了红窗花
羞杀了听窗人
(七)静的夜里
晚风
吹不动柔枝轻摇
夜雨
淋不湿翠绿的叶
梧桐上的鸟
今晚为何不鸣
隔壁的人晚归
我怎么未听到脚步声
(八)女人心
女人心
对知音人
是一河清水
在你心中流淌
女人的心
对陌生的人
是一味药
毒不死你就算把你放过
(九)西沉的红日
西沉的红日
带着男女的笑脸
走的那样匆忙
去到另一个地方
红日象新婚的新娘
笑的那样开朗
象似对新说
快点客人早已走光
(十)沉甸甸的秋天
谷穗弯了头
枫叶红了脸
春天的情男情女
挺着丰满的孕
她扶着沉甸甸的秋天
文雅素静的一笑
记忆里的昨天还未走
今日谷穗已压弯了腰
第五篇:为坐而设计读后感
对于“置换与重构”它主要是借鉴了当代艺术领域中的装置与结构的观念,运用到设计领域,也许可以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表现手段。它不仅是指材料的置换和形态的重构,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概念重塑。这一概念的诠释,主要体现在再设计和仿生概念的设计作品中。老子以车、器、室例、提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想。我们便对椅子“有”“无”进行了思考,原来我们坐的都是椅子的框架,“有”所框出的空间“无”。
而“延伸与简化”对于现在来说,人的需求是多样化和无止境的,人与物的关心也表现出来相应的复杂。伴随现代生活方式的演进,人们对于功能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坐”为例,由于新的行为方式和场域的变化,决定了特殊方式的坐的需要,设计在满足其特殊行为需求中得以将“功能”的概念延伸和简化。
从社会的长远利益看,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如果等到“弹尽粮绝”,“油尽灯枯”的时候在努力,恐怕已经是“亡羊补牢”。所以,我们除了要千方百计的保护自然资源,在不破坏不浪费的基础上还要大理的提倡节约,对于人类的长远利益来看,节约就是资源,设计中生态与和谐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的审美需求是在感性前提下精神和情感的外在化表。在现在的社会,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大量相同的消费很可能会带来产品的积压和物质资源的浪费。而且在现今社会,产品不仅是要满足物质需求的层面,还要更加关注提高生活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内涵,所以,对于现代化的产品个性和风格的设计也是显得尤为重要。
产品不仅需要完美的功能和生态学,更需要一些诗意,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我们总是尝试着在产品中加入一些感情,甚至是一个小玩笑。最好的产品是那些能够引起社会人们联想的产品,能够和顾客交流的产品,或者是能够让人们以全新的视角看问题的产品。趣味与时尚对于设计而言总是给人们贴加活跃的色彩与快乐。
任何过于明确的安排都将排斥,宁愿租房子也不要买房子,宁愿维持松散的关系也不要缔结终生契约,宁愿被动也不要习以为常,宁愿千奇百怪也不要整齐划一。
任何一种物质的功能,经过设计都可以得到转化,这就是设计的魅力。
优秀的座椅会符合审美的需求,它本身看起来不仅是一个漂亮的对象,并且还与周围环境有所呼应。读了为坐而设计,得到最多的是设计师身上的思想,以及他们身上带着那种跟别人不同的东西,一步步领导着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设计,对我的感触也很大,但是我想的最多的是,我们了解的只是书本上的东西,关键的还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平时在学习的同时,自己的脑海中要不断的联想,为什么别人要那样设计,如果自己设计又会如何的结果?要不断的反省自己,看到一些东西,要对它有极强的敏感度。并把你看到的东西在头脑里想想能不能运用到设计中,灵感也要靠平时的积累,如果自己平时都不去观察和联想,能做出好的设计吗?但要想设计出好的作品,还必须具备大量的知识体系。
姓名:刘惠剑
学号:112404213
班级:环艺设计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