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字词积累。
2、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3、理清人物内心变化过程。
4、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 点: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内容。
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 点: 理清“我”心理变化过程,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物的人生追求,引导学生去追求有信念、有理想、有奋斗的人生。
教学方法:通过整体感 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自读、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解决问题。
课时安 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8年5月12日14:28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与震中地区远隔千里的我们,也有震感。灾难虽没有降临在我们头上,但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如果真的强震发生了,被埋在废墟里的我们,濒临死亡,我们会想什么?害怕、恐惧,痛苦,更多会是遗憾,遗憾我们的生活还没有真正开始,许多想做的事还没有做,有许多理想没有实现,丰富的人生还没有来得及体验等等。太多的遗憾会让我们不甘心生命就此结束。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他驾驶的飞机坠毁 于利比来沙漠濒临死亡时却有着完全不同于我们的体验和思考。今天,我们学习《在沙漠中心》这篇文章,了解他的不同。
二、解题。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后媒体展示 对作者的简介。
三、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四、审读题目和导语,进行联想,提出问题。(预测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归类,媒体展示)
1、沙漠中心是什么样子的?
2、在沙漠中心发生了什么事情?
3、“我”有怎样的感受?
4、“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自学。
1、齐读生字词,正字音。
2、自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体验、思考、感情的句子,并作批注。
3、完成学习目标。
六、交流。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叙写“我”在沙漠中心濒临死亡的感受和思索。
2、理清文章结构。
“我”身困沙漠忍受痛苦(1-6)--沙漠 求生(7-8)--心态平静后我的思考(9-19)--继续走在坚定求生的路上(20-21)
3、联想问题。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没有水汽,极度干燥,白天酷热,夜晚寒冷。“我”的处境很危险。
(2)飞机失事 后“我”被困沙漠,想办法自救。平静中“我”思考自己的生活,觉得死得其所、死而无憾。清晨醒来,“我”又继续坚定求生。
(3)痛苦:没有水汽-干渴-寒风的鞭打。
绝望:跑不动了-大限到了-冻死的想法--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平静:一种超越希望的平静--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
乐观:乐观中的幸福--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4)他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人。在沙漠中他也 有彷徨,绝望,但他不仅与自然抗争,也在与自我进行抗争。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为人类命运承担责任的人。
七、解疑、拓 展。
1、作为什么会由痛苦、绝望转为平静、乐观?
他感到人受的苦还真不多,他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绝不是他的错。他感到上天很厚爱他。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他的生活就是冒险是去寻找真理,是尽对人 类的责任。他没有遗憾,他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过,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2、如何理解“寒风就象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经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刻画了人物的感受,语言风趣,表现出“我”的乐观精神。
3、为什么“我”认为“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 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需要体现信念、勇气、事业、生命的意义的生活,在城市里,人们为了物质忙忙碌碌,碌碌无为,没有我想要的生活,表现出我对理想、事业、信念的执著追求。
4、如何理解“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当空闲的时候,他们用什么来填满他们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呢?”
这是“我”对庸俗生活的观察,反衬出“我 ”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对理想、对事业、对责任的追求。
5、为什么说“我们期待黎明就象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象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贴切地写出飞行员的职业本质:寻找真理,探索人生意义。
6、如何理解“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表达一种为事业而牺牲,死得其所、死而无憾的心情。
7、你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向往壮丽的生活,象历史 上的英雄人物一样,用雄才大略推动历史进步,成就辉煌的人生。
我向往旅游的生活,去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体会不同的文化、风情。
我向往平淡的生活,我愿做个普通人,享受生活的安静、平凡。
我向往探险的生活,在大自然中
八、自测。
1、听写并解释加点词语。
大限 犁铧 虫豸 死得其所 硌 躯壳 脐带 芸芸众生 卷土重来
2、你会如何对待你的生命?
我会让我的生命中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追求,为此我会珍惜每一分钟,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在生命结束时,可以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九、自我总结。回顾学习过程,突出重点,从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总结。
十、课堂总结。
泰戈尔说:“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愿我们的生命如有浓烈生命力的夏花,绚丽繁荣,饱满绽放,充满奔驰、跳跃、飞翔的力量。在告别世界时,因为我们成长过,奋斗过,承担过而心中无憾无怨,豁达平和。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教案
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教案
教学目的:、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
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过程:
一.
初读感知
生(前几分钟)齐读文。
2上后,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教师问三四个学生:你读了几遍文?你认为文写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要有目的性地读文)
3叫三四个学生概述内容(语言简洁)。
讨论明确:记叙了“我”在沙漠中由“痛苦、绝望”到“平静、乐观”的心理过程,通过对沙漠奇景的描绘和“我”内心的独白,表现了“我”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三处带引号的句子
A.我对自己说:“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B于是我的思绪有点乱,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棵干枯得挤不出一滴眼泪的心------”
“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学生齐读AB三句,并将三句分类。
讨论明确:AB句写心理活动,句语言描写。
二.研读文(抓住文中的三句话,依次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
感知绝望
(1)生齐读A句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别的”、“大限”几个词,将作者的痛苦绝望的感情朗读出来。)反复将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读到位。
(3)指导学生具体体会作者绝望的情感。
设问:从哪语句看出“我”此时很绝望?
a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注意“很快”重音朗读)
B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不只是”一词,体会作者内心的绝望。)
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儿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儿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体会句子中数量词的用法,去掉数量词后句子效果对比。)
(4)体会心理描写的方法。
从文(具体段落)中任找一段话,运用“我对自己说:‘_______’”的形式说话,体会心理描写有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2坦然面对
(1)点名读B句(体悟双引号、省略号在此的用法)
讨论明确:
①
内心独白,既有身体的虚弱不堪,也有内心的倔强不屈服。
②读的方式:点名读、师生互评、生再读、师范读、生齐读
(2)体悟作者的情感
以“我挤不出眼泪,我挤出的是______”形式,结合文第二层次的内容说话。
生a:我挤不出眼泪,我挤出的是坚强。
生b:我挤不出眼泪,我挤出的是战胜困难的勇气。
生:我挤不出眼泪,我挤出的是敢于同自己、同恶劣自然抗争的斗志。
生d:我挤不出眼泪,我挤出的是经历了别人从未经历过得幸福。
生e:我挤不出眼泪,我挤出的是死而无憾,死而重生的欢喜。
(3)学生交流。
3毅然上路
(1)生读句,教师指导朗读。(体会感叹号、句号的用法)
感叹号用法:激情万丈,战胜一切的豪情。
句号的用法:由绝望痛苦转入平静。
(2)生感情朗读。(叹号前要读出战胜恶劣环境、战胜自己的豪迈之情,句号前要读出归于平静的感觉。)
三.总结全文
把“在沙漠中心”做文副标题,给文拟个正标题。
2学生拟题,师生互动完善。
生a:热爱生命,向往真理
---在沙漠中心
生b:让人性变得强大起来
---在沙漠中心
生:让生命永不绝望、---在沙漠中心
生d:走下去
---在沙漠中心
3教师拟题
师:
在沙漠中的心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在沙漠中心
教学目的:
1.积累与本课有关的基础知识。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探险,是充满危险的活动,当那些勇敢的探险者们身陷困境、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们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他们是否也有常人一样的恐惧?是什么使他们对探险那样着迷?让我们走进探险家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情怀。
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航空事业发展初期,飞行是十分危险的。飞机性能差,机场设施简陋,天气情报的不完全,从未有人飞行过的路线,数不清的意外,使每一次飞行都像从地狱门口经过。作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同事们为法国开辟了多条邮政航线,为航空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受到政府的嘉奖。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虽然那时航空领域还像是一片未开垦的蛮荒之地,但却给了他全新的生活体验,使他充满了生活的激情。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他的代表作之一《小王子》是人们熟知的,读过的人一定会被作品中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所吸引。作者钟爱着他的事业,他的生命是飞行的生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他毅然参战,要求到前线执行飞行任务,在与敌人的空战中英勇牺牲。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硌(gè):凸起的硬东西跟身体接触,使身体感到难受。噎(yē):塞住,堵住;哭泣的样子或哭泣的声音。
辐射:(fú shè):指热,光,声,电磁波等物质向四周传播的一种状态。筛糠:文中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遮蔽:遮挡;拦挡。幻影:幻想中的景象。
协奏: 指一个独奏者和几个演奏者合作演奏,协助演奏。真谛: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卷土重来: 比喻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于指众多平常的人。死得其所:形容死的有意义,有价值。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至10段):在沙漠中的经历。
第二部分(11段到结尾):感想和认识。
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二、理解大意
1.速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梳理出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然后在小组中讨论。危险:寒冷、严重的缺水、饱受寒风的鞭打无处藏身,濒临死亡。心理变化: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 2.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3.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感到呼吸困难。
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板书)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 产生幻影
感到疲倦、错乱
呼吸困难
4.作者在生理上产生了幻影、疲倦错乱、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产生了不适呢?(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寒风就象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2节)------痛苦 我跑不过了,在也没有力气了。(2节)------绝望
我感到,有一股图象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10节)------平静
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18、21节)------乐观 是的,文中多处运用心理描写,并贯穿全篇,让读者去体验作者面对困境时由绝望、痛苦到平静,甚至最后乐观的内心情感历程。
那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三、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记叙了“我”在沙漠中由“痛苦、绝望”到“平静、乐观”的心理过程,通过对沙漠奇景的描绘和“我”内心的独白,表现了“我”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写一则读后感。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深入理解课文。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课后要求大家写一则读后感,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然后我们概括一下看有哪些方面的感受:如:
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
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
感受到遇险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探究生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散文的要素及语言。
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明确: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明确: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明确: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明确: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二、质疑问难
1.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2.课文揭示了探险的意义,联系课后练习三所给材料,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明确: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3.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拿生命开玩笑。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参加登山也是未尝不可的。你怎么看?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课堂探究:
四、课堂讨论
1.阅读此文,联系自己,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遇到困难要继续前进,而不是畏缩退让。要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冒险要有价值。2.什么样的生活是你向往的生活?人生怎样才算成功?
发散角度1:我向往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成就一番伟业是人生成功的标志。古有秦始皇,今有毛泽东,他们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胆略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他们是我崇拜的英雄。
发散角度2:我喜欢一种平静的生活,平平淡淡做事就是人生的成功。尽管人类有许多杰出人物,但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平凡的。这些人是构成人类群体的基础。没有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的默默奉献,英雄也难以成功。
发散角度3:我喜欢一种拥有大量财富的生活,财富的多少是人生成败的标志。因为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基础就是物质财富,没有财富,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拥有了财富,人 类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才会得到促进。
发散角度4:我喜欢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精神的富足和心灵的愉悦是我的追求,以微笑面对世界是我幸福的证明。
总结固趣
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成功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人类进步、文化多元的标志。我们不强求一致,只要是有利于个人发展,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活、人生态度都是可取的,并且应该得到尊重。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
布置作业:
预习《登上地球之巅》,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
圣埃克絮佩里简介
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1926年加入航空公司,开始邮航事业。1939年,二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1943年参加盟军在北非的抗战。1944年他二战期间在执行一次任务时失踪,一去不回。直到2004年4月,离奇失踪近60年的埃克苏佩里飞机残骸才在法国南部马赛海底附近被寻获。2008年3月,一位在二战时期担任德国战斗机飞行员的霍斯特·李佩特坦承是击落圣埃克絮佩里座机的人。
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要塞》《南方邮航》等。
他以于1943年出版的童话《小王子》而闻名于世。位于其家乡的里昂圣-埃克苏佩里机场是以他命名的。在他逝世50周年时,法国人将他与小王子的形象印在50法国法郎的钞票上。
埃克絮佩里的生命历程
1900年,圣-埃克絮佩里诞生。
1900年6月29日,安托万·让-巴蒂斯特·玛丽·罗歇·德·圣-埃克絮佩里生于法国里昂市贝拉街8号(现为阿尔方斯-富歇街)。6月30号受洗礼。父母双方均系贵族血统。其父让·德·圣埃克絮佩里伯爵 在安托万出生前后任保险公司检查员。其母玛丽·德·丰斯哥伦布乃普洛旺斯省贵族之女,性情温和,爱好艺术。
1904年其父去世。其母携安东尼姐弟五人离家先后住到其姨妈和外祖母的祖传房产中。圣埃克絮佩里第一次乘火车旅行就对机械产生浓厚兴趣,梦想有朝一日能飞上天空。
1909年,一家人迁居勒芒市,住在克洛-玛戈街21号。10月,圣埃克絮佩里进圣克鲁瓦圣母教会中学读书,他的父亲也曾就读于这所学校。学校里沉闷的气氛使爱好幻想的少年颇感压抑,被视为一个不守规矩的学生。
1912年这年夏天,圣-埃克絮佩里经常徘徊于学校附近的安贝利欧机场。当年颇有名气的飞行 员魏德林被圣埃克絮佩里的热情所感动。带着他第一次飞上天空。
1914年,在圣克鲁瓦学校,安托万创办了一份班级报纸《高一之声》。他在班上写的一篇故事“一顶高礼帽的历险记”获得年级最佳作文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其母为参加护理伤员的工作,将圣埃克絮佩里兄弟二人送进蒙格雷中学寄宿。兄弟二人苦于森严刻板的约束,只待了一个学期便催促母亲将他们“从这个巫婆的巢穴里拯救了出来。一家人随后卜居瑞士弗里堡。
1917年6月,安托万高中毕业,成为业士。7月10日,他的弟弟弗朗索瓦死于关节炎。
10月,圣-埃克絮佩里来到巴黎,准备报考海军军官学院,先后就读于博絮埃中学和圣路易中学。
1919年投考海军军官学校。圣-埃克絮佩里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法文口试却只得了7分(满分为20分)。考题是:”阿尔萨斯省回归法国后,某人重返故里,将做何感想?“圣-埃克絮佩里无言以对,而且拒绝背诵其他”爱国主义的“陈词滥调。结果落第,转而进入美术学校攻读建筑艺术专业。
1921年4月,圣-埃克絮佩里应征入伍,被编入斯特拉斯堡第二飞行大队,担任修理工。他省吃俭用凑齐学费去参加一民用航空公司的飞行训练,获飞机驾驶员合格证书。他首次驾机便险遭意外:由于发动机燃料系出现故障,升空不久便噼啪乱响,浓烟滚滚,好不容易才勉强着陆。在场的加尔德少校断言:”圣埃克絮佩里,看来你注定不会死在飞机上,否则你早没命了。
1922年10月,他获得军事飞行员合格证书。以少尉军衔编入第三十三飞行大队歼击机中队。驻扎卡萨布兰卡等地。
1925年1月,在一次飞行事故中,圣-埃克絮佩里头部负伤,因此退役。
由于未婚妻家人的反对,圣-埃克絮佩里放弃再次入伍的机会,留在巴黎,担任索雷汽车公司的推销员等职。
经常在闲暇时间驾机飞行。他的想法是:“我酷爱这个行业„„尤其是喜欢这种孤独寂寥的感受,只有上升到四千米的高空,与隆隆作响的发动机单独作伴时才会有这种感受。”
1926年4月,由于朋友让·普雷沃的推荐,圣-埃克絮佩里的短篇小说《飞行员》在《银色之舟》杂志上发表。这年春天,圣-埃克絮佩里入法兰西航空公司任飞行教练。
10月,圣-埃克絮佩里开始对写作和飞行产生双重的信心。他昔日的老师,博絮埃中学校长萨杜尔神甫发现了他的抱负和才能,遂将其介绍给拉泰戈埃尔航空公司。该公司开发部主任迪迪埃·多拉派其负责器材接收工作。
1927年春,迪迪埃·多拉满足圣-埃克絮佩里“我想飞行”的要求,令其加入飞行员行列。圣-埃克絮佩里与著名飞行员梅尔莫兹、吉约梅、艾基安等人开辟了从法国南部的图卢兹到摩洛歌的卡萨布兰卡以及塞内加尔首府达喀尔的邮政航线。圣-埃克絮佩里由一个自由散漫的巴黎少年变成一个生活严整、热心事业的飞行家。
这年10月,他被任命为朱比角(在今摩洛哥境内)中途站站长。在此后的一年半中,圣-埃克絮佩里忠于职守,成绩卓著。在这大西洋与撒哈拉沙漠的交接处,他与同伴们同舟共济,多次出色地完成了空难救险任务,并与当地土著摩尔人和西班牙殖民军打交道,体验了航空事业开拓者艰苦危险的生活。在此期间,他利用夜深人静的空闲,伏在两只汽油桶架着一块木板搭成的桌子上,写成了他的第一部文学杰作《南线邮航》。
1928年3月,圣-埃克絮佩里回法国度假。后在布列斯特受短期训练后,他获得海军航空兵高级飞行员证书。
年底,《南线邮航》由伽俐玛尔出版社出版,而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则奔赴南美洲重操飞行员的旧业。
1929年10月,圣-埃克絮佩里受命拉泰戈埃尔公司所属的“阿根廷邮航”公司负责业务开发工作。再次与梅尔莫兹、吉约梅等人共事。
1930年4月7日,圣-埃克絮佩里因担任朱比角中途站站长成绩突出荣获法国荣誉团骑士称号。6月22日,吉约梅驾机飞越安第斯山,在暴风雪中失踪。圣-埃克絮佩里多方搜寻营救,历时五天。6月30日,圣埃克絮佩里得知吉约梅已被人搭救,立即亲自将其接回。
从事第二本书《夜航》的创作。书中主人公利维埃的原型即为拉泰戈埃尔公司开发部主任迪迪埃·多拉。
1931年3月,“迪航”公司决策人之间发生分歧,迪迪埃·多拉辞去开发部主任职务,圣埃克絮佩里等人也随其去职。
4月,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结识的康素爱罗·森琴结婚。5月,重返非洲,担任卡萨布兰卡与艾基安港区间的飞行员。
12月,《夜航》出版。安德烈·纪德亲自为该书撰写了序言。获“费米纳”文学奖。1932年,他担任试飞员。在驾驶一架新式水中飞机时险些罹难。
此后的七年间(直到二战爆发),圣埃克絮佩里主要住在巴黎,在风云突变的政治环境中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
1933年圣-埃克絮佩里试写了一部电视剧本《安娜-玛丽》,但始终未能完成和发表。法国政府将各家航空公司合并,成立法兰西航空公司(简称“法航”,Air France)。
1934年受雇于“法航”,负责业务宣传。到法国内外各地进行演讲游说。7月,出差到西贡。将《南线邮航》改写成电影剧本。并跟随摄制组到摩洛哥拍摄外景。在摄取空中镜头时充当“替身演员”。
1935年1-5月,他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
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圣埃克絮佩里与机械师让·普雷沃一起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
1936年,圣-埃克絮佩里试图发明一种喷气式飞机。开始零星撰写《城堡》一书。
1937年2月,驾驶自己的飞机从卡萨布兰卡直飞通布图(马里),进而与达喀尔-卡萨布兰卡航 线沟通。3月,回到巴黎。4月,作为《不妥协报》和《巴黎晚报》特派记者前往马德里等地采访西班牙内战。
1938年1月,经空军部批准,圣埃克絮佩里得以实施从纽约到火地岛(在拉丁美洲南端)的飞行 计划。为此抵达纽约。2月15日,从纽约起飞,平安到达危地马拉。但从危地马拉起飞时,飞机栽到机场附近。圣埃克絮佩里负重伤(脑震荡,全身八处骨折)。飞机被摔毁。1938年3月,回到纽约养伤。创作小说《人类的大地》。随后重返法国。
1939年2月,《人类的大地》在法国出版。圣-埃克絮佩里驾机到纳粹德国旅行。5月,《人类的大地》获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6月,《人类的大地》英文本在美国出版,书名为《风、沙与星星》,并很快成为畅销书。7月,随同吉约梅驾驶水上飞机去纽约试图打破穿越大西洋的飞行纪录。战争迫在眉睫。圣埃克絮佩里于8月26日火速从美国赶回巴黎。9月3日,法国向纳粹德国宣战。9月4日,圣-埃克絮佩里应征入伍,以上尉军衔任技术教官。11月,据医生诊断,圣-埃克絮佩里鉴于健康状况已不在应征之列,但他却想方设法终于当上了一名飞行员,开始在第三十三飞行大队第二中队执行空中战略侦察任务。此间创作了哲理童话《小王子》。
1940年6月,受到空军部的嘉奖,获十字军功章。6月17日,法国败局已定,圣-埃克絮佩里随同所在部队被遣送到阿尔及尔。8月,圣-埃克絮佩里退役,到瓦尔省的姐姐家中小住,继续写作《城堡》一书。11月,取道葡萄牙和摩洛哥去美国。
1941年,他侨居纽约,埋头从事文学创作。
1942年2月20日,《战区飞行员》英文本在美国出版,书名为《飞向阿拉斯》。该书在美国占据“最佳畅销书”地位达半年之久。批评界认为这部小说“是民主人士对《我的奋斗》最有力的回击”。圣-埃克絮佩里博得“飞翔的康拉德”的美称。同年,小说法文版在法国出版。虽然已经删去了“希特勒是白痴”这句话,仍然被德国占领军当局查禁。11月,盟军在北非登陆后,圣埃克絮佩里在纽约发表广播讲话,呼吁法国人民团结战斗。
1943年2月,《给一个人质的信》在纽约出版。4月,《小王子》出版。与此同时,书的作者却几经辗转到达阿尔及利亚,经过情真意切的恳求,获准加入他以前服役所在的部队——第三十三飞行大队第二中队。部队的美国指挥官为圣-埃克絮佩里的战斗热情所感动,破例批准这位远远超出空军飞行员年龄界限的名作家执行五次空中侦察任务。
1944年7月31日早8时30分,圣-埃克絮佩里起飞执行他的第八次空中侦察任务。当他驾驶在法国土伦到马赛沿线飞行时候,迫降到2000米高空,被德国纳粹飞行员里佩特击毙。飞机残骸及他的遗体落海失踪。享年44岁。
他的飞机残骸在2000年4月17日被打捞上来两块,这两块作为纪念,赠送给了圣埃克絮佩里的后代以及打捞队成员。4月17日对于法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奇
遇 姜钦峰
1944年的7月31日上午,法国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登上了侦察机,从科西嘉岛空军基地起飞,前往德军占领的里昂执行侦察任务。飞机上除了照相机,没有携带任何武器装备,只能依靠高度和速度来躲避敌机的攻击。“闪电”侦察机时速能达到650公里,巡航高度近万米,当时的德国飞机还无法企及。如此简单的飞行任务,对于经验丰富的圣埃克苏佩里来说,再平常不过。然而,这天却有些不同寻常,他没有按时返航。下午2点半,他仍未返回基地,而飞机上的燃料最多只能支持到这时。一个小时后,圣埃克苏佩里被列入失踪名单。
在他失踪后的数十年间,法国从不未放弃寻找,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寻找委员会,但一无所获。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头像被印在50法郎面值的纸币上。除了飞行员的身份外,他还是享誉世界的作家,其童话著作《小王子》已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成为20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之一。圣埃克苏佩里的神秘失踪,也成了世界文学史的一个谜。
1900年,圣埃克苏佩里出生在法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从小就喜欢探险,21岁时早发过空军服役,在部队学会了驾驶飞机,并深深迷上了飞翔。从部队退役后,为了能重返蓝天,他加入了一家航空公司。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驾驶一架小型的飞机,穿梭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为当地人投递 邮件。每天与日月星辰做伴,自由翱翔,正是他向往的生活。
圣埃克苏佩里沉没在飞行的快乐中,完全忘了潜伏在沙漠中的危险。不久后,当他经过撒哈拉沙漠上空时,飞机尾部突然冒出滚滚浓烟,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随时可能机毁人亡。他凭着丰富的飞行经验,沉着应对,最终迫降成功。可是,当他双脚刚刚落地,还没来得及庆幸,随即又陷入了绝望。四周杳无人烟,耀眼的黄沙漫无边际,他孤身一人,绝不可能走出沙漠。经历了多年冒险生涯,这一天也许早在他意料之中。他干脆静下心来,细细整理这些年的飞行日记。幸运的是,三天后,搜救人员发现了他。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决定用笔写出自己的飞行感受。非同寻常的高空经历,赋予了他独特的视角:“人类只有生存在一个大部分由山、沙漠、盐碱地和海洋组成的星球上,生命在上边就像瓦砾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地在夹缝中生长。文明像夕阳余晖一般脆弱,火山喷发、海路变迁、风沙肆虐都可以使它毁灭无疑„„”这些文字一经发表,就受到许多朋友的追捧,这让他感到既意外又惊喜,由此开始了写作生涯。他一生写了6本书,都与飞行有关。正如他所说:“我首先是个飞行员,其次才是作家。”
1940年,德军入侵法国。国难当头,圣埃克苏佩里毅然应征入伍。然而,当时的傀儡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与希特勒和谈。大失所望之下,他离开了部队,辗转到了美国,童话《小王子》再次诞生。虽然远离战火,但他仍在密切关注国内局势,等待时机重返前线。1943年,他怀着满腔报国热情,重新加入法国空军,成为44岁的超龄飞行员。
就在他失踪一个月后,巴黎迎来了解放。如同他笔下的童话故事,圣埃克苏佩里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仿佛只为飞儿生,几次在高空遇险都死里逃生。战争即将结束,他却从蓝天上消失了。这又给全世界的“小王子”迷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没有人知道,在那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知道2008年3月,德国前纳粹空军飞行员里佩特的新书,《圣埃克苏佩里:最后的秘密》出版,64年前的的秘密终于揭晓。1944年7月31日,里佩特驾驶战斗机在法国土伦到马赛沿线巡逻,突然发现一架法国侦察机。这种本应该在高空飞行的侦察机,此时竟降到了2000米的高度。机会稍纵即逝,里佩特不假思索,立即向侦察机俯冲过去,猛烈开火。侦察机中弹起火,拖着滚滚浓烟坠入大海,飞行员没有跳伞。
而战结束后,里佩特渐渐得知,圣埃克苏佩里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失踪的,而且飞机型号相同。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年击落的那架法国侦察机,遇难飞行员正是圣埃克苏佩里,确凿无疑!里佩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悲伤地说道:“如果我当时知道侦察机生的飞行员是圣埃克苏佩里,我绝不会开火。”
里佩特也是个“小王子”迷。早在学生时代,他就读过圣埃克苏佩里的书,书中描写的飞翔世界,令他深深着迷。他把圣埃克苏佩里当做偶像,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飞上蓝天,自由翱翔。里佩特还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希望有机会亲眼见到心中的偶像,虽然他明知道,这也许只是一个幻想。不可思议的是,战争竟让他们在天空相遇了!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人教版
《在沙漠中心》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影视中见过沙漠吗?请大家回忆想象,描述一下沙漠是怎样的?(生描述)
不错,沙漠既有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更有白居易所形容的“昼行夜伏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悬”的险恶。然而,1935年法国一位优秀的飞行家圣埃克需佩里在飞往印度途中,飞机不幸失事,坠毁在沙漠中,他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他会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在沙漠中心》(板书)作者是圣埃克需佩里,法国作家,飞行家,主要作品有《夜航》、《人类的大地》、《小王子》等。
二、整体感知
过渡: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阅读课,并思考:
1、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
2、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指导:
快速阅读要根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教师预设:
1.痛苦与煎熬:
⑴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⑵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⑶感到呼吸困难。
⑷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⑸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⑹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⑺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
2.心情变化:
痛苦——绝望(我跑不动了 大限到了 冻死的想法 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 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 我没有一点遗憾 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 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看到了在作者痛苦与绝望中,变得平静、乐观,重新充满生的渴望。于是,他对同伴说:“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求生的渴望?(上路 继续)所以朗读是我们要重重的读,来表达作者这份坚定,一刻也不会卸下的精神。
大家试着读一读,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后学生齐读。
三、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过渡:这不仅是一篇真实感人的文章,而且语言也十分优美,富有表现力,现在请大家跳读课文,并思考:
1、你认为心理描写最成功的句子是?
2、你认为最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3、你认为感触最深的句子是?
(先找出,读一读、品一品,并说说其妙处)
教学预设:
1、心理描写成功的句子:
①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鹰爪„„(被陷沙漠的痛苦,无奈与茫然)②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极度寒冷与缺水中,我失望、痛苦)
③于是,我忘了埋在沙子里的躯体。我不再动弹,永远都不会感到痛苦。(濒临死亡的平静)
2、富有哲理
①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黎明相对于黑暗,比喻飞行中的发现,这与农民盼望春天来临一样,有春种才有秋收。飞行途中有“中途站”的补给,才能到达终点的希望,所以中途站对于飞行员来说是福地。)
②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海风了。
我从事的是危险的工作,经常面对的是失败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但我无怨无悔,只要我奋斗过,也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3、感触最深的句子:
①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我身不由己地踏上„„还不是很不幸。(虽死面对死亡,作者却能坦然面对(没有恐惧),反而说还不是很不幸,可见其大无畏的精神,可见是我们遇到挫折与失败,要像作者一样,坚强地面对。)
②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重来。
(永不放弃,孜孜以求事业的精神)
③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的生活是与生命、事业、责任、勇气、信念等紧密相连的,而城市的人的生活是指庸碌了,没有追求了,没有追求的平常人生活。)
教师预备描写优美的句子并相应作赏析:
①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漠中寒风刮得又猛又急,来势汹汹,令人无法躲避,“冲”写出了风来的气势之大之狂。)
如果将其改为:寒风吹得我团团转,难以躲避。你认为表达效果怎样?
②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点眼泪的心„„
(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我的极度干渴、缺心)
A、如果删去三个“干枯”可以吗?为什么?
B、如果改为: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你认为表达上有何不同?
(不行,不能构成反复,表现不出心灵干枯的程度,与我面临的绝境,不如原文那样强烈)
四、感悟体验
从作者的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作者的哪些美好的品质,如果此时此刻圣埃克需佩里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
第五篇:在沙漠中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与形象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多媒体上展示沙漠的图片
同学们,图片上这些地方是哪里啊?(生答:沙漠),那大家对沙漠都有什么印象啊?(学生描述)
不错,同学们对沙漠都有自己的理解,沙漠是千姿百态的,这让老师想起一个沙漠的小故事:在1935年,法国一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在飞往印度的途中,飞机不幸失事,坠毁在利比亚沙漠当中。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的时候,他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在沙漠中心》。
二、预习检测
学习课文之前,我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对课文的预习情况(指名学生读PPT上的生词生词),明确答案,再让全班齐读一遍。
乙醚mí 虫豸zhì
硌gè 犁铧lí huá 脐带qí 真谛dì
噎yē 筛糠shāi kāng
三、作家作品
好的,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应该说啊,他是一位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人。大家看一下PPT,一起来读一下(生读: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作家,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二战期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失踪。
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人类的大地》是一本由八篇文章组成的散文集,本文就是节选自其中的一篇。
四、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4分钟)
1、那同学们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好好思考一下。
(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感受到沙漠的可怕;
感受到遇险后,“我”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生答,后明确: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沙漠中的一场遇险。
探寻心路历程 :既然是一场遇险,那么肯定遭遇到了很多痛苦。
3、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我”在沙漠中心遭遇到了哪些痛苦与煎熬?(自己完成后,四人小组讨论、完善)
因血液缺少水分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感到呼吸困难
寒风越来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4、面对这些痛苦与煎熬,“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请把反映作者心情的句子划出来。(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一进行思考)(自己完成后,四人小组讨论、完善)
1、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痛苦)
2、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绝望)
3、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平静)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乐观)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看到作者在痛苦和绝望中,却变得平静、乐观,重新充满生?渴望。于是,他在最后对同伴说什么呀?(生答:“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指名学生朗读这一句,然后简要评析。
对,这句话中“上路”和“继续”最能体现作者求生的渴望,所以朗读时要重重地读,读出作者的那份坚韧。大家自己读读看(生读)。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声朗读)
六、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2、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的练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我”的心路历程
上节课我们在文中找出了主人公在沙漠中心遭遇到的困难和所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有哪位同学可以复述一下?(生答)
(二)品味探究
1、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力量使他能由绝望转向平静与乐观呢?我们来分组朗读一下文章12~21段的内容,在文章中找找答案。(生分组朗读)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找到相关句子,然后进行分析。
重点语句:
①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明确:作者所谓的生活,并非一般意义的衣食住行,而是有着与生命、事业、责任、勇气、信念等相关的丰富内涵。
②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斗牛士,我喜欢的不是危险,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明确:可联系课后练习中作者在《人类的大地》其他章节中的几段话解读。痴迷飞行,并不是喜欢冒险,而是因为热爱生活。无畏死亡,并不是看轻生命,而是因为热爱生命。
③通过飞机,人们可以离开城市和他们的会计师,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我觉得自己是中途站的农人。
明确:作者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平凡的农人相提并论。飞机只是一个工具,它让作者从另一个视角审视自己和世界,无论是飞行员还是农人,他们的人生真谛是一样的,那就是默默耕耘,为人类的幸福、为人类能更快更高地飞行,而履行自己的职责。
小结:正因为这种责任感,使他在面对死神时,能显示出一种视死如归,能超然淡定地审视这一切,能把这当成生命的再次回归。
2、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语句,也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大家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①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提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漠中寒风刮得又猛又急,来势汹汹,令人无法躲避。“冲”写出了风来的气势之大、之狂。
②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滴眼泪的心„„”
提示: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我”的极度干渴、缺水。
(三)延伸拓展
学了这篇文章,联系自己,你学到了什么?(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 冒险要有价值)
(四)小结
看来同学们从这篇文章中都学到了很多,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是应该通过文本获得一些感悟,来帮助自己成长。
(五)布置作业:完成《优化设计》 《
在沙漠中心》学案
学习目标
1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体味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3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正确,辩证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一.字词积累 1.字音
颤抖
犁铧
虫豸
躯壳 脐带
真谛
噎住
睫毛 跺脚
魔爪
乱窜
咯着胸膛 2词义 虫豸 真谛 芸芸众生 卷土重来 死得其所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我”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间的心理活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问题探究
(1).作者认为自己通过飞机找到了“农人的真谛”,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作者说“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却又说“没有一点遗憾”,这是不是矛盾?说说你的看法。
(3)课文揭示了一种新的“冒险”的意义,它不同于别的“冒险”。你如何理解作者“冒险”的意义?
(4)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
三、反思提升: 从课文中你受到什么教益?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