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聊出来的温暖时光的美文摘抄
下班了,他不急着走。因为他只要一回家,本来明亮的心情一下就阴郁起来,如同湛蓝的天空飘来了乌云。
这个时候,妻子应该早就做好了晚饭,等着他回家。家的感觉原本很好,妻子贤惠能干,默默承担了全部家务,还烧得一手好菜。结婚以后,开始还没觉得什么,后来妻子变得越来越唠叨,好像总有数落不完的事。而他呢,是公司的业务骨干,上班的压力大,常常筋疲力尽,人仿佛被掏空了。回到家,就想清静一下。偏偏不!从进门开始,妻子就开始念唠叨经,听得他心烦。于是,只要想到回家,他就条件反射似的烦躁。
起风了,这哪里像春天的风,燥热。他挪着步,与急匆匆的人群是如此不协调。再长的路也有走完的时候,缓缓推开家门,菜香一下子飘了过来,心里有了一丝温馨。“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饭菜都快凉了。”妻子的责问驱散了好不容易才有的一点温情。落桌吃饭,都是他爱吃的菜,也许是饿了,他吃得飞快。妻子帮他夹了菜,念叨就开始了,东家长,西家短的。哪还有食欲啊!急急扒了几口干饭,他连忙逃离,去书房喝茶。
没有了听众,念叨戛然而止。只是,厨房洗碗的动静比原来要大得多,妻子用这种方式发泄对丈夫的不满。以往这种情况,他至少敷衍几句,尽管心不在焉,她也知足。像今天这种举动,还是头一遭。
日子就这样无聊地被打发。时间长了,妻子心态发生了变化,脾气变得暴躁,他拿了东西未能放回原处,或者夹菜把菜掉在餐桌上,为这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大动肝火。
家里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冷战。上班一如既往的忙碌,回家面对的是妻子冰凉的面孔。这样的日子如何过得下去?心里有事,脸上有相,他的苦恼明明白白地挂在脸上。一位好友找到他,咖啡屋的一角,他蜷缩在座位上。咖啡氤氲,也不能抚平他那躁动的情绪。他诉说着家里的一切,责怪妻子的不理解,自己这样打拼还不是为家里好?说到激动处,长吁短叹。朋友是个聪明的人,男人之间的谈话会少去许多委婉,劝说也干净利落:“你试着主动和嫂子多说说话,生活中的苦恼有时是自己找的。”面对挚友的劝说,他半信半疑。
下班了,他明显加快了回家的步伐。刚进门,尽管很疲惫,但换上了笑脸,大声地说:“老婆,我回来了!”正在厨房做饭的妻子探出头来,看了他一眼,又继续忙手中的活。以往,他会懒懒地躺在沙发上放松自己,任妻子去忙。这回,他放下包,凑到妻子身旁,问:“有什么要帮忙的?”妻子白了他一眼:“你会干什么?”但还是随手丢给他一把香菜:“去择干净。”他边择菜边跟妻子念叨开来,谈到公司里的许多新鲜事,又讲到自己喜欢吃妻子炒的菜。妻子一边忙不停炒菜,一边不时回应着。
今夜的灯光似乎变得柔和起来。餐桌上比平时多了一道他最爱吃的小炒肉。妻子破例地为他斟满一杯酒。刚要拒绝,妻子十分坚持:“上班压力大,少喝点解解乏。”他慢慢地吃,边吃边聊,一改往日的风卷残云。那顿饭,让他找回了久违的温馨。吃完饭,他刚伸手收拾碗筷,被妻子一把拦住:“女人的事,你去看电视吧。”一会儿,又为他送来一杯热茶。厨房里,传出妻子久违的歌声。
自此后,他不管在外面多苦多累,哪怕有天大的委屈,也不把烦恼带回家。生活的激情就这样被重新点燃,仅仅只是因为那主动的交流。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双方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或许几句无关痛痒的话,足可温暖彼此的心,照亮幸福的路。
第二篇:幸福种出来美文摘抄
王二是个耿直的人,他在竞聘公司后勤部部长中失利了,输给了经理的小舅子。他知道自己只是竞聘活动的摆设,可失败后,他还是一腔怒火,和经理当场争吵起来了。
不久,公司安排大家体检,王二被查出血压高、心脏病、高血脂、高尿酸、高胆固醇、脂肪肝……
两天后,公司开会,经理宣布公司一个新政策,年龄在40岁以上身体不好的同志,可以申请带薪休病假半年,公司不扣一分钱。
王二就被病休了。
第二天早晨,他还是老时间醒了,刚要起床,忽然想到自己已经休假了,就又躺下了,脑子里都是公司午餐的情景:红烧排骨是他的最爱,每天都要吃几块,就是这排骨稍微有点异味——估计是注水排骨,也难怪,经理小舅子承包的食堂,那还不哪家便宜买哪家啊,大家还不敢提意见;红烧鱼也不错,就是没吃到过特别新鲜的;四喜丸子,里面的面放得太多;番茄鸡蛋汤,一股刷锅水味儿……王二也知道,经理是不吃这样的饭菜的,小舅子每天中午都为他单独做几道小炒,人家经理吃的是特供菜肴。
王二不住地吞咽口水,他终于忍不住爬起来直奔菜市场,他要自己做做红烧排骨、红烧丸子……
菜市场挤满了老大娘们
“有的韭菜里面都是农药……”一个大娘说。
“咸鸭蛋别瞎买,有苏丹(红)……”另一个大娘也说。
“有的河螃蟹喂了避孕药……”
“有人给养殖虾吃先锋四号胶囊……”
“豆芽菜、豆腐、腐竹……有的也不能吃!”
王二惊出一身冷汗,难怪自己的体检指标那么多不合格。他只买了几棵芹菜就回家了,走进小区,他看到一些人正在小区绿地上忙活着什么,仔细一看,原来大家在开荒种地!
因为没人交物业费,小区的绿地早成了荒地,大家纷纷圈地,有的种大葱,有的种大蒜,有的种西红柿,有的种黄瓜……以前王二中午不回家,晚上回家都是喝醉了的,天都黑了,没大注意业主们在偷偷斗物业、分田地呢。
不行,我也得抢一块自留地!王二回到楼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件像样的劳动工具,他下楼打出租车,从市场买回来锄头、铁锨、竹竿、铁丝等。
幸好王二下手快,他开辟了一块十几平方米的菜地,又去买了种子,浇水播种,忙完了这些,王二已经精疲力竭。
王二觉得这点土地实在少得可怜,再说毕竟是公共绿地,也多少有点不好意思霸占,王二住五层楼的顶楼,于是他开始往自己家的屋顶,一袋子、一袋子地背土,100多平方米的屋顶,被他开辟成了菜园子,并且搭建了彩钢的羊圈,养了四只羊,有两只每天还为王二产下早餐羊奶。
长话短说,王二的空中菜地采取了地膜保湿、大棚保温等先进科技,终于收获了韭菜、萝卜、黄瓜、西葫芦。年底杀了公羊,王二把自产的蔬菜分给邻居,整个楼道十户人家,吃着王二种的无公害蔬菜,过了一个健康的春节。
几个月上蹿下跳地忙活,王二感觉自己的大肚子瘪了,人也精力充沛了。于是他和老婆商量,去农村承包大片土地,搞个循环经济农场,不仅自己家人要健康,亲戚朋友也跟着沾光啊,人不能太自私了。在自家屋顶养羊也不是常事,半夜总觉得谁在屋顶跳舞,?得慌。
王二劝自己的妻子,假如仅仅自己长命百岁,亲戚们都死光了,世界上连个熟人都没了,活到百岁多孤单啊,人不能那么自私!
王二的农场还真建起来了,种菜、养猪、养羊、养鱼、养鸡……当地科委的同学,还按照政策拨给王二几万元补贴,凭着在小区获得的种植经验,王二顺风顺水,他家的亲戚吃上了王二的特供菜,也都面色红润,对集体长寿充满信心。半年后,王二不仅赚了几万元钱,公司最近一次体检,他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谁都不敢相信这个黝黑健康的棒小伙子似的中年人就是王二!
等大家的体检结果出来了,整个企业领导层就王二各项指标合格,那些在公司食堂大吃大喝午餐的同事们,一半以上得了糖尿病,百分之八十脂肪肝,百分之百高血脂……甚至吃特供菜的经理,也糖尿病、动脉硬化了。
同事们对王二是羡慕嫉妒恨啊,强烈呼吁经理:王二没任何病了,让王二回来上班!让王二的农场为大家提供食材!让王二承包公司食堂!让王二当后勤部长!
王二必须回来,不回来我们不答应!王二身上肩负着大家的健康,王二我们想念你!
经理出于对自己健康情况的考虑,出于对员工集体意见的尊重,也出于对自己小舅子用所谓“特供蔬菜”欺骗自己行为的质疑,真的破例任命王二为后勤部长了。
王二农场的蔬菜源源不断摆上了公司的食堂,大家吃上了可口的菜肴,王二在公司支持率风生水起。
王二拯救了大家的健康,王二是大家的救命恩人!
年底时,王二还把公司食堂的结余,买成年货发给大家——其实年货就是王二注册为“王二养生年货”的大礼盒,里面都是他农场的土鸡蛋啊、猪肉啊、羊肉啊这类东西。
公司新的一轮体检,大家的健康状况都好转了。
王二不仅自己赚到了健康,还帮大家赚到了健康。
一年后,经理在做了三个心脏支架后还是没能挽留住自己的健康,病退了;王二在群众评议中脱颖而出,当上了公司经理。
王二竟然因种菜得福,大家说,王二的幸福是种出来的!
第三篇:最好的时光美文摘抄
在美国,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老奶奶,叫“摩西奶奶”。1860年,她出生在美国纽约州格林威治村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她也读过几年的书,后来,因为贫穷辍学,成为一家农场的女佣。27岁时,她嫁给了一个农场的雇农,生育了10个子女,但不幸的是5个夭折。此后,她的大半生忙碌于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琐事。农闲季节,摩西迷上了刺绣,一直坚持到了晚年。
76岁那年,摩西因为关节炎复发,不得不放弃刺绣,改为绘画。没承想这时出现了奇迹:她的作品居然零零散散地在当地画展上展出,而且能收到一些微薄的稿酬。直到有一天,一位收藏家在杂货铺的橱窗中看到了她的作品,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在这位收藏家的大力推介下,摩西开始步入美国画坛,慢慢成为小有名气的画家。80岁那年,她在纽约举办了个人画展,清新淳朴、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画作,像龙卷风一样引起了巨大轰动,一夜之间,摩西奶奶成为美国画坛重量级的人物。
此后,她的画作洛阳纸贵,虽然她一生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但对美的热爱使她爆发了惊人的感染力,她的大部分作品用自然清新的风格记录着个人生活,散发着永恒的光芒。101岁去世时,她创作的1600幅作品成为艺术品市场中的热卖点,摩西奶奶也成为新闻人物,丝毫不亚于当红明星。
这是一个有关励志的故事,摩西奶奶的画作、她的晚年生活以及她轻松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我们生活的营养鸡汤,激励着在生活中摸爬滚打的你我。
然而,每次读摩西奶奶的故事,最打动我的不是摩西奶奶成功的人生,而是摩西奶奶告诉曾孙女的一句话:“假如我不绘画的话,兴许我会养鸡。绘画并不是重要的。”
是啊,绘画和养鸡并没有什么关系,问题的关键是你正在做的是不是你最喜欢的。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你可以为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可以到阳台侍弄花花草草,可以仔细为爱人擦拭鞋子上的尘土,只要你喜欢。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世界变得很宽,你用不着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谁的身上,你的世界会给你留出一个地方,让你做自己,让你有尊严地生活。如果你对生活充满喜欢,你投入的愉悦感、成就感便是最大的褒奖。
摩西奶奶说:“做你喜欢的事情,上帝都会为你打开大門,哪怕你已经80岁了。”是啊,有什么晚不晚的,只要喜欢,每天都是最好的时光。
第四篇:打磨旧时光美文摘抄
我居住的是个花园式小区,花草树木,曲径蜿蜒,风景怡人。门卫处的几个大叔工作很是认真,大大小小的摄像头全方位安装,小区的每个角落都一目了然。那些发广告、做营销、卖鸡蛋、收废品的一律被门卫大叔拒之门外,只有一个磨剪刀的老人却是个例外,经常在小区大门口的空地上摆摊揽活儿,现代化的小区和他的老行头简直是混搭,真是一道无法言说的和谐风景。
磨剪刀老人第一次出现在小区里,那一声“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市井吆喝是很有民间音乐旋律的,声音里沉淀着时代的印迹。再看老人的打扮,草帽、手帕、棉布汗衫、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和一条木板凳,粗布袋、磨刀石,还有铁刨子一样叫不上名的行当,带着尘土,带着沧桑,带着岁月的故事,好像从旧时光中走来,让人想起童年,仿佛故人,恍惚隔世。我想起了家里草编工艺筐子里那把被长期冷落的老剪刀,就把它拿出来下楼寻找老人。
有几个大婶,听见吆喝拿了剪刀出来。老人有了生意,很高兴。停好自行车,放好绑扎着磨刀石的长条凳,骑马式跨坐在板凳上,板凳下面吊着盛水的破铁罐子和一个装工具的布袋子。老人满脸皱纹,头发和胡须都是白的,但是很干净,精神矍铄,口里念着打油诗。一边打磨着剪刀,一边打磨着时间。
聊得最多的,还是他这门手艺,这门后继无人,就要失传了的手艺。他说:“没人干啰,腌臜人的活儿。孩子都过得好,家家住楼房,吃喝不愁。小本儿生意,赚不了仨钱俩枣的,没人学没人干,都挣大钱去啰。”
有人说:“那你不在家享清福,那么大年纪还出来干这活?”
老人说:“闲着就老了。老天爷给我个好身体就是让人干活儿的,不干你咋活呀。我从小跟父亲学这门手艺干60年了。养活了一大家子7口人。我父亲活到99岁,我今年才80,还年轻着呢。”口气里略显得意。
老人说着话,不耽搁做活。洒水,打磨,手摇砂轮,拿了剪刀在耳边一听,用手一刮,用嘴一吹,用布条一剪,唱曲儿似的说:“好嘞——给两个钱儿。”
老人一说起他的父亲,说起他的这门“腌臜人的”小本儿手艺,怎样地养大了5个孩子,就打开了话匣子。“这人啥时候都得靠手艺吃饭,与人无争。就是在旧社会,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世道再乱,我这干手艺的也平安无事。看我现在一天也能挣够自己花的,还能养得了自己。”
在小区里,隔一段时间就能听到他那沙哑苍老的吆喝声“磨剪子嘞——戗菜刀——”。每次都有三两个大婶大娘围着他磨剪刀带聊天。他和门卫也混熟了,有时候在大门口从早上到黄昏坐一天,闲下来就在门卫处喝点茶水,洗洗手脸。
许多找他磨剪刀的人,更多的是对他的这门儿老手艺感兴趣,是想听老人讲原汁原味的民间故事,是在打磨剪刀的时间里,打磨记忆里的旧时光。
第五篇:温暖的雪的美文摘抄
苏老是从一家杂志编辑的位置上退下来的,老伴是中学的教师,老两口有两个女儿,一个在本市,一个在外地。离除夕,仅剩下两天了,苏老的女儿开车从外地回来过年,去年,女儿去婆家过的年,今年,他和丈夫商议,要到娘家来过年,一家子一年,也算公平。
女儿提前来了,女婿因公司里还有事,他要等到除夕那天才能到。女儿到的前几天,苏老两口子就忙着准备过年的东西。
女儿回家的第一天,除了和爸爸妈妈叙叙家常外,其余的时间,就是到外边去会同学。大学的、中学的,甚至小学的,知道她来了,都打来电话,她的手机,一天响个不停。
傍晚,苏老两口子,特意为女儿煮了海蟹。可有一个同学打来电话,说,她们中学和大学的同学,准备在“天然居”聚会,据说,有二十几个人呢。看来,老两口子精心准备的海蟹她也吃不上了。
妈妈怕她回来晚了,把防盗门和屋门上的钥匙,都交给了女儿,到6点,天还不太黑,女儿就开车走了。
她走了后,妈妈才发现,给她的钥匙还放在桌上,“这个丫头,真粗心,交给她的钥匙又忘这儿了。”
看来晚上就得给她等门了。
晚上,老两口一块儿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到九点的时候,按以往的习惯,老两口该休息了。苏老对老伴说:“你心脏不好,吃了药,早点休息吧。我有个看书的习惯,早睡晚睡不要紧,门我来等吧。”
老伴脱衣睡了。老头关了门,歪在沙发上看书。
外边起风了,苏老站起身,向窗外望,天灰蒙蒙的,天上飘起了雪花儿。
老伴翻了一下身,突然,坐起来,抬头看看墙上的表,说:“都十一点了,小慧来了么?”
“没有,同学聚会,要喝酒、谈天,说不上还要唱歌、跳舞。”
“喝点酒,叙谈叙谈就算了,还唱什么歌?”她披上衣服站起来,说:“老头,我睡了会儿了,你也睡吧!”
老头说:“你睡吧睡吧,又起来干什么?我是个夜猫子,一宿不睡也行。”
“吹什么牛?你也不想想,你多大岁数了?都70了,还和年轻时比?我去给她打个电话,让她快回来。”
“去去,这不多事么?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事,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时间,你一去电话,不把人家的聚会搅了?睡吧,有我呢,她叫门我会听到的。”说着,她把老伴又重新按到了床上。
老伴睡着了。一觉醒来,见老头歪在沙发上睡着了,身上只盖了一件大衣,一本杂志掉在地上。
老伴抬头一看,墙上的表已是凌晨五点了,天快亮了。
她把老头推醒,埋怨地说:“让你听门,你也睡着了,你看,天都快亮了。小慧怎么还不回来呢?”
“是啊。”苏老揉揉眼,站起身,抬头看看墙上的表,开开门,往外一看,门外静悄悄的。
“打她的手机吧。”
苏老抓起电话,按了几个号码,可是,电话里没人接。
“她是不是上她妹妹那里去了?他们吃饭的饭店,离那儿最近,给那里打个电话吧。”
“别都惊动了,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似的,等一会儿,天就要亮了。”
老两口依在沙发上等,心里总觉得有什么事,惴惴不安的。
7点钟,外边才有点儿亮。老两口站起身,相扶着下了楼。外面一片白,一夜的雪,把整个世界变成了银装素裹。
楼外有一辆车,被厚厚的雪盖着,他们走到了跟前,才发现,这车是女儿小慧开的那辆车。
苏老走到了车前,敲了敲车门,车门开了,小慧从车里走出来,揉着惺忪的眼,叫了一声:“爸,妈,你们怎么起得这么早?”
老婆一见女儿大吃一惊,说:“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到屋里去睡?”
小慧说:“我十一点就回来了,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我怕叫门吵醒了你们,所以,就钻到车里去睡了。”
妈妈一听,疼得掉了泪,说:“傻丫头,下雪的天,不冷吗?”
“不冷,早春的雪是暖的。”
老两口听了,点点头,眼里的泪不由地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