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几点思考论文

时间:2019-05-15 11:2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几点思考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几点思考论文》。

第一篇: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升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都非常重要。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就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课外活动以及其他学科活动之间的关系作了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思考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等同于单纯的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指为了更好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巩固语文知识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它与语文综合性学习范畴不同。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局限于以前的“语文课外活动”的活动形式,从而导致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简单地训练某一技能、提高某项能力等方面的教学误区。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为例,教师在组织教学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如果把活动目标仅仅定位在“口头表达”或“写作训练”上,那么此目标定位就又落入了语文课外活动的模式,显得单一狭隘了。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外,至少还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这一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

(2)可以引导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轻松化解生活的烦恼,积极面对生活。

(3)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知道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有时也是坎坷的这一道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等同于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

尽管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语文学习中应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它不是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而是一种学习、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活。因此,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起点不要过高,要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活动。

如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月球的奥秘”,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寻出多少月球的奥秘,而是让学生能在“月球文化”中接受洗礼,引发学生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了解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徜徉在科幻的月宫中;也可以完全沉醉在古典诗词里,让文艺作品对学生的灵魂起到美化与慰藉作用。其成果展示可以是知识竞答、科幻小说、科普宣传、模型展示;同时也可以是诗歌鉴赏、神话故事、调查研究等。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等同于其他学科性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经常与自然、地理、社会、人类历史等整合在一起来学习,但我们模糊教学的主旨即“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例如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漫话探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生所开展的“探险故事,你说我说”“探险知识,小组竞赛”“探险辩论,认识探险”“探险招聘,学会生存”“探险游戏,体验探险”等系列活动中,就涉及到了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自然等多门学科领域的知识。但此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置并不是以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为最终目的,而是正如教科书要求的那样: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对探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培养学生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掌握一定的探险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探险家的故事”“探险辩论”“探险招聘”等口语活动,使学生在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3)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以“探险活动之我见”为话题,多角度地畅写探险,认识探险,寻找探险的乐趣,培养探险精神,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即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观察感悟、表达交流、信息处理、写作能力等诸方面的语文素养。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综合性学习”便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成了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充满希望和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的21世纪,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丰富阅历,增长才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求大家斧正。

一、综合性学习的含义

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因此,综合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意义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

三、关注学生个性,定位师生角色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语文知识不再是教师关注的唯一焦点,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统一的灌输,而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承认学生在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上的自主性,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整个学习过程就像一次愉快而丰富的旅游,旅游过程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

教师要对综合性学习中师生的角色作正确定位,学生应是领衔的主演,教师则是场外的编导,应更多地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学生应是游客,教师则是导游,应更多的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者。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种教师低控制度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去说„„”面对多样化的学习个体,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充当万能的上帝,作面面俱到的指导,作全方位的包办。传统教学中那种学生一有问题,教师便倾囊相授的做法应当改变,变为相机诱导,启发、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所以,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方法、思路的引导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判断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上,在技术、资料以及信心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创设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

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地就被激发了出来。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学习,学生兴趣浓、主动性强,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自主能力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有利于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当学习方法的“引路人”,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多元评价,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1、教会学生预习。在教新课之前,让学生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探究的前提。预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预习的内容有:自学生字词;运用读、疑、思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及提出疑难问题;运用上网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课文有关背景材料;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适当的自主探究等。总之,让学生利用家里的学习工具,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广阔领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因为学生对总理事迹了解不多。因此,在课前,我设计了这样的提纲让学生进行预习。(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请教家中的长辈了解周总理的事迹;(3)查找有关资料并收集整理,自己试着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上课时,我检查预习情况,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他们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再学文。学生有了自己的实践感知,就能体会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在学生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

2、教会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主动参与教学动态过程的关键。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巧设疑问,抛砖引玉,激起学生思辩,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一上课,教师就指着课题问同学:“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谁毁灭了圆明园?”“圆明园的过去是什么样的?”“圆明园的现在怎样?”“„„”

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听了学生的提问,及时赞扬同学问得好,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学生在热烈而和谐的气氛中,各抒己见,释疑又生疑,创造热情自然迸发,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3、教会学生自学。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师生共同学习描写春天的段落时,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用“读课文,找景物特点,品词句”的方法学习此段。学完这段后,老师有目的地加以点拨,让学生归纳出学习此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出示自学提纲,放手让学生学习后面的段落,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而老师则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正是新课改、新理念所推崇的。教学中我把自学任务和自学方法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的自学具有目的性,又有法可循。通过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身去体验,把听、说、读、写活动归纳在一起,让他们自主培养学习的综合性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会”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关键。语文学科具有多种特性: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社会性、知识性,因此语文教学任务也具有多职能: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能力训练,语文能力训练内容也有了多项目:听、说、读、写、看、想等。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依靠立体的综合性教育。由于教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自足,而是开放性的、向着时空延伸,同时语文学习也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这就要求我们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综合性学习一般只提供活动的方向和少数参考资料,大量的具体的学习任务则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给了老师和学生一个设计活动的空间。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在综合性学习中,作为组织、参考、指导和伙伴关系的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中,分管领导推行学习方式的整体研究,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即经过教师

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列。在课堂上,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2、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象,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3、关注学生真正的参与。大力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讨论、游戏、表演、创作、展示、欣赏、评价„„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到学习探究,大胆尝试中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常常迸发出令教师意料不到的充满童趣的智慧火花。

总之,我认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常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使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这样,语文教学会变得很容易,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让社会生活走向课堂,有利于让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衔接,有利于新世纪人才的需求。

第三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特点之一是大力突出“语

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另外在教学建

议、评价建议中也都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了专项说明,可见其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中的特殊功

能。怎样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化语文课堂

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演一演。

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扮演不同角色(如推销员、导游、节目主持人等),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情感投

入。寓教于乐,寓教于玩。

如我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就和学生一起表演了“官绅求饶”的课本剧。我来当“西

门豹”的卫士,听“西门豹”的吩咐,配合“西门豹”的行动。学生成了大人物,教师成了

小人物,孩子们的光荣感随即而来。天性爱表演的学生演得更是入木三分。“官绅”在“西

门豹”的威严责问下,一个个浑身发抖,口吐真言,让周围的“老百姓们”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课堂心理气氛是那么兴奋,一个个小天才脱颖而出。

著名教师支玉恒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模拟“实话实说”节目的活动。教师做主持人,邀请了五位学生当嘉宾,前两排的学生是现场观众,其余学生则是电

视机前的观众,随时可以拨打热线和现场进行交流。全员调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

对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把书本、伙伴、老师的丰富学习资源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从而形成学力、发展个性。

2、读一读,编一编。

教学古诗《敕勒歌》,在古琴曲伴奏下,让学生读读课文,观察图画,发挥想象,编个

《牧羊人在敕勒川下》的故事。在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想象中,学生不难编出“美丽的敕勒

川呀,就在阴山之下。这一天,牧羊人赶着自己的牛羊来到草原上。绿油油的小草,鲜艳艳的野花,牧羊人躺在草原上,像躺在软绵绵的床上。他抬起头望见了湛蓝蓝的天,一直伸向

远方,就像自己家的圆顶棚一样笼罩在田野上”这样优美、动人的情景。在生动有趣的故事

中,学生做了一次心灵的漫游,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想象创新能力,丰富了语

文的内涵,开拓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疏可走马”处自然可以让学生根

据课文语境创编。为课文图画配上一段文字,编广告词、解说词等,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

3、读一读,做一做。

设计各种操作性的活动,如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等,将动手操作引入语文学习

活动中。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詹天佑》一文中有关“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部

分内容时,按照读、画、说、悟四部曲,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和情感的体会更加深刻。

如苏教版教材《秋姑娘的信》一课,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园里采集落叶,然后在小组或班

上交流,说说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颜色是怎样的,联系前段时间的观察,说说树叶的颜色

有什么变化。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成落叶标本,剪贴画成书签进行展出,让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享受劳动成果的喜悦。

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化课内外衔接

课堂学习要有课外学习的迁移,课外学习要有课堂学习的指引,这样的学习会更明确、更充实。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课内外结合,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综合性学习。

1、依据教材进行课外体验。

如果,语文学习只是在课上纸上谈兵,显然是枯燥的,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可以实践的内容,组织学生到课外去体验。

学习《养花》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动手种花,观察花的生长情况,并写成观察日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养花的乐趣,而且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学习了《落花生》《古井》两课后,可以让学生走访身边像落花生、像乡亲们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激发学习的内动力,提高观察能力,发现社会需要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学习了《鸟的天堂》,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聆听美妙的声音,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唤起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教材出发进行课后延伸。

课堂具有现实生成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材的深入学习,可能会产生有疑惑、有争议的话题。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问题,继续下去,在课外的广阔空间中让学生得以解决。

如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学生了解到环境、住房与蟋蟀生存的关系,就提出了我们住房布局、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问题。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策划了了解我市百姓住房这样一个综合性学习课题,课题题目为《我们的住房》,学生自行分为信息查询组、专业机关采访组、居民调查组、老房调查组和新房调查组,并将自己调查结果以图文两种形式形成调查报告,然后全班交流,并对我市环境与住房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3、围绕教材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的益处很多,首先在学习内容上,就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涉及到各个领域。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课外资料和共享资源,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充实和扩大课堂学习的内容。其次,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许多能力得到了提高。如查找资料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组信息的能力等。

在教学《荔枝》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歌颂母亲的名言诗篇,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制作课外阅读卡。课堂上,全班交流,共享资源,为深入理解课文作了很好地铺垫。课后,我又布置了以“歌颂母亲”为主题制作一份小报的作业,并要求查阅有关编报的方法技巧的知识,做到图文并茂。

三、开展综合性学习优化大语文学习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课外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里自主进行有目的的语文实践,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得到无限制地发展。

1、结合学校活动落实。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丰富的校园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如学习了写通知,各种各样的会议通知可以让学生拟写;师生在比赛中获奖,可以让学生写贺信、写喜报、写光荣榜;元旦春节,还可以让学生编写春联互相赠送;班干、队干竞选,可以组织同学搞策划,让同学写自荐书或上台演讲„„

今年,我校开展了传唱、创编新童谣的活动。富有童趣的语言完全把孩子带进了无拘无

束的游戏乐园、轻松愉快的语文学习的乐园。课间,在跳皮筋、踢毽子等游戏中,孩子欢快地唱着自己创编的童谣,“跳皮筋、跳皮筋,你跳春眠不觉晓,我跳春风吹又生。你跳风和日丽春光好。我跳桃红柳绿四季青。你跳上下高低平,我跳东西南北中。你跳我跳大家跳,健康成长好开心。”校园里生机勃勃。

2、结合地域文化开展。

《课标》说“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如本地铜陵长江大桥、王安石读书潭、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金栏千年古木等等,都是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利用好了都会产生巨大的教育教学成果。上学期我校就组织了一次“文化郊游”活动,目的地是王安石读书潭。出发前,学生查找资料,记笔记;到了目的地,学生歌唱吟诗,凭吊先贤,文化、生活、语文融为一体,学生的文化人格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3、结合兴趣点进行。

如最近中国“神六”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成为中外关注的焦点。我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到学生对此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和条件,自由组合若干学习小组,以“我看‘神六’”为主题撰写一份报告。汇报课上,呈现形式各式各样,有视频、图文兼有的电子幻灯,有图文并茂的图片展览,有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报告文本。

生活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有个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兴奋点和悟出新的道理,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活动情境生成学习目标、生成活动主题、选择能满足学生亲历性学习需要的活动方式,使综合性学习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第四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之我见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之我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它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能以多种方式,通过亲自的体验来学习语文,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得以充分释放,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学科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习语文要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学生在综合活动中要充分地“参政议政”,充分地“当家作主”,他们既是活动的决策者,又是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既是一个积极的旁观者,又是一个热情的支持者,对学生的正确想法、做法,及时给予肯定,会很快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编辑、制作关于“水”的手抄报中,有的学生提出要写“水”的相关知识,有的提出要写关于“水”的古诗文等等,我都及时给予肯定,热情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搜集资料、设计版面。评手抄报时,我把大家的作品一一展示,然后通过作者简介内容、同学评价建议的环节进行评比,出乎意料的是学生意见相当统一。看来,学生不但不缺乏鉴赏力,而且眼光很准。评出的四份报各有特色:刘佳明与佳欢的《水就是生命》图画美丽;崔恒与紫阳的《生命的源泉》图文并茂;佳琦与启航的《节约用水》内容丰富;陈敏娜的《珍惜水源》积累突出。被评上的和参评的同学都乐在其中,水的知识也润物无声般地被学生吸收、利用了。

二、适当指导操作方法,发挥教师的指导性。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开展活动的平等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学生的需要,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组织学生编写探险故事时,针对学生的困难,我指导学生先分组制定编写计划,内容包括组织机构、责任分工、时间安排等,然后再按计划实施,并要求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相督促,不得毫无贡献。学生全都投入到了编写过程中,历险记有声有色。在指导学生进行关于水的手抄报编制过程中,让学生先围绕水选材,内容可以是古诗、名句、成语、歇后语、知识短文等等,自己或合作设计版面,确定报名。由于指导具体,之前又组织了关于水的古诗朗诵,本次活动进展顺利,绝大多数同学的作品质量较高。

三、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分享合作的乐趣。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学会合作,突破自我封闭的窄小圈子,并与他人、社会真正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综合活动中,用小话剧的形式展现美好的心灵,揭露丑言恶行,会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主动,更加丰富。为了搞好这项活动,我让学生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选合作伙伴,推选负责人,然后小组内同学一起回想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讨论、筛选把生活中的什么事编成剧本,接着研讨怎样编写剧本。同学们已学过一些剧本,对此有感性认识,因此讨论热烈。有的同学说,可以参考剧本《丑公主》,有的说要用人物的对话串成故事。有的同学献策:人物的动作、神态在排练时再加进去。定稿之后小组排演。排练的过程是艰难的、辛苦的,也是有趣的、快乐的。大家集思广益,终于把各组的剧本搬上了舞台。演出者和观看者都津津有味。无论是创作剧本,还是排练表演,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与他人共享合作的激情,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学生通过交流与分享,不仅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而且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继续学习探究的方向,有助于学生进行反思总结,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重要契机。

四、引导学生反思总结,体现活动的综合性。

综合活动之后,让学生进行表达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交流中,或畅谈自己的收获,分享成功的喜悦,或反思自己的失误,寻求进步的途径。无论交流什么内容,都是一种过程的分享,一种思想的碰撞。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宽容,学会尊重和赞赏,学会分析和思考,学会冷静和反省。

在编写“智慧万花筒”的活动结束后,我指导同学们按课本上“金钥匙”的提示,对活动进行交流讨论。同学们客观地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对所收集的学习方法和生活小窍门进行了整理,从伙伴身上学到了知识,懂得了“方法无处不在”,“处处留心皆学问”。有的同学还大胆质疑,批驳“用米汤擦黑板”的窍门太浪费,有的则提出有几条窍门重复,占用大家时间、浪费纸张,建议续编时要先阅读已有内容。同学间自然地辩论起来,振振有词,据理力争,最终达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我安排了写活动总结的任务,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语文综合活动带给他们的感动,乐于参与,善于参与。

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让学生在“大语文”中更好地学习语文,运用好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学科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语文教学走向高效的光明大道。“效益”可观,但任重道远,它需要所有语文教师的热情付出。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不要因为我们一时的怠惰而贻误了良好的教育机遇。

第五篇: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的思考教育论文

摘要:农村学校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存在缺失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采取对策,推动这项学习活动在农村学校大力开展,促进农村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其主要方法就是挖掘农村当地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进行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农村学校 语文 课程资源 综合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与以往语文教学大纲相比,“综合性学习”是最为闪耀的亮点,其目的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但在农村多数学校里,对这一学习活动并未开展或是开展得不够。语文教学大多沿袭传统,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机会较少,因而语文素养就谈不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四点:

一是农村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于用传统方式向学生进行有关“听、说、读、写”知识点的讲授。要求他们从这种多年以来熟练的教学方式,过渡到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性极强的引导教学方式,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师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从而激发不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是农村学生已经习惯了以往老师讲,自己听的学习方式,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不善于与同学合作交流,也不愿亲自动手去实践。对综合性学习,他们感到很茫然。

三是社会家庭对综合性学习的不了解。如果学生回去做这样的活动,家长或其他人就会说:你把课本上的东西弄懂了吗?书上的就没弄懂,来做这些,不务正业,浪费时间。从而不支持甚至阻挠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压制,畏首畏尾的。做的话,家长会骂;不做的话,学习任务又不能完成。

四是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没有图书馆或是网络,不能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便捷条件,致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充分开展或是根本无法开展。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要顺利开展下去的话,学生得大量占有有关月亮、人类起源的素材,但学生无从查找,对这样的综合性活动,他们兴味索然。

问题找到了,我们就须对症下药,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就如一辆机动车的发动机。要使车辆能正常运转,发动机的功能性能就得处于最佳状态。要使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开展起来,教师自身首先得从观念上转变,努力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不断自我更新知识,接受新的挑战。另外,笔者也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中,也应从综合性学习理论等专业性知识方面对教师进行指导,甚至还可以请在这方面开展得好的教师交流经验。

教师转变了,就会去找适应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方法,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农村学生语文学习存在诸多问题:书写较差,不爱阅读,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写作能力也比较落后,出现问题不愿动手解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要求:①每位学生买一本字帖临摹,期末时和入学时相比较,多数学生书写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②从每课任选三至五个词语,要求他们写一段话;③每周读一篇课外文章,作一点读书笔记;④开展一些语文活动,比如成语接龙、朗诵、对联展示、讲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

对于社会家庭方面,语文教师还需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向家长们宣传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教师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其自身继续学习或专业化发展来解决;学生可以由教师引导;家长和社会的观念也可以慢慢转变,但如何突破农村学校资料瓶颈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学校查阅资料困难,但并不是说农村语文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贫瘠。如何挖掘农村所独有的教学资源,成为每个农村语文教师新的抉择。农村学生当然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那么,语文教师应不囿于教材上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模块,充分挖掘农村当地特有的课程资源,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当地特有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自然景观、物产资源、环境状况等大量的自然资源亟待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去挖掘。在开展《黄河,母亲河》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就改变了要求,改为《渠河,母亲河》,毕竟黄河离广安学生生活太遥远了,一般只能从电视或其他媒体上了解到一点,他们没有兴趣去完成教材上的要求。而笔者所在学校离渠河很近,学生对此非常熟悉,有兴趣也愿意来做这次活动。我就要求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①渠河从哪儿发源,全长有多少,流经哪些县市,沿河有哪些重要的市镇?②渠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有利的和不利的都谈一谈;③渠河目前的环境状况如何?该用哪些途径来保护母亲河?④写一段话或几句诗来赞美渠河。抓住学生熟悉的,抛却生疏的活动,既解决了查阅资料的问题,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性高涨,能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当地民风民俗、方言俚语、衣着服饰、建筑样式、人文景观、名人故居等人文资源也是综合性学习的好资源。广安是小平同志的故乡,小平故居是世人膜拜的地方。在开展《我也追“星”》这一活动时,我要求学生去参观小平故居,了解小平同志的生平,从而来完成这次任务。同学们可以讲小平同志的片断故事;可以在小平故居摄影,配以文字后在班上展览;可以写观后感想,在班上出一专栏;可以唱红色歌曲,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等。开展《到民间采风去》活动的时段,正值端午佳节所在的时段,因此我就布置学生完成《我们的端午》综合性学习,要求:

①当地端午习俗。学生通过观察和讯问,了解当地端午时人们的各种风俗活动,在班上和其他同学交流。

②讲一讲当地端午节的来历或有关传说故事。

③搜集有关端午的诗词,在班上开一次朗诵会。

当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集市贸易、政府公告、消费习惯、休闲娱乐等社会生活。原来的虎城乡集市在渠河边,随着经济的发展已不再适应形势的需要,乡党委政府决定在乡政府所在地新开市。我抓住这一机会,要求学生完成《虎城乡集贸开市》综合性学习活动:

①写一段开市祝贺词

②集贸开市后,我们的生活有了哪些便利?

③为保证集市的环境卫生,你对市场管理者有何建议?

诚然,农村学校条件简陋,没有先进的设施设备,但这不能成其为不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借口,我们应该迎难而上,大力解决问题,应从农村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生活中提取资源,引导他们去探究多姿多彩的生活,感悟生活,从而热爱生活,让他们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进行综合性实践学习,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下载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几点思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几点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春游计划”案例 武汉市外语学校 余清香 【教学构想】 课堂上,半个月的“四季风”吹过,学生们领略了大自然春、夏、秋、冬各自的神奇魅力,品味了不同作家笔下或......

    语文综合性学习

    对于“综合性学习”,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明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以下几个特点: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和学科性。对于他的前四个特点,我在后面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的......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腰站小铺子完小教研组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过程中,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形成的听、说、读、写等......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一、它呈现的是多维的立体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上,每册都有6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每一次......

    对新课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对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姓名:张萍 地址:江苏南京市江宁开发区苏源颐和美地(西园)颐然居22-3 邮编:211100 电话:*** 对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摘要】语文综......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与思考 蔡红山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谈一谈在......

    开展四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探究如何开展四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四年级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课标要求: 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学生的主体性,应突出综合性,重视实践性,发挥创造性。单元综合学习”的设置,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