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苹果的分法与人生的走向美文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慌。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无疑有极大影响。应该这样教育孩子:谁想得到“最大的苹果”,就需要他自己身体力行地付出和卓尔不凡的业绩来争取,只有在竞争中胜出的人,才有资格享受甘甜的“苹果”。
第二篇:围棋与人生美文
下围棋可以悟出许多生存与发展的道理。
如果一个人生平好贪图小便宜,那么,他的目光就很短浅,在下棋的时候,总是死死盯住眼前几个棋子的死活,而忽视了全局棋势的发展,这个人必败无疑。生活中的哲理就是要事事“高瞻远瞩”。
如果一个人好胜心切,却又不讲究棋盘战术,跟对手死拼硬磨,明明已是死局,却顽抗到底,结果投入的棋子越多,自己输得越惨,对方的实力越雄厚。所以要学会放弃,正所谓“有失才有得”,生活中最简朴的定律。
如果一个人棋艺高深,招招对路,卻骄傲自大,轻敌过甚,只顾扩展实力,而不注意防备对方进攻,那么,一旦对方进去侵扰,必有漏洞可钻,看似力量强大,实则破绽百出,防不胜防,必被挖空,还有什么骄傲可谈!“骄兵必败”,一点不假!
人生就像一盘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棋逢对手,切记三思后行!
第三篇:打牌与人生美文
我从小养成占卜的习惯,每逢大事都要算一下吉凶。好运意味着幸福、顺利、没有痛苦;噩运则完全相反。我曾沉迷于此,如今我却不再相信命运。正如我父亲,一个纸牌的狂热爱好者所言:“关键不在于你摸到的牌,而是你的打法是否高明。”
我们家几乎每个人都曾被父亲拉壮丁打牌。他精通牌理,工于计算,并且身经百战。往往刚打出五六张牌,他就能根据已经打出的牌和他自己手中的牌,相当准确地说出你手里有什么牌,你需要什么牌才会赢,很少失误。他会攥住那些你需要的牌不出,直到摸到他自己需要的牌一举获胜。他经常同朋友们打牌,在家里弥漫的雪茄烟雾中,他几乎每局必赢。
母亲打牌全靠直觉,从不墨守成规。她随意地拆开顺子,把相配的牌打掉,刚刚抓到手里的牌转眼掷出,但是爸爸却常常打不过她。我记得每当她把她3张J中的一张丢出的时候,父亲就怒吼起来,因为她理当保留这3张牌,等待摸到另外一张J。父亲会咆哮道:“格拉迪斯,你不能那样打。”妈妈则带着淘气的笑容无辜地看着他,说:“但是我打了,雷。”最终父亲拒绝跟她打牌,他告诉我:“她的打法不讲道理。”
父母在餐桌上打牌的情形是我最美好的家庭回忆。它不但热闹有趣,也是我童年的最初一课。我学到游戏不必墨守成规,还有我意识到我们知道许多连自己都无法解释的东西。因此,遵从你内心深处的智慧,也许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第四篇:走向人生艺术化
走向人生艺术化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逃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
——《谈美》
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因为:情趣的活动(表现)是艺术,艺术的活动是创造和欣赏。而情趣的根源是人生。艺术离开了人生便无所谓艺术,人生离开了艺术便无所谓人生。
如何使人生艺术化就通过艺术的创造和欣赏。
创造,乃是完成人生这篇文章,如何作出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一种超脱的态度,并懂得文章是完整的有机体,需要完整的人格,其表现便是完美的生活。其次,好文章的要诀是修辞立于其诚,就是流露至性深情。再者,文章要忌滥俗,滥俗就是自己没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蹈矩,是虚伪的表现。也就是强调本色的重要性。
现实生活繁忙的工作是很多人忽略了修身养性。大多人都急功近利。为了生存谈何博爱、平等、真诚、守信„„更不用说人格的完整性。大多都装在浮华虚伪的套子里,几乎忘了何为本色,只是浑浑噩
噩的过活。一味的模仿矫情,总以为生活在被别处,想要逃离。事实上这一切都是畸形的成长,最终是“要走几段路,犯过几个错,才明白自己想要的太多;要恨几个人,伤过几次心,才了解为了爱要怎么做;一座城市,又一个城市,才知道流浪的路多颠簸;一次成功,又一次坎坷,才懂得陶渊明先生的快乐。”
一件有价值的人生艺术品是要在许多次失败和挫折后磨砺而成的,同时也能经受住历史的洗涤和锤炼。
“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既要有严肃主义,又要有豁达之情。如此,便可成就伟大的人生,享受人生的艺术化。
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太快,快餐文化下的人们已经把文学和艺术当做是自己有目的的功利性的能增加谈资的取悦于他人的东西来对待。所以他们讲究快,囫囵吞枣,通俗易学。所以出现很多经典名著速读之类的东西。这也就违背了严肃主义。为了功名利禄,勾心斗角,卑躬屈膝,一点得失就惶惶不可终日,这便是违背了豁达之情。这两种风度也是不艺术不道德的。美是需要严肃地慢慢地欣赏的,因为美是呕心沥血的创造,是细节的感动,是有余味的需要咀嚼的。审美是无功利的,只有无功利的人才能豁达的看待得失,看待人生。
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无所为,便是超脱之态度,霍达之秉性。为,便是生活之本色,创造之严肃,情趣之丰富。“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便是教我们怎样审视人生,关照人生,进而鼓舞人生,美妙人生。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荷尔德林
第五篇:苹果和虫美文
[导读] 现实中的爱情何尝不是呢?一个人付出,总是没有好的结果。
我是一个苹果,我长在果农家的后院,很奇怪当初为什么主人要在后院种一棵苹果树,而没有都种到果园里.
我听说,果园里的伙伴们都可幸福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每天有足够的养分提供给它们.看着果园里的苹果们一个个饱满的样子我是很羡慕的.我的兄弟姐妹很少,整棵树也没几个苹果.强烈的自卑像绳索一样束缚着我,我深深的躲在本就不茂密的叶子下.没有人注意到角落里的我.
直到有一天,突然感觉到姐妹们的惊呼声.还有树叶那明显的抽动.树枝的颤抖.是什么?怎么了?突然感觉到什么东西在试探着触摸我.阳光的温暖,雨水的轻柔.然后,它,出现在了我的视野里.纤细而柔软的身子,清亮的眼睛.满意的看着我!!满意?我在那清亮的目光中读出了满意?
第一次被认可的感觉让我全身暖暖的,有一种好像叫兴奋的东西在身体里燃烧.不久后,我知道了它的名字,它叫虫子.它住进了我的身体里,我很高兴,因为虫子说它需要我.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真好.它说我很干净,身上没有农药的味道.农药?就是主人经常给果园里的苹果们用的那种味道怪怪的东西?
呵呵,现在我好庆幸自己没有长在果园里.为了满足虫子的需要.我必须让自己更饱满.我努力的去争取阳光,争取养分,我努力的生长着.以后的日子我们朝夕相伴.看着它纤细的身子慢慢变得粗壮,身体内那被撕裂的痛苦变得微不足道.可是有一天,它告诉我,它要离开了,因为我的身体已经不能承受它了.它需要一个饱满的身体来供养它的宝宝..它离开了,眼神还是那么清亮,看着那不再纤细的身景慢慢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不理会兄弟姐妹们的嘲笑.努力的维持自己的骄傲.但身体的状况我知道,我努力维持表面上的美好.我可是整棵树上最大最红的苹果.但内在已经完全腐烂..........恨吗?也许吧,恨的是我满足不了它的需要.我已经很尽力了,真的,我尽力了.(读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