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柿子红了的情感散文
深秋的时候,朋友告诉我柿子红了,他正欲带着一个画家去观赏,让我一定要赶去,我欣然应承。车行黄河故道,透过车窗所见田间、地头、路边、沟壑,多是挂满枝头的红柿子。峥峥虬枝上,不见了绿莹莹的叶,只有那垂下头来,任风吹、凭霜打的柿子,红得耀眼、红得鲜活。
红红的柿子,坠得树枝都直往下压,风一吹,整个树梢都像被挠了痒痒似的微微颤着。树杈上系着长长的布条飘来飘去,那是人们为了吓唬那些偷吃的喜鹊拴上去的。一颗颗饱满的柿子像一盏盏红灯笼,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去活着的希望,一盏落了,一盏亮起,从树上落了,再拿到家中,加工成柿子饼,还是不肯熄灭的一盏倔强的灯。当地的人们大多是把柿子当成经济作物的,柿子红了,他们的生活也就跟着红火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那红红的柿子真的称得上是他们的希望之灯。
柿子红了,心头的喜悦也来了。我忍不住停下车,从树上拧一个熟透的柿子下来,托在手心里,感觉软软的。咬开一个小口,用力吸里面的柿子肉,就能感到像小舌头似地果肉,甜滋滋、滑溜溜,回味无穷。
想起小时候的秋天,逢上有集市的时候,母亲总是偷偷地塞给我5分钱,让我去赶集自己买点好吃的。我不买别的,只管买上三个柿子,一路小跑着回家。一个一个剥去皮,一口咬下去,顿时一股甜香味在舌蕾上绽开,腮颊两边,被柿肉染红了。看我的贪婪相,母亲总是忍不住地笑,一边给我擦嘴巴一边喊我“小馋猫”。现在想来,母亲的那一声“小馋猫”,似乎也都有了柿子的甜香。
偶尔我会回老家转转,老家门两旁的两棵老槐树,树枝枯萎了大半。只有那七八棵柿子树,枝繁叶茂,越长越旺,满树的叶子绿油油的。晶莹剔透的柿子,羞羞答答、藏藏掖掖,让人不仔细找都发现不了。平时为工作、为生活忙个不停,等我抽时间回老家,想找两个让我垂涎三尺的红柿子时,却怎么都找不到了。
恰巧朋友打电话邀请,我怎肯错过这饱尝柿子的机会。到了目的地,见到了那位画家,一看竟是老熟人。10年前,他来过这里写生,我负责接待。当时他给我画了一幅六尺的画,全是红红的柿子,枝条弯弯,果实累累。整幅画红彤彤的,我喜欢至极。想起那时他还不到40岁,便已是国家一级美术家,还兼职一所大学美术系教授。当时他年轻好胜,傲骨凌人,喝酒大碗,豪情满怀。时光流逝,一晃10年过去,他变得沉稳了,画案前静心作画,沉默寡言。所画作品多是四尺长条,我说再画幅六尺的给我,他说不可能了。
“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这是我们眼中的柿子。可是他却看出不一样的东西来。他站在一棵柿子树下,凝视着红红的低着头的柿子,仿佛对我说又仿佛是自言自语:“越是成熟越弯腰呀!我已知天命,才领悟到自己至今还只是个学生。”那一刻,我知道了为何他如今的画作多是四尺长条。现在的四尺,比当年的六尺更有余味,减掉的二尺,是生命中的虚空和浮躁。
我急不可耐地把一个大红柿子拿在手里,揭开一个红红的小口,“吱”地一声吸进去,腮颊两边又被柿子肉染成红红的晕。一个、两个、三个……这下可是满足了我对柿子的饕餮之欲,肚皮都鼓起来了,我却感觉到了一阵从未有过的轻盈。
第二篇:柿子红了优美散文
在一阵阵秋风的吹拂下,树叶黄了,柿子红了。街头巷尾的水果摊上,红透了的柿子诱惑着路人的眼睛。品尝着甘甜的柿子,我想起了老家小院里的那棵柿树,陈年旧事像流水般轻轻划过心头……
在我们老家,几乎没有成片的柿树林,但很多人家的院子里有柿树,我们家也有一棵,是长在窗户前的。春天来临的时候,柿树光秃秃的枝丫上冒出许多毛茸茸的嫩黄色的细芽,这些细芽随着天气转暖泛青泛绿逐渐长大,长大后的柿叶肥厚油亮,绿意森然。当一簇簇小黄花落尽,绿叶间就挂上了许多圆圆的青色的小柿子。并非所有的小柿子都能长大成熟,很多小柿子禁不住风吹雨打,纷纷落下来。在大人的眼里,这些小柿子是没什么用处的,不能吃,也不能用。但它们却给孩子带来了很多乐趣,男孩子可以当成子弹玩射击游戏,女孩子用针线串成项链和手链。孩子的眼睛是审美的,往往更能发现实用之外的情趣。那些小小的青柿子,犹如一粒粒圆润的珍珠,装点了多少枯燥冗长的日子啊!
夏天,柿树枝叶繁茂,圆圆的小柿子一天天长大,沉甸甸的缀满枝头,那些肥厚而有光泽的柿叶越发茂盛,给累累果实输送充足的营养。其实,这时候孩子们很少再去留意柿子树了,不再有小柿子落下来可以玩耍,夏天的柿子是不能吃的,离成熟的日子似乎还遥遥无期。当然,无论多么穷困的日子里,孩子们都不乏玩儿的乐趣,到小河里摸鱼虾,到树林子里寻“知了牛”,甚至一块泥巴也能玩得热火朝天。秋风凉了,柿树上青色的果实渐渐由青泛黄。孩子们的眼睛又不约而同地把眼睛聚拢到柿子树上,盯着那些变色的柿子。那时候,我们天天问奶奶哪天摘柿子,一天要问上好几遍。柿子挂了色,就该采摘了,但不能直接吃。奶奶会在柿子黄中带红时摘下,把生柿子泡进温水里,家乡叫“暖”柿子,约略过四五天,涩去了,就可以吃了。奶奶还会用她的大襟衣裳兜着,送一些给家里没有柿子树的邻居,让他们一起分享丰收的甘甜和喜悦。那时候的日子是清苦的,红红的柿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口腹的享受,更有一种期盼的欣喜。
记得每年摘柿子的时候,树顶端习惯性地要留下几个,奶奶说等它们熟透了再摘下来,又软又甜的。其实,在我的印象里,那些留在枝头的柿子好像从来没摘过,留在那里任由风吹雨淋,鸟雀啄食。有时候,它们会自己跌落下来,成了一摊柿子泥。我年纪稍长再问奶奶缘由,慈祥的奶奶仰望着高高挂在树顶的红柿子,缓缓地说:“那是给鸟儿留的!”多年以后,我才明白:那红红的柿子里蕴含着多少农人的善良和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啊!
柿子红了,我那有着柿子般灿烂笑容的奶奶却永远地走了。褪去青涩,绽放成熟,柿子依然在悄无声息的诠释着生命的轮回。
第三篇:美术:柿子红了
美术:柿子红了
目标
1.欣赏秋天的柿子树,感受柿子丰收的景象。2.尝试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柿子树丰收的情景。3.体验用手指点画的乐趣。
准备:
1.经验准备:如园内种有柿子树,日常可组织幼儿前往观赏;幼儿已认识并品尝过柿子,学过儿歌《柿子》。2.物质准备:
可在活动室创设“秋天的果园”情境(留出空间供幼儿展示添画的作品);挂图《柿子红了》(或PPT);柿子实物。操作单(见幼儿用书);调好的红、橘红等色颜料;抹布。
重难点分析
1.重点:能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出柿子树丰收的景象。2.难点:能在一定范围内点画,并及时蘸色。
过程:
1.回忆、交流对柿子的已有经验。
教师出示柿子,引导幼儿交流品尝柿子的感受。教师:你喜欢吃柿子吗?它的味道怎样? 复习儿歌《柿子》
2.欣赏挂图《柿子红了》(PPT或实地观赏的影像)导入欣赏主题
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感受柿子丰收的景象。
教师:树上的柿子多不多?这么多的柿子挂满枝头,看起来像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继续引导观察,感受柿子树上柿子远小近大的感觉。教师:树上的柿子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近处的柿子看起来怎样?远处的呢?(近处大,远处小)
让我们用小手指找一找近处的柿子和远处的柿子吧!3.搜索用手指点画柿子
出示点画背景图,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这里有棵柿子树,但一个柿子也没有,你愿意让它结满柿子吗? 介绍颜料,讨论点画方法。
教师:用你们的小手指可以画出柿子吗?怎么画?(教师可请个别幼儿示范点画,在引导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点画的方法:先用手指蘸颜料,然后在背景图树枝上点画柿子。)
幼儿练习点画,教师适当指导。指导重点:鼓励幼儿在背景图树枝周边空白处大胆地点画,不拘泥于树枝边缘;提示幼儿及时蘸色;可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表现大小不同的柿子。4.共同将作品展示在“秋天的果园”内并欣赏。教师:“秋天的果园”里长了这么多柿子树,美吗?你觉得哪棵树上的柿子结得最多?你喜欢吗?你还喜欢哪棵树?为什么? 建议
1.教学变式:如幼儿园内种植柿子树,此活动的欣赏部分可在柿子树旁进行;建议本活动安排在科学活动“甜甜的柿子”后进行。
2.活动延伸:可在美工区中,继续提供幼儿果树背景图,鼓励幼儿探索用点画、皱纸团粘贴等多种方式表现丰收的果树;鼓励幼儿向家长介绍“秋天的果树”,以及自己和同伴点画的作品。
3.领域渗透:科学作品“甜甜的柿子”。
第四篇:那一枝柿子情感散文
清冷的冬天,寒风瑟瑟,侵肌入髓。独自漫行山间,不知要到哪里,要找怎样的风景。天空湛蓝,深沉高远,山的伟岸于它来说渺小的可以忽略。
没有青青的小草,没有奔流的水声,河已穿上冰甲,草已枯黄。满眼清灰的巨石如铜墙铁壁。一声无名鸟的鸣叫,更衬托出山的空旷。
转过身,退回去,热闹喧嚣离的并不遥远。退回去?不,不会。虽然比出行更加悲凉,但隐隐约约好像有一丝希望召唤。那个世界已够熟悉,那个看起来温情脉脉的尘世冷了曾经热情的心。这里虽然也很冷,但真实,没有面具,冷是它本来的面目。
前行,前行,真实的世界也许有真实的风景,哪怕破败的不能叫风景。
跋涉久了,汗水暗流,感到有些渴。环顾四周,依然满目荒凉。
唉,没有走出来时,心累,走到这里身体也劳乏了。
歇歇吧。躺下的一刻,突然一抹红光闪进眼里。
这碧蓝的天,这清灰的石,这枯黄的草,这纯白的冰河,怎么能折射出如此美艳的红光?
是幻觉?是海市蜃楼?揉揉眼睛,回过神,竟然真有一片红云。
心中燃起的烈火让我感觉像飞一样来到它的面前,然后被惊呆,被吓到……
它们在结满白霜的枝条上傲立着,红似鲜血,热烈胜火!脱完叶子的枝条骨感削瘦而充满力量地举起它们。
碧蓝的天空,清灰的石头,枯黄的衰草,黑的枝条,白的霜,火红的柿子,大自然竟这样奇妙!
目睹这奇迹,悲凉如死的心活了!她把一股珍藏的清泉涌上曾经失神的眼睛,让她在阳光下反射动人心魄的光亮……
你曾经青涩。温柔的春孕育你,热情的夏滋养你,厚重的秋丰满你,你慢慢成长,深秋时已经丰润饱满,跳跃于枝头。而你的心里,是苦涩的.不懂你的,贸然摘下,鲁莽入口,你的苦涩会绑住他的嘴,让他恼怒不已。
秋恋恋不舍的走了,冬张牙舞爪的来了。你依然挂在枝头。
冷酷的冬不会给谁情面。凛冽的寒风,冰冷的雪,凝固的霜是它的打手,它只有淘汰的职责,在淘汰中遴选强者。
你没被风吹落,没被雪侵蚀,而冰冽的霜的刺骨寒冷反而杀出你的甘甜!
不信请品尝,甜蜜的像寒冬酿的蜜糖。
细细地再打量你,黝黑的枝条裹满银霜,鲜红的身姿映照蓝天,你比秋天时更加美艳!
你的美艳甘甜是你写在严冬的热烈!
注定要打动许多严冬一样的心!
第五篇:橘子红了优美散文
《橘子红了》是李少红导演拍的—部电视剧,片头用了徽州老房子的背景,而橘园却不是在徽州拍的,据说用于拍摄的橘园不太火红,不够气氛,摄制组用来装点橘园的橘子运来十几吨。用人工—个—个挂在树枝上,才有了现场那种效果。
我眼前出现的橘园可不是美工师营造出来的,它是自然生长的,是货真价实的,是生机勃勃的。先天注定它比电视剧中的画面还要养眼,让人心怡。
随市文化局组织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晚会创作小分队”下乡采风,我们来到歙县的新溪口乡。
在风光秀丽的新安江边,在江岸—座座郁郁葱葱的山坡上,—丛丛的橘树,上面挂满了—树又—树的橘子,亮橙橙,金灿灿,满山遍野,铺金叠翠。那场景让人感觉的不仅仅是养眼与心怡,它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是无法言喻的。
人的认知总是有限的,歙县的三潭枇杷,那景色我曾领略过,而蜜橘的壮观与秀美,见到它还是第—次。这不能不使我为之倾心,为之震撼。
三潭指的是漳潭、绵潭、瀹潭;三口指的是街口、震口、新溪口。它们都坐落在新安江边,新安江得天独厚的小气候为我们养育了这些甘甜的果实。
新溪口乡的党委书记汪天平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作了介绍:这个乡有万亩柑橘林,历史上它是徽州贡橘的产地。为了改良品种,提高产量,他们请来了专家指导,种植出蜜橘和沙糖橘。目前他们这里是安徽省最大的柑橘基地。除了柑橘,还有三大主打产品:茶叶,山核桃,水产品———养的是美国的叉尾鱼。据说是—种味道非常鲜美的鱼种。
但是,就是这样—个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从前农民的生活并不富裕,橘子只卖到—二毛钱—斤,有的年景橘子卖不掉,只有往新安江里倒,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为什么?从前这里不通公路,水上运输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太方便的。
2007年10月,新溪口乡修通了公路。从此,它们与外界的联系方便多了,村里还成立了柑橘协会,会长余生明是个非常能干的人物。现在他们的产品可以通过网上交易,外地客商收购柑橘的车子可以直接开到他们的家门口。坐地销售,橘子卖到八毛钱—斤,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来到新溪口乡的时候,只看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建新房。
余生明带我们来到—棵橘树前,这是—棵在香抛树上(俗称香泡树)嫁接过的果树。香抛树属于常绿阔叶树种,原产浙江金华、温州等地,每年春天开花,夏天结果;花香特别馥郁,香味能飘到二三十米外,“香抛树”由此得名。到了秋天,原本青色的果实变得金灿灿的,并能—直挂果到12月份。余生明指着成功嫁接了六个品种的果树——给我们作了介绍,它们分别是脐橙、特早、大红袍、本地早、蜜橘、九月红。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晶,兄弟与姊妹之间的友好团聚。这时,我突发奇想,如果哪位园艺师能在—棵树上嫁接出56个品种的水果,它就可以称作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团结树”。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也许,我们的园艺师们正在着手这—项目的研究,也许,这样的果树早就嫁接成功。
我想,李少红在拍摄《橘子红了》的时候,—定不知道安徽黄山的歙县三口,—定没有见过三口的橘园和那橘子挂满枝头景象,不然,她若把外景地设在这里,肯定会为她的电视剧大增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