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我很欣赏这一段,真的,我终于了解到,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仰那些不可能存在的上帝,天使与魔鬼读后感。因为,他们让人类找到了精神的归宿,灵魂的栖息之处,信仰的支柱,在他们的天堂中,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痛苦与战争,一切在上帝的召唤下,他们能有平静的心境去接受现实的世界,也许你会说这是逃避的做法,但无疑,他们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接受了一次对心灵的净化,聆听了一次心底的声音,这些,难道是高科技能带来的吗?精神上的慰藉,只有在自己的主宰的领域去获得吧,而这信仰的力量是我们不可想象的,邪教的引领下的天安门广场的自焚,每次吃饭前的祈祷,还有不吃猪肉,绝食,做礼拜,这一切一切,我原先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一下子变得理所当然,信念的力量也许比科学的理念强大得多吧,超越了肉体的痛苦,来到了精神层面,何等让人惊异,却在情理之中。而科学,让世界朝着我们所想的方向发展着,我一直认为,是科学让我们变懒惰了,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到机器人保姆,古时诸葛亮摇着羽毛扇子指挥千万士兵,布阵,战斗;到现在,司令员在凉飕飕的空调室中倒数“3,2,1,发射。”一支导弹就在地球表面刻下战争的痕迹,简单,快捷,一句话就能摧毁世界。科学是为了建设更美好的世界,但是,在这过程中,科学毁灭了本来美好的世界,让世界变得伤痕累累,一片疮痍,一片混乱。我现在诧异了,究竟核能是为了发电,还是为了未来的战争。当我背着政治时事,什么时候,第五轮第三阶段讨论朝核问题在哪召开,第六轮呢?我不知道,背这些意义何在,我不知道,伊朗,以色列,黎巴嫩,伊拉克,阿富汗,美国,它们的问题何时才能解决;我不知道,既然人类出生就代表了以后的死亡,为什么,人类还要出现在世界上,接受地球的批判,又或者,做着毁灭世界的举动;我不知道,《2012》所发生的事情是否会出现,我不知道,我喜爱的企鹅会不会有一天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不知道,我的后代会不会迎来第九个冰河世纪;我不知道,世界的混乱是否会一直持续,还是有真正的世界新秩序的出现;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也许,信仰让人类在混乱的世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所以宗教才会一直传扬下去,与科学共存吧,“存在就有它的必然性”,也许,宗教与科学也会有一天联合起来,我希望在世界将近灭亡之时,宗教让人类不再恐慌,而科学寻找另一个世界安定人们,宗教与科学结合,我们世界才有获救的可能吧……
世界是一个对立,是一个矛盾,有生有死,有起始有终点,所以我始终相信,世界也有它灭亡的一刻,正如每个人都有寿终正寝的一天一样,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不惧怕死亡,因为这是每个人的归宿,任何人都不能逃脱,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会选择坦然接受,于是我喜欢冒险,想到喜马拉雅山感受世界之巅的壮烈,想到南极看看企鹅那个笨拙的身体,想看看风雪掩盖的登山员的尸体,我并不惧怕他们,因为那是他们的信仰让他们步上不归的旅程的,因为他们没有遗憾,没有后悔,他们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难道我们不应该心生敬佩吗?
《天使与魔鬼》,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本集宗教,科学,悬疑,推理,建筑学于一体的书会改这个名字,我现在明白了,教皇内侍是天使,他重新建立起人们的信仰,给人们希望与光明,把科学与宗教的矛盾揭示出来,让全世界的人们团结了起来;教皇内侍又是魔鬼,是他策划了这一场恐慌,爆炸,把宗教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他的双手染满了无辜人类的鲜血,读后感《天使与魔鬼读后感》。他深知,只有面向同一个强大的敌人的时候,世界才会重新团结起来,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才会建立,所以他创造了宗教的敌人,又建立起了宗教的坚不可摧的信仰,他本身就是矛盾的混合体,他既是天使又是魔鬼。而在每一个人心中,自己既是天使也是魔鬼,总有善良的时候,也总有邪恶的时候,善良的信徒会在耶稣的十字架下忏悔,我们有时又会在月亮的映射下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自责着,没有人不会犯错的,不是吗?
第二篇: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郭梅华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 2007092005)
【摘要】文章在了解《天使与魔鬼》作者基本资料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从完美的符号和语言、独特的叙事风格来分析小说的独到之处,深刻思考宗教与科学的碰撞与交融这个深层主题,最后出美国人的难以避免的男权主义和美国人的情结在小说种的体现。总体上,《天使与魔鬼》是一部难的的作品。
【关键词】天使与魔鬼宗教科学
初次接触《天使与魔鬼》时,对它并没有好感,因为本人不是一个喜欢惊悚科幻小说的读者(一开始以为是科幻作品),但后来阅读过程中,就对小说里面涉及的宗教观念和科学思想的联系和矛盾深深着迷。阅读小说过程真的像美国作家戴尔评论的一样“这真是一本该死的书——拿起这本书我就再也放不下,不把这本书读完我什么事也做不成。”而且读完作品,还会让读者引发无限深思、遐想和启发。在思考这部作品的深刻意义之前,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一、丹.布朗简介
丹.布朗(Dan Brown)出生于1964年。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数学教授,曾荣获总统数学奖,母亲是一位宗教音乐家。这样一个科学与宗教相冲突的家庭环境,后来成为他创作《天使与魔鬼》的灵感之源。丹.布朗毕业于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1996年,对密码破译和秘密政府组织的兴趣促使他创作了两部畅销电子书《数字城堡》和《圈套》,他的作品包括现在仍然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榜首的《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是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之前创作的畅销小说,在2004年全美图书销量排行榜中,仅次于《达·芬奇密码》和一本食谱。
《天使与魔鬼》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作者的一次梵蒂冈之旅。丹·布朗在游览梵蒂冈的地下通道时得知,这个秘密地道就是早期的天主教教皇躲避敌人追赶时的藏身之所,而几百年前,最让梵蒂冈畏惧的敌人就是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秘密组织。这个组织由一些受到宗教迫害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发誓要对梵蒂冈进行
复仇。时至今日,当代许多历史学家还对这个组织的存在深信不疑,而且认为它是全球势力最强大的组织之一,它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不为人知„„丹·布朗受此启发,创作出这部以科学和宗教的关系为主题的惊悚悬疑小说。与《达·芬奇密码》一样,小说主人公是哈佛大学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该书在跌宕起伏的情节背后探讨严肃的主题,即人性与神性、宗教与科学的碰撞与融合,内容描述达文西密码的主角-哈佛大学符号学教授罗伯兰登在教廷意外被卷入一场古老秘密会社光明会与教廷的纷争当中,而其背后隐藏的是一连串科学与宗教的冲突,兰登必须在6个小时之内找到可能影响10亿天主教的和一座梵蒂冈城市生死存亡的“反物质”,兰登和女主角维多利亚为此展开一系列惊险离奇的探索。
二、完美的符号和语言、独特的叙事风格——小说的独到之处
刚看到那些对称的语言符号,会让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观察分析了,会发现那种完美的对称和宗教意义,实在让人惊叹不已。再看伟大诗人弥尔顿的诗篇, 布朗把这首抑扬五步格产生的美妙旋律的诗篇作为一条线索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独特的语言充分展示了作者高超的创造能力和渊博的学识,让
人十分佩服。
你从桑蒂的土冢举步,那里有个魔鬼之窟。
穿越古代的罗马之城,揭开了神秘的元素。
通向光明的路已铺就,这是神对你的考验。
在那崇高的历险途中,让天使来为你指南。
(《天使与魔鬼》)
小说在叙事节奏的把握上表现非常出色,故事场景跨越了国度的限制,从美国到罗马,从法国到梵蒂冈,好像丹.布朗本人给我们提供一张独一无二的旅游路线,随着这个路线领略故事中的离奇,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时空穿梭中布置疑团。他采用场景转移法,不露痕迹地控制着叙述的节奏。在很多看似冗余的情节为了后文的叙述作了充分铺垫,同时他又在在密集的叙述、紧凑的情节里,合理地穿
插着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的说明——那些深奥的、晦涩的符号学、历史学、天文学、宗教、建筑学的知识在他的文字中变成了雅俗共赏的文字,充分满足读者的求知欲。
三、谁是天使谁是魔鬼——宗教与科学的碰撞与交融是小说深层主题
一部经典的小说,不仅仅在于它写作技法的娴熟、高超,取材上夺人眼球,更重要的是在于它给人留下更广阔的空间,引发人们去思考更深层的内容。读完整篇小说,我仍然无法确定自己一开始的疑惑——到底天使是什么,魔鬼是什么?被宗教迫害的“异教徒”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将天主教视为魔鬼,他们秘密组织起来将影响渗入全世界,试图有一天对天主教进行毁灭性的报复,而狂热的宗教徒则认为科学是毁灭人类的力量,是反宗教的魔鬼。他们试图通过迫害科学家阻止科学进程;当他们无法阻止科学前进时,又试图将一切科学发现纳入宗教的解释范畴。谁是天使谁是魔鬼,我们无法探个究竟,因为我们知道,天使与魔鬼有时只有一步之遥。科学让人类过上充裕的生活,解放人们被禁锢千年的思想,但当我们每个人都通过电子装置与世界建立了联系时,我们却感到更加孤单。如今的人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有着更为强烈的沮丧感和挫败感。科学与宗教,谁是天使,谁是魔鬼,未有定数。
但是,科学和宗教真的可以并存吗?小说第一个受害者列奥纳多.维特勒既是一个科学家,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历史上很多科学家也没有因为科学的进步而放弃宗教信仰。事实上丹·布朗回答记者时,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了,他承认在许多方面,科学和宗教视是同一事物,二者都是人对神性的追问,科学和宗教只是讲述同一个故事的两种语言而已。小说表达了对信仰丧失和科学万能论的担忧。人类的科学水平不断提高,而心灵、道德的发展相对来说却有些滞后,当二者的失衡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可能出现的后果就难免令人忧心忡忡。
如何在宗教和信仰之间找到平衡呢?盲目信仰科学和全心相信神迹都是不可取的行为。宗教可以是“精神鸦片”,对科学奉行到极至也可以让思维混乱,有科学家试图通过基因分析解释人类的各种情感,以待有朝一日可以在实验室中创造出“情绪”,这样的“科学进步”其实是很恐怖的,如果一切美好的感情、油然而生的心动,甚至独一无二的思维都能被创造出来的话,人类还能被称之为
人类吗?尊重科学给我们的种种现象的解释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又是脆弱无助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不安全感、没有归属感、无助感促使他们渴望有个万能的力量支撑他们而找到的心理依托。狂热的信仰产生邪恶,毫无信仰则带来空虚。
四、拯救、惊险、男权主义——人类的男权主义和美国人的世界警察情结
《天使与魔鬼》我们发现布朗在宗教与科学之间也大体找到一个支撑点。和绝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尊重科学但不放弃信仰。不过丹.布朗这个美国作家是个大男子主义者。通过他两部作品《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的安排,男主角看似是辅助故事中绝对第一号女当事人去发现自己的绝对秘密,追寻古老的属于女当事人自己的隐私,乃至可以颠覆世界的元素。但实际上,在种种似迷宫的安排中,男主角才是赋予了绝对理性,绝对冷静思维,绝对知识渊博,甚至具有堪和他的敌人媲美的战斗力。而且在这种宗教与科学冲突的环境下,英雄救美早就被嗤之以鼻,英雄需要拯救的是世界,而且光是物质的有形世界已不够眩目,要拯救全世界的信仰,拯救人类的精神世界,颠覆原有的理念。这些恰好的发挥了男主人公的英雄主义和美国的世界警察情结。
尽管存在这些不可避免的文化因素,但这不影响人们对这个作品的喜爱,包括我。客观上,《天使与魔鬼》完美的符号和语言、独特的叙事风格,惊悚的故事情节,作品留给我们关于科学和宗教的严肃的哲学思考,已经赢得了绝大部分读者的认可。《天使与魔鬼》获得了满堂彩!——《科克斯书评》如是说。
第三篇:天使与魔鬼 读后感
《天使与魔鬼》(1如果你是侦探小说爱好者或者悬疑小说爱好者的话,那么一定不要错过《天使与魔鬼》,这本小说写的真的很精彩,情节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绝对可以调动你的脑细胞。
小说的故事框架是:欧核中心的科学家维特勒被神秘杀手杀死于在中心的卧室中,而且死状凄惨,一只眼球被凶手挖走,胸膛上被打上了“光照派”的烙印。而与此同时,他的科研成果“反物质”被盗走。(此种物质威力极大)。为了调查真相还有维护欧核中心的声誉,欧核中心主任科勒邀请哈佛学者(同时是符号学专家并拥有丰富的宗教学知识)调查此事。这位哈佛学者就是小说的男主人公———罗伯特.兰登。他与维特勒的女儿维多利亚(被收养的)一起组成了调查小组。在相遇后不久,二人得知反物质被凶手放到了梵蒂冈。所以二人飞往梵蒂冈以求找到反物质和杀人凶手。由此,一系列扑朔迷离的事件开始了。两人抵达梵蒂冈当天,正是举行秘密会议大的日子。因为教皇刚刚去世,秘密会议的作用就是通过仪式选出新任教皇。然而最有希望担任教皇的四位候选主教却神秘失踪了。而杀手打来电话告知在当晚八点至十二点之间,每个小时都会友一位红衣主教被杀死于一个教堂,也就是“光明之路”上的四座科学祭坛。而午夜十二点,反物质的“湮灭”将把整个梵蒂冈夷为平地,天主教的象征和信仰之源将由此土崩瓦解。
随着小说情节的进展,事态越发神秘。罗伯特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才智找到了四座科学祭坛,但却没能挽救四位红衣主教,自己也差点死于杀手手下。并且所有人看起来都不可靠了。刚开始我怀疑瑞士侍卫队队长是“光照派”内奸,可最后证明他不是(这位忠于职守的队长死于执行任务的途中)。后来我又怀疑欧核中心主任科勒是“光照派”内奸,结果他也不是。(这位受到过宗教伤害的科学家由于误会和他人陷害被击毙于教皇办公室)。然后我怀疑瑞士侍卫队高级军官罗奇尔是“光照派”内奸,但是,他也不是。(他由于被人陷害也被击毙于教皇办公室)。到最后关头,谜底终于揭晓了。一切一切的始作俑者居然是教皇内侍。而他行凶的动机也不是为了利益或实现野心,而是因为一个悲剧性的误会和对宗教的极端狂热。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自焚于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
结局是皆大欢喜。梵蒂冈选出了新任教皇———萨弗里奥.莫尔塔蒂红衣主教(秘密会议主持人)。欧核中心决定不对外公开反物质技术以及发放证书。罗伯特.兰登和女主角维多利亚走在了一起。(我就知道会这么写)
看完《天使与魔鬼》。我觉得作者是一个知识丰富、逻辑缜密的人。他的另一本小说《数字城堡》我也看过,也是不错的一本小说,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第四篇: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天使与魔鬼》是丹·布朗写的一本小说。
我在文章中看到女主角穿着短裤进入梵蒂冈被拦住,我还纳闷,是不是真的梵蒂冈是这样的呢,特意百度了一下,果然是;写小说真的要知识渊博。
这本书开始看的我昏昏欲睡,精彩就在后半段,教皇内侍才是标题上的,“天使与魔鬼”,从一开始以一个天使,一个救世主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不过后来看到了微型摄录机里面的内容才让大家真正的知道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魔鬼,为了宣扬上帝,制造恐惧,只有恐惧与上帝并存,才能凸显出上帝,然后再以上帝之名消灭掉恐惧。他是完完全全的信徒,不过最后他竟然亲手杀死了他的亲生父亲--教皇。
当教皇试图向他表明,教皇曾有一个儿子时候,卡洛(教皇内侍)感到了绝望,他感觉到他整个人生信仰都坍塌了,教皇是不应该有孩子的,他不是圣洁之身了,他背叛了上帝。卡洛不顾教皇的解释,就选择了不归路,如果那时候他得知,他,就是教皇的儿子,他是科学的产物,用了教皇的精子和修女的卵子在试管里诞生出来的生命,教皇和修女始终是圣洁之身,假如他知道了这些,结局会不会有所改变……
第五篇: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宗教与科学
——读丹·布朗《天使与魔鬼》有感
读过这本书,我只能说,相当精彩,突然很想去罗马,很想去梵帝冈,看看那些真实存在的历史古迹,每每看完丹布朗的书,都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宗教,充满好奇。
丹.布朗以他细腻的笔触描述一场宗教与科学的较量:虔诚的上帝信徒——“欧核中心”的杰出科学家列奥纳多·维特勒毕生致力于以科学的手段证明神的存在。他和其养女维多利亚在实验室里进行了高度机密的实验,成功制造出了一种极其强大的能量——“反物质”。在这个重大发现尚未对外公布时,列奥纳多就在实验室里惨遭杀害,一个眼珠被挖走,胸口赫然印着一个神秘的标记——“光照派”。更令人震惊的是,藏在地下的反物质不易而飞,而这些反物质一旦与物质相遇,便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足以摧毁一座城市。哈佛大学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应邀前来参与调查。就在当天,失踪的反物质被人发现位于梵蒂冈地下某处。离开了实验室的反物质会在二十四小时后自行爆炸。这天正是天主教教皇选举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首领汇聚在梵蒂冈城,藏在地下的反物质如同一枚定时炸弹,如不及时找到,整个梵蒂冈城便会在顷刻间灰飞烟灭。罗伯特与维多利亚在查找反物质的过程中,竟发现传说中几十年前就消亡的光照派还活跃于世,而且世上许多科学家皆是其成员。光照派沉寂了几十年之后,竟然瞄准教皇选举止日对基督教进行复仇,而寻找凶手及光照派的线索竟藏在伽利略和弥尔顿的作品中!于是,一个个惊世之谜随着情节的深入而被揭开„„
科学与宗教的论战成了这部小说的主题。这一论战,从一开始便从未停止过,几百年前,不计其数的科学家遭到教廷的迫害,乃至几年前,是讲授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是宣传上帝创世仍是西方大学里争论不休的问题。
然而,今天,在这个缺少信仰的年代,在科学加速发达的现代社会,许多古人无法解释、只能托辞神迹的奇异现象都有了合情合理的客观解释,我们不再相信上帝造人,因为人是从猴子进化来的,因为在茫茫星球中,地球只是其中渺小的一颗,在地球之外,还有更多的星球,还有我们不了解的生物。上帝不能操纵
生死,但科学可以,它可以延缓衰老、减轻病痛,甚至还能克隆一个你自己。这在科学的前进中,宗教节节败退。宗教曾经试图蒙上人们的眼睛,试图以残酷的对抗来阻止科学的进程。光照派,一个被宗教蛮横对待的科学家们秘密组织起来的地下组织,最后却在一个宗教狂人的操纵下复活,并险些声名狼藉地成为这个他的垫脚石。宗教狂人最终在事实败露后自焚,但他在失势前的一番演讲或者能够让科学停下高昂的头来。科学是没有灵魂的,它或者可以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人类心灵需要的指引,科学却毫无办法,这或者也是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最后会矛盾到折磨自己肉体的缘故吧。人们面对大自然,不再敬畏,甚至蛮横地对待与自己共存的资源。人们忘了善与恶的界限,盲目地为着一时的利益奔忙,毫不顾及自己抛却了什么。当心灵不再向善,科学带来的是否只能是毁灭?当人类不再忌恶,我们的前方是否还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