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
语文在中学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同样,语文教学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因此对中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对中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和改善非常不利,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中学语文教学当中,使两者整合在一起,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因此一定要提高对两者整合的重视。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音像技术及数字音像技术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一词中的现代两字清楚地说明了其与传统教育技术的差别,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将非常有利于改变传统教育中以黑板、粉笔以及教师的讲述三者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通过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及教学效果的改善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是非常值得被利用在教学当中的。
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相整合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枯燥,根本无法谈及提高学生兴趣的问题,但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能够使中学语文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解放出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将是非常有利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书本上的文章以声音及音响等方式进行演示,与此同时,还可以适当地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其了解到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
(二)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增强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中学生的培养要一改以往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主,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呈现更多的课外知识,为学生打造一个不一样的课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获取到其他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同时也使其能够开阔眼界,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育相整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及创新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相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避免多媒体屏幕成为黑板的替代品
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中学语文教师会忽略了多媒体教学最初的目的,这会导致多媒体的利用不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标准。大多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将多媒体屏幕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这样做仅仅是将黑板上的文字照搬到屏幕上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无异处,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这一点的重视,避免由于此种问题的出现,而造成多媒体资源的浪费状况的发生。
(二)要谨慎利用网络信息
如今互联网上的信息过于繁杂,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要使学生能够获得对自身发展有益的课外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在对网络信息进行提取时,要充分关注其与课堂的联系,不能将所有的信息都一股脑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样会导致学生抓不住课堂的重点,同时过于繁杂的信息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担,不仅不会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使其产生厌倦情绪,得不偿失。由此可见,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地利用网络信息,使课堂中所呈现的信息能够真正达到对学生的发展有利的标准,从而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典范,引导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其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及其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是值得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在其应用和实施中,还要注意不能使其成为黑板的替代品,同时对网络信息的提取也要十分谨慎,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为中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迅速发展,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把语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这是很值得探究的。
我认为探索两者最佳的整合状态,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找准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契合点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语文教材的感染力。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思想性又叫移情性。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典范的言语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家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结果,其中蕴涵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对于语言作品的学习,既不能阉割其中的情、意、道,也不能一味矫饰,人为说教,而是注重品味,潜移默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声像呈现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情、声、色、意俱在,感染力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现 代教育技术创设各种意境,或提供所需情景,使学生迅速沉浸到作品的情意之中。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情感自然流露,教师再因势利导,把学文与育人融为一体,这样,既能加快学生对词语的感知和理解,又能加深对语言作品的感悟,有利于语感的培养。
2、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增强语文训练的社会运用性。语文学科另一特点是具有工具性,即语文的社会运用性。语文知识到处可学,语文能力随时可练,因此语文教育必须突出“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增强语文训练的应用性,做到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不能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而必须给予学生大量接触语言的机会,以便他们模仿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能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各种练习方式和机会,便于学生观察、理解、练习,提高语文训练的应用性、广泛性、即时性,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教学质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能力训练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1、阅读能力训练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理解、识记、速度四个因素。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它包括领会字词的含义和感情色彩,领会文章的表现方法特点,领会文章的脉络思路,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和感染力强的优势,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优化阅读能力训练:
(1)创设意境,渲染氛围。文学作品表达的是作者在某一历史时期某种特定社会背景中产生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前要 向学生交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或用图片或截取录像片段或以音乐渲染在课内展示,有利于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增强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效率。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阅读教学常会遇到语言文字描述较为抽象的过程,或现实生活中一时难以见到的客观现象。例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进化过程,学生对此描述很难理解,无法读懂词句,特别是在说明文教学时,由于文体本身的特点,更易出现这种情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另辟蹊径,把影视或是自制动画引进课堂,化古为今、化远为近、化慢为快、化难为易、直观地再现这些事物或过程,以帮助学生读懂词句,理解课文。
(3)程序展示,理清文路。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即写作顺序,利用多媒体技术较容易做到这一点。如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从甲骨文到微缩图文》这类课文时,用电脑将景泰蓝的制作步骤输入程序并在屏幕上展示出来,配以图片和解说,学生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既生动形象又简明扼要,学生再读课文时,对文章的思路就非常清晰明了。
(4)拓展延伸,扩大视野。根据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上的那一点点内容,而应在课堂中不断拓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课本容量的不足,节省课堂抄写时间,是丰富、扩展教学内容的最有效手法。
2、写作能力训练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写作能力包括观察力、表达力、思考力、想象力,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1)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写作训练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命题,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各类人物、各种材料引入课堂供学生练习,充分满足教师写作训练设计的要求。其提供素材的直观、生动与丰富性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在这种氛围下练习写作,学生思维活跃、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2)提高观察的效率,引导学生思维。通常情况下,观察的情景往往稍纵即逝,有的观察还要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这样影响学生观察的实际效果,写作时产生思路不畅的情况。这时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引导学生思维,例如学生浏览了某个地方后写作文,假如这个地方景点甚多,学生极易顺序不分,乱成一团,假如将浏览的情景摄录下来,整理成条理清楚的课件,学生习作时,不仅条分缕析,而且通过重新看、重新听,一定能看清一些曾“视而不见”的景色,一定能听到一些曾“充耳不闻”的音响,获得一些曾“无动于衷”的感悟,写起来就能达到文思 意楚、内容丰富。
以上是我对中学语文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一些探索,仅是初步的。今后,我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教学改革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地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网络环境和数字化技术开展的网络学习活动已发展成为实现学习的终身化和社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网络环境下,要使大学生具备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一切有效的现代化育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特网上浩瀚的学习资源及其不同于传统学习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由于学习者的网络技能和学习风格等不同,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其中关于网络学习行为方面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的热点之一。所以本文就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因素的分析 进行表面上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学习行为 能力 发展 趋势
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是开展网络教学系统设计和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旨在希望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展开研究,为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基本思路分为四步:(1)网络学习的出现与发展;(2)如何评估网络学习行为,根据相关知识和我国大学生对网络学习行为的认识进行阐述;(3)网络环境因素对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4)网络学习的发展前景。
一、网络学习的出现与发展
网络教学是随着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处于时空准分离状态,其发展主要是借助于网络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教育优势,如提供丰富充足的学习资源,教学内容更新快速,师生交互形式多样化,学生反馈及时等,这些作用都足以使网络教学成为现在网络学习的首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迅速转变。网络媒体从一登上舞台就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信息优势,迅速地进入了管理、金融、商业、通讯、新闻、医疗、教育、技术、产业、娱乐等一切与信息紧密联系的领域。网络媒体具有无法替代的实时交互功能,这让网络教育成为一种极富自身特色的崭新教育形式。
1996年8月,在美国由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等10个州,各州认可的、各高等院校承认课程学分的网络虚拟大学创建了,学生在网络课堂中上课、考试、完成学业并最终获得学士学位证书,从而正式拉开了网络远程教育的序幕。这一举措给网络学习者创造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学习支持环境,让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采用适合自己认知风格的学习方式,在任何时间地都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国外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学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开放大学,1998年有注册学生23万名,有4 万多名开放大学学生通过家庭或工作场所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英国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典范,经英国大学拔款委员会评估,在全英国101所大学中,基学科教学质量名列第十位,科研水平排名第二十七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说明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在中国市场,网络教育广义涵盖了所有以网络及其他电子通讯手段提供学习内容、运营服务、解决方案及实施咨询的市场领域。从细分市场看,可分为幼儿网络教育、中小学网络教育、高等网络教育、企业E-learning网络教育、职业与认证培训网络教育五个市场。
《2013-2017年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网络教育市场发展迅速,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541亿元,同比增长19.9%。网络教育中,高等网络教育仍占较高的份额,职业认证教育增长快,但整体份额仍然不高;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服务模式亟待创新,传统的视频类、互动性不足的网络教育模式需要进行重构。
从总体情况看,我国的网络教育市场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数据:我国远程教育1998年起步时全国仅有学生2931人,1999年达到3.2万人,2003年已经达到230万人,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表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不过,随着国内的信息化程度,网民对网络教育认知程度,以及学历教育社会认可度的提高,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很快。网络教育也在快速的跟进国际的步伐,但是也明显的存在着给及不足且不能普及,而如何使网络教育能够在中国市场长久生存且普遍的使用,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那么在普及用的情况下,如何使网络教育产生最大的利用价值也随之而来,因此面对如此多的棘手的问题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寻找的我们自己的真正的出路。
前瞻网认为,伴随企业资金募集能力的增强和社会教育需求的持续增长,未来网络教育市场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教育产业多元化、服务国际化和经营品牌化等趋势将不可避免。知识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们对知识的重视 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年代。随着中国网民快速增长和对电脑操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网络教育的支持,网络教育市场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二、如何评估网络学习行为
现代网络学习模式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采用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它可以克服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形成一种主动、协作和开放的学习模式,充分考虑并设计双向教学环境,采取有提问、有反馈、有交流的教学方法。
由于网络学习行为对社会的波及层面比较广,下面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2.1、网络学习对老师来说是一场职业的变革
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将使教师的的职业变得更为专业化,教师的身份既是现实世界中面对面的教师,也有出现在网络中的虚拟教师,网络学习必将使教师的职业和职能产生重要转型,社会对教师的专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变“讲师”为“导师”,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导”,也就是指导、引导、教导和辅导。教师从传统教学的“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此时的教师应该成为一位学习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
其次实现了从“师道尊严”到“师生平等”的转变,网上的互动、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对象的社会化,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朋友式,合作伙伴式的关系。
最后网络学习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21世纪是网络与信息的时代,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开展网络教学对教师是一种冲击,更是一种挑战,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能够运用现代化化教学手段,还需要根据网络教育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教育媒体,进行系统教学方法的设计。为此,教师要充分的认识自己在网络时代肩负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以,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广泛的应用网络技术与课堂已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2.2、网络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场学习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掌握,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导致了对学生知识过程的片面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网络学习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将学习过程更多的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学生来说,网络学习是一种“链接式”学习,即学生利用网络的链接实现学习的非线性化。“链接式”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过程,使选题、开题、研究、结论整个过程都可以成为一种创新活动,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所以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上的变革。
三、网络环境因素对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
任何一项科技创新 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 应运而生的,网络自主学习也不例外。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有大有小。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即赛伯空间(cyberspace)。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 速 发 展 无 疑 将 影 响 教 育 的 模 式。随着学校的教 学 设 施、办 学 条 件 的 进 一 步 改 善,计 算 机 将 成 为 学 生 探 索 知识 的 重 要 工 具。随着学校的 教 学 设 施 办 学 条 件 的 进 一 步 改 善 计算 机 将 成 为 学 生 探 索 知识 的 重要 工 具。学 生 的 学习渠道不再仅仅是从教师那里获得,也不再仅仅表现在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上,而 是 凭 借 信 息 技 术 这一 现 代 化 手 段 多 方 面 多 层次 的 获 取 知 识。在学 校,网 络 逐 步 成 为 学 生进 行自 主 学习活 动 的 有 效 资 源,并 成 为 教 与 学 双 方 面 的 重 要 手 段。
网 络 教 育 正 和 我 们 走 得 越 来 越近,以 多 媒 体 技 术 和 网 络 通 讯 技 术 的 应 用 为 核 心 的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的 发 展,不 仅 带 来 了 横 跨 时 空 的全 新 的 教 学 方 式,而 且 促 进 了 教 学 观 念、教 学 过 程、教 学 模 式 等 的 深 刻 变 革,传统 学习方 式 已 表 现 出 它 的 局 限 性,网 络 信 息 的 传 播 冲 击 着 传 统 的 教 育,使主动的、探索式的、个性化 的 学习成 为 可 能,它 促 使 教 育 向 着 信 息 化、社会化、网 络 发 展。现行的《基 础 教 育 纲 要 》指 出“教 师 在 教学 过 程 中 应 与 学 生 积 极 互 动”,“促进学生在 教 师 指 导 下 主 动 地、富 有个 性 地 学习”,“充 分 发 挥 信 息 技 术 的 优 势,为 学 生的 学习和 发 展 提 供 丰 富 多 彩 的 教 育 环 境 和 有 充 满 乐 趣 的学习模式,培 养 和 提 高 学 生 自 主 学习能 力 就 成 为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热 点。
当 代 大 学 生 是 时 代 浪 潮 与 文 化 浪 潮 的 双 重 主 体,肩 负 着 社 会 发 展、民族振 兴 的 艰 巨 使 命,其 中 创 新 精 神 又 是 发 展 与 振 兴 不 可 或 缺 的 重 要条件。由此,现 代 教 育 理 念的 培 养 目 标直指创造性人才,而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又是以能力为基石,所以能力的 培 养 已 成 为 教 育 的 首 要 问 题。面 对 生 活 节 奏 的 不 断 加 快,生 活 空 间 的 逐 步 密 集,知 识 膨 胀 的 不可控制,传 统 的 课 堂 教 学 已 不 再 是 权 威 的 教 学 形 式,人 人 学习,终 身 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更使自主学习成为主要 的 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四、网络学习的发展前景
所有人离不开教育:早期教育、课外辅导、少儿英语、职业教育、出国留学、商学院、移民服务„„而在信息化爆发式发展的趋势下,网络教育越来越凸显出优势:
1、网络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了学习效率;
2、网络教育可以跨越因地域等方面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使教育资源共享化,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网络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1、资源利用最大化
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2、学习行为自主化
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3、学习形式交互化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并且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类型、人数、次数等进行的统计分析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4、教学形式个性化
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员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
网络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的匮乏,实现资源的共享,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发展网络教育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制定专门的计划,并组织实施。网络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和发展方向,也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方式。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开展网络教育。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制定了相应政策,使网络教育手段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中得以利用。在一些企业里还出现了虚拟大学,这可能是21世纪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家很重视发展网络教育,将其作为解决中国教育资源短缺、构建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教育还将有更大的发展。未来大学教育发展趋势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技术革命都带来了大学的巨大变革,这些变革使人们对大学在整个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和深刻。二十世纪末的信息革命将网络的触角向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延伸时,我们就可以预见,未来的大学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黄克斌;网络学习行为及其分析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黄萍;高校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3.张倩苇,桑新民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6期
4.赵丕元;影响学生远程学习行为因素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8期 5.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相关资料 6.百度词条中的“网络教育”
南阳理工学院
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研究
姓名:潘婷婷
学院:经管学院
学号:1103125040 序号:b32 班级:11国贸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_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音乐学二班
孟 东 晓 学号:20105141217
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文章摘要:几十年来,教育技术学在教育实践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者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它的发展将对我国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1随着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信息技术以其信息的迅捷、交互、海量等显著特点与教育教学有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通过整合,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了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
教师在教改中是起决定力量的因素,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对教师从技术与思想两个层面加强培训,积极参加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三个模块学习和考核,加强校本培训,力求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方法;进行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软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践工作。
当今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一重大标志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是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提高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教学出现了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轻思考、重书本轻实践、重传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的现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就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禁锢了学生发展的能动性,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此,学校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以实现学生主体发展为标志的。网络环境的建设为人机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优势,将课堂上的教育中心地位转向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运用人机交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媒体进入课堂,教师利用各类教学软件引导学习新课,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视听印象,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图片或是视频,与课件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这样人机交互式教学的优越性,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使用电脑最大的特点便是其交互的功能,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指导性的教学中选择和准备种种教学资料,指导学生利用电脑网络获取与学习有关信息,完成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教学地理,可以利用软件《谷歌地球》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课本上的一些知识,使之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概念,这样再往下教学就能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了,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堂互动能力。
三、利用人机交互,进行综合素质训练,发展学生个性。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国际竞争更加剧烈的时代。人才是竞争的焦点,信息社会所需人才必须具备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即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利用人机交互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利用人机交互式教学时要时时抓住学生这个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顺利实现提升到能力这一高层领域,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人机交互式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学习的方法,达到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含义
信息技术,是人们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它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总称。整合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其出发点应当是课程,而不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和衡量标准是看其能否有效地改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贯彻新课程标准,达到课程预期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老师方面:研读教材和新课程标准,设计教案和作业,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工具,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以学生为本,学教并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加大信息的提供,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拓宽学生的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讨论、合作中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
学生方面:
1、课前,充分预习课文,为上课做准备。
2、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课后,教师提供相关网络,学生自觉主动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门新兴的现代教育技术,目前可以借鉴、学习的教学理论、方法和经验都十分有限,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一些教师为追新求异,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教学内容上看,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都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也就谈不上比传统教学的新与优。因此,不能离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来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学习的对象和主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形象思维为主刺激点,多姿多彩地呈现教学内容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境界,但是,如果过多地依赖感官刺激,势必使课堂教学因片面求“新”而让学生难以适应,教师从过去的“满堂灌”演变成现在的“满堂放”,由过去填鸭式的“人灌”模式变为“机灌”模式。有的教师一节课播放几十张电子幻灯片,学生只能是走马灯式地观看一个个画面,没有消化和理解的机会,结果是看上去生动、热闹,而实质上学生并无收获,课后也是茫然不知。此外,由于使用投影、幻灯等设备,学生长时间地处在光线不太明朗的环境里,视听感官处于高度刺激之中,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紧张感、疲劳感,这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也是不利的。
由于受“多媒体计算机无所不能”这种极端思想的影响,有些人甚至认为今后的教学活动不再需要教师,教师的作用可由多媒体计算机代替。一些教师在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让程序教学代替课堂教学,让学生整堂课按照计算机课件所给出的流程进行学习,表面上看似乎很符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但实质上是把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降低成了一种仅仅是信息传输的机械活动,课件代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些教师整堂课演示自制的电子幻灯片,教师就像解说员一样,机械地填补幻灯片之间的空白和解说幻灯片上的内容,这样一来,既失去了往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也影响了师生之间真实感情的交流,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看,机械地回答问题。
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它只能处于一种“辅助”地位,它必须依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能。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对学生特有的感情因素是任何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发展也正是在师生或同伴间直接交流实现的。
信息技术手段的出现给传统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革命,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中不能出现以信息技术手段取代教师、书本的情况,盲从信息技术,从而全盘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那必将会造成教育教学的偏差,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其主体应该是学科,而非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毕竟是一种现代化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辅助作用,不能代替全部。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电脑报》
2.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1998-05-18(1)3.《现代教育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素养论文
[摘要] 迅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有力地推动着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发展,也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为加快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使教育能更好发挥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教师必须尽快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信息素养,使我国的教育更快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化 信息素养
21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使教育更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急需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教育真正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特点
从技术层面考察,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是:
1.快捷性。现代教育技术能使信息的存储、传递和呈现方式及时迅速。网络能使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和广度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使地球在网络的联结下变成了“地球村”,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共享同一信息。网终教育的快捷和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不仅为学习者和研究人员节约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2.丰富性。现代教育技术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与途径。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老师、课本、借阅或购买图书、实验室实验等几种途径获取信息,而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教育的兴起,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有支持教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有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课程,有用电子作品创作的各类素材库,有供进行学习评价的试题库反馈系统等。还可以将被感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形式和过程,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现实化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学习者既能见到原子、分子结构、生物细胞、基因等微观世界,也能见到宇宙、大洋、原子弹爆炸等宏观过程。使难懂深奥的原理、定理等变得具体、生动、易懂。
3.自主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知识论观点。教师角色和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知识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原来知识容器变为学习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
4.开放性。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使教育变得更为开放。学习者不再受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甚至生理缺限的影响,只要具有操作信息技术技能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对象,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师生可以进行实时的研讨,交流和对话,有疑难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师进行辅导。在网上,既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调阅有关教材,又可以自由调阅相关的参考资料,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二、学校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信息良莠不齐。信息化社会,每个人都有参与教育信息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权利,致使教育信息难以得到质量保证。各种陈旧、有害、粗制滥造的信息泛滥成灾,这对一些好奇性强、鉴别难力不足的青少年学生造成极大的危害。
2.教育信息交流的即时性与信息内容陈旧性反差极大。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迅速,但在互联网上和一些媒体上却仍然存在着大量陈旧过时无用的甚至已经成为垃圾的信息仍然存在着,这与教育信息快捷与信息交流的及时性是背道而弛的,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优势的发展和信息的质量。
3.一些老师和学生缺乏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不仅挫伤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而且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活动。
4.投入教育信息技术的资金不足。我国政府教育资金的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仍然不足。而教育信息技术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价格极为昂贵,而且升级和更新换代也非常快。尤其是贫困落后的乡村学校和边远地区的学校,要购置信息技术的各种装备确实是难以办到的,这是制约我国学校信息技术发展与普及的一大瓶径。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尽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永远不可能替代教师的作用。教师不仅仍然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而且在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地位更为重要、任务更繁重、要求更高了。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表的教育报告中所指出的“在传授人类积累的关于自身的自然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教师始终是主要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
因此在广泛推广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今天,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信息时代,一个不懂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的人是无法有效进行教育教学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更无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的完美整合。时代赋予教师的教书育人使命更难以完成。因此,只有当教师能娴熟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使之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效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合格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合格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实现。由此可见,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受其教育思想、理念所支配,只有树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和创新,从而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以软件和多媒体方式给学生提供各种知识信息,以交互式的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进行探索式教学,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各种现代教育教学环境。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更新观念、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习的教学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建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师观。
2.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教育正处于向现代化发展的转型期。信息技术正在为教育构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有机结合的教育平台,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开创了一个更为开放、更为自由、更为灵活的教育环境。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的应用能力。
所谓信息素养是人们对这一社会现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人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要有全新的信息观念和信息知识。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全球优质信息资源;能用信息工具检索信息、编制课件,并能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二是要具有高效准确地获取、加工、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并要具有自行研制、开发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新的资源。只有从多层面和多角度努力,才能构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灵活性的综合能力素质体系。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出有益的贡献。
信息社会是学习化社会。教师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应该尽快提高信息素养,努力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培训的形式可根据我国教育和教师实际情况要灵活多样。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采用“面授+自学+远程教学”的培训方式是最好的组合.这既能解决教师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更多时间集中学习的矛盾,又能为学校节约一部分培训资金。
然而,培训目标的实现并非轻而易举的,而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尤其是西部地区老师的信息素养更令人堪忧。绝大多数教师都不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即使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真正掌握并能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也为数不多。面临教师信息素养普遍较低的严峻形势,迅速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迫在眉睫。其次,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培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和前提,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培训教师的主要渠道,是实现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育和教学的重要保障。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习,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把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好,使教师能尽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和教学,为教育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科学出版社,1996
[2]吴晓波:略论信息素质培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