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论文
摘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通过组织学生适当参与实践活动,利用地方的网络、名胜古迹、古今名人、民俗风情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的活动中,成为继承和弘扬本地区仇良传统的新一代。
关键词:地方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语文教学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课堂教学已难以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深入拓展语文的外延。所以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课标》里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通过组织学生适当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了解家乡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的活动中,增强适应环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继承和弘扬本地区优良传统的新一代。
我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东临乐清湾,北依括苍山。这里气候温和、水土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素有“旅游胜地”、“鱼米之乡”之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远在四千年前,东瓯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乐清历史上曾有过王十朋、翁卷、李孝光、赵士桢、章纶、高友玑等名人。这些都折射出了乐清市悠久而璀璨的历史文化。
上述所有的一切都是学生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的好内容,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内容体系设计以专题综合的形式组织活动,将地方资源转化为形成专题内容的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将传统的课堂传授方式转变到与学生同步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近几年来我依照本地区的资源陆续开展了“寻访王十朋”、“关注环境污染”、“探究民俗风情”、“走进雁荡山”、“家乡的古桥”等语文综合性活动,取得了理想效果。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利用地方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的。
一、利用地方网络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点是:学习内容的综合。其内容涵盖了整个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天文、地理、军事、经济、科技,古今中外无所不有。而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狭窄的。他们仅凭有限的教科书、辅助资料,仅凭有限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很难获得对事物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因此,我们很多教师只好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学生作些课堂教学补充,但往往也是杯水车薪。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困难。垒球化的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共享资源的平台,我市就目前来看本地区上规模的网站日益剧增,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素材。再有,随着远教工程的逐步实施,我们的中学都应该具备网络学习的条件。就以我校为例三十个班级都有多媒体,教师办公室、教研组办公室都有宽带网络,网络完垒可成为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广阔天地。
我在设计《探寻端午节风俗》综合性活动时,要求学生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如有关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故事等。活动时,就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制作一张资源整理表格,表格将学习主题的内容和要求分为多个板块。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料查阅。这样学生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任务,操作时就有了针对性,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井然有序。其次搜集相关网址《乐清上班族》、《乐清论坛》、《虹桥》等,制作成一个方便学生查闷的资源链接网页,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输入这一资源链接网页的网址即可进入资源链接网页的界面。他们只需点击上面分类排列的相关网址,就可进入相应的网页进行浏览,提取信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整理的资料精彩纷呈“家家门窗插艾叶、菖蒲以示辟邪。赛龙舟,吃粽子,乡亲们一般都会吃新麦发粑,小儿胸挂五彩线袋装的红蛋。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通过家乡风俗习惯的介绍,激发了学生的爱乡情怀和文化寻根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利用地方名胜古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乐清山、海、城这独特的地理构成,足以引发许多城市的嫉妒了,这山山水水间到处凸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骄傲:奇秀雁荡一跻身世界名山;“金色海湾”一一乐清湾。乐清有海,有平原,由此造就了一种由海洋文化和农业文化并重的复合文化,演绎着著名的瓯越文明。所以通过让学生对地方名胜古迹的综合性学习,对于了解、宣传本土的名胜古迹,弘扬地方文化意义深远。于是在学习《走进自然》这一单元时,时值秋日,我便带领学生到五A级垒国旅游风景区雁荡山开展综合性学习。
(一)括动目标。(1)接触大自然,感受雁荡山,开阔视野,拓展知识;(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培养和树立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活动的程序。
1、亲近大自然
组织形式:(1)采访老村民;(2)拜访风景区管理局、导游;(3)向游人采访;(4)收集风景区资料(图片、故事、诗联、植物标本);(5)写出报告(概括、自然条件、风景资源、人文景观)。
2、成果展示与交流
组织形式:(1)风景图片展;(2)植物标本展,(3)雁荡山故事会;(4)我来当导游介绍会。
(三)探索研究。根据景区、学生,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诸方面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利用地方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人文情怀,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如虹桥是千年江南古镇,水网布局交错连通,周围乡村里的古桥建筑各具特色,然而随着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各种古桥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后,为了更关注、了解、探讨家乡古桥的奥秘,组织学生就近考察了虹桥四大古桥(天成乡明代古桥“万桥”,石帆镇南宋的“慈济桥”,淡溪镇清代“孝义桥”,虹桥镇明代“寿宁堡石桥”)采用搜集资料、实地考察、拍摄留影相互交流作品,谈谈自己的参观后感等方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能具体、形象、切身地体会到我市桥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鲜明特点。
三、利用地方名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乐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乐清历史上曾有过王十朋、翁卷、李孝光、赵士桢、章纶、高友玑等名人。王十朋为南宋开科状元,翁卷为南宋“永嘉四灵”诗派的杰出代表,李孝光为元朝一代文豪,赵士桢为明代杰出兵器专家。学习本地历史名人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对于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宋开科状元、政治家、教育家、爱国诗人、一代名臣王十朋是乐清的骄傲,其故里四都梅溪离我校较近,便于探寻状元一生风韵雅事,于是开展了“寻访王十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活动程序:(1)借书、上网查阅、听讲座、收集民间故事传说了解王十朋;(2)实地考察王十朋纪念馆、王十朋墓、王十朋文化碑林、孝感井、状元樟、洗砚池、王公洛书阵等人文景观;(3)活动后写研究体会,心得,制作课件,撰写讲演稿等。
通过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王十朋家世、生平、人格、求学过程的了解,对学习和宣传王十朋意义重大。
除了组织上述方面的活动外还可以借助地方文献、民间工艺开展活动,还可利用家谱展开地方姓氏的研究活动等。
总之,利用地方资源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倍感亲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了传统文化教育。只要语文教师精心构思、策划,有步骤、有层次地组织实施,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并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语文地方性社会实践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语文课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第二篇:充分利用远教资源 拓展农村语文教学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论文
充分利用远教资源
丰富农村语文教学
裴
战
国
嵩县田湖镇第一初级中学
充分利用远教资源
丰富农村语文教学
嵩县田湖镇第一初级中学
裴战国
电话:*** 【文章摘要】:在知识信息化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都制约和影响了我们农村语文教学的丰富与发展。利用远教资源,提高个人素养,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拓展语文教学。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 农村语文 教学
运用
在知识信息化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资源匮乏、信息滞后、教学设备落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能力不高、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陈旧、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化、单一等等。而今又面临“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等的重要任务,再加上当今的学生,接触的社会信息越来越多,家长的观念、学生的思维,很难让老师琢磨的透。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严谨的治学精神,还需要有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从而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我们农村广大教师有时显得手足无措,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感到现在的学生难教。这都制约和影响了我们农村语文教学的丰富与发展。
下面就如何利用远程资源拓展农村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无论是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远程教育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案实例”、“媒体展示”、“习题精选”、“扩展资料”、“作文指导”等。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自觉学习,积极实践,转变观念,丰富教学。
一、利用远教资源 提高个人素养 转变教学理念
我们可以通过远教时迅直通车资源,及时了解国内、国外的发展变化,时事与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定教育信念。特别是有关教育的专题报道,让我们及时的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动态和教育的政策与法规,这样便于自己及时调整教育行为,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程改革、教师资源、教师发展等栏目,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自身素养建设。这些栏目相当于专家指导的平台,能让广大教师认识到本次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理念,帮助我们正确分析教材,正确处理教材,及时解答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协助我们归纳、整理、总结出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学会了新课堂教学的策略,提高了课堂调控能力,在教学中大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扬弃的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教师基础。
我们还要把各种有效资源整合到教学活动中,开放教学内容,对
课程、教材、学习方式、互动方式进行重新组织,构建新的学习环境。
二、充分用好远教资源,赢在课前准备
现在我们农村大多学校为教师们提供的教学资源仍是以“教学参考书”为主,而参考书上的内容,多有滞后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受此局限而不能大胆的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使得我们的备课,缺乏新颖性,趣味性,也影响了教师思维的发散和拓展,以致于备课老套,不能打破教学参考书的局限性和有限性。
利用远教资源,能帮助教师走出教学的陈旧圈子,大胆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教给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同时,平台上还有课文背景、作者情况等丰富的辅助资料,减少了教师在备课中繁琐的资料查找过程。平台上的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又比其它资料快捷、方便、直观,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所以它更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充分应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
三、用好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拓展语文教学
现阶段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大致分三种模式:初中大都是模式二和模式三。其中,模式二有更为丰富的内容,有教师的教学设计,有课件,有其他相关的影视图片资源、作业设计、活动设计、拓展阅读材料等,还有以教学进程为线索的学习指导、教师发展、少年文化、三农服务……因此,模式二提供的是信息资源库,它有待教师去进行再筛选、加工、整合。模式三是以网络教室为中心,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交互性更强。
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筛
选好资源,利用好资源,丰富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原来农村的教材一般以黑白的方式来代替丰富、精美的语文课文主题图,使得原本绚丽多彩、雄伟壮观的图画变得“雾蒙蒙”无立体感的“死”图,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将空洞的文字叙述变为精彩的动画展示,将简单的图片变为连续的动作过程呈现给学生,使抽象、枯燥、静止的文字知识变得具本化、趣味化、生活化,利用这些丰富的图片和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倍感亲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更使我们的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丰富了教学。
四、用好远教的其它资源,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远教资源除了图片、课件外还有许多有利于教学的其它资源,因此我们农村教师要充分利用远程资源模,仿它那合理的教学设计,用它那恰到好处的教法运用,实验它那新颖的环节与提问艺术,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优化语文课堂,让学生乐学、好学、爱学。比如: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沁园春·雪》时,模仿他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设计,在“名师”的引导下,按他们的环节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大胆进行革新,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结合校本实际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运用语言文字,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运用资源打破作文教学 “以本为本”的方式,直接利用资源中的场景,学生在情
景中实践运用理解知识。比如,在引导学生写作文时,可以先用动画形式展示一些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后,再动笔来写,这时学生就不会感觉无从下笔了。
五、用好“同步课堂”,促进师生发展
远教资源中的“同步课堂”与我们的教学同步进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自己定时收看,学习优秀教师们的授课艺术、育人理念,了解新课堂发展的动态,掌握教法、学法转变的方式和实现这一转变的具体做法。每看一节课都对结合自己的课堂情况进行再反思,重建后运用于课堂教学,再反思、再运用的方法循环进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让学生享受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与远程伙伴们一起操作、学习新知、巩固练习,配合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和点评,完成语文课文的学习,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如清风活水,使我们农村的语文教学异彩纷呈,让我们实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第三篇:充分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拓展生物教学空间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充分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拓展生物教学空间
在日常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仅限于教材,以及关于课上教学的直接知识、标本和模型等。通过对《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的学习,让我对生物课程资源有了更深的认识。
广义上的课程资源无所不包,只要能够应用于课程教学,能够服务和支持教学,并且有助于教学开展的资源,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我用得较多的还是一些有形的教学资源,如实验用具、学校周围的一些公共资源等。但是对于无形的一些教学资源还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其实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实联系相当密切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一些来自于学生无形的课程资源,学生学习的兴趣都会大大提高。如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参观过的一些场所进行教学;还可以结合学生参与过的一些如制泡菜、制面包等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甚至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家长提供的一些可用资源进行教学。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平时应当有意识地去积累这些课程资源,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而无形的课程资源是不断生成的、无限的资源,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收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或者突发的事件,提出的一些问题等进行运用。
此外,我们还不应该只局限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在课程的学习中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教师在进行有关酶的教学时,不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唾液淀粉酶。而是通过查阅国外的教学文献,发现了英国科技馆所设计的关于果胶酶活性的教学活动。于是这位教师把市场上买来的果胶酶配成溶液,在不同的温度下,使之与各种各样的水果泥发生反应。最终,这个实验设计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也应有这种创新的意识。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漫长而有意义的工作,只要我们用心去实施,总会有所收获。
文章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第四篇: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春游计划”案例
武汉市外语学校 余清香
【教学构想】
课堂上,半个月的“四季风”吹过,学生们领略了大自然春、夏、秋、冬各自的神奇魅力,品味了不同作家笔下或优美、或深刻、或跳宕活泼、或诗情画意中充满科学文化色彩的自然风光,大自然给了孩子们深刻的启示。这些都来自课堂,来自文本。有哲人说:人生的快乐源于体验,这些体验会化作生命的屐痕,让你永远拥有活泼的心境。学习“四季风”这个单元恰巧是在有些料峭寒风的早春二月里,此时“春游计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任务就这么适时地提到了学生面前,能很快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之教师有言道,分小组作出的春游计划若能在“竞标”会上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全班将按这一计划外出春游,让这个小组的同学带领师生实施自己的计划,这样要获得体验快乐的学生们会有更积极、主动、高涨的学习热情。看起来,对于进行过至少三次综合性学习的学生来说,“春游计划”似乎很简单,但要选择有意义的春游线路,为何选择这样的线路,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现实意义,与春天有怎样的联系,这些需要学生们了解身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需要查阅相应的资料,此其一;其二,学生需自主联系春游的交通工具,预设春游中的安全隐患以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甚至还有进餐问题,费用问题等细节,也需考虑周全,要订立一个周密的可实施的春游计划,在竞标会上(即成果展示会)要能解答挑剔的同学的一系列质疑等等,应对这些,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社会交往及协调、缜密思考问题等能力都是一次极好的锻炼,当然要做好,还是很不容易的。
由于课题本身具有趣味性,再加上本班同学经过了几次成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他们对综合性学习的分组,选组长、分工等一套自主、合作的程序非常熟悉。因此,此次综合性学习老师引导不多,在学生制订计划的过程中作为咨询者、在实施中作为学生的帮手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从布置到实施、小结共用了3周时间。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多渠道多途径了解武汉的历史、地理、风景、名胜等文化知识,激起对身边城市的关注与热爱。
2、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整理有关春天的文学文化知识,以此为指导发现春天。
3、学会有责任感地制定计划和作活动策划,并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社会交往和协调能力,以及运用社会资源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合作,制订周密详尽且可实施的春游计划。
难点:准备实施前的外联工作,学会利用社会资源。
【教学安排】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即:
1、查阅资料,对外联络及制定计划阶段。
2、竞标及中标后准备实施阶段。
3、外出按计划春游及活动小结、展示阶段。
第五篇:语文综合性学习
对于“综合性学习”,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明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以下几个特点: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和学科性。对于他的前四个特点,我在后面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来体现我们对这四个特点的解读与落实。这里想重点说说我们对于突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科性”这一特点的认识。
学科性: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决定了它涉及了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内容,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它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这个学习过程应是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体现“语文味”,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在研究中要贯穿听、说、读、写的训练。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着力落实了一下训练:
听──研究中与同伴、合作者、教师、家长之间的互相切磋、倾听,汇报课上的倾听、补充,以及采访专家、走访邻居等调查采访时有目的、有礼貌的倾听的倾听。
说──研究过程中各小组形式多样的讨论交流,汇报课上有条理、生动的汇报、解说、互动交流,还有课下学生之间以“汉字”为话题而展开的交流,以及在研究阶段性小结后,我们开展的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演讲、辩论等活动。
读──学生要在研究过程中广泛的、大量的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教师如果能够成功地引导学生在研究中要逐步培养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读书研究的欲望,他们便会在课下延伸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知识。
写──制定研究计划、写解说词、主持词,完成“研究报告”。同时,研究的内容和过程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笔耕,启发并督促学生通过日记、周记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快乐,并将好文章向报社、网站投稿,与大家倾诉研究的经历与收获,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还可以设计相关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和宣传橱窗,丰富美化教室环境。
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的同时,我们要借助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落实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在研究过程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合在一起,突出学科特点。
因此,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及能力基础,研究中我们确定本组教材的学习目标是:
1、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能够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2、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最终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
4、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做人。
二、精心设计学习过程,激趣、悟法、探究、发展,与学生尽情徜徉于汉字王国之中
1、激趣:
对于校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无论是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我们都要力求突出它的趣味性,要有生活气息,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整个实施活动要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并寓教于乐、启智于趣。
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学生的兴趣需要,从内容上划分,帮助学生分为了:追溯字源、字林拾趣、咬文嚼字、汉字文化、以及魅力汉字五个研究小组。丰富的研究内容,细致的研究分工,使学生在研究之初就找到了适合于自己兴趣需要的、能够力所能力的研究内容,而且这些研究内容的确定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研究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2、悟法:
仅仅有兴趣对于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深入地研究性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遇要意想不到的种种困难。兴趣会使学生迎难而上,但是方法却会使学生化难为易,让学生的研究过程更加高效,充满智慧。例如说:
⑴ 在研究中教师要启发学生适时适当的运用上网、查阅工具书、咨询相关专业人员等方法独立解决困难,并指导学生恰当的处理资料。例如“追溯字源”研究小组,在研究的过程中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面对堆积如山,有些甚至是枯燥无味的大量的文字资料,有些学生有些愁眉不展了,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已有旧知,帮助这个小组理顺研究思路,使学生认识到能够认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了解他们基本的演变过程,才是我们小学生的研究重点。明确了研究目标,学生又恢复了最初的研究兴致。他们不仅知道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还知道了1899年我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的汉字──甲骨文,还了解到了汉字产生前我国先民相处的诸如八卦记忆法、结绳记忆法、图画记忆法等多种记事方法。不仅如此,学生们还能用举例说明、图文并茂的的方法来呈现他们对于造字法和汉字演变的研究收获。
⑵ 要启发学生借助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巩固研究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获得更多的启发:
在“字林拾趣”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内容自身所具有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研究状态一直呈现着兴致盎然之势。当老师发现学生们只是沉浸在寻找、阅读的乐趣中时,便及时引导学生多种文艺形式来呈现研究所得,让更多的同学从他们研究小组为大家带来的游戏或活动中共同分享他们的研究所得。于是学生们开始深入分析他们收集的资料,设计了“字谜擂台”“多音字对话”“巧对歇后语”等形式,在汇报交流时,他们不仅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字林拾趣”的无限乐趣,而且游戏中学生们认识到了汉字表音和表意的特点,从而更加喜爱并乐于运用汉字。
3、实践: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强调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超越课堂,超越书本或教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固有的教学环境,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入社会。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在“咬文嚼字”研究小组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由最初的走上街头寻找错别字并倡导其改正,到理性的开展“字林啄木鸟”活动,学生们就经历了一个实践──分析──再实践的过程。他们从逐门逐户的寻找,感受到源头之毒可治全程污染的重要性,进行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们再次走上街头,这次他们是为获取有说服力的数据进行实践。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将他们实践的结果写进了《“让我们一起来呵护汉字”倡议书》之中。他们在此次活动后写下了这样的活动体会“通过这次‘字林拾趣’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汉字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随意用错,这不仅是闹笑话的问题,还是对汉字的一种尊重,一种热爱。”
实践出真知,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学生们在运用他们自己已有的汉字知识去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贡献,而且研究过程中他们看到的那意料之外的“现象”真正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他们真的触目惊心了,他们心痛了,羞愧了,有的甚至愤怒了,于是,热爱汉字,呵护汉字,为纯洁汉字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情感真正被激发了。
4、发展:
课标在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主动参加,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解决活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居于主体地位,真正让每一位学生亲历研究、展示的过程,一起“活”起来、“动”起来,要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我们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必须的,教师应当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在活动中要给学生授之以渔,导之以法。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学习质量,为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三、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优势资源,广泛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学生能力
事实证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浓浓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而且从中我们也看到学生们不仅收获了丰厚的之时,更重要的是这段学习过程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文之外的知识,以及让他们受益终生的学习、做人的认识和习惯。如果我们
老师能够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适时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的素养一定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例如,我区有的老师在课间与学生共同游戏踢毽子时,由几个学生对用来扎毽子的方孔圆钱而展开的兴致勃勃的讨论,而受到启发组织学生开展了《货币研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不光查阅大量资料,还走进我们济南市的文化市场进行调查研究,走近钱币收集爱好者采访咨询,从中感受到了我国丰富的钱币文化。有的老师在教学《世纪宝鼎》时,就及时开展了“走近鼎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最初,老师只是想利用学校附近的博物馆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可以借此,展开进一步学习,没想到当老师公布了活动方案后,学生竟然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例如:有学生说不仅去博物馆可以看到鼎,还可以去学校附近的文化市场,那里有很多卖古董仿制品的。还有的学生提议去大学校园,咨询在校的历史系的学生或教授。还有的学生观察更仔细,说自从学了《世纪宝鼎》这课后,对这个结构复杂的“鼎”字特别敏感,发现有家酒店的名字叫“钟鼎食府”,他想去采访一下那里的老板,为什么以“鼎”为名。学生对呈现的这种浓厚的研究兴趣出乎老师的意料。那么随之展开的研究活动的过程,我们已经不难想象,学生的研究成果更是精彩纷呈。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全新的课程理念的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因为他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的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工作中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实践,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获得成功。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主题。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建立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基础上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包括“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的“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渴望和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它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为核心内容,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和精神世界的熏陶,关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过程。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该怎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呢?
1、关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得新知的过程。学生 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包括期刊、报纸、古籍或传记、文学作品等);可以上网查询;可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也可以向老师咨询。这对学生来说确实是学习方式上的一次变革,对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所产生得积极影响将是不可低估的。
2、关注学生合作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综合性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寻求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彼此思想互相的碰撞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出创造的潜能,创新的灵感。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
3、关注学生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语言训练是综合性学习占有核心地位的媒介之一,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表达,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有说话训练,有写作训练,把说和写有机地统一于学习之中,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4、关注学生多方面联系与融合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需要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生活空间,由单一的学习书面知识变成向生活学习,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的融合 都渗透着语文,语文是学习的“工具”;语文学习应该更注重其“人文性”。“黄河,母亲河”的综合学习,若没有地理、历史、环保等方面知识的支撑,没有校外的了解,没有课内外资料的搜集。怎么能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呢!
5、关注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式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知识竞答、教学对话、辩论与演讲、文学擂台赛、编辑小报、文学(文艺)活动等 多种形式。
因此,关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着一个更大限度的提高。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付华老师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实践: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它体现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如何才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呢?我认为:
一、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能力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把它列入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这一基本目标,努力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当然,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学习内容、课程目标的综合之外,还包括学习方式的整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目的。
毫无疑问,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听、说、写这“三合一”创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明确而富有意义的话题;同时也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一定的内容。综合性学习的这种听、说、读、写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连杂糅在一起的。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提高和发展了自己的语文水平。
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面,是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的相互融合。例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其目标定位是多方面的,涉及天文、地理等学科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但应当注意,教师在为学生回顾和展望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过程后,其着眼点最终应放在指导学生探究“月亮文化”上。如搜集带“月”的成语、有关月的古诗词、故事等。
二、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注重活动过程
每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指导,安排好其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在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充实补充,装订成册(或袋子);4.上课交流、展示、评价;5.写作;6.评选优秀资料和优秀个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一般的学习活
动,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这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亲身去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力求有感受,有发现。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让学生有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活动空间和活动方式,通常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必须强调合作与探究。事实证明,每项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每次合作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应当明确,注意成员之间的通力、有效的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与人协调中施展自我,培养学生的自觉合作的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这就是“学会合作”,因为只有学会了合作,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从而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三、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注重发挥教师作用
首先,教师应制定学习活动的目标,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目标的确定不要盲目求全、求高、求深,而应当从当地学生的实际和可能出发,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能力上面,而不急于出成果。其次,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好活动时间表。时间进程及安排尽可能具体一些,让每段时间的活动内容明白一些,同时注意灵活性,能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虽然教师教学用书对于语文实践活动通常也都有具体的安排,但不能简单的搬用,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活动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其基本要求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有计划、有序列地展开活动。什么都不管、放任自流和什么都包办代替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另外,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外,还应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尽可能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活动过程的一点点进步和收获,都应充分肯定。要努力给予引导,多一些关怀,更需要激发、激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综合学习课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的要少,更多的则是学生讲,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组织这种评价课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二是评价学生参与的过程,三是通过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实践证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课,不仅是对一次学习活动的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更是对所要探究问题的延伸和扩展。
总之,三年来的语文教学,我明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意图,也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点探索,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确实体现了“大语文观”,生活即语文。通过自主性活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自己整体语文素养。意义的话题;同时也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一定的内容。综合性学习的这种听、说、读、写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连杂糅在一起的。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提高和发展了自己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