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程教育中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论文(精选)
【摘要】远程教育中课程实践教学的远程化一直是远程教育的难题,目前我国远程教育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实践环节上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文章分析了虚拟实验的特点,综合虚拟实验和传统实验的优势,建立了“虚实互补、优化整合”的构建模式,旨在通过虚拟实验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关键词】远程教育 虚拟实验 实践教学远程教育中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地位及学员的特点
课程实践是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下,结合课程内容和社会生活及工作实际情况进行的验证性、基础性或综合性训练,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力,为专业学习及专业实践教学打下基础。课程实践一般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大作业、实践性课程等。从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上看,课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础,所以远程教育中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远程教育的主体学员是职业人,职业人就是曾经有工作,或现在正在工作着的人。有工作就有实践经验,有实践经验就具有实践能力的积累,而这恰恰是普通高校学生所不具备的。学员大部分有一线工作的经历或经验,已经具有了本专业课程的一些感性认识和职业经验积累,只是不够系统和理论需要提升。学员的特点,决定了远程教育中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决不能照搬普通高等学校的资源建设模式,要建有远程教育特色、符合学员需求、具有鲜明行业特性和岗位指向性的教学资源。实践资源的数字化是必然手段,数字化的实践资源不能取代实践环节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虚拟实验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从实现技术手段和实验目的看,虚拟实验的实现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1 遥控型实验
遥控型实验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将实验室内真实的实验设备及控制系统,转换成三维图像、声音、状态等传输到远端的学生计算机中,参加实验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中进行操作,通过通讯线路遥控真实实验室现场中的实验设备,进行编程、校对、启停、测试、监控等操作。而学生执行操作的结果如:文字、图像、数据等又会实时地回传给学生,从而使实验学生可对实验数据实时采集并进行处理。
2.2 模拟型实验
模拟型实验是在计算机中用软件模拟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等实验器材和实验条件或通过数据库建立虚拟操作环境,并以文字、图形或动画方式显示出来。以数控技术专业的电工电子课程实验为例,实验学生可以自由地取用软件中的各种电阻、电容、晶体管、集成电路等虚拟器件组成实验要求的电路,然后接上虚拟的开关和电源,以及信号发生器、测量仪器、示波器等虚拟仪器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可以取得和采用真实实验器材、设备相同的实验结果。
2.3 仿真型实验
这种形式的实验采用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构建网上虚拟实验环境、虚拟仪器和设备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实验“情境”,它不仅可以控制学习情境的复杂度和逼真度,还可以弱化甚至剔除真实情境中无关的干扰因素,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实时操作。以电子商务专业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课程实验为例,模拟系统中体现为厂家与商家之间的交易。虚拟实验在远程教学中虽然有着十分突出的优点,但虚拟实验教学本身也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a虚拟实验教学的非真实性
由于远程教育中课程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如:在实验过程中的声音、温度、振动、气味、光亮等等是不容易仿真或传递的,并且学员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技能也是很重要的,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和错误也是重要的收获,因为能够分析好实验的误差或错误有时比得到精确的数据更重要,这些都是远程实验不能办到的。
b虚拟实验教学的非经济性
虚拟实验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其维护费也不例外。如日常的更新、服务器的维护、安全策略、用户的培训等。而且,需要有更多的辅导老师为学员来回复大规模的实验邮件、主持论坛,这无疑也要不断增加开支。反过来,对学生而言,若要让实验者可以“沉浸”在高度交互的虚拟实验环境中,那昂贵的感知设备并不能让每个人如愿以偿。
c虚拟实验教学的非严谨性
开放性是虚拟实验教学基本特征之一,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开展实验,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但与此同时在虚拟实验教学中,学生毫无实验室制度的制约、毫无谨慎使用仪器设备的顾忌;根本不必担心实验存在的危险、也不必考虑实验失败的代价等,正是虚拟实验教学的随意性会让学生逐渐失去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在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作风上打了折扣。模块化构建是课程实践资源建设的有效方法
整合资源就是要建立起“虚实互补、优化整合”这样一个模式。将资源合理的组合,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而模块化的构建是课程实践资源建设的有效方法。一体设计的课件在修改或更新时经常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模块化构建就比较灵活,尤其是在局部调整时会显示出其优势。模块化的构建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资源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甚至是长期的工作,模块化的构建为后续的资源丰富留出了友好的接口。模块化设计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认知、理解、巩固、应用、交互等环节的,每个环节本身就形成了不同的模块,模块化的构建能使学生学习的效率、效果更好。
综合以上提出了适合远程教育的虚拟实践教学策略,即:基于情境式的自主发展性虚拟实践教学策略。该策略主要由创设虚拟情境、启发引导,明确实践问题、锁定内容,自主学习、独立探索,交流讨论、协作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等环节组成。其中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学生可以随机进入不同的情境。实践资源的模块化构建可以分为:实境录像、教师详解、学员模拟、自测自练、实验报告、交互平台等模块。通过实境录像模块创设真实情境;通过教师详解模块明确实验、锁定内容;通过学员模拟模块和实验报告模块自主学习、独立探索;通过自测自练模块自我评价、自我反思;通过交互平台模块交流讨论、协作学习。实际构建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选定不同的模块,使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资源共享是实践资源建设的有利保障
资源共享表面上看是教学资源的共享,其内涵是教师资源的共享、学生共享资源、资金的共享,是系统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系统的优势在于它广泛的网络,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低廉的收费标准就决定了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共享。
对于远程虚拟实验资源的开发可以整合远程教育的人才资源合作开发,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重复开发造成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要作好这件事情,首先就要成立一个共同的组织来进行协调,对于协作开发的远程虚拟实验(室)资源可放在一个可共享服务器上进行统一管理。可采用科研立项并给予资金资助,对于完成远程虚拟实验资源建设项目的人在职称评定中可给予加分,从而使远程教育虚拟实验资源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1998.4.[2] 裘伟廷.《虚拟实验在远程实验教学中的前景》.《当代远程教育》.1999.3.[3]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齐新战.《网络虚拟实验室体系结构研究》.
第二篇:在“洋思教学模式”中如何应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
“洋思教学模式”中如何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
随着洋思教学模式的在我市的推广,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又起高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行,给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的旧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学生由先听老师讲再练习改为先自学发现问题,再合作探索然后由老师点拨释疑,最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当堂消化,课后不留作业。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给教师的备课上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前教师主要是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备的是参考书教案书等现成的东西,照书备课,现在是备学生的学习方案学习方法,设置各阶段检测练习题,体现的是教师点拨的技巧和创新的能力,备的是学生如何求知,需要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素养。在推广洋思模式的过程中,使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进行备课上课,能起到提高备课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事半而功倍。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分小学版和初中版,使用的教材有人教课标版、北师大课标版、华北师大课标版、语文A版、语文S版、语文版、苏教课标版、苏科版、外研社版、冀人教课标版、人音版、人美版、浙教课标版等十三个版本,涵盖了中小学除体育课外的所有课程(体育课在专题教育栏目中有一部分相关的内容)。每个学科又分为教案示例、媒体资源(图片、课件、音视频资料、示范课例)、典型例题、习题精选、单元测试、探究活动、扩展资料等七大板块,内容根据最新教材编排,每学期内容分16期播发,供各项目学校接收使用。
在“洋思教学模式”中如何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呢?
1、教案示例:选用由特高级教师编写的优质课教案,对我们的教学起示范引导作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示例编写适合自己教学的教案学案,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媒体资源:与教材内容相一致的图片、课件、音视频资料、示范课例,可使学生更加形象具体直观的了解所学内容,弥补我们由于见识少条件差眼界狭小的不足和教学中教师讲授不全面,教学资料缺乏陈旧的缺憾。教师在展示教学内容、小结所学知识、进行练习检测时播放相应内容以促进学生学习。示范课例可供教师 观摩学习,借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3、典型例题:课程资源所选用的例题都是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有较强针对性的题目,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起示范引路作用,教师可在学生自学完课本内容后适当出示例题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增加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4、习题精选:洋思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都需要用不同难度的检测题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本题量不足,教师编题能力和针对性欠缺。而习题精选能为我们提供足量的练习题供我们检测教学效果之用,为教师提供了帮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解题机会,学生学习更能抓住重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单元测试:部分栏目章节有单元测试题,教师在教完一单元内容后可以用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检测,同时也可大大减轻教师命题录入工作的劳动强度,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6、探索活动:指导教师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做游戏、收集资料相互交流,增强所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努力后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
7、扩展资料:提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小知识、小故事、背景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教者的学识,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学习课外知识提供物质基础。教师可将这些资料收集整理,打印成册或制作成幻灯片供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主动学习课外知识的自觉性。
怎样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呢?首先各项目学校要选派专门人员调试好远教设备,让课程资源能从卫星传入校园,把课程资源接收到学校的相关计算机中,然后科任教师从接收到的课程资源中下载与自己所教学科相关的内容,进行二次深度加工,制作成课件、打印稿等供课堂教学之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远程教育资源进课堂见实效,真正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应有作用,把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新的高潮。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灵活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语文教学中灵活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国家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成为当前农村教育教学的一个新的课题。在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教育教学理念得不到利用。远程教育的开展给予了教师学习运用现代技术教学的机会。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能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因此,主动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一、利用媒体资源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使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与智能的发展,也多在无意识下完成的。而在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IP资源中的媒体资源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利用媒体资源能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在教学五年级语文《草原》这课时,先让学生观看远教资源中的草原视频,让学生在看的同时对草原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一望无际、翠色欲流的草原,奔驰的骏马,好客的蒙古人就给学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对后面的课文教学作了完美的铺垫,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在进行生字教学时,我先将媒体资源的课件进行一些修改,加上了一个“蓝猫的问题”这一环节。小学生都喜爱卡通人物,小朋友都很熟悉蓝猫,我就先在课件中插入蓝猫的图片,让蓝猫提出生字难题,让小朋友帮它解决。这样小朋友的情绪一下子高涨,学习兴趣高了,学习效果自然好了。
二、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证明直观形象的事物在人的大脑里形成的印象要深刻持久。远教资源以图文为主,并配以声音、动画等,它作用于学生主要是视听结合的信息。因此,它很符合学生接收信息和贮存信息的规律的。利用媒体资源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课件资源对威尼斯水城的景色,小艇的样子用图片的形式给予展示,结合课文中的文字描写,学生很快就抓住了小艇的外形特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
三、利用资源,改善教学设计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在教学的背后还隐藏着太多的艰辛,特别是教师的备课。要上好短短的45分钟,也许老师们花去了几个甚至十几个45分钟。现在远程教育的开展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可以改善、减轻我们的备课工作。首先,教学资源中的教案都是经过优秀的教师、专家精心设计的,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作为借鉴;或者稍加修改利用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来。这样既减轻了我们的教学设计工作量又不影响我们教学设计的质量。其次教学资源中的课后习题或拓展练习为我们的教学巩固作了很好的补充。
IP资源中的教师发展资源,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学习的空间。首先在教师发展资源中有丰富的教学案例,通过它我们可以观看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其次,专家课标的解读,经验的介绍,对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方向指导。
四、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文化熏陶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文化熏陶。专题教育中的艺术熏陶、文化修养等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比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我播放邱少云革命陵园的资料片让学生观看,使学生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感受到了邱少云这一个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视频。比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悬梁刺股的故事等等。培养学生从小发奋图强,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勤奋的种子。
总之,在教学中实践证明,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恰当地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远程教育工程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四篇: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有关做法
一、依据学科特点,实施课程整合
(一)语文学科
语文的考查从大的方面来讲分为读写、理解和表达。基础题侧重考查读写,阅读题侧重考查赏析理解,作文侧重考查表达。当然每一部分都是相辅相成而非孤立存在的。
1.基础部分精耕细作。
音、形、义对于文字而言缺一不可,在考试过程中涉及到多种题型,为了最大可能地把
基础分拿到手,讲解、复习过程必须做到细之又细。细到成语的意思、适用对象、褒贬色彩、语法习惯、语境特点,细到病句的各种类型,细到标点的各种使用规则,细到每一个文言实词、虚词的各种义项。唯有精耕细作,才能在基础题上所向披靡。2.理解部分举一反三。
理解部分往往是学生最头疼的,因为考查的范围无边无际。各种各样的诗词、文章奔涌而来,貌似讲也无所尽,但其实范围越是广大,越应该做到讲有所尽。“文无尽而题型有尽”,所以在诗词鉴赏和阅读理解的指导过程中,明确题型、方法指导、答法规范显得尤为重要。每一种题型都有其相对固定的答题模式,所以一定时间内的定量的题型训练、讲解非常有效,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继而在考场上势如破竹。3.表达部分触类旁通、厚积薄发。
无论是语言运用题还是作文,当然都是以读写、理解为基础的。除了相应的题型训练,作文更应该注重素材积累,注意指导学生审题、扣材料、扣题、段落衔接、首尾照应等,最终做到厚积薄发。
所有的考试都离不开基础,离不开理解,离不开表达,而这些又以审题准确为前提,审题训练、讲解、指导应当贯串学习、复习过程的始终。
(二)数学学科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整合教材内容势在必行。高
一、高二基础年级教学,教材内容作如下处理效果也许会不错。
1.三角函数部分: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三角恒等变形,解三角形三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既保持了知识的连续性、系统性,又较大程度地解决了学生的遗忘问题。
2.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教材上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有较大间隔:实际教学中平面向量是高一上学期内容,而空间向量是高二下学期内容。空间向量本质是平面向量的空间推广,二者联系紧密,但因间隔时间过长,往往导致讲空间向量时,学生的平面向量的知识大多已遗忘,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统计
3.与统计案例。作为内容紧密联系的两部分内容,统计在高一讲,统计案例在高二讲,战线过长,容易导致教学效果差。建议将统计移到高二与统计案例一起讲。
4.另外,教材内容整合,既需要老师们认真研究,合理安排,更需要教研室的大力主持与统筹安排,因为学校内部的教材整合与教研室的进度安排如果有冲突,往往会影响老师们的切身利益,不利于教材整合的顺利实施。
(三)英语学科
一轮复习中英语学科多以基础知识和语法为主线,再加上大量的高考适应性训练题。但是反思并借鉴其他学校的做法,我们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在高三英语课文复习中我们可以不拘泥于原来的模块教学,而是以话题为中心,将内容相关相近的文章组合在一起,这样以话题为单位,可以更有效地复习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学习文章的文化思想、内容和语篇结构,培养阅读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我们可以尝试打破课本分册顺序和模块顺序,按“话题模块”整合重组现在教材中的课文,来进行一轮复习。话题模块,是指“几个相近或相关的话题整合成一个话题单元”。按照《考试说明》上介绍的模块项目,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人物介绍与个人情况”、“ 友谊与人际关系”、“社会风俗与及节假日活动”、“ 旅游和交通”、“文娱与体育”、“自然与环境”、“语言学习”、“历史与地理”、“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文学与艺术”、“健康生活与健康饮食”、“学校生活”等12个模块,然后按照这些整合后的话题来进行复习。
(四)物理学科
1.改变教学理念 低起点开展教学,建立适合我们学生的习题教学资源库 高中阶段的学习,适量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眼下的事实是:习题集、模拟题等满天飞,但很少有难度、深度上适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和复习资料。因此必须有自己的资源库!而低起点开展复习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自己的一套题库。在充分研究高考、考纲的基础上,各地的模拟题、习题集等,教师对题目进行选编.2.下大力气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
在平时复习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逻辑性思维能力有待大幅度提高。建议在高三物理后期复习中,在讲解典型计算题时,抓住规范化要求的流程,统一要求,集中训练,有效地解决了有关步骤会而拿不到分的情况,在高三一模结束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于高考试题二卷中的计算题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的审题专项训练。将题目印制成讲义,然后让学生审题,题干每句话中,确定为关键词的、确定为已掌握知识的、确定可以画出过程图或力图的自己加标记。在进入第二时段的突击练习时,让学生在“审题”讲义批改后的基础上,清楚地勾画出过程,并特别要求写出文字说明,其格式统一要求为“对谁,在哪个过程,怎么样”并且写出贴合题目意思的方程式。由于高考物理试题属于“踩点给分”即分步判分方式。经过这样的训练,即使由于题目情境或各种原因引起答题有诸多错误,但可以实现学生会的部分,尽可能拿到分。
3.循序渐进,小跨度进行变式训练
为了学生理解问题的全面性,以及防止思维定势发生,在原有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是必要的。但有时处理不当,也会反受其乱.因此,变式练习也要小跨度进行,最好情境设置和方法设置上进行平行变动。同时,为了让高三学生体会命题者的真正意图,在变式训练时,采用明确的方法进行“层层加
码”。让学生在审题时,能自觉地去体会编题者的意图,让学生解答一类的效益大于几道题的。而对于“难、偏、繁、怪”和“多讨论、多推理、多判断”的问题,在高三复习的前期,大胆放弃,一模以后,可以出现一些.(五)化学学科
高中化学新课程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是选修的基础,选修是在必修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深化。必修内容涉及面广,几乎包括高中所有内容,但教学要求较低,相关内容在选修中都将进一步深化。所以,同一个知识点,会在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中重复出现。在复习中应针对高三学生的思维特点,整合三种教材,通过整合复习,打破原来的模块界限,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完善学科知识结构。同时,也可以避免复习内容的重复性,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原理及应用,在《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均有涉及,每一种教材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都不一样。《必修1》从常识上了解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化学反应原理》从原理层次理解电解饱和食盐水,《化学与技术》则从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层次认识电解饱和食盐水,注重化学原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在高考复习时,有必要整合三种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循序渐进在掌握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原理和应用。
再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时,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存在”为主线发散到各个要求的具体物质,注意编织每个具体的物质 “结构→性质→用途→制法→检验方法”的复习线索,“单质→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
(六)生物学科 1.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分为三大板块,四大知识系统。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可进行专题复习。
2.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1)按体系分专题: ①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②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③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④生物与环境系统。(2).按实验分专题:
①验证性实验,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②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③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④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3).按题型分专题:
①曲线坐标题。②图形图表题。③遗传系谱图题。④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题。
(4).按热点分专题:
①生态和环境热点。②生命科学前沿热点.③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④国内大事、世界风云
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最后冲刺阶段留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
(七)政治学科
高中政治分为四个必修模块二个选修模块,内容多,知识繁杂,要想提高复习效率、提高考试成绩,必须整合模块知识,提高答题的实效性和得分点。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路有许多,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实施。
1.根据模块特点进行模块内的知识整合。如经济生活可以从消费、生产、经济制度、体制环境等进行整合,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政治生活可以围绕十大主体、六大政策(制度)整合,文化生活按照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等自主构建;哲学按照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题目多变,万变不离其中,这种思路构建的知识体系是最有效的最实用的。
2.依据时政热点跨模块构建。比如钓鱼岛问题,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角度发散整合,注意从各个角度发散。结合典型例题,形成模版,这是最能提高得分率的思路,但相对来讲也是最笨拙的办法。
(八)历史学科
高中历史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通史
体例转变为现在的模块专题式体例。新体例既有明显的优势,如可以对某一个历史事件的发展沿革,有一条比较清晰线索,对某些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和比较深刻的探讨;然而这样的体例也有弊端,如淡化了历史学科的两个基本特性:时序性和全面性,即两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不明确,同时全面性也比较差,往往会出现一个历史事件被割裂成若干块,或在同一个模块的几个专题中分别叙述它的几个侧面,甚至分在几个模块中来叙述。因此,要搞好历史新课改的教学,必须认真学习《课标》,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对教材进行整合。
1每一学习模块的课程内容,都包括若干个分别由中国史和世界史内容构成的学习专题。每一学习模块的教学,应在准确把握模块主题意义的基础上,着力处理好中国史专题和世界史专题的关系,通过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过程,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例如在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教学前,先进行了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教学。因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受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影响极深,这样调整和安排,有助于学生认识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整合必修模块之间的教材内容
必修模块分属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技三个范畴,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历史必修二经济模块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学习完历史必修一政治模块的内容,所以不失时机地将两个学习模块的相关单元和内容相联系加以整合,这样做,既可以随时复习已学过的内容,更可以使政治和经济的内容加以整合,帮助学生理解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从而深刻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例如:在进行必修二第一单元第6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时,引导学生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内容回顾联系,使学生认识明清时期已走向腐朽没落的封建政治制度对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阻碍作用以及旧的封建制度必将被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政治制度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3.整合选修和必修模块的相关内容
高中历史新课程中选修模块的设置是对必修模块相关内容的延伸和提升。如果能将选修和必修有机结合,就能既宏观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又能洞悉生动鲜活的历史细节。如:在讲必修一中的《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选修一中的《梭伦改革》;学习必修三《启蒙运动》时结合选修二的《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选修课不要单独学习,可以把它们看作必修课的阅读教材。虽然新教材本身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总体来说在历史教育这个层面,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给历史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
(九)地理学科
整合方向:通过教材重新整合,以重新构我们地理学科教学体系,大专题与小专题相结合,重点更突出,内容更具体。通过合理取舍以强化主干知识,突出重点,把握核心,以取得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
1、整合依据
(1).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在复习过程中就不会偏离轨道,做无用功。
(2).要依托教材。教材里面大量的阅读和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尽量发掘教材文本和各活动隐含的重要内容与知识点,把抽象内容具体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快速理解。
(3).依据学情。教师可根据经验,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或倾向。以此对某些内容进行整合。
2、具体整合内容
整个高三复习的地理主要内容:有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区域地理(主要是初中地理)、选修旅游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环境保护。
其中必修Ⅰ主要是自然地理知识,必修Ⅱ主要是人文地理知识,必修Ⅰ和必修Ⅱ主要是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必修Ⅲ主要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Ⅰ和必修Ⅱ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在区域中的应用;区域地理主要学习的是世界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知识,但高考是必考内容,且以综合题形式出现。
自然地理知识(必修Ⅰ)
第一章:本章主要内容是地球的相关知识,1.增加:在一轮复习之前首先要复习地理基本知识,关于地球与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高考主要是选择题形式出现。
2.简化:地球运动一节内容比较难理解,学生得分率低,因此,复习时简化地球运动内容。
第二章:大气部分
增加:本章第3节没有涉及全球气候类型的知识,全球气候类型是自然地理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在高考中经常涉及到,且气候类型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存在必然联系,因此在讲述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后可以加上这部分内容,这样在内容上比较连贯,学生更易理解。学完此部分内容,进一步学习中国气候。
第三章:删减:本章第1节和第2节内容较为简单,容易理解,复习时删掉。
强化: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垂直分异规律比较重要,要重点复习。
第四章:本部分内容主要研究了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的影响以及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1.重组:其中必修Ⅱ中的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国交通等内容,必修Ⅲ中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在复习时放到本节来讲,与聚落和交通相关的知识构成体系。
2.减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部分内容高考考查不多,可以删掉。本章内容也可放到人文地理模块来复习。人文地理(必修Ⅱ)
第一章:合并:本章人口增长模式要重点复习,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只可合并作为一课时。
第二章:分解:本章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与城市相关的,城市是聚落的一种形式。因此,在复习时,可把本章内容并到第四章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作为城市整体内容。
第三章:本章共四节内容,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删减:其中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一节主要是对后三节内容的概述,因此本节内容可删掉。
2.增加:复习完农业之后,复习必修Ⅲ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中国农业。把中国工业放到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之后复习。
第四章:合并:本章主要内容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及如何协调人地关系,本部分知识比较贴近实际,学生较容易理解,复习时用一课时的时间。
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修Ⅲ)
本章内容主要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对相关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些了解。首先第一章要明确我国分区及其特征及我国经济差异、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内容。其余内容按照第二章依次复习。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高考考查频率较低,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三种技术在地理环境中的应用,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把本章内容整合成一课时复习。世界地理
学习世界地理前提必须会读图和将区域定位,所以第一节介绍的世界地理概况等内容。后面内容则是通过不同尺度介绍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中国地理内容在高考中常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以综合题形式,第27题。常以中国重点工程和当前的热点区域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体,考查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整治。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把复习重点要放到前面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学习。选修地理
选修地理是选做题,每道题10分,简答题形式。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大模块。此三个模块针对高考常出现的考点,分别设计三课时进行复习。
二、精心梳理高三教学工作,分类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一)教师教学资源方面。
1、经验体会
(1)科学安排高三复习计划
我校在深入分析学情,广泛征集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前几年的经验,通过与管理层和备课组长的深入交流,合作制定了有效的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计划和实施要求。在一轮复习中我校重点侧重于复习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资源,多方搜集权威资料,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细加工,规范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让一轮复习得以系统扎实地进行。二轮复习中我校重点关注了专题复习课和试题讲评课的实施,通过示范课、研讨会等形式,形成了符合我校学情和高考要求的课堂模式,让二轮复习真正落实了巩固知识、熟练方法、提高技能的要求。三轮复习中,我校重点关注了静悟与考练的结合,各学科结合青岛市三轮复习计划和相关资料,按课时梳理了细化到每一节课的复习计划,并提前对学生进行了三轮复习的方法指导。同时,根据学习规律的需要和学生的复习情况,结合高考考试安排,合理安排了几次模拟训练,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应试素质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也出现了诸如过于关注导学案的使用而忽视了教材,关注了专题训练而忽视了阶段性综合练习,关注了试题讲评而忽视了变式训练与错题整理等问题,但是我们总能通过对师生的问卷调查和推门听课等方式详细了解情况并及时加以解决。
(2)邀请专家现场指导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我们为了发现自己的问题,提高复习质量,先后多次邀请教研员到我校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形式,认真听取教研员的意见和建议,备课组长和包组领导将经验和建议及时传达到每位教师,并通过集备、示范课评比等方式进行实践和纠正。为提高高三教师的业务水平,开拓高三教师的视野,我校邀请了高考研究专家陈庆军教授、金太阳教育研究院焦兆群院长、高考数学阅卷组组长山东大学张天德教授,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山东大学王小舒教授等专家学者来我校传道授业解惑,并让教师们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写心得体会,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的理论性和目的性。(3)外出学习取真经
在坚持请进来的同时,我们也安排教师走出去,先后安排管理层、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去济南、崂山、即墨、平度等地参加培训、交流学习,及时获得了关于高考的第一手信息和一些创新性的措施,为高三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4)多种方式查找问题
学校以李校长和臧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对高三重点关注,经常通过推门听课、师生座谈、材料积累、专题讲座等形式发现问题,提出措施,监督落实。
以上种种措施,充分保障了高三个阶段复习的有序进行,在此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资料、心得、模式,都以文字和影像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我们准备通过多种渠道有效专程这些教学资源。
2、传承方式
我们将在新学期开始之前召开新老备课组的对接会,让新老高三备课组的成员通过面对面座谈的形式交流经验,将原高三的教学计划、导学案、组合卷、教辅书、教案本、听课本、集备记录、教学影像、配套课件等材料及时移交给新高三。除此之外,我们还将邀请原高三的教学成绩突出、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新高三集备,上示范课,以老带新,以优促弱,将之前积累的教学资源充分地传承下去。
(二)学生学习资源
1、经验体会
(1)落实导师制,抓促边际生
我校高三充分贯彻导师制的前提下重点开展了“抓边培优”工程。将班级的边缘生、艺体生、尖子生分配给每一位导师,由导师负责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各方面的成长,班主任宏观调控。在这项工程的实施当中,我们的
教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尤其是课间导师进教室的举措,让教师真正深入学生生活,进而走进学生内心,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多渠道实现对学生的指导
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复习策略制定、抓弱促强落实、心理状态调整、道德素质提高等方面,我校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等各种宣传手段和阵地。在各班级、各学部的走廊和教室里,都有优秀学生的习作、学习经验交流、错题本和规范卷展示、时事素材积累和学习方法汇编等宣传资料。每周,我校都通过班会,采取经验介绍或观看视频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学习行为习惯进行培训。
2、传承方式
高三期间,我们收获并总结了很多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准备将这些学习经验介绍、规范卷、满分卷、错题本、笔记本、作业本、试卷册等宝贵资料在学生毕业后留在学校,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采取实物展示、邀请优秀毕业生做报告、制作宣传栏广而告之等形式对下一级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也会将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形成文字材料,将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优异成绩、美好前途一一展示给下一级同学,让他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再创佳绩。
(三)教学管理资源
1、经验体会
(1)科学安排,统一行动
在高三复习伊始,高三级部管理层多次召开准备会,在复习目标、复习时间、复习策略、复习要求、课时安排、考试安排、听评课落实、集备检查、作业控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反复研究,并最终统一思想、统一行动。(2)落实管理人员包组、推门听课和听评课制度
高三管理层人员很好地落实了推门听课制度和听评课制度,由此深入了解了学情和教学过程,及时地与学生、教师进行沟通,反馈意见,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整改,让整个高三的课堂教学工作高效推进。高三管理层实行了包组制,管理层每人负责一个学科,从课堂教学到集体备课,从教学研究到考试总结,全面参与备课组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全面掌握学科的复习进度。(3)坚持召开每周学生例会
管理层充分发现问题和收集资料,结合学生一周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鼓励,在周例会上,既有生动的事例的讲述,又有优秀班集体的评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个人修养和主观能动性。(4)落实管理层和班主任一线工作法
高三管理层既是学部管理者又是班主任,在坚持落实班主任一线工作法的同时也每天对学部的常规管理进行督查和通报,尤其在三轮静悟期间,各学部都制定了详细的静悟方案,并每天坚持检查通报,保证了三轮静悟工作的有效落实。
(5)加强学习,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除了注重实践落实之外,高三管理层还注意加强业务学习,每周的管理层例会不仅是工作的总结和布置会,更是业务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在不断地业务学习中,管理层人员不断丰富理论水平,提高个人素养。
2、传承方式
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各阶段的总结报告中已经汇总,作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充实到教育教学资料库中,我们将选派优秀管理层留任高三,充实高三的管理队伍,传承优秀经验、做法。也将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新一届高三管理层及时学习,有效贯彻。
第五篇:远程教育资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作用
远程教育资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作用
由于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更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以及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使我校教育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快车。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远程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加大远程教育的应用力度,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远程教育的应用使我们收到可喜的成果,使英语课堂变得十分活跃,学生有更多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原本枯燥乏味又孤立的课堂教学内容在资源课件的辅助下变得形象化、生活化、任务化、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理解英语、热爱英语、应用英语。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诱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动机。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借助电教设备将抽象、概括的语言符号形象化,让学生乐于接收,易于吸收,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并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引入到与所提问题的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特别是在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也得以全面发展,在学生心理上就会形成一种成就感,成就感的形成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二、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以学生为主体。而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 通过运用电教资源课件手段,可以集声音,图形,色彩于一体,发挥其声“形”并茂,多姿多彩的立体教学作用;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眼看,耳听,脑动,嘴说,手动,多种器官共同运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达到启迪学生思维能力和开发智力的目的
三、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输入量,全面优化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当堂练得少,许多内容都依赖学生课外去完成。这样一来,使得教师无法检查教学效果,也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课外负担。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把所要讲授的内容,练习等事先设计好,上课时,教师只需操作计算机,这样就大大的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训练密度。教师可当堂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四十分钟的实效。
四、改进教学,以教育情,以情寓情
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是培养情感的一条根本途径。越是形象地描绘,就越能将描绘对象所蕴含的情感色彩表达出来,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教师伴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可以把学生引到一个全新的、奇特的、美妙的境界,从而使学生产生美妙的情感。在教学中,进行鲜明的对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从混淆中解脱出来,提高教学,以教育情。课堂是教与学的活动场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阵地,教学材料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知识,也为老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源泉。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研究如何利用教学材料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
总之,通过对资源课件的使用,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电教设备的合理使用,能增加课堂的密度,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听、说能力,并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远程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高棉中学——代凤 日期:2011-08-15 17:10:39.0 浏览次数:30 次
远程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改变了过去陈旧的教育方式,可以说是在教育史上的一次空前飞跃,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初中物理教学增添了丰富内容的同时,更为物理教学构建了很好的平台,它突破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学习时间也可以自由安排,充分发挥了自主随意和灵活性。
那么,远程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有何作用呢?
一、为学生轻松学习物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如在初中物理教学资源中,结合学生的实际,依托远教资源的媒体展示,利用“优质教案”和“全国优秀教师优质课例”等资源就能方便制作出所需课件,变抽象为形象,变难为易,让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跃然于课件上,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消化,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提高物理知识的同时又找到自己的学习信心,倍增学习动力,从而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利于学习者学习物理能力的培养,对学习不同的物理知识采用的不同学习方式方法,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小组学习等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二、远程教育中物理教学方式别具一格
远程教育改变过去一些陈旧的物理教学方式和观念,在传统物理教学的实践中,受教育形式和方法的影响,一些疑难抽象的问题无法得到充分解决。而在远程教育中物理教师和学生可以处于分离状态,教师由传统物理教育中的主宰者变为一个组织者;学生也从受教育的对象变为学习知识的选择者和利用者。远程教育可以使物理学习资源共享,物理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物理知识更是学习者自已的选择,远程教育中的物理教育方法有别于传统的物理教育,更具个性化学习的特征,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由学习者自主搭配。远程教育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成为指导学习者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坚实可靠的堡垒。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轻松组织物理课堂教学
教师是否能组织好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一堂物理课要有一个好的课堂组织教学,将对整堂课的物理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上浮力内容时,一般在课前5分钟内,我就开 始放自然界中存在的浮力现象视频画面,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简单自然现象,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物理的良好境界。抓住这一时机,我立刻引入话题,深入讲解内容,这节课一下来,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
四、远程教育改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方式
在物理课堂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在备课时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层次,分层教学、个别化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的思路来设计。在网络教室上,每个学生用计算机解答习题,教师在主机上及时监视,了解每个学生做题的情况,学生什么地方出现问题,教师通过遥控辅导教学。教师的身份从一个简单的讲解者转向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在某些情况下还是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参与者,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学到知识,是学生高兴接受的教学方式。
总之,远程教育为农村中学物理教学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变改,它对于提高物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和突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