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琐谈论文

时间:2019-05-15 11:0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级管理琐谈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级管理琐谈论文》。

第一篇:班级管理琐谈论文

班主任的中心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工作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德育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

毫无疑问,教师应该是人类文明延续不灭的一个象征,但人们更爱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显然,塑造灵魂比教书更重要,这已是人们早就达成的一个共识。因此,教师的天职不应该是“教书育人”,而应该是“育人教书”,育好人则更有利于教好书。作为班主任同时还必须意识到这种思想在班风建设和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主张: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

打架斗殴和早恋恐怕是大多数班主任都头疼的问题,我的做法是:接班之初反复强调:男生禁止留长发和穿奇装异服,女生禁止涂抹化妆品和佩戴首饰。结合学生有衣衫不整的陋习,甚至规定:上衣纽扣必须扣至上数第二颗为止。有了这些规定,学生的种种非分之想便被解决在分子状态,以后,我就很少在这类事情上费心了。德育工作有利于班风建设,由此一斑可窥全豹。育好人更有利于教好书的思想还是行得通的。

第二、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应该向管理要效益

崇尚法治,反对人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可以减少许多人为的因素,使社会沿着健康稳定的方向有序发展,这也是我国提倡“依法治国”的最重要的目的。

一个班级这样做,更容易实现这样的理想。预先制定好的班规要形成文字,有专人实施。浙江余姚市高中的林荣奏老师甚至指导学生专门制定了一部《班级法典》。一有法可依,班级管理即可实现自动化,同时又能带来丰厚的管理效益。老师既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可大大降低在学生中树立对立面的可能性,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我国教育界享有盛誉的班主任魏书生老师,正是管理派的杰出代表,也正是这些思想,成就了他的旷世伟业。

我们班的班规中有一条:如果成绩取得显著进步或成绩特别突出的,班级发给50-100元不等的奖学金,并报告给家长。正是这一规定,再加上所有任课老师的密切配合,其他学生也竞争激烈,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第三、“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要注重非权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可能替代教师的人格的作用。”可见,良好的人格魅力,其感染力和震慑力是无穷的。古人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有些老师之所以能不怒自威,在学生中享有极高的威信,恐怕诀窍就在这里。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认为班主任的优秀人格应该至少包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严谨治学的态度,积极进取的专业化成长姿态,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敬业乐业精神等。

除人格魅力外,真诚、深沉地热爱学生也是班主任取得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可见,感情投入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一旦老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相容,即使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反之,师生关系就会紧张,感情相悖,即使金玉良言,学生也丝毫不会领情。这里应注意两点:(1)爱不是教育的全部,爱不能代替教育;(2)须正确处理爱与严的关系,要讲究“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要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苛”。

第四、班会是班主任施展人格魅力的重要阵地,要重视班会的作用

我的班会是每周必开的,我教过的学生最爱上的课就是班会。我之所以看重班会,是因为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班主任对学生展开公关攻势的一个重要阵地。把班会组织好对班集体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实践中,已经显示出班会具有五个功能:一是自我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二是协调功能。班会及时正确处理班级发生的各种矛盾,协调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学生与老师、家长、班级与学校的关系,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三是培养独立能力的功能。班会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四是实施常规管理的功能,班会能唤起学生的凝聚力和上进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班级管理步入良性循环。五是促进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第五、现在是提倡资源共享的时代,要借鉴,更要创新

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资源共享的世纪,不广泛收集信息、发布信息,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了。因此,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广开视野,博采众长,无论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本行业的还是外行业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要有可取之处,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魏书生老师就从企业界拿来一条宝贵的经验,即“麦当劳管理模式”;相声演员牛群从奥运会规则里借鉴出一条经验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和外甥女:谁表现出色就升谁的旗唱谁的歌;我也尝试过运用音乐中的旋律知识来把握学习的节奏,营造学习气氛;还运用合唱知识指导学生分声部背诵课文,效果很不错。要注意的是,借鉴不等于照搬,别人的衣服再漂亮不见得自己穿上就合适。要博采更要进行创新,最好形成经验信息拿出来和别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第六,班级常规管理高度关注“十点”

1、开学点:这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制高点。在这个点上,要站要高、看得远。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这个计划要依据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其次是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班委、团支委,使他们各自明确自己的职责。

2、周末点: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作力点。对作力点要分析施加力的方向和大小,如学期计划在这周的落实情况,班委,团支委的工作情况及其关系的协调,班上的表现有哪些该肯定,有哪些该纠正,下周的工作哪项是重点,哪些只作一般要求,等等,都要使学生干部清楚。

3、放假点:这是班主任工作得失的反思点。反思就是班主任要联系班上本期工作的实际,联系每个学生的表现,联系自己教育理论修养和工作方法进行思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利用假期及时“充电”,如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淡》《马卡连柯教育文集》等,以便在下期以饱满的精神,崭新的姿态“走马上任”。

4、课外点:这是班主任工作反映素质教育的闪光点;也是班集体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凝聚点。课外活动要依靠学生干部和有特长的学生去组织,在微机、英语口语、课外写作、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建立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面向全班学生,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5、劳动点:这是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的出发点;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要抓好三个环节:劳动前,要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提高学生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参加劳动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作好安排,说明操作程序,强调注意安全。在劳动中,班主任做好示范,鼓励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关注学生劳动时的表现,避免事故的发生。劳动后,要关心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参加劳动的收获,分析劳动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6、校外点:这是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认识社会的突破点,也是学生了解社会,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切入点。每个学期利用节假日组织几次校外活动,每次确立一个中心,如慰问军烈属,为烈士扫墓,为孤寡老人献爱心,参观大型的建设工程,登山观赏峰峦之美,矿山之貌,沿河探索河水由清变浊之原因等,突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应试局面,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

7、考试点:这是班主任在考试前后,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交谈的情感点,也是个别的学生心理由脆弱向坚韧的变化点。考试前,个别学生害怕考试;考试后,个别学生丧失信心,甚至一蹶不振。针对这些,班主任要亲近他们并和他们交谈。对害怕者,要引导他们分析害怕的原因,给他们勇气和信心,为他们壮胆。对丧失信心者,要引导他们分析考题,找到失分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给他们安慰,给他们鼓励,为他们扬鞭,使他们纵身跃马,又上大道。

8、评优点:这是班主任树立榜样,激励后进,促使班集体跃上新台阶的促进点,也是学生渴望进步的希望点。班主任在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精神文明积极分子之前,要引导学生去争取;评选取中要充分酝酿,民主提名,学生公认,让学生口服心服;评选后,要引导学生找差距,对已评上的学生要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并要求改正;对未评上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自己找到差距,并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

9、家访点:这是班主任正确处理学生与家长关系的协调点,也是学生与老师情感深化的亲近点。家访时,对后进生先应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成绩,好的表现,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告状,之后再了解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对这样的父(母)子(女)关系要协调,帮助父母改进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尊敬父母。

10、评价点:这是对班主任教育艺术的考核点,也是学生进步的鼓励点。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这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责任心,教育学生的耐心,更需要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艺术。

第七、加强班级管理民主意识的培养

民主是社会进步、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民主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在人的个体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所以没有个人民主意识的形成,就没有整个社会民主气氛,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围绕着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纪律,而应该立足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综合素质,从思想道德行为品质,情感意志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这其中就包括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形成民主习惯的内容。这是现代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教育课题。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意识形成的初始阶段,这期间,教师如何引导和教育对他们日后意识的形成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这正是对他们进行民主意识培养的好时期,班主任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尝试:

1、注意倾听,勇于承认工作中的错误。

倾听表达是一种尊重和信任,不仅有利于学生和老师沟通,增进双方感情,也有利于民主气氛的形成,由于不冷静或对班级情况了解不准确而下错误的结论,或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甚至伤害心理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作为班主任,当自己冷静下来之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立即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而且应该是公开的承认,不能因为面子上过不去而回避这样的问题,以免给学生造成久远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是一堂民主习惯的演示课。

2、平等对待学生。

平等是民主的基础,没有平等就不会有真正的民主,平等不仅表现在对待优等生学生和问题学生的一致性方面,也表现在学生和老师的一致性方面,换句话说,就是对待优等生和问题学生的一样要求,一样对到,而要求同学们做到的事情,班主任也一样要作到。

3、放手让班干部主持工作,鼓励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传统观点认为班干部只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是协助老师工作的配角,这就必然导致班委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我看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该将班干部作为班级工作的主角,而自己当好导演,把握好班级工作的节奏和度,调节好班干部之间,班干部和学生之间的一些矛盾,为班干部大胆工作创造环境,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体现出他们对班集体的关心和热爱,这样不仅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形成班级的民主气氛,养成全体同学的民主习惯。

另外,还要重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努力在班级里营造出一种整洁的、文明的、有一定文化品位的育人氛围。做到“以浓厚的文化氛围教育人。以优美的环境影响人,以文明的活动规范人。”

最好,再学一点公关知识,注意些调好班级同学校的关系,同兄弟班级的关系,同任课老师的关系,学校与家长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和谐育人环境,形成有效教育合力,来达到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最终目的。

以上是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我相信班主任的工作实际上和学生的学习是一样的,有付出才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就越多。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琐谈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他们给予关怀,由衷的赞赏和认可,会极大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就会积极上进。关爱学生我们得用心做,做好了舒心的事会多了

(2)惩罚

公元前4世纪时,现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上有一位名叫达摩克利斯的廷臣。他讨好国王狄奥尼修斯一世,说国王财势双全,洪福齐天。狄

奥尼修斯想让达摩克利斯领略一下当国王的滋味,于是举行盛宴,让达摩克利斯坐在国王的宝座上,用一根马鬃拴住一把锋利的宝剑悬挂在他的头顶,并告之:统治者的幸福通常是伴随着随时可来的杀身之祸的。

当学生越过“规范”的底线时,要让他们承担责任,使他们不敢再犯。因此,班主任必须高举“规范”这把“达摩克利斯剑。”

爱心与惩罚这两个育人的宝贝很难把握。爱有时也会变成伤害,惩罚也可以是甜的,就看你的技艺如何。

班主任不做雕刻家,做个欣赏家

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对学生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班主任完美定律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面对学生应该怎样做呀?再看看下面的故事,我想会有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个性的想象空间。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

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

第三篇:谈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艺术

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处处充满学问与挑战。班主任应不断加强自己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探索,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习了“无为”教育理论,结合工作中的感悟,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一、“有为”是“无为”的前提。要想做到管理工作的“无为”,班主任必须先脚踏实地地对待工作,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深入到学生中,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学生情绪波动,班主任要找他谈心;学生生病,班主任要照前料后„„。只有具有务实精神,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在务实工作的同时,班级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更高要求在于班主任要有开阔的眼界,长远的眼光,广泛关注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创新,用自身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无为”教育艺术对班主任理论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提出的课题意义在于倡导学习教育哲学,提高教师理论修养,促进素质教育。“无为”教育时常表现为无言与无形,甚至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有人称其为教育的极致,实属教育艺术的高层次表现。教育者要呕心沥血,从创设情境到引导经历,从教化进入悟化,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感觉、新的体验,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这一过程呼唤着教师积极的进取,也指示着教师提高修养的方向。

二、顺势而为。“无为”教育的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并运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知识转化规律等教育规律,充分考虑到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在发展与调整的关系上把握好教育规律与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服务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用在班级管理上,就是“顺”: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知识转化规律。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掌握规律,顺势而为,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班主任采取“堵”的方式较多,如实行“全封闭管理”以避免学生受校外不良影响,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控制学生越轨行为等等。采取“堵”的方式,减小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小气侯”,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过多地应用“堵”的方式,有两点不利:一是容易使学生成为工作的“对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少数的班主任以“不出乱子”、“不出事”为

目标,采用“盯、吓、压、罚”等方式管理班级,表面上班级“平安无事”,实际上引发的问题却不少。

三、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管理理论指出,管理者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在“大事”上有所为,只有在“小事”上有所不为,然后才能在“大事”上有所作为。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以及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对待管理内容,如果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样的管理方式固然有其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在具体事务上,学生能做的,班主任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把一些具体事务分派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维修、书刊保管、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等。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四、为于前,无为于后。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对待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或者班级管理中的疏漏,应该以预防为主。等到错误发生,造成了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细心留意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动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把问题控制于萌芽状态,并加以可行的措施解决问题,消除隐患。

五、“管”之有为与“放”之无为结合。道家的管理哲学是“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就是老子说的,治理大国好比煎小鱼一样,不能常常去搅动它,而是依据客观规律,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顺其规律促使其变化而已。治大国若烹小鲜,班级管理亦然。在管理中如何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样的境界呢? 其

一、管得少才是管得好。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管控活动。控制的最高境界是少控制、不控制。如果管理部下时“天天搅动小鱼”,就不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其

二、管得少不是不管。管理者要抓住管理的关键,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洞察问题的本质,化繁为简,管理简单化。其三:管得少又管得好。关键在于建章立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简单问题标准化、程序化。其

四、把握好管得严与放得宽的分寸。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严格管理班级,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三是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四是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魏书生同志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他把处罚变为生动的自我教育的做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现代生活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艺术,要培养自己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回到它原来的文化土壤中。道家无为管理的根本在于抓住人心。无为,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大有作为。无为,是“无背道之行,顺自然而为”,即不作违背教育目的、教育规律的事,实施因势利导,功无不成。设想,在一种充满智慧的文化土壤中,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将萌发一片欣欣向荣的春色。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问答题解答失误琐谈

问答题解答失误琐谈

在历史高考试题中,问答题一直是经久不衰的主要题型,也一直是考生难得高分而又特别有利于高校选拔 优秀人才的传统题型。多年的测检统计表明,高考历史问答题的得分率大体上在35 —50 %之间。如1995 年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公布的当年三道问答题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45、0.38、0.33,平均为0.38。1996年两道问答 题的抽样统计,湖南平均为0.45,山东平均为0.49。换句话说,考生在解答问答题中,失分一直是比较严重的。

造成问答题解答失误的原因,首先是试题的设计有较大的难度。这是选拔性考试的性质决定了的。从这一 角度看,我们永远也不要指望何年能获得皆大欢喜的得分率。当然,这决不是说我们在减少失误、力争高分方 面无所作为。相反,由于问答题解答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在考生方面,因此,认真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努力探 索减少失误的办法,不断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实在是我们在迎考复习中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 主要就失误原因作些分析,从中可以悟出一些减少失误的办法。从学生平时的检测答卷和历年的高考答卷看,学生在解答历史问答题中的失误,主要是由于知识、能力的 缺陷,答题技巧、表达水平的不足以及审题、答题习惯的不良等因素造成的,而且大多数学生得的是多项综合 症。下面概括为四大原因作些具体分析。第一,审题不慎。

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这是准确完整地回答好试题的关键。近几年,高考问答题的表述越来越精确,每道题的知识考查重点、能力考查方向都指定得十分明确;与之相适应的是题目中的限制词语大量增加,指向 清晰具体。按理说,这的确为审题减少了障碍,可实际上,许多学生仍然在审题上频频失误。细分起来,主要 有以下几种情况: 1.粗心大意,未看清题目要求。少数学生平时没有细心审题的习惯,考场上自然改变不了粗心大意的毛病,故常将题目要求看错。例如:

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结局怎样?其原因是什么?又分别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些学生在回答此题时,总容易忽视第二问的“其”字,把出现如此结局的原因答成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 原因。又如: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毛泽东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阐述中国革 命道路问题的?与同时期“左”右倾错误理论相比,毛泽东的阐述有什么突出特点?

一些粗心的学生,一见此题,自以为十分熟悉,于是详写了毛泽东在十年内战时期开辟井冈山道路的丰功 伟业,却忽视了题目中“不同时期”的要求,答案自然很不全面。2.理解偏颇,弄错了题目要求。

审题中的失误,并不全是粗心。有些学生,审题是很细心的,但由于对题目的理解发生了偏差,结果还是 出现了失误。例如:

为什么当历史步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科学技术已经牢牢地站在了世界前列,而曾经辉煌了几千年的中国 科学技术却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试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

答好此题,必须正确理解两个问题:一是“历史的和现实的”含义,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与政治、经 济、文化密切相关,不能只就科技本身而言。许多学生回答此题,正是在这 1

两个关键问题上出了偏差。一是分 析原因时只就科技本身的发展而言,未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二是把“现实的原因”理解为当代 的原因,于是大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其实,此题中的 “现实的原因”,指的是“历史步入20世纪的时候”的原因,而不是指当今时代的原因;由此推断,题中的“ 历史的原因”,当然就是指19世纪末以前的一段时间——从中国科技领先变为西方科技领先的时候开始,即明 朝后期至19世纪末这段时间出现的原因。又如:

结合史实说明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后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并指出二战前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答好此题的关键,在正确理解“影响”的内涵。有的学生受不正确的思维定势的约束,对垄断资本主义的 认识相当片面,因而只看到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加强了对殖民地的争夺,激化了相互间的矛盾,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史实,而忽视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整个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等积极影响。这种片面的理解,显然偏离了 题目设计预定的能力考查方向。

3.阅读受阻,看不懂题目要求。

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材料问答题中。1991年的英国外交思想题,1992年的贵妃败唐题、统战原则题,19 93年的八股之害题、刘迎榷场诗题,1994年的墨子思想题、恩格斯的新结论题,1995年的秦皇汉武比较题,差 不多都有一批考生得0分。究其原因,就是读不懂材料,看不懂题目。其中尤以1994 年的恩格斯的新结论题为 甚。此题文字连同标点224个,当年许多考生读后不知所云。试想,连题目的要求都看不懂,又如何作答? 非材料式问答题,也有学生看不懂题目要求的情况。例如: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我国于公元401年至公元1000 年在世界重大科技项目中所占的比例是71%。请分析这一比例形成的原因。

此题的问题很明确:分析这一比例形成的原因。可是从检测的情况看,很多学生却答成了我国科技在公元 401年至公元1000 年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原因。显然,这种失误是没有读懂“这一比例”所包含的内容:它说明 这一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别的国家和地区与当时的中国相比,明显落后。明确 了“这一比例”的内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就不能只看中国,同时必须看到全世界。也就是说,解答此题必须 从全世界的情况考虑。又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是怎样被打破的?分析原因。说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 的对策,并指出由此导致这些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及后果。

我曾特意就此题检测过学生,竟有多人得0分。分析原因,就是不懂题目中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 ”是什么意思(因为课本中没有出现过这一概念。这是命题设计中的问题)。有的将其理解为“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统治秩序),有的则将其理解为世界金融中心的转移,更多的将其理解为“一战”之后各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或它们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的变化。能够根据全题的设问联系课本内容归纳出题中的“经 济秩序”就是指的本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和平发展时期的相对稳定的秩序的,人数极少,只有一批学生根 据题意,回避了这个“经济秩序”问题,直接回答“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破了这一经济秩序 ”。综观全题不难发现,此题第一问若弄错了,后面的几问会连着都错,因此,全题得0分就成了必然结果。4.生搬硬套,不区别限制条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们大多数用强化训练方式,让学生接触过大量检测题。部分学生对于这种 “强化训练”,采取死记硬背方式予以接受,希图在应试中能碰中一二。这些抱着侥幸心理的学生,在考场上,偶然遇到内容或形式与平时练习有相似之处的试题,2

往往喜形于色,最容易忽视仔细审题。他们解答这类试 题,也最容易采用迁移原练习题答案的方式,不能按试题所限定的条件组织材料。这种生搬硬套的审题和解答 方式,在1996年的唐朝文化题的答案中特别明显。

应该说,1996年的唐朝文化题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是很贴近中学实际的,特别是在形式上,不仅在“概括 ”和“简要说明”的词语下加了着重号,而且还特地单列了一行“注意:不要全面罗列唐文化的成就,而要从 中作出概括并用史实说明。„„”可是答卷情况表明,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根本不注意这两处着重号和题下的 一行“注意”提示。有的既不“概括”,也不“说明”,只是罗列唐文化的成就。对于这种公然不顾试题要求 作答的怪现象,一些评卷老师感到“不可理解”。其实,仔细辨识一下就可发现,他们中很多人是在照搬某些 训练题的答案。

我曾做过这样一次检测:先布置学生完成一道练习题:“比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说明前者失败 后者成功的主要原因。”后来,我用下面这道题考查学生:

比较说明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差异,由此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考查结果表明,部分学生照搬了练习题的答案,出现了我预见到的毛病。其实,这两道题的区别是很多的:①前者只要求“比较”,后者除了“比较”,还要“说明”,即不仅要 有观点,还要有史实作论据。②前者既比异又比同,后者只比差异。③前者要说明的是一败一成的原因,后者 只需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④前者要求说明的原因只需抓主要的,且无条件限制,因此可从各种角度寻找、分析;而后者所要提出的原因则必须根据所列出的差异去进行分析,必须从差异中得出结论,这一点又暗示 出全题必须以比较说明差异为重点。照搬练习题答案的学生由于没有认真审查这道试题的上述限制条件,当然 也就发现不了两者所存在的这么多的区别。

可以这样说: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考试的题目越是同平时练习过的题目内容比较接近、设问越是有些雷同,他们就越容易在审题上发生失误。第二,知识残缺。认真审题是很重要的,但它解决的毕竟只是个明确题目要求的问题,而要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首要条件 乃在于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因为全面系统而扎扎实实的历史知识才是解答历史问答题的基础。以上述戊戌变 法失败原因的试题为例,如果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时中日两国的社会经济基础、改革政治势力、改革方式和 内容、所处时代特点等等缺乏全面的知和识,那么,即使对试题的要求审查得十分准确,也是答不出或答不好 的。从历年的高考答卷看,因审题不慎而失误的固然不少,而由于知识残缺导致丢分的实际上更多、更严重。

答题过程中的所谓知识残缺,主要是指下面四种情形: 1.概念不准确,常常张冠李戴。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本质的、全体的、内在联系的认识的反映。每个历史 概念的内涵都有其特定的内容,一般都包含着特定的时间、空间和特殊的表现形式。学习历史,必须准确地掌 握课本中的历史概念。但从历年的高考答卷看,概念模糊、张冠李戴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例如1993年的老高 考第42题第一问“什么叫‘榷场’?”许多考生就答得似是而非;1991年新高考第61题要求回答北宋东京的城 市特色及其形成原因,不少考生就把当时仅在四川地区流行的“交子”当作已在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因而将 “交子大量流通”作为东京商业繁荣的一个原因。这种概念不清、随意穿戴的情况在平时的检测中更是屡见不 鲜。例如将“少数民族内迁”与“北方农民南迁”混为一谈,将“汉武帝”和“汉武光帝”误为一君,将“反 右派斗争”与“反右倾斗争”视同一体,将普法战争中法国的“国防政府”与1871年2月成立的“梯也尔政府” 当作同一个政府,等等。出现这种差错的原因,大多数是教师教学时交代不清和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准造 3

成的。例如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之间的关系,一般教师都有所忽视,因此,对于下面这道 试题,学生就容易答错:

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何重大意义?清政府为什么要向台湾进军并设置台湾府?

郑成功率军打败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是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大功伟业。正 因为如此,他才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但郑成功收复台湾还有一个目的,是将此地建成一个反清基 地,所以他和他的儿子郑经在台湾所建立的郑氏政权,实际上是个反清政权。这个政权在清政府统一了大陆之 后,妨碍了全国的统一,不利于祖国海防的巩固。正因为这样,所以清政府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是巩固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之一。教师如果不讲清这些问题,学生在回答上述试题时,是很容易将“郑成功收 复台湾”误答成“是清政府的一项巩固统一的措施”的。2.要点不齐全,忽视隐性联系。

与其他题型相比,问答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答案容量特别大,包含的知识点相当多,而且知识点之 间纵横联系十分严密。而学生解答问答题的失误正好大量地表现在要点难以齐全上。特别是知识结构中的隐性 联系,更是学生容易疏忽的地方。例如前面所举的“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问题,其中的第三第四 问是:说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对策,并指出由此导致这些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及后果。

由于教材对美国、德国、日本为摆脱危机而采取的对策有明确而详细的叙述,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但对当 时极为重要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对策,一般都有所忽略;而这两问的答案丢失了英国,那要点是不完整 的。其实,教材对英国的对策有过叙述,那就是1932年的渥太华会议的决定(在英帝国内实际互惠关税,对外 则一致提高关税),只是教材的叙述没有将英国加强英帝国的市场保护措施同经济危机的影响联系在一起。由 此可见,对于这些学生难于发现的知识结构中的隐性联系教师必须注意指导。从这个角度说,教师对教材知识 结构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又是学生解题答案要点是否齐全的决定性因素。又如: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和20世纪60、70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两个飞速发展时期,请结合史实分析 这两个飞速发展时期的条件和共同特点。学生解答此题时,容易出现两个毛病:一是分析第一个飞速发展时期的条件时只看到政治上的和平安定环 境而忽视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二是分析第二个飞速发展的条件时只看到科技革命的作用而忽视世界的基本和平环境。这两个毛病都可造成答案要点不全。其实,凡是经济出现高速发展的时期,都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 条件:一是政治上的和平安定环境,二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如果教师在平时注意把这些带规律性的知识交 给学生,学生解答此题就会注意抓住这两个方面,对这两个飞速发展时期的显性的、隐性的“条件”进行挖掘,并加以归纳、概括。

3.记忆不牢固,知识严重错位。

历史知识的一个特点就是机械记忆的东西相当多,而人的记忆力总是有限的,这反映在问答题的解答中,就难免不出现记错的情况。部分记忆力较弱的学生,如果平时不注意掌握些牢记知识的技巧和方法,不重视知 识的分类整理,就更容易出现记忆混乱、知识错位的情况。以1996年高考第47题为例,这实在是一道中学味 很浓的“大路化”试题,要选用的史实也易于寻找,但高考答卷中仍然有不少知识错位的情况,如将隋朝修建 的赵州桥当作唐文化成就,把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也当作唐朝的对外交往史实,等等。4.思路较狭窄,不会迁移知识。

这里讲的“知识迁移”是指将有关的历史知识从这一知识结构中迁移到另一知识结构中去,与挖掘知识的 隐性联系相比,它是较为容易掌握的技能,因为这种移迁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变动归类。只要思路灵活一点,具有一定应变能力,就可以办到。如“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这一知识,在“工农武装割据”这一知识结构中,它是创建红色政权的标志;但到 4

了“中国近代革命探索史”这一知识结构中,它又变成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的新起点。请看下面这道试题:

有人说:“近代中国的探索史实际是向西方的学习史。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向西方学习的胜利。”这种看法 正确吗?试用中国近代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解答此题,必然要回答“中国革命究竟是如何赢得胜利的?”这个问题。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势必把井冈 山的革命道路“迁移”进来。如果学得死板,思路狭窄,那是很容易忽视这种迁移的。

1996年高考第48题的答卷表明:许多考生这种迁移知识的能力还相当薄弱。该题一共两问,指向极其明显 :

简要说明18世纪—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1789年革命与18 48年二月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

就题目第一问而言,考生在答卷中对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情况都答得比较完整,但对法国19 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及其引起的阶级关系的变化情况,许多考生却回答不出来。他们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和 后果是很熟悉的,对历史课本中叙述的“到19世纪上半期„„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里也先后进行了工业 革命”也是记得的,但就是由于不会迁移知识,即不会把工业革命的知识(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资本主义的 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等)迁移到19世纪中叶以前的法国来,因而不能全面地说明这 一时期法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此题这一问解答失误,第二问就失去了赖以分析的可靠根据。应 该说,不少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失误,与不会迁移知识是有一定关系的。

第三,能力薄弱。

这是学生解答历史问答题失误的主要原因。

历史高考问答题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实现了由考查知识为主到以考查能力为主的大转 变,使历史学科能力薄弱的考生纷纷败下阵来。在这种正确导向的指引下,中学历史教师虽然加大了能力培养 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学科能力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毕竟不是短时期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因而它至今仍是学生的最大的薄弱环节。

这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喜欢罗列史实,缺乏归纳概括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是1996年的高考第47题:

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前面已经说了,部分学生在回答此题时出现了一种令人“不可理解”的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的怪现象。其实 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生搬硬套”练习题答案这个原因外,更多的恐怕还是一个归纳概括能力薄弱的问题。就像在课堂里要学生归纳、概括一段课文的大意一样,那些概括能力差的学生总难以用简短的文字全面概括出 其内容。既然概括不出来,就只有求助于罗列史实了。

这种情况,几乎年年的高考答卷都比较突出。如1995年高考第43题,要求学生“分别指出30年代发生在中 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遏 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答卷看,绝大多数考生都不能准确地概括出三国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和意义。据统计,这部分内容的得分率尚不足30%!看来,加强归纳概括能力训练,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2.忽视要害问题,比较异同只看现象。

近几年,高考历史问答题中多次出现过纵向比较题,如1990年的《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和《中国 土地法大纲》中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的比较,1991年的北宋东京与 5

明朝中后期的苏州城市特色的比较,洋务派、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基本主张与社会实践的异同比较,1993年的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 中山、毛泽东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践效果的比较,1995年的秦始皇与汉武帝三方面类似之处的比较,1996年的法 国1789年革命与1848年二月革命主要不同之处的比较。客观地说,由于年年考查比较能力,学生在这方面的训 练还是比较多的,相对地说,在历史学科能力中,学生的比较能力还算强一点的,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最 主要的是不会抓住本质的要害之处作比点,而喜欢在一些表面的现象上找异同。例如:

试从目的、内容、特点三个方面,比较我国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改革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

解答此题除了要善于由管仲改革推及春秋时期的“一些诸侯国的改革”、由商鞅变法推及战国时期“各国 的变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依据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时代特征去概括两者的不同目的和特点。而恰恰在这个 要害问题上,许多学生把握不住,因而看不到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虽在进行改革,却没有一国去改变旧的生产 关系,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化则都在积极发展封建经济、坚持用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这个最大的特点。至于出现 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当然只能从战国时期封建剥削关系已经建立,新兴地主力量已经强大去进行分析。这就 是抓住了要害。又如:

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促成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原因。比较两党在两度合作的过程中自身特点发生的主要变化,并据此分析第二次合作的结果。此题的重点显然在第二问,它要求学生回答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次合作之中各自的特点发生了哪些主要的变 化。有的学生,虽然能够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比较的也是国共两党的变化,但却停留在合作、分裂、再合作 这些表面现象上,不会抓住两党的性质、路线、政策、力量以及党和群众的关系等有关党的“自身特点”的本 质性的东西作比较,从而看不到中国国民党如何从一个革命阶级的联盟演变成一个坚持内战和独裁的代表大地 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党,最后在政治上完全孤立,而中国共产党却由幼稚走向成熟,在反帝反封建的斗 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种巨大变化。3.分析问题片面,缺乏辩证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第7项是:“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这 是一项带有明显的学科思维特点的能力测量目标。“从我们以往的教育学和测量的情况来看,这一能力目标是 一个弱项。一则很多人不知道怎样把历史事物放在它所产生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二则以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作 为出发点,用后人的认识去苛求前人。上述做法的结果是,人们实际上对历史事物本身尚不甚了了就去妄加品 评。”(见刘凡编著《历史学科考试测量的理论与实践》第26页)这两年,由于中学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情 况有所好转,但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仍然相当薄弱,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或观点的 时候,不是绝对化、一点论,就是苛求于人。例如对儒家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评价,就存在两种片面性 :一种是只强调其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而看不到它的消极影响;另一种是只强调其被披上君权天授的外衣,排斥其他各家学说,禁锢人们的思想近两 千年,而看不到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又如: 分析溥仪三次“称帝”的原因及其结果,并谈谈你的认识。

此题第一问不难回答,只要注意紧扣“分析”这一提示要求,一般不会有大的失误;而第二问的情况就不 同了。学生感到最头疼的试题就是这类认识的分析题,因为它要求有理论,有观点,而且要求分析既全面,又 深刻,很不容易达到要求目标。学生的测试情况表明,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往往有很大的片面性:①大多只 看到溥仪三次“称帝”失败的结果,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而不能从溥仪一而再、再而三的“称帝 ”中看到中国封 6

建势力的顽固,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以及帝国主义为维护其殖民统治必然扶植自己的走狗的 本质。②有的即使从溥仪三次“称帝”的原因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这一特点,却又不能 再深入一步,得出中国的革命必须把反封建斗争和反帝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重要结论。③对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的问题,大多只能理解其表层,而看不到这是中国历史在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之后的一大进 步。

由此可见,加强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实在是中学历史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 课题。

4.史学理论贫乏,一些历史观点滞后。

历史学科能力第8 项测量目标是:“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 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对历史思维的最高要求,也是学生历史学科能力最薄弱的环节。上述例题中学生对溥仪三次“称帝”的认识所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思维方法的片面性外,也还有一个 基本的史学理论根底太浅的问题。因为这一能力强调的是理论性,要求的是对历史事物作历史的、唯物的、辩 证的思考分析,以揭示本质,认识规律,所以连一些中学老师也感到有一定的困难。从多年的高考检测结果看,凡是理论性要求比较高的试题,无论是何种题型,得分率都非常低,它充分证明了中学历史的理论教学是个 非常薄弱的环节,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注意。

学生史学理论的贫乏是随处可见的。例如中外古今的战争不少,而如何看待战争,就有很多理论问题。很 多学生在评价某一具体战争时,往往只看到战争破坏社会生产、耗费社会财富、造成人员伤亡、导致社会动荡 的一面,因而一概视之为坏事。其实,历史上有一些战争,不仅是无法避免的,而且其主导的一面还是积极推 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因此,对待战争必须作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分析。下面这道题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考 查对战争的认识的:

有人认为,西班牙内战不仅具有通常的意义,因为它的实质是两种战争合在一起,一种是西班牙社会的腐 败和紧张局势引起的根深蒂固的社会冲突,一种是由思想体系冲突和大国利益冲突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彩 排。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申述理由。答好这道题,不仅要熟悉西班牙内战演变成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的过程,而且要懂得俄、德、意集团 和英、法集团在这一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以及各自的企图,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战争原因、性质的基本理论 对它们进行分析。造成学生史学理论水平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在解答理论性较强的试题时失误严重的原因更为复杂。择其主要之点,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中学历史课本本身就缺乏这方面的分析,特别是高中世界历史课本若 干历史观点严重滞后,很不适应高考的能力要求;二是高考的个别试题理论要求过高(如1994年的世界史问答 题),有些脱离中学生的实际;三是多数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陈旧,又长期受历史教学中“左”的思潮的影响 和束缚,至今尚未完全摆脱。这一点,从1993年—1996年的高考世界史问答题的答卷中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因此,解决史学理论水平偏低的问题,还得从多方面努力。第四,表达不当。

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这是对历史问答题的文字表述的基本要求。随着采点评分向采点采意结 合评分过渡的实现,文字表达能力将明显地影响得分率。过去虽然用的是采点评分,但表达不当无疑也是解答失误的一个因素,因为一个杂乱无章的答案无论如何 也是不能与有条有理的答案(尽管两者的评分点相同)比美的,它们或多或少会影响评卷者的判分。

表达不当的情况,主要有如下四种: 1.无纲无目,段落层次不清。

有的学生答题,不肯草拟提纲,书写时又不喜欢分段分层。这样的答案,大多是想到哪儿 7

写到哪儿,与问 答题行文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的要求背道而驰,令阅卷老师感到难以理清思路,也不好判分。

2.任意发挥,造成喧宾夺主。

有的学生答题有提纲,但书写起来遇到自己记得比较熟悉的地方就忘乎所以,尽兴发挥,造成主次颠倒,详略不当。有的学生则不看题目的分布重点,对分数少的题问项答得详尽,对分数多的题问项反而答得简略。还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容易“走调”,突如其来地插入其他内容。例如:

我国古代的对外通商是怎样开始的?汉唐有何不同?宋、元、明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后来的对外贸易为什 么走向衰落?试从根本上分析原因。此题除最后一问有一定难度外,其他各问都是不难回答的。全题要求回答的问题也都围绕一个中心“对外 通商”展开。可是有的学生写着写着就“走调”了。把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甚至高丽乐等都扯了进来。当然,答题思路是受其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支配的。这种表达的失误反映的正是其知识上的缺陷。3.滥用观点,缺乏求实精神

高考强调考查能力,重视理性思维,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以为就是要多讲理论,于是答题时理论帽子 一大堆,答案中充塞着大量的观点和结论,亦可谓“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这股歪风,若不刹 住,将贻害无穷。4.史论脱节,逻辑很不严谨。

这主要表现在用史实说明历史观点或结论的答题中,部分学生不善于用史实作论据来支持题目的论点或结 论,或有史无论,或有论无史。再就是在论证或分析问题的时候,不注意所述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本应完 整的知识框架变得肢离破碎、残缺不全。综上所述,学生解答问答题的失误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我们所能达到的目标只能是 把种种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减少解答失误当然首先要依靠学生的主观努力,如养成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等等,但更为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历史教师的不懈努力,靠历史教师卓有成效地指导和训练。优秀的运动员固然必须 具备应有的素质,但没有优秀的教练进行指导和培养,他们也成不了优秀的运动员。

因此,教师的教学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针对学生解题中的各种失误,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以减少 学生的失误。教师必须善于总结,找出学生解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教师必须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减少学生解题 失误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必须勇于自责,要多从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去分析问题,因为很多知识与能力的缺陷虽 表现在学生身上,但根源大多与教师有关。如果当教师的只是一味地埋怨学生,而不愿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 那部分责任,那么,他的学生是很难摆脱继续失误的困境的。我们冷静地回忆一下,历年高考中出现的在一定 范围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哪一种不与教师的指导有关呢?我在此强调教师要勇于自责,毫无责怪辛勤耕耘的 广大教师之意,“自责”的目的在促进教师更深入地探索,更努力地创新,以期在加强历史概念的教学、加强 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加强历史规律的认识等方面作出更多更大的成绩。

第五篇:班主任谈班级管理和师生关系-班主任论文

班主任谈班级管理和师生关系

班主任“官”不大,事不小,管的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情,因此,班主任工作成了繁琐的代名词。然而,班主任工作又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学会管理,从心理上激励人,从情感上感召人,有效地达到管理目的是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

要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班主任就必须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班主任具有充分的依赖和期望,才能从班主任提供的信息中获得启示,受到感染,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打开心理的通道,是学会心理管理的前提。因此,班主任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搀杂任何偏见,把关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平时多注意与学生接触,畅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当学生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时,应主动伸出关爱的手去温暖、激励他们。尽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我班的孙某是一个非常听话、学习态度端正的小女孩,但她却很少跟同学一起玩,上课也很少举手发言。我通过调查家访,了解到她父母离异,她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是厂级管理干部,工作很忙,有时顾及不到她,她生活上得不到爱的滋润,逐渐形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我还了解到,她也有上进愿望,就是不知从哪里入手。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跟家长沟通思想,帮她消除心理障碍,并充分肯定她的成绩,鼓励她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她树立信心。课后我经常找她谈心,给她提出新的目标,和她讨论问题并肯定她的看法。有时她父亲不在家,我干脆叫她到我家吃中午饭。(班级管理)她在班上字写得最好,我就让她加入板报组,使她体会到多与人接触,也是一种快乐的事。通过不断地引导,现在同学们上课总能看到她高高举起的小手,听到她独特的见解。如今她的成绩已经跨入了优等生的行列。这样学生就会向班主任敞开心灵的大门,向班主任说出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受,班主任就能正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就能达到不管而管的境界。

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求班主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持积极的促进态度,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坚信学生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激励其发展成材。尊重学生的个性能调动学生内在动力,触动、震撼学生的心理,使其向更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化。如我班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学生,上课不听讲,作业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他很自卑,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对他是一种奢侈的渴望。后经接触,我发现他很诚实,他的行为不是故意行为,主要是学习习惯不好,当然也不否认有一些先天不足的因素。因此,我作为班主任,经常观察他,找他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以鼓励,很少批评他。他上学从不迟到,我适时给予表扬,同时发现他爱踢球,偶尔聊天,我鼓励他一定要多学习,要从足球的攻守平衡的理念中获得启示,学习和踢球也应同时搞好,不要顾此失彼,并相信他一定能学好,不断为他鼓劲,让他感到受到尊重,平时考试经常不及格的他逐渐进步了。

班主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主要是注意构建积极向上、融洽和谐的良好的班集体。良好班集体的主要特征是: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活动内容。因此,班主任要树立集体理想、提出奋斗目标,选拔培养和使用好学生干部,经常开展活动,倡导人人主动参与,丰富集体生活,形成正确舆论、培养良好的班风。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中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付出满腔的心血和爱心,虽然很苦很累,我无愿无悔。

下载班级管理琐谈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级管理琐谈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谈班级管理

    我谈班级管理 郭海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有关“校园管理”的话题。其实说到“校园管理”,我没有很多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但是,我始......

    谈班级管理之我见

    谈班级管理之我见 在教育这块阵地上,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单位。做为“兵”头“将”尾的班主任,则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学管理的得力助手,是学校开展各项......

    班级管理点滴谈

    班级管理点滴谈 教师:郑守琴 本班共有学生56人,男生26人,女生30人。父母离异重组家庭学生占四分之一,孩子脾气奇奇怪怪。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能认真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尤其是女......

    谈小班班级管理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好的班集体,离不开教师的用心管理。特别是在小班班级管理中,我们更应该从“心”开始,用心去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凡事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班级管理谈心得

    班级管理谈心得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包罗万象琐碎的工作,在这平凡的工作中,它伴随着我的烦恼、苦闷、折磨、泪水,但更多的还是乐趣。我热爱我的工作,我更加热爱我的学生。下面,我来......

    谈班级管理心得

    文章类型:论文 题目:谈班级管理心得 作者姓名:盛一杰 学校名称:桂林市灵川县大境初中 联系电话:0773_6337100 电子邮箱:shengyijie@163.com谈班级管理心得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境初......

    谈班级管理的

    谈班级管理的“四从四到” 魏书生创造过班级管理的神话,北京有一个班主任孙维刚能带出二十多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的班级 ,如此等等。这些听起来似乎不可能的,但我认为只要管理有......

    班级精细化管理谈(★)

    班级精细化管理谈 礼号小学:银开源 (2012年11月28日) 为了调动班级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有事可干,干事有规律可循,今年我在接手五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对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