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优秀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11:0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情表》优秀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情表》优秀教案设计》。

第一篇:《陈情表》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一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三是体会古代散文在记叙中兼以议论或者抒情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理解“险衅、夙遭闵凶、见背、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夙婴疾病、乌鸟私情”等文言词语。

(3).积累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零丁孤苦、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保卫危浅、朝不虑夕等。

2、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2).鉴赏哂文直抒真情、不加雕饰又用词得体的写作技巧。

(3).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形象。

3、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李密的言外之意,即对统治者的反抗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真切情感。

2.体味本文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3.把握文 意,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体会作者融情于事的巧妙手法。

四、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高二年同学,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

五、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要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再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参考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本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1、点拨法。点拨重要的字、词、句,使学生积累字词;学生在质疑讨论时,老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苦情、孝情、和因进退两难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2、诵读法。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3、质疑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讨论,培养思考提问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工具书,课内资料 课外查阅有关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教室里多媒体打开 学生分组坐好

七、课时安排:

3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

2.研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字词,深入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熟读背诵。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三)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

让学生阅读课下注释①,标划要点,老师再补充。

1、解题 点拨: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也是一种文体。“陈”是陈述的意思,“情”,课下注释中没有注解,那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点拨:李密为什么要给皇帝写《陈情表》呢?自然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2.作者及背景?李密自幼丧父,四岁时母亲改嫁,依靠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闻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屡次出使东吴,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国灭亡后,李密退居家里侍奉祖母。

第二篇:《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

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6、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5.小结: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四、作品评价

(一)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

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二)讨论: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忠”和“孝”或“义理”?

(三)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教案点评: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因此,本设计便从思考“情”之内涵出发,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第三篇:李密陈情表读后感优秀

李密陈情表读后感优秀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既为孝子,不得为忠臣。”

在北海荒原持节守志十九年凛然不屈的苏武在得知父兄皆被皇帝所杀后依旧忠于汉朝。在忠和孝之间,苏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忠。“单于壮其节”、“匈奴以为神”,但在后人眼里苏武却被扣上了愚忠的帽子。究竟是百行孝为先,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舍去哪种似乎都有悖于君子道德准则。

而李密的做法却是少有的忠孝两全的典例。《陈情表》中李密在极短的篇幅里,巧妙又恰到其份地流露出对自己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与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并浓墨重彩地渲染自己对祖母刘的一片孝心。孝恰恰是晋武帝对外打出的招牌,来显示自己的清正廉明,同时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李密恰恰利用了晋武帝对孝的推崇来达到自己供养祖母、辞不就职的目的。

但是李密纯粹只是为了尽孝而辞不就职吗?

我认为有三点应该考虑:其一,李密确实有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其二,李密是蜀汉旧臣,他既然不被后人认为是一个罪孽深重的恶人,那么必定拥有对旧主的依恋。况且李密认为汉主刘禅是可以“次齐恒”的人,对于晋灭蜀汉,李密心里是有些不服气的。其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前车之鉴,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况且李密并不了解晋武帝,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李密可能认为此时不宜做官。

如果以上三点原因真的都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看出李密处事之圆滑、周到,既有深谋远虑,又能明辨当下时局。李密的孝,从陈情表来看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对于李密这一人物的褒贬评判,定然是褒奖占据上风,但是在陈情表中意图明显想要打动晋武帝的抒情之词难免让后人眉头微蹙、心中有些不快。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不孝”,但在我看来,读《陈情表》时,隐隐有一种笑里藏刀、感人至深的措辞背后藏着的是让晋武帝不得不答应的合法合理的威胁。

而晋武帝执意要召李密为洗马的动机也令人疑惑。正面原因有两点:其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拢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胸怀。其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继承汉代以来孝治天下的政策,实行孝道来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履被征召。文中说道“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说明李密已经说明自己的苦衷,晋武帝想必有所耳闻,为何还要屡次下诏呢?是非要逼得李密作出《陈情表》如此一文来帮助他弘扬孝道,还是要逼得李密舍孝取忠、前来任职?但这似乎又违背了征召李密的主要初衷。或者说晋武帝根本不知道李密的苦衷,本段仅为猜想。

在浩浩历史长河里,为忠孝而夙夜忧叹肝肠寸断的文人义士数不胜数。但能拥有李密这样忠孝两全的圆满结局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李密的结局并不仅由个人来决定,更是时局的必然结果。在苏武的处境下,忠孝两全是绝不可能的。那么苏武难道就该被扣上愚忠的帽子吗?我认为是不公的,每一位为忠孝而痛苦抉择或是舍忠尽孝、或是舍孝尽忠的人都值得被同情、被歌颂、被赞扬。不是所有人都能忠孝两全,有时两者取其一亦为英雄。

第四篇:陈情表赏析

《陈情表》赏析

主讲:

日间:2015-10-24 AM:10:00 参加人员: 签名:

补充:上次我有对《活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有过归纳,上次我还没看完,现在做个补充和更正,《活着》主要故事情节:一个地主大少爷福贵由于赌博输光了家产,从而变成一个社会最低层的老百姓,生活巨变,父亲因此气死。去给她母亲买药时又被抓去当兵,一去无音讯,他母亲因此急死。在部队经历多次生死后终于回家,唯一的女儿因病致聋哑,唯一的儿子因医疗事故而夭折,后来女儿难产致死,女婿生产事故致死,老伴病死,最后唯一的一个亲人——小外孙也因太饿吃太多而撑死,在这么多致命的打击下,他依然顽强地活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当我们遭受生活的苦难时,不要抱怨,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各种不幸,要友善地对待世界,要坚强地活下来。

只有活着,世界一切才有意义,精彩、平淡、痛苦、快乐,自己才能感受和体会。能够感受得到心内的痛苦,或疾病的伤痛,那么证明自己还活着,这也是好事,就怕什么都没有感觉了,自己连感受痛苦的资格都没有了,就更不要说感受幸福快乐了。所以活下来,才是最有实际意义,这是最基本的人生价值。

有些心理弱小的“失败者”,遇到挫折、打击就想去死。既然他连死都不怕,那么还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呢?既然他都可以面对死亡,那么还有什么不能面对的呢?既然不怕死,就会有舍身忘己、勇猛无畏精神,那么还有事什么做不到、干不成的呢?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生,只要生活着,就能有缤纷的世界,就能开创丰富多彩的人生,自己的人生,不是别人的人生。我们不是去看别人生活,也不是活给别人看,是为自己而活,为自己心中的希望而活,为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为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去寻觅、去追求。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人生的意义所在。

而我们追求的,不应是为了得到某个想要的结果,而是这个追求过程的本身,即我们在这个追求理想、追逐梦想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体会幸福的滋味。我自己有过这种感受,我也和很多朋友探讨过,他们也有这样的感受。比如我们很想买房子,钱不够,那就奋斗,再奋斗,努力赚钱,再使劲存钱,终于可以买到房了,住进新房后没多久,就习惯了这种的生活,就没有幸福的感觉了,反而觉得是想要买房后到买到房这段时间感觉很美好,心中一直都有美好的梦想,有美好的期盼,自己浑身有干劲,精神状态很好。

1/ 8

也就是说确立目标后去奋斗追求这个过程很美好,一旦达到目标后反而觉得迷失了。就是说,我们要有阶段性的人生理想,还要有更遥远的人生梦想,这样我们就能感受到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时成功的快乐,也有一直努力追求的这个过程的幸福,并且永远不会迷失,永远都会精神抖擞、奋发进取。这,是我看《活着》的一些感悟。

再讲照相的问题。这个国庆节我们没走多远,也没玩多久,但我清理照片时删照片删得手软,你们乱照的太多了。以后不要像这样胡乱没有目的拍了。乱拍坏处多:浪费电池能量,占有电脑空间,缩短相机寿命(任何东西都是有寿命,当用了多少次后就会坏掉,人的心脏都是这样的,大约跳动30亿次,跳一次就少一次,机器用一次就少一次的寿命),同时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所以我们要花些时间在思考上,明确目的,确定目标后再来拍。

摄影与写作文一样,要有个主题,即你想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大道都是相通的,各种艺术内涵都是相通的,即文学作品、摄影作品、绘画作品都有自己的语言,都是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要有主题,有中心思想,也就说,我们在拍摄时要明白你想要表达什么,在这个中心,即写作文的题目确立后,后面就好办了,那就是一个构图的问题了,(快门、光圈、曝光度等现在照相已经聪明得自己搞定了)。前年底我们去海南前讲过摄影的课题,即怎样鉴赏摄影艺术和怎样摄影。那么我们现在温习下:构图时,焦点物像大约占照片宽度的三分一,太小了不够注目,不能形成明显的主题(作文中的主题鲜明),太大了缺少背景衬托(作文中的环境交代); 注意前、后景的干净,不要杂乱,否则会冲散主题(作文中的主题集中,不跑题)。我们当时讲了凤岗镇摄影艺术获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为什么《舞狮》那张最好。街头舞狮会有很多人围观,如果你们去拍,那么拍出来的照片可能是最前面是围观人的,中间是狮子,后面可以是垃圾桶或污水。但是,别人这幅作品前面(前景)没有围观的人,直接入眼的就是华丽的狮子及舞狮队伍,后面(后景)是商店大门以及爆竹的红色纸屑,而没有其它碍眼的东西。他是怎么拍出来的呢?专门为他清场,摆个POSE给他照?不是。是拍摄角度选择的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就不同,所以拍摄中通过拍摄角度的选择来过滤掉前后、景的杂乱,从而形成干净的画面,形成鲜明的主题。构图最忌讳前、后景杂乱以及竖杆横线(电杆电线等)将画面割裂。

你在看到某个场境时,觉得可以来表达某个什么主题,然后通过角度选择滤掉前景,拍摄对象大小合适,背景与主题谐调一致,没有横线竖杆什么的捣乱,那么这就是好作品了。(上面我们说的《舞狮》后景有很多红色爆竹纸屑,这个背景是与舞狮喜庆这个主题是一致的,相当于作文的环境描写,是画面构成部份,这个后景保留会更加突出中心,即烘托喜庆的气氛。)

你说我不是时时都有灵感,能创作出什么摄影艺术作品,就是妈妈臭美想照点照片而已。那这就是人物照或生活照,构图原则是一样的,大小,前后景的选择,重点在人,即她的表

2/ 8

情和肢体动作,以及人与景的谐调。通过这些来展示她身材的优美,或人美与景美交融,或开心的笑容,或温馨的时刻,或幸福的生活等。又或者看到某处风景很美想拍下来,即体现美就是你拍摄的主题,那么你就要将那种美照出来,照片上展现出来就是美。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对世界、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体会。(如果你能时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那么你的生活一定是幸福的。这是我的体会。)

前年我们在深圳博物馆里,看到按年代排列的瓷器文物,从最早的原始社会时粗糙的陶器到唐朝精美的瓷器,我们当时归纳出了一个道理: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同时受此启发,总结出了: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以,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在追求某种美,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在表达某种感情。

妈妈时不时爱看宫廷剧,如果看宫廷剧,感觉皇帝天天都在谈情说爱,天天不干政事一样,如果真这样,那么这个皇帝可能要不了多少年,他就被推翻了。所以皇帝一定是政事多过情事,只是大家更对情事感兴趣,就如同所有小说都“谈情说爱,爱恨生死”一样,而不说怎样赚钱养家糊口一样。(我以前看小说后就有这个疑问:怎样他们从来不为赚钱养家糊口发愁呢?)

还记得上次我们海南回来后评选出来的一等奖--陶晶拍陈泽鑫头像的那张名为《希望》的照片不?脸部侧面特写(特写画面大小不少于照片大小的二分之一),陈泽鑫抬着头,微笑着看着前方,这个照片构图很好,画面很传神,再加上《希望》的标题,那么意境就很深广了,很有想象空间了。所以我们评选这张为一等奖。

最后讲一下拍摄作品的标题,标题很重要,能起到画龙点眼的效果(加上这一点,龙就有了灵性,就活了,效果非凡)。照片的标题,比作文的标题更重要,照片的标题,就是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画面是作文的内容。也就是照片的标题,能赋予照片特定的内涵,能给别人指明方向,明确传达你想要表现什么主题或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好了回到今天的主题,赏析《陈情表》:

这个李密,不是隋朝瓦岗寨的李密,这是三国时期的李密,四川彭山人,以前在蜀国为官,蜀国灭亡归乡侍亲。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当时三国归晋后需要大量官员,晋武帝为了笼络人心尽量启用一些前朝官员,当然前提是你要归顺我朝。所以在本文中李密有针对这一特殊背景所作的一些解释,目的就是向皇上解释清楚我不想去就职原因没有其它政治因素,只是因为祖母无人照顾。据说晋武帝看此表后深受感动,不仅同意李密不就职的请求,还送给他家两个奴婢供使唤,而且命当地政府给予李家每年多少财物资助。可见好文章的能量是巨大的,能写好文章是可能改变命运的。一篇好章能抵百万之师,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学好写作是非常有用的,非常重要的。能说会写,是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是成功人士的必备品质。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3/ 8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mǐn)凶。】 险,艰难,坎坷;衅,灾祸。闵:同“悯”。闵凶:忧患及不幸的事。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这是这段的中心句,总说自己命运多舛,后面具体陈述自己哪些不幸。即开篇直入主题,定下本文悲凄、让人怜悯的主基调。【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背:背弃,指父亲死去。夺志:强行改变了她母亲的守节志向,即改嫁。这两句:我出生六个月,父亲去世了,当我四岁时,舅舅让母亲改嫁了。这两句来向皇上说明自己出生一开始就命运悲惨,还不能记事起自己就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真是让人怜悯。【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祖母刘,可能是她祖母姓刘。以前女性结婚后在丈夫家是没有名字的,我的奶奶我只知道她叫陈张氏,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这句的意思:就在我孤苦无助时,祖母刘见我实在可怜,就把我留下来亲自抚养。这句话说明了在“我”最孤苦无助时,祖母主动承担起了抚养“我”的责任,是祖母救了“我”的命,并且把“我”养大成人。即要表明祖母对“我”生命是多么的重要,对“我”是多么大的恩情,可想“我”与祖母是多么深厚的感情。也与后面“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形成印证呼应。【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至于:到了。成立:成年,成人。我少年身体不好,疾病多,到了九岁都还不能行走,(可能是营养不良缺少钙质所致软骨病),从小就孤苦零丁,直到成年。这句话即向皇帝表明他少年命运不好,多病且孤苦,唤起皇帝怜悯之心,好达到他不去任职的目的。同时也从侧面来说明祖母抚养自己很艰辛:自己身体不争气,总是生病,让祖母操不完的心。祖母对我的恩情是多么之深重。【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注意,鲜字有两个读音,一声为新鲜的鲜,三声为鲜为人知的鲜,即少有的意思,还有朝鲜的也是三声。祚:福气。息:亲生子女。我既没有叔伯,也没有兄弟,自己没什么福气,到晚时才有儿子。期:注意,多音字,这里读jī,意思为一个周期。比如:期年,即一周年。期功,是指守孝一周年。古代是按亲疏来确定守孝时间长短。期功,能守孝一年的人是指很亲的人。强近,勉强接近。无期功强近之情,即指没有什么很近的亲戚。茕茕:单的样子;孑:孤单。吊:安慰。这两句: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两个词很绝妙,非常生动形像地展现了李密孤苦的样子。这两句也是在说自己的不幸,以博得皇帝的同情,同时也说明了自己没有什么亲人,除了自己没有别人来照顾祖母,为后面的达到不去就职的打下伏笔。【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夙:早。婴:是指缠绕。蓐:草席。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4/ 8

这一段主要是说李密他自己的身世悲惨,以及他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目的是让皇帝怜悯他,进而同意他后面不去就任的请求,原因是祖母对他恩重如山,并且他与祖母相依为命,没法离弃。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逮,有两个读音,三声为逮住,抓住。四声为赶上、到了的意思。孝廉:为孝顺长亲,廉能正直。秀才:本意就是优秀人才,后来成了读书人的专称。举:察举,汉武帝开设的的一种任用官员的办法,即由地方官员向上推举当地孝廉人员到政府做官,不用考试。就像现在的保荐学生升学一样,不参加考试了。这句意思是: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常看到太守、刺使这样的官员。比如柳宗元在朝廷为高官后被贬到某个地方做太守等。刺使是代表中央到各地巡察的官员,即后来的巡抚,比太守大,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意思是: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郎中:中央部属官员,相当现在司级官员。除:任命官职。洗马:不是“弼马温”养马洗马。从字面上很易搞错,古代也因这个“洗马”闹笑话:有一个洗马回老家,住驿站(官办的旅店),这个驿站小官不知洗马是什么官,问:你一天洗多少马呀?这个洗马回答:勤快时就多洗,懒时就少洗。这时驿站小官接到通知说有御史要住店,于是就对这个洗马说,你把房间让给御史大人住吧。这个洗马说:不急,等御史来了再让嘛。结果这个御史看到这个洗马立即跪拜,这时这个驿站小官才知道自己有眼不识泰山了,急忙请罪。洗通先,先马,马前人员,即太子的随从官员。注意,太子、皇帝随从人员有三种,一种是太监,照顾生活起居等事,一种是侍卫,即保护安全,一种是顾问人员,即洗马,这种官员一般都是学识渊博,品行端正,才能放到太子身边以正面影响太子,虽然不是高官,但地位较高,比较受人敬重。这个与太子傅不同,太子傅就是太子的老师,那是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在品德、学识、本领等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人才,才能做太子傅。你看从古至今,未来的国家领导人从小都要接受过最好的教育,不仅选最好的老师,就是身边的随从人员(本文的洗马)都不是平庸之辈,全方位保障太子有良好的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如果放些地痞无赖,奸滑小人在太子身边,那么他成长过程中一定会学到一些坏的东西,这样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前不久一长辈给我解释《道德经》的“道”字,他说这个“道”字最终落足在“正气”上,即人存正气,则身正体健; 社会存正气,则和祥平安;天地存正气,则周而复始地运转。陈哲安你看你们陈老师、你们学校都非常注重保护正气,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扫除“邪气”,即清理不好的风气,纠正你们不好的行为、不好的倾向,目的就是保持正气,5/ 8

使好的校风得以传承。这就是名校与普通学校的主要区别之一。也就说,接受优良的教育,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基础,所以你们要非常重视教育。东宫:指代太子。古时以中宫为尊,其次是东宫,太子就是皇储,未来的皇上,所以在皇宫里除的皇帝和皇后,那就是太子最尊贵,所以皇后住中宫,也叫正宫,太子住东宫。这句的意思是: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切:急切。峻:严峻、严厉。逋:逃跑,这是指怠慢。星火:流星。急于星火:比流星还快,形容非常急促紧迫。笃:本意是忠实、厚实。这里是指病重。日笃:一天比一天病重。苟:姑且。这句意思: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仔细揣摩下这句,诏书用词严厉,指责我怠慢,县官州官不断地来催我上路,比流星还紧急,我想为国效命,但祖母一天一天病重,我想不去就职留下来照顾祖母,但申请得不到准允。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很狼狈。这里虽在汇报官员们的处理情况,实有怨言不满之意。一般是不说别人是非的,说自己的事就行了,这里说出地方官员怎样,实际上是在向皇帝告状,同时引出下文“圣朝以孝治天下”,我不就在尽孝嘛,你们怎么这样来为难我呢?

这段逻辑非常严密:地方官员要我出任孝廉和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奉命”,又是朝廷任命我为郎中和洗马,并且“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我很想去报效朝廷,但祖母病“日笃”,我想“苟顺私情”,但是没有得到许可。祖母在我最困难时收留了我,辛辛苦苦把我抚养大,现在她老人家长年生病在床,我一直在侍候供养她,我一走,她怎样办呢?“臣无祖母无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渡余年”,你说我怎样办呢?我现在进退不得,“实为狼狈”。他很为难,很狼狈,很纠结,是因为不能弃祖母不顾,这就是体现了他对祖母的孝顺,否则他可以很开心、很荣耀地去当官,并且是朝官,不是地方官,至于家中的亲长,每个月给点钱让其自己打理就行了嘛,他这样做也不过份,我用钱孝敬您嘛,自己能做就做,不能做就请人做嘛。当今社会上就是这样的,这还算有孝心的了。一般说来,一个人在年老后会对物质欲望会逐渐减少,而对亲情的渴望则与日俱增,所以在父母年老后又特别是在生病期间,特别需要子女的关心和照顾,这种亲情不是任何给予物质能代替的。所以李密是要亲自照顾祖母,主动放弃各种机会,坚持不去就职为官,其孝心拳拳,可昭日月。

6/ 8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伏惟:是下级对上级的敬语。犹:尚且。矜:矜持爱惜。育:养育。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你看李密的思维非常严谨,逻辑非常严密:一开始说自己多么的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接着说祖母在我最孤苦时收养了我并把含幸茹苦把自己抚养大“祖母悯臣孤苦,躬亲抚养,臣少多病,九岁不行”,后来祖母老了病了,“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所以“臣常待汤药,未尝废离”,又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所没有人能替代我来供养祖母。所以成了祖孙两相依为命“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正因为祖母对自己是恩重如山,我势必要尽孝道,又因无人替代,所以后面的地方官员要我作官我拒绝了。现在朝廷要我上朝为官,所以我很为难。这段开始“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何且我这种更为特别情况呢?所以皇上你要准我不任。逻辑非常的严密,理由是非常的充分。后面话锋一转:【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郎官,本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自以为清高。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就是说:我本来以前就做过官,本来也是在追求飞黄腾达,也不自命清高,爱惜名节,所以我没有其它什么原因,只是因为要供养祖母,并且情况特殊,所不想出任。注意,李密的这这个补充非常必要,因为他这么坚决不出任,皇帝有可能认为你这是忠于旧朝,“一臣不侍二主”,对当朝的反叛,这就是政治上的对抗了,如是这样,那就可以招来杀身之祸。所以李密情商很高,很能把握这种微妙的关系。用这些话来打消皇上对自己的猜忌,这是很明智的做法,是很有必要的。注意,是希冀,而不是希翼,希望期盼的意思,我以前一直是认错读错了的。【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前面是打消猜忌,没有其它的原因,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将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用词很美妙,很形像生动哟。“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很深情,很动情哟。更字是多音字,一声时是变更、交替如:四季更替,和经历的意思,如:少不更事。这里更相,读一声,交替的思思。四声时,是更加,又,再的意思。【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前面的难题,不去就任不行,是不忠;如去了就不能供养祖母,是不孝,这是个难题,怎么办呢?李密给出了解决办法:先尽孝,再尽忠。因为我今年四十

7/ 8

四岁,而祖母有九十六岁了,报养育之恩尽孝时间不多了,时不待我,而报效国家,忠于陛下时间还来日方长。乌鸦都有反哺之情,何况人呢,并且还是孝治天下的当今朝廷呢,所以请求陛下恩准我的请求以能给祖母养老送终。你们看看,所言句句在理,句句深情,处处体现欲报养育之恩和尽孝道之情。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牧和伯:我们古文中也常看到什么牧,是指州官,比太守大,相当于现在省长。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天上玉皇,地下的土地公公,即天下地下的神明都知道。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告诉一条读古文和诗词的经验:当你完全看不懂某个词语时,多半是引用了某个典故。这个“结草”如只从字面来看,用在这里完全没法理解。这就是一个曲故: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大夫魏武子临死的时候,嘱咐他的儿子魏颗,把他的遗妾杀死以后殉葬。魏颗没有照他父亲说的话做。后来魏颗跟秦国的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把草打了结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颗梦见结草的老人,他自称是没有被杀死的魏武子遗妾的父亲。后来就把“结草”用来作为报答恩人心愿的表示。这句意思: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

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像,引经据曲,文采熠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等美词精彩纷呈。文章段落结构清楚,第一段讲自己悲惨的身世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第二段讲自己接诣就任与孝敬供养祖母相冲突进退两难的处境;第三段讲自己不想就任仅因祖母病重自己要尽孝外无其它原因,表明政治上的忠心;第四段给出了尽忠和尽孝两难问题的解决办法。本文中心明确,即通过表陈自己的身世及处境,请求皇上准许自己照顾祖母而不去就任。文章语言简洁,思路流畅,逻辑严密,在情在理,语气委婉,特别是句句情真意切,把祖孙俩相依为命、不离不弃的情感充分展现,很是感人,很让人动情,很具有感染力。

好文章,背下来。

8/ 8

第五篇:《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继承“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篇文章,同学们在昨天的课上,自己做了解读,那么对于这篇文章的特点,同学们有哪些体会、感悟?(学生自由回答)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

《陈情表》与诸葛亮曾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出师表》并驱,而且因为其中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而流传于世。千百年来,人们 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PPT展示)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二、解题(PPT展示)

(一)出处:南朝梁 萧统的《文选》卷三十七

(二)陈:陈述。

情:

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板书)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章用来谢恩,奏用来检举弹劾罪状,表用来陈述事由情理,议用来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三)梳理线索

由刚才对题目的解读好我们之前对课文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三个问题:文章题为《陈情表》,那么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请同学们思考之后作答。(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1.是谁陈情?(作者介绍)(请一位学生回答)明确:

李密(224—287),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李密幼时体弱多病,但非常好学,曾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尤精《春秋左氏传》。年轻时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又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辩著称。蜀汉亡,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辞不应征。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任尚书郎。在任期间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当权者对他还是有所顾虑,无人推荐,不久就免官,又在做了一年的汉中太守之后被罢官归田。他的著作只有《陈情表》传世。

2.向谁陈情?陈什么情?(愿乞终养,不能就职)(请一位学生简要回答)(PPT展示)补充明确: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作为一个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所以产生观望之心。不过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产生了困难。

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于是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3.后世评价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苏轼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祭十二郎文》,唐代韩愈作品,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郑氏抚养成人,共历患难,因此感情特别深厚。但是长大之后,韩愈本人在外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韩老成的英年早逝让韩愈悲从中来,写下此文。

《报任安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相比“死节”之士,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

三、课文分析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陈情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读者,而是靠杀戮和阴谋夺得政权,为人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司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构思这样一篇文章,如何去表达才能既不招祸,又达到自己的目的,让皇上答应他的请求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第一段

(请一位学生朗读,正音)

(一)字词串讲

(字面意思串讲后,学生自由朗读)

(二)研读赏析

第一段陈述了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李密上来就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这句话在这一段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总摄、统领的作用)

为什么说是统领全段呢?因为下面李密就把他遭遇的不幸一一地给晋武帝列了出来。

父丧母嫁【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父死母嫁。从小就无父无母确实让人同情)

多病零丁【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从小就体弱多病。这也幸亏有祖母的慈爱、关怀与精心照顾,才得以存活下来,所以李密怎能不由衷地感激祖母的抚养之恩呢)

门衰祚薄【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家中人丁衰微,内外无亲。

交代这一点,家中基本什么人也没有,就我一个,还有什么作用?——为下文作者强调对祖母“区区不能废远”作好了辅垫)

夙婴疾病【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前面李密已经说了,家中能尽孝的就他一个人,所以可以说李密现在是祖母唯一的感情支柱和生活依靠,他怎能对祖母置之不理呢)

问题:李密从纵向的时间线索和横向的内外线索展开了情感攻势,开篇便述说自身遭遇不幸的苦情,以及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目的是什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一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明确:

1.埋下伏笔

2.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辞官之事,而是从自己不幸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希望借此能够打动晋武帝,博得他的同情,使其能设身处地为自己想想,不再征召自己出仕。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

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再一次读一读这一段,尝试背诵。

(三)朗读并尝试背诵

(四)小结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内容。

◆第二段

(全体男生朗读本段)

(一)字词串讲

(讲解重点词语,学生尝试翻译。串讲之后学生齐读本段)

(二)研读赏析

如果说第一段作者借助亲情博取同情的话,那么第二段就是动之以理。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了感恩之情。问题1:本段分几个层次?(两层)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

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

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问题2: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问题3:第二层如何看出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确: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问题4: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明确: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三)朗读并尝试背诵

◆第三段

(一)全体齐读

(二)字词串讲(学生自由朗读)

(三)研读赏析

晋武帝看到文章这里,我觉得应该能有点被这份苦情、孝情、忠情打动了,但是,李密此时并没有直接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为什么呢?(时机还不成熟)

李密知道,如果马上提出要求,凭他蜀汉旧臣的特殊身份,晋武帝一句话就可以把他驳得哑口无言——既然你要奉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时你又出来做官呢?李密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下面他必须去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打消晋武帝的疑虑,表明自己的忠心。问题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明确:(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实际上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的就是这一点——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误会,李密确实有必要郑重声明,自己并不讲什么名节,完全愿意在新政权为官,现在之所以不能立刻出来,只是因为祖母需要照料,如此而已。)

C、正面陈述祖母的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问题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明确: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问题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明确: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第四段

(一)字词串讲(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二)研读赏析

四、艺术鉴赏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引导: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小结: 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对偶句;比喻句。

(4)陈辞委婉,屈伸适宜。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下载《陈情表》优秀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情表》优秀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教案设计

    教 研笔记-优秀教案设计 优秀教案设计 《春姑娘来了》活动案例 龙村中心小学 刘荣玉 活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主题的生成: 春天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春雨沙沙,小草发芽,蕴......

    优秀教案设计

    “创新教案大赛”参赛作品 课题:18、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设计者:六年级 何土发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

    优秀教案设计

    优秀教案设计 课题:阳光 石阡县大沙坝九校:王艳玲 二0一0年十二月 论 文 浅淡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 石阡县大沙坝九校:杨再涛 二0一0年十二月 浅淡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

    陈情表(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5篇模版)

    陈情表(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陈情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成语。 3.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汇总七篇《陈情表》教案 篇1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

    陈情表读后感

    陈情表读后感 陈情表读后感1 读名篇《陈情表》,可以让我们反思自身义不容辞的责任。“百行孝为先”。李密是一个典型的孝子,他的《陈情表》一文感人肺腑。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

    《陈情表》读后感

    《陈情表》读后感 《陈情表》读后感1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 还有:“忠孝难兼。” 写的李密既忠又孝。据说读《楚辞表》不动感情的人是不忠的,读《陈情表》不哭的人是不孝......

    陈情表 教案

    《陈情表》教案 一.导入新课: 以苏轼的评论导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