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奇的心念力美文
什么叫心念力?我们先做一个试验,来切身体验一番心念力的神奇。
首先身心都放松下来,放松,放松。
伸出两只手。我们每个人的手腕处都有两道横纹,现在把两手腕的横纹对齐,然后,两手掌相对合并朝上,观察两只手的手指是否一样长。然后放下一只手。
这时,闭目观想朝上的这只手,想象这只手在生长,长,长,长……仿佛看见了这只手在一节一节地向上长,向上长,直到长得像《西游记》中如来佛的大手,5根手指像5根柱子耸入云天……就这样专注地去观想,1分钟,2分钟,3分钟……
几分钟后,把两只手的横纹对齐再比一下。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这只手真的长大了,变长了,长了1厘米左右。
然后,还是这只手,再闭目观想一下,观想这只手迅速地在缩小,小得只有1厘米左右。这样想半分钟后再比一下,这只手又恢复了原状。
就是这样一“想”,就有这般的力量,这是何等神奇的力量。
其实说来也不算神奇。当我们心里这样一“想”的时候,通过神经系统给手指一个指令:你现在需要做“伸展运动”了。于是,手指的肌肉筋腱等组织就开始执行指令做“伸展运动”。手指就真的变长了。
这就是心念的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心念力。
这个心念力,是一种心理能量,是一种精神能量,是一种起心动念而“想”出来的能量。我们平时说的意志力、忍耐力、意念力、思考力、想象力,都是心念力。人在起心动念的过程中必然有能量的释放,必然要产生一定的力。而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超光速的,所产生的能量非常强大。因此,心念力非常大。心念力可以产生无穷的心理能量,让人在某一段时间内专注于某一目标,调动自身和外界的各种资源,来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
这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可以“想”出奇迹的原理。
由此,我們不妨推论:这么“想”一会儿,就能把手“想”长了,那么,是不是可以把人“想”瘦了?是不是可以把病“想”好了?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一个消极的心念力也是一样,“想”什么就会来什么,甚至把命给“想”丢了。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会:傍晚的时候,坐在院子或房间里看书,当你意念专注的时候,没有觉察已经日落西山,光线越来越暗,照样看书,没觉得有什么看不清。但是,一旦你心里觉察到天黑了,看不清了。这个心念就会给眼睛一个“指令”:你可以停止工作了。于是,眼睛的视觉神经就停止了工作。你的双眼就真的看不清东西了。
我们还可以做这样一个小小的练习:轻轻地闭上双眼,放松身心,想象着眼前是一盘酸梅,随手拿起一个放进了嘴里。你一定开始满嘴冒酸水了。这就是古人说的“望梅止渴”,其实应该是“想”梅止渴。满嘴的酸水,就是心里“想”出来的。因为这一想,心念就会给味觉神经一个指令:你要开始工作了。于是,你的口腔就有唾液开始分泌了。
心念力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就是这样的神奇。
心念力强大的人,在宏观上能坚持远景目标,比如为康复而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微观上能聚焦近景目标,比如把心念聚焦于病灶的化解。有了远景目标,心念力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有了近景目标,心念力就有了能量聚焦的具体对象。有了二者的结合,就有了强大的心念力。
心念力强大的人,专注力也比较好。专注力,就是一种心念聚焦的能力,一种聚精会神的能力。不论是指向远景的心念力,还是指向近景的心念力,专注力越高,心念力越强大,产生的能量就越强大。
正是强大的积极的心念力,创造着生活和生命的奇迹。
有两位年届七旬的老太太。一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结果,不过3年就在消沉无望中辞世了。另一位却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更高目标,在70岁时开始登山。随后的25年里,她一直攀登高山,在她95岁高龄的时候,竟然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这位老太太,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这就是强大心念力创造的奇迹。
第二篇:尘缘若梦心念若雪情感美文
一曲箫琴,惹乱素心;一曲离殇,红尘梦破
——题记
夜色阑珊,落寞流年,月色暗淡了思绪,微风吹醒了迷惘!
岁月的沧桑,随风飘远;所谓的曾经,记载着悲伤,喜乐同残梦!翻开心灵的底片,那些经历仿若幻灯,飘然溜过,那些熟悉的身影,划过心海,却又彷佛间,藏匿得无影无踪,所有的故事散落一地;伸手揽入,是泪的一抹碎影,漂洗着那些怨尤!
梦里的江南,导了多少人的神往,薰醉了多少人的情怀;碎了多少人的梦萦!而醉在江南,伤在江南!
或许,小桥流水淌着的心曲太诱人,如梦如仙的烟雨掩藏了 那些梦魇。油纸伞下的风情传颂了所有的等候,那一城的繁华绚烂了路上的风景。妖娆了莲花的娉婷,缭绕了远山的云烟,婉约柔媚,月色撩人,草长莺飞,谁又能坐怀不乱,不动尘心!
而又有谁知,那些唯美而多情的画面,早已深埋忧伤的蛊;是谁把牵念同爱提炼成精,抛洒在每个角落,迷醉每个痴情的人,蔓延心房,薰迷油纸伞下的等待。可惜,江南多雨季,飘飘洒洒的雨滴早已淋湿了油纸伞下的脸,天边闪烁的星星隐约昏蒙了眼上花,滴湿了所有的想念,盼皱了额角的纹路!
水中月,镜中花,梦碎几人一枕黄粱。絮语如泪,化作江南烟雨,一滴滴灼伤等待的记忆,湿润空灵的思绪,夜色迷了满额。内心的悸动,演绎了雨的淋漓;不离不弃,犹萦于耳,而飘落天涯。凝结于眼眸的陌生,蛰伏在心底。双手合十,期盼下一次轮回,别错落在江南。
俗世渺渺,茫茫人海,谁可曾为谁停留?阡陌红尘,心路漫漫,谁可曾为谁心醉相惜?镜花水月,锦瑟年华,谁又可曾为谁付了真心?道是: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谁又能身在俗世而轻易走出世事的荒冢!
把那些风花雪月的凄美,用微笑摘下潸然,用纯净染去伤感的颜色;植一季花开,一季倾城,荡去所有的苍白,用一季落花,酿成忘情酒,醉饮于云水深处!止水心弦,只为青山,白云,绿水扰动;残花枯葬,化作春泥;霓裳羽衣,翩然所有虚妄,不媚不俗,任世事万变,安之若素!盈盈云水间,守一份云水禅心,护一方净水,莲开一池娉婷,不悲不喜,独自清欢!
捻一指风的幽香,温染所有的错落,剪这段时光,冰封千年;红尘中的惜与不惜,伴岁月匆匆。蛊毒过后,掬一把净水,洗刷冷漠的尘垢。回眸间,浮华尽散,远去梦里江南。
流年如水,挽一季幽香,吟一脉心语,水泽莲池,让花开倾城,摇曳一场蛊毒的痛,走出迷惘,归于宁静!
第三篇:《神奇的力》教学反思
《神奇的力》教学反思
《神奇的力》教学反思1
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使科学活动顺利地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为“教”而教,只是幼儿的“学”而教,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神奇的力》教学反思2
1、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教学活动进行得顺利有序,目标完成得很好,幼儿通过亲自操作与探索,真正感受到了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并且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是无比快乐的。
2、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1)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每个环节都是让幼儿先去操作、探索、发现,通过反复的操作与教师的启发、引导,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再给以小结。
(2)教具的选择上,我选择了沙包和皮球,既是教具,也是幼儿的学具,同时也是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的.,易于操作,也易于孩子们去观察发现。
3、不足之处:
在开始和结尾的提问中,没有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空间,教师的介入有点早,有牵着幼儿走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
《神奇的力》教学反思3
要使大班幼儿领会看不见、摸不着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如果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办法,幼儿是难以接受的。只有让幼儿参与各种操作活动和开展有目的的游戏活动:去尝试感受、探索、发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活动的开展我想了很久,因为“力”的教材比较抽象、难懂,必须运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从幼儿身边取材为原则,通过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方式,让幼儿真切地感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还有,活动本身的重点要能体现幼儿的动手操作性,探索味道要浓。所以,一开始就要创设以我们的生活环境为活动背景,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当中去操作、去探索,才能变“抽象”为“形象”。
我给幼儿提出了一个人搬桌子的想法,初步感知力小移动不了物体,显而易见的是大家都清楚必须几个人合作才能搬运身边的桌子,从而又感知力大能够移动物体,初步形成同方向使用的力是“合力”。
再者就是带领幼儿到操场上玩滚轮胎。
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活动开展的目的性是非常强的,但在户外开展集体性的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分散性也强。所以,活动的结束时没办法进行。但对于科学活动来说,现象或原理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让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把抽象的原理具体形象化也要考虑周全。于是,我准备隔天利用早谈的时间运用直观形象的自绘图画、图形,结合问题帮助幼儿进行有关力的;最后还要向幼儿提出挑战,让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力”,使科学活动顺利地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为“教”而教,只是幼儿的“学”而教,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神奇的力》教学反思4
力的现象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力是无形的。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对力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研究,使学生的活动目标明确,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但是未能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放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使得学生没有完全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方面不够,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而非主导者。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突法性问题处理能力不够,不能灵活处理和引导。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拉到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思路中来,没有很好的抓住课堂中出现的.闪光点。
科组评价意见:
1、教师考虑到本节课“力”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和抽象性,特别增加了很多小活动,这样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好了力,双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体验感。学生一边活动一边思考和分析力。将力的概念、力的效果、力的在要素和力的相互作用规律在活动与总结中较好的掌握。
2、在画力的示意图时,先让学生自学后,再出示有错的示意图让学生找错以达到掌握画力的示意图的目的。这是本节课的又一个亮点。
3、在设计活动时,应尽可能考虑周全。比如设计[学生活动5]A、一个学生站在墙边,用力推墙。第一个学生降低身子推墙,这有违教者设计意图。应告诉学生直立在墙边,双手伸直推墙。还有让学生拉弹簧时,应让学生适度的拉,以免损坏器材。
第四篇: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游戏,初步感受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2、在游戏中探索用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启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的现象,探索其原因。
二、活动准备
皮球、毽子、纸、橡皮筋、小汽车、沙包、飞盘、绒球、绳子若干,录音机一台。
三、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活动。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位看不见朋友。你们猜猜是谁呀?(感到神奇,萌发欲望)
师:老师很喜欢小朋友,我想抱抱小朋友。为什么老师能抱起小朋友呢?(引入主题:老师抱起一位小朋友)
今天我们一起与“力”交个朋友,好吗
2、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请你先想一想,怎么使这些物体动起来呢?然后再请小朋友来玩一玩,玩过之后,告诉大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师参与游戏活动中)
(2)(集体把玩具放在桌上)师:咦,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呢?
(3)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3、通过幼儿的再次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但刚刚老师还发现有的小朋友拍的皮球比较高,扔的沙包比较远,推的小汽车也比较远。而有的小朋友拍的皮球低,扔的沙包、推的小汽车近。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我们现在再来玩一玩这些玩具,想一想什么时候物体跳得高、远、速度快,什么时候物体跳得低、近、速度慢。
提醒幼儿用一种物体作比较。
4、总结
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体动起来。一般来说在一定条件下,用力大,物体动得快;用力小,物体动得慢;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发个方向运动。“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四、活动延伸
观看天空飘动的国旗与手里拿着不动的旗子作比较,启发幼儿提出:国旗为什么会在天空飘动?
第五篇:心念感恩-张鹏伟
心念感恩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张鹏伟
一如傲然绽放在尘世的花朵,踏着风沙,我们成长过,一如屋檐下衔泥燕哺幼燕的动情,和着柔风,我们被爱过,一如红花下默默相称的绿叶,寂静陪伴,我们也爱过。人总是要长大的,用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见证着生命里或快或慢的成长,那么请记得感谢你曾幸福地拥有。
------引子
情感如梭般漂泊,在这个海滨城市,转眼已经两年,我在想这两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天忙忙碌碌的大学生活,却不知道梦想的导航标到底在哪?意味着独自一个人学会坚强和独立地生活,却不知道成熟到底怎么丈量?意味着每次给家里打着长途,习惯性的开始报喜不报忧,被爸妈说成已经渐渐长大。撑开双手,汗水和泪水曾凝结沾染过的地方,盘点时才意外地发现,其实我很富有,我最大的资本是出现在我生命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我将永久珍藏的感动。
依稀还记得初来报到时,我的狼狈,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满是陌生的面孔,“你是报到的吧,错了错了,在这边,这才是咱学院的,来来来,我帮你!”我就那么迷迷糊糊被你热情的拉着,在一转流程之后,成功完事,没来得及我问,你已做起了自我介绍,那一刻恍若不爱热闹的我在喧嚣里找到了一份安稳的寄托,缘分般缔结,从此我们成了最铁的哥们。
大学的日子是用自由和独立编织的生活,如若选择安稳,盯着图书馆的一席之位,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或者光晕迷离的黄昏携一本书倚窗而读,那便是一下午的沉醉,徜徉在书海,感受着稚嫩或成熟,或沧桑的情感,仿佛驾着时光机与命运和生活无数次擦肩,无数次交集,若选择历练,大大小小的社团便可又是平台。抽屉里张张照片静静平躺着,我们的集体合影,天津欧式建筑连拍,那些平面剪辑着我收获的激动,也成了在这个不安份的年龄青春的鉴证。
喜欢穿梭在高高的教学楼间,喜欢徘徊在偌大的教室里,倾听着博学的老师们侃侃而谈,就像打开了一个专业的话匣子,他能道出其中源自何处,发往哪里。喜欢在某个周末,打着节俭的雄伟旗号去找家教,面对着各式各样的面试者,看到自己的渺小,也感受着竞争的兴奋,回想着首次的试讲,我秉烛夜读时的激动,成功时,我为挖掘到自己的潜力而乐此不疲。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所以,学会感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谢学长的关心之意,感激老乡的挂念陪伴,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
都说大学是一种经历,借着这个纽带你可以攀爬到属于你的成熟高度。如若不是这么远远离家,或许我不会这么深深体会父母朴实的不加一点修
饰的爱,昔日为圆我一个大学梦,他们默默支持着,今日为我的长大,他们幸福地自豪着,即便借着千里万里的电话线,要传递的也只有一个思想:你是否健康着,有出息地生活着。如若不是这么远离,亦或许我不会深刻地体会到长大了就意味着独立坚强地去面对,去释然地感谢,挫败后你依旧会站起来,感激曾被伤害,因此而磨练了心智,感激欺骗你的人,因此而获得了见识,感激孤独,因此而获得独立的心境,感激曾被视为的绊脚石,因此而强化了能力。我时时刻刻都在亨受你们的爱,你们的爱是那么平凡,平凡得就像空气那样让我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你们的爱是那么伟大,伟大得就像空气那样,缺少了它,我的人生将会变成真空,没有花草,没有雨露,没有生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是朋友;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是朋友;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是朋友;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是朋友;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朋友。
现在我更明白,您们也许并不一定要我听到我说出“感谢”两字,您们只希望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得辛福快乐您们就满足了。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学会珍惜你的幸福,学会感谢你身边的一切,因为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雷锋曾说过:“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永远不干涸。”我们只有把自身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对困境中的人给予帮助,真诚的为人民服务,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有人说,雷锋精神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然而倘若果真如此,又怎会涌现出一批批令国人甚至令世界动容的人物呢?
我们感恩父母,父母生我养我,我们感恩母校,母校伴我成长,我们感恩中国共产党,他领导着全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感恩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感恩应该发自内心,发自对内心对敬孝的新诠释,来自内心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出自对党的由衷感恩。我们要用“感恩脚步”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牢记父母,牢记母校,牢记党恩,回报社会。
时间在走,岁月在过,我幸运在青春的年龄搭载了这样一班轮渡,邂逅了这样一段生活,一些故事,几番体味。感谢老师们用三尺讲台和一寸粉笔阐释的无私,感谢朋友们在委屈无助时仗义的肩膀,即使不宽阔却足够我踏实依靠。原来,感恩有时只是一个习惯,一种对同等的爱作出同等回馈的感激方式,感谢这里我曾来过,我曾拥有。
感恩是一种交往的哲学。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谢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谢,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是的,我们应该感谢生活,感谢自己得到的一切,并且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才能做生活的主人事情,才能做生活的主人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向世界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吧!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任雨露飘扬,懂得滋润,懂得撒播,懂得捡起,懂得运用,懂得感恩!
师长点评:本文具体写了对父母,对老师,对学校,对朋友的感恩之情,内容真实,文笔清晰,构思独特。开头和结尾呼应体现了本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