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二律背反优秀美文

时间:2019-05-15 11:5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生的二律背反优秀美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生的二律背反优秀美文》。

第一篇:人生的二律背反优秀美文

曾经有位哲学家说过:“人是广大宇宙间的一根苇草,只不过是一株会思想的苇草。”的确,人类的历史至多不过四百万年,而文明史则不过寥寥数千年,在广袤宇宙那漫长而无从计数的时间面前,实在是不足挂齿。

人类自诩为伟大的人类史尚且如此,而身处其中的人类个体便更不必提——由是观之,人类的一生,在这渺远而广大的天地间,确是宛如草芥。苇草一说,看似无理,也实则不无道理。

但是,这样就可以满足了吗?

因为人在这世间显得无比渺小,因为人在这万物中显得同等脆弱,难道就足以抹煞人类所缔造的一切价值,难道就能否认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功业了吗?

答案应该是否认,也只能是否认。

人生的虚无性,生命的有限性只能成为一个个体存在形式的必要前提,但绝不能成为抵消一切积极因素的悲观主义——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得不面临人生中最为重大的不可回避的本质命题:

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界定自己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是一场永不可能参与正式演出的排练,也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是“一门没有寒暑假补课的课程”,其迷人性与恼人性正在于其不可知性。正如德国谚语所说的那样:“只活一次的人生等同于没有活过。”我们的生命是因为一次偶然而出现的意外,也许是永恒流变中偶然掀起的小小浪花——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自我价值的探索,甚至可以说,因为这一虚无性,让我们踏上了寻找自己的道路,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又处于人生的岔道口了。

我并不否认积极进取给人的推动作用,也不愿否认从容以待给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我却无法承认两者之间是彼此分离、互不相干的个体。

试想一下,当“进取”成为一种生命的常态,当追求领先成为一种习惯,当追求人生的价值最大化成为一种自我的要求,那将是多么令人伤悲啊。生命的虚无性不再成为一种积极的促进,而成为一种令人畏惧的终结——因为在那个终点,在现世的一切都会化为泡影;過分的完美主义与实用主义使原本琐碎的小事成为拖拽脚步,阻止前行的脚步;而人于现世的沉沦让人望不见头顶繁星遍布的天穹,消磨了现世的智慧,更消磨了人性的本真——这究竟是何等可悲的事。

同理,适度的从容能够将人生引向达观。但是,当这种成为一种追求享受的异化时,就必然会导向享乐的深渊,而当一味的从容作为一种人生常态时,也就自然而然地会导向一种暗含悲观的惫懒与停滞,抹煞了生命真正的、要求创造的积极意义。

所以,全然的积极进取与过度的从容肆意最终只会使个体的心理走向异化,使生命的原始作用受到压抑——正如推崇现世指导的儒家走向了功利,沦为限制思维的工具,崇尚自由的道家最终成为了虚无而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反而使人们由自我的压抑走向另一个极端。

任何一种人生、任何一种价值都必须依托于个人而存在,而任何个人的价值定位,都必须在社会性与天性之间寻找一个微妙的平衡——因而,一种有意义的人生,应当是背靠人生的虚无,寻找自我的超越与反抗,另一面则是立足于社会的支点,谋求个体的发展与价值的。

“未经审查的人生没有价值。”苏格拉底如是说。但我想说,一种有所偏颇的人生也是缺乏合理性的。生命这根漂浮于虚无之上的浮木,唯有立足于其平衡点之上,方能不令其颓沉于万劫不复的虚无之中。

第二篇:人生控股51%优秀美文

妙手是围棋术语,指最精妙的下法,一着妙手可解开困境,可扭转败局,可一举制胜,堪称妙到极致的智慧。

韩国棋手李昌镐16岁就夺得世界冠军,并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很少走出妙手,这成为一个谜。

一次,记者问他这个问题,内向的他嗫嚅良久,憋出一句:“我从不追求妙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棋子效率越高越占优势,高效行棋,自古以来就是棋手追求的目标。

李昌镐又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记者再追问,他不开口了。

李昌镐的老对手、中国围棋的代表马晓春九段曾说,如果一手棋的效率满分是10分的话,那么李昌镐的棋,每一手最多只能打6分到7分。这印证了李昌镐所言非虚。

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也就是每个回合只想比对手多得1%。每手棋有这样的效果微不足道,但一盘棋中,有一半以上的棋得到预期效果,结果是唯一的,就是赢。李昌镐的棋证实了这一点。他最使对手们头痛的是“半目胜”,一局棋二三百手左右,赢半目。这是最细微的差距。要把握到这个火候,比中盘获胜更难。

追求51%的效率,就是用51%的力量进攻。用100%的力量进攻,不更强吗?不然。人求胜欲最强的时候,恰是最不冷静的时候;对别人进攻最强的时候,正是防守最弱的时候。所以,李昌镐用51%的力量进攻,另外49%的力量防守。这是他没说出的。这使他的棋极其稳健、冷静,极少出错,常使对手感到无隙可乘。

妙手极美,从另一个角度看,是陷阱。谁能让自己的思维一直保持在100%的高效上呢?因为追求妙手,用上全部精力,思维也像透支一样,妙手之后,不假思索的棋也来了。如果对手没有被击溃,你的破绽就暴露无遗。全力之后,必行懈怠;极亮之后,必有大暗;迈最大步子往前冲,也最容易一脚踩空。这不是每个棋手都看得到的,李昌镐看到了。

在他眼中,极品的妙手,就是看破妙手的诱惑后,落下平凡一子。

下棋追求51%的效率,对人生也是极好的借鉴。如今,社会上热谈效率、成功,很多人分分秒秒争效率,全力以赴求成功。人生难道就为抓得更多?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未必正确。若以51%的精力追求事业,用49%的精力营造一个心灵的后花园,生活会更加优雅,灵性会更加溢动。

第三篇:别给人生设门槛优秀美文

闺蜜向我描述过她的人生目标——拥有一套大房子,湊成“好”字的一双儿女,再买一部房车带着家人旅行。

她和老公经过十几年奋斗,已经有了大房子,最近又分期买了一部房车,儿女双全幸福美满。不料,她却迷茫地问:“我当初的人生目标是不是定得太低了?”我笑着捶了她一拳:“你就知足吧!当年你为还房贷做两份兼职,累得病倒和孩子一起输液……”她喃喃地说:“是啊,当初的日子真是难熬,差点挺不过来!可是,当一切都梦想成真,我却觉得人生也不过如此。”看着闺蜜有点恍惚的样子,我摇摇头,不由失笑。

闺蜜说,有对农村夫妇在她住的小区开家修理铺,男人修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女人负责一日三餐和接送儿女上学。空闲时候,女人会拿着话筒对着电视学唱歌,男人就在一旁跟着哼唱。晚上,一家四口围着工具桌吃饭,女人不时地给孩子夹菜。闺蜜感慨地说:“我们一家人很久没有一起吃晚饭了。”

在与生存对抗的日子里,幸福的门槛被我们物化为各种“硬件”,甚至需要仰仗别人的眼光抬高自己的幸福感。这种被“绑架”的幸福观,让我们事无大小处处和别人攀比。殊不知,在追逐人生目标的过程里,我们却忽略了许多触手可及的幸福。人生没有统一的标准,幸福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感受,从来没有任何门槛。

第四篇:谈人生说境界优秀美文

1

境界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出来的情况。

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诗境也即人境。王国维先生归纳出的三境界,第一境界为苦境,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乃“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为韧境,为“行”之境界,即为实现远大理想需要坚忍不拔;第三境界为乐境,为“得”之境界,即功到自然成。凡是做大事、成大家的人都必须经过这三种境界,第一境界就是要树立一个远大目标,要摆脱社会的种种纷扰,把苦乐、毁誉、利害、得失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心中坚定一个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第二境界就是为了实现远大目标而努力拼搏,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急流险滩,荆棘重重,但为实现既定目标要在所不惜、不轻言放弃;第三境界就是在经过无数挫折、多年磨练之后,奋斗目标水到渠成,看到目标就在眼前,心中充满奋斗和成功的喜悦。王国维先生在《文学小言》一文中还把三种境界说成是“三种阶级”:“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今天的人们常用这三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其实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的成功个案无非都是经历三个阶段: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过程中有所羁绊,但坚持不懈;在成败的关键一刻挺过去,喜获丰收。那些没有成功的,大多数人都会败在第二个环节上。

两千多年前屈原自投汩罗江,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近一百年前王国维先生自沉昆明湖,留下了“词以境界为最上”。两位前辈的诤言,一种是对人生的追求态度,另一种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态度。

2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阶段(人们追求及时行乐)、道德阶段(根据行为准则履行义务)、宗教阶段(以痛苦为标志去感受人生的局限性)。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人生须经历三大境界,其一为骆驼境界,须忍辱负重、艰苦跋涉,这是人生的沙漠时期,需要自我意识觉醒并开始在寂寞中思索;其二为狮子境界,这是人生的创造时期,即通过个人独特的文化创造而趋于永恒之境,用拼搏的人生创造业绩;其三为婴儿境界,即以平静心灵摒弃恩怨、以率真心性俯瞰一切。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更具体一些,他从人生的意义出发将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部分。在自然境界中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不是依照社会习惯,而是依照本性去做,从未曾了解到做某种事情的意义,往好处说这是天真烂漫,往差处说这就是糊里糊涂;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只有“我”的观念,不论做什么都是为着功利打算,当然亦会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出力,可他们做事的动机还是想得到更高的回报;在道德境界中的人,所做任何事皆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他们既不贪生也不怕死,明白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社会、一个整体;在天地境界中的人,一切行为皆以服务宇宙为目的,对生死的见解既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认为社会之上尚有一个宇宙。

3曾经有人解释王国维先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混沌状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渐悟状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顿悟状态。笔者觉得很有道理,人生境界的确需要感悟、领悟、觉悟。

林清玄更是把悟解释为“独对我心”,认为重读《西游记》后发现唐僧的三个弟子悟凈、悟能、悟空,恰恰正是求佛问道的三重境界,也是人生的三重境界。《西游记》一书以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为主线,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部过程。玄奘的三个徒弟显然成了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是对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对皈依法的暗示,“悟净”是对皈依僧的暗示。

所谓的悟净,指的是知道远离污浊去寻找净土;初入法门,修行尚浅,大体只为求得清心。佛说“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此乃求佛问道第一重境界。

所谓的悟能,指的是通过修行开始拥有一定能量能力,也叫守戒。猪悟能又名猪八戒,需戒守五荤三素,佛法就寓于持戒之中。所以守戒即是悟能,只有守戒才能熄灭贪欲、获得智慧,此乃求佛问道第二重境界。

所谓的悟空,指的是境界最高一层,佛家讲空,道家讲无,只有悟得空的境界,才能返璞归真,此乃求佛问道第三重境界。

遇到各类困境时保持清净之心,对待外境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学会看清方向,明确自己原本从哪来、此刻在哪里、要往何处去,此为悟净;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时刻持戒守戒升智慧提能力,此为悟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达到一种“无我”境界,懂得了“无我”,懂得了“道”,才是真正修成正果,这是求佛问道的最高境界。洞悉了一切事理,并可以自由自在、建立无我,如入无人之境,此为悟空。

第五篇:康德第三个二律背反 讲稿(定稿)

现在讲第三个二律背反的正题,就是关于自由的问题,以及自由和必然因果律的关系问题。自由的问题只有在与必然因果律的关系问题中才能够得到解释和理解。什么是自由?也就是超出一般的自然因果律。自然因果律是必然的,那么自由就是自由的,就是非必然的。或者说,它的必然性——自由也有必然性——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必然性,它跟这个自然律的因果性是完全不同的。自然律的因果性它是一旦规定,那么你就不能不规定下一个环节,必然导致下一个环节,这是在自然界中,在一切经验的事物中,有一种必然的关系。这个是第三个冲突所要讨论的话题。这个话题在四个二律背反里面,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话题。我们来看看第三个二律背反的正题:【正题:按照自然律的因果性并不是世界的全部现象都可以由之导出的唯一因果性】。按照自然律的因果性并不是唯一的因果性,并不能够把世界的全部现象都从中引导出来。因果性在这个地方有双重含义,一重是按照自然律的因果性,“并不是世界的全部现象都可以由之导出的唯一因果性”,这里已经表明因果性可以有别的含义了,除了自然律以外。我们通常讲的因果律就是自然律,但是这里讲的因果性,并不是唯一的。唯一的干什么呢?唯一地把世界的全部现象都导出来。要导出世界的全部现象,那么,按照自然律因果性是不够的。下面:【为了解释这些现象,还有必要假定一种由自由而来的因果性】。“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哪些现象呢?就是世界的全部现象,其中有两种因果性,一种是按照自然律的,一种是由自由而来的。自然律和自由在这里处于不同的、甚至于对立的关系之中。“世界的全部现象”这个概念里面也可能包含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个是整个世界的现象,我们光是通过这个世界的自然因果律无法得到解释,它从哪来的,我们还必须假定一个上帝的自由意志,这是一种理解;另外一种理解,那就是人类社会的现象。人的的自由,人的自由行为,它的后果,必须另外有自由的因果性来加以解释。它的原因是出于自由的。这两种解释都可以兼容,也就是说它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我们下面看看证明:【且让我们假定,除了按照自然律的因果性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因果性;那么一切发生的事情都以某个在前的状态为前提,它按照一条规则不可避免地跟随着这个状态】。这是反证了,“且让我们假定”相反的方面。相反的方面是什么呢?就是没有自由,没有自由的因果性。那就会得出什么结果呢?那就会得出,我们在自然界里面看到一切发生的状态——所谓发生的状态就是原来没有,后来有了的,后来发生了的,从原来没有的状态变成了现在这种状态的——这样一些事情发生在自然界里面都是这样的,在自然物中没有任何一个东西你可以说它是永恒的,它都处在变化之中,发生之中,毁灭之中。一种现象发生了,一种现象消失了,生生灭灭,这就是整个宇宙的现象。一切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说一切事情,万物,万物生长,万物发生,每一个这样的事情都是以某个在前的状态为前提。既然是发生的事情嘛,那就有一个它还没有发生的状态为前提,那才叫发生嘛。

它,也就是发生的事情——就是原来它还没有,虽然它没有,但这是发生这个状态的一个前提,而且这个发生的事情按照一条规则必然地跟随着这个状态,就是说,从它还没有存在的状态里面,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出现在的这个状态。这就是因果律,因果必然性。之所以有因果必然性,就是说它前面一个状态和后面一个状态中间有一种不可避免性,这个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对自然律的因果性的一种解释,什么叫自然律的因果性?就是“一切发生的事情以某个在前的状态为前提,它按照一条规则不可避免地跟随着这种状态”。这个在前的状态肯定跟它是不同的,那么它跟在前的状态也不同,它是结果,那个在前的状态是原因,结果和原因之间有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关系,所以叫因果必然性 下面:【但现在,这个在前的状态本身也必须是某种发生起来的东西(在时间中形成起来的东西,因为它原先是没有的)】。一个在前的状态,一个在后的状态,在前的状态作为原因,它本身也应该是某种发生起来的东西,也应该是某种后果,即某种原因和结果。这种发生起来的东西,也就是在时间中形成起来的东西,因为它原先是没有的,发生起来的东西肯定有一个时间概念在里头。下面讲的就是原因:【因为,假如它任何时候都存在着,它的后果也就不会才产生出来,而会一直存在着了】。就是说,在它之前,在一个发生起来的东西之前,有一种东西,有一种状态,那么那个东西,那个状态,它本身也是发生起来的。否则的话,那么就有一种可能,就是它本来就在那里,它不是发生的,它永远在那里,从来都在那里,自古以来就在那里,如果是这样的话,它的后果也就不会才产生出来。如果它自古以来就在那里,那你说这个后果是现在才产生出来的,那有什么理由呢?既然它原来一直在那里,既然是它的必然的后果,那它的后果也必定一直都在那里,不会现在才产生出来呀,为什么要拖到现在才产生出来?现在才产生出来肯定有现在才产生出来的一个具体的原因。

这个原因跟它那个永恒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或者说,那个永恒的原因反而不是它的原因,而是后来使它现在才产生出来的原因才是它的原因。这个证明是很巧妙的了,如果它任何时候都存在着,它的后果也就不会现在才产生出来,而会一直存在着。因果性肯定是要在时间中一个在前一个在后,那么既然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它就在时间链条中。在前的东西肯定也是在某一个时间段上你可以说它是在前的,甚至于你可以说它是某一瞬间它是在前的,而不是说永远是在前的。永远在前的,永恒的在前的,自古以来就在前的,那个东西是不起作用的,它不会具体地起作用,它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假定而已。具体起作用还是要在时间中来看,这个事情发生了,它的最近因是什么,你追溯得太遥远了,我们不去谈它,那个没有用。它真正的原因,就是它现在,在发生的时候它的最近的原因。既然是只有最近的原因才是它真正的原因,那么这个最近的原因也必然有自己的原因,因为它不是自古以来的嘛,它只是最近才有的原因,这样的原因才产生出了现在这个结果。所以,这个原因肯定也在时间中的某一个时段发生起来,不是从来就有的。如果是从来就有的,那就没有这样一个发生了,或者这个发生自古以来早就发生了,那这个后果也就早就存在了,用不着你现在才探讨它了。但是这个状态同样要以一个更早的状态为前提,如此等等。这个推理很明白,必将导致无穷后退、无穷追溯。下面:【所以,如果一切都是按照单纯的自然律而发生的,那么任何时候都只有一种特定的开始,而永远没有一个最初的开始,因而一般说来在一个溯源于另一个的诸原因方面并没有什么序列的完整性】。我们前面所有的解释都是以一切都按照自然因果律在发生为前提的,那么任何时候都只有相对的开始,特指的这个东西的开始,而不是绝对的开始。这个东西的开始只是相对的开始,只是在这种状态之中的开始,但是这个开始本身还有它的更早的开始,你只能说某种状态开始,你不能说这种状态是绝对的开始。任何特定的开始都不是最初的开始、绝对的开始。因果链条永远不会终结,不会从一个最初的开始真正的开始,而总是在它的链条的某个环节方面你可以找到一个特定的开始。既然是发生起来的事情,发生起来就是说原来没有,现在开始了。从这种观点来看,任何事物,万事万物,每一件事物,都是开始的,但是这种开始只是特定的,而永远没有一个最初的开始。所以,在一个因果链条上面,这个链条一环套一环,缺了一环都不行,它们建构起一个完整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上面有无数的原因,尽管有无数的原因,但这些原因却“没有什么序列的完备性”。就是说,序列的完备性是不存在的,这个链条你不能把它追溯到底,他是无限的。而正题恰好就要推翻这种无限。所以他说:【但既然自然律恰好在于:没有先天地得到充分规定的原因就不会有任何东西发生】,这个自然律就是莱布尼茨提出的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就是这样表述的:任何事情之所以发生,之所以存在,都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少了一个都不行,少了一个这事情就不会发生了。任何一件发生的事情,它的发生都是由于种种机缘、因缘凑合在一起所导致的。

【所以如果说一切因果性都只有按照自然律才是可能的,则这个命题在其无限制的普遍性中就是自相矛盾的,因此这种因果性不可能被看作是唯一的因果性】。就是因为自然律——就是充足理由律——强调任何一个东西的因果链条都是完备的,那么你现在说,一切因果性都只有按照自然律才是可能的,而这个命题在它的无限制的普遍性中就会导致自相矛盾,就是说它永远是无限制,永远是没个完,没到头。没到头它就不完备呀,如果永远可以往前推,推到任何一个地方你都不能说已经推完了,这个因果链条始终是不完备的,那么目前的这样一个事实,这样一个已经发生了的事实,就永远得不到完备的解释了。

每一个发生的事情都必须有充分的原因,但是它又不充分,那就是自相矛盾的。按照自然因果律它就不充分,它永远不充分。那么如何克服这个自相矛盾呢?只有设定一个非自然的因果律,设定一个自由的因果律,才能克服这种自相矛盾。这是反证法,一直推到这个地方,就推出了矛盾。那么既然它的反面是自相矛盾的,就恰好证明它的正面应该是对的了。所以下面一段:【根据这一点,必须假定有一种因果性,某物通过它发生,而无需对它的原因再通过别的先行的原因按照必然律来加以规定】,下面:【也就是要假定原因的一种绝对的自发性,它使那个按照自然律进行的现象序列由自身开始,因而是先验的自由,没有它,甚至在自然的进程中现象在原因方面的延续系列也永远不会得到完成】。也就是说,这样一种因果性“要假定原因的一种绝对的自发性”

整个证明过程就是;有某物发生了,那么这个某物必然有它充足的理由,而你在自然因果链条中间永远追溯不完它的充足理由。那么要完成这个充足理由的完备性,你就必须假定一个先验的自由。或者说,你就必须要设想这个因果链条已经完成了,已经完备了。那个完备的最早的那个开端,你就必须设想为,它本身不需要再用自然因果性来加以解释了。那个开端本身不需要再用自然因果性加以解释了,那它不就是自由吗?如果这个前提你说它还需要用自然因果律来加以解释,那它就还没有完备。你只有设定它在这个地方至此为止,前面再没有它的原因了,那就完备了。那这样一来,你自己就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理念了,你先验地设想了、假定了这样一个开端,它是没有任何自然因果律作为它的原因的,它是绝对的自发性,绝对的开端,那它岂不就是先验的自由吗?由此,通过反证法就推出了它的正题:“为了解释世界的全部现象,还有必要假定一种由自由而来的因果性”。

下面看反题。反题是经验派的立场,我们看他是怎么提的。他首先说:【反题,没有什么自由,相反,世界上一切东西都只是按照自然律而发生的】下面我们来看看经验派的反题是如何证明的。

【证明:设:有一种先验理解中的自由作为一种特殊的因果性在起作用,世界上的事情据此才能产生出来,这就是绝对地开始一种状态、因而也开始这状态的一个诸后果的序列的能力;】这是一种反面的假设,这句话就是给先验的自由做了一个定义。什么叫先验的自由?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先验的自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绝对地开始一种状态”,当然前提是在“世界上”。所谓绝对地,就是单凭它自身就可以开始一种状态,它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做条件,它单独地、独自地就能够开始一种状态。在世界中开始了一种状态,它就有种种后果接连而来。这个“因而”就是说,既然你是在世界中开始了一种状态,而这个世界有其自身的自然律,有自然律的因果性,那么你开始了这个状态以后,接着而来的就是依靠自然律的因果性形成这个状态的诸后果的一个因果序列。下面:【这样,就不单是一个序列将通过这种自发性而绝对地开始,而且是导致产生这序列的这个自发性本身的规定性、也就是因果性也将绝对地开始】,这样就导致了两个层面的开始。“一个序列”,就是因果序列了,自然律地因果序列、因果必然性的链条因为你这样一个自发的行动而开始了。

这好像是一种命运,但尽管是一种命运,这个命运却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西方有的人也说“命运即性格”。命运就是你的性格,你有什么性格你就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命运。或者说,命运就取决于你的自由意志,最初它是取决于你的自由意志的。不仅仅如此,不仅仅是说这样一个因果序列你无法支配的链条由于你的一个自由行动,自发性地、绝对地开始了,这是一个层面.不仅如此,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导致产生序列本身的规定性,也就是自由意志的自发性本身也有一种规定性,就是因果性,即原因性,也将绝对地开始。下面就解释如何理解这个自发的因果性也将绝对地开始:【以至于没有任何东西先行在前而使这一发生的行动按照常住的规律得到规定】 下面:【但行动的每一个开端都是以那尚未行动的原因的某种状态为前提的】,这是自然科学的一般的原理,行动——任何行动,它的任何开端都是有原因的,也就是前面所讲,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我在前面讲“原理分析”的时候讲到,因果律得出了这样一条自然律,就是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有原因,都有先行的状态作为它的前提。这是一般的规律。经验派援引的是这样一条经验自然科学的自然律。下面:【而该行动的动力学上的第一开始以这种状态为前提,这种状态与刚才这种先行的原因没有任何因果性的关联,也就是不以任何方式从其中产生出来】。“该行动”就是我们在这里所假设的这样一个行动,跟前面的“行动的每一开端”是两个不同的意义上的行动,“而这种先行的原因”就是前面一句话讲的“但行动的每一个开端都是以那尚未行动的原因的某种状态为前提的”——这是一般规律,但是唯独该行动的“动力学上的第一开端以这种状态为前提”,“这种状态”指的是后面所说的状态 下面:【因为我们不能说,进入世界进程的因果作用的不是自然的规律而是自由的规律,因为假如按照规律来规定自由的话,自由就将不是自由、而本身无非就是自然了】。

这句话比较要害了。我们不能够说进入世界进程的因果作用是自由的规律,不能这样说,我们只能说,进入世界进程的因果作用的只能是自然规律。为什么呢?因为你如果把自由看作是一种规律的话,那它就是自然规律。但自由就在于它超出一切自然规律之外,所以它是无规律。但是它又要进入到这个世界进程之中,发生它的因果作用。要发生因果作用,就必须有规律呀,否则你怎么知道这个东西是你那个行动的结果呢?也许跟你那个行动根本无关,跟你那个自由的自发性根本无关。你说它有关,那你就是说这中间有一种规律了,有一种必然性了。我的自由行为必然导致它的结果。自然因果律能够导致其必然的结果,自由的因果律也必须假设它能够导致其必然的结果,你才能说它作用于这个世界进程,你才能说它是致动因,它能够使得这个世界中的某物得到改变。所以,当你这样来解释的时候,你已经把这个自由看作是按照规律来规定的。也就是自由必然地导致它的结果,这个结果和原因之间有一种必然性。当然是原因决定了结果,但是这个结果也使得原因本身可以进行分析。它是如何导致这个结果的呀?你可以不断地细分,不断地分析,这个自发的自由如何必然导致这个结果,细分到最后,这个自发性就不存在了,它都被还原为一系列的必然的因果性、因果规律。

所以你一旦按照规律来规定自由的话,自由就将不是自由,而本身无非就是自然。下面:【所以自然和先验自由的区别正如合规律性和无规律性的区别一样】。自然和自由的区别是,自然是合规律的,而自由本身是无规律的。下面:【相反,自由的幻觉虽然给进行研究的知性在原因的链条中承诺了一个休息地,因为它把知性带到某种无条件的因果性上,这种因果性是从自身发动其行动的】,在自然和自由两者之间,这个反题是倾向于前者,倾向于自然的,而反对后者,反对自由,批判自由。自由是一种思想物、观念物,而且跟经验相比它完全是一种幻觉。下面:【但由于它本身是盲目的,它就中断了规则的导线】,这个“但”后面就是批判了。前面都是讲的自由的幻觉,好像给知性带来某种希望,好像知性终归可以休息了,不会永远这样劳累下去的。但“它本身是盲目的”,本身是无规律的,任意的,想怎么就怎么。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嘛,你的思想物当然可以想怎么就怎么,但是现实的经验世界不会因为你想怎么就怎么啦。所以你这个自由的理念本身是盲目的。并且,如果你把它引入到经验世界里面来,它就会“中断了规则的导线”,就打断了因果链条了。规则的导线一旦被中断,因果链条一旦被解散,那整个世界怎么把握呢?世界统一性就不存在了,自然科学也就不存在了。自然科学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有因果链条保证它的连贯性,这样它才有客观性。所以他讲:【而只有凭借这种导线,一种彻底关联的经验才是可能的】。言下之意就是说,一旦你中断了规则的导线,这种彻底关联的经验就不可能了,也就是说,自然科学就不可能了。自然科学是个系统,这个系统是按照某种规则的彻底关联起来的。那么你把这种彻底关联打断以后,整个自然科学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由此反证出来,自由的因果性只是一种幻觉,只是你觉得好像有因果性。而实际上呢,一切都还在那里服从自然的必然因果律,服从经验世界本身固有的那种规则和统一性,它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上帝的因果性也可以这样来看待,上帝既然可以随时创造出一个世界,他也可以随时毁灭一个世界,那这个世界时时刻刻都处在岌岌可危之中。谁知道上帝什么时候突然一闪念把这个世界毁灭掉了,然后突然又把它创造出来,那么这个世界的一切必然规律都成了不可靠的东西了,都成了任意的东西,这个在经验派的自然科学家看起来是一种杞人忧天,是一种幻觉。个人自由是如此,整个世界的自由意志也只能这样来看待。这就是第三个二律背反。

下载人生的二律背反优秀美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的二律背反优秀美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如月美文

    天上的月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了。最初的时候,它淡淡的,细细的,像是谁用橘黄的彩笔在湛蓝的天幕上轻轻画了一道,称这时的月为“月牙”,真是形象得很。渐渐地,它大起来了,亮起来了,在天......

    人生感悟美文

    关于人生感悟美文 关于人生感悟美文1 人生感悟美文赏析: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愿做一缕春风,吹醒世间万物。给草儿一个甜蜜的微笑,给柳条一个柔软的腰肢,给花儿一个幸......

    人生短长美文

    有人不喜欢“人生苦短”这個词,肯定自有道理。可是还有一个词,叫做“人生苦长”。人的一生,几十年的工夫,是短呢还是长呢?不同的人真的会有不同的认定。对有些人来说,也委实太漫长......

    100℃人生美文

    教授的一群学生要离开教授毕业了,最后一堂课,教授把他们带到了实验室。皓首白发的教授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了,这是一堂最简单的实验课,也是一堂最深奥的实验课,我希望你......

    人生遥控器美文

    假期看电视,几个台同时播放甄嬛。换台时,此台甄嬛正值青葱少女烂漫时,转而依附皇后与华妃争斗,陡然看破红尘寺内受苦。随着手中遥控器的按钮,仿佛甄嬛的一生操控在自己手中,随意一......

    人生之旅美文

    人到老年,方才觉醒:逝者如斯夫!年龄增长速度之快,让人难以相信。既然生命的时间不由人来控制,那么,人能控制的只有生命的内容和质量了。宋代陆游作诗曰:“白发无情催老境,青灯有味似......

    激流人生美文

    一群年轻人常常结伴在一泓深潭边钓鱼。令他们奇怪的是,有一个渔夫总是在深潭上游的河段里捕鱼,那是一个水流湍急的河段,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翻卷着。年轻人都觉得这个渔夫很可笑,在......

    人生百分比美文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如果沟通情绪不对,那内容就会给扭曲了。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是多余的;一幢豪华别墅,70%的面积是空闲的;一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