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充满灵性的论文

时间:2019-05-15 11:2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应充满灵性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应充满灵性的论文》。

第一篇:语文教学应充满灵性的论文

摘要:“课堂应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橱窗”。语文教学应充满灵性,处处闪烁学生的智慧。教学中,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对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更好地发展学生,以使学生得以更好的发展。我们不妨尝试: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关键词: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主动求知 提高实践创新 整合现代与传统

作为教师,对于这样的现象应该不陌生:遇到老师提问,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小手如林;越往高年级,则逐渐稀疏,甚至几乎不再举手了。为什么会这样?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学生的整个生命,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以上这种屡见不鲜的现象,该如何改变呢?笔者认为,我们不妨这样稍作转变。

一、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对学习感兴趣,特别是在自己精心设计过的课堂教学中,总希望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能以一种高涨的、热烈的情绪进行积极的学习与思考。要让学生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其实并不是靠老师的有效组织。我们为师者不妨首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探求的欲望。“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是上课伊始,老师欲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力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境的最佳导入语。同时,也能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而这正是学好语文学科,做到每节课达标的重要因素。

例如:一些公开课,尤其是名师的大型公开课,用的最多的就是“友好交往法”,于谈话的轻松、和谐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产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这样的课堂才是最实效的。

二、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要想摆脱老师“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我们就必须让学生走到“舞台”的中心,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撤掉“讲台”,让“教室”成为“学室”。

语文教师“独霸”讲台的现象仍不在少数,教师总是用提前设计好的问题牵着学生走,表面上是热热闹闹,环环相扣,时间安排也很合理;实际上教师还是充当主角,学生只不过是机械地陪着老师表演的配角而已,一堂课下来,学生收效甚微。“浮华背后,过眼烟云”。

例如:在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有图片、配音朗读,幻灯片也是琳琅满目,很是华丽。单是幻灯片就制作了近二十张,十多张上都设计着与当堂所学内容的相关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指导学生思考问题,随后展示答案……好像放电影一般。且不说学生是否有所获,就说学生一节课不断地抬头,低头,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学生的视力。

三、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所谓“运用知识”,现在的许多老师大多理解为:就是学生把装在自己记忆里的知识“倒”出来,即学生是知识的“搬运工”。

创造始于问题,要想让学生把“运用知识”变为“实践创新”,笔者认为,我们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求异意识。其实,学生们总是充满好奇与疑问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通过情境、疑问、破绽来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

例如:教学《繁星》一课时,在探讨文章的语言美,用词的生动、传神这一环节,我曾这样尝试:先让学生读一些相关语句,对学生也都予以肯定的评价。待到时机成熟时,抓住个别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突破,如“每晚和繁星相对”,师对学生说:“老师把这句话改为更简洁的一句‘每晚观看繁星’”,这样,学生很容易立刻就进入到好奇、疑问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去思考、质疑,也能引导学生从破绽中体会到语言的生动、传神——“作者想表达自己与星星的亲密、伙伴之情。”接下来,学生顿觉有意思,便可继续引导学生去发现,品悟。学生寻、品得也是其乐融融,很满足。

在教学中,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去启发,引导,点拨,为学生的学服务,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语言文字当中蕴涵的语言感、语意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而这些,都应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演绎自己的精彩。

第二篇: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充满灵性

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充满灵性

周小芳 竹市完全小学 ***

[摘要] 在课程改革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为达到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要让阅读教学充满灵性。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提高阅读教学:

一、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概况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朗读;理解;能力

斯宾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为教人如何思考,而非思考些什么”。在课程改革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基本采用的是“齐读—默读—理解课文”。没有变化,枯燥无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达到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要让阅读教学充满灵性。

一、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的轨道。

首先朗读要带有丰富的情感。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间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会变得非常机械、沉闷、毫无生气,学生缺乏对学习新知识的挑战和好奇心,师生互动在课堂上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导致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只有带着感情的去读书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其次,朗读要定好练习点。“读”在感情最深处。比如四年级上册的《卡罗纳》,可以读读描写卡罗纳痛苦神情的句子:(1)卡罗纳突然放声大哭起来。(2)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3)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了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读”在语言的典型处。如:同样是在《卡罗纳》中,“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老师轻轻的一个“拉”字表达了老师对卡罗纳的关心和爱护。又如:“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我默默的“放”“贴”,也表现了我对卡罗纳的同情与关爱。定好了练习点才能更好的读出丰富的感情来。

再次,朗读要在体验中进行。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联想。在体验实践生活中朗读,如《秋天的雨》中有这样一句话:“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非常的贴近生活。情境再现中朗读,设置创设画面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什么也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还可以在想象感悟中朗读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师:“想象一下,在这些绿叶上有什么生命在颤动?”通过这些方法朗读就会使学生灵活的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最后,师生共读,体验美妙的感受。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是“参与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学生的“学习伙伴”的身份,当同学们在朗读时,教师也要投入课文的朗读之中,或与学生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教师声调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自然,在辅之以恰当的手势、动作,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学生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这样,学生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在随后的“读的交流”中,教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课文共欣赏,师生一起读”是多么美妙的读书境界啊,它是一种更加让人向往的阅读享受。使教学过程充满灵性。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方法一:借助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品味词句 如:《搭石》这篇课文,学生不知道“脱鞋挽裤”中“挽”字的准确意思,就去查字典。但是在字典中有好几种意思,联系文中过河、脱鞋等内容,它在这里应该选“向上卷(衣服)”这个意思。再联系课文中的句子,眼前就会出现人们脱掉裤子、卷起裤管的情形。在《秦兵马佣》这课中,“战车千乘”这个词语,联系上下文大概知道是说战车很多,查字典后知道古代称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然后对“战车千乘”的理解就会更加具体的,再回到句子中,对秦兵马佣的宏伟气势就有了更深的感受了。

方法二:采用对比理解品味词句

如:在《掌声》一课中,有两句话都出现了“一摇一晃”这个词。“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在两个不同的场景下,意思却不同。通过对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方法三:展开想象理解品味词句

在阅读文章时,边读边想象,就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读《鸟的天堂》描写大榕树,仿佛看到了独木成林的美丽的大榕树;读到“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一段描写,眼前仿佛出现了榕树周围千鸟竞飞、百鸟齐鸣的景象。在读《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中的许多地方,读了以后都能够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例如,写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推倒前,“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可以想象到巨人寒冷的样子。推倒后,“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的玩耍。”能够想象到孩子们跟巨人一起玩耍的场景。使学生好像身临其境,加深了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概况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将课文理清层次,把每段的意思归纳出来,再将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整理,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二:抓六要素

写人记事的文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比如《中彩》这一课,就可以采用这一方法。

方法三:扩充课题法

通过审题引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称象》,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从课题看,本文写的是什么事?重点应写什么内容?你是从课题中哪个词看出来的?通过扩充,学生可以知道课文的重点是如何称象。方法四:问题概括法

作者要说的是哪几个问题?如《掌声》,教师可提问:“文中出现了几次掌声?”《院子里的悄悄话》教师这样让学生思考:“院子里,谁跟谁说悄悄话?他们悄悄的在议论着什么?”

方法五:抓重点句法 了解课文的结构形式,总分形式。找出总起句,或者是总结句,以及过渡句。如《桥》、《赵州桥》等课文。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采用各种有灵性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让教育充满智慧和灵性

做智慧型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与灵性

做智慧型教师,让自己的教育充满智慧与灵性。

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去感动,还应用我们的感动去唤醒学生的感动。因为有了感动,就有了鲜花的绽放;有了绽放,就有了心灵的飞翔;有了飞翔,就有了孩子们的智慧生成。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爱是开启孩子心灵的一把“金钥匙”,能引领孩子们乘着理想的风帆,走向成功的彼岸。

教师要用心去爱学生,像微风拂过杨柳,像雨水滋润禾苗。

第四篇:语文多媒体教学应克服依赖性论文

作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具有信息资源丰富,生动、形象、直观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特点。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也由于其优势大,优点多,在教学实践中已经被广泛地推广和运用。

然而,对任何事物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它,都应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新事物,也不能例外。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科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人文性。语文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语言文字就是语文教和学的最大载体,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授知识技能,表达思想感情,陶冶思想情操,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科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科。语言文字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媒体也无法替代的。很多人往往把语文多媒体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相提并论,总以为尽是优点,一味地叫好,过分地夸大、强调其好处,甚至形成一种依赖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很容易忽视语言文字这个载体,以简单的听和看来代替内涵丰富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导致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为此,笔者认为,语文多媒体教学应适可而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应该要克服语文课堂教学对多媒体的依赖,避免课堂教学的喧宾夺主现象,真正体现出语文教学以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为主体这一根本特点来。

那么,语文多媒体教学应该如何克服对比多媒体的依赖,避免喧宾夺主现象呢?

语文教师必须明确思想,端正态度。不管技术有多先进,优势有多大,优点有多少,多媒体教学终归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尤其是对有着自身独特性、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的语文科,语言文字才是它的根本,它的主体,它的载体。语文教师必须牢记,多先进多现代化的机械设备都代替不了语言文字的功用。过犹不及,对于新出现的事物,不要人云亦云,一窝蜂地叫好。在肯定多媒体手段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不足之处,更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恰如其分地使用它,善用它。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要有度,要做到适可而止。语文多媒体教学并非越多越好,更不是每课书都适宜运用多媒体手段上的。

其实,作为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口讲手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不能轻易地加以贬抑或否定的。比如古诗词,议论文,一般的小说、散文等课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并不见得比用多媒体教学法差,有的教师上这样的课文,所谓用多媒体,也只不过是把板书的内容用幻灯片的形式显示给学生看而已,除了给人一点新鲜感外,并没有显出其优势和优点来。在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声、像、画应切合实际,更不能过多。很多教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动不动就放声音,显示图像或播放影片,力求声像画俱全,且越多越好。这样,热闹是热闹,好看是好看,但很容易让学生忽视对语言文字的掌握、理解、分析和感悟,这就脱离语文科的根本而显得本末倒置了。就拿课文朗读来说,如果一朗读就加以配乐,或播放图像画面,学生很容易把精力放在听音乐和看画面上去的,这时候的语言文字就变的无关紧要了,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就难免有点变味,就是喧宾夺主了。那么是否朗读时不能配音乐和放画面呢?也不是,关键是音乐配得恰不恰当,画面放得合不合时。配乐朗读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配的,音乐的旋律调子必须与所读诗文的感情调子相匹配,如果感情激越的文章,配以柔曼的音乐,或是轻柔婉约的诗词配以高亢的音乐,那倒不如不配。再说播放画面,笔者认为,从语文科自身的特点看,朗读一般是不适宜播放画面的,因为画面对受众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文字对受众的吸引力,更何况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班中小学生呢。又加之所播放的好多画面内容与朗读的文字并非真正匹配,即使画面内容与文字含义很匹配,也应该在朗读前或朗读后播放,又或者在进行了必要的朗读练习后才另行播放,以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这样就可以避免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出现喧宾夺主现象。

教师在上多媒体课前,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熟悉教材,深入备课;二是对别人的课件应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多媒体进入课堂后,好多教师往往走入一个误区,就是几乎把全副精力都放在课件的准备和制作上,而对教材的学习、分析、钻研等方面却放松乃至忽略了,也就是说备课时只顾备硬件而忽略了备软件。结果是课件制作好看,花里胡哨的,但对教材却不大熟悉,上起课来也只好机械地照着课件进行,因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种情况就是,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各种各样的课件充斥网上,好多教师往往贪图方便,下载别人的课件,然后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又或者在同事之间,你用我这堂课的课件,我用你另一堂课的课件,这样的多媒体课堂绝对是弊多利少的。由于个人的水平、能力、对教材熟悉程度等各方面有差异,所教授班级的学生情况不同,所用的多媒体设备也许还有差异,别人的课件,不管有多好,也不一定就符合自己要求,适合自己的课堂,所以对别人制作的课件,还是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对拿来的课件进行或增、或删、或调整等必要的改造,以适合自己授课的需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则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对有着自身独特性的语文科尤其如此。

第五篇:语文教学应遵循语言规律性论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规律性 阅读

当今,还有一部分中小学生提起写作文就头疼,待人接物不善言辞,语言表达能力差。可以说,中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较低,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遵循语言学的规律性。

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侧重于分析课文。一篇课文分几个层次、几个部分、中心思想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分析完后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整个中小学阶段既不强调学生多读课外书,也不要求学生讲多少话。这样,明显违背了语言学(语文)学习的规律,学习语言学(语文)可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阶段,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语文教学也要失败。

婴儿从一有听觉就开始了“听”,听得多了,脑里子渐渐地形成了字、词、句的影象,慢慢地学会了“说话”,这个“说话”只是简单地学说。从学说到自己组织语言说,再到艺术性、科学性地说,中间是需要经过一个不断听、学、读、练的过程。“读”可分为直观地读和理解性地读两个阶段,最后才升上为“写”。我们语文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培养好学生的“说”和“读”,忽视了两个环节,这势必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里,着重就“说”和“读”谈一下本人的观点。

真正意义上的“说”是艺术性、科学性地说。诸如谈判桌的辩、辩论会上的驳、洽谈会的讲、招商会上的述,还有演讲、演说等,都很具有艺术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没有天生的演说家。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让学生从小进行“说”的训练。首先,让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更多的字、词、语汇、成语、名言精句等,提高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其次,要求学生多读,多读健康的文章、优美的散文、精辟的诗词,识记绝妙的语句,以丰富语汇,适时拿来我用。第三,给学生创造“说话”的环境,如举办演讲赛、辩论赛、自我推销会、讲故事比赛等等,让学生多练,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这样,学生“说话”的本领就会逐渐提高。

至于“读”的能力,也要从小开始培养。首先,在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字、词、语汇后,让其多读简单的故事、寓言等,不求深层次理解,只要求能讲出来。其次,让学生识记优美的散文、诗词、典故、段落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步培养学生理解性读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说话”和写作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开设阅读课,指点学生如何读,怎样去体会作者的感性,如何才能发现作品的优美之处等,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阅读心得交流会,以培养学生乐读、善读的习惯。第四,要提倡学生看课外书,而不是看到学生读课外书就没收,要让学生多读文学艺术水平高的经典文章和中外名著,以提高学生理解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

关于“写”,不要只局限于闭门造“文”,要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体味生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洞察力和思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个性化写作水平。我认为,只有做到了这些,学生说话时才会左右逢源、妙语如珠,写作时才会“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才不会出现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也运用不好的“高材生”。

下载语文教学应充满灵性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应充满灵性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回归本色,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摘要】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的本色是什么?是繁琐的讲解,轰轰烈烈的讨论合作,......

    让语文教学充满美

    让语文教学充满美 小学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虽然没有音乐、美术那么直观,但它借助于美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包含着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因此,语文教......

    高职语文教学应重建教育价值观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 语文教学 重建 价值观论文摘要:语文教学价值观在功利取向面前,偏向于以升学为目的,高职语文教学应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与职业学校特点,在教学中搭建让学生体验成功......

    幼儿园教育应充满童趣

    幼儿园教育应充满童趣幼儿园园长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学前教育的水平。园长一定要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尊重幼儿教育规律,在教什么、怎么教这个问题上下足功夫,努力......

    教学论文:让历史课堂充满梦想

    让历史课堂充满趣味与梦想高中文综组王琦多少年来,听到铃声走进课堂也成为约定俗成的戒律,为了考试走进课堂这是不用言语的共识。于是,课堂成为求学者的牢笼,厌学者把他它看作地......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五篇范例)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山区语文教学应重视诵读的训练论文

    中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如从甲骨文、钟鼎文的商代算起,已有三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1903年独立设科,到如今也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语文教育的发展史上,对教学的研究十分......

    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讲话稿:做一个充满智慧和灵性的人

    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讲话稿:做一个充满智慧和灵性的人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xx学院迎来了全国各地3156名新同学和来自埃及、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巴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