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数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
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课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第三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盘缠、硬”,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亡羊补牢》,回顾这个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昨天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要及时改正,还来得及。可是啊,有一个人他犯了错,不仅不改正,还坚持错下去。是怎么回事呢?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去另一个寓言中了解一下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字词。
2、课件出示词语认读。
3、认识理解“辕”“辙”。
A、出示“辕”“辙”。观察两个字的字形,你知道了什么?
B、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查一个字,比比谁的速度快。C、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4、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文中哪一段能概括整篇课文的内容?(最后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从这一句,我们知道了什么?
三、深入研读,体会道理
1、楚国在南边,坐车的人为什么不停劝阻,非要往北边走呢?他有自己的道理吗?在书上画出来。
2、课件出示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3、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4、同学们,你们觉得坐车的人一直往北走,能到达南边的楚国吗?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到不了楚国。
5、经过讨论,我们知道,凭那个时候的条件,坐车的人是到不了楚国的。但他不听朋友的劝告,结果——(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6、“硬要”是什么意思?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如果你看到了那个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8、学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感想吗?
9、总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找到正确的方向。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可千万不要像那个坐车的人一样,南辕北辙呀!
第四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的内容。学会通过质疑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小组自学讨论,让学生体会寓言故事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寓意,引导学生行为,不能固执己见,要听从别人的劝告。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内容;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二、读书,解决问题。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读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三、内容简析。
《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四、背景分析。
南辕北辙背景:相传在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退,但是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这个消息
后,立刻折回。在路上,他绞尽脑汁地想:怎么才能让国君回心转意不攻打赵国,同时又不会使自己因为阻止了国君而受罚。于是,他回来后就给国君讲了一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分析整理问题。
二、讨论。
1、同学们,这两个人到底谁说的对?为什么?
2、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体会寓意:
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即兴表演。
五、讨论:
1、如果你是这个人的朋友,现在你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
2、如果生活中有人给你劝告,你会怎么做?
六、评价: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习题。
第五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或读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吗?说一说,和给大家分享。
2、大家知道的寓言故事可真不少,可你们知道吗,寓言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史了,语言最初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七单元,学习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
二、释题:
1、齐读课题。
2、仔细观察“辕”、“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古代马车图)理解“辕”、“辙”。
当车往南走的时候,“辕”会朝哪个方向?车辙会向哪个方向延伸?
区别“辕”、“袁”、“猿”。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中哪段话说出了“南辕北辙”的意思?
2、讨论交流。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楚国 太行山)
(2)楚国在南,他却往北走,是说他行动和目的相反。
3、楚国明明在南边,他却往北走,路上碰到一个人告诉他方向错了,但老师读着这些对话有点糊涂了,这些话个是谁说的?你能填上恰当的提示语吗?最好把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态度也加进去。
(出示人物对话)
路上遇到他的人问:“你往哪里去?”
他说:“我到楚国去。”
“那你走错方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朝南面走才对”。
“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很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你的马多好,方向错了,是到不了楚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多”。
“你带的路费再多,走的方向不对,也是到不了楚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紧,我的驾车人技术很好。”
(1)填提示语,同一意思最好用不同的词表达。
(2)学习引号的用法(出示引号用法练习)
(3)通过刚才的人物对话,你知道坐车人有哪些优越条件?
(4)他自认为有着无可比的优越条件,所以路人再三劝告,他还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做法,而不听别人的意见,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吗?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内容,用所给的关联词语说话。
(出示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
尽管……但是……
无论……都……
即使……也……
5、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今后做事时会注意些什么?怎样做?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早在2000多年前,魏王想以武力攻打赵国,魏国大臣季梁说魏王的做法是“南辕北辙”。其实,就是现在,生活中还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举例子说一说。
五、总结:
寓言,故事虽小,却有无穷内涵,让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就像一颗宝珠,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六、作业:收集寓言故事,和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南
楚国
相反
[2013-06-03]
北
太行山
行动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