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空巷子杂文随笔
南京多有小巷。在错过的拐角里,深藏让你惊艳的景致。
走进空巷子,放大开来的“仁”字伫立在前方。
儒雅校长。第一次认识孙校长,就被他儒雅智慧的大家风范所吸引。他把小学语文教育比作“大石块”,认为第一块是国学经典。他组织专家和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12岁以前的语文》,200多所学校加盟一路追随。今天,走入孙校长的校园、课堂,全方位感受孙校长智慧深远的教育理念,他的童子功思想,让我们找寻并留住基础教育的根,静待花开。
情智课堂。聆听了吴校长的《春联》一课。吴校长创新使用教材,从整个单元主题入手,将课堂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文本与学生掌握春联写作特点融合,巧妙引领学生从春联内容的特点、写法的特点两大方面设计活动,安排教学。春联在课上,春联在课外,春联在心里。
童心教育。彭老师的《儿童诗》敲开尘封已久的心门。老师和孩子共同创作,孩子们内心的纯真与美好如丝丝清泉,绵延不绝。童真,世间最美好的情愫,这独有的文化是最珍贵的记忆,在每个人心中美丽绽放。
小巷深深,深几许?
远眺,燕山叠翠。
竟有一种冲动,想在力量集结的交汇处,找寻我们自己的空巷子。
而我,竟然找到了!
2011年2月,参加机构国培班,与北师吴国珍教授生命相遇,聆听讲座种下心灵觉醒的种子。
2011年5月,应吴老师之邀给研究生讲座《享受教育过程》,发出“爱是奶牛”的声音。
2011年10月,参加吴老师举办的首届世界教师教育峰会专场“教学勇气在中国”,分享《成长,初恋般的感觉》。
2012年,吴老师关注人口流动留守儿童撤并失学、拥挤大班、校车事故、乡师断层、师源危机,艰难爬坡内心经历光与暗的交错摸索前行,形成近6万字的《论重建农村教育培养农村教师》发我,如明亮的灯塔照明,使我的工作重心凝聚为“城乡统筹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6月,吴老师主笔“教师心灵旅程孕育教育制度嬗变”,邀我走进有关教师心灵成长共同体的理念与行动路径交织的深层交流中。
2013年3月,在北京中关村三小跨校叙事探究活动中分享《从课堂崩溃中走出来》,之后吴老师推荐关于我的好消息——共同体行动研究个案县出现。
2014年,一年系列突进,随缘播种走向公众的教师心灵成长共同体建构原型。4月,组织63位校长教师参加吴老师组织的全国“飞翔者——教师勇气更新”跨校叙事活动,凝聚教师心灵旅程共同体力量,促使教师从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心灵体验中汲取能量。6月,勇气种子根植田野,玉田率先区域推进教师勇气共同体本土化发展,退休老领导、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组建共同体,70多岁老股长,60多岁老局长和不满10岁的娃娃以及家长从讲故事开始,在知行层面奠基体制基色。8—11月,组织专家成员引领河北省68000名小语教师读书叙事,推荐书目《教学勇气》点击人数46188人次,译者吴国珍教授的北京讲座《教师叙事:再论心灵突围奠基制度突围》点击人数39079人次,教师参与26期简报分享叙事689篇,阅读499249人次,评论251415人次,且乡村教师居多。
2015年5月,始料未及的读书热情,影响到河北省继续教育中心,启动全省43万中小幼教师勇气更新读书叙事远程培训。圣诞献礼,成立“勇气村”,全国教育精英汇聚网络云端,于大千世界取一己之观,于万象之中取一像之得,读书叙事。之后,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成为教师培养模式历史性转变实践中各种探索力量之一。
周六,廊坊文安县的王校长带领他的团队成员一行8人,走进我们的小巷——伯庸街,这是种石得玉的地方。看了三所学校。一所学校一个故事,校长娓娓道来。王校长说:理念本土化的“识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校长内生领导力。我说:空巷子而已。
感受来自真实教育的启示,就着指尖和足尖生命的律动,旋舞内心的节奏,通达灵魂底层与源头紧密联结。那源头就是空巷子——去怨怼,释愤恨,存远心,达致境。
德国当代心灵大师托尔说,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不是艺术、科学或科技成果,而是能洞见到,人类自身心智的正常状态,已被一个基本的瑕疵破坏而功能失调,甚至疯狂。
从南京到玉田,穿过空巷子,怀着无限的端庄走向辽远。
第二篇:巷子杂文随笔
外面是繁华的都市大道,而往里却是烟火生活市井小街,小街弯曲,各色的苍蝇小馆穿插其中,而巷子则像是迷宫图一般把各条小街连接一起。我是在初冬的下午茶时间进入巷子,街道里充满了阳光,照在眼镜上把镜片上的粒粒尘埃都显得明亮,巷子口竖着一个短铁柱,并不整齐的大石块砖头将空间扭曲成奇怪的逼仄感,吸收着所有的光亮,也只留了堪堪能看出人影的可视度,在小街的各个巷子像无头苍蝇打转之后终于找到了我需要的那个入口,巷子大同小异,黑暗逼仄冷风拂过。
黑暗中坐了两个女人,靠着墙根,从我踏入到经过都没有抬头,零碎间只言片语,她们鲜有交流,不生疏但更不愿熟络,借着巷口和晾挂衣服之间的缝隙漏出来的光,我看见那个女人黑色长发厚实刘海,大浓妆,睫毛卷翘得仿佛能接住一汪水,一把团扇似的。她坐在小板凳上不得不将腿蜷起,长靴将将把膝盖包住,真冷。我没回头走了,随着年龄增大好奇心便更能不外露。我坐在小孩子旁边却还在回想,真奇怪。
与小孩告别之后便又走进巷子,这是我出去搭车的近路,天气很冷,这座城市江多风大,忍不住紧了紧衣服,巷子分叉多,来来往往的人不多,没有路灯的光照,黑暗侵蚀了巷子,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仍是坐在小板凳上靠着墙根,只有她一个人了,她没有动作,莹莹的冷光,她只是低头摆弄着手机。我慢慢走出了巷子,天寒地冻。
我在下一个周末到来,巷口的铁柱生生划分出了两个世界,也警惕人们不要错进了这巷子走不出这弯曲分叉的迷宫,我循着铁柱轻松的找到了这一条巷子,我又见到了那个女人,今天阳光很大,巷子明亮了起来但阴冷的味道没退却一丝,她还是坐在墙根,仿佛我离开的那些时间她一直坐在那里,我没有看清她的面貌,就算是明亮的时刻她也低着头,浓烈的妆容掩盖了本来的面容。心里抓挠不得的痒,害死猫的好奇心不得休止,我加快了步子离开了。在离开巷子时不意外的还是见到了她,我有点习惯她成为周末的日常。
我肯定明白她的意图,坐在巷子墙根的意图,不知道算不算是贬义,曾经有人告诉我她们可以称为楼缝,我不那样叫她,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懒女人,常日倚靠在巷子里生活。我没有跟她说过话,但是我很想。
这样的想法在下一个周末见到她时膨胀到我害怕的程度,我看见她从楼上下来,端着她的板凳,原来她家就在这,原来她也是这个时间才下来,我突然很想与她搭话,想问她坐在巷子里面冷不冷,肯定很冷,下次给她带个暖宝宝来吧。我害怕和她搭话,我怕她认为我是轻佻的轻蔑的侮辱的,我很犹豫。这一次我的日常出了问题,离开巷子时她不见了,她去哪儿了,今天有人找她了吗,今天真冷,希望她能暖和一点。
我站在巷口有点头脑发昏,没有人,那个女人没了踪影,最近很忙吗,天太冷不想下楼了吗,我有点难过,我没有给她带暖宝宝来,我好像一个背叛了感情的人。在那之后我的每个周末都没了她的身影,我常看见有人在巷子里面来往,我很想拉住一个问问知不知道她去哪儿呢,但是我没有胆量,巷子里大爷的吵架声中气十足,我畏惧这巷子里所有路过和居住的人们,我自以为他们都是恶人了,也许一两个曾与她交易,也许一两个人前背后骂过她。
我怕她轻信了哪个坏人离家漂泊了,我又怕她惹上了什么家庭不得已走了,不管是什么,这个冬天实在太冷了,不适合离开,巷子是她的倚靠,我怕哪天在巷子里听见警铃,我怕在新闻上看见女人死在家中。我不认识她,甚至没看清过她的脸,如果在巷子外遇见迎面走来我也认不出,但我就莫名为她挂心,一看见化着浓妆的女人便想是不是她。
巷子还是冷清阴暗,我再也遇不见她了,我记着还有暖宝宝没带给她,巷子还等着她,等她倚靠着墙根融在黑暗中生活。
第三篇:眠空杂文随笔
知道自己开始失眠,是在写小说的三天之后,各种各样的句子和片段在脑子里一帧一帧的,放动画片一样,就没有停过。想写好多好多故事,却从没有搭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该有的框架,什么都是散的,想写一个平凡又普通甚至还有一点平庸的女孩子,在喜欢上一个优秀的男生之后,改头换面,就像璇子说的普通的女孩最后都不会差。月崽又接了新的片,筹划着在长沙买房,那个去年写过的女孩,一年过去成长真的太大啦。看微博上发的照片,一年就瘦了那么多,每天的工作又那么努力,电影接到手软,为什么被上帝缱绻的女孩子,会是她呢?
高中和璇坐同桌的时候,月还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女孩子,那个时候,陆北北也有喜欢的男生,也会像其他女孩子那样丢三落四,用课余时间看一些女孩子才会看的小说,也会和大家八卦哪个班的男孩子长得还不错,今天中午的米饭没有熟,后来陆北北就去学了播音主持,后来考上了湖南师大,后来开始拍各种各样的照片,每天把自己安顿在电脑桌前,拍照,修图,这两件事陆北北硬生生干了两年。当宿舍所有同学都睡去的时候,她的帘子为她遮住桌前台灯上的光,为了不吵醒舍友,夏天或秋天天气不冷的时候,她还会拿上自己的瑜伽垫子和电脑到宿舍走廊上,一张一张地修,一张一张地抠,除了人物肖像还有风景图,陆北北的文字还很不错,虽然不能够写出长篇大论,像某些作家一样让人一看就掉眼泪,她的文字是那种跳动的,欢快的带有调侃味道的,那是一种属于年轻人的文字,大概是九五甚至零零后的那种吧,不管是那种,里面的善良是看得见的啊。陆北北用她的温柔和温暖让好多人受到了待见。不管是好朋友还是不认识的宿管阿姨,她都会微笑着和每个人说话,她有办法让一个心情面临奔溃的人变得好受一点,有办法让别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注意到并喜欢上自己。在普通孩子面前她是努力的,但在那种出身本身就很高贵的人面前,她发现自己未免显得过于做作和生硬了,她刚开始是害怕,怕丢掉这突如其来大红大紫,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自己作为流星花园的女主角出现在记者见面会现场的紧张,她觉得口红涂错了粉底打得太厚眼睫毛像苍蝇脚一样粘在了一起,至于穿着那套金光闪闪的连衣裙和女二号站在一起时,她少见的黑粗腿在娱乐圈女明星里是显得那么突兀,还有脚上的高跟鞋啊,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和男主角的身高差不要那么大,她不得不穿上了十多厘米的水晶鞋,真的就是灰姑娘的水晶鞋,只有她自己知道,穿着那双鞋,自己得走得多么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第四篇:空红包杂文随笔
每日写作还没有写完,倒是拿到了几个我妈给我的空红包,上面还写明了红包对应的人——当然里面并没有提前放好现金,因为这场“游戏”的规则是,我根据红包上面的人名来确定应该往里面装多少钱。
其实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设定,因为平时工作忙,一年到头能“花钱买关心”的日子也就这么几天,所以按照礼数理应当准备一下红包,毕竟也是大过年的日子,这些习俗为了“大家过年都是为了图个开心”所以就没有好抱怨的——只是让人脑疼的是每个标记了名字的人名,我应该放多少钱,又如何避免他们之间可能因为对比收到红包的面额而被迫分理处亲疏内外的尴尬局面。
所以纠结放多少钱又或多或少成了一件恼人的事情。毕竟自己也是经历过红包的孩子,也知道自己再小时候一次都没有拿到过“我帮你存在起来以后读书的时候用”的红包,所以给家中的那些小孩红包的时候又得多一个心眼,明明想给孩子的心意最终被家长截胡,又不能说个半言只句。更害怕的是遇到那些要的家人,明明给孩子的红包,却被他们拿去抽烟,又失去了红包本身的意义。
往往当我提出这种疑问的时候,定会有人否定我,认为我“破坏了过年的氛围”,钱送出去就行,不要去在乎这么多毫无意义,之于钱到底送给了谁,他们有没有去对比,有没有真正地感受到你想要表达的善意,那都无所谓,因为谁又会和钱过不去呢?
所以啊,最后还是得头疼,送多了自己疼,送少了又要承受别人的心疼;不给不孝、给了想让他们停止无谓的关心也是不孝、给了却了分出了亲疏内外又更是不孝;大家都想做好人,结果自己又做不得坏人,那就是天打雷劈的不孝了。所以看着这几个空红包,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放多少进去。
不过,我其实也想到一个好方法,既然现在这些人都如此的着迷微信,其实倒不如建个群大家抢红包,抢多抢少不能批次白脸地生气和恼怒,因为抢多抢少那是自己的手气问题,又不是发钱的人能够控制——建议过年期间这种模式应该推广一下。
第五篇:巷陌人生宽窄巷子印记的杂文随笔
剪一片闲逸时光,约三两好友,背着行包,漫步在成都的宽窄巷子,带着好奇、热情,走走停停,有如走在一条通向久远的画廊。若说宽巷子是老成都的“闲”生活,呈现的又是穿越时光的现代人的城市记忆,窄巷子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展示了成都的院落文化。
清晨,我们一行几人走着着看着,漫步在幽巷,回味着光阴的味道,静听着流年的声息。这承载着成都民俗风情的青石深巷,情系着成都人的灵魂,巷里的每一个院落仿佛都讲着成都人的一个个故事…在人生云水的生涯里,它们的存在,又是如此长情。
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合,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延续了清代川西民居风格,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
时光柔软,一片恬然的市井烟火,任何一个闪念,一个转身或回眸,都会让人跌入成都某个久远的回忆中。闻着巴蜀风情的气息,巷子虽处繁华地段,却保存着明末清初的建筑。青砖黛瓦,老式木质门窗,墙边的拴马石,街檐下的老茶馆,又似与喧嚣的城市隔了一道音墙,却已将世俗的尘埃过滤干净,而千年前的巴蜀旧梦,只消得刹那光阴,便邂逅于今天…
原来这宽窄巷子是岁月老者刻意留下的民俗古韵,是成都人一步步走来的身后剪影。
满眼都是记忆、都是故事、都是美味。在这里的任何一分钟都可任意浪费,都不曾是虚度,这古朴凝练的建筑都会把你带到别人的故事中,在缓慢的时光里感受着人生的仓促,也有着淡定心闲的安宁和满足。
如果时光可以作注,不让走过的步履没有痕迹,不愿任何记忆散作灰尘。
一个有着老脸庞的怀旧地带,一条小资最爱的情调延长线,一处市井老成都的情景再现。完整的城池格局与兵营的结合,北方胡同与四川庭院的结合,民国时期的西洋建筑与川西民居的结合,造就了宽窄巷子独特的艺术。
从清朝满城时期的八旗子弟提笼架鸟、莳花弄草,到民国时期达官贵人觥等交错、大宴宾朋,到现如今的文人游客一杯清茶、一把竹椅品位生活,宽窄巷子已经成为现成都生活的写照。
漫步幽巷,犹如与历史的一次美丽邂逅。其实宽窄只是说辞,宽巷子也就七米宽左右,并不见宽,宽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想法;窄巷子不窄,窄的是人们内心的那份淳朴与坚守。或与时俱进、或追溯曾经,历经风雨后中国人的心都是坚强的。心宽了,这世界就宽了,窄巷子缺也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有缘人,心近了,这世界就小了,就像你我的有缘相遇、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