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仇恨无法做到的事,爱可以做到美文
刘瑛姑花了50年的时间去恨一个人,那个人叫裘千仞,他曾经杀了刘瑛姑的孩子。这是金庸所有的小说里,最旷日持久且刻骨铭心的一场仇恨。
我经常想:当他们相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金庸是高手,他太懂得人性和人心了。他写出来的结果是:刘瑛姑认不出仇人了。
她瞧了他一眼,漫不经心地说:“我怎认得这和尚?”旁人温和地提醒,他就是你的大仇人,你恨了他50年。刘瑛姑惊呆了,这才反应过来,颤声说道:“裘千仞那恶贼,他便是尸骨化灰,我也认得出他。”你看,前一秒,她还认不出人家;后一秒,又变成了“他便是尸骨化灰,我也认得出他”。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很感慨:有时候,我们真的夸大了仇恨的力量。它无法保证我们记住一个人。
金庸或许相信,仇恨做不到的事情,爱可以做到。
刘瑛姑与周伯通很多年没见了。书上写,他们“少年时分手,暮年才重会”。刘瑛姑有多少年没见到裘千仞,就差不多有多少年没见到周伯通,她的变化不一定比仇人裘千仞的小。她从一个皇宫里得宠的美人,变成了一个半人半鬼的可怕老人——“一个年老婆婆,一头白发,衣衫褴褛,容颜令人生怖”。
同样是分别几十年,同样是沧桑巨变,她认不出裘千仞了,可是周伯通一眼就认出了她。周伯通走到刘瑛姑身前,大声道:“瑛姑,咱们所生的孩兒,头顶是一个旋儿呢,还是两个旋儿?”
有些人也许会觉得这有点好笑,但是笑完之后,可能又会觉得特别感动——虽然你什么都变了,变得一点都不像以前的你了,但我知道那就是你。
第二篇:无法做到的事美文
一场讲座。大师说,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是你无法做到的。
——你无法用自己的舌头舔到自己的胳膊肘。
大师话音刚落,人们纷纷卷起衣袖,抬起胳膊,低下头,伸出舌头,努力地试图舔自己的胳膊肘。够啊够,够不着。再换一只胳膊,张牙舞爪,龇牙咧嘴,够啊够,还是够不着。
——你无法睁着眼睛打喷嚏。
打喷嚏,这有何难,谁没有打过喷嚏啊?张嘴,皱眉,鼻尖往上提,做打喷嚏状。耶,眼睛还真是闭着的。不行,睁开眼睛,可是,一点打喷嚏的意思都没有了。
——你无法将唾液从牙缝里滋出来。
经历了头两次失败后,群情激奋。大师的话音刚落,人们就立即咧开嘴,露出两排或白或黄的牙齿,上下咬合,然后,开始往外喷着唾液。但闻会场内“嗞嗞”声四起,各种味道弥漫。有人一边滋,还一边支支吾吾地说,大师,这回你错了,这个动作一点也不难。我记得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里,就有一个可以做到的人,我也能做到。大家瞧瞧,我滋出来了。人们循声望去,果然,红唇白牙间,有几股细细的白线喷出。
——你无法竖起自己的双眉。
有了从牙缝里滋唾液的成功范例,众人信心倍增。大师话音刚落,众人脸上的眉毛就像听到号令一样,一齐向眉心聚拢,眉尾则像骄傲的尾巴一样,努力地往上翘。霎时间,什么柳叶眉、八字眉、半月眉、上扬眉,如过江之鲫,闪亮登场。
——你无法让鼻子均匀地抽搐;
——你无法让舌头在嘴巴内跳舞;
——你无法让你的耳朵像兔子那样动起来……
大师抛出一件件无法做到的事情。每说出一件,人们就都一个接一个、迫不及待地尝试,以证明自己能够做到。人们很快发现,这些所谓无法做到的事情,其实很多是可以做到的,有的甚至只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
——你无法用舌头舔自己的鼻子或者下巴。
当大师抛出最后一个“不可能”的时候,众人终于被激怒了。所有的人都伸出了他们长长的舌头,往上舔鼻子,或者往下舔下巴。有人奇迹般地做到了,舔到了自己的鼻子或下巴!那长长的舌头似乎在骄傲地证实: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大师哈哈一笑:谢谢大家这么积极地尝试。我注意到,大家都主动参与进来了,很多人还成功地做到了一些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这并非我要大家做的。一个人,能不能用舌头舔到自己的胳膊肘,或者鼻子,或者下巴,有什么意义吗?没有。但是,几乎每一个听到这个命题的人,都会忍不住去尝试。跟风、趋众、盲从,使我们一生中把太多的时间、兴趣和精力浪费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而我们还以为自己在尝试,在努力。
你有没有抱着自己的胳膊肘,一次次尝试着用舌头舔到它?不从众,这才恰恰是很多人无法做到的一件事情。
第三篇:没有人可以做到每分每秒都为另一个人付出爱美文
昨天跟两个高中同学出去玩儿,因为其中一个要参加公司年会,所以我们就先陪她去买衣服。
东试一件,西试一件,我俩一个帮忙拿外套,一个帮忙拿包。
在她第三次进试衣间的时候,我俩相视而笑,然后我说:“突然明白为什么男人不爱陪女人逛街了。”
我跟另一个人都是上午在公司开了一上午的会,然后约着下午一起出来的,她不一样啊。
她们周五还放圣诞节的假,在家休息半天然后出来也是精力充沛。
看着我俩靠着商场里的强无精打采,还说我俩现在体力不行了。
那一瞬间突然体会到了一些恋爱中男人的感受,女朋友在旁边或者在微信里blabla的一直说话。
但对方真的忙了一天,不想说话,就想放放空,发发呆,刷刷手机,更不想跟你兴致勃勃的聊天。
然后女生就要抱怨了,“你怎么不回我微信啊?你干嘛呢?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要么就是拿“我爱你”三个字威胁对方。
你爱我你就应该秒回我的信息,你爱我你就不应该淡漠我,你爱我你就得在我生气的时候哄我!
于是就导致了无数对情侣从争吵走向分手。
平心而论,你要求对方每分每秒都爱你,那你能做到时时刻刻给对方相应的爱和关怀吗?
你追剧的时候,也懒得回男朋友信息。
你双十一零点秒杀的时候,也把他撂在一旁不管不顾。
你没洗头化妆的手,你也会拒绝跟他一起吃饭的邀请。
你看,你也不能做到每分每秒都为他供暖,你又怎么能要求他,像太阳一样24小时随时待命呢?
他不是不爱你,他只是不能每分每秒都表现出爱你的状态。
不然爱一辈子,搁谁谁也受不了。
得有张有弛,才能长久。
他一个礼拜工作五天,还有一天在家工作,每天工作到凌晨。
剩下那好不容易能休息的一天,他可能更想睡觉,而不是陪你看爱情电影。
你脑子里幻想的韩剧里那种百分百美好的爱情,他一直坚持做到,偶尔一次做不到,扣掉一分,你就要大发雷霆。
小说和电影里的男主为女主生为女主死,这一辈子好像除了爱女主就没别的更大的事儿了。
可生活不是电影啊,每个人都是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人是为另一人而生的。
不管是情侣还是夫妻,再亲密的关系终究都是两个个体。
一段感情不可能永远处于饱满状态。
收起自己的玻璃心,不要一次不被满足就觉得对方不爱你。
他有力量爱你时,你要享受;他累了没有力量爱你的时候,你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供暖,也要给他多一分包容和温暖。
第四篇:如何做到三爱[推荐]
如何做到三爱
祖国充满爱,祖国充满情,祖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家庭。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是祖国将来的栋梁。为了祖国,为了我们自己,倡导“三爱三节”,做到: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
爱祖国,保护公物,不破坏任何公共财物;爱劳动,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爱学习,中国俗语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节约用水,使用节水型器具,保证不浪费水资源;节约用电,在家用电器不使用时将插头拔掉;节约粮食,朱柏庐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热爱是一种心态,热爱是一种理念,节约是一种态度,节约是一种习惯,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倒的。
我们应树立各种正确的理念和观点,充分认识“三爱三节’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使其真正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实践当中。从具体的事情抓起,持之以恒做到“三爱三节”,做好“三爱三节”,宣传“三爱三节”。结合自身实际,努力践行“三爱三节”争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争做祖国未来的栋梁。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同舟共济,只有一个中国,我们应懂爱懂珍惜,保护我们亲爱的祖国,让“三爱三节”传遍中国。
第五篇:家庭教育中父母无法做到的七件事
家庭教育中父母无法做到的七件事
新浪教育 微博
一、好妈妈不一定教出好孩子
一句口号“好妈妈教出好孩子”,给了多少妈妈努力的方向,也让多少妈妈照着书本上优秀妈妈的模板去做,希望能够教出一个好孩子。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是,事实上,希望仅仅是希望,结果永远是结果。
一个孩子的成才除了妈妈的教育方法外,还有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环境、生理因素及社会因素。
做一个好妈妈虽然能够提高教出好孩子的机率,但是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教出好孩子。每一个当妈妈的必须要打破这种观念,否则,好妈妈教出好孩子会压跨许多妈妈的心理。对于每一位妈妈来说,我们自然要当一位好妈妈,而当好妈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教出好孩子,而是为了更好的做自己,让自己获得成长。如果一开始就背负着“要教出好孩子”这么一个沉重的任务,很难说,当妈的心态在什么时候会不知不觉失去母性的温柔,最终变成对孩子的一味要求和施压。
二、做一个好妈妈实在太难了
与妈妈们聊得多了,许多妈妈最大的感叹是“做一个好妈妈实在太难了!”
比如,一位妈妈说:“我看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我觉得我根本做不到这样。书中描述的太完美了!”
是的,一般来说,在书籍中出现的都是比较理性的形象,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理性的人。偶尔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发点脾气是再正常不过了;再或者,偶尔不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甚至失手打了孩子。。。只要不是育儿生活的常态,我们也不必为自己偶尔的失手而自责不已。对孩子来说,这何尝不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呢?谁能保证,孩子在社会当中能够一直受到公平而理性的待遇呢?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有了“不当好妈妈”的理由。当一个好妈妈其实是为自己负责,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如何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这都是妈妈应该做的事情。
三、即使你是教育专家,还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
前几天,给几个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上绘本作文课,绘本作文的题目是《我妈妈》,在安东尼的大作引导下,我让小朋友们也画三幅画,并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的话,从而串联成一篇短文。结果,有一位小女孩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她说:
“我妈妈很笨很笨的。”
“我妈妈特别难看。”
“我特别讨厌我的妈妈。”
“我想在我妈妈的头上画上大便。”
。。。
其他几位小朋友听到这种话,竟然也跟着起哄,并也随口附和:
“我妈妈也很讨厌的。”
“我妈妈每天要打扮,臭美死了!”
。。。
据悉,小女孩的妈妈也是一位老师,对小女孩的教育非常重视。但是,从小女孩口中描述的妈妈,我真的非常震惊,当然,更令我震惊的是,其他小朋友对妈妈的负面评价,似乎如此刻薄地评价妈妈,能够让孩子的内心获得极大的快感。
这节课,与其说是我给小朋友上课,不如说是小朋友在给我上课。通过这节课,我明白
了,最爱孩子的妈妈,每天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妈妈,为孩子做那么多事情的妈妈,在孩子的眼中竟然是如此的形象。
我在想:“不知我在女儿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如果孩子对妈妈有如此多的不满情绪,那么妈妈的教育到底能够起多少作用?”
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感叹到,随着女儿的成长,我越来越不了解她的心思。孩子总有孩子的视角,我想尽可能多的了解孩子,唯有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认真倾听她内心的想法。
我再也不在孩子的面前说:“你想什么,妈妈知道的。”我要学会说:“你想什么,请你告诉妈妈。”
四、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教育虽然能够净化孩子的心灵,但是,事实上,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一个社会中,对于孩子有影响的,除了教育还有许多许多因素。比如,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
所以,我们要学会借教育之力来塑造和培养孩子,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其他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教育。
比如,一位单亲妈妈曾经问我:“我和老公离婚后,因为老公的经济条件比我好,女儿判给了老公,但是,老公已经再婚,肯定不可能像我这样爱孩子,也不可能教育好孩子。”我对她说:“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如果你没有经济基础,孩子跟着你,你会因为经济状况而焦虑,这种焦虑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你也可能给孩子提供较好的教育资源,那么,教育方法再好,也不会有更好的教育结果。”
对教育期望太大,失望也会很多。而且,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孩子个体的生理差异,主观能动性等,都对孩子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同时,虽然说不同教育者的教育水平不一样,但是,许多时候,对教育效果起作用的并不是教育方法,还有教育心态等其他因素。
所以,当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善于借助社会资源,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慢慢去引导孩子。千万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五、专家的教育方法怎么一点都没有用
教育一向被称为“教育的艺术”。所谓艺术,就是需要充分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而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中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在家里是个“小霸王”,有些孩子则在人前是“人来疯”。但是,同是“小霸王”或者同是“人来疯”,心理成因未必相同。所以,方法自然就不一定有效。因为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找到原因。而难就难在找原因上。因为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教养方式、生活环境、身心发展等。专家虽然专业,也不一定能够快速找到原因。即便是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还需要看到,孩子是个活生生的人,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孩子可能会隐藏,可能会与父母隔阂,所以,找原因就成为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找不到原因,方法自然就起不到就有的作用,专家的方法也是如此。正如感冒一样,明明是风热感冒,你去用风寒药来治疗,一个感冒自然也医不好了。
回想自己养育女儿的过程,每每被女儿折腾得无应对办法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一直会回荡着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于是,回忆事情,分析原因,查找资料,总结概括,最后找到有点合适的方法,并到实践当中去应用。
所以,我觉得,教育中最需要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意思就是无论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当父母的在心理上绝对不能焦虑。唯有冷静,才可以找到原因,总结出方法。
六、家教书都是说说有用,真正实践却无用
许多妈妈都喜欢阅读家教书,但是,最后都会发现,家教书中的内容都是看着很有道理,真正应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却并没有多少效果。于是,许多妈妈迷惘了,教育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有这种迷惘是好现象,至少妈妈们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别人的经验永远只可以借鉴,不可以照搬。因为你面对的孩子与书中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你所处的家庭环境与书中人物的家庭环境是不一样,而且,作为施教者的你和家教书中的施教者也是不一样的。虽然教育中有许多共性,但由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的不同,教育的效果自然会有不同。所以,以家教书为指导,积极在家庭教育中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这种心态,才不会在变化莫测的教育事件中迷失自己。
七、教育理论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信息时代,作为父母的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教育理念。有人提倡赏识教育,有人提倡挫折教育;有人提倡做虎妈,有人则提倡做猫妈、羊妈;有人培养孩子的能力,有人培养孩子的知识;有人重视孩子的心理,有人重视孩子成绩;有人重视孩子的才艺,有人重视孩子的社商。。。任何一种教育方式,似乎都有自己的理论,也都有成功的案例。比如,在“虎妈”式的教育下,诞生了朗朗,也诞生了蔡美儿的优秀女儿。但是,有多少牺牲在“虎妈”式下的孩子没有被媒体曝光?
教育原本就是十八般武艺,各有所长。如何运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却是需要各位父母针对孩子的身心特点,考虑自己的家庭条件和自身的教育水平进行的。
比如,许多妈妈问到要不要识字,关于识字有不同的认识,有提倡早认字培养神童的,也有提倡晚识字培养兴趣的。如果妈妈的目的是让孩子充分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促进孩子的想像力,那么晚点识字又何妨?如果妈妈的目的是让孩子尽快脱离自己实现自主阅读,那么,早点识字就是必须。两者都有优缺点。
不迷信一种教育理念,以平常心对待各种教育理念应是正确的态度。要知道,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之上,但是,取样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局部,而非全部。因此,理论肯定不是绝对的,肯定会出现特例。对于孩子来说,究竟是哪一种教育方式最好?一句话,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虽然,在家庭教育中,有这么多是我们为人父母无法做到的,但是,这并不提倡“教育无用论”。教育肯定是有效果的,对于我们为人父母来说,教育孩子必须要用心,但同时不要对孩子抱特别高的期望。抱着一颗平常心“先成人后成才”,让孩子和自己享受成长的乐趣,这才是生命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