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农机化发展

时间:2019-05-14 12:2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农机化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农机化发展》。

第一篇: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农机化发展

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农机化发展

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3个镇、1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733个村居社区,人口101万。平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85%,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全县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有小麦40万亩、玉米50万亩、花生30万亩、土豆15万亩、大蒜15万亩、果品40万亩。近年来,在省农机局的领导与支持下,平邑县农机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实施国家甘薯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结合我县实际,在马铃薯、地瓜、大蒜、花生、小麦、玉米等经济、粮食作物生产中大力推广实施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通过持续加大组织、技术和管理创新建设、扩大示范区面积,我县的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工作开创了良好局面。2011年,平邑县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

一是促进了装备结构优良化。近年来,平邑县以建立现代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为目标,紧紧围绕农机农艺标准要求,坚持走农机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重的路子,依托农机购置补贴,鼓励引导农民购置符合我县实际、先进适用的大中型拖拉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整地机械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通过不断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农机装备质量与结构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平邑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万余台(套),其中各类型拖拉机3.38万台、联合收割机209台、种植业机械2.8万台、农用排灌机械2万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6万台、畜牧养殖机械3087台,机具配套比为1:1.6,农机总动力达到68.6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9.5%。农机总值和农机总动力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5%,全县大中小机械趋于协调,耕种收机械相对配套,适应农机农艺融合需求、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现代农机装备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促进了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有机融合,有效推进了农业传统种植的改变。近年来,平邑县农机局始终把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作为农机工作的重点来抓,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加大农机农艺融合宣传和推广力度,并于2011年成功召开了全省农机深松整地现场会,取得良好的推广示范效果。我们根据我县山地丘陵多、平原湖片少、粮食作物种植逐渐减少、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加大的实际,因地制宜,在示范区内,大力推广实施了经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并分别于2011年和今年成功召开了全省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现场会和全省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暨技术培训现场会。通过各级现场会的示范引导、辐射带动,我县玉米机收、秸秆切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经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等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农民对农机农艺融合有关技术的了解、熟悉、使用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传统种植模式的转变。截至目前,平邑县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中,小麦生产全过程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收水平达到了98%,玉米耕种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收水平达到了75%,小麦秸秆切碎还田、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15万亩,薯类、花生、大蒜、黄烟等经济类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4%。全县农业机械化作业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某一作物、某个环节、某项技术单一发展的局面,呈现出向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和向农村畜牧、养殖、林果、农产品加工各业全程机械化全面发展的态势。

三是促进了种植模式精准化。实施机械化作业,有效缩短了农作物耕种收各个环节作业时间,提前了农作物收获上市时间,如土豆、玉米等作物的收获期提前了5—10天,使销售价格明显提高,为农作物增产增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业时间的缩短,为开展多种农作物轮作提供了充裕时间,增加了轮作次数,大蒜、玉米、花生、蔬菜等农作物交替种植,提高了农民收入,深入农民欢迎。同时,农机农艺融合,一大批新机具、新技术脱颖而出。随着平邑县引进的玉米点播机、穴播机、花生点播机、马铃薯种植收获机的推广应用,农作物种植环节的株距、行距、垄高、垄宽等方面实现了标准统一,推进了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四是促进了农机作业规模化。农机作业规模化是农机化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农机农艺融合,为农机作业规模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而农机规模化作业又是在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近年来,平邑县农机局精心培育,扶持引导农机大户向农机专业大户发展、农机专业大户联合起来向农机合作社发展,不断实现农机服务组织的升级再造,使全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机合作社34个,资产20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大户286个。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等农机服务组织,通过实行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和承包作业等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农机作业的规模化水平。目前,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已承担了全县45%以上的农机作业量,并且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递增。

五是促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化。农机农艺融合,使农民传统意义上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模式,迈向了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时代,不但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也迅速催生了农机服务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平邑县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新要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致力于培育发展农机作业、运输、维修、销售市场,推动了农机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农机服务业成为农村有知识、有见识的“新型”农民投资创业和发展的重要选择,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县农机从业人员达到5.9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5%,全县农机服务总产值达7.8亿元,农机化为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5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壮大,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平邑县农机局 办公室)

第二篇: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加速农机化发展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加速农机化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大多数人的生存之本、衣食之源,也是影响国民经济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业产生模式也逐渐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但是,当前农业生产模式当中,依然存在深层次的矛盾,这种矛盾对农业生产影响比较大。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我国开始注重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解决农艺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从而保障农业丰产丰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速农机化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仅供大家参考。农机与农艺的辩证关系

随着农业的发展,各种农机农艺也逐渐发展起来,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加速农机化发展,以下针对农机农艺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

1.1 农机适应农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各种高科技产品也被运用到各行各业。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使农机适应农艺,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高质高量生产。而想要实现农机适应农艺,还需要在农机研发过程中,充分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现状。将农艺规范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农机具备高强度、高硬度、集中度等特征,从而制造出操作简单,适合大多数农作物大规模生产的农机。类似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不同地区存在比较大的气候差异,水稻成熟期茎秆中的水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农机研发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时候,研发出一种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针对含水量比较高的水稻这种收割机不能达到受到的脱粒部位,也就避免了水分过高的水稻脱粒问题。这种农机形式就是适应农艺发展的具体体现。

1.2 农艺适应农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要求

除了农机适应农艺以外,使用农业机械耕作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农机耕作当中依然存在操作不灵活、局限性高等缺点,导致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脚步被拖慢。因此,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农艺充分适应农机,要求农业技术人员通过调整农艺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生产。此外,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做好?R导际醯拇?授,让农业生产人员更加了解农机操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更好的利用农机耕作。农机与农艺融合途径

2.1 组建农机农艺领导机构,建立农机农艺长效发展机制

发展农机农艺融合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做好农机农艺融合十分重要。而在农机农艺融合当中,政府的支持与扶持十分重要。所以,当地政府为了鼓励地方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应该积极组建农机农艺领导机构,该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与针对性,成员配备齐全,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农机专家、相关领域领导等。从而在农机农艺领导机构下建立农机农艺长效发展机制。在农机农业发展机制当中,需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有效支持,并且为了改变当前一家一户承包经营的方式,机构应该鼓励各种形式土地的有偿流转,将土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此外,做好农机农艺科研推广,包括技术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等,从而提升农业生产队伍当中农机技术人员比例,为农机农艺融合奠定基础。

2.2 加强农艺和农机部门协作力度,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构建了专门的农机农业领导机构后,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农机农艺部门的协作力度,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并且对农机农业生产进行合理规划与统筹安排,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例如:安徽省池州市涓桥区的农业产生当中,为了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可以通过农艺部门对农田基础工作进行指导,包括农作物的选择、育种、施肥、移植等,从而更好的保证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同时,农机部门根据农作物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农业机械进行协助生产,在两者协作过程中,农机农业的融合也会更加顺利。

2.3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农机与农艺发展相结合、相配套的技术

在农机农艺融合当中,除了政府支持以外,农业产生人员能否掌握相关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强农机农业融合时,还需要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农机与农艺发展相结合、相配套的技术。首先,成立专门的农机农艺技术队伍,并且保证技术队伍人员数量,根据队伍的属性,有效分配人员职能。其次,做好技术队伍人员技术培训。相关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农业培训项目,通过分析农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培训手段。包括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的选择等。在农忙之前,还可以针对机械耕作进行专门的突击培训,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与方式,充分提升农民农机农艺技术水平。此外,在培训期间,还需要注重农民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一些教育的方式,使农民意识到农机耕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当中。除了理论培训外,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可以通过农田实践的方式进行,促进农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保证农民能够掌握专业的技术,推动农机发展。

在机械化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机械农业耕作必然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相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农机农艺的结合,将机械化耕作普及。

(作者单位:247104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农服中心)

第三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是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任务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是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任务

如何发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和推广队伍的作用,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本刊就与此相关问题,专访了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刘宪研究员。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长期从事农机化行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熟悉业务,对农机化热点问题也很关注。想请您谈谈对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看法。

刘宪:农机农艺融合的确是农机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个老问题。40多年前,我国农机工作者就开始研发水稻插秧机,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当时研究重点是如何实现用机械模仿和替代人力插秧,没有从水稻栽培方式改变的整体上进行系统研究,导致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开发应用进展缓慢。后来,日本在学习借鉴我国技术的基础上搞水稻生产机械化,注意全面考虑水稻品种、水土肥、秧苗规模化生产等因素,育秧、机插秧和收获一体化研究,成为了当今稻作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产的水稻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也因此行销世界。美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收获机械化的成功实现,也没有单打一,同样是走农机农艺融合的路子。纵观世界农机化发展的成就,无一不是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典范。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成为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特别是我们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

农机化是用先进技术装备农业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载体。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不仅包括农业机械技术,也包括农艺技术,是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连通器”。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技术推广是主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推广是农机化工作的核心业务,在农业机械化事业全局中占有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中处于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地位。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和推广工作者肩负的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必须看到: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近年来,水稻育秧技术与机插秧技术配套问题日渐突出;玉米的栽培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与机械化作业相互适应的问题急待解决;油菜、甘蔗、棉花机械化收获呼唤适宜的品种和机械化技术;马铃薯、花生等根茎类机械化、丘陵

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农机化水平提高缓慢问题,都与农机农艺不融合不配套有很大关系。“十二五”农机农艺融合度低的问题如果继续存在,提高薄弱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将难以实现,建设现代农业将成为一句空话。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宏观环境越来越好。

一是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特别是病虫害、杂草的专业化防治对机械化需求增加,水稻、玉米、棉花、甘蔗和马铃薯等大宗作物收获的机械化要求迫切。许多农业科研机构顺应发展要求,着手研究农机农艺融合方面的课题。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机械化农业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机械化农业时代的到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对农机农艺融合的拉动前所未有。三是耕地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转移趋势明显。国土整治、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呈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为农机农艺一体的机械化作业模式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四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04到2010年的7个“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国务院、农业部出台若干意见和工作部署,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宏观环境越来越好。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职责义不容辞。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提出“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意见》在“基本原则”中,提出“以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实现重大装备技术突破等为重点”。《意见》在“主要任务”中提出:“建立农机和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以国务院文件形式专题论述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充分彰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是农机化工作者职责所在。是我们农机化技术推广系统的同志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 农机农艺融合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作物品种、栽培制

度、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农民传统种植方式等诸多方面。从农机化技术推广角度看,您认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

刘宪: 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践证明: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技术集成,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也是农机化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在部农机化管理司和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任务,不断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和新设备推广力度,在实施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落实购机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应该看到,目前农机农艺融合度低、各方关注不够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搞农机和搞农艺的人马各自为战、互不关联,农机农艺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例如,育种目标较多注重提高产量,新品种审定一般不注重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传统农业栽培技术的设计主要建立在手工劳动的方式上,较少关注适应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农业生产缺乏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宽行窄行宽窄行,密植稀植密稀植”若干个栽培方式多项排列组合。园艺式多样化的栽培思路有其优点,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作物生长,但增加了农机具开发的难度和使用成本,不适合大面积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农机装备研发人员深入农业生产实际不够,对不同种植区域作物品种形态、物性关注不多,闭门造车。“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农机农艺一体化的要求确定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从农机化技术推广角度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索解决的途径:

——加强实证研究,弄清问题症结所在。

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农民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影响,我国各地的农业种植品种多样、种植模式各异、收获要求不一,这不但直接影响机械化的使用,而且还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种植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种植模式不同,农机生产企业为满足市场的短期需求,所生产的机具种类多、批量小、价格高,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低,从而制约了企业的科技投入和发展。例如:山东省现有玉米栽培模式中存在着十几种玉米种植行距,其中约60%能够适用目前的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行距设置繁多,栽培模式各异对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影响很大,科学规范行距成为推动玉米收获环节农机农艺融合的关键。我国油菜

生产也有类似情况,特别是南方地区移栽油菜,株型大、分枝多,角果易开裂,多熟制都给机械化收获造成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必须组织实证研究,建议选择水稻种植(插秧)、玉米收获、棉花、甘蔗全程机械化等生产环节组织农业科学家和农机专家联合调研。掌握栽培模式和机具的现状,研究提出生产路线和技术模式,制定相应的作业技术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方式。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完善种植技术体系,引导农机企业生产开发新产品,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新机具,突破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发展桎梏。

——总结借鉴农机农艺融合的成功经验。

农业机械是农艺技术的载体,先进的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应用,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才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方面农垦国营农场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农垦农机化发展水平高、速度快,既有体制机制和投入方面的优势,也是农机农艺融合紧密的结果。许多农场始终围绕农业发展的全局推进农机化,按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的要求,及时装备、革新、改装农机具。不断完善作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每个环节农机农艺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实现了良性循环。可见农机农艺融合不是做不到,关键在于是否有意识地去做。要善于总结学习农机农艺融合的先进经验。在水稻生产方面,江苏省一些市县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在玉米生产上,山东省一些市县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连、天津等一些大城市在发展设施农业中推广物理农业新技术,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这些地区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之所以能够突破,关键是找到了解决农机农艺融合问题的途径,形成了满足生产需要的发展模式。

——不断创新农机农艺融合体制机制。

农机农艺融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需要对症下药,辨症施治。首先是领导重视,要在决策层建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领导机构,各行业的领导共同研究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在管理机制创新方面,要转变观念,改变农机农艺部门“隔行如隔山、老死不相往来”的思维定势,突破部门分割的局限,多联系勤沟通,互相理解支持配合,农机化

管理和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主动和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沟通机制,对品种、种植方式、机具配备等影响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经常进行会商,提出针对性强的工作意见和具体措施。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已经和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沟通,2012年将按照部领导的要求开展合作,选择几个方向,联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建议粮食高产创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增粮行动等重大项目和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要包括与之配套的机械化技术内容,农机农艺措施一起制定,一起布置,一起检查落实,共同应对和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建设和机械化发展中的难题;在经营机制创新方面,要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在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形式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统一品种和种植模式,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作业;在科研和推广机制创新方面,要改变农机化技术与农艺技术相分离的科研和推广方式,建议在行业科技项目中增加农机农艺融合的课题,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队伍中增加农机化专家和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比例,汇集各学科的科技人员协同工作。争取在 “十二五”期间建立集品种、栽培和农机化技术为一体的研发和推广模式。

记者: 目前,全国共有9.8万余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全国已形成从部到省、市、县、乡五级农机推广网络。这样一个完善的网络和人数众多的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民的作用。请您谈谈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过程中,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工作的着力点应在放哪里?

刘宪: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农业劳动力和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随着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使这些先进技术尽快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对加快推广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等机械化技术,推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保护耕地资源、提升地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进农机节能减排,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十一五”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践证明,大量使用机器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各种资源利用率。因此,“十二五”要从有利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角度出发,设计或选择农机农艺融合的方案。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应在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首要任务是加强业务学习,不仅要精通工程技术,还要钻研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了解品种和动植物生长规律,完善知识结构;要改变思维定势,突破

部门和专业分工的局限,多接触多沟通,按照农艺要求推广农机化新技术,组织机械化生产;既要推广种植业领域农机化技术,又要加快养殖业、设施园艺、农产品初加工和其它农业产业农机化技术推广。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耕作制度和经济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加快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应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秸秆还田、玉米精量播种等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选择若干作物,制订具体的示范标准,配合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区建设,建立一批具有当地特点的示范区,扩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示范范围和领域,推进农机农艺示范活动的深入开展。

——以玉米机械化为突破口,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现实途径。

玉米生产农艺技术与农机化技术融合度低的问题十分典型。我国玉米栽培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机械化生产方式明显地受到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制约,制订种植与收获技术模式相协调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已成为推动玉米机械化生产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期间,要认真总结各地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的做法,在推广良种的同时推广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玉米栽培既要考虑充分利用光热和水资源,也要从有利于发挥玉米收获机械作用的目标出发,重点解决农艺配套和品种选择问题,推广科学合理的种植规范,关键是规范行距,实行统一的玉米机械化种植,合理配套玉米收获机械,大幅度提高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率和经济效益。农业部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已经会同玉米育种、栽培专家和有关部门着手开展工作,通过开展这项工作,探索建立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的途径和方法,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建立玉米机械化种植作业技术体系方面有所进展和突破。

——以农机手培训为切入点,推广普及农机农艺融合的实用技术。

建议农机与农业等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宣传培训活动,把农机与农艺作为一个产业技术整体,修订编写教材,改进教具,通过大力组织实施对农民的培训,让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机手,更多地学习和掌握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相配套、相促进的技术。例如,近几年农业科学抗旱中采用的免耕播种、小麦机播中配套的机械化镇压保墒、节水灌溉等抗旱技术等等。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农机农艺融合的新知识新技术,走出一条靠农民创造、靠市场运作、靠服务完善的路子。只有农民的主体

作用和市场的推动作用得到更大更有效的发挥,农机农艺融合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近年来,中德现代化示范农场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引进德国农机农艺一体化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果,要认真总结借鉴,在适宜的地区宣传推广。

——以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加快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

充分认识和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农机农艺融合中的优势作用。许多合作社不仅仅搞农机化作业,还要参与产前的生产资料、农机具准备,产后加工,既搞农艺也用农机,参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是最终农产品的提供者,他们对农机农艺融合的认识既简单又高明,在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和现实的需求,创造了许多经济实用、行之有效的做法。要依托这类合作社,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示范区建设,结合种植业、养殖业和设施农业的生产特点,推广示范一批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先进技术,带动广大农民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把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最大限度地融合起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四篇:解析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农机发[201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机、畜牧、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实现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的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新一代农民更加向往有体面的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9.13%,2010年将突破50%,农业生产方式将实现以人畜力为主到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机化发展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械插秧、玉米机收水平不到17%,油菜机播、机收水平仅为10.4%和8.8%,马铃薯播种、收获、甘蔗收获、棉花收

获、花生收获等环节的装备尚处于试验试制阶段,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机械化发展也滞后于实际需求。这些薄弱环节机械化问题如不尽快解决,不仅将制约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也将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造成这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较慢的原因很多,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尚未建立,一些作物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植方式不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农民种植养殖习惯差异大,种养标准化程度偏低等。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已经到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关系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也影响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对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的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管理部门相互协调、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推广机构相互协作,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协调机制;以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点,推动栽培和养殖方式的改进和作物品种的选育,形成农艺农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农机化作业创造条件;以粮食作物为重点,力争尽快实现关键薄弱环节农机化的突破,全面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能力建设,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三、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结合制定农机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国务院提出的2015年和2020年农机化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分阶段、分地区农机化发展目标和推进大宗农产品重点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发展任务,落实措施,分类指导,梯度推进。

(二)加快研发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和装备。建立农机和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整合现有农机院所科研力量,建立重点作物的农机化实验室,组织农机和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生产企业联合攻关。加强农艺技术研究,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和养殖方式推广的重要指标,有针对性地示范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紧密的机型、作物品种和种植养殖方式。加强农机技术研究,抓紧水稻育插秧、玉米收获、油菜、甘蔗、棉花生产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研发,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针对重点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

(三)积极推广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充分利用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农业标准化生产等项目,加大关键环

节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扩大推广范围。重点开展水稻育插秧、玉米、油菜、花生、马铃薯机械化技术示范,以及甘蔗、棉花、大豆、牧草生产机械试验选型和示范推广,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现代养殖、设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技术,促进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突破和发展。

(四)抓紧完善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技术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在玉米生产方面:积极推进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在一定区域范围统一品种和种植模式,因地制宜确定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在水稻生产方面:以育插秧为重点,加快形成和完善区域性育秧作业规范,并在品种选择、育秧、植保、田间管理、茬口对接等各个环节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在油菜生产方面:以播种、收获和秸秆处理机械化为重点,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完善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

(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调控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业机械购置补贴,加大补贴力度。积极争取实施农机作业和技术补贴,调动农民应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机插秧、高效植保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农机化技术的积极性。认真实施保护性耕作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积极推进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和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加大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农机化推广机构改革和建设,将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纳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

设示范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等项目实施范围,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推广能力。

(六)大力开展农机农艺知识和技术培训。各级农机化、科教、种植业部门要积极配合,结合重点农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向农机手传授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充分利用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将农机手和修理工作为培训重点,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加强政企联动,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做好农机手的培训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农技、农机推广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七)努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农机服务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提高机手效益。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开展跨区作业。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督促企业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提高售后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农机销售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切实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在用农机质量调查,提高农机装备质量安全水平。

四、切实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农业机械化,事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事关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

发展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要求及国发[2010]22号文件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业系统相关部门要把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密切沟通协作,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努力推进。要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定期会商,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会同农业系统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农机农艺融合的重点,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形成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大农机农艺融合重要意义的宣传,形成良好氛围,积极培育农机农艺融合的典型,加强示范引导,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自觉性,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农业部

二○一○年十一月三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浅析农业生产中的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问题

浅析农业生产中的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农业三十多年来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传统农业向农业机械化,再到农业的现代化,中国农业发展经历的三次变革,成效是明显的。在广大的农村,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慢慢演变为机械化栽培,和一体化管理收割的现代农艺技术。“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视为“天”的土地上,真正耕耘的是中华民族强盛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块基石要夯实,就必须深深扎根于沃土之中,就要在现实农业生产中找到统一点,发现矛盾点,解决问题点。

一、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具有统一性。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十八大开创性地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工业反哺农业,并采取农业补给、补贴、优惠贷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2004年1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2004年—2012年8月30日,全国共实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2.9亿元,中央财政第一批补贴资金基本实施完成,补贴农机具405.2万台(套),受益农户达311.7万户。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优质农机的投放,使农业这个延续几千年的传统行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农机的投入改变了传统的以人、畜耕作为基础的农艺,使农艺技术逐步走向一体化、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二、农机与农艺要求的发展存在距离,具有矛盾性。

在广博的中国大地上,农艺对农机的要求却远远高于现有的农机技术水平。除了与发达国家发展有巨大差距之外,这里着重谈一下与农业实践的距离和存在的问题:

1、农机制造与农艺的脱离。

农机是因地制宜地为适应农艺因用而生的,但广大的设计人员缺乏农艺知识和经验,导致了设备通过了专家的重重考评、合乎设计要求,却在农民手里成了摆设。如近年来,甘肃许多农村地区为增收,农民纷纷将玉米种植改为收入可观的枸杞种植,但采摘环节繁琐且人工成本费较高。一款枸杞采摘机曾在某电视节目中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可,并于2014年推广于该地区,但农民拿到机器后才发现,用此款机构采摘会将未成熟的青果一起摘下,浪费了果实又严重影响了此地区枸杞的品质要求和品牌形象。由此可见,适用于农业,即能便捷操作,提高效率,方便维修,又可以代替和超越手工农艺的农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机与农艺的融合。

2、农机与农艺发展中的不平衡。

农机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和地方需求的带动下发展迅猛,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农艺的发展。人们逐步适应了这种机械手代替自身劳动的耕作方式,节省劳力降低成本,实现了农民的增收。但农机和农艺都是两个发展中的个体,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产出和利润中,都离不开这两个载体。因此现代农艺的发展更趋时代性,要求精细化,科学化,和市场化,这就要求农机不仅仅要实现代替人畜工作,更多的是实现人性化、个性化的操作要求,又要满足农艺发展的配套化、多元化要求。因此,两者是不断调整,不断冲突矛盾、解决矛盾的一对矛盾共同体,客观上要求要达到相对的平衡性才能协调发展。

3、现在我国农机的投入仍远远不能满足农艺发展要求。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品种,甚至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类对农机要求都不尽相同。而广大农民真正拥有的和能用得的上的农机还是少之又少,有些缺乏农机具仍然依靠传统方式种植,有的没有配套设备有机器用不上,有的地区地处山区设备无法施展,有的地区专业人员和投入、后继资金缺乏。就湖南省而言,全省800多万台(套)农业机械就要需要一支庞大的农机服务队伍,和大量的农机维修、售后经费,但实际中农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农业管理基层人员专业知识老化,维修资金缺口很大,导致了农机推广缓慢,实现与农艺相融合困难重重。

三、农机与农艺的真正融合任重道远。

农机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纵贯世界,能够真正应用农机投入现代农业的国家,其发展持续而稳定。农业是基础,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国强民富的根本所旨。要发展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就必须牢牢抓住:

1、经济发展契机。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设备,专注研发符合中国国情、中国造的专业设备,适时利用互联网和先进电子技术,将农机植根于农艺需求,为农艺和农业发展,开拓思路,打开销路,找到出路。

2、政策改革契机。

在国家重视农业的大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到农业的发展将是历史性的变革,也是我们改变祖辈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必然。各级政府在推进城市生态文明,绿色转型的发展中,农业将逐步显现其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要将传统农艺与现代农机的碰撞、结合擦出闪亮的火花,国家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地方政府的着力推入广、知识普及、专业化人才培养以及科学公正合理的安排落实,都是极其重要的。

3、发展空间巨大。

农机在适应不同地区和品类需求的同时,更要适应不断开发、推广的新型品种。但在现实中农机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农业技术的发展需求,所以也未能满足其农业生产中的基本农艺要求。农业技术发展无止境,农机的研发亦无止境,现实的距离和发展的差距,导致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之路漫漫而长远。

通过以上分析,必须依靠农机和农艺相融合,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当今万众创业、国家强有力政策的鼓舞和引导下,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农机与农艺的研究和开发,有更多的农民去主动学习和掌握农机知识、提高农艺水平。农机和农艺的发展融合,也必将为现代农业注入强劲的动力。

下载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农机化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农机化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机农艺融合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

    农机农艺融合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开始改变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采用农机农艺的融合方式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有助于提高农业......

    加快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首先要变革现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用农业机械化取代繁重的低效益的农业生产方......

    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1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优势1.1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增加土壤肥力农作物秸秆内含非常多的有机物,还包括少部分的无机物和水,其有机......

    强化农机农艺结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探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强化农机农艺结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探讨 强化农机农艺结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

    实施加快企业文化融合的一点思考

    实施加快企业文化融合的一点思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 今年2月,经 集团执委会讨论决定:将 与 两家企业合并,组建成全资子公司。应该说,这次合并既是两家企业自身发展过程......

    山区林果机械化生产中农机与农艺融合现状与分析

    山区林果机械化生产中农机与农艺融合现状与分析 众所周知,农机与农艺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互为基础、互相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农艺是农机的目标和方向,农机是农艺......

    曹县农机化和信息化融合情况调研

    曹县农机化和信息化融合情况调研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近年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农机化政务、农机鉴定和质量鉴定、......

    2011农机合作社选型原则 - 农机化

    附件二 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配备要求 为保证旱田深松整地和水田整地和插秧作业需要,旱田合作社必需按每年5万亩深松整地作业能力配备农机装备,水田合作社必需按每年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