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靠近心的地方诗歌赏析(共5篇)

时间:2019-05-15 11:0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靠近心的地方诗歌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靠近心的地方诗歌赏析》。

第一篇:最靠近心的地方诗歌赏析

不是甜言

是一路的思

轻轻思

盈盈的怀

亦如一汪清泉

萦于心海

最靠近心的地方

不是蜜语

是一路的念

柔柔念

念于脑海

亦如碧波浩海

宽阔了心

恬静了怀

最靠近心的地方

不是拥有了多与少

是一路的牵与挂

早亦牵

暮与挂

魂飞梦萦期盼

期盼天涯影儿

何时在归期间?

苦亦天籁

思与念浓于怀

细数归期有缘来

最靠近心的地方

不是咫尺不是天涯

是等待的一声问候

不管迟与晚

只要收到便觉心安

心不在凄迷

情不在徘徊

生活征途中执着永向前

最靠近心的地方

不是永远拥有

是默然中的永远相伴

不管世事沧桑轮回

不离也不弃!

最靠近心的地方

不是繁华三千

是平淡相逢风雨间

最靠近心的地方

不是山盟海誓承诺

是心有灵犀千重浪相击

是双眸深情对望时的悸动

是无言胜有言在眸子里留恋顾盼

是盈盈巧笑时的嫣然!

最靠近心的地方

心跳跃

思绪莹亮飞

亦如一对化蝶

飞向

在水一方

醉美了心

醉美了情

醉美了人生独行!

第二篇:诗歌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瀚海的意思()阑干的意思()

1、默写题

①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③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④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诗词主旨】

这首诗咏雪与送别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答: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5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6品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妙处。

以春景写冬景,以春花喻冬雪,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表现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

《浣溪沙》

1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2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本词中也有表达这类似感慨的词句,这两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中作者用“新”和“旧”有什么含义?

作者用“新”“旧”对比,表明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得感叹。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这两句话(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2)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千古奇偶)。

5、“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流逝的情思。

6、“小园香径独徘徊”写了什么内容,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无可奈何花落去 落寞,孤独.《相见欢》 “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2分)表现了词人寂寞忧伤的亡国之痛。3压在词人心头的一般滋味有那些?

①对过去生活的回忆②对现状的种种感伤③对未来的种种忧虑④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

4、“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

人间秋色,无所不在,被“锁”者,非清秋也,是指人。被锁在深院中的人,悲秋无尽,只有清冷的秋天相对,怎不感到寂寞。

5、“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词人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的丝麻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来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化无形为有形 把离愁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现在人们用这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 漠漠 恶卧 丧乱 何由彻 庇 突兀 见

1.主题: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博大宽广的胸怀。2.名句赏析: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直抒胸臆,集中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和博大宽广的胸怀。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两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突出风之大,风之猛,使“卷我屋上三重茅”富有动作性和感情色彩。一个“卷” 即形象又有力度

(3)“自经丧乱少睡眠”这句话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5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破屋漏雨 祈求广厦

6、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7.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 语意双关,“长夜”既是使诗人难以入睡,凄风若雨的漫漫寒夜。对有“安史之乱”造成的黑暗昏乱的政治局面,正象是造成人民灾难深重的漫漫长夜一样

九下古诗三首《饮酒》主旨:表现诗人热爱自然、超然物外、恬淡闲适的心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在东边那稀稀疏疏的篱笆下,正专心致志、悠闲自得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那悠远的南山。

2、从炼字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悠然”巧妙地表现了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B、(见能否改为“望”)不能,“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就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天真的意趣。C、“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3、从“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读出了诗怎样的心态?——表现了诗人宁静致远的心态,以及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境界。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A、“真意”的含义——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

B、“真意”包含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告诫人们不要在世俗中迷失自我,不汲汲于名利,要悠闲自得地生活。

《行路难》主旨:抒发诗人对朝廷黑暗、仕途艰难的抑郁不平的激愤之情以及面对艰难时的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塞川”“雪满山” 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达了诗人有志难伸的痛苦心情。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典故,自比姜尚和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政治抱负。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典故,表达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游山西村》主旨:抒发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农家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生动画面(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赏析——“重”、“复”二字突出了山与水的曲折幽深,“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荫浓,“明”字表现了鲜花的娇艳明丽。这一联描绘了山环水绕、花团锦簇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美丽风光的惊喜、热爱之情。

后用来形容在困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希望的哲理。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达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九下诗词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描写了潼关险要的地势,感慨历代王朝兴亡,表达对战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1、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答: “聚”字,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 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怒”字,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写出了黄河的奔腾澎湃。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现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一句如何理解?或(为什么“兴,百姓苦”)答: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个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主旨: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 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一个个 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赏析“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场面壮观,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的豪迈气概。

3、文章以一个“ 狂 ”字为词眼,“少年狂”体现在哪些方面?(1)劲装出猎;(2)千骑相随;(3)告知全城百姓齐出动(4)自比孙郎射虎。

4、赏析(怎样理解)“狂”字?

答:统领全词,生动表现了苏轼粗犷豪迈,激情奔放的姿态,是词人报效国家、壮心不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5、赏析“挽”字:生动表现了词人拉满弓的强劲姿态、信心百倍。勾勒了一位挽弓劲射、英武豪迈、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的意思: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像圆月一样,瞄准西北的目标,猛射敌人。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大力称道?(赏析)运用典故,表达词人要效命疆场、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而且词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用语形象,“如满月”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劲射时的英雄气概。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典故;把自己比作魏尚,含义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观沧海》主旨: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在这水波激荡的海面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耸挺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凋零,萧瑟的秋风一阵一阵,呼呼作响,草木摇动。波涛汹涌的大海,在翻卷,在呼啸,似乎要将宇宙吞没。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茫茫无垠的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了出来。

2、赏析名句C: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修辞,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第三篇:诗歌赏析

初中诗歌鉴赏知识点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四、诗词分类

1、咏诗怀古诗 特点:咏史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还有的咏诗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2)抒发昔胜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注意:咏诗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情感,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例题:赏析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里)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此曲中“山坡羊”是___________,“潼关怀古”是____________。(2)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2、咏物言志诗。

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形式标志:(1)诗题中常含有“吟”“咏”“赠”“题”“赞”等字眼,如《咏柳》《石 灰吟》等。

(2)描写对象多是有特殊涵义和象征意义的动植物及其他一些自然事物,如梅 兰竹菊,琴棋,秋,月等。

思想情感主题

(1)托物言志,表达诗人的志士之悲,君国之忧,自叹身世的凄凉伤感之情;(2)借物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人生迟暮,壮志难酬、命运多舛等落寞失望的心境;(3)借物明智,表明诗人不媚于俗、坚守正义、正道直行、清廉高洁、坦荡如砥的情怀节操。

(4)咏物言志,姐所咏之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注意: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例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

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3、写景·山水田园诗

内容特点: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 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形式标志:(1)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

(2)诗题中常出现“过”“行”“游”等字眼

主题情感:(1)归隐田园,寄情山水,抒发对自然的留恋和热爱之情

(2)描绘山川美景,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现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注意:抓住景物特征,这类诗抒情上往往借情于景、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例题: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哪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嚣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 合一的境界。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爱莲,莲花象 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 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与杜甫《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 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 达了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爱莲,莲花象 征了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边塞征战诗

形式标志:(1)诗题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

(2)诗题常用乐府旧题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3)诗中常用意象:旗、鼓、干戈、号角、羌笛、胡笳、琵琶、长河、烽火等;

常用地名:楼兰、阴山、凉州、长城、玉门关等

主题情感:(1)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苦,连年征战的惨烈(4)抒发对穷兵黩武的怨愤,归家无忘的哀痛(5)抒发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 哀痛。

注意: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 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诊的事件、心理。

例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羁旅思乡诗

内容特点: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 乡怀仁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生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等),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形式标志:(1)诗题中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行”“宿”“思” 等一类能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2)诗中多用“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3)诗中多用“鸿雁”“西楼”“高楼”“故园”“落日”“冷月”等意象。

主题情感(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绵绵乡愁以及对亲人的眷恋与思念;(3)抒发谪居他乡,不被朝廷信任,郁郁不得志的幽怨之情;(4)凝聚人生感慨,流年易逝的苦闷。

例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 简要赏析。

6、赠友送别诗 内容特点: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形式标志: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话别

(1)诗题中常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2)诗中常用“杨柳”“落叶”“江水”“孤帆”“长亭”“古道”“淡酒”“清泪”“浮云”“冷月”“凄风”“苦雨”等意象。主题情感 主题:(1)抒写亲友之间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2)表达对亲友的勉励和劝慰

(3)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会,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诗人自己坦陈心志的真情告白,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多含身世之悲。情感:(1)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2)旷达刚健,乐观向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例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有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是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是什么意思?诗句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3)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中蕴涵的哲理的理解。

7、自然理趣诗(一般都是宋代的诗歌)

形式标志

(1)多由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引发;

(2)诗题中常含有“偶感”“观”“题”等字眼

(3)诗中常出现山川溪流,花草虫鱼等自然景物

主题情感

(1)描写自然景物,从自然意象中挖掘蕴涵的哲理,揭示自然规律(2)展示人生理想,表达人生感悟(3)反映社会生活,从中探寻哲理

例题: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首诗包含了一个什么道理?

the key:借梅雪争春告诫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四篇:诗歌赏析

阅读《春望》,完成下列各题。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4、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5、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6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练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阅读《泊秦淮》,完成下列各题。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4、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5、赏析首句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阅读《钱唐湖春行 》,完成下列各题。

1、作者在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至少答出四种)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4.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完成下列各题。

1.本诗作者是(人名),诗中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

2.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

阅读王安石《登飞来峰》云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3、“不畏浮云遮望远,自缘身在最高层”显示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

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望远,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远,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作者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

阅读《望岳》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割”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哪里?

3、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两句?请说说喜欢的理由。

阅读《过零丁洋》这首诗,回答问题。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颔联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己亥杂诗》,回答问题。

1、本诗开头两句以 修饰离愁,以 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诗中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

3、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问题

1、诗中表明朋友间不拘行迹的真挚情意的句子是:

2、诗歌首联中“辅”“望”两个动词用得好,试做简要分析。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送别经典,被人们久久传诵,试对这两句诗作简要的分析。

第五篇: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1)这首诗的标题是“晚次乐乡县”,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晚”的?(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孤寂、凄凉的心情和浓重的乡愁)

【赏析】

陈子昂的诗,大多以素淡的笔墨抒写真情实感,质朴明朗,苍凉激越。而这首五律,无论从结构的严谨或情韵的悠长上说,都在陈诗中别具一格,值得重视。

诗题中的乐乡县,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从诗中所写情况看来,本篇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次”是停留的意思。

首联说,故乡早已在远方消失,暮色苍茫之中自己还在孤独地行进着。“杳”,遥远。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的伤感情调。首句中的“杳无际”,联系着回头望的动作,虽用赋体,却出于深情。次句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时还在赶路,本已够凄苦的了,何况又是独自一人,更是倍觉凄凉。以下各联层层剥进,用淡笔写出极浓的乡愁。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三句中的“旧国”,即首句中的“故乡”。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不是陌生的景象,因而行之若迷。四句中的“边城”,意为边远之城。乐乡县在先秦时属楚,对中原说来是边远之地。“道路”即二句中的“孤征”之路,暮霭之中终于来到了乐乡城内。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入城前见到过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这时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尤其是一个“平”字,用得出神入化。萧梁时钟嵘论诗,有所谓“自然英旨”的说法(见《诗品序》)。“平”字用得既巧密又浑成,可以说是深得自然英旨的诗家妙笔。颈联这两句的精彩处还在于,在写景的同时,又将诗人的乡愁剥进了一层。“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点可怜的安慰,这时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不用说,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了。

写完以上六句,诗人还一直没有明白说出自己的感情。但当他面对寂寥夜幕时,隐忍已久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如何此时恨”,便在感情波涛的推掀下,从满溢着的心湖中自然地汩汩流出。诗人觉得,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猿鸣的“噭噭(jiào叫)”声了。诗人自问自答,将荡开的笔墨收拢,泻情入景,以景写情,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就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从全诗艺术形象来看,前面六句诉诸视觉,最后这一句则诉诸听觉,在画面之外复又响起声音,从而使质朴的形象蕴有无穷的意味。前面说到,这首诗情韵悠长,正是表现在这寓情于景、以声音作结的末一句中。需要顺便指出的是,末一句诗出于南朝沈约的《石塘濑听猿》诗,字面全同,而所写情景各异。由于陈子昂用人若己,妙过前人,因而这一诗句得以广为流传,沈约的原诗反倒少为人知了。

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再次,第七句插入一个设问句式,使诗作结构获得了开合动荡之美,严谨之中又有流动变化之趣。最后,以答句作结,粗粗看来,只是近承上一问句,再加推敲,又可发现,句中的“噭噭”“猿鸣”远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关合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句句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综上可见,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这些,与笔法粗犷并与直抒见长的《登幽州台歌》比较起来,自然是大相径庭的。但也由此使我们能够比较全面地窥见诗人丰富的个性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唐庚五律《春归》

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赏析】:五律《春归》作于唐庚贬惠期间。

首联“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东风”:春风。“定”:使„„固定。“苍然”:深青色,深绿色的样子。一问一答,写东风所到之处,一片郁郁苍苍,传达出春来不可阻遏之势。古人描写春之生命力的诗句,当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以其极富表现力而流传千古,但唐庚的“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句中的“定”要比王安石句中的“绿”更为有力,它使人看到浩荡的东风将富有生命力的绿色固定大地上的非凡气势。但从诗的雅趣上看,还是不能和“绿”同日而语,且语言上也不如王安石诗洗炼流畅。诗意:春回大地,凡东风吹拂到的地方,都呈现出一片郁郁苍苍的景色。颔联“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 “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这两句化用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句式,但从色彩上看,唐庚这两句显得更为浓丽,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南国春天春光之盛的景象。诗意:集市上是鲜花遍地,绚丽多彩;城郭外是杨柳依依,绿荫环绕。

颈联“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 “犯”:逼近。“寒食”: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颈联暗转,诗中以所闻之禽声和所见之江色引出诗人思乡的愁绪。对鸟儿叫声的描写,或用鸣,或用啭,或用啼,绝少见到有人用“犯”,因为鸟儿嘲哳的叫声,唤起诗人宦海沉浮的无穷感慨。“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迁客,“赏心乐事谁家院”那种惆怅正紧紧缠绕在心头,故用“犯”。诗意:在鸟儿的鸣叫声中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快到了,江边春意浓浓已昭示着新的一年己经来临。

尾联“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还推”:语出庾信《愁赋》:“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尾联极写愁思之深,将愁人格化,说自己无计驱走忧愁,反倒被愁推到酒边。尾联句 “驱”和“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把愁拟人化或物化,写出了诗人和愁搏斗的场情,令人读后有“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趣味。诗意:我无计驱走心中思乡的忧愁,反而又被思乡的情愁推到酒边,端起酒杯饮酒吧!看看饮酒能否驱解我心中的浓浓的乡愁!

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前面写东风骀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结尾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抒情的力量。

入若耶溪

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写的是清幽秀丽的若耶溪。

诗人用幽静的情趣,轻灵简净的笔触,素淡、匀润的色调,刻划若耶溪的山水幽境,表现自己处在这清净幽美环境中的愉悦、宁静心情。一、二句,叙写自己乘着小船进入若耶溪。“轻”、“去何疾”和“已到”这几个字,传达出诗人由于舟行迅疾、将入佳境而激起的欢快、惊喜之情。

三、四句,描写诗人到达云门山下,在清澈如镜的溪水上轻轻荡桨,畅游山水风光的情景。但诗人并没有正面描写溪两岸的青山、绿树、溪花、幽草,甚至也没有写云门山和云门寺;而是着意抒写自己同美妙大自然的感应与融合。“起坐鱼鸟间”一句,是写自己在船上欣喜地忽起忽坐,时而仰望碧空翔鸟,时而俯视清溪游鱼;“动摇山水影”一句,则描写自己天真地用船桨拍击溪水,看青山的倒影在水中动摇、变幻。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身心无拘无羁,与鱼鸟游翔,与山水嬉戏,完全与美妙的大自然契合无间。这两句着重写动态,从鱼鸟、山水和诗人自己的活动中表现一种“空灵”的境界,既清澈、空明,又灵动、有情趣。五、六两句,着意渲染清溪的幽静。但诗人并未把它写成一片死寂,而是以声音反衬寂静。诗人谛听着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并且饶有兴致地期待着山岩自己的回声。同时,他还感觉到在这清溪里说话,尽管暂时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但话声一停,环境越发显得清静。环境如此幽静,使诗人深深感叹“事事令人幽”。此时,即将没入西天的夕阳,将一束淡淡的光辉洒落在这缥碧澄清的溪水上,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船桨,面对着夕阳,让全身沐浴在残余的阳光之中。诗到这里,戛然而止。但这一束射到溪中的夕阳光,却使这蜿蜒曲折的若耶溪,一路上都穿行在林荫蔽天的山崖之间的清静幽深境界如在眼前了。

诗人在这首诗中之所以着意渲染若耶溪水色的清澈和环境的幽静,正是为了寄托自己喜清厌浊、好静恶闹的情怀。

大德歌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①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②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释)①陈抟:五代、宋初的道士,曾在华山修道,相传他嗜睡,能入眠后百日不醒。②蛩:蟋蟀。

(1)这首元曲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起什么作用?(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作简要分析。答案:(1)抓住一个“声”字,’通过描写风声、雨声、蝉鸣蟋蟀声、雨打芭蕉声不绝于耳,渲染了女主人公“懊恼伤怀”“泪点抛”的愁肠怨绪。

(2)开篇以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起兴,为全诗定下了愁苦的基调;使用了陈抟的典故,抒写了秋风秋雨难成眠的愁怨;全曲由秋景人题,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交融,抒发了女主人公久盼人归人未归的伤心和愁怨。

孤鹤思太清 朱 熹

孤鹤悲秋晚,凌风绝太清①。一为栖苑客,空有叫群声。矢矫千年质②,飘摇万里情。九皋③无枉路,从遣碧云生。(注释)①太清:天空。②千年质:古代以鹤为长寿的仙禽,故此称千年质。③九皋:深远的水泽地。

(1)简析“空有叫群声”中“空”字的妙处。(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孤鹤”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空”字,写出了孤鹤徒然为失群呼鸣,突出了孤鹤孤独凄凉之极。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字里行间寄寓诗人感伤叹婉的情怀。(2)这首诗运用了比兴(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写了一只失群的仙鹤,被关入园林之中,虽有漂游万里的雄心,却不能展翅飞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束缚,充分施展自己抱负的情怀,以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这种理想的悲哀。

江 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①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释)①缭绕。这里指群山错落有致,重峦叠嶂。

这首诗歌通过景物描写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境界?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它与陆游诗中的哪两句相似? 这首诗通过秋云、雨、青山和隐约可见的风帆等形象,描绘出一幅空明幽远的意境;诗的后两句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路有多么曲折、遥远,总会找到前进的道路。这正与陆游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相似。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门与钟山之间的“半 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连黄庭坚也 称赞:“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此诗就是他在秋 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 界开阔而幽深。写天就顺手把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晚)都交待了,却交待在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中。“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晚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有一个低 首徘徊的诗人在。但是此诗的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却又在 “忽见千帆隐映来”中,视野变得豁然畅通了。诗人对光色体察甚细,远处的千帆时显时隐,是对应着天气的半晴又阴对江面能见度的影响 的。反抗阴暗,便能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这就是诗人借山光水色的 变化所体验到的某种人生哲学、或政治哲学。因此,此诗是以富有辨 证法的思理取胜。这种思理是积极的,人们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游 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可能也会 联想到它。

丹阳送韦参军

作者: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辞有尽而意不尽。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2分)

(2)有人说三、四两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 “乱”字为例,简要分析诗歌物我融合的特点。(4分)

答案:(1)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两点各1分)

(2)

三、四两句因情感物,以物体情,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真,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嘲哳难闻。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肃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首联写景有什特点?请结合“转”“日”进行分析。(2)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中“接舆”是指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五柳”则是指_________(朝代)大诗人_______,其诗文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任填一篇)。

答案:(9分)(1)首联写山中秋景。“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4分)(2)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2分)(3)东晋(或晋代)陶渊明 《桃花源记》(或《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3分)A.简评: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

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

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B.此诗为王维隐居辋川时所作。裴迪是王维诗友,曾与王维、崔兴宗等人同隐辋川,时相往还酬唱,此诗即是王维酬赠裴迪之作。从题目看,此诗虽为酬赠之作,但其情景兼胜,实为诗中有画的杰出的山水佳章。首联写山中秋景,“山”既“寒”,表明秋意已甚,而“苍翠”之色愈浓以一“转”字点化,则使静止的山光于色彩的变化中呈显动感;“水”之“潺湲”,本为动态,而着一“日”字,则赋予其亘古如斯的永恒特性,暗寓始终如一的高洁人格。颔联写自身情态,“倚杖柴门”,见神态之安闲,“临风听蝉”,又见神情之专注。颈联由诗人眼中写出,“渡头落日”,原野暮色,“墟里孤烟”,乡村景致,化用陶渊明《归田园居》名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而以落日余晖映照向晚的第一缕炊烟,其画面剪辑之精妙,显然尤胜陶诗。尾联点明裴迪,并以春秋时代的楚国狂士接舆相比,足见友人乃非同寻常之士,而以“五柳”自况,亦标明自身的品格与趣好。全诗首联、颈联写景,颔联、尾联写人,交替行文,动静穿插,音画相映,情景交融,被称为山水诗中之绝唱。

C.此诗是王维酬赠裴迪之作,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情景交融,不仅描写了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优美景色,还刻画了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使人物和景物相映成趣,表现了诗人的隐居生活的闲居之乐和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体现出王维闲居辋川这一精神家园时内心生活之丰富及其所达到的深度。

首联和颈联中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一系列富有时间和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田园画卷,极度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真是名符其实的“诗中有画”,在这首诗中,所有的景物都感染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被诗人赋予了灵魂,就好像一幅真实的山水风景画呈现在我们面前。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的是秋天山里的景色,即是寒山,表明秋意已浓,而以一“转”字到苍翠,从而使静态的山水画在色彩上呈现出动态的变化,水之潺湲,本来就为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叮咚流动,一个“日”字则赋予了水的永恒特征,暗示了裴迪始终如一的高洁人格和精神的永恒,也对比表现出对人的生命短暂的思索。“在寒秋,泉水叮咚,天色将晚,给山峦增添了一丝苍翠之色,”首联已经显露出黄昏落日的景象,仅仅十字,勾勒出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日落山中之景,令人向往,而其中体现出无所住心才是禅宗强调的绝对自由,从动的现象世界中去体悟静的本体,在变化中体现出永恒。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的是暮色中的原野,夕阳,炊烟,这是典型的日落黄昏时的田野乡村景色,给人的是一种宁静的感觉,水,陆,人迹和自然交织在一起,作者在景物的选取上独具匠心,表现出大家风范,“渡头余落日”,渡头上仅“余”下了落日,余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而作者写出了落日即将与水交接的一刹那的景象,似乎那一瞬间就是永恒,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感,在水上捕鱼的渔夫们都已经把船停靠在岸边回家了,水面波光粼粼,倒映出落日的光辉,多美,多么宁静的乡村之景。首联和颔联作者写出了时间的两种形态:一种是无始无终,如水流一样未尝停滞的时间,就像首联中所写的“秋水日潺湲”,另一种是在某一刻度上瞬间存在的“切片”或片段,这就是“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句很明显作者是化用了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依依”二字拟人化的表现了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景象,而王维的诗句表现了黄昏第一缕炊烟缓缓上升到空中的景象,各有各的意境,一个上字,不仅表现出炊烟缓缓上升之景,而更令人回味无穷。此联为我们勾勒出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的一幅恬然自乐的田野乡村之景。首联重点在动,此联重点在突出静,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思想,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D.这首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水口行舟

宋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朱熹,宋代______家,有作品___________等。

2、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宋代理学家,有作品《四书章句集注》等。

2、“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3、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下载最靠近心的地方诗歌赏析(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靠近心的地方诗歌赏析(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 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

    浅谈人生诗歌赏析[共5篇]

    《浅谈人生》七星叟人生常被泛空谈理解人生也不难落草人生由此始生存活动命求安注:诗不长,注太长。有耐心的人才能看下去。拙诗做个引子。我也想凑个趣,浅薄的谈一点人生。涉世......

    咏史诗歌赏析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

    海子诗歌赏析

    这首诗以明朗清新的语言,唱出了诗人的真诚善良——愿每个人都能“在尘世获得幸福”,抒情自然而又真挚。 这首诗共三节,第一节虚构了诗人理想中的“幸福的人”的生活图景:既有诗......

    送友人诗歌赏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水绕行到东边的城池。在此地一分别,你就要像孤蓬一样万里飘泊了。白云飘浮不定如游子心意,太阳缓缓落山像我依依不舍的感情。彼此挥手,从此别......

    诗歌赏析教案

    诗 歌 赏 析 屯桥中学 夏利阳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特点 2、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 3、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再创造”、“想象”、“泡”、“找”、“进”、“猜”、“补”。......

    中秋诗歌赏析

    中秋诗歌赏析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作为中国人颇为重视的一个佳节,远在他乡的游子都会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

    诗歌赏析(好)

    一、(东北育才2013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秋日酬王昭仪汪元量①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学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