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恋山腰的风景纪实故事

时间:2019-05-15 11:5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要迷恋山腰的风景纪实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要迷恋山腰的风景纪实故事》。

第一篇:不要迷恋山腰的风景纪实故事

2002年3月的一天,一辆加长型林肯房车停在了美国纽约州立高级中学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位老人,径直来到校长室。

老人说,他叫帕米拉,是微软公司的常务副总裁。这次来,是想找一个叫马克·扎克伯格的学生。微软公司希望聘请这位学生担任高级工程师,年薪是95万美元。

原来,马克·扎克伯格从小就被誉为“电脑神童”,10岁开始电脑编程。2001年末,马克·扎克伯格设计出了一款MP3播放机,无论是设计还是音效,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一时间,各大软件公司争相聘请马克·扎克伯格。微软公司经过董事会协商后,慎重地做出了这一决定。

一会儿工夫,马克·扎克伯格来了。瘦瘦的,很普通的一个男生。听到帕米拉的邀请,马克·扎克伯格腼腆地笑了:“谢谢您与微软公司的肯定,只是我想我现在最需要的是学习。”

2003年,马克·扎克伯格进入了哈佛大学,主修心理学。可是,他依然痴迷于电脑技术。2004年,马克·扎克伯格建立了一个为哈佛学生提供互相联系的平台的网站,命名为“脸谱网”。网站刚一开通就大为轰动,几个星期内,哈佛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注册为会员,在上面发布他们最私密的个人资料,如姓名、照片、兴趣爱好和手机号码等。学生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掌握朋友的最新动态、和朋友聊天、搜寻新朋友。很快,该网站就扩展蔓延到全美各大高校。到2004年底,注册会员已经突破100万。于是,马克·扎克伯格从哈佛大学退学,开始全职经营网站。到2006年,脸谱网风靡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整个欧美地区,注册人数达到了5000多万。

脸谱网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各大网络公司的注意。雅虎公司首先向马克·扎克伯格抛出了橄榄枝,出价10亿美元要求收购脸谱网。

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轰动。10亿美元!只要马克·扎克伯格点点头,年仅22岁的他,就可以跻身全球顶级大富豪的行列。

可是,马克·扎克伯格又一次让世界为之侧目。他微笑着拒绝了:“我要做全球最好的社交网站,我要做最顶级的网络公司。”

看来,想要收购脸谱网是不可能的了。2007年,微软公司经过仔细权衡之后,出资2.4亿美元收购了脸谱网1.6%的股份。

2010年,脸谱网注册用户达到5亿,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了1亿,公司的市值达到150亿美元。他本人也被《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的年度人物。

如果当初马克·扎克伯格满足于年薪95万美元的工作,如果当初他10亿美元把脸谱网给卖了,那么,马克·扎克伯格还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吗?

经受住诱惑,才能得到成功。往往有许多人,他们之所以不能登顶,并不是因为能力的匮乏,而是因为迷失于山腰旖旎的风景,忘了自己最初的追求。

第二篇:山腰处,风景独好

山腰处,风景独好

高三(16)林茜蒙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是不要爬上山顶,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睿智的先哲选择在山腰处去领略万里河山,感悟滚滚红尘,我也愿选择在半高处览无限风光,看时间冷暖。

托尔斯泰说:“过分了解或过分不了解,同样妨碍彼此接近。”过分接近山顶看到得太多反而抓不住最美的一景,过分接近山脚看得太少局限了选择,唯有站在山腰处,抬头是挺秀山峰,低头是平原辽阔,美景尽收眼底。果真是山腰处,风景独好。

山腰处看世界,这是一种懂得适时隐藏光芒的睿智。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李康在《命运论》里也说:“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我们并非是要碌碌平庸,但那些一心想着站在山顶显露风头的人,在世人的非议指点中,又有几人能泰然自若看世界呢?不如适时隐藏光芒,功成身退。范蠡是有这种睿智的人,兴吴国灭越国,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变官服为一身白衣,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可谓是春秋乱世之中不多的几个能淡然地看世间变幻的人。为什么呢?正是因为他站上顶峰后,睿智地选择的退居山腰,隐去光芒,不做众人口中争议的对象,才能安静地怀有一颗欣悦之心看待世界、欣赏世界。

山腰处看世界,才能看得透彻。因为能以既谦逊又高于世人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能用谦逊的眼光看待世界,是因为山腰上可以看见普罗众生为生活奋斗的姿态,看见世人的智慧。而能拥有高于世人的眼光,是因为山腰上也可以将人世的丑陋污浊看得清楚。孔子是这样的人,在山腰上他看到了人的私欲,提出了“仁义礼智”的至论。但他又是谦逊的,他奔走于六国,传教授书,认为“成圣之法”就在人间。老子是这样的人,他主张用超然物外的道去探寻世界,但他又是谦逊的,他提出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寻求道的真谛。只有站在山腰的人,向下是广博世界无法穷尽,让渺小的我们始终谦逊,向上是无法触及的高度,提升了我们的眼光。这样的我们,必能将世界看得透彻。

山腰处看世界,看见我们披荆斩棘已走过的路,我们充满了信心;看见头上不远的山顶,我们又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我想起爱因斯坦推导相对论的经过,在经历了五次失败想放弃时,他看见已推导出的第一原理,告诉自己:“我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他又看见前方高挂的科学果实,告诉自己:“相对论将改变世界。”山腰是一个恰到好处的高度,我们站在已取得的高度上,坚定自信地向上攀爬,攀爬永无止尽的人生顶峰。自信与动力,在山腰这个高度上完美融合。

山腰处,悟质朴的睿智,看世间百态,寻前进的信心与动力,果然是——山腰处,风景独好。

本文是一篇考场限时给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尼采的一句话,“处世之道应是不要爬上山顶,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作者准确领悟材料,并能对“山腰处看风景”提出独到的见解。山腰处看世界意味着不做锋芒毕露的强者,不做一无是处的弱者,而是以一种不卑不亢,从容自信的姿态收获充实美好的人生。行文中,思维不松散不凌乱,思想不平滑不肤浅,围绕观点,有理有据,逐层深入,内容丰富,思维缜密,有较强的说服力。(指导老师:孙 琳)

第三篇:不要提前去想象痛苦纪实故事

佛教经典《百喻经》,里面有个《渴见水喻》的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大热天渴得要死,于是到处去找水。终于,他找到了一条大河,急忙跑上前去。然而,当他站在岸边,看见奔流不息的河水时,左思右想,竟然不敢喝了。旁人路过,见此情景,大惑不解问道:“你不是很渴吗?现在到了河边,为什么又不喝水呢?”此人认真答道:“我确实很想喝水,可是河水这么多,我想到一辈子都喝不完,所以一口都不敢喝。”路人大笑,觉得此人不可救药,懒得理他,转身去了。

这个人是不是很傻?先不用笑别人,不妨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也许你曾经很想学一门外语,但是想到有浩如烟海的单词要背,恐怕一辈子都背不完,于是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也许你买到一套心仪已久的书。却发现书太厚内容多得超乎想象,担心看不完,再也不敢去碰它,于是这套书在书柜里摆了十几年,一页都没翻开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过雄心壮志,在我们的脑子里,每天都会冒出无数个想法。然而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念头都在灵光一闪的刹那,又被自己掐灭了。梦想还未开始,就已结束。

佛陀讲这个故事,是要劝喻世人:如果你想修行佛法,就要趁早开始,不要因为担心自己受不了那么多戒律,就干脆一戒都不受,放弃修行。河水喝不光没关系,喝一口是一口,总比站在河边渴死强。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这种问题每个人会遇到。然而,佛经里只是阐述了一种现象,并未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见水不喝”的心理根源是什么,有没有行之有效的克服办法?

前美国海豹突击队马库斯,写过一本回忆录《孤独的幸存者》,里面详细记录了海豹突击队员的受训内容。可想而知,那种高强度的“地狱式”训练,考验的不光是体能极限。更是意志力承受极限。疼痛、寒冷和恐惧,时刻会把人逼到崩溃的边缘,对于受训队员来说,简直每天都是世界末日。因此,教官又制订了一个比较人性化的规则。训练场上挂着一口大钟,如果哪个学员觉得无法忍受,只要亲自去敲响这口钟,就表示自动放弃,随时可以收拾行李回家,绝不阻拦。即使人人都把敲钟视为奇耻大辱,钟声依然每天都会响起。

不久,马库斯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多数人都不是在训练过程中放弃的,而是晚上休息时跑去敲钟。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圆满完成了当天的训练任务,最艰难的时刻都挺过来了,为什么在最轻松的时候,反而决定放弃?经验丰富的教官解开了马库斯心中的谜团:“他们没有专心投入当天的训练,总是在担心明天能不能熬过去,情不自禁陷入到对未来的恐惧之中,越想越害怕,于是放弃了。”因此,教官会提醒留下的学员:“千万不要提前去想象痛苦!要忘记未来,只关注眼前,坚持完成当天的任务就是成功。”道理并不深奥,但总有人做不到。

看到此处,我就想起佛经里那位愚兄,站在河边,就是不敢喝水。他想得太远,结果把自己吓坏了。在我们的一生中,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只有一次,那就是现在。不要陷入对未来的恐惧中,把握当下,走出第一步,就是胜利。

第四篇:下一站风景会更美纪实故事

那年我乘火车出差到远处。乘车久了大家就交谈起来。我对座是一个年轻人,他很少说话,一直凝视窗外。窗外的景色稍纵即逝,一会是绿油油的原野,一会是繁华城市的一角。

看着他入神的样子,我忍不住去问:“沿途这么多风景,你认为哪里最美?”他颔首,沉吟片刻,肯定地回答:“下一站风景最美。”我很惊诧他的答案。

渐渐他收回目光,和我攀谈起来。他说他其实挺倒霉的。高中升大学,他本来已经确定下来被保送到一所很好的高校,可是公布名单时却换成了别人的名字。那时离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他忽然感到很愤懑,在家闹起情绪来,双拳撞墙,直撞得骨节都肿了。妈妈在一旁落泪,低语相劝高考拼一下。高考成绩出来后,他的成绩只够专科。他躲在家里不肯见人,情绪暴躁。

在外地工作的父亲特意回来。父亲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带他坐上了火车,坐了许久,父子都不语。最后他问要去那里,父亲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说:下一站。下一站是哪一站呀,他好奇地问。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地说下一站是最好的一站。如果你不满意,我们就一直坐下去。火车会不停地奔跑,永远有下一站。

他怔住了,看着窗外旺盛的夏天的景象,眼眶濡湿了。

回去以后,他全部精力投入学习,以备来年再战。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次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理想院校。

毕业了,他回到家乡城市报考公务员,虽然成绩名列前茅,但竟因身体等方面不合格,没有录取。他的低落仿佛又回到了保送那年。

父亲来到他身边,问要不要去坐火车呀。他笑了,心领神会地说不用了。第二天他收拾好东西,到南方闯荡。终于闯出一片天地。

说着他嘴角流露出一丝自豪。

那你现在坐火车去哪里。又遇到烦心事了?我问。

他的眼里掠过几分忧郁。是呀,我的设计方案存在电脑里。那天好朋友去我那儿,我为他准备饭菜。唉,他叹了口气,结果几天后我的成果都成他的了。那是很重要的设计,竞聘一个高管。他苦笑。

我很理解他的心情,没有关系,你的下一个设计会更好。

他眼睛更加明亮起来,会意地笑着,是呀,下一站永远是最美的。的确,沿途美景,没有哪一个是最美。人生所经之事,没有哪一件是最好。只要勇敢走下去,最美的最好的,一直在前方等着你。

第五篇:我们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纪实故事

我听过一家杂志社总编在工作会上的讲话,他说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像读书人,缺乏基本的阅读热情。不读书不看报只上网的人能当好编辑吗?总编发火是有原因的:一个××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的女孩子,模样看上去老成持重,平时表现得虚心好问。大家对她印象都不错,所以破例让她临时顶夜班编辑,看看清样。在一篇有关台湾局势的评论稿子上,这女孩子在“连战”、“宋楚瑜”名字下打了重重的红色问号,批注“建议在有关人名下面加上注释”;又在“个中三昧谁能解”旁火气十足地重重批注“这种拗口的句子以后不要再出现”……

值夜班的副总见到这篇被改得满天花的稿子,一开始脑门一凛:怎么?!都快发稿了,还有那么多问题?再仔细一看标注的那些话,那感觉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整个就是“我晕”,那女孩子早已下班回家了。

这副总亲自“救火”,连忙张罗着把那篇改坏的稿子又给改回来。第二天,副总把那女孩叫到办公室一阵猛训,问她:“你不知道的人名,就能断定读者也不知道?你为什么不把布什、布莱尔也加上注释?你又凭什么断定‘个中三昧’是酸文假醋?”

那女孩不服气,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副总一句话把她顶了回去:“这不是角度问题!这有个客观标准的!”女孩又说:“这可能怪我过于谨慎了,其实这些人名我都知道……”副总当时就拍了桌子:“你还在找托辞?什么‘过于谨慎’?就是你的知识储备不足!你可以不做事,但是请你不要帮倒忙!”

“帮倒忙”一说出口,女孩子大概觉得副总侮辱了她,哭着跑了……这事被捅到社务会上,所有的人面面相觑,半晌总编才说了一句:可怕!

中文系学生不知米兰·昆德拉和加西亚·马尔克斯何许人也;外语系学生把I exist while I’m thinking翻译成“我思考,同时我存在”;历史系学生对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懵然不知……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我还找过那位北大历史系学生问了问究竟,想听一听理由。我希望他说出对这一类知识填空题的批评性意见,哪怕是能从他嘴里听到这样的话:“你们知道一个黄仁宇,不错;你们的读书趣味很有意思。可你们知道我的优势在哪吗?我的优势是……”或者是:“惭愧,《万历十五年》我没读过;可是我能告诉你万历年间大约有哪些人物很出名,有张居正、戚继光、李贽等,我只是不愿意蒙……”

那是个清瘦的戴深度眼镜的男孩子,转动着眼睛,边说边搔着后脑勺:“我知道我考得不好——按理说题也并不难,可能……可能是我准备得不太充分吧?”

我倒抽了一口冷气:“难道你认为这一类题还要需要专门准备复习吗?”

可能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说辞有些不妥,又说:“其实……有好些填空内容,平时也听说过了的……可不知怎么回事,笔试的时候就记不得了……”

我问他:“你们同学也没有议论?老师也没说过?《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从来没听说过吗?”

男孩眼睛避开了我的目光,很坦诚地说:“学业忙,不大看课外书……”

我点点头表示理解:“但你们总能根据学到的知识回答出万历年间有哪些著名人物吧?既然你知道这套题不是偏题、怪题,你大概不会不知道出题的用意,以你北大历史系专业的功底,随便写几个人名应该不成问题吧?”

男孩子低下头,点一点,又摇一摇,说:“明朝我不是很熟,我是专攻日本历史的……”

这时老董凑上来打断了他的话:“你是一个本科生,奢谈什么‘专攻’?!你说明朝你不熟,那你说说哪朝你又熟了?戚继光、张居正这些人不是中学历史就应该学过的吗?”我连忙劝住了老董,那男孩挺不高兴地走了。

可能是我们做得过分了一点,人家落聘了,还把人家叫住一顿数落。被老董这么一抢白搅了局,我也没机会再问出什么。晚上我和他们聚在一起喝酒,席间有人谈起单位招聘“内部掌握”的“几要几不要”。有人笑言:这“×个不要”可不能传出去,当心“厕所里丢炸弹——激起公愤(粪)”。要是被有关人士知道了,模仿《河南人惹谁了》炮制出一篇《大学生惹谁了》,那咱杂志社的名声可要蒙受负面影响。又有人说,咱们杂志可是标榜“人文精神”的,可在招聘方面的条条框框,也忒不讲“人文精神”了。

什么叫“人文精神”?我觉得让一个读书人更像个读书人才是构建当代“人文精神”的当务之急。“读书人要像读书人”怎么理解?几千年前亚里士多德说了这么一句话:人最值得选择的生活,就是免于为生计劳碌的闲暇中自由地进行纯理性的沉思,沉思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亚里士多德实际上讲的是自由教育的本质问题。他老人家用了“沉思”这个词,提出:沉思的生活是最高尚、最值得去追求的。那么我就不能不说说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浮躁的教育了。我们很难看到有好学而多思的学生,能够看到的只是一种催长素时代下张皇失措穷于应付的可怜孩子。

王小波杂文提到肖伯纳写的一件事:一个学子多年以后回到家,他父亲问他这些年在外面都学了什么技能?从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到工匠活一一问过来,儿子都摇头,说:“我不曾学这些,但是我学到了更重要的本领,就是明辨是非。”话音刚落,他老爸抄起烧火棍子就把他给撵了出来,骂道:“小混蛋!你对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数学图画无一知晓,就敢说明辨了是非? ”从某些手持名牌大学文凭的莘莘学子脸上我分明就看到了“但我明辨是非”的神气。一位高校教师反复对她的学生讲:知识不仅是有用的,而且是美好的。这话说得恳切。

大学病相,从来都存在;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病例百出,令人大跌眼镜。对于那位据称是“代表新北大精神”的“怪杰”非凡才情掩盖下的抄袭,我不想再重复——他没有正眼看这个问题,看来他也不知道疼是怎么回事。文章抄袭这种事情,本是不难判断的事;抄了就是抄了,没抄就是没抄。可为什么还要振振有辞理直气壮呢?据说该才子抄袭评论家朱大可事泄后,悻悻然地回嘴:“没有缺点的苍蝇只是一只苍蝇,有缺点的战士还是战士。”朱大可也不跟他客气:“这人可能是一只有缺点的苍蝇吧!”

我听到这事,并没有太失望的反应——从上世纪80年代走过来的人这点傲气还是有的;对这种“一蟹不如一蟹”式的“人才辈出”,我只能撇撇嘴而已。本来无所谓“希望”,又哪来的失望?但是,另一种巨大的失望却朝我袭来,从几个德高望重的教授学者——就是他的那些师友们对抄袭事件的反应来看,北大不仅仅是“病了”,而且病得很沉重。尤其是那里面有一两个一直被我崇仰为北大高标的教授,在这个时候为“才子”来“站场子”。学术公正、良知又到哪里去了?

如果说:这样的一类人能代表“北大精神”,那北大精神玩儿完去吧!

下载不要迷恋山腰的风景纪实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要迷恋山腰的风景纪实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同一个风景下纪实故事[推荐5篇]

    每年9月1日小学开学的情形一定有着某种相似性。送女儿上学,学校门口传来了凄厉尖啸的哭喊声。是女孩的声音。然后是两个大人一个抱上身一个抱下身,踩着急速的小碎步把孩子往里......

    创业不要迷恋时髦的理论(精选五篇)

    要创业就必须事先学习一堆“高明的,流行的理论”吗?很多人都倾向用理论把自己武装到牙齿!但结果都是好的吗? 最近我发现有人“秉着”80/20原则(本文结尾处将为不了解这一原则的......

    扶桑纪实故事

    一我从未想过此生会为一个女人停留。从凤凰到格尔木,从月牙泉到吉尔尕朗,当我开始厌倦无穷无尽的漂泊和躲藏时,静默的沙滩尽处,却传来扶桑花香,一个发髻里插着扶桑花的女人......

    解药纪实故事

    天亮了,孩子的爸爸还没有回来。桃桃的妈妈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也充满了恐怖。三天了,整整三天了。桃桃走失已经三天了。而出去寻找桃桃的爸爸还没有回来。非但没回来,连一个电话......

    陪伴纪实故事

    桐花的手机响了。“喂,你好!你是张桐花同志,对吗?”桐花说:“是我,你是哪位?”“我是乐康敬老院的院长,我姓陈。我们院里的李奶奶是位孤寡老人。她老人家挺可怜的,是四川人。听说你也......

    迷途纪实故事

    他说:“我给你整个范冰冰的眼睛,她的眼睛狐而媚,再给你隆个张曼玉的鼻子。这样,你就变成一个标准的美人了” 青春岁月里,有欢笑,有叛逆,有无限怀念的纯真,也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时间......

    苜蓿纪实故事

    即使有公务员身份,乡镇工作也必要当“万金油”。不管财政所土地所司法所,也不管经管站农技站文化站,从来不是专职专用。乡长说,都强调部门工作,中心工作谁做呢?所以每个人都有包村......

    唐三彩纪实故事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1壶油、2袋面、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