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梢的造句
树梢拼音
【注音】: shu shao
树梢解释
【意思】:(~儿)树的顶端。
树梢造句
树梢造句:
1、微风轻拂着树梢。
2、树梢和屋顶齐平。
3、在玉米田的远侧,有些乌鸦蹬在树梢上,这是一种会尖叫、相互残杀的血腥乌鸦。
4、在乌鸦树梢的那一边是堆乌云。
5、在园的尽头,围墙外面,他看见成列的树梢,彼此距离相等,说明墙外便是一条林荫道,或是一条栽有树木的小路。
6、水池里的水位已满,溢出到花园里来了,可以看见贝尔树灌木似的树梢露在水面上。
7、伴着一系列树叶树枝的断裂声飞机擦过树梢,晕头转向地开到一片空地上。
8、如今,无论是在森林里跟踪地面上的肉食动物还是爬到树梢上拍摄老鹰,他已经对雨淋,足部感染,攻击性强的昆虫,习以为常。
9、当暮色爬上树梢时我们来到了乔治王子城。
10、创新点:兰卡威天空之桥高架树梢,是世界上饱受赞誉的独柱支撑桥之一。
11、透过窗户她看见,在房前的院子里,树梢在新春的重生里兴奋地颤动。
12、吉吉现在每周六领着她的小女儿去公园,她们享受阳关在树梢跳跃,爆米花的香气和孩子们的笑声。
13、那只小鸟嗖地飞上了树梢。
14、太阳正从那些树的树梢上冉冉升起。
15、污秽的骆驼四处游荡,用鼻子蹭着裸露的树梢。
16、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
17、在一棵其它叶子都落了的树梢上,还有两片挂在一根细枝上:这是奥立和特鲁法。
18、潜水员还发现了叶子、树梢、花朵、果实、种子和花粉袍子的化石。
19、他要他们坐在那棵树下,就是在那里,他经常躺着仰望树梢的绿叶。
20、来自树梢的秋叶。
21、我真想去爬白桦树,沿着雪白的树干,爬上乌黑的树枝,爬向那天心,直到树身再支撑不住,树梢碰着地,把我放下来。
22、于是,它找到一枝树梢落下。
23、我慢慢走进这颗枫树,就像虔诚的朝圣者走向圣殿。我发现靠近树梢的地方有几根光秃秃的枝桠,上面黑乎乎的小枝像魔爪一半伸向天空。
24、黄昏时下起一场雨,停息之后,有月光淡淡爬上树梢。
25、太阳从树梢,从屋顶慢慢地爬下来,花在许多人家里开。
26、这样的动作重复了几次以后,我终于在树梢处探出了自己的脑袋。
27、我们需要这样“逃亡的一天”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饶有兴趣地观察神秘的蚂蚁世界和树梢上面的天空。
28、我最喜欢的是在日落的时候散步,享受美妙的嫩烧成橙色的天空,同时听着可爱的鸟儿在树梢快乐地歌唱。
第二篇: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
春意挂上了树梢(萧红)
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
赵静
教学目标:
1、品读文章,感受萧红作品语言的感染力。
2、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及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及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上世纪30年代,在日本占领下的哈尔滨,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深受鲁迅的赏识,她的名字叫萧红。她的命运十分悲苦,正因为如此,她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和她有同样命运的底层劳动人民。曾有人这样评价萧红:“她絮絮地讲着无穷无尽的痛苦,她的眼睛里满是悲天悯人的善良,和‘我是这世界的一部分’,这样高度地责任感”。今天我们走进她的《春意挂上了树梢》,去体会她悲天悯人的情怀,学习她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二、整体感知:(以 “春意”为线索)
1、自然的春意
师:请同学自由朗读全文。读完后请告诉老师文章中描写自然春意的句子。(春意:自然)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老师都沉醉在这融融春意中了。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春意”的呢?老师先来做个示范,比如说第一句“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作者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北方三月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来了,人在哪里呢?自然的春意带动了哪些人的活动?
2、人间的“春意”
文章内容:(学生读课文相应的段落)
叫花子街头乞讨;瞎人拉琴卖艺;汪林逛街晒太阳,谈情说爱,和外国人狂歌曼舞,享受夜生活;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在墙角哀哭。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些人物活动分成两类来总结。生自由回答。
总结:极少的上层社会的人才能感受到春意,大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感受不到人间的春意。文章为我们展示了两类人,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反衬出底层人民的不幸与痛苦的,他们感受不到温暖,感受不到人间的春意。
师:那我们读到的这种社会现状,作者在文题中有没有暗示? 生:“树梢”
师总结:从“树梢”我们就能看出,春天的温暖和快乐只有少数上层人能感受到。师:由此可见,《春意挂上了树梢》这个标题虽表面上给人诗意和温暖,可是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但实则呈现的是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作者悲天悯人的善良。那文中还有没有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呢?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史铁生《我与地坛》“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明确:反语,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对富人的冷漠的不满。(2)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明确;运用对比,写出了两种人不同的生活遭遇,说明阶级的分野,人世的不公平与季节无关。揭示了世道的冷漠和不公平。
(3)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过渡:有一些情感是必须结合背景才能深刻的理解的。
四、问题探讨(小组讨论)
朗读第13-15小节,着重15小节,了解背景和社会状况。
1、“两类人都是不幸的人”,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请同学们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其实,老师觉得文中所写到的两类人都是不幸的人,这是特定的社会背景造成的。穷人的不幸主要是物质的贫困、身体的疾病及生存的艰难,他们时刻面临着饥饿甚至是死亡。外国人和像汪林那样的年轻人,虽然他们物质充裕,可是他们精神空虚、麻木,面对民族危亡,无动于衷,面对人民痛苦,冷漠麻木,病态的寻欢作乐。而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民族的问题,是因为民族遭受欺凌,人民生活才困苦不堪,那些纸醉金迷的人却意识不到,毫不觉醒,这是民族的悲哀,所以我要说作家要表明的是:两类人从民族生存状态来看,都是不幸的人。
2、前后两处照应的句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呢?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
第一处:从自然角度说,北方三月,春意尚浅,花还没有开放,人们嗅不到花香。第二处:(1)那些穷人,他们挣扎在贫困线上,面对饥饿、面对死亡,他们嗅不到人间春天的气息。(2)作者从汪林这样的年轻人身上是看不到希望的。他们关注的问题都与自我生活、自
我享受有关,他们嗅不到民族危亡的气息。(板书:民族)
作者向我们揭示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现实(阶级的分割、世道的不公平),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生存状态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忧虑和思考。
五、拓展提升:情感培养,价值引领。
是的,作者不仅关注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更注重揭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社会不公与黑暗。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善良,同时也看到她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强烈的爱国情绪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虽然萧红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我们不能完全体会作者的情感,但是作者强烈的爱国情绪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是任何时代都应该具备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应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民族的危亡和生存。
师:在我们生活中,依然还生活着这样一群人(展示图片),当我们哼唱着自己小小的幸福时,请别忘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们。因为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六、拓展练习:
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七、课堂总结: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善良的,但未必都是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做人不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还要有一颗责任心,要有自觉的责任感。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盎然的春意一定会洒满人间!
板书设计:
春意:
自然、人间、民族
树梢:
悲天悯人、社会责任感
教学反思:
第三篇:《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
兴化市第一中学教案
在风雪中寂寞的大街又号叫起来了 各色各样的人跑满了街
年轻的人排在商店的窗子前跟着音 乐唱歌,和姑娘们一道说笑
街道的转角也是人,哀哭的,老人,孩子,母亲们
大家讨论以后还有疑问的是3、4、5这三题,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3.三个场景中的人们可以归为哪两类?在这两类人活动的描写中运用何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些富人中实际上也包含了两种人:外国人和少数衣食无忧的中国人。他们在干什么?
外国人和一些衣食无忧的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谈情说爱,唱着欢快的歌,尽情享受春光;(批判讽刺)
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在春光里乞讨、哀哭。(同情悲悯)这两类人的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板书)
4、汪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从哪些方面勾勒汪林的形象?(我们先找一找文章中写汪林的句子)
明确:春光融融的白日,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逛逛街,晒晒太阳,吸着烟卷,腋夹情书;晚上,又来到中央大街与外国女人说说笑笑,享受着热闹的都市夜生活。“天真暖”,“又换一套衣裳”,她对天气的暖是敏感的,但她对被人间遗弃的人们的“冷”是迟钝的、麻木的。
汪林的快乐是建立在殷实的物质基础之上的。作者从衣着、语言、活动等方面,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个衣食无忧,心中只有自我,并不关心底层人民冷暖的小姐形象。
作者借此揭示出三十年代日伪统治下社会的冷酷,并且反衬出下层人民的辛酸和痛苦。
5、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题的含义?
自然界的春意的确挂上了树梢,而人间的春意呢?
这边是迫于基本生计的乞讨、卖艺,那边却是夜夜笙歌,舞影婆娑;这地方还是真正的人间春天吗?真正的春意应当注满每个人的心,不是偏向于极少数的人。可见题目中的“春意”是有其象征性的,不仅指自然界的春意,而且指社会的温暖。(板书)春意:自然春意 人间春意(象征)
(ppt)萧红用饱含忧虑的笔触抒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呼唤着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
除了3、4、5三道题目以外,还有位同学在小纸条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感觉这篇文章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当中。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联系写作背景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看ppt)
三、品味语言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在本文中的语言很有韵味,质朴之中不乏清丽,有些
兴化市第一中学教案
《春意挂上了树梢》教学反思
高二学生在学完《史记》《唐诗宋词选读》后再来学习现代散文,觉得文章一读就懂,没什么可抓了。于是上课时,学生的兴趣淡了,注意力分散了,课堂变得不如以前活跃了。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人只有通过主动加工信息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学生这样的状态无疑会影响学习效果。于是,我对自己所教内容进行反思并意识到,教学《现代散文选读》,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要针对教材的特点,要针对选修课的特点,来寻求突破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探寻创作意图,激发学生思考作家创作多是为了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文学是情感的产物,散文更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散文作家直接面对读者、面对人生,坦诚地表现自我的思想情感,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认识和体验的桥梁。《现代散文选读》中,很多文章都渗透了作家的深度思考,如《翡冷翠山居闲话》《云南冬天的树林》渗透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寒风吹彻》《大海和吹拂着的风》渗透了作家对“生命”的深度思考;《春意挂上了树梢》渗透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二、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风格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打破了传统的先介绍作者的教法,而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联系作者,而不仅仅是为了这一形式。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肯定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四、利用学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打破传统的形式,突出重点难点,通过小组内讨论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学案上有5个问题,请同学们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一下各自的答案。如哪条题目讨论以后还有疑问,把题号写在小纸条上,交给老师。如果哪位同学有学案上没有涉及到的其他问题,也写到小纸条上交给老师。
第四篇:经典教程:3dsMax打造雪落树梢效果解析_图文
导言:
大家好,这套教程是使用3ds Max实现树上积雪的效果,虽然制作时间比较长,但个人感觉非常不错,效果非常棒,值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在这个教程我想展示一下利用3ds Max粒子系统来制作雪的一个简单快捷的方法,你所需要的东西就是像下面的树。(图01)
图01
选择树物体,来到Editable Mesh属性里,勾选Ignore Backface。(图02)
图02
在场景的顶部选择所有忽略底部面的多边形,这是需要创建雪的部分。(图03、04)
图03
图04
接着创建粒子,来到Particle Systems并选择PArray。(图05)
图05
根据下面的截图来设置参数。最后选择Object-Based Emitter的时候要注意,任何的改变都会用去大量的时间来更新,确保你所用的树是大约3.3m高,注意Partical Size是0.022m,如果弄错了Size的话,将会产生过分生长或者无法创建。(图06)
图06
再创建一个Mesher。(图07)
图07
在Pick Object里选择PArray。(图08)
图08
稍等一会直到计算完毕,我的场景大概花去了6个小时,我知道时间很长!你可以通过减少粒子数量或者将coarseness相关参数改大来优化速度,但是计算就没有那么精确了。
Mesher所在的地方将会出现雪。Mesh看起来会有一点生硬,增加一个Relax修改器来让它变得平滑一些。(图09)
图09
将mesh拖到树上就好了。(图10)
图10
我个人建议在小的块面上用小的粒子量来做多一点练习,来获得更好的结果。最终效果。(图11)
图11
第五篇:一轮树梢月--《蜗牛的奖杯》课堂教案
一轮树梢月--《蜗牛的奖杯》课堂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7
蜗牛的奖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认识1(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4、通过拓展阅读深化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寓意。
教法学法设计:
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中的插图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懂得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对于蜗牛的形象学生都很熟悉,但课文中所讲的故事却很新鲜。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开形象地教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2、通过拓展阅读深化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拓展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1、(出示蜗牛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2、大家谈得真好,可是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还长着一对大翅膀
呢!看,(出示长翅膀的蜗牛)多可爱的小蜗牛!
3、看到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今天,我们来看看《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生字
“奖”,读准三拼音,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
二、初读课文
1、这只小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读书要求
A第一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B第二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c第三遍,用自己的话说说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生字卡
B指名分自然段读
c谈谈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吗?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到信息平台自学生字。
2、学生用口诀、谜语、顺口溜识记生字。
3、教师指导书写较难的生字,(翅、蜓、蜜)认识新偏旁(支)。学生当小
老师。
四、学生描红,老师巡堂。
五、网上阅读10分钟
学生到跨越式平台阅读有关蜗牛的资料及一些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
懂得骄傲使人退步的道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们都知道原来的蜗牛和现在的蜗牛完全不一样。原来的蜗牛是什么样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突出“有力”“自由”)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蜗牛不仅能在天空自由飞翔,而且还飞得很快,在一次比赛中捧走了冠军奖杯呢!课文哪些词写了它飞得很快。相机理解“遥遥领先、甩下”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的飞行冠军又怎么会变成现在的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的蜗牛呢?它是怎样变成的?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天长日久”(提问引导:背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
个月?一年,两年?)“勉强”(找反义词)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蜗牛为什么变成这样呢?看来我们还得回到它得奖后的那些日子。捧走了冠军后蜗牛是怎样做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2、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引导理解“得意洋洋”(表情朗读出得意洋
洋的样子)“成天、唯恐、生怕”(换一种说法)
重点句子:
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理解“大”和“重”不仅是奖杯本身的大和重,而且还暗含着在骄傲自大
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寓意。提问引导:假如蜗牛不把这
又大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蜗牛会怎样?
3、让我们一起把蜗牛得奖后的所做所想用声音来表达。指导朗读。得意、担
心、害怕的心情读出。
五、释放情感
过渡:(相机出示投影)从一个飞行冠军到只能慢慢爬行,从一个金灿灿的奖杯到一块毫不起眼的硬壳。蜗牛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沉重)用这样的语气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它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呢?
1、指名说。
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空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尽量用上自己学到的名
言)(出示蜗牛图)
六、拓展阅读10分钟
过度:老师还有许多关于蜗牛的小故事,以及也有向蜗牛样在荣誉面前由于骄傲自满而影响了自己的故事,请大家到资料城阅读。
要求:边读边想
七、听写(任选一道)10分钟
1、前几天,蜻蜓、蝴蝶、蜜蜂„„又举行了一次飞行比赛,小蜗牛背着它的
奖杯也去观看了。这次是小蝴蝶得了冠军,小蜗牛看着高高站在领奖台上 的小蝴蝶,再看看自己背上的奖杯,小蜗牛想起了很多往事,也有很多话
想对小蝴蝶说。它会怎样劝说蝴蝶呢?小蝴蝶又会怎样做呢?
2、原来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告诉我们蜗牛以前会飞是它昨晚做的一个梦,是因
为它前天在爬山看谁意志力强的比赛中,它由于坚持不懈,最终爬到山顶
而取胜的。而其他的动物都因为半途而废最后都失败了。一早醒来,它见
自己满头大汉,看着金灿灿的奖杯自言自语到:吓死我了,我怎么会那么
骄傲自满呢?因为我知道„„我还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