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杂文随笔

时间:2019-05-15 11:1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家杂文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家杂文随笔》。

第一篇:回家杂文随笔

有人说:“家是砖瓦碓砌的房子”,也有人说:“家是父母构架下的温度”,而我说:“家就是家,它能挡风,能遮雨,能避雷,能暖身,能阻隔世间嘈杂,能安居乐享天伦……

“妈在家就在”。三年前九十一岁的妈妈走了,去了我找不到的地方,去了她该去的地方,去了我不再像小时候找不到妈妈就哭的地方,于是,我也只好坚强的对妈妈说:“妈,您辛苦了,也该去休息了!”

可妈走了,我却丢了一件“牵挂”找不到了,也想不起哪里还有路还有“妈妈”照样等我回家?常念叨“妈在家就在”,而妈不在,家在哪?回家的路在哪?我的泪潜流而下。这两年我确实很少再回家了,不是姐姐哥哥对我不好,是我回去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觉,家的那份温馨。

家,在我记忆里是吃饭睡觉的地方,是饿了就可以翻厢倒柜的地方,是下雨了可以躲避的地方,是衣脏了脱下一扔不管的地方,是爸妈打骂再“狠”也不跑的地方,是别人打我、追我不敢跨越的地方;也是离开久了就想,离开远了就牵挂的地方。

也许是我长大了,年高了,该有自己另立的炉灶,另立家门的原因;那个“妈在家就在”的家随着妈妈的离去,和时间的推移也就不再想起,回家的念想也就只好淡漠。其实我还是怀念有妈的家,怀念有妈吃不愁、穿不愁,天塌下来有人顶的无忧无虑。

回家,孩子的习好,游子的奢望。2017年春浓之际,我受邀加入“古县渡文协”,一股来自家乡的暖风顿然在召唤我“回家”,这样的方式“回家”,于心于情都是那么炽热,是有妈的孩子所感受不到的真灼,眼睛湿了,鼻子也自然酸了。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然熟。”是哦,我也有这种体会,原来想家是有依靠、依赖做主子,有空就回家,有空就去享受做小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宠儿习惯,现在父母走了,我们也该熟透了,也自然熟了,该接过主子的担子,立家为主了。

这个世界的无奈之处在于:“你可拥有无数的亲人,却难得有一个契合心灵像妈妈一样关爱自己的人。你可能拥有很多的温馨,却很难拥有一个有爸爸妈妈在,真正属于自己家的那份温馨。”这句话不知该不该给我画上本文的一个句号,让我痴心享受家的快乐!回家的满足!

第二篇:回家偶感杂文随笔

在上海和孩子们包玩元宵,便马不停蹄回宜和家人吃团圆饭。

还好车程不过三小时,一路阡陌纵横,日暮西山飞鸟归巢的田园风光,临近黄昏,终于赶上了聚餐。

难得周末可以回来住个两晚,约好今日依旧去丁蜀紫砂村,淘几把壶。

作为宜兴人,对于紫砂有种特别的情感,也许这是家乡独一无二的泥土,因为匠人的心血和手工,凝制成各种各样造型独特,设计别致的茶壶,可以随身携带,还管天涯海角,泡上一壶他乡的茶和水,却依然可以吃出故乡的味道,所以每次淘壶,于我,都是欢欣雀跃的事。

一早出发,临行前母亲看我早饭因为烫口还没喝完,赶着等电梯的间隙,都要递过来给我,哪怕没喝完,喝一口,她也是放心的,好吧,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您老面前,纵使将来我已白发苍苍,依然是您的儿,您的肝,您的心头肉[偷笑]

外地人到了宜兴,都被满大街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紫砂给晃的乱花渐欲迷人眼了,就像我们去别处,买什么特色纪念品,一样的体验。可作为本地人,自然知道哪家好,哪家才是正宗的老泥紫砂。就算是同一家店,家乡话和外乡话,价格也是不一样的,这太好理解,哪都一样。

对于紫砂壶这样的工艺品来说,各人爱好不一样,有人喜欢名家,有人喜欢造型,我自然是看眼缘了,成千上百形态各异的壶,总有那么几个,一眼就对上了,好比一见钟情的对眼,爱就爱了吧,收就收了吧,其中巡回徘徊,挑三拣四的感觉,别提有多爽快和欢乐了。

老板自是眉开眼笑,临了拿出一个大桶,装满了各种喝茶杯,送了几十个给我,连边角料做成的各色栩栩如生的花生、栗子、荸荠之类的小品,也是一抓一把给小妞赏玩。

咱们宜兴人,就是对眼的,就没话说的豪爽[偷笑]

途径蜀山古南街。这可是我们当地赫赫有名的紫砂大师起源地。一条呈扁担长房列两排,依山傍水的古街,可是满街都是如今工艺大师的故居。那会的匠人们都是你带我,我带你,互相切磋,彼此交流,方能让紫砂艺术的制作工艺达到极致,一批批一代代的工艺大师从这里起步,发展,并将这门独特的艺术发扬光大到世界各地。

而这条老街,清净寂寥,青石板路曲折蜿蜒到从前船来船往的蠡河。大师们都已离去,剩下的老屋和老宅,却记录着古往今来的故事,当然,还有几家改造成了小型的博物馆和茶艺馆,因游人不多,也不为外人所知,这条老街可以说还是难得的,保留着从前的安宁。

炊烟起,荡起青烟缭绕,河面渐起薄雾,弥漫轻散开来,由远及近。中午时分,就在回程路上寻一家农家菜吧。

如今市区周边的农家乐发展的也如火如荼的。这次去的那家隐匿在竹林深处,周边也是大大小小的农民房改建的农家菜。

这家叫做仙居八大碗,在小山坳里,是一家四川人租下了当地农民的房子,收银点菜的是大女儿,大女婿负责冷盘和酒水;小女儿和老爹负责端菜,小女婿和小儿子则是大厨,老奶奶呢,自是担起了照顾第三代并且得空招呼下客人的差事。

来吃的也是一家家的,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竟然感受到了满满的温馨,这个说:680?给你700,不要找了;那个说:刚才客人点菜,你快点切,别闲着!我没闲着,刚忙着呢!那位被说的不甘心刚要发火,看见老婆一个眼神,马上收掉想说的话,乖乖忙去了。

带娃的老太收完帐背着娃去外面晒太阳,唠嗑是个白胡子老爷爷,一问原来是房东的老爸,房东我们见过,七十几了,那老爹呢?我今年96咯,老人乐呵呵的,笑着,大太阳底下,露出一口白牙,大爷,你牙口这么好,一百岁没问题!我们和老人说着,他笑得更开朗了。

回来的收获就是如此之大,喝着家乡水,吃着家乡菜,说着家乡话,远归的游子满满的欢乐都要溢出来似的,虽然明早依然就要离开,可这短暂休憩的时光,留在记忆中的,是最美的那一刻。

第三篇:回家的路杂文随笔

这几天的清晨,说来也巧,他总会在几乎一样的时间醒来。一睁开眼,面对寝室里的黑暗,他的内心好像缺失了什么。仔细想想,不是钱,也不是快乐,更不是繁华都市里的热闹……那又是什么呢?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着这个问题,想着想着,不知怎么地,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嘿,这是哪里?”他微眯着眼,看着眼前那个黑暗的地带。突然,一束光线好像从另外一个时空投射了过来。他这才看得清前行的路。在这路上走了一会儿之后,他开始笑了起来。“这不是家乡的那条巷子吗?旁边不是回家的一条小路么?”

正在这个时候,一阵奇怪的风吹来,他来不及躲闪,就被那风吹到那条小路上。更不可思议地是,他的双脚还未站稳,那风一阵接一阵地吹着他飞速前进,一直把他吹到家门口。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言自语地说:“我不是在沿海一带的城市工作么?怎么现在一下子就回家呢?从外地到家乡可是相距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呀!”这时候,他家的大门打开了…他的心情开始激动起来,毕竟,他今年出来打工,还是很想家的;而且,这时候回家,定会给父母一个很大的惊喜!

当他前脚迈进家门,后脚却像是被什么东西束缚住了一样,始终都进不去。他感觉不可思议,便试着敲家里的门。结果,那门自始至终都没发出过一声响声来。他开始急了,使出全身的力气喊父母的名字……

啪地一声,门关上了!那风又开始吹了起来,一直把他到吹另一个地方。他就这样无可奈何地看着家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就好像前不久他离家的那个场景:那天,他说要走了!他父母舍不得他离开,却又没有什么办法,就只好目送着他,眼睁睁地看着他一步步地消失在彼此的视线里……

一想到这里,他立马哭了起来,与此同时也开始自责起来:“为什么一定要离开父母,去外地工作呢?家乡的工作就不可以吗?现在父母年纪大了,家里也需要有人来照顾他们呀!这不是挣多少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自我该如何以一种明智地态度来对待家人的亲情呢?”

梦醒时分,寝室里的黑暗已被清早地光亮填满,他找回了内心缺失的那个东西……随后,他朝着家的方向看去,很久都没说话。

第四篇:过年回家的旅途杂文随笔

一个阳光正好的下午,没有寒风凛冽,简单收拾一下便背上双肩包来到了公交车站,在公交车启动的那一刻开始,就正式踏上了返程的旅途。下了公交车换到地铁,由于正是过年返程高峰,车厢里大家都拖着拉杆箱,且目的地几乎是同一个火车站。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地铁,直达火车站。此时的火车站,人来人往,手提大包小包。检票入口排着队有序进入,安保措施更是与往常不同。

顺利取票进站后,便在候车区域椅子坐下。习惯性的掏出手机看看新闻,刷刷微博,看看时间。车站广播不停的在播报到站列车车次和准备检票上车车次。一波又一波的旅客在武警和车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踏上了回家的火车。候车站,广播声,电视广告声,吆喝声……各种声音参杂在其中。

当车站广播提示手中车次开始检票时,同一车次的人们便开始走动起来。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逐个通过人工检票口,抵达站台对应车次火车。或许是大家回家心切,一到站台便是小跑着去对应车,列车员早已在车厢门口等候。

一进入车厢,绿皮火车那个熟悉的味道便迎面扑来。找到票面座位,便站在那里。不是不能坐下,只是其他人还在放置行李物品。待一切妥当,方各自落座,火车两边都挤满了没有买到坐票的人和喜欢抽烟的烟民。

在火车上坐着熬一宿,是痛苦的,更不用说站着了。在火车行进的过程中,总能闻到泡面的味道,或麻辣味,或酸菜味。时不时还有餐车和买零食的经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绿皮火车上特有的销售员。不分晚上与凌晨,他们总在一个个的车厢里推销着他们的神奇产品。

半醒半睡的状态下,火车在继续前行。偶尔看看窗外零星的灯火,偶尔听听手机里的轻音乐。旁边嬉闹的小孩子早已在妈妈的怀里睡下。而他妈妈的一只手枕在孩子的头,一直没有换过。只是偶尔伸展一下弯曲的腿。还时不时用另一只手轻拍着孩子,或捋一下孩子身上盖着的衣服。

从黑夜熬到了天亮,迎着清晨的阳光,拖着疲惫的身体下了车。经过一夜的火车,头发早已乱的不成样子。随手弄了几下便打车往家走。约半个小时,车就到了家门口。打开车门,母亲已站在了门口,抬头一声“妈”,终于到家啦……

第五篇:清明回家随笔

清明回家随笔

清明回家随笔1

今天就是清明节了,每逢清明节我就会想起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大家是否去扫过墓呢?当然我也不例外!

我们今天回老家拜山,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一次机会。我们回到老家,吃完午饭,便向山出发了。

火辣的太阳晒的我们又增加了一点疲倦,好不容易我们来到山顶,我就拿起扫帚扫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叶,看着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亲人和我一起度过的时光,不禁潸然泪下。但是我不一会我就扫好了,每次祭祖时,我们都会想起为他们烧一些纸钱、放置一束鲜花。说着我就拿了伙计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妈妈却有点难过的为他少了一些纸钱。爷爷把一些鸡肉、美酒和水果摆在墓前,祝愿他们能在天堂的那一边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为了我祝福他们,我们便跪了下来,好想在为祖宗守灵,愿他们能保佑我们幸福平安、生体健康。祭拜完后,爸爸小心翼翼地拿着火机点燃鞭炮,放完后就走了。

我临走时,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坟墓,擦干了眼眶的泪水,随着下山了。心里怎么感觉在百爪心挠?但我也许愿祖宗能在天堂过上和我一样的生活——快乐。通过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来祖宗在天堂的那一边也应该有一个舒适而又温暖的“家”。所以我们应该要珍惜生命的点点滴滴,生命不是游戏,那么大家在清明节有木有拜过山呢?

清明回家随笔2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清明回家随笔3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没有国庆节、儿童节那样欢庆热闹。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份欢笑,多的却是一份沉重与忧伤。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对清明节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离开了我们,还记得婆婆的棺木被黄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哗哗直流。我也说不出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长这么大第一位亲眼目睹离去的亲人,我伤心,的是不舍。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全家人像往年一样到乡下祭祀扫墓。穿过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农田,我放眼望去,山还是那座山,婆婆的坟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只是坟头又多了些杂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爷爷的带领下用锄头等工具把杂草清理干净,并把它们扫到一块空地用火烧,听说是为防止起山火才选择在空地的。我看见爸爸在角落烧一种黄色的纸,便好奇地问:“烧这个干什么呀?”爸爸回答说:“这是纸钱,烧给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点点头再也不愿多问,因为我知道,他们心里很难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吗?

爷爷点燃了香蜡,伯伯铺好了垫子,我们长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坟前磕头。我跪了下来,望着随风摇曳的烛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充满爱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对我的爱护与念叨,也似乎听到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记忆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听爷爷讲,她年轻时是位生意能手,那时她家因为做布匹生意成为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后来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变得一无所有,并逃亡到桃源乡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强地生活。婆婆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因为旧疾瘫痪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几乎就没出过门。婆婆虽然手脚不方便,但还是很关心我们,听爷爷讲,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孙后代。

灰蒙蒙的天依然下着细雨。烛火熄灭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婆婆,清明节到了,我们又来看您啦!知道我们有多想念您吗?您听到我们正在向您问好吗?您一定也在天上关注着我们吧!这样您就不会寂寞了。

站在坟前,我一边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丝寒意,一边胡思乱想,忽然记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的脸颊湿湿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清明回家随笔4

在路上,我不停地追问着妈妈:“妈妈妈妈,爷爷是长得什么样子呢?”妈妈总是和蔼可亲地说:“就和妈妈一样啊!”我的外公在妈妈读四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也没留下一张照片。每当其他同学提起外公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们迎来的便是年过六旬的外婆。我来到房间里,折起了纸花,也把一个个思念折进了纸里。下午,太阳当头照,我、妈妈、大姨和外婆顶着烈日到山上给外公扫墓。一到山下抬头仰望,就看见满山一派翠绿的景象。大姨扛着锄头一会把这丛草给除了,一会又把那根刺藤给割了。不一会,一条小路就被我们给“开辟”出来。

来到外公的坟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满青苔的陶罐,封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里面装着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开始除杂草,她们一会把坟墓上的小山竹给锄了,一会又把杂草给割了,不一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

我麻利地从袋子里取出纸花纸带,洒在了外公的坟墓上,最后把一束美丽的菊花摆在陶罐,听妈妈说,菊花代表对去世亲人的思念。这时,坟墓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坟墓前摆上圆鼓鼓的鸭蛋、香喷喷的肉、红通通的苹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饯……

我们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声好像是外公在我们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来:“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别哭!人死了不可能复活。你外公虽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孙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会很欣慰的。只要你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对外公的思念。”我懂事地点点头。随后,妈妈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载回家杂文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家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秋回家随笔

    中秋回家随笔7篇 中秋回家随笔1 中秋了,回家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节假日就是这样,今天坐车的人很多,站在车站候车室排队等车的时候,突然有种迫切想回家的感......

    是否放弃工作回家做全职太太杂文随笔

    侄女打电话给我,说有一事想听听我的意见。她说,现在又要工作,又要带小孩,还要做家务,感觉太累,想年底时把工作辞掉,明年在家做全职太太。经济上问题不大,老公收入还可以,婆家还可以贴......

    晚安杂文随笔

    武汉久违的连夜雨 让我回归于幼年时的习惯随手翻起一本搁置很久的书 慢慢翻看脱离电子产物的时光 原来也过的飞快我愿意与自己对话 以各种方式看过去的划线与注解 “嘲笑”......

    一条路杂文随笔

    公司“退城进园”搬迁到了离市区几十公里以外的新园区,虽然大家对搬迁工作早就有了准备,但正式确定了搬迁日期,又适逢年关,各项事务冗杂,不免显得紧张忙碌。市区到新园区有班车往......

    存在杂文随笔

    我不存在于此。不,不是说没有存在,而是存在不在此地的意思。通常的,我们会认为,存在即身体的存在。只要身体在这,你就依然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是认为,存在不单指肉体,还指人......

    静音杂文随笔

    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滴,滴滴答答的已经沉吟了一天。滴…滴……答……答……我很喜欢这样的天气,天空是纯明的,空气是脱俗的,心情也因此变得沉静。我躲在暗沉沉的、时刻预示着可以......

    卜卦杂文随笔

    那天在厂里,老公要用一份以前签好的合同,东翻西找了半天才找到。和它躺在一起的还有一盒未开封的扑克牌,不知它在那里寂寞了多久。总之,我已经有好多年未碰过这玩意了,于是趁着没......

    片语只辞杂文随笔

    关于价值针对某人所说的,社会的真实。真实未必是正确的。社会的丑恶是一方面,人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又是另外一方面。如果说是从小就浸淫在丑恶现实中的话,倒不算太坏,因为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