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爱故乡的杨梅》观察指导式教案设计参考
《我爱故乡的杨梅》观察指导式教案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具有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双重任务。教学本课应该紧紧围绕怎样观察事物的单元重点训练项目,通过观察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课前自读,感知观察
常言道:有的放矢。学生课前自读,不能没有目的地读,应该是心中有的。可设计如下问题:
1.课文是写什么的?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
2.哪一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杨梅果有什么特征?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课内自读,学会观察
1.抓住特点观察
作者为了赞美杨梅树,抓住它的枝、叶、果的特征进行观察。
如写杨梅树的枝和叶,用了四季常绿、一片片、狭长等词语,以及吮吸、舒展、欢笑等人格化的动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杨梅树的外形美。
再如为了赞美杨梅果,作者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经过多次细致入微的观察,从形状、颜色、滋味三方面突出了它的特征。
形状: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柔软
颜色:淡红→深红→黑红。
滋味:又酸又甜→甜津津。
2.突出重点观察
作者写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其中重点观察了杨梅果,这段内容写得十分详细,是课文的重点段,而写杨梅树仅用几笔带过,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按顺序观察
作者观察杨梅,先从整体上观察(杨梅树),后从部分(杨梅果)进行重点观察。根据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文章的思路,全文可分三段:
作者赞美故乡的杨梅,是为了表达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在观察和描绘时,能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并做到了言之有序,才使得文章言之有物,很好地表达了中心。这样,学生不但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还学到了不少的写作知识。
(三)课后习作,指导观察
在学生领悟了课文的观察方法后,应该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实物观察和写作训练,更好地巩固、运用观察,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习作训练时应该注意:
①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果树进行观察并仿写。
②在仿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新,如既可写植物,也可写动物,还可以状物。
第二篇:我爱故乡杨梅说课稿
我爱故乡杨梅说课稿
我爱故乡杨梅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作者抓住杨梅的特点,进行细腻地描写,是一篇难度适宜的指导学生仿写水果的状物抒情记叙文。
二、说教学目标
尽管《我爱故乡的杨梅》只是一篇选读课文,但却是是一篇引导学生状物的好范文,可以把它当作一篇精读课文来研读。课标提出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
3、要求学生认识与理解“贪婪、吮吸”等9个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口语表达、朗读、审美、绘画等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难点是学习作者描写杨梅果形、色、味的方法,任选一种水果,抓住一个特点,进行仿写。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聚焦“杨梅”。
1、导语:小朋友们,宁波镇海有一位乡土小说家叫王鲁彦,虽然离开故乡十几年,可是对故乡的杨梅却始终念念不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故乡,去看一看那里的杨梅。
2、板书并齐读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创设这样的导语引出故乡的景物,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感情基调,营造出一种“眷恋家乡、热爱家乡”的氛围,借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思念之情。)
(二)初步读文,解决生字词并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学习方法,明确目标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A、出示第一组词语认读,重点读好“婪、吮”。“贪婪”在字典中有两种意思,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这里的贪婪并不是贬义词。接着让学生观察这组词语,总结出着四个词语是描写杨梅树的(板书:杨梅树)。
B、出示第二组词语,认读并小结是描写杨梅果的(板书:杨梅果)。
3、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三)自主阅读,提炼写法。
(一)、自主读“描写杨梅树”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圈画相关词语,关注“拟人”的写作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杨梅树:吮吸伸展欢笑)
(二)、品读“描写杨梅果”的第3——5自然段,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1、自读课文3-5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的是杨梅果的哪个方面。(教师倾听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
2、学习第三自然段,总结学法。
(1)、认真默读第三自然段,合作探究。
(2)、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哪个方面?
(3)、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
①对比两段话,
A:杨梅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B: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这一步的设计是用比较法来欣赏词句,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如何写具体”。有了比较,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同时让学生明白要观察入微,才能描写细致,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相机板书样子)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①听老师范读,仿读。
②说说从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③学生感情朗读,进行朗读比赛。
[这篇文章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精练简洁,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仿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作者的喜爱杨梅热爱故乡的感情。诵读是学习本课的学习方法之一。]
(5)、学法总结
[总结了学法,让学生自学后两段有法可循。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性地学习。]
3、学生自学“颜色、味道”两方面。
(1)、自学其他两个方面,由各组进行汇报。(不完整的或是有说错的,让学生进行互相纠正。)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①汇报第四自然段(杨梅的颜色先写颜色的变化,接着写了变黑的原因,最后写了果肉,汁水的颜色。)
②汇报第五自然段(味道方面,先写了味道的变化,又用小时候吃杨梅的故事来证实杨梅甜中带酸。)
(三)回归第一自然段,点题。
作者之所以能把如此细腻地描写杨梅,是因为他深爱这故乡的杨梅,更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故乡。指导学生带着自豪、思念的语气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仿照课文,练习说话。
1、教师小结写法,学生再次回顾。
让一个学生说说作者的写法,然后教师小结:作者写《我爱故乡的杨梅》,先是介绍杨梅树,随后写杨梅果,按照季节、形状、颜色、味道四个方面来写,从中又穿插了跟这方面有关的经历和趣事,字字句句都表达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2、挑选一种水果,用上文中的好词佳句,同桌互说一个片段。
要求学生抓住一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中的一个特点,同时不要忘记说一说与这种水果有关的经历或者趣事,先和同桌聊一聊。
(在自主阅读,提炼了写法以后,也就是学生体验、理解了作者“眼看、手摸、嘴尝”的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仿照课文的写法,说说自己喜爱的水果”这个环节,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总结了写法,让学生有章可循。鉴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我选择了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水果,实现写法的迁移。)
(五)课外实践
1、喜欢文学的你,摘抄本文的的好词好句。
2、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江南的杨梅。
3、喜欢朗读的你,可以配乐朗读。
4、喜欢背诵的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喜欢上网的你,遨游互联网,搜索杨梅的资料。
[课外实践活动采取了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分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机会。]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六、说课件
本堂课教学多媒体可见的使用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直观、生动的图片使学生对杨梅的颜色变化及样子有了直观印象,建立了形象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更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利用课件,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时间。
我爱故乡杨梅说课稿2
1教学目标
1.认识与理解“贪婪、狭长、细腻、甜津津、细雨如丝”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
3.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一节课结束时,学生已经能够用连贯、通顺的语言,详细、生动地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如下:
我喜欢吃香蕉。香蕉就像半个月亮一样。它有两种颜色:有的香蕉是青色的,有的香蕉是黄色的。香蕉的表皮十分光滑,吃起来也不用麻烦。只要把皮剥掉,就可以吃到又香又甜、又软又滑的果肉。就连没有牙的老奶奶都可以享受着香甜的味道。如果香蕉皮是绿色的话,你可千万别吃,因为这样的香蕉吃起来又酸又涩。不过你不要着急,只要在家放几天就可以吃了。熟透的香蕉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喜欢桔子。它圆圆的和苹果一样大小。桔子先是绿色的,然后渐渐地从绿色变成桔黄色。如果把桔黄色的皮剥开,就能看见一瓣儿一瓣儿的桔子围在一起掰一瓣儿放进嘴里,嘴唇上和舌头上同时染满了桔黄色的汁水。没有熟透的桔子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想吃。我知道桔子里含有维生素,多吃一些水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秋天,苹果树上挂满了苹果。苹果圆圆的和茄子一样大小。苹果先是青的,随后变成青红色,最后变成深红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青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青嫩的汁水。没有熟透的苹果又酸又甜,熟透了的就甜津津的,叫人十分的喜爱。
这样的语言训练,通过感官的开发,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用眼睛去判断事物的形状、大小、色彩,甚至更多;学会用舌头去品尝酸、甜、苦、辣。利用感官的开发,刺激表达的欲望,使学生有感而发,说出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在倾听叙述的过程中,慢慢学会欣赏、品味和评价。什么样的语言更准确,什么样的语言更生动,什么样的语言更耐人寻味,还有什么语言能够与众不同。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鼻子和耳朵。打开五官,就打开五彩的世界!今天,学生所能看到的还只是一片叶子,但总有一天他们会透过叶子看到繁茂的大树,甚至气象万千的森林。
3重点难点
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
活动活动1【导入】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上学期学过关于思念故乡的古诗,还记得吗,请谁来背背?
指名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师:这首诗里,诗人想起了故乡的“茱萸”,便以此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喜爱之情。
有个著名作家叫王鲁彦,他也想念自己的故乡,所以写了一篇关于故乡的杨梅的文章,那让我们跟着他走进《我爱故乡的杨梅》吧!
活动2【活动】认读生词,检查预习。
[小黑板出示]
贪婪吮吸甘露平滑
细腻柔软狭长渐渐
又酸又甜细雨如丝甜津津
四季常绿新鲜红嫩豆腐
请小老师读。
活动3【活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的故乡是指哪里?(江南)
2、杨梅上市大概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可以吃杨梅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3、给各段落标上序号,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杨梅树,哪几个自然段写杨梅?
活动4【活动】深入课文,接近杨梅
(一)、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故乡的杨梅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几段是在写杨梅果的?
2、思考: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分别是什么样的?相机理解词语“细腻、甜津津”
(讲到形状时,拿杨梅实物做道具,请一位学生尝尝。)
3、杨梅的味道真是鲜美啊!那么,这么美味的果子是长在哪里的呢?(杨梅树上)让我们找一找课文哪一段是在写杨梅树的?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段?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杨梅树充满生机活力?在书上划一划。
3、品读语句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贪婪”说明雨水好喝,“吮吸”还可以是乳汁,你看到过小孩子吮吸乳汁吗,他们的神态是怎么样?(渴望、幸福的)
“甘露”甜甜的露水,说明什么?(春雨很丰富、很滋润)杨梅树如丝的春雨滋润着,好像在喝春天那甜甜的露水,真是舒服极了!
指导学生朗读。
(2)“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这句话让你感觉到了什么?(拟人的手法,写出杨梅树像孩子一样很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
4、春天到了,细雨如丝,杨梅树在春雨中欢笑着,来,杨梅树们,摆动你们狭长的枝条,快乐地舞动起来吧!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啊?
5、杨梅树就像孩子一样可爱,你喜欢他们吗?请你用朗读来表达你对他们的喜爱之情!
(三)为什么作者会对杨梅和杨梅树有这么深刻的印象,能够如此细腻的描写呢?
活动5【活动】说写结合,拓展练习
1、通过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你对江南的特产杨梅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呢?现在你在这里生活、上学,你就是一个江南人。你愿意面对着大家来介绍一下你们江南的杨梅吗?
(生介绍,介绍时要带有自豪的心情)[由于上课时间不够,此环节省略去]
2、介绍自己家乡的水果,模仿课文的语言来写。(选择一个角度——水果树,水果形状、颜色、味道等)
活动6【活动】板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
贪婪欢笑
杨梅树
杨梅
圆甜
红
我爱故乡杨梅说课稿3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及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及“眼看、手摸、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进行叙述,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以读为本,读出情感,体会情感”。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能用一两段话写一种家乡的特产。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思想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口语表达、朗读、审美、绘画等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学具准备】带一种家乡特产来
【课时划分】两课时
【设计特色】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以读促理解,以读体会情感,以读表达情感。
二、说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一边看CAI课件,一边朗读第1、2自然段。
通过课件直观演示跟读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杨梅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二)自学4-6自然段,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1、自读课文4-6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的是杨梅果的哪个方面。(教师倾听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认真阅读,用画、圈、批、注等手段,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懂的再提出来。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归纳:
①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
②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呢?
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小组学习,共同探究。
(三)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组长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2、组长汇报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哪个方面?
3、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教师相机板书)
①对比两段话,
A:杨梅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B: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柔软。
②你喜欢哪段话,为什么?
A生:和桂圆一样大小,让人清楚的知道杨梅的大小。
B生: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这里写出了刺的变化过程。
C生: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柔软。写出了作者把杨梅果放进嘴里时对刺的感受。
这一步的设计是比较法来欣赏词句,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如何写具体”。有了比较,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同时让学生明白要观察入微,才能描写细致,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
(四)感情朗读。
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听录音范读,仿读。
③学生感情朗读,进行朗读比赛。
④读得好的配乐进行朗读。
这篇文章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精练简洁,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仿读、比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作者的喜爱杨梅热爱故乡的感情。诵读是学习本课的学习方法之一。
(五)学法总结:
1、分组自读,合作探究。
2、写了杨梅的什么特点?
3、怎样把这种特点去写具体的?
4、感情朗读。
总结了学法,让学生自学后两段有法可循。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性地学习。
(六)学生自学“颜色、味道”两方面。
1、自学其他两个方面,由各组进行汇报。(不完整的或是有说错的,让学生进行互相纠正。)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①汇报第五自然段(杨梅的颜色先写颜色的变化,接着写了变黑的原因,最后写了果肉,汁水的颜色。)
②汇报第六自然段(味道方面,先写了味道的变化,又用小时候吃杨梅的故事来证实杨梅甜中带酸。)
(七)学生介绍完后,提问: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杨梅?
学生1:可以从保健功能方面来介绍。
学生2:从经济价值方面来介绍。
学生3:从生命力旺盛方面进行介绍。
这一步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语文学习观的意识。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创新活动,这样学生就能跳出教材的约束,进入广阔的社会来进行学习。
(八)指导写作。
1、为什么作者能把《我爱故乡的杨梅》写得这样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呢?(让学生自由说)
A生:因为作者喜爱故乡的杨梅。
B生:因为作者仔细观察。
C生:作者能按顺序,抓住杨梅的特点。
D生:写得很真实,因为是作者的经历。
教师引导、归纳: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杨梅的特点,从颜色、味道、样子等方面描写杨梅,抒发作者热爱家乡,喜欢杨梅的感情。
2、练说
⑴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家乡特产。
⑵展示自己带的家乡特产。
⑶认真观察。
⑷说一说。(说得具体,讲出自己的感情。)
①小组内互相介绍,互相评议,互相补充。
②推荐小组内介绍发的同学上来介绍,其他同学互相点评。
这里我设计了阶梯式的仿写练习,让学生先积累运用了本课的好词好句及写作方法,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写作,使学生在写作中不知不觉中迁移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九)课外实践
1、喜欢文学的你,摘抄本文的的好词好句。
2、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江南的杨梅。
3、喜欢朗读的你,可以配乐朗读。
4、喜欢背诵的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喜欢上网的你,遨游Internet,搜索杨梅的资料,用Powerpoint做一份电子简报。
课外实践活动采取了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在本课例中,多处体现了分层教学。如学习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时,我让演算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在背诵中,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分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机会。
我爱故乡杨梅说课稿4
一、课文简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状物抒情的记叙文,文章开篇点明主旨,直接抒发了“我”对故乡杨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接着将强烈的感情融进了对故乡杨梅树生动形象地描述之中,然后着重描写了杨梅的可爱了解杨梅的形、色、味,从中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第二自然段拟人句的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关于教法选定
“教无定法,但必有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特点,为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学效果,我将变式法、直观演示法、朗读指导等方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1.变式法:
先指导学生学习写“果”,着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再由“果”讲到“树”,最后回顾全篇。这种改变课文叙述顺序,直奔重点段落的方法,既突破了重点,以兼顾了全篇。
2.直观演示法:
为了将杨梅生长过程由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形象,增强学生感情体验,在教中,我采用多媒体再现杨梅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轻松地感知杨梅果形、色、味的特点。由于CAI集图文音形于一体,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与活动,使他们能在具体的声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3.朗读指导法:
由于课文词句优美,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词句,领悟作者感情。而且通过朗读还可能加速语言文字内化的过程。
三、关于学法的选定: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只有学习得法,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获取自能读书、自我发展的能力。由于这篇课文写杨梅果“形、色、味”的三个段落结构基本相同,我抓住这一特点,设计了“教学法、正向迁移、巩固深化”三个教学环节来重点训练巩固学生掌握“读→找→说”的学法指导。使他们朝着“自能”读书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体现学法指导的层次性。
四、教学程序的安排: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如下教学程序:
(一)整体感知,明确重点
带着问题进行听读课文:
问题:文章哪些自然段是写杨梅树?哪些自然段是写杨梅果的?重点写什么?
这一设计,使学生可借助图像进行图文对照,将文字形象化。从视觉、听觉上体验课文情感,并在轻松的情境中找到问题答案,这样既让学生理清文章记叙顺序,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重点。
(二)渗透学法,突出重点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教学目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读方方法,使学生脱离老师,逐渐进入自然读书状态,因此,我根据课文段落结构相似特性,安排了一个“读→找→说”的读书方法训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老师总结学法:学习这一段时首先读课文,然后找特点,最后说特点,简单来说就是“读→找→说”,(边说边出示课件:学习方法:读→找→说)这一课件简结明了,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方法。
2、定向迁移:
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读→找→说”三步读书法,但要达到熟练程度还需训练,因此学习杨梅果颜色这一段时,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用学法来学习,从而巩固学法。
a.首先出示学法指导的课件:
b.强化训练。运用多媒体展示杨梅颜色变化过程,让学生用“先……随后……最后练习说一段话,对于程度高的学生,还可鼓励他给这一课件配音。
以上步骤,既可以巩固学法,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促进语言内化,而且给课件配音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应用深化
如果前两段“扶、“半扶半放”的教学落实了,基础打牢了,学生应基本掌握了学法,在此基础上,我再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进行自能读书练习,期望通过这一练习或多或少内化一些读书技能。
①直观展示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可爱的杨梅果的样子,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和想说的欲望。
②分组讨论
学生现根据自学提示分组进行讨论
a.按照学习方法自学第六自然段。
b.这一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③检验效果
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效果
④巩固练习
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作者怎机关报围绕“可爱”这个意思,写出“杨梅果”的特点,而且让学生从整体来分析杨梅果各部分的变化特点,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作者写杨梅果各部分变化,都是按“初生—成长—成熟”的顺序来写的,既解决了教学重点,又为练笔打下了基础。
(三)品味语言,解决难点
体会杨梅树的美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准备运用以下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1、运用多媒体展示杨梅树在春雨滋润下的美景,让学生从直观上体会故乡杨梅树的美,这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美好意境,并通过这一意境唤起学生的审文情趣和欲望。
2、展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片
①让学生在读中找出对本段不理解的词语;
当学生提出如“贪婪、吮吸”等词语时,我将这些词用红色字体显示出来,根据学生讲的顺序,随机显示这些词语,这也是期货媒体难以达到的。
②提问:这些词一般是用来描写什么,文中描写什么?让学生了解是运用了拟人手法。这样会形象地描绘出杨梅树在春雨中茁壮成长的样子。
③指导朗读全篇,体会感情
大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因此,全课新授完时,再一次指导学生有感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杨梅树和杨梅果写得那么美丽可爱?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这与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平时仔细地观察分不开的。
(五)提供材料,举一反三
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要使他们学过的东西得到巩固,就要千方百计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练笔是一种好形式,有利于学生巩固学法,进行能力转化。三年级学生因年龄的限制,对家乡特产知之甚少,为此我运用了直观形象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言内化型训练,将长沙的一些特产的特点及生长过程资料收集起来,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看。这样做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平时难以全程观察到的变化过程,即运用媒体,延伸了学生观察的时空,在观察基础上让学生选一种特产为经配上文字或解说。为下一节课练笔打下基础。
爱故乡 枝:伸展着
树
叶:欢笑着
我爱杨梅 形:圆 桂圆大小 小刺
果色:淡红→深红→几乎变黑
味:又酸又甜→甜津津
我爱故乡杨梅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4课,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杨梅树的美;二是杨梅果的可爱。从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是一篇借物抒情的好文章。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难点是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次送教下乡我们探讨的目标是: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从文本中知道怎样才能把景物(或植物)写好。这也是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这节课,既不能把它上成一堂精讲课文,又不能上成独立的作文课。
由于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的情况,教学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体验、探究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写杨梅树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同时感悟杨梅树的美和可爱。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又活跃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说教学环节(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质凝定向——探究体验——练笔作业。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更重要”。由于文章的课题是文眼,所以上课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我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和作文中找到一个支点,于是我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
作者抓住什么具体写杨梅的?试举例说明。
确定问题后,我让学生自己读文探究或小组探究,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板书。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而且朗读要入情入境,表达感情。我及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练笔”进行突破体验。如:带着喜爱的语调朗读。在学生品读课文中,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练笔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应学会观察、读写结合。为突出这一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口语交际:模仿描写、采用加词、变词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段落内容,试一试学习说一说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会写作只要注意观察,抓住特点把所见所感写具体,就会有内容可写。例如:写橘子的外形,橘子成熟的变化。为培养学生下一步的练笔奠定了基础。很自然就进行到下一教学环节——练笔作业。新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于是我安排了作业:
1、写你最喜欢的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2、写你最喜欢的一种蔬菜。(写一段话)
四、说板书设计:
树
14、我爱故乡的杨梅
果 (形状、颜色、味道)
特点
我爱故乡杨梅说课稿6
【说课内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八单元第41课《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材分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状物佳作,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现代著名作家王鲁彦热爱故乡镇海的思想感情。课文层次清晰,按照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进行叙述,语言精炼、简洁,朴实、亲切。课文按照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进行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精炼、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采用形象的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仿佛见到杨梅、仿佛看见杨梅颜色变化、仿佛品尝杨梅的感觉。
这原本是一篇四年级的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领悟能力有限,对作者的遣词造句之美,布局谋篇之妙都只是一点点朦朦胧胧的感受,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二年级的学生特性,除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外,将写作的方法适当渗透,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作者对故乡的杨梅描写之所以如此细致,是因为对家乡的浓浓眷恋之情。
【目标制定】
根据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5个生字;理解和积累文中词语“细腻”、“贪婪”、“甘露”等词语;理解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介绍杨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细致的方法。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词义、摘录词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的习惯;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杨梅梅果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描写杨梅树、杨梅的语句,体会作者借助杨梅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
一、在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理解“故乡”,通过学生讲述自己故乡在哪里,将学生带入课文,走进作者的故乡,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看美丽的杨梅树,去品可爱的杨梅果。
二、从多种途径理解词句
新课标中本学段的阅读目标,是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图画,展开想像,结合生活,观察实物等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进而使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体会出作者的情感。
三、重视熏陶感染,尊重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涵养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尤其是像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均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因此本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这份深厚的情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杨梅对于作者来说就是故乡的象征,一想起杨梅自然而然就想起故乡,明白爱故乡的杨梅也就是爱故乡,有了这样的熏陶,再加上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特产时的热情,学生对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质疑为何作者如此喜爱杨梅,交流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并通过图片学习第二节,杨梅树的描写。
三、细节研究第四—第六节,找出描写杨梅的句子。
1、找出描写外形、颜色的句子。
2、找出描写味道、口感的句子。
3、完成填空,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四、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主题
五、课外延伸,加深爱乡之情
九年义务教育读本(试用本)第四册
课题《41、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执教:上海市平和学校余静雯
教学目标:
1、识记:甘、桂、软、唇、酸、津、味、饱;正确书写:桂、软、唇、酸、饱;积累:甘露、四季常绿、平滑、伸展、贪婪等词语。
2、学习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
3、能正确从文中找出“宽阔、坚硬、粗糙”的反义词,能划出描写杨梅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4、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杨梅梅果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
2、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故乡,齐读词语。
2、解释故乡:你出生的地方或是长期生活的地方就是故乡,也可以叫做家乡。(再读故乡一词)
3、你的故乡在哪里?
4、交流。(1-2名)
5、(板全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事物抒发了自己的热爱故乡的情感。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6、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第一节: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整体感知,质疑为何作者如此喜爱杨梅,交流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
1、过渡:作者故乡的杨梅到底为什么让作者那么喜爱啊?自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杨梅。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交流。(板书外形颜色味道)
4、看板书,连起来说一说,回答完整(2名)
课文从外形、颜色、味道三个方面介绍杨梅。
5、课文除了杨梅之外,还描写了什么?(杨梅树)
[学习第2节]
1、课文哪一小节是描写杨梅树的?
2、交流并出示第2节。
(1)指名读第2节
(2)正音贪婪、甘露(开火车),学习“贪”字,部首。
3、理解词语贪婪:贪心不满足;甘露:甘甜的汁水、露水。
4、自读该小节,思考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又为什么要贪婪地吮吸?
春雨努力长大,长出美味的杨梅。
5、引读:它们伸展着()的枝条,一片片()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理解拟人句,说明杨梅树喜爱春雨,渴望成长。(泛红欢笑)
6、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瞧,杨梅树长得多么茂盛!真是生机勃勃啊!(伴乐读)
三、细节研究,找出描写杨梅的句子。
[学习3—6节]
过渡: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就挂满了杨梅,我们一起去看看杨梅吧。
1、自读课文3-6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描写杨梅外形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杨梅颜色的句子。
2、边交流并出示:
(1)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A、自读,思考遍身的意思。(全身)
B、找出杨梅外形的特点。
C、交流(板书圆遍身小刺)
D、指导朗读。(自读--男生读—女生读。可爱)
(2)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的,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A、交流并板书。(学生边说边板书淡红、深红、几乎变黑随即泛红颜色词语)
B、观察关联词,并引读。
师: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把杨梅的颜色变化写清楚了。杨梅先……随后……最后……。(出示图片)
C、理解几乎:差不多,近乎。
D、为何是几乎变黑而不是完全黑?(因为太红了。)
E、描写颜色的词语能否交换?为什么?(根据杨梅生长顺序描写的。)
F、小结: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观察,根据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描写。
G、说话训练:用“先……随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事物变化。
G、齐读。
3、知道了杨梅的外形,了又解了它的颜色变化,它的味道和口感怎样呢?请找出文中描写杨梅味道的句子。
(1)交流并出示: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泛红又酸又甜甜津津并板书)
瞧,作者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杨梅果子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去写文章。
(3)它的口感如何呢?它的身上可是有刺的呀!
(4)交流并出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5)正音“软”(三拼)开火车
正音词语“细腻而且柔软”(开火车),理解词语意思,细腻,光滑;柔软,柔和。
(6)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女生读)
(7)杨梅不仅外形可爱、颜色亮丽就连刺都是这样柔软,口感真是爽滑!忍不住了,让我们咬开它尝尝杨梅的味道!(出示填空)
咬开熟透的杨梅,就可以看见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的汁水,甜津津的,叫人越越;而没有熟透的杨梅,咬下一口又又。
A同桌讨论。
B交流
C指导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引读:作者对杨梅又爱又恨,他爱的是杨梅那(又酸又甜的味道)恨的是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多了,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他这下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但是(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了,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只有当你吃饱了再吃别的东西时,才(感觉到牙齿被酸倒了)。((出示最后一节。)
5、总结升华
儿时的作者多么可爱啊!我们都知道余姚的杨梅特别有名,但是作者的故乡在浙江镇海,那里的杨梅可比不上余姚的杨梅。可是我们的作者仍然美滋滋地吃杨梅,牙酸倒了也不怕,还越吃越爱吃,这说明了什么?”
(爱故乡。)
师:对呀!作者通过杨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浓浓眷恋之情。或爱)作者爱着故乡的杨梅,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杨梅,更不会忘记(故乡)!因为他(爱故乡)!(引读、理解文章中心。)
6、饱含深情齐读第一节。(再次出示。)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1)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赛读---男女生配合读---齐读)
五、作业
学习课文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特产。
板书设计:
41、我爱故乡的杨梅
外形:圆遍身小刺
淡红深红几乎变黑(外)
颜色:
鲜红(内)
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
第三篇:我爱故乡的杨梅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贪婪(lán nán)
吮吸(sǔn shǔn)
狭长(xiá jiā)
嘴唇(chún cún)
染满(rán rǎn)
汁水(zī zhī)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枝条()的杨梅
()的果肉
()的小刺
()地吮吸
()的汁水
三、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字母。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1.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2.小河边的那间茅屋只有巴掌大。()
3.一棵棵高大的梧桐树像士兵一样挺立在马路两旁。()
四、按要求写句子。
1.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春三月,一朵朵桃花开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杨梅树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该句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细雨比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贪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作者把杨梅树当作________来写。
二、杨梅果
1.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
(1)这段话主要写了杨梅的________。
(2)画“——”的句子主要从()(味觉 触觉)来写杨梅,表达了作者对杨梅的()(讨厌 喜爱)之情。
2.作者仔细观察,发现杨梅颜色变化的过程是:
()―→()―→()
三、总结写植物的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要想把植物写好,一定要仔细观察。()
2.文中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能让文章更生动。()
3.不用安排顺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要写出对植物的喜爱或赞美之情。()
我爱故乡的杨梅
基础练习
一、lán shǔn xiá chún rǎn zhī
二、示例:四季常绿 圆圆 新鲜红嫩 平滑
贪婪 鲜红
三、1.B 2.C 3.A
四、1.杨梅树吮吸着甘露。
2.示例:阳春三月,一朵朵桃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
习作探究
一、1.比喻 拟人 丝 甘露
2.渴求而不知满足 人
二、1.(1)样子
(2)触觉 喜爱
2.淡红 深红 几乎变黑
三、1.√ 2.√ 3.× 4.√
第四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刘滋
【教学要求】
知识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训练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教育点: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创造点:具体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准备】
杨梅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金柑、杨梅、„„)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板书(“杨梅”,板书)
1、出示杨梅图片。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的图片,上面画的是什么?(杨梅)。哪位同学用一句话说出它的特点。(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说得真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对杨梅有更深的了解呢?(想)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大家先跟着老师读课题,还可以怎么读这个课题?跟着老师的手势读(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爱故乡的/杨梅)
老师想问同学们,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①“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②“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③“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 爱之情。)
3、读了课题后,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吗?(提示:为什么作者会喜欢杨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原因呢?(想),好,我们一起边学习边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请同学们先小声读课文,并把生词标出来,借助课文注音多读几遍。等会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认得的字词最多。
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词,多读几遍。
2、板书:
贪婪
吮吸
狭长
端午节
触到
桂圆
细腻
汁水
豆腐
甜津津
虽然
酸味
好,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看看这些词语要怎么读。①开火车读、抽读、全班齐读。
②同学们看,“吮吸”两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偏旁都是“口”字。)
③指导书写“腻”。(一个“月”加一个大写的“贰“字)看来同学们都是认真聪明的。
第二课时
接下来,我请同学来自由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记住要带感情朗读哦。(提问朗读)
一、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好,刚才同学们已经先读课文了,那么,有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第1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我爱故乡的杨梅,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谁来说说第2自然段又是写什么呢?(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写杨梅树需要春天的细雨。第2句写杨梅树生长得茁壮茂盛。说得真好!那么我们来看看“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的意思,想一想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本是描写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词语,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雨中的杨梅树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感情吧。(全班齐读)
二、细读课文,重点感悟课文第3—6自然段。
学习了1、2自然段之后,我们重点来学习第3至6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思考:杨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爱?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它的可爱的)提问
提示:(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板书
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旺盛。那么,杨梅结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作者在第3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一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出了杨梅的结果时间,在全文中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重点、难点)
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吗?
①(写杨梅形状的特点: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
②(写杨梅颜色的特点: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
③(写杨梅味道的特点:又酸又甜。作者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
同学们再想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提示:①(通过比较,更生动、直观、形象,读了以后,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
②(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表现出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
③(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我们一起来把这三个自然段朗读一次吧!
三、总结作者观察、写作方法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事物仔细、写作具体。而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完整篇课文,大家知不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感情呢?
作者通过把杨梅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表达了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另外还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五、课后作业,实践体验
好,那么学习完整篇课文之后,老师有两个小任务要交给同学们去完成。
1、课后请同学们去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下节课我们请同学来说,要说得具体,讲出自己的感情。
2、抄写生字词语,背诵喜欢的部分。
板书:
第五篇: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稿
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稿6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4课,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杨梅树的美;二是杨梅果的可爱。从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是一篇借物抒情的好文章。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难点是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次送教下乡我们探讨的目标是: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从文本中知道怎样才能把景物(或植物)写好。这也是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这节课,既不能把它上成一堂精讲课文,又不能上成独立的作文课。
由于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的情况,教学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体验、探究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写杨梅树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同时感悟杨梅树的美和可爱。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又活跃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说教学环节(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质凝定向——探究体验——练笔作业。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更重要”。由于文章的课题是文眼,所以上课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我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和作文中找到一个支点,于是我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
作者抓住什么具体写杨梅的?试举例说明。
确定问题后,我让学生自己读文探究或小组探究,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板书。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而且朗读要入情入境,表达感情。我及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练笔”进行突破体验。如:带着喜爱的语调朗读。在学生品读课文中,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练笔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应学会观察、读写结合。为突出这一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口语交际:模仿描写、采用加词、变词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段落内容,试一试学习说一说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会写作只要注意观察,抓住特点把所见所感写具体,就会有内容可写。例如:写橘子的外形,橘子成熟的变化。为培养学生下一步的练笔奠定了基础。很自然就进行到下一教学环节——练笔作业。新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于是我安排了作业:
1、写你最喜欢的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2、写你最喜欢的一种蔬菜。(写一段话)
四、说板书设计:
树
14、我爱故乡的杨梅
果 (形状、颜色、味道)
特点
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稿2
【教学说明】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及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及“眼看、手摸、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进行叙述,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以读为本,读出情感,体会情感”。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能用一两段话写一种家乡的特产。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思想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口语表达、朗读、审美、绘画等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学具准备】
带一种家乡特产来
【课时划分】
两课时
【设计特色】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以读促理解,以读体会情感,以读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一边看CAI课件,一边朗读第1、2自然段。
【通过课件直观演示跟读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杨梅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二)自学4-6自然段,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1、自读课文4-6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的是杨梅果的哪个方面。(教师倾听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认真阅读,用画、圈、批、注等手段,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懂的再提出来。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归纳:
①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
②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呢?
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小组学习,共同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自读、自学、质疑、问难,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性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作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人,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将不断提高。这就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三)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组长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2、组长汇报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哪个方面?
3、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教师相机板书)
①对比两段话,
A:杨梅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B: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柔软。
②你喜欢哪段话,为什么?
A生:和桂圆一样大小,让人清楚的知道杨梅的大小。
B生: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这里写出了刺的变化过程。
C生: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柔软。写出了作者把杨梅果放进嘴里时对刺的感受。
[这一步的设计是比较法来欣赏词句,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如何写具体”。有了比较,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同时让学生明白要观察入微,才能描写细致,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
(四)感情朗读。
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听录音范读,仿读。
③学生感情朗读,进行朗读比赛。
④读得好的配乐进行朗读。
[这篇文章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精练简洁,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仿读、比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作者的喜爱杨梅热爱故乡的感情。诵读是学习本课的学习方法之一。]
(五)学法总结:
1、分组自读,合作探究。
2、写了杨梅的什么特点?
3、怎样把这种特点去写具体的?
4、感情朗读。
[总结了学法,让学生自学后两段有法可循。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性地学习。]
(六)学生自学“颜色、味道”两方面。
1、自学其他两个方面,由各组进行汇报。(不完整的或是有说错的,让学生进行互相纠正。)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①汇报第五自然段(杨梅的颜色先写颜色的变化,接着写了变黑的原因,最后写了果肉,汁水的颜色。)
②汇报第六自然段(味道方面,先写了味道的变化,又用小时候吃杨梅的故事来证实杨梅甜中带酸。)
(七)学生介绍完后,提问: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杨梅?
学生1:可以从保健功能方面来介绍。
学生2:从经济价值方面来介绍。
学生3:从生命力旺盛方面进行介绍。
[这一步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语文学习观的意识。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创新活动,这样学生就能跳出教材的约束,进入广阔的社会来进行学习。]
(八)指导写作。
1、为什么作者能把《我爱故乡的杨梅》写得这样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呢?(让学生自由说)
A生:因为作者喜爱故乡的杨梅。
B生:因为作者仔细观察。
C生:作者能按顺序,抓住杨梅的特点。
D生:写得很真实,因为是作者的经历。
教师引导、归纳: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杨梅的特点,从颜色、味道、样子等方面描写杨梅,抒发作者热爱家乡,喜欢杨梅的感情。
2、练说
⑴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家乡特产。
⑵展示自己带的家乡特产。
⑶认真观察。
⑷说一说。(说得具体,讲出自己的感情。)
①小组内互相介绍,互相评议,互相补充。
②推荐小组内介绍发的同学上来介绍,其他同学互相点评。
[这里我设计了阶梯式的仿写练习,让学生先积累运用了本课的好词好句及写作方法,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写作,使学生在写作中不知不觉中迁移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九)课外实践
1、喜欢文学的你,摘抄本文的的好词好句。
2、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江南的杨梅。
3、喜欢朗读的你,可以配乐朗读。
4、喜欢背诵的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喜欢上网的你,遨游Internet,搜索杨梅的资料,用Powerpoint做一份电子简报。
[课外实践活动采取了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在本课例中,多处体现了分层教学。如学习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时,我让演算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在背诵中,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分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机会。]
附板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杨梅果
贪婪 形状:圆的(桂圆)、小刺平滑、细腻、柔软
吮吸 颜色:淡红―深红―黑
伸展 果肉新鲜红嫩,汁水鲜红
欢笑 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
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稿3
1教学目标
1.认识与理解“贪婪、狭长、细腻、甜津津、细雨如丝”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
3.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一节课结束时,学生已经能够用连贯、通顺的语言,详细、生动地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如下:
我喜欢吃香蕉。香蕉就像半个月亮一样。它有两种颜色:有的香蕉是青色的,有的香蕉是黄色的。香蕉的表皮十分光滑,吃起来也不用麻烦。只要把皮剥掉,就可以吃到又香又甜、又软又滑的果肉。就连没有牙的老奶奶都可以享受着香甜的味道。如果香蕉皮是绿色的话,你可千万别吃,因为这样的香蕉吃起来又酸又涩。不过你不要着急,只要在家放几天就可以吃了。熟透的香蕉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喜欢桔子。它圆圆的和苹果一样大小。桔子先是绿色的,然后渐渐地从绿色变成桔黄色。如果把桔黄色的皮剥开,就能看见一瓣儿一瓣儿的桔子围在一起掰一瓣儿放进嘴里,嘴唇上和舌头上同时染满了桔黄色的汁水。没有熟透的桔子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想吃。我知道桔子里含有维生素,多吃一些水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秋天,苹果树上挂满了苹果。苹果圆圆的和茄子一样大小。苹果先是青的,随后变成青红色,最后变成深红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青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青嫩的汁水。没有熟透的苹果又酸又甜,熟透了的就甜津津的,叫人十分的喜爱。
这样的语言训练,通过感官的开发,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用眼睛去判断事物的形状、大小、色彩,甚至更多;学会用舌头去品尝酸、甜、苦、辣。利用感官的开发,刺激表达的欲望,使学生有感而发,说出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在倾听叙述的过程中,慢慢学会欣赏、品味和评价。什么样的语言更准确,什么样的语言更生动,什么样的语言更耐人寻味,还有什么语言能够与众不同。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鼻子和耳朵。打开五官,就打开五彩的世界!今天,学生所能看到的还只是一片叶子,但总有一天他们会透过叶子看到繁茂的大树,甚至气象万千的森林。
3重点难点
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
活动活动1【导入】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上学期学过关于思念故乡的古诗,还记得吗,请谁来背背?
指名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师:这首诗里,诗人想起了故乡的“茱萸”,便以此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喜爱之情。
有个著名作家叫王鲁彦,他也想念自己的故乡,所以写了一篇关于故乡的杨梅的文章,那让我们跟着他走进《我爱故乡的杨梅》吧!
活动2【活动】认读生词,检查预习。
[小黑板出示]
贪婪吮吸甘露平滑
细腻柔软狭长渐渐
又酸又甜细雨如丝甜津津
四季常绿新鲜红嫩豆腐
请小老师读。
活动3【活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的故乡是指哪里?(江南)
2、杨梅上市大概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可以吃杨梅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3、给各段落标上序号,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杨梅树,哪几个自然段写杨梅?
活动4【活动】深入课文,接近杨梅
(一)、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故乡的杨梅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几段是在写杨梅果的?
2、思考: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分别是什么样的?相机理解词语“细腻、甜津津”
(讲到形状时,拿杨梅实物做道具,请一位学生尝尝。)
3、杨梅的味道真是鲜美啊!那么,这么美味的果子是长在哪里的呢?(杨梅树上)让我们找一找课文哪一段是在写杨梅树的?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段?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杨梅树充满生机活力?在书上划一划。
3、品读语句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贪婪”说明雨水好喝,“吮吸”还可以是乳汁,你看到过小孩子吮吸乳汁吗,他们的神态是怎么样?(渴望、幸福的)
“甘露”甜甜的露水,说明什么?(春雨很丰富、很滋润)杨梅树如丝的春雨滋润着,好像在喝春天那甜甜的露水,真是舒服极了!
指导学生朗读。
(2)“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这句话让你感觉到了什么?(拟人的手法,写出杨梅树像孩子一样很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
4、春天到了,细雨如丝,杨梅树在春雨中欢笑着,来,杨梅树们,摆动你们狭长的枝条,快乐地舞动起来吧!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啊?
5、杨梅树就像孩子一样可爱,你喜欢他们吗?请你用朗读来表达你对他们的喜爱之情!
(三)为什么作者会对杨梅和杨梅树有这么深刻的印象,能够如此细腻的描写呢?
活动5【活动】说写结合,拓展练习
1、通过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你对江南的特产杨梅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呢?现在你在这里生活、上学,你就是一个江南人。你愿意面对着大家来介绍一下你们江南的杨梅吗?
(生介绍,介绍时要带有自豪的心情)[由于上课时间不够,此环节省略去]
2、介绍自己家乡的水果,模仿课文的语言来写。(选择一个角度——水果树,水果形状、颜色、味道等)
活动6【活动】板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
贪婪欢笑
杨梅树
杨梅
圆甜
红
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作者抓住杨梅的特点,进行细腻地描写,是一篇难度适宜的指导学生仿写水果的状物抒情记叙文。
二、说教学目标
尽管《我爱故乡的杨梅》只是一篇选读课文,但却是是一篇引导学生状物的好范文,可以把它当作一篇精读课文来研读。课标提出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
3、要求学生认识与理解“贪婪、吮吸”等9个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口语表达、朗读、审美、绘画等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难点是学习作者描写杨梅果形、色、味的方法,任选一种水果,抓住一个特点,进行仿写。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聚焦“杨梅”。
1、导语:小朋友们,宁波镇海有一位乡土小说家叫王鲁彦,虽然离开故乡十几年,可是对故乡的杨梅却始终念念不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故乡,去看一看那里的杨梅。
2、板书并齐读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创设这样的导语引出故乡的景物,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感情基调,营造出一种“眷恋家乡、热爱家乡”的氛围,借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思念之情。)
(二)初步读文,解决生字词并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学习方法,明确目标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A、出示第一组词语认读,重点读好“婪、吮”。“贪婪”在字典中有两种意思,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这里的贪婪并不是贬义词。接着让学生观察这组词语,总结出着四个词语是描写杨梅树的(板书:杨梅树)。
B、出示第二组词语,认读并小结是描写杨梅果的(板书:杨梅果)。
3、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三)自主阅读,提炼写法。
(一)、自主读“描写杨梅树”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圈画相关词语,关注“拟人”的写作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杨梅树:吮吸伸展欢笑)
(二)、品读“描写杨梅果”的第3——5自然段,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1、自读课文3-5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的是杨梅果的哪个方面。(教师倾听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
2、学习第三自然段,总结学法。
(1)、认真默读第三自然段,合作探究。
(2)、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哪个方面?
(3)、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
①对比两段话,
A:杨梅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B: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这一步的设计是用比较法来欣赏词句,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如何写具体”。有了比较,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同时让学生明白要观察入微,才能描写细致,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相机板书样子)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①听老师范读,仿读。
②说说从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③学生感情朗读,进行朗读比赛。
[这篇文章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精练简洁,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仿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作者的喜爱杨梅热爱故乡的感情。诵读是学习本课的学习方法之一。]
(5)、学法总结
[总结了学法,让学生自学后两段有法可循。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性地学习。]
3、学生自学“颜色、味道”两方面。
(1)、自学其他两个方面,由各组进行汇报。(不完整的或是有说错的,让学生进行互相纠正。)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①汇报第四自然段(杨梅的颜色先写颜色的变化,接着写了变黑的原因,最后写了果肉,汁水的颜色。)
②汇报第五自然段(味道方面,先写了味道的变化,又用小时候吃杨梅的故事来证实杨梅甜中带酸。)
(三)回归第一自然段,点题。
作者之所以能把如此细腻地描写杨梅,是因为他深爱这故乡的杨梅,更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故乡。指导学生带着自豪、思念的语气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仿照课文,练习说话。
1、教师小结写法,学生再次回顾。
让一个学生说说作者的写法,然后教师小结:作者写《我爱故乡的杨梅》,先是介绍杨梅树,随后写杨梅果,按照季节、形状、颜色、味道四个方面来写,从中又穿插了跟这方面有关的经历和趣事,字字句句都表达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2、挑选一种水果,用上文中的好词佳句,同桌互说一个片段。
要求学生抓住一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中的一个特点,同时不要忘记说一说与这种水果有关的经历或者趣事,先和同桌聊一聊。
(在自主阅读,提炼了写法以后,也就是学生体验、理解了作者“眼看、手摸、嘴尝”的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仿照课文的写法,说说自己喜爱的水果”这个环节,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总结了写法,让学生有章可循。鉴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我选择了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水果,实现写法的迁移。)
(五)课外实践
1、喜欢文学的你,摘抄本文的的好词好句。
2、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江南的杨梅。
3、喜欢朗读的你,可以配乐朗读。
4、喜欢背诵的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喜欢上网的你,遨游互联网,搜索杨梅的资料。
[课外实践活动采取了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分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机会。]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六、说课件
本堂课教学多媒体可见的使用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直观、生动的图片使学生对杨梅的颜色变化及样子有了直观印象,建立了形象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更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利用课件,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时间。
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稿5
【说课内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八单元第41课《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材分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状物佳作,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现代著名作家王鲁彦热爱故乡镇海的思想感情。课文层次清晰,按照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进行叙述,语言精炼、简洁,朴实、亲切。课文按照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进行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精炼、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采用形象的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仿佛见到杨梅、仿佛看见杨梅颜色变化、仿佛品尝杨梅的感觉。
这原本是一篇四年级的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领悟能力有限,对作者的遣词造句之美,布局谋篇之妙都只是一点点朦朦胧胧的感受,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二年级的学生特性,除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外,将写作的方法适当渗透,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作者对故乡的杨梅描写之所以如此细致,是因为对家乡的浓浓眷恋之情。
【目标制定】
根据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5个生字;理解和积累文中词语“细腻”、“贪婪”、“甘露”等词语;理解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介绍杨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细致的方法。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词义、摘录词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的习惯;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杨梅梅果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描写杨梅树、杨梅的语句,体会作者借助杨梅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
一、在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理解“故乡”,通过学生讲述自己故乡在哪里,将学生带入课文,走进作者的故乡,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看美丽的杨梅树,去品可爱的杨梅果。
二、从多种途径理解词句
新课标中本学段的阅读目标,是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图画,展开想像,结合生活,观察实物等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进而使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体会出作者的情感。
三、重视熏陶感染,尊重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涵养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尤其是像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均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因此本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这份深厚的情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杨梅对于作者来说就是故乡的象征,一想起杨梅自然而然就想起故乡,明白爱故乡的杨梅也就是爱故乡,有了这样的熏陶,再加上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特产时的热情,学生对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质疑为何作者如此喜爱杨梅,交流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并通过图片学习第二节,杨梅树的描写。
三、细节研究第四—第六节,找出描写杨梅的句子。
1、找出描写外形、颜色的句子。
2、找出描写味道、口感的句子。
3、完成填空,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四、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主题
五、课外延伸,加深爱乡之情
九年义务教育读本(试用本)第四册
课题《41、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执教:上海市平和学校余静雯
教学目标:
1、识记:甘、桂、软、唇、酸、津、味、饱;正确书写:桂、软、唇、酸、饱;积累:甘露、四季常绿、平滑、伸展、贪婪等词语。
2、学习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
3、能正确从文中找出“宽阔、坚硬、粗糙”的反义词,能划出描写杨梅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4、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杨梅梅果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
2、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故乡,齐读词语。
2、解释故乡:你出生的地方或是长期生活的地方就是故乡,也可以叫做家乡。(再读故乡一词)
3、你的故乡在哪里?
4、交流。(1-2名)
5、(板全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事物抒发了自己的热爱故乡的情感。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6、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第一节: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整体感知,质疑为何作者如此喜爱杨梅,交流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
1、过渡:作者故乡的杨梅到底为什么让作者那么喜爱啊?自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杨梅。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交流。(板书外形颜色味道)
4、看板书,连起来说一说,回答完整(2名)
课文从外形、颜色、味道三个方面介绍杨梅。
5、课文除了杨梅之外,还描写了什么?(杨梅树)
[学习第2节]
1、课文哪一小节是描写杨梅树的?
2、交流并出示第2节。
(1)指名读第2节
(2)正音贪婪、甘露(开火车),学习“贪”字,部首。
3、理解词语贪婪:贪心不满足;甘露:甘甜的汁水、露水。
4、自读该小节,思考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又为什么要贪婪地吮吸?
春雨努力长大,长出美味的杨梅。
5、引读:它们伸展着的枝条,一片片()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理解拟人句,说明杨梅树喜爱春雨,渴望成长。(泛红欢笑)
6、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瞧,杨梅树长得多么茂盛!真是生机勃勃啊!(伴乐读)
三、细节研究,找出描写杨梅的句子。
[学习3—6节]
过渡: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就挂满了杨梅,我们一起去看看杨梅吧。
1、自读课文3-6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描写杨梅外形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杨梅颜色的句子。
2、边交流并出示:
(1)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A、自读,思考遍身的意思。(全身)
B、找出杨梅外形的特点。
C、交流(板书圆遍身小刺)
D、指导朗读。(自读--男生读—女生读。可爱)
(2)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的,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A、交流并板书。(学生边说边板书淡红、深红、几乎变黑随即泛红颜色词语)
B、观察关联词,并引读。
师: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把杨梅的颜色变化写清楚了。杨梅先……随后……最后……。(出示图片)
C、理解几乎:差不多,近乎。
D、为何是几乎变黑而不是完全黑?(因为太红了。)
E、描写颜色的词语能否交换?为什么?(根据杨梅生长顺序描写的。)
F、小结: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观察,根据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描写。
G、说话训练:用“先……随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事物变化。
G、齐读。
3、知道了杨梅的外形,了又解了它的颜色变化,它的味道和口感怎样呢?请找出文中描写杨梅味道的句子。
(1)交流并出示: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泛红又酸又甜甜津津并板书)
瞧,作者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杨梅果子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去写文章。
(3)它的口感如何呢?它的身上可是有刺的呀!
(4)交流并出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5)正音“软”(三拼)开火车
正音词语“细腻而且柔软”(开火车),理解词语意思,细腻,光滑;柔软,柔和。
(6)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女生读)
(7)杨梅不仅外形可爱、颜色亮丽就连刺都是这样柔软,口感真是爽滑!忍不住了,让我们咬开它尝尝杨梅的味道!(出示填空)
咬开熟透的杨梅,就可以看见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的汁水,甜津津的,叫人越越;而没有熟透的杨梅,咬下一口又又。
A同桌讨论。
B交流
C指导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引读:作者对杨梅又爱又恨,他爱的是杨梅那(又酸又甜的味道)恨的是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多了,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他这下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但是(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了,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只有当你吃饱了再吃别的东西时,才(感觉到牙齿被酸倒了)。((出示最后一节。)
5、总结升华
儿时的作者多么可爱啊!我们都知道余姚的杨梅特别有名,但是作者的故乡在浙江镇海,那里的杨梅可比不上余姚的杨梅。可是我们的作者仍然美滋滋地吃杨梅,牙酸倒了也不怕,还越吃越爱吃,这说明了什么?”
(爱故乡。)
师:对呀!作者通过杨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浓浓眷恋之情。或爱)作者爱着故乡的杨梅,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杨梅,更不会忘记(故乡)!因为他(爱故乡)!(引读、理解文章中心。)
6、饱含深情齐读第一节。(再次出示。)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1)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赛读---男女生配合读---齐读)
五、作业
学习课文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特产。
板书设计:
41、我爱故乡的杨梅
外形:圆遍身小刺
淡红深红几乎变黑(外)
颜色:
鲜红(内)
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
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稿6
一、课文简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状物抒情的记叙文,文章开篇点明主旨,直接抒发了“我”对故乡杨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接着将强烈的感情融进了对故乡杨梅树生动形象地描述之中,然后着重描写了杨梅的可爱了解杨梅的形、色、味,从中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第二自然段拟人句的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关于教法选定
“教无定法,但必有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特点,为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学效果,我将变式法、直观演示法、朗读指导等方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1.变式法:
先指导学生学习写“果”,着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再由“果”讲到“树”,最后回顾全篇。这种改变课文叙述顺序,直奔重点段落的方法,既突破了重点,以兼顾了全篇。
2.直观演示法:
为了将杨梅生长过程由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形象,增强学生感情体验,在教中,我采用多媒体再现杨梅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轻松地感知杨梅果形、色、味的特点。由于CAI集图文音形于一体,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与活动,使他们能在具体的声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3.朗读指导法:
由于课文词句优美,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词句,领悟作者感情。而且通过朗读还可能加速语言文字内化的过程。
三、关于学法的选定: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只有学习得法,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获取自能读书、自我发展的能力。由于这篇课文写杨梅果“形、色、味”的三个段落结构基本相同,我抓住这一特点,设计了“教学法、正向迁移、巩固深化”三个教学环节来重点训练巩固学生掌握“读→找→说”的学法指导。使他们朝着“自能”读书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体现学法指导的层次性。
四、教学程序的安排: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如下教学程序:
(一)整体感知,明确重点
带着问题进行听读课文:
问题:文章哪些自然段是写杨梅树?哪些自然段是写杨梅果的?重点写什么?
这一设计,使学生可借助图像进行图文对照,将文字形象化。从视觉、听觉上体验课文情感,并在轻松的情境中找到问题答案,这样既让学生理清文章记叙顺序,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重点。
(二)渗透学法,突出重点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教学目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读方方法,使学生脱离老师,逐渐进入自然读书状态,因此,我根据课文段落结构相似特性,安排了一个“读→找→说”的读书方法训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老师总结学法:学习这一段时首先读课文,然后找特点,最后说特点,简单来说就是“读→找→说”,(边说边出示课件:学习方法:读→找→说)这一课件简结明了,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方法。
2、定向迁移:
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读→找→说”三步读书法,但要达到熟练程度还需训练,因此学习杨梅果颜色这一段时,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用学法来学习,从而巩固学法。
a.首先出示学法指导的课件:
b.强化训练。运用多媒体展示杨梅颜色变化过程,让学生用“先……随后……最后练习说一段话,对于程度高的学生,还可鼓励他给这一课件配音。
以上步骤,既可以巩固学法,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促进语言内化,而且给课件配音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应用深化
如果前两段“扶、“半扶半放”的教学落实了,基础打牢了,学生应基本掌握了学法,在此基础上,我再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进行自能读书练习,期望通过这一练习或多或少内化一些读书技能。
①直观展示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可爱的杨梅果的样子,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和想说的欲望。
②分组讨论
学生现根据自学提示分组进行讨论
a.按照学习方法自学第六自然段。
b.这一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③检验效果
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效果
④巩固练习
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作者怎机关报围绕“可爱”这个意思,写出“杨梅果”的特点,而且让学生从整体来分析杨梅果各部分的变化特点,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作者写杨梅果各部分变化,都是按“初生—成长—成熟”的顺序来写的,既解决了教学重点,又为练笔打下了基础。
(三)品味语言,解决难点
体会杨梅树的美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准备运用以下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1、运用多媒体展示杨梅树在春雨滋润下的美景,让学生从直观上体会故乡杨梅树的美,这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美好意境,并通过这一意境唤起学生的审文情趣和欲望。
2、展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片
①让学生在读中找出对本段不理解的词语;
当学生提出如“贪婪、吮吸”等词语时,我将这些词用红色字体显示出来,根据学生讲的顺序,随机显示这些词语,这也是期货媒体难以达到的。
②提问:这些词一般是用来描写什么,文中描写什么?让学生了解是运用了拟人手法。这样会形象地描绘出杨梅树在春雨中茁壮成长的样子。
③指导朗读全篇,体会感情
大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因此,全课新授完时,再一次指导学生有感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杨梅树和杨梅果写得那么美丽可爱?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这与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平时仔细地观察分不开的。
(五)提供材料,举一反三
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要使他们学过的东西得到巩固,就要千方百计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练笔是一种好形式,有利于学生巩固学法,进行能力转化。三年级学生因年龄的限制,对家乡特产知之甚少,为此我运用了直观形象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言内化型训练,将长沙的一些特产的特点及生长过程资料收集起来,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看。这样做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平时难以全程观察到的变化过程,即运用媒体,延伸了学生观察的时空,在观察基础上让学生选一种特产为经配上文字或解说。为下一节课练笔打下基础。
爱故乡 枝:伸展着
树
叶:欢笑着
我爱杨梅 形:圆 桂圆大小 小刺
果色:淡红→深红→几乎变黑
味:又酸又甜→甜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