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碧螺春的香气散文
下午雨停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冰冷的气息,我开始收拾行囊准备明天的江南之行。已经许久没去过太湖了,忽然很想念那碧波万顷的湖水和清香怡人的洞庭碧螺春。
在南京读书时,最后一年的春夏之交是最潇洒的,可以用无欲、无求、无牵、无挂的“四无新人”来形容当时的状态。单位已经落实到济南的一家研究所;学业也混得没有过不及格记录,不用补考;毕业设计所在的课题组有雷锋一样的同学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我就更懒得动脑筋;青涩的爱情就像桃花一样变成了枝头涩涩的桃子,可望而再不可即。没有了心事反而无所适从,索性就自己背个包跑到南京外充当千里独行侠去了。当时觉得离别江南似乎不再回来,于是乎格外珍惜那段美好的时光,拿着自己微薄的生活费,辗转于苏州无锡常州等地,欣赏花开花落,看小桥流水。有时候也喜欢在江南小集市上穿梭,听听吴侬软语,看看北方很少看见的梅子、李子等水果。色泽艳丽的无锡水蜜桃让我直咽口水,但当时是没钱买的,连一毛钱一张的公交车票都要算计好,现在的人没法相信我拿着二十元钱可以走遍无锡和苏州两座城市,苏州园林的雅致和无锡太湖的俏美都让我震撼。最值得回味就是在苏州火车站的躺椅上睡觉,很苦,但是那种沧桑却让我无法忘怀。
第一次喝名茶就是太湖的洞庭碧螺春了,原来以为洞庭指的是洞庭湖,后来才明白这种名茶出产地仅限于无锡太湖里的东西洞庭山。那天我在太湖边步行了整整五个小时,最后在湖里一个工商银行的培训中心歇脚,正好那儿招小工,我打了两天工赚了十元钱。很幸福那两天的生活,有吃有住晚上还可以去太湖里边泛舟,看月影在湖里游弋。静下来时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想落泪,为一些竭力想忘记但忘记不了的东西,不提这些不愉快的东西了。要说当时那里伙食真不错,好几种叫不上名字的太湖鱼虾让我大块朵颐,但最幸福就是很有幸喝到了碧螺春。当时工资普遍不高,平均工资都在壹佰元以内,但一斤茶叶居然已经卖到了四百元。我所去的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原始品质。我所喝的那茶也是偷饮领导的,看茶碗里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终于趁着服务的便利多泡了一杯,怯生生躲到厕所一饮而尽,感觉口舌生香,竟然被陶醉了。
再去江南,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去看看那太湖,再去尝尝那难忘的碧螺春呢。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也许只能珍藏在记忆里。
第二篇:优美散文落叶的香气
初春的一阵寒雨,
滋润了整个冬季的干燥,压下游荡了一年的尘埃,天空出现了久违的,姽魅的湛蓝。
在南国,寒雨湿润了干燥已久的土地;
染黄了大街小巷的叶子。
微微的风掠过,在这个喧哗的城市里,纷纷扬扬的叶子,犹如一群疲倦了的蝴蝶,聚到了一直想依恋的大地,抖落一地金黄,层层叠叠,同时也抖落了它这一生的风尘。
春日暖阳的映耀下,满地的落叶,不露一滴滴的殇情,散发出一种莫名的香气,沁透心脾。
有人说,那是阳光的香气,我,更愿意相信这种香气是叶子散发出来的。
落叶,抖落了它与风缠绕了一年的缠绵,风依然轻轻地将叶送还地面,不再纠缠;
叶,裸露了老树的苍桑。
让苍老的树,毫无保留地出现在世人面前,苍虬的枝丫像一枝枝画戟,裸裸的刺向天空,向世人展示着他的坚强与犟强;
苍虬的枝丫更像一座座路标,迎风傲立,向我昭示着一个个梦想的方向,回家的路。
风呐喊着告诉我,静静等待嫩芽的萌发,等待叶子开始着新的轮回,再一次开始展开生命的角逐,是为阳光,更是为自己。
唐诗宋词,都为落叶而悲秋,读起一句句曲子,那种凄美常令人愫恸心灵,使我伤怀,伤怀得有点娇柔造作的嗲气。
可惜南国的秋,几乎看不到遍地的落叶。
秋——
在南国,只是点缀夏天的绿,就如同寒冬的花,给了人春天的错觉。
这一切皆因有他的存在,叶子,终于坚持到了春天,再也无力,倏然飘落。
我不能为他而伤怀,因为伤春的,不是落叶而是落花。
满目的黄叶,坠满街道,彻满阶梯,层层叠叠。
春风拂面,寒意依然,叶子终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那是离树最近的根。
叶子,离开,无怨无悔,因为他知道,新的生命将喷薄而出。
不长的时间里,一抹鹅黄,半株新绿,将继续他的使命,记录生命的年轮,生活的足迹。
天雨
壬辰·惊蜃
第三篇:漫步普罗旺斯,寻找薰衣草香气散文
可能大部分80后和我一样,都是在那部《一帘幽梦》中认识了普罗旺斯。长久以来,我一直都以为普罗旺斯是法国某个城镇的名字。直到学了法语,才知道这是法国一个大区的名字。某一天,你到了法国,在普罗旺斯大区游走了一圈,你可能看到了市中心,看到了老城,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旅游纪念品店,还是还没有找到那片心中的“普罗旺斯”,也就是薰衣草田!
薰衣草田自然有一个开花的花期,大致是每年6月底7月初的时候。但是也会根据当年的天气,有些调整。而每一个区域的薰衣草盛开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所以每年6月左右,如果留意下法语圈的帖子,就可以看到前往各个薰衣草田的攻略和花期。在各大名单中,Valensol村和圣南克修道院是比较出名的。
抵达普罗旺斯看薰衣草,大部分都会先取道Orange小城。到了这个地方,离薰衣草就不远了,在此可以稍事休息,神采奕奕地去薰衣草田里拍照。但是更要紧的是,Orange这个地方,历史悠久。这里有年代悠久的凯旋门和古罗马的竞技场。竞技场里经常会有古罗马时期装扮的表演,穿着盔甲的骑士,骑着马奔驰在竞技场中心。就这样简单的几个动作,就把游客轻易地带来了古罗马时期。看完表演,可以在大街小巷漫无目的地闲逛,喝喝咖啡。在这里,时间就是停止的。没有一颗慵懒的心,又怎么能和普罗旺斯相匹配呢?!
从Orange出发前往Valensol,去寻找那一片紫色的海洋。车子一路奔向Valensol,尽管Orange这个地方已经非常惬意和缓慢了。但当我们离开老城,完完全全奔驰在田野中,那时才感觉到心情的放飞。不知道过了多久,大约是在大家此起彼伏的尖叫声中,我们迎来了Valensol,漫山遍野的薰衣草田!我的一帘幽梦,似乎就在此盛开了!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薰衣草田,比如有密集恐惧症的,对香味过敏的,害怕虫子的,容易拉肚子的,都不太适合来这里。即使上述不良反应都没有,但是我们总怕蜜蜂蛰吧!如果那天穿了蜂蜜颜色的衣服,可是要小心了。
我们大部分人对薰衣草的爱,只是爱在其唯美,爱在能在这里拍出美美的照片,但此外,看见这一片紫色的汪洋后,就戛然而止了,毕竟我们似乎并不了解薰衣草,更不知道栽种的辛苦。我们爱这里,我们对这里魂牵梦萦,但是,我们到底爱的是什么呢?
再说到圣南克修道院,其风格就和Valensol完全不同了,但我们可能早已在明星片上见到过这个地方。盘山而上,曲折蜿蜒,终于来到了鼎鼎大名的圣南克修道院。传说修道院的人在门前养了一片薰衣草,后来发现栽种的样子还不错,便圈养起来赚点门票钱补贴生计。纯正的薰衣草必须是在高山上的,不然只能称为杂交薰衣草。得益于圣南克修道院的地理位置,这里的薰衣草品种自然纯正,久而久之,也就越来越出名了。
薰衣草的确是有很多功效,祛味、杀菌这都是小作用,它最大的功效在于治疗烧伤。相传,薰衣草的发现就是实验者中途烧伤了手,无意中浸入满是薰衣草的杯子中,这才发现了其功效。如果在法国买薰衣草的精油,有时只要三欧左右,有时却要十几欧。前者的品种自然差一些,的确只能清新空气之类;后者的疗效也确实名不虚传!
从修道院出来翻过山就是高德山庄。这个悬崖上的山庄,也是法国最美山庄之一。法国人评选出一系列最美山村,但是交通都不是太方便。没有车,靠大众交通工具,都有些曲折。也许越是这样,越有世外桃源的感觉。高德山庄这个名字译得不错,因为的确是高高在上的感觉。一般而言,我们到了一个村,看到的都是平面图。而这,一到山脚下,就看到了一座错落有致的山庄了。然而高德山庄的路,的确不好走。来南部看薰衣草,必然是七八月份,游人都穿着凉鞋,这山庄这路如此陡峭,又窄窄的,偏偏最美的视野就是要从那里爬上去。游高德山庄的乐趣在于在山脚下看整个山庄,爬到至高点,看漫山遍野的普罗旺斯柔情!我在高德山庄第一次吃到薰衣草口味的冰激凌,沁人心脾,给南部热辣的天气带来一阵凉爽!
下午我们驱车前往圣十字湖。这个欧洲第一峡谷,素有"天使的眼泪"的美称,看到她的一刻,就像到了人间天堂。如此的宝蓝色,又似乎是介乎蓝与绿之间的一种色调,好像看着静静的湖面就能让眼睛舒服起来。圣十字湖周边有不少温馨的小餐馆,可以此安静地享用一顿午饭。晒晒太阳,吃一盘可口的蜗牛,喝一杯粉色玫瑰酒。午后,自然可以漫步湖边,或者晒晒太阳,晒着晒着也就睡着了!
普罗旺斯先后去过三次,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倒不是特地去某个知名景点,而是某一次我们奔驰在山间,毫无防备地看到了大峡谷,毫无防备地进入一片绿林,毫无防备地开到了人迹罕至的山路中。一路上,朋友忍不住,找出了“一帘幽梦”的主题歌。我们下车休息,看看风景,小路旁的屋子颜色是那么的好看,没有黑白灰,门口还挂着花篮,这真的是同一个法国吗?!我在这里想摘下手表,想扔掉手机,我只想留下书,留下可以写作的工具。坐久了,正好遇到屋子里的老奶奶出门,就开始和我们打招呼。我们和老奶奶打听路怎么走,去哪里看薰衣草。老奶奶说这个时候薰衣草还不够紫,可以到山顶上去玩。后来,我们也还是看到了不那么紫的薰衣草,我们也去了老奶奶推荐的山顶,一种沙漠枯槁的沧桑,而这竟然也是在普罗旺斯。
黄昏时刻,我们踏上了回程的路。迎着落日,普罗旺斯的美,薰衣草的清香早已埋在我的心中!我们,后会有期!
第四篇:碧螺春教案
小学语文 碧螺春
泰兴市河失小学陈金莲 设计理念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就创造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建构人道的、和谐的民主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精彩的教学形式。
笔者所选择的是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而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选课文又是一篇知识性强、描写生动的散文。针对此种状况,笔者在设计教案时紧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借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理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选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一篇文章的教与学中向学生渗透自主求知的兴趣、技能。
首先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自己泡茶、赏茶、气氛活跃、兴趣盎然,让学生不断设疑探究,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平等中首席”的身份适时引导学生去欣赏课文,学习知识。(学生分组进行各抒己见,体现合作学习的精髓。)最后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根溯源。
(由品茶的惬意——制作的精妙——采茶的辛劳与愉悦——茶的闻名世界——这样的好茶出自何方,为何有这样别致的名字——追寻中国的茶文化。)
教案设计中教学手段科学多样,适应时代教学要求,多种方法贯穿其中,融为一体。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宗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愉悦学习的效果,体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产地,名字的由来,采摘,制作,品尝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了解我国的茶文化,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5、激发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对碧螺春的由来,采摘、制作过程及色、香、味、形 俱 佳的描写,让学生体悟文字的优美,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探究中国的茶文化。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具准备: 茶叶、茶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教师出示实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碧螺春)我们知道很多人喝茶,而且对茶津津乐道,今天,我们也来做回茶客。
设计理念: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新奇的茶道工具充
满了好奇,课堂伊始的出示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整
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中,为高效的学习拉开别开生面的序幕。
二、品茶指导说话:
1、学生分组泡茶,品茶。
(1)指导学生观察,倒开水后,放茶叶时,茶叶进入水有何姿态,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有什么变化,另外自己还有哪些感受?
(2)讨论交流。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句叙述色、香、味、形的特点及 品 茶的心 境氛围等,为习文埋下伏笔。)
设计理念:
学生对于碧螺春大多只是听说,对于它的味道并不熟悉,如果直接读文,就没有深刻、直观的感受,所以,老师带着学生泡茶,品茶。先进行直观的感受。为下文在茶香中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打下伏笔。
三、由茶习文
过渡语:我们自己赏茶特精彩,文中写得如何呢?
1、指 导 学 生 通 读 全 文(注 意 生 字 的 读音),找出描写品茶的文字,把它画出 来,认真读几遍。思考:品茶过程介绍了碧螺春的哪几个方面?
设计理念:在阅读时能够边读边勾画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色,碧绿清澈;香,清香扑鼻;味,甜津津的;形,碧螺春入水姿态动人)
3、指 导 学 生有 感 情 地 朗 读。(注意体悟夕阳西下特定的情境“抿” “回味无穷”等词恰到好处。让学生读出尝碧螺春的温馨和惬意。
4、理解品茶人被此情此景陶醉,除陶醉于茶外,还陶醉于什么?
5、讨论第一句话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练习造句,用上“如果„那么„”。
四、品茶体悟茶制作的精妙,精读第5自然段。
过渡语: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品茶时的感受,还告诉我们制作茶叶的新奇。
1、自由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明理由。
2、多媒体演示:
(1)人们为什么称它为“工艺茶”?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如“干”与“焦”,“青”与“腥”。相机理解“无怪乎”的意思。)过渡语:碧螺春有“工艺茶”的美誉离不开焙茶手的劳作。
(1)句中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说嫩叶如同一条青龙?(焙茶手技艺娴熟,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嫩叶在他们的手中似乎有了灵性。)
3、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4、课堂小结:我们了解了碧螺春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焙茶手纯熟的技艺更让我们大开眼界。
设计理念:多媒体使用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焙茶”的视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进了学生的感受,更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作者用词的准确,几个动词就把焙茶过程的精妙展露无遗,为学生的写提高了借鉴。
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五、作业
课堂作业:你 最 喜 欢 吃 哪 种水 果,写一 篇 短 文,从色、香、味、形几方 面 来 介绍这种水果。
课后作业:模仿第五自然的写法,把自己观察到的某一制作或活动写下来,注意将人物的个体动作刻画清楚。
设计理念: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促使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能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使学生能力得以发挥。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兴奋状态,学生能自己动手,自己评说,自己享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的来说课堂教学应还学生一个自 由 而 不 放 任,宽 松 而 不 纵 容 的学习环 境。在 教 师“平等首席”的 引 导 中 授 之以鱼,而又授之以渔。
第五篇:碧螺春说课稿
碧螺春说课稿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文可分四段。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说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 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碧螺春》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生动,也是学生十分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来自对采茶和制作茶叶的兴趣。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精心编辑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焙茶的信息资源,创设了一个有美丽风光,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应以启发法、引导法贯穿全课,特别是在指导上更应以启发为主。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启发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带着“你读懂了什么?”“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部分?为什么?”“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包容性比较大的问题自学课文,同时可以观看相关的录象;接着,让学生在汇报自学成果;然后,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总来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后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句型来模仿联系。
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文字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意味深长,可以针对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实际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朗读,在停顿、轻重、韵律、情绪等的处理上着重指导强调。朗读可由教师表情范读、学生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分男女朗读等,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课文当中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在思想意义,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掌握。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应以启发法、引导法贯穿全课,特别是在指导上更应以启发为主。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启发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带着“你读懂了什么?”“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部分?为什么?”“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包容性比较大的问题自学课文,同时可以观看相关的录象;接着,让学生在汇报自学成果;然后,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总来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后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句型来模仿联系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我想,这样的教学能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真正实现学习目标的自主性、学习方法的自主性、体验感悟的自主性、问题情境的自主性,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再加上现代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实现学习成果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的交流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动力。一开始以“轻声读一读,细细品一品‘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你是否能读出些什么?” 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所学知识畅谈,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有话可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以“同学们,这是你们的真实感受,相信走进课文后你们会有更多的体会、感受。”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学文,自读感悟。
顺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这个话题,让学生感悟:“结合欣赏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因为学习方法是不能移植的。每一个人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也就能理解,从而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灵巧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三)交流,体会中心
应该说,六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景已有了相当多的表象储备。此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和音乐,将学生带到了蓝天、白天、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情境之中,美丽的采茶春景,使学生心旷神怡,优美的音乐又激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在这一过程中,栩栩如生的情境,美仑美奂的画面,会有力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的思绪为放飞,飞出了狭小的课堂,飞进了广阔的生活,原先积累的关于事物的表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从记忆的闸门中奔流而出,并在不同的描述中相互补充启发,在强烈的表现欲的驱动下,滔滔不绝的佳言妙语就成为学生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渠道,更成为课堂教学中闪耀的闪亮点。
(四)作业,自主选择 在作业设计上,我也力求体现自由度。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加强思维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我设计的第一个作业是口头练习,补全: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第二个作业是接着在茶园中,除了书上描写的,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第三个作业是选用一些词语,根据程度的不同分别说一句话,一段话,一大段话。学生们自由发挥,自主训练,取得了很好的练习效果。
在《高山流水》的伴奏中,同学们朗读赞美茶的名言诗句。在朗读中,孩子们对其中的许多句子又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自由
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文字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意味深长,可以针对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实际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朗读,在停顿、轻重、韵律、情绪等的处理上着重指导强调。朗读可由教师表情范读、学生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分男女朗读等,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课文当中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在思想意义,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