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禁区与魔鬼赛跑美文(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11: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生命禁区与魔鬼赛跑美文(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生命禁区与魔鬼赛跑美文(范文模版)》。

第一篇:在生命禁区与魔鬼赛跑美文(范文模版)

包扎墩,哈萨克语的意思是“未开发之地”。这是一块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约37公里的天然牧场,通往外界只有一条险峻的沿河山间小道,交通基本靠马,通信全靠口信。包扎墩的许多沟都有着让人止步不前的名字,巴尔萨肯列米斯沟翻译成汉语是“危险而有来无回的地方”。

这里的牧民一旦患了疾病,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为了改善包扎墩的就医条件,特克斯县卫生局在包扎墩设立阿尔帕萨斯小木屋卫生室,分散巡诊方圆2千平方公里、3大牧场、4千多牧民。小木屋方圆20公里没电、没水,只有一台收音机,夜晚狼群嚎叫不绝于耳。而且巡诊路线都是在天堑危途上,是全伊犁最险、最偏地区。每年人工开凿的牧道上,有无数羊、马坠落山崖。因此,被人称为“夺命”巡诊路。20年里县卫生局从没停止向阿尔帕萨斯卫生室派人,却没人留下,谁也“不想把命丢在那里”。

然而,就有一个不怕死的人,那就是特克斯县阿尔帕萨斯牧场包扎墩牧业卫生所的医生居马泰·俄白克。20年的风雨中,他策马游弋于高山深谷,唐塔尔沟、肯布拉克沟、吉布沙依沟、康卡尔沟……他不辞辛苦为牧民们解病去疾,在他身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令人动容。

包扎墩牧民居住十分分散,去一个牧民家要翻好几座山才能到达,最远的牧民家需得骑两天的马才能到。居马泰几十年里共骑过4匹马,其中两匹马都因为失足摔死。第一匹马是那一次巡诊,居马泰带着药品,由于冬天路滑,山梁上没法骑马,他就只得牵着马步行,没想到马失蹄掉下了山谷,幸亏居马泰拉着缰绳的手即刻放开,要不然连他也被裹进了山崖。还有一次是居马泰骑着第二匹马巡诊到阿尤特沟时,正走在冰溜梁上的马突然失蹄,居马泰迅速滚下马来,马从几十米的山坡上摔了下去,居马泰滚出几米后,手抓住了一块突出的石头,这才捡了一条命。他硬是拖着一瘸一拐的伤腿,蜿蜒爬行10公里路,去救治一个正在发烧的垂危婴儿,到目的地救治完病人,自己却病倒了,最后牧民们把他从包扎墩送到县里医治。

还有一次,有一个叫别克吐尔逊的小伙子头部受重伤,一直昏迷。居马泰为了不让他的病情在马背的颠簸中恶化,就和他哥哥轮流把70多公斤重的别克吐尔逊横抱在胸前从山里带了出来,两天两夜休息了不到4个小时。

2002年2月底的一天,居马泰得知包扎墩牧区牧民西尼古丽农药中毒,骑马连续走了一天一夜才赶到这位牧民家中。抢救了三天,西尼古丽终于脱离危险,而此时的居马泰也几乎虚脱。居马泰还时常自己垫钱给贫困牧民看病。二十年来,经他减免的牧区牧民注射费、医药费等近10万元。

居马泰在这些困难和危险面前却从来没有忘记一名牧业医生的责任。他有只破旧的皮药箱,那是父亲当年行医时用过的药箱,药箱跟着他颠簸了20年,补了又补,缝了又缝。

在包扎墩,人们时常能见到一个人骑着马,马背上有一只老式的破旧的皮药箱、一个装满药的马褡子、一件绑在马鞍后的皮大衣的景观。他那风尘仆仆的马上身影,在包扎墩已经成为牧民们眼中最美的身影。

第二篇:与倒计时的生命赛跑美文摘抄

2011年2月28日,上海医学会罕见病分会成立仪式,当脸庞有些浮肿、36岁的张亚非站在讲台上时,全场为之肃穆。对于罕见病,他最有发言权。

张亚非是国内首个罕见病网站的创始人,也是一名军见病患者。他得的罕见病叫法布雷病。4岁那年他就得了这种怪病,不管天气如何炎热,身上从不出汗。到了夏天,他全身发烫,只能脱完了衣服趴在水泥地上,以此获得一丝凉意。

当时,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医生看后总是无奈地摇头。2005年,张亚非病情恶化,被确诊为尿毒症。从发病到确诊,他整整耗费了24年,这几乎是所有罕见病病患面临的共同困境。由于诊断困难,罕见病的确诊道路相当漫长,很多患者刚刚确诊,就已经走到了死亡的边缘。

“确诊后,我的生命逼近死亡。我进行了肾移植,也遭遇了4次感染。现在状况越来越糟:左心室肥大,不时还有小中风的症状……”张亚非明白自己的病很难根治,但是让他痛心的是,治疗法布雷病的药在美国10多年前就上市了。不幸的是,那些在国外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物,由于政策和价格因素,目前几乎没有进入国内。

“明明有药可治,我却眼看着自己逼近死亡,这种感觉真是痛彻骨髓。”沮丧之余,张亚非认识到,由于罕见病患病人数很少、有关医学知识未普及、医保政策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慈善机构对罕见疾病患者的援助也很微弱等社会原因,罕见病惠者想要得到有效治疗和社会救助变得难上加难。

面对现状,2005年10月,在朋友的帮助下,病中的张亚非建起了他的第一个精神家园——“中国Fabry援助中心”网站。“我就是想搭这么一个平台,把和我有同样遭遇的人聚集起来,目的就是‘自救救人’。”

网站很快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陆续有人登记为会员。他们中有专科医生、科学家、药品开

生命可以停滞思想不能停滞

发商、媒体记者,更多的自然是患者。张亚非的生活开始变得很充实:搜索相关资料后一件件贴在网上:找到的英文资料,翻译后挂网供大家浏览:回复一封封四面八方网友的来信:专栏文章“病中随笔”也一篇篇飞出来。

网站成为法布雷患者联系的桥梁。2007年5月,由上海瑞金医院两位博士牵头,美国一家药品公司赞助,在上海召开了一次“Fabrv医患联谊会”,国内10个法布雷患者家庭出席了会议。这个小小的会议结束时还发出了一份宣言,希望“所有的患者都团结起来,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共同战胜疾病”。

病魔逐年侵袭着张亚非的身体,死神随时会不期而至,生命正以倒计时的残酷方式与他赛跑。“生活对每个人并不都是公正的,但关键取决于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无论是疾病还是灾难,一切的一切,都夺不走我对生命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在经历了与病魔抗争三十多年的艰难历程后,张亚非早已变得坚强,厄运一直未曾将他击倒。

“我始终记得一位罕见病防治人员告诉我的一句话:父母不能照顾你一辈子,但制度可以。”这是张亚非开幕仪式演讲的结束语,这句掷地有声的话,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相信,在与死神的角逐中,他定会是最终的胜者!

第三篇:把爱播撒在“生命的禁区”

把爱播撒在“生命的禁区”

为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西藏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继续为西藏阿里地区的民生改善发挥作用,持续有效地开展“情系西藏 “关爱阿里”主题公益活动,2015年9月14日至10月1日,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组织考察调研组赴西藏阿里地区,并邀请相关协作单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河南羚锐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考察、调研了对阿里地区卫生事业建设工作的第一期(2009年至2014年)扶助情况,对第二帮扶周期内的具体工作进行磋商。

这是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连续第9年开展此项活动,为西藏最艰苦地区送去当地干部群众最为需要的物资设备,针对当地医疗卫生、教育、残疾人救助等实际困难进行定向帮扶,作为社会团体,能够主动长年坚持不懈地开展公益性的“援藏助藏”活动,这在全国范围内恐无第二例。活动的持续开展,也充分体现出这两个社会团体在关爱西藏民生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投入的巨大热情。

响应中央建设西藏方略积极主动参与援藏工作

西藏的稳定与发展,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在201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用“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来强调西藏的重要性。2013年3月9日,习近平主席参加十二届人大西藏代表团对大会报告审议时明确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2015年8月24日至25日,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强调指出:“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出“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方略。

西藏地处祖国边疆,不少地区经济不发达、医疗落后。其中,阿里地区处于祖国西南边陲,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是西藏七个地级行政区中,平均海拔较高、居地最偏远、经济社会最不发达的地区。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0.3~0.7℃,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全区总面积为34.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8万(近期达到10万),每4平方公里仅1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区内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相汇聚,群山叠嶂,戈壁无垠,植被稀薄,生态环境脆弱,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几近“生命禁区”,曾是优秀干部孔繁森同志工作并牺牲的地方。按国家统一的援藏部署,对口支援阿里地区的陕西、甘肃两省,经济实力相对不强。阿里地区医疗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近来,地区人民医院才由内地援建了新门诊大楼、病房大楼将于明年翻修,多年来,医院无120急救系统、病房无供暖设施、接诊收治无病案、无制剂室、无当地疾病普查数据、无当地水质检测报告。一项对2003~2012年全区在职干部因病死亡的统计分析显示,10年间共因病死亡70人,平均每年7人,平均年龄40.5岁;死因前五位依次为脑溢血、心脏病、肝硬化、肺与胃癌、肾衰竭,分别占21.43%、18.57%、17.14%、15.71%、8.57%;其他原因死亡的13人中,有2名死于难产;在年龄段上,30~50岁死亡率最高,而这本应是干部一生中工作、奉献的最佳时期。

了解到阿里的这些状况,自2007年以来,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和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援藏工作的号召,深入贯彻“爱国报国”和“着眼公益事业,扶持各地发展”的建会宗旨,在热地副委员长、阴法唐等西藏老领导和成都军区、西藏自治区的支持、指导下,将支援海拨最高的阿里地区的社会和谐发展、增进边疆民族团结作为重点爱国工程,并联络、协调有关单位,策划、组织、开展了以“情系西藏 ”关爱阿里”为主题,以助医助学助教为主要内容的“天路 “爱 ”无极”系列公益活动,积极主动地为阿里地区改善民生、建设小康而贡献力量。

2007年,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与西藏自治区委宣传部及有关单位策划组织了“天路 “爱 ”无极”系列活动。6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情系西藏 “关爱阿里――‘义诊村村行’活动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等领导出席。8月19日,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主席、第二炮兵原副政治委员贾文先中将率领,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秘书长、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李和平等参加,自治区白马副主席及党政军警有关领导、部门与各界群众1000余人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举行捐赠仪式,将募集的价值200余万元的医疗、教育物资捐赠给了阿里地区;河南羚锐集团向阿里地区捐赠了价值50万元的药品。在阿里部分牧区发生“小反刍动物重、危疫情”的情况下,仍组织了由20多名医疗、防疫专家和医护人员、爱心车手组成的义诊调研队,深入该地区7个县中的6个县进行调研、巡诊和防疫、卫生宣传,赠送了药品、器械和书籍,诊疗600余人,使当地政府、医院部门和广大农牧民深受感动。

2008年,“天路 ”爱 “无极”系列活动继续深入开展。贾文先再次带队赴藏,驱车2000多公里深入阿里地区各地调研民生和建设情况,听取扶助需求,参加阿里地区国庆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典活动;与阿里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交流探讨、洽商了帮扶意向、需求、方法、时限等,研究确立了帮扶思路,签订了《关于促进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协议书》;慰问驻地武警官兵,向日喀则、阿里武警支队和部分县中队赠送了价值15万元的电视机。并在西藏大学举办《雪域送爱心晚会》,报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组织西藏 ”阿里“细软网杯”中国首届高原汽车集结邀请赛,联络内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团体,募集款物,向阿里等地区部分学校和社会福利机构捐赠了现金、药品、教学设备、衣物等。

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两会”)又联络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和河南羚锐集团等相关单位,向其介绍、动员参与扶助阿里的活动,2008年11月16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扶助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协调会》。会上介绍了支援扶助阿里的总体设想,围绕培训医务人员、提高医技水平、搭建信息平台、捐赠药品、器械等进行了对口研究和协商,签署了《阿里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进修培训的协议》、《关于为西藏阿里地区捐赠药品协议书》。根据协议,第二军医大学每年为阿里免费培训10名以学科带头人和医疗骨干为培养目标的医务工作者;河南羚锐集团每年向阿里地区捐赠数十万元的药品。2009年4月9日,北京军区总医院也与西藏阿里地区卫生局签订了《医务人员培训协议》。

帮扶《协议》执行期间,“两会”与阿里卫生局、教育局等部门保持了经常性的沟通联络,征求意见建议,注意总结完善,不断改进帮扶工作。有关单位认真履行协议、实践承诺。自2009年始,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共为阿里地区和各县人民医院培训医技骨干80余名;以河南羚锐制药集团为主,累计向阿里地区捐赠价值130余万元的药品;向阿里地区捐赠价值16.5万元的羽绒服,捐赠价值4万元的教学、体育器材。

为“稳藏”增砖添瓦,夯实帮扶工作

“情系西藏,关爱阿里”为主题的帮扶工作已经进行了9年,《关于促进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协议书》也已经执行7年,为进一步提升助医助学助教的层次与水平,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深化、夯实对阿里地区的帮扶工作,以对“稳藏”的大战略增砖加瓦。2015年9月下旬,由中爱联原副主席贾文先带队,中爱联秘书长、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李和平,中爱联副秘书长张玉祥,北京军区总医院专家组成员庄照来、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赵雯,河南羚锐集团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吴希振,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阮梅,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办公室主任梁茂林,二炮司令部办公室秘书孟凡静组成共9人的考察调研组,再次深入阿里,对7年来的帮扶成效进行考察,听取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校正精准帮扶的着力点与重点,最大化地提升爱心捐助、扶贫帮困的效益。

调研期间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地调研《关于对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帮扶协议书》的执行情况和阿里地区目前医疗卫生、教育和民政系统情况;二是通过第一期的实践,考证《关于对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帮扶协议书》的实际效果、可行度及经验与不足;三是协商对阿里地区第二期帮扶计划并签署协议;四是组织再次捐赠,分别向阿里地区卫生局及所属医院捐赠药品20万元,向阿里、那曲地区教育系统捐赠文体器材26万元,河南羚锐集团与阿里地区卫生局达成药品捐赠意向。

调研组一行巡查了阿里地区7个县,并着重对医卫系统帮扶工作的“三个层次的医院典型”(即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札达县卫生服务中心、改则县物玛乡卫生院)进行实地的具体考察,察看门诊、急救、药房、病房及医技设施设备等,听取院方有关情况介绍,了解受训医技人员的作用发挥,访问受治农牧民的切身感受和效果,以及捐赠药物使用情况。从而,对第一期实施帮扶工作几年的情况和成效有了实际而真切地了解。

9月23日,在阿里行署举行了关于继续促进阿里地区公共事业发展的洽商座谈会。阿里地区行署、卫生局、民政局、教育局、残联及人民医院、藏医院等单位的领导出席并介绍了该地区在医疗卫生、教育、残疾人求助等领域存在的困难及帮扶需求。行署副专员罗伍庆提出要将爱心捐助用好,希望能够更多地联系社会力量,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在帮助建好改则县先遣乡卫生院的基础上,取得经验,以点带面,逐步在其他乡、村级卫生院(室)推开。贾文先主席在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自2007年对阿里卫生、教育系统进行帮扶以来,在军地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既定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他表示,在未来几年里,我们还需要脚踏实地和阿里卫生系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继续协调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河南羚锐集团等,并力争联络、扩展内地更多的单位为中央的“治国必治边,治边必稳藏”的战略部署的落实共同增砖加瓦。

贾文先中将一行还先后向阿里地区中学、那曲地区尼玛中学、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浙江中学、那曲地区教育体育局捐赠了总计价值26万元的体育器材,支援了西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深入调研、反复洽商的基础上,依阿里地区实际困难、帮扶需求和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的实际能力,李和平秘书长和行署副专员罗伍庆分别代表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和阿里地区行署,签订了《关于继续促进阿里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协议书》,初步确定了第二期(下个五年)的帮扶项目,明确了组织联络机构、双方责任、落实时限等。在此基础上,还达成了医技人员培训、药品捐赠等初步意见。

调研认为,除国家统一安排的省市对口支援、国家卫计委统一安排内地医院组团支援(专业有机搭配,时间6个月、一年不等,定期轮换)方式外,作为社会团体援藏,“两会”采取的联手内地大型综合医院和企业为西藏地区培训医务人员的做法,是一种现实、有效、可行的好方法,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西藏地区地处偏僻,又是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历史上较内地发展要慢很多,自身专业难以发展,以致在医疗卫生领域内医学本科生以上高学历人员分不来、留不下,而本地生长的医务人员生活基础在当地,对本土有感情,经培训提高后能留得下,用得上;另一方面,对于内地医卫单位、企业(如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河南羚锐集团等)来说,医学资源、经济实力相对厚实,每年承担若干西藏地区医技人员培训,经济压力都不大,是可以胜任的。这些受训人员在内地不仅可以学到新的专业知识、增强业务能力,更开阔了眼界,受到内地环境熏陶,回到西藏后大多都可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这对改进西藏地区的落后面貌,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确实可以做到补充国家援藏、稳藏战略部署中的不足。

把爱播撒在“生命禁区”,让“中国梦”在世界屋脊同圆。几十年前,徐怀中在《我们播种爱情》一书中,真实地反映了早期进藏的十八军指战员们和支援西藏建设的内地汉族同胞,通过满怀深情的援藏工作,把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处于世界屋脊之巅的西藏百万农奴的关怀和解放播撒在西藏大地,深深地沁入了西藏人民的心中,使北京和拉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和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遵循李德生、耿飚、王光英和于若木等老一辈领导的创会精神和建会宗旨,一贯坚决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十几年来,坚持依据党和政府关于援藏、稳藏、建藏的战略部署,以拳拳报国之心和对西藏人民无限热爱的深情,在毫无国家资助的情况下,挖掘自身潜力和社会力量,多次深入西藏,反复实地考察,采取多种方法,夯实帮扶工作,为推进西藏地区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和时间赛跑美文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解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断断续续地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

时间过得那么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而是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就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做完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第五篇:与生命赛跑的“铁人”李洪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与生命赛跑的“铁人”

——追记武汉铁路局漯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党员李洪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

2010年农历大年初三,很多地方还沉浸在春节喜庆的气氛时,羲皇故都河南周口市许多人却沉浸在哀伤之中。阴沉的天空中,零星地飘着雪花,漯阜铁路汽笛低回,数百名群众自发地赶来,为他 漯阜铁路公司周口工电段副段长李洪,做最后的道别。灵堂前,路两边,到处站满了人,忧伤的眼神中透露出无限的依依不舍。人们跟着缓缓前行的灵车,送了一程又一程。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在很多漯阜铁路人眼里,李洪以自己短暂的48年时光精心雕刻,使自己的生命宝石灿若星辰,艳如朝霞。

李洪,是中国铁路人的骄傲!

“人生苦旅几十年,不留遗憾在人间” 他以苦干实干拼命干的拼搏精神,展示了中国铁路人的忠诚,抒写出一个“铁人”的非凡人生

又一阵钻心的头痛袭来,正在作业的李洪扶着路基旁的电线杆坐了下来,他将头部深深地埋在臂弯里,身体被疼痛折磨得抽搐着。

那是2007年冬天。他刚被查出患有蝶窦鳞癌,诊断书就锁在办公桌抽屉里,他不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还有多久。

疼痛稍缓,他抬起头来,望着自己脚下绵延出去的铁路,那每一寸股道,每一颗螺钉,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他多么想与它们一直在一起呀。

“我爱铁路工作,我会无怨无悔地在这儿干一辈子。”这是李洪干上铁路这一行时的誓言。这个信念贯穿他生命的始终,无论路途多么坎坷,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在李洪的人生辞典里,从来只有“跟我上”,没有“给我上”。在脏活累活面前,他从来都是带头干、抢先干。

2006年初夏的一天夜里,他带领职工冒雨抢修地下电缆。穿线管淹没在1米多深的水中,作业难度很大。他纵身跳入恶臭的污水中,一待就是1个多小时。同事要换他,他却说:“我是段长,我先干。”

2007年患癌症后,李洪待在铁路工地上的时间更长了。他靠吃强力止疼药拼命地工作着,仿佛在与时间赛跑,但病魔也没有停止对他生命的残害。随着癌细胞的扩散,李洪病情恶化,2008年5月,被确诊为鼻咽癌。

漯阜铁路是连接京广线与京九线的重要联络线,是豫西通往华东地区的便捷能源运输通道。

2008年年底,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铁道部、豫皖两省对阜阳漯阜铁路有限公司和周口漯阜铁路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重组,注册成立了漯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对漯阜铁路进行复线电气化改造,把206.74公里的漯阜铁路建设成为国家I级复线电气化铁路。

铁路建设的壮丽蓝图让李洪更加忘我地投身工作,忘我地燃烧生命。

4次化疗、35次放疗,体重骤降20公斤;头发脱落,面部黑黄 他不顾化疗、放疗后咽喉如刀割般疼痛,坚持在郑州医院治疗间隙电话听取工作汇报,遥控指挥现场排除故障。通信工长张世亚眼含热泪地说:“每周一次电话汇报是李段长给我布置的工作任务。我真不忍心打啊!可我不打过去,他也会给我打回来。”

“人生苦旅几十年,不留遗憾在人间;漯阜新成路犹长,策马奋蹄再扬鞭。”这是李洪患

病后,在日记本上写下的诗句。在经历了三个月与病魔的抗争后,出院回到周口的李洪,不顾家人、领导和同事的阻拦,坚定地回到了他挚爱的岗位上。

2009年2月25日,冰天雪地。界首站光缆架设施工进程因天气恶劣、线杆结冰受到影响,李洪得知后二话没说就要去现场。同事劝他,你刚做完化疗,就别去了,段里领导不止你一个。他微微一笑说:“方案是我设计的,我比他们熟悉情况。我能扛得住。”大家知道,他不是在用身体扛,而是用铁的意志和全部的生命在扛啊。

“只有有了与死神抗争的经历,才会重新感悟人生,感悟生命,才会倍加珍惜在工作岗位上的一分一秒。”

李洪看重的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生命的价值。

总是站在第一线的战士 他追逐的脚步从未停歇,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公司电务方面的领军人物,用知识支撑铁路现代化建设是他始终如一的追求

毗邻漯阜铁路十多米、机务段旁的一栋单身宿舍楼里,很长一段时间,一个窗口的灯光亮到很晚,它就像信号灯陪伴着过往的夜车。熟悉的人都知道,那是李洪家的灯光。

1984年,参加工作2年后的李洪考取了武汉铁路运输学校,学习铁道信号专业。从干信号工作开始,他就不满足于只完成眼前的工作。我国铁路装备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大趋势,让当初只有中专学历的他,总有一种危机感。

学习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有时,晚上头疼睡不着觉,他就起来看书,灯就一直亮到天明。在他20多本学习笔记中,记满了技术要点和心得体会。

2003年漯阜铁路技术改造,信号设备由色灯电锁器联锁改为“6502电气集中联锁”。当时漯阜公司几千名员工中,很少有人熟悉这套设备的性能。李洪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次他和妻子去信阳办事。晚饭后,他对妻子说,咱们到信阳站去,沿铁路走走吧。当他们走到一个岔群时,李洪突然蹲下身来,把手探到道岔底部摸了一通。妻子吓坏了,赶忙说,你要干啥?让人家看见了会说你是搞破坏的。李洪冲她一笑说,我是想看看京广铁路干线的信号联锁与俺们漯阜铁路的有啥不同。

2004年漯阜线河南段技术升级改造中,李洪发明的道岔换装过渡转换设备,使列车过岔速度提高了一倍,获得了河南省五个厅局联合颁发的“百项技术革新成果”奖。他研发设计的道口报警装置,简便可靠,每套可节省5万多元;他为信号灯设计安装的防砸网,有效防止了信号设备的人为损坏。他的革新创造为公司直接或间接节约资金数百万元。

依靠不忘危机、自我加压的勤学苦钻精神,李洪的业务水平紧紧跟上了技术装备不断更新的需要,逐步从信号工、技术员、技术室主任,成长为分管电务工作的副段长,并成为公司信号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他高度关注通信信号技术的最前沿资讯,关心最新技术在高铁的运用,直到病逝前还在学习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等最新科技书籍。

通信和信号在铁路上扮演着耳朵和眼睛的作用,可以说是行车指挥的中枢神经。李洪清醒地知道,即便自己技术再好,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要确保200多公里漯阜铁路耳聪目明、畅通无阻,必须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

十几年来,他坚持定期对职工进行理论授课、实作演练,组织近千人次走出去到武汉、郑州铁路局等单位学习参观和函授培训。

为给信号人员搭建良好的学习实践平台,2008年在郑州住院期间,郑州铁路局一个信号技术人员去看他,李洪就想方设法请求其帮忙租用他们单位淘汰的设备,为自己的信号工建一个学习培训演练场。他甚至瞒着医生要到外边请这位技术人员吃饭以表谢意。对方被他感动了,演练场很快建成并发挥了作用。

“我们是靠技术吃饭的,过硬的技术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李洪要求身边的技术人员,遇到任何技术故障和安全隐患都要拿得下、摆得平、不出事。“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几十年来,他带领的队伍能及时解决各种难题,排除各种故障,确保了从事工作28年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2009年,在漯阜铁路公司举行的技术大比武中,他带领的技术人员囊括前三名。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这样议论人生:在人生的任何场合都要站在第一线的行列里。

李洪,就是站在第一线的铁路战士。

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 面对工作,他冲锋陷阵;在名利面前,他推辞躲避,他以高尚情操展示出一名优秀党员的形象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在李洪留下的日记本上,记着这样一段话:对待工作要零距离、对待群众要近距离、对待名利要远距离。这段话,他不仅记在日记本上,更深深体现在一言一行当中。

“多跟别人比本事,别跟人家比享乐。”童年时,父亲对李洪常说的这句话,是李洪接受的最初的也是最朴素的名利观教育。

李洪患病后,先后花费了20多万元医药费,这让本就清贫的家庭欠下了一大笔债务。段工会女工主任罗华琴先后5次把“扶贫帮困救济申请表”交给他让他填写,但都被他拒绝了。李洪的理由是:我是干部,段里还有比我更困难的职工。

李洪在周口工电段副段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9年。不少人说,凭他的工作业绩,完全可以找领导要求升级、升职或者换个清闲的岗位。妻子黄妞却说,这件事,李洪压根就没有考虑过,他就喜欢摆弄他的电路图。

作为分管电务的副段长,李洪也有“实权”,但他深知这权的分量,把手中掌管的每一枚印章都盖在了“公”字上。

设备大修进行资金预算,他总是细细核对;每次现场施工,带了多少料、消耗多少、回收多少,他都有一本明白账;为了节约成本,他在整整2个月里每天5时起床,利用班前时间,带领职工制作了1000多个水泥标桩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与病魔顽强斗争的李洪不顾自己经济拮据,先后2次为地震灾区捐款。一天,他在下班路上偶然看到街头设立的募捐点,当即跑到书店买了十几本书,捐给灾区的孩子们。

2010年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八,距春节放假仅有一天,李洪一大早就又来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和同事们认真研究新的职工培训方案

一直忙碌到中午12点多,同事发现李洪的鼻孔出现渗血。血越流越多,他被送进了医院。在进抢救室前,妻子黄妞想让单位多来几个人帮忙,李洪却用微弱的声音说:“年关了,大家都有事,不要麻烦别人啦!”这是李洪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不愿意麻烦别人。

李洪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自己温馨的家,离开了自己年迈的父母,离开了妻子和尚未成家立业的女儿,这是永久的离别

春节前,80多岁的母亲打电话告诉李洪,想看看他,李洪答应老母亲过春节一定回家照张全家福,老人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

女儿怎么也不会忘记在梦中父亲告诉她的一句话:“爸爸太累了,想睡觉。”

李洪就这样安静地、永远地睡了!

李洪走了,年迈父母失去了一位好儿子,妻子失去了一位好丈夫,女儿失去了一位好父亲,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火热的战场上,失去了一位好战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追授李洪“火车头奖章”荣誉称号。

武汉铁路局常务副局长、漯阜铁路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清源说,李洪是加速我国铁

路现代化建设大背景下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的事迹生动感人。学习他,就是要学习他始终坚持苦干实干拼命干的奉献精神;始终坚持用知识支撑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执著追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尚情操。

李洪走了,可他留下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奉献精神,他展示出的铁一般的坚强信念,铁一般的坚韧意志,铁一般的过硬作风,正感召和激励着千万铁路人,一路克难攻坚,共同去开创共和国铁路建设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

下载在生命禁区与魔鬼赛跑美文(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生命禁区与魔鬼赛跑美文(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阳光与生命优秀美文

    做医生的邻居跟我讲了个事儿。他的一个病人,挺年轻的姑娘,患了干燥综合症。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病,就是身体分泌的那些汗液、胃液和唾液都是越来越少,导致人消化困难,必须借助专门的......

    生命美文

    无法轻易的形容生命,因为生命的涵盖面实在是太广。任何的描述都显得自讨苦吃,于是生命这个话题就变的无比的严肃起来。即使是这样,生命的孱弱却无法掩饰,因为那是流动的生命,带着......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我很欣赏这一段,真的,我终于了解到,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仰那些不可能存在的上帝,天使与魔鬼读后感。因为,他们让人类找到了精神的归宿,灵魂的栖息之处,信仰的支柱,在他们的天堂中,没有饥......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郭梅华(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 2007092005)【摘要】文章在了解《天使与魔鬼》作者基本资料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从完美的符号和语言、独特的叙事风格来......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天使与魔鬼》是丹·布朗写的一本小说。我在文章中看到女主角穿着短裤进入梵蒂冈被拦住,我还纳闷,是不是真的梵蒂冈是这样的呢,特意百度了一下,果然是;写小说真......

    天使与魔鬼 读后感

    《天使与魔鬼》(1如果你是侦探小说爱好者或者悬疑小说爱好者的话,那么一定不要错过《天使与魔鬼》,这本小说写的真的很精彩,情节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绝对可以调动你的脑细胞。......

    天使与魔鬼--观后感

    天使与魔鬼 丹.布朗,他笔触是很细腻、很细腻的。 读后感 描述一场宗教与科学的较量:虔诚的上帝信徒——“欧核中心”的杰出科学家列奥纳多·维特勒毕生致力于以科学的手段证......

    《与时间赛跑,赢在当下》

    《与时间赛跑,赢在当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与时间赛跑,赢在当下》! 诗人的高歌,伟人的教诲,哲人的感慨„„时间,曾有多少文人墨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