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城万里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理解文本中“梦”的含义
二、课型与课时
说读课,一节
三、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如有关长城的图片、历史、传说、诗歌等。从而认识长城,积累知识。
四、教学设计
(一)感悟文本,分享“梦”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流沙河的诗歌《理想》,懂得了人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才不会迷失方向;学习了《袁隆平的“寻梦园”》,理解了他为实现自己伟大梦想而奋斗终身的精神,学习了《航天女英雄》,感受了她勇于为梦想而献身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作家刘雨田的梦想。请大家看着屏幕动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不同季节长城风景图片,徒步长城沿途风景,如大漠、戈壁、悬崖、大河、丝绸之路等,全文字幕以朗读语速出现)
师:作者刘雨田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生:读书当作家,走遍祖国山河。
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师:好!刘雨田是怎样去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生:读了很多中外名著。
生:小时候走遍了家乡;读中学时远征北京、武汉;工作后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再后来用两年时间步行走完了万里长城。
师:是的,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了,但为什么又在结尾说:“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请同学们用“他……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的句式说一句话。(课件显示这个句式)
生:他只是一个探险家,还没有完成作家的梦想,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生:他只是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川,但还有很多地方没去,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生:大西北资源丰富,但还贫穷,他要为开发大西北作出贡献,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师:是啊,他还要继续读书,继续行走,为建设祖国作出贡献,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体味内涵,研究“梦”
师:课文中讲的是长城万里行,为什么全文始终贯穿着我的两个“梦”?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组合作帮助。
师:好,有研究成果了,我们来交流。
生:有了这两个梦,才有去实现这个梦的“长城万里行。”
生:有了这两个梦,长城万里行才显得更有意义。
生:有了这两个梦的交代,第25段“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才显得自然而不突然,这也是作者在实现他的第一个梦。
师:最后,作者以“我的梦还在继续着”结束全文。由此可见,全文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也是非常严谨的。
师:作者刘雨田的两个“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小组研究,看哪个组研究最先出成果。
师: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我们来互相交流。
生: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基础,没有知识,怎么能去旅行?
生:没有文化知识,怎么能去观察风土人情,怎么能去领悟其中的文化意义?
生:行万里路也是在读生活的书,作者自己也说:“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
师:是啊,大自然是一部无字的大书,要读懂它还真不容易,因此作者说:“大自然是无情的,然而大自然也是慷慨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阅读课文相关段落,然后用“他经历了……,让我们……”的句式说一句话,去共同感受作者为实现梦想而经历的艰难困苦。(课件显示这个句式)
生:他经历了漫天铺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袭击,无情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后怕。
生:他经历了被困在悬崖上,险些跌进万丈深渊。身处绝境的险情让我们心惊。
生:他经历了身负重荷,半个多月不见人烟,迷失了方向的困境,让我们好担心。
生:他经历了独处山间,被野狼狂追的危难,这让我们胆寒。
生:他经历了夜不识路,多次从山坡滚下的危险,这让我们心痛。
师:你看,大自然给作者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甚至是生死的考验,所以大自然是无情的,可大自然又是慷慨的,这是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也学不完,用不尽。”
生:因为这本书里有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
生:因为这本书里有中华民族的勤劳的智慧。
生:因为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
生:因为读这本书还让作者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师:是啊,大自然确实是慷慨的,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这也说明作者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需要付出:
生齐:艰苦的努力。
师:好,请同学们再动情的朗读,体会作者为实现梦想而克服困难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敞开心扉,放飞“梦”
师:同学们,你们风华正茂,正处在多梦的黄金时代,也许你的梦想是做一个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家,或是做一个热情奔放的文学家,或是做一个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或是做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请你把你的梦想大声的告诉所有同学,要求用“我的梦想是……我希望……”的句式说出。
生: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惩恶扬善,打击犯罪的警察,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所有人能安居乐业。
生: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探险家;我希望我能为祖国发现更多的资源宝藏。
生: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大文豪,希望我能成为第一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
生: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希望我能为治疗癌症和艾滋病做出贡献。
第二篇:长城万里行学案
第15课《长城万里行》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2.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二、预习:
1、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认识长城,积累知识。
2、预习课文,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执著()量完()慷慨()凝结()脉搏()蓟县()追踪()
3、理清文本思路:孩提时的梦→()→()
三、自学指导:
1、感悟文本,分享“梦”:请同学动情的朗读(1——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刘雨田的两个梦是什么?
(2)刘雨田是怎样去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2、体味内涵,研究“梦”。请全班同学动情的朗读13——23段,思考下列问题。
(1)、“我”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请你用“他经历了„„让我们„„”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2)、“我”在徒步万里长城中 有怎样的收获?
(3)、课文中开头写“我”的两个梦,和后面沿着长城旅行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4)是的,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了,但为什么又在结尾说:“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
四、当堂训练
(1)、从这篇课文中,从你读到的有关作者的其他资料上,你感受到作为一个探险家的刘雨田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2)敞开心扉,放飞“梦”
请你把你的梦想大声的告诉我们,让我们大家为你喝彩。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字词。
2、赏析本文语言:
(1)、两年来,我只身闯大漠,走戈壁,爬高山,涉大河,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2)、一捧捧花生、一颗颗红枣、一个个胶卷、一枚枚印章、一句句嘱托、一条条留言,都凝结着支持、理解和深情。
第三篇:长城万里行
长城万里行
小时候,我做了两个梦。一个梦是:想读很多很多的书,盼望自己能够当个作家。一个梦是:想走很多很多的路,能够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我执着地追求着。
为了第一个梦,我常常足不出户,读了许多中外名着,可我终究没能跻进作家的行列。
但是对于第二个梦,我却常常引以为自豪。孩提时代,我就走遍了我的家乡——河南省长葛县。上中学时,我又利用假期完成了到北京、武汉的远征。后来我到铁路部门工作,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然而,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会沿着长城旅行,而且是用我的双脚。事出偶然,我国著名的研究长城的专家罗哲文曾经写过一篇介绍长城的文章。他写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伟大奇迹之一。远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立下宏愿要步越长城,可是由于战乱等原因,只走了部分地段。他感慨地说:“今后是否有人能全部走完,尚有待于来者。”
1982年,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有个名叫雅克·郎兹曼的法国作家已经走遍了法国、欧洲、中东及世界许多地方,但是没到过中国,他说:“我的最大梦想是到中国去,从长城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
后来,我又得悉一个名叫罗伯特·史葛达的美国人,终生做着长城梦,直到他70多岁的时候,还连续给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写了200多封信,要求走完长城。
这一条条消息,像一个个冲击波使我难以平静。我下决心要用我的脚步丈量长城,用笔和相机勾画出长城的历史和现状。
经过痛苦的奋斗,周密的准备,我终于在1984年5月13日,从嘉峪关城楼迈出了徒步万里长城的第一步。
两年来,我穿越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7个省区。完成了徒步万里长城的旅行;在陕西榆林我还曾南下完成了穿越整个陕北的“圣地行”,在西安又西进,沿着古丝绸之路的路线,经过平凉、兰州、鸟鞘岭、敦煌,直到新疆神秘的罗布泊地区。
大自然是无情的。两年来,我只身闯大漠、走戈壁、攀高山、涉大河,经历了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
在腾格里,我曾遇到漫天铺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袭击。
在贺兰山考察岩画时,我被困在了悬崖上,上不去,下不来,要不是我会一点气功,拼命一搏,险些跌进万丈深渊。
在罗布泊,我身负百斤重的水和干粮、行装,半个多月未见人烟,还遇到大风暴雨,迷失了方向。
在山西平鲁下高头一带荒凉的山沟里,夜间我曾遭到了野狼的追踪。在河北蓟县考察震旦亚纪地貌时,深夜看不清山路,我多次从山坡上滚了下去。
然而大自然也是慷慨的。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记录了沿途涉及政治、历史、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笔记30余万字,收集了数百万字的文史资料,还拍摄了600多张黑白、彩色照片。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我在贺兰山发现了一壁岩画,文物工作者认为是首次发现。
沿途我得到各地政府和群众的热情接待,一捧捧花生、一颗颗红杏、一个个胶卷、一枚枚印章、一句句嘱托、一条条留言,都凝结着支持、理解和深情。我深深感到我的心、我的脉搏在和祖国人民一起跳动。
我走过的地方大多是祖国的西北部,那里还很穷,很荒凉,还在沉睡,但是却充满了生机。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
面对我的还是无尽的地平线。
我的梦也还在继续。
第四篇:长城 教学设计
17、长 城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有没有去过长城?我们来了解一下长城(出示长城的视频)。
2、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揭题,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游览—(长城)。
二、检查预习
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预习好了吗?
1、(展示词语)认读词语,哪个小组想读?
2、文中有13个生字,哪个字你想特别关注一下?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个组想读?生评。
4、长城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文中有句总结性的句子,找到它。
展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理解“气魄雄伟”“奇迹”,全班齐读。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看学习要求。
三、学生自主研读,合作交流。出示读书要求
四、展示交流(细读品味,积累语言。)哪位同学先来交流?
(一)第一段
1、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出示第一段)(长)品”长”
A、长城有多长?多年前,有个年轻人曾经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五百零八天。B、来,读出你的惊叹,指名读,真是万里长城万里长!齐读。品“气势”
A、什么样的山是崇山峻岭?而这伟大的长城就修建在这崇山峻岭之间!
B、(出示远景图片)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
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他时而盘旋时而蜿蜒,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
词来表现的?
c、我如果这样改动一下第一句,(出示)你看好不好?
D、像一条长龙在蜿蜒盘旋,这是多么的有气势!谁再来读第一句?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2、回归“奇迹”。看到这样有气势的万里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齐读,(展示总结句)
3、这一段我们是站在哪个角度看长城的?(远看)
(二)学习第二段
近看长城,你又从哪里看出长城是一个奇迹?谁接着来谈感受?
1、指名读句子说感受。(相机板书:宽阔平整、高大坚固、设计巧妙)
2、感受“设计巧妙”
(1)大家再默读这一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长城。
(3)(近景图)谁介绍一下长城?要求:在他介绍时大家仔细想一想,他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小结: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来写,这样的安排是多么的合理!我们写作时要学会运用。
3、回归“奇迹”。
长城用它巧妙的设计,高大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让我们也由衷地赞叹——齐读,(展示总结句)
(三)、第三段
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作者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什么?(展示第三段)(劳动人民)
1、第一句是个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
2、在这一小节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学生谈体会。3.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修建长城的艰难?
两三千斤重:大概是我们全班学生体重的总和。一步一步:每一步走得是那么沉重。
数不清,无数:这么庞大的工程,得需要多少人去完成啊!陡峭的山:真是无法想像的难。
理解“多少-----万里长城”
多少是什么意思?(换词)把“多少”换成其他的词语好不好?(里面包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得敬佩之情)
5、指导学生朗读
(1)(配乐读)当我们体会到这些感情,谁再来读这一段?(2)同学们,与其说长城是由一块一块的条石修建的,不如说是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这就是伟大的万里长城,这就是伟大的劳动人民。请大家齐读。(3)这又让我们再次发自内心的赞叹:齐读(展示总结句)
6、这段话还是作者看到的吗?联系长城而想到了人或事,这种方法叫联想(联想)
五、课堂总结作业
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课下大家完成这(一个作业),下课。
第五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时间:2011年12月10日 地点:南流小学多媒体教室 学科:语文 班级:四年级二班
课题:江苏教育出版社第七册语文第十七课《长城》 执教:陈青云(四年级语文教师)
一、课题:长城
二、课型:精读课
三、教材分析:
四、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3.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难点:通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影音再现,激情导入
1.播放《万里长城 长又长》MTV,学生看图欣赏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小声跟唱。2.提问:这首歌曲里提到了我们伟大祖国一处非常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呢?(设想学生回答:是我国的长城)
3.强调: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相机师生共同板书《长城》)
4、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挥)【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播放《万里长城 长又长》MTV,既看图又看视频,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让没有见过长城或者没有亲自到过长城的学生初步的认识长城,也为后面设置的问题做好铺垫。
(二)自读感知,反馈交流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师生交流,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作者是如何写这些特点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相机板书)
远看 长龙
近看 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 奇迹
血汗智慧
3.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和作者相同的感受。【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长城留给自己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归纳文章的重点。然后再细细地读文,找出作者是怎样写长城的这些特点的,也就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自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
(三)深入品读,感受长城的魅力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品读第一句(课件出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我们先来看“崇山峻岭”这四个字,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1.首先观察“崇山峻岭”这个词,每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山”字旁。)2.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每个字来理解。)3.用这个词再说一句话 带着感受读读这个词语。
(2)长城就是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那是一种怎样的形态?(课件出示图片)所以作者把弯弯曲曲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比作……(一条长龙)带着感受齐读这句话。
(3)想不想亲眼看看这条长龙?(播放录像)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让我们齐读第一段,读出龙的气魄。
(4)欣赏了远处的长城,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过渡:刚来我们从远处欣赏了长城的壮美雄姿,现在让我们走近长城,走近它的一砖一石,来触摸它,感受它。2.品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长城又留给你了什么印象呢?(2)感受高大坚固的特点
①学生汇报划出的相关语句,交流体会。
②补充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③齐读描写高大坚固的语句。(3)感受构思巧妙的特点
1.刚才我们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你还有什么感受?
2.你能在图中找到长城的这些部位吗?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出示长城近景图,让学生自己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同时学生讲解自己了解到的部位的作用)
长城是用来防御的敌人侵略,垛子口是放箭,放炮的地方。垛子是用来防身的。(人放箭,放炮的时候站在垛子后)瞭望口指齿形凹下去的部分。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3.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目的就是为了屯兵御敌。4.面对这样的设计,你想说点什么?
5.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过渡: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欣赏了长城的雄伟壮丽,领略了它的精心设计。此时此刻当作者站在长城之上,踏着平整的石砖,摸着巨大的条石。他想到的又是什么? 3.品读第三自然段
(1)指明读第3段,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1.小组互相交流画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2.互相交流感受体会(2)品读体验:
①“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凝结是什么意思?
凝结的是什么?(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②作者为什么说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这万里长城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生汇报。
③(课件出示第2句)仔细地品读这句话,相信你能找到答案。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谈感受,体会重点词语。
A “没有……没有……”有的只是什么?(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一块巨石就有两三千斤重,这巨石压在了一双双肩膀上,这是怎样的肩膀?怎样的手? B “一步一步”“陡峭”
八达岭有多高?相当于300层楼高!C.“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人们怎样把巨石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谁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3)分组讨论:想一想,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 齐读第三自然段。
(4)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它不仅震撼着我们,也同样震撼着全世界。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课件出示)
长城不但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且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让我们一起自豪的对全世界……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在理解课文的时采用师生互动和分组交流讨论的方法。在讲解“长城像一条长龙”时通过播放《八达岭长城》的录像,让学生自己谈观后感。在讲到长城的高大坚固的特点时,出示有关长城城墙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到长城的这个特点。在讲解长城的结构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到前面来边指边讲解它们的作用,让学生做一次小老师将给同学们听。学生很乐于这样学习,兴趣很高。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时主要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来学习的。整个讲解课文的过程每一个小环节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锻炼了学生课堂回答问题,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能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四)拓展延伸,赞美长城
1.同学们,长城带给我们的是骄傲和自豪。然而强大国力的本身,就是一道令人望而生畏、难以逾越的万里长城。老师有这样一个想法:希望长城永不再发挥它的战斗作用,希望和平之花永远盛开,也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力量去筑起新时代的长城。
2.作业:面对长城你们一定有自己的思考,老师希望你们能把它记录下来。【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把学完本课后的感受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学写导游词做好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