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学定教语文教学反思
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了谁?是为了展示老师的“博大精深”?为了让老师“口若悬河”?当然不是,以前的教学模式早以淘汰,现在的我们是该静下心来,以儿童的心去解读我们的语文文本了。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地进行学情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整合资源,处理教材,切实把教材中那些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语文因素发掘出来。有的时候,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标点,都会链接处一个话题、一段文字、一个故事、一缕情思,那么语文课堂上都要呈现出来吗?不是,我们要回筛选,筛选出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揣摩的写法等。力求使课堂深入浅出,高效简洁,让有效的课堂学习发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教学设计前,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是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可以有:
1、有效的学情分析可以通过观察、个别访谈、群体座谈、做预习卡等方法,提前预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要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能够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滋味。
3、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对学生付出更多的“情”。在设计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学情分析,能够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4、反复研读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和预设。如,学生兴趣点会在哪里?学习的重点是什么?难点会是在哪里?疑点和盲点又会是在哪里?学生会喜欢怎么学?怎样为学生营造自由而宽松的学习氛围?有了这些思索,有了针对性的问题,就可以减少课堂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试着将关注点从“他们还缺少什么”转向“他们已有了什么”。找准自己教学设计的起点,不断地给予学生们新的起点。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定教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几点做法
作业内容:
(一)规范预习要求,为课堂自学奠定基础。
与中学生相比,小学中段孩子的自学能力尚处于形成阶段,他们有了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自学方法,但自学能力受知识水平、课文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逐渐形成规律。并适时归纳、讨论好的预习方法,到了四年级,学生对识字、阅读、写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根据文本的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例如:精读课文:
1.读熟课文,至少三遍,标自然段。
2.对照词语表,划出本课词语,以及田字格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划好后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再连起来将课文读一读。
3.自学生字,给所有生字注上拼音,田字格中的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并仔细写两遍,口头组2个词。
4.对照课后题,再学课文,思考答案,用不同的符号标标,记记。5.读词语手册所有内容,弄懂词语的意思,并完成上面的作业。6.读字卡和词卡相应内容,两遍。
7.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用()找出来,背一背。
8.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或句,打个小问号,有不懂的问题或者有什么想问的可以写在课后。略读课文:
1. 读熟课文,至少三遍,标自然段。
2. 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根据提示中的学习任务逐步理解课文,找出答案,读懂文章。
3. 读词语手册所有内容,弄懂词语的意思,并完成上面的作业。4. 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用()找出来,背一背,能模仿、改编或续编的文章,可口头进行写作练习。
5.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或句,打个小问号,有不懂的问题或者有什么想问的可以写在课后。
(二)转变角色,为课堂自学创设平等、民主、轻松、研讨的氛围。1.让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的自主权。“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以往我们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学习。而现在认识到,只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虽然,这在起步阶段会产生“费时费力”的现象,但那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不断反思、总结,锲而不舍地愿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下功夫,那么,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学习,而且在“学习”这条路上他们和我们都会越走越轻松。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先学后教”,就要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充分相信学生有此能力的前提下,我把时空还给学生,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这种“先学先练”不同于传统的预习,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自发活动,我不是无视学生自主阅读的结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授课,而是从学生阅读情况出发,把它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独立环节,学生也就能重视这讲授之前“先学先练”的机会。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少讲精讲。
在课堂结构中,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了“教”这个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而此环节的时间也只有10分钟左右,这就决定了教的内容要少而精。教师只须教教材内容的20%,即重点、难点;只教学生不会的,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人在路上行走,如没有路灯,就不明方向;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路灯”、当“路标”。的确,我们教师要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我在课堂上是主要这样做的:
(1)开始上课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准确地揭示自学任务,并将关键词用小黑板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慢慢地,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开始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读课文,是独立地围绕课后题朗读课文,找答案,还是边读,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当然,课堂的学习任务也可以是同学们自己提出的。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或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而教师的最大功劳就是引导学生读题,发现疑问所在。
(2)在学生自学时,我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并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有时也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范写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带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3)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不再是先前狭隘的课堂语文教学了,它还包括了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课后的延伸阅读。四年级的孩子所知有限,看过的书不多,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课外书阅读,因此,在一篇课文结束后,我就会根据本课的内容、文体、作者的其他作品等因素,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资料和书籍。阅读不能止于课堂,课堂应是阅读的开始。
(三)精心设计练习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保证。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其课堂基本结构是:课题——教学目标——自学提示(包括自学内容、自学方法、时间和思考题)——师生互动学习(即学生依据思考题汇报自学情况,确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巩固练习——课堂检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课堂始终的主线是紧扣教材内容的习题,即自学思考题、巩固练习题、课堂检测题。教师在这些习题的依托下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及时点拨指导。学生在这些题目的引导下,读懂教材的知识结构层次,理解所学内容,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并找出自己自学的疏漏之处,及时补缺。可见习题设计对一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备课时设计好这3个层次的习题,是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力争做到:
1、重视预习后的反馈(即前测),根据前测的结果布置课堂自学的任务。我一直重视预习后的的反馈工作,即新授课前了解孩子对课文的基础程度。或找一组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看法,或出几道简单的前测题,或写几个生字扩词、或组织小组自学等等。
2.根据课文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巩固练习题,以检测课堂学习质量。3.逐层提升练习梯度,把好课堂检测关,做到“堂堂清”。有时做一些分层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设定学习任务的能力。要完成“先学后教”的操作,就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而要学生自主阅读,就要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结合教学环节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环节如何确定阅读目标;如何独立学习(包括独立阅读、独立练习、独立评改等);如何进行小组学习(包括结组方式指导、交流讨论、互帮互学、互评互改等合作学习指导)。2.阶段性总结或期末知识汇总的学法指导。即把与语文学科相关内容的学法进行归类概括,以系统化结构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包括生字表、词语表、字卡、词卡的合理利用。
3.质疑的方法、记忆的方法、背诵课文的方法、好词好句的积累方法、遣词造句的方法等等。这些学法的指导往往渗透在各教学环节和学科内容的学习中,要求具体化、可操作化,有时也可单独训练。
总之,在学习永威学校“先学后教”教学经验中,我会不断地反思,及时总结、实践,适时地改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业分数:9
分数:9评分人: 卢爱玲 评语:
第三篇:分层教学,以学定教
分层教学,以学定教
长期以来,“两极分化”现象是制约我国教学的一大顽症。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及其难易程度的加深,我们注意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及为进一步学习打下的基础开始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很显然,常规的教学活动在简单的“全面发展”目标的统一导向下,难以找到适合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子。如何因势利导,但又不是消极地助长这种趋势,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淘汰式”教学结果,让“优势”生乘势而上,“弱势”生摆脱困境、迎头赶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一、分层教学的设想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方法在某一方面或某个层次上的效果明显,同时,这些教学方法的效用只是局部地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整合优化,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法包揽天下”的局面。
在课堂教学操作上,我们可以将全班学生按“两极现状”划分成两个小组,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小组都“各自为政”,分别是一个“独立王国”。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也是一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因为有了差异,就会存在动态的学习水平结构和学习动能。我们不是只保证先进的更先进,让落后的更落后,而是倡导互助共进,共同发展。建立“一帮一”的伙伴关系,不失为一种互助共进、发展合作学习的好形式。比如: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子,以优秀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示范,帮助学困生优化学习方法;优秀生与优秀生结对子,两者交流学习方法,共同讨论问题,争取更大进步;中等生与中等生结对子,共同克服困难,向优秀行列迈进;优秀生与中等生结对子,使中等生提高其学习品质,取得更快的进步等等。除此以外,在课堂教学中,同桌合作练习课本里的对话;小组合作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表达活动,如表演小剧等;全班学生对某一主题展开议论,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等等,不仅有助于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新课标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分层教学,以学定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以学定教”呼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
1、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从了解学生入手,以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比如汉语是母语,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学习了,他们的听、说、理解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即使是一年级刚入学新生的语文学习也不是零起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心中有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意愿,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明确是可操作、可评价,集中是突出重点,适切是不随意降低要求,也不任意拔高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和完成,也有利于部分学生更好的发展。
2、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组织多样、综合、有效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一时间,好象探 2 究性学习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式。其实不然。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课堂教学也历来存在着“讲解-接受”和“活动-发现”两大理论派别。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接受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而学生自主活动的探究式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因为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功效,运用得不好也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综合、有效的学习方式,使之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3、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采用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采用什么方法要建立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之上。只要学生得以发展,就是合理的好方法;学生得不到发展,哪怕教学手段花样再多,也只是教师在作秀,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
如今教学条件的改善给教师提供了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师如何运用好这些设备,还得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来确定。新课程提倡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途径,教师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更有感染力。还可通过网络,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更可以发动学生主动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分层教学,以学定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一味地“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放出来,变知识的存储器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
1、“以学施教”提倡教师以学生的实际作为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重要依据,3 适合学生发展。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预案机智地作出调整,改变并确定新的教学手段,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投入地学,有效地学,做到了生生互动,要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改的理念。
2、“以学施教”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引领者、辅导者,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引领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创造识记的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和聪明才智,让成功的喜悦荡漾在孩子们的脸上,使他们在想学、愿学、乐学中知、情、意、行同时得到发展,符合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
3、“以学施教”呼唤教师要以尊重、欣赏、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
世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让学生教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欣赏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独立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也正是新课程所要体现的思想之一。
由此看来,“以学施教”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教学不能只围着教材、教参、教案转,而不顾及学生的实际;也不能只把传授知识,学生完成作业作为全部的教学活动,而不考虑学生的情感、能力与学法,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观。
2010年6月28日
第四篇:以学定教学习心得
“以学定教,课例研究”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以学定教”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内容,很好地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学定教”,凸显了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就是很具代表性的观点。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学的内容来确定老师教的方式,以学生的基础决定教学的深度,以学生的学习规律探讨教学规律,而这些都是“以学定教”的表现。
一、“以学定教”对老师的要求
老师是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学定教”要求老师:
1.树立学生意识
树立学生意识即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中采取人性化的方式和策略,把学生作为工作的起点、中心。
2.坚守价值信念
教师要适应学生,但是适应只是一种立场并不是目的。适应不是迁就,只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作为一个领航者,必须体现价值引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3.善于周边促进
周边促进即教师要主动站在学生的周边,接受并走进学生的现状,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立场表达价值要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中发生积极变化,实现自我超越。这是统一“学生意识”和“价值信念”的策略。
二、“以学定教”在课堂中的运用
“以学定教”给教师指明了科学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的教育教学中,“以学定教”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使学习课堂变得轻松活跃,充满欢笑,下面用具体的例子讲述“以学定教”在教学中的运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话,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学得轻松,并且效果非常明显,心里也不会有什么负担,因此,教师一定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点,让学生以最好的心态进入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去。这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并努力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三、感悟
1.以学生的差异来确定教师的教授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但常常只限于对学生整体情况的考虑,却忽略了或者无暇顾及学生的个体情况,总是一厢情愿地把学生置 于同一起点上,这就是教师为什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了学生实际,在实施教学时却又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原因。这种行为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行为,是传统教学方式和狭隘教学观念的体现。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整体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学生学习起点的不一致性,针对其中的差异因材施教,不落下一个学生。
2.给学生提供足够大的思考空间
思维就像一对翅膀,是需要空间来进行施展和发散的。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方法来想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脑能力。在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的同时,老师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了学生思维水平之间的差异,获得了很宝贵的教学资源,为后面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参考。
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教学中,采用“以学定教”,给学生越多的学习自主权,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浓,热情就会越高,学习的潜能也就越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尝试的平台,让他们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得到更多的经历和体验,使他们的知识水平获得提升的同时,性格也得到良好的塑造。“以学定教”使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实践证明,“以学定教”可以帮助老师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浅谈“以学定教”
浅谈“以学定教”
一、从思想上重视“以学定教”。
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以学定教和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的本质区别在于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而以案定教,教师心中只有教案,教学是为教案服务,而不顾及学生的基础、情感和生命发展。以教定教呢?那教师心中只有自己,忙着灌输知识,忙着传授方法,全然不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
二、在课堂上落实“以学定教”。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具体做法:
(一)抛出针对性问题
例如上“物体的浮与沉”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三个问题:
1、下饺子时,生的饺子是沉在水底的,而熟的饺子会浮出水面,这是为什么?
2、自家腌咸鸭蛋时,要吃咸点的就取下面点的鸭蛋,而要吃淡些的就取上面些的,这又是为什么?
3、潜水艇下潜时要向艇中灌入适量的水,而当灌入太多的水时,潜水艇又有沉底被水压坏的可能,那么怎样才能算是适量呢?
(二)课前小范围倾听
课前了解三、四个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的认识,大致了解学生能独自解答的地方与困难之处。
(三)课堂交流、适当点拨。
利用课堂交流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教学生,难的问题共同探讨,适当点拨。关注学生
1、能否去比较F浮与G物的大小关系,确定物体的浮与沉;
2、能否知道改变浮沉从改变F浮与G物大小关系着手,而改变F浮可以从ρ液与V排入手;
3、能否从ρ物与ρ液大小关系确定物体的浮与沉。
三、注意点
以学定教,不能以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变成“散放式”。而是在学生的已有认知与教学大纲之间,构建一座座桥梁,这些桥梁可以是学生个体独自搭建的,也小组合力搭建,也可以是教师帮把手。
最后用第斯多惠的话做个结尾。“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