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机安全管理对农机化的促进作用论文
摘要:分别从农机安全管理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展开对农机安全的管理工作论述。
关键词:农机安全管理;作用;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及城乡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惠民政策的出台和鼓励,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要对农业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作为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农机安全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保证农机的安全运行,我国的农业建设才可以健康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对缩小城乡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农机安全管理的作用
关于农机安全管理的作用的叙述,分别是:确保安全生产;健全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经济水平;完善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
1.1确保安全生产。农机安全管理是一个依法执行的组织,执法过程中要按照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农机安全管理要严谨、科学地监管农业机械及其操作者进行安全生产,防范和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纠正生产过程中的违章现象,保障农机生产安全合理地展开,保证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
1.2健全先进技术。农机安全管理通过对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固定时间的学习培训,培养机手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使农业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农民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从而逐渐并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3提高农民经济水平。通过长期接触,农机安全管理和机手之间自然地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和浓厚的感情。农机安全管理人员在机手心目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引导、参考、朋友、制约者等。
1.4完善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由于农机安全管理的特殊位置,他们可以在监督管理、输送、跨区作业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提高劳动效率和作业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大大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
2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弊端
2.1农机安全管理工作难以管理。农村的交通运输尚不发达,就部分区县而言,目前还没有开通客运服务。在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有农机人员违章载人的现象。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了机手之间存在着文化技术的差异,他们中的大多数安全意识较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存在逃避管理现象,直接加大了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
2.2机管与路管衔接性差。在农村部分地方交通条件差,农机分布点多、范围广,监管不便。同时,由于农机安全管理人员没有明显的农机执法标志,道路上执行安全管理职能时大大降低了农机执法的权威性和效果;加之乡村道路上大多没有公安交警管理,重大农机事故防范性差、隐患较大。
2.3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根据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管理机构与原农科站合并后,机构尚不健全,人员存在接受双重领导的现象,管理不清晰。同时,农机安全管理机构没有足够的其他经济来源,管理设备的更新、安全生产宣传、机手培训等方面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2.4农机销售和维修市场混乱。农机销售和维护网点缺乏规范的管理,销售及维护网店众多,广泛分布在全县各地,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属于无证经营,质量不合格的农机产品极易流入市场,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给农民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也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3农机安全管理对农机化的促进作用
3.1促进措施。实现农机化不能只靠政治宣传,要让农民看到利益,尝到甜头。要用好的农业项目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种田,同时发展多种经营,不只在种植业里应用大农机,还要在农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里用到小农机。
1)实现保护型措施。保护性耕作所需配套农机具也是农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措施因素是促进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只要能够选准项目,做好典型示范,农民群众还是舍得投入的。合理的农机化政策和农机购机补贴是促使农民群众投入到农机化进程中的第二动力原因。
2)出台政策。近年来,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机化政策法规,为新农村农机化建设工作确实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有很多地方的农民群众正是由于政府的补贴资助,才走上了农业机械化道路。
3)研发新型农机。开发新型适用农机具在推动农机化进程中的作用也达到了20%。这说明好的农机具不在于口头的宣传,”廉价、高效、低消耗“是检验农机产品好坏的试金石。良好的农机售后服务,使农民群众方便快捷地维修农机,保证农机使用率,在被询问要素中排到了最后。这说明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阶段农机服务体系的建立还不完善,作用还非常有限。
3.2促进建议。调查统计显示,大部分省市农业发展仍处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加速推进省农机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法治机。制定合理有效的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加大政府对农机补贴的投入力度。通过市场机制、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扶持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依法建立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机试验鉴定标准体系、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机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农机维修质量标准体系、农机操作和使用标准体系、农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以及农机更新报废标准体系,为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中,相关配套农机产品则是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积极配合发展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要发展粮食作物播种和收获机械化;部分地区大力发展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机械化,加大水果机械化生产力度;干旱地区要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同时要积极地推进畜牧业和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田地区要坚持”两旋一翻“的轮耕制度,攻克水稻插秧机械化薄弱环节。各地要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力度,扩大“沃土工程”规模。
3)开发实用农机设备。经济实用的农机设备的开发,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机的普及率。这就要求农机研发部门,要深入广大农村基层,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想办法。例如,目前我国农用车生产企业,应运用降低成本与高差异的整合战略,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开拓市场,生产农民真正用得上、用得起的农用车。将农机安全培训做到每一位机手身边,认真抓好考核工作,把好年检质量关,坚决杜绝无证驾驶、病车上路现象的出现,保障农机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农机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心中时刻装着农民,怀揣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想,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为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认真工作,敬业进取。
参考文献:
[1]辛玉满.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4):120.[2]王晔昌.当前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机,2011(2):83.
第二篇:工程造价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论文
1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工程造价是指在建设一项工程期间的所有支出,包括预期支出或实际支出。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最终形成了工程建成以后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因此这些开支就构成了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就是建设一项工程的固定资产投资费用。而工程造价管理则是为了确保投资者所付出的资金能够利益最大化,项目能够有计划的、安全如期完成。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工程造价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在土地和设备等市场的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或实际在这些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工程价格。工程造价的这种含义将工程项目视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通过招投标、承发包等交易方式,在多次预估的基础上,最终由市场形成价格。通常将这种含义认定为工程承发包价格。
2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过程
2.1没有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模式
在这个时期计算工程量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主要是通过设计图来计算出工程量,再根据估价员自身的经验以及企业的积累资料,结合市场行情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
2.2由政府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的情况进行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这一时期的工程造价基本上是属于政府决定造价。其确定方式主要是依照设计图,加上与政府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相结合来计算工程量的多少。而费用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其他费用。由统一的预算定额与单价计算出来的工程费用属于直接费用,由其他的相关规定计算出来的属于间接费用或其他费用,根据这三种费用形成工程的预算造价。而工程的最终造价必须在工程竣工以后进行编制决算,经过审核,才能算做工程的最终造价。
2.3沿袭之前的造价管理方式
这一时期工程造价管理与之前的相对比,并没有什么大的改进和改善之处,仍然沿袭着之前的造价管理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建设部对传统的预算定额计价模式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改革,提出了“控制量,放开价,引入竞争”。要求各地方在编制新的预算定额的基础上,还要随时关注当月市场价格信息的变动情况,并且定期发布当月市场价格变动的信息以进行动态指导。根据市场价格信息的变化情况,随时在规定的幅度内进行调整。
2.4提出符合我国市场情况的规则制度
2003年3月我国有关部门颁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投标人必须在国家定额指导下,首先要考虑企业内部定额,必须保证其范围之内;其次要结合工程的基本情况以及市场竞争情况,现实情况是工程造价管理是否公平、公正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也不能忽视企业的自身实力;最后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经过这一系列的思想活动后以此自主填报清单,其中包括工程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一系列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以及利润,并以所报综合单价作为竣工结算调整价的一种计价模式。
3工程造价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1就业面广泛
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就业面十分广泛,它涉及包含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多个专业。目前,我国仍处在大规模建设时期,因此还需要大量的建筑方面的人才。鉴于工程造价管理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因此能够为社会提供多种知识型人才,使社会的就业岗位明显增多,让很多专业人才由充分的发展空间以发挥自己的作用。鉴于目前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工程造价专业的高端人才可谓是供不应求,它所提供的多个就业岗位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就业环境,并使社会和经济都能够稳定向前发展。
3.2有利于节约成本
工程造价与质量、成本和进度之间不仅相互制约,而且相互统一。不仅如此,工程造价对能否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建筑产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已经如日东升。但基本建设投资失控的现象却仍无法避免,决算超过预算,预算超过概算等现象非常普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经济建设的稳定、良性发展。想要做好建设项目造价的有效控制,就必须保证建设项目造价的发生额不超过其批准的限度额。密切、仔细的关注建设项目造价的过程,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的初衷目标得以实现。为此要在各个项目中尽可能的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避免不必要的社会资源浪费。节约资源,降低工程成本,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保证工程质量
建筑业的一贯基本工作方针就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可见在建筑这一行业,质量是多么的重要。但近年来,很多企业为了能够得到工程项目的目的,在报价时尽可能的压缩自身的利益。但中标以后,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在建设过程中改变了原本的要求,偷工减料、成品不合格等问题屡见不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成了家常便饭,不仅导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得到应有的保证,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风气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不规范施工,导致工程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不仅会减少建设项目的使用寿命,增加维修费,而且还会拖延工期。因此保证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正常、合理实施,保证工程的质量,既能使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得到保证,也能促进建筑业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第三篇:农机维修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农机维修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从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和农机维修保障措施3个方面论述农机维修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效能;农机维修保障措施的完善,有利于奠定农机使用基础。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维修;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保障措施;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23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2-0070-02
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与提高对于农机化技术推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机维修质量监管、农机维修安排部署、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在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保证了农机化技术推广效能的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机具的推广
1.1 农机维修网点
农机维修网点是专职从事农业机械各类故障维修及零配件更换的农机经营主体,其能够协助农机生产企业处理推广新机具时出现的技术故障。从“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站”可以查询到辽宁省辽阳市共有农机维修网点18家,所属类别均为三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网点地址分布在辽阳县(3家)、灯塔市(9家)、太子河区(4家)、宏伟区(2家)4个辖区,涉及7个镇3个街道1个乡1个新城区;其维修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备及配件、五金交电销售、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等售后服务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新机具的应用。
1.2 农机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拥有一定数量的粮食生产系列机械,自身具有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承担的各项农机化服务作业繁重,对农业机械质量状况要求高。因此,一般规模较大的合作社都建有维修车间,配备专门的维修人员,能够及时解决合作社内部农机出现的故障问题,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有时也会承担周边村镇普通农户的一般性农机维修问题,因为不具备法定维修业务资格,只是互帮互助性质,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提供了机具保障。
1.3 农机大户
农机大户在粮食生产中拥有的土地规模较大,可承担一部分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农机大户本身具有一定的农业机械基础常识,懂一些驾驶操作与维修技术,且长年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常见机具故障维修技能,在春耕、春种、夏管、秋收等重要农时可随时检查农业机械的作业情况,对农业机械出现更换零配件、紧固、焊接等一般性故障自己能很快解决,从而保证农机作业安全生产和农业机械质量状况良好。
1.4 农机经销商
农机经销商是连结农机生产企业与农机购置者的桥梁,其对农机构造、原理及农机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与背景下,农机经销商对购机者也承担着“三包”范围内的农机维修技术培训,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促使农机生产企业不断提高农业新机具的制造水平。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效能
2.1 强化农机维修质量监管
长期以来,辽阳市农机主管部门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切实抓好农机维修质量监管和农机零配件供应市场监督管理,针对春耕备耕等重要农时,对各县(市)、区、乡、镇农机维修网点开展农业机械专项大检查行动及以机具维修质量为重点的市场整治活动,重点检查和整治是否具有工商营业执照、是否具有《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农机产品“三包”责任情况、是否有制售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维修网点限期整改等内容,保证农机作业有序、高效、安全进行,有利于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效能。
2.2 落实农机维修安排部署
农机检修工作是确保农机化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辽阳市农机主管部门组织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技术骨干成立检修组,深入到村组、农机户等地,开展摸底调查,摸清需检修机具的种类和数量,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多模式维修常识宣传,利用悬挂条幅、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面对面向农民宣讲农机具检修和维护保养的重要性,以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等机具为重点,指导农机手检查机具质量状况,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
2.3 加强农机维修技术培训
辽阳市农机主管部门及农机学校利用冬闲时期,结合“科普之冬”“阳光工程”“平安农机”“富民工程”等强农富农惠农活动,举办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班,为广大农民群众传授农机具日常维护保养和操作知识,帮助农机手了解农业机械基本常识和结构原理,提高农机手维修保养和操作机械的能力,保证农机具的完好率,为顺利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农机维修保障措施的完善,有利于奠定农机使用基础
3.1 建立农机维修管理制度
辽阳市农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省级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认真开展农机维修监督管理工作,结合全市实际,2012年在全市农机质量监管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农机维修能力建设工作已见成效,初步制定了《农机维修网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维修质量承诺制度》《诚信维修服务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在实践工作中继续完善这些规章制度,给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机具使用基础。
3.2 设立特约农机维修服务站
农机具质量状况是否良好,决定了农机作业服务效果。支持和鼓励农机生产企业针对粮食主产区设立特约农机维修服务站,及时解决机具出现的技术故障,更好地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2017年,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在全国范围内为其用户开展产品使用维护知识培训,同时雷沃农机管家APP平台可以为农民提供就近的维修点进行机器维护保养;日本久保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也将辽阳市灯塔市大河南镇新光农机合作社设为水稻插秧机试验点,随时跟踪水稻插秧机的作业情况,及时做好维修售后服务,保障农机使用质量。
3.3 成立一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
联合收割机、液压翻转犁等大型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机率较大且维修起来费时费力。农机驾驶员虽然经过维修技能培训,取得农机驾驶证,但也只能处理一般性的机具故障,面临较大的机具技术故障或是需要更换关键部位配件等问题还是束手无策;而二、三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也只能维修一些中、小型农业机械故障问题。因此,政府正抓紧出台相应的补贴优惠政策,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纳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中,加快建立一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优化大型农业机械技术装备质量状况,提高新型农机经营主体承担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晓亮.雷沃服务万里行 免费检修到家门[J].农机科技推广,2017(9):67.[2] 汪文忠.农业机械维修存在问题与对策[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7(10):28.[3] 李跃宇.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对提高农机维修服务水平的作用[J].?r代农机,2017(11):19.
第四篇:科学技术对安全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对安全发展的促进作用
早在上个世纪,一代伟人邓公就曾经下过这样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预示了在新世纪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如今,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技术已成为促进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坚强动力。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部门的一个基层党支部,我们更应该本着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让科学技术成为安全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如何才能体现三个代表的思想,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基层党支部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建立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学习型党支部,用科学技术来武装自己。公共安全研究所党支部作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党委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应当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引入到安全生产的研究工作中来,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在加强安全科技创新的同时,注意吸收、利用国外和其他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提高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此外,经济一体化也必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科技创新资源竞争加剧,使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及时抢占安全生产科技的制高点,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安全生产作为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声誉的具体体现。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按照安全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做出战略性的部署,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以指导政府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和全社会安全生产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活动,逐步使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步入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对全面提升我国安全生产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尤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以2006年为例,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95起,死亡1562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49起,死亡890人;煤矿企业发生39起,死亡742人,;金属与非金属矿发生2起,死亡27人;建筑企业发生1起,死亡11人,;危险化学品发生3起,死亡45人,同比增加3起、45人。火灾事故发生3起,死亡38人;道路交通发生37起,死亡542人;铁路交通发生1起,死亡14人;渔业船舶发生1起,死亡和失踪12人。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7起,死亡263人。一个个让人揪心的数字,时刻提醒着我们安全生产工作者,促使我们不断寻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方法,而科学技术,就是能够很好的促进安全生产的一剂良药。
与此同时,我们党和政府也越来越认识到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石。时常发生:一次交通事故夺去了许多人的宝贵生命,一场大火吞嗤了企业的所有财产,没有了安全就没有了一切。安全就是保障,安全就是效益。安全的意义非常重大,时时事事都要讲安全。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国家对企业安全生产与职工健康工作越来越重视,为此国家于2001年专门批准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依法加强对企业安全与职工健康的监察和管理,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法律的形式强制要求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讲安全。安全生产要靠法律,要靠制度,要靠科学技术,但更多的还是要有人员的参与和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可以保障员工劳动的安全,防止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促进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保证均衡生产的顺利实现。
在重视安全生产的同时,作为安全工作重要推动力的安全科学技术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今年举办安全生产规划和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指出:规划是谋求安全发展的前导,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支撑。他肯定了2006年规划和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新进展,并就进一步做好规划和科技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要抓紧落实安全规划,扎实推动安全发展;二要集中力量、重点攻关,为安全生产攻坚克难提供技术保障;三要继续培育发展、严格规范管理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四要加强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五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指导督促企业做好安全规划和安全科技工作。安监总局副局长王显政同志也从几个方面总结了2006年安全规划和安全科技工作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发展:一是将安全生产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制定发布了《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三是启动实施了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四是努力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和发展;五是较好地发挥了专家组在安全生产工作的智囊团作用。
事实证明,我们的安全科技工作对安全生产的实际工作是有很好的成效的,例如:“十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煤矿瓦斯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和“重大工业事故与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研究”的部分课题,课题研究单位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研究经费,产生了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并推广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安全生产和政府监管监察提供了重要支撑。淮南矿区通过“矿山重大瓦斯煤尘爆炸预防与监控技术”课题攻关研究和技术成果应用,使矿区“一通三防”面貌大为改观,百万吨死亡率也大幅度下降,明显改善了矿区的安全生产形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并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呢。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为: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建成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提高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安全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实现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必须提高各级安全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能力。
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的各项工作总体推进,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使安全科技创新工作融人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工作之中。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努力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力度,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鼓励并引导企业自主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和效益状况,普遍得到改善。应进一步加大安全费用提取和投入力度,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开发的主体地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建立并完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以科研院所及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科技的自主创新机制,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安全科研机构。在当前经济改革过程中,加大对安全科研机构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使科研机构成为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主体和决策主体,逐步建立起“政府推动、科技服务体系联动”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国际一流的安全科研机构。同时,企业应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率先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依托,探索建立产、研、学一体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基地。
总之,科学技术是安全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以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进行科技成果推广;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确保基础研究得到加强的同时,促使更多的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与企业联合。对于一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国家应统一引进,然后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吸收,最后再转移到企业。以形成科学技术和安全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舞蹈论文教学论文:舞蹈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舞蹈论文教学论文:舞蹈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内容摘要:舞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需要大众认可的艺术。文章主要谈了舞蹈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通过比赛能分享各校的舞蹈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舞蹈比赛是教学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舞蹈 比赛 教学
在经济繁荣、国富民强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的舞蹈事业也迎来了灿烂辉煌的时刻。每年都有各种形式的舞蹈比赛,一批又一批体现中华民族舞蹈文化、提倡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舞蹈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如1985年由北京舞蹈学院发起的,有“中国舞蹈奥斯卡”美誉的“桃李杯”舞蹈比赛;1996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的全国性专业舞蹈评奖活动——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比赛;还有影响力非常大的cctv舞蹈大赛等。舞蹈比赛不仅鼓励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表彰成绩突出的舞蹈创作与表演人才,活跃舞蹈理论与舞蹈评论,推动我国舞蹈艺术事业健康发展,还能对舞蹈教学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专业院校和普通院校踊跃参加到比赛的队伍中来。
一、分享各校的舞蹈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 比如“桃李杯”舞蹈比赛,分为单人舞和群舞,涵盖了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赛事面对专业院校和普
通院校的学生,每届有上百所院校的数千名学生参加比赛。参赛单位选派的学生充分展示了自身优越的条件,表演的作品从一定层面上代表了该单位的教学水平,也能从学生身上看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比赛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避免了闭门造车。比赛期间,还有一些学术交流,“桃李杯”等舞蹈比赛多次召开学术座谈会,对舞种的设置、舞蹈的发展方向及意义等学术问题进行研讨。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创作水平
想让学生参加比赛,首先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专业颇佳的学生。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呢?备课是关键,教师应把功夫花在备课上,让本事显在课堂上,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要求不仅有知识目标,还要有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课程难度,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是个艰苦的过程,在这期间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心血。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需求。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在课余辅导中对尖子生实行“导师制”,对“学困生”实行“会诊制”,对班级常规教学实行“责任制”,促进全体学生的协调健康发展。培养出能
力全面的学生参加比赛,这是教师工作的动力和目标之一。通过参加比赛,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既锻炼了学生,也使教师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来审视自身的教学水平。
其次,参加舞蹈比赛提高了教师的创作水平。教师除了要上好课,还要搞创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从学生当中、从周围的事物中去寻找感兴趣的东西,看看能不能用舞蹈的形式再现出来,也就是如何选择题材。“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作者对其掌握的大量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1]有了题材再进行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刻画、音乐的制作、动作的编排、舞台的调度、服装的设计等。如何出新,如何去挖掘主题的深度,这常常是教师们苦思冥想的问题。创作一个优秀的作品需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是否定再否定,但当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当作品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又是无比的欣慰,这将是下次创作的最佳动力。由自己创作作品到观摩别人的作品,教师的创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发现、选拔优秀的舞蹈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繁荣我国的舞蹈事业
很多舞蹈比赛要求参赛选手除了表现一个舞蹈作品,还要跳即兴舞,以及进行技巧展示。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训练有素、表现能力丰富的肢体语言,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它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理解能力等都是一个挑战。就拿即兴舞来说,给出一个题目,听15秒的音乐,然后迅速进入即兴舞的表演。在15秒钟内选手既要捕捉人物或动物的形象,寻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口,又要感受到音乐的氛围,注意音乐的变化,在这一分钟里既要有调度,还要有空间的变化,巧妙地表现出题目的内容。在第七届“荷花奖”校园舞蹈比赛即兴舞环节中,有一个题目——逛商场的女人,抽到这个题目的是山东师范大学舞蹈系的四个小伙,这四个小伙迅速进行15秒的短暂交流,而后十分默契地完成了表演。他们有的将西服搭在手臂上,有的把道具(一个小包)挎在小臂上,扭动着腰肢就上场了。舞蹈中还设计了看见名牌打折后女人的各种表现。他们四个人动作夸张,配合默契,赢得了满堂彩。学生表演即兴舞的能力,不是一时的灵动,而是经过引导和训练的,有积累才能够在瞬间爆发出能量。比赛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很多的技能,学生也要加强艺术、文学、音乐等多方面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历届的舞蹈比赛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人才,他们如今有的活跃在舞台上,有的加入到教师的队伍,有的成为了优秀的编导,无论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都在为我国的舞蹈事业添砖加瓦。
四、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舞蹈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的艺术,如果只学不用,那就
是自欺欺人了。所以我们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在比赛中,既提高了学生舞蹈的意识,增强了身体的表现力,还让大家了解了很多有关舞蹈的知识,比如舞台灯光、音响、舞美设计、服装、化妆、演出组织等,这些对于一个舞蹈工作者来说,都是应掌握的,但又是课堂教学不能够给予学生的,所以参加比赛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真正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舞蹈比赛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心理素质、自信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比赛中专业素质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现在全国各地有许多院校都有舞蹈专业,谁的专业办得好,谁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这就需要该校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参加比赛,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是一个增加学校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如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凭借《中国妈妈》《进城》《南京·亮》等作品在舞蹈比赛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一定有一支教学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和活跃的编创队伍。笔者相信这些比赛成绩会吸引更多的优秀舞蹈爱好者踏进这所大学,继而,良好的生源又会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常说,比赛的成绩是次要的,重在参与。比赛的确很残酷,毕竟获奖的节目是极少一部分,有时候付出了很多却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但只要积极参与,不懈地努力,终将有一天会站在绚丽的领奖台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