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满足孩子们对天体知识的渴求》教案设计
目标:
1.对白天、黑夜交替的现象与原因感兴趣。
2.交流有关地球、太阳转动的知识。
准备:地球仪、手电;白天先生、黑夜小姐
活动过程:
(一)地球与地球仪
1.讨论地球仪。这是什么?与地球有什么关系?地球是什么样的?
2.地球仪上有些什么?不同的颜色表示什么?
3.我们中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4.地球上的光芒来自哪里?
(二)手电与地球仪的实验
1.教师将打亮的电筒照在地球仪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上红五星。
2.手电只能照到地球仪的一部分。
3.如果把手电当做太阳,照到光线的地方就是白天,没照到光线的地方就是晚上。
4.转动地球仪,请幼儿说说中国是白天还是晚上?
5.继续,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夜晚的转换情况。
(三)白天与黑夜
1.关于白天与黑夜的知识,你还知道些什么?
2.还想知道些什么?哪里能知道这些?
3.我们到了小学,可以识字,就可以多了一个方法。就是自己看书来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
设计与思考:去年也曾组织过这个活动,总觉得不能满足孩子对太阳、地球等天体知识的渴求。因此,我想把重点放在此处,那些原来教案中的关于“白天先生”“ 黑夜小姐”的设计,全都删除了。一开始就直插主题——地球。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都清楚地知道我们生活在大大的地球上。通过电视、网络等,有些孩子对地球表面的组成板块也有所了解。蓝色的是大海、是水,黄色的是陆地等等。对我们国家的版图,有的孩子也是知道的。
因此,我把目标定位于“知识的交流 ”、“感兴趣”。我希望通过第一个环节,解决地球与地球仪的问题。效果很好,孩子们达成共识,地球仪是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缩小版,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第二个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关于星球转动,产生白天黑夜。我们的实验是非常粗浅的、也是不科学的。
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知道,因为转动,所以有的地方能照到光线,有的地方则不能。于是就有了白天黑夜。期间,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们认为我的手电太小了,才让地球仪的某些地方不能照到。这点在备课时,我没有考虑到。幸好有的孩子带来了大的手电,于是,又一次的实验孩子们发现,再大的手电,总有照不到的地方。我们也一起探讨了照不到的原因,孩子们发现:因为地球是圆的、是个球体。
最后的环节,我希望吧孩子知道的关于星球天体方面的知识来个倾述与交流。现场来看,非常有必要。因为孩子们的交流欲被激发了,自己关于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希望与同伴共享;也非常渴望知道更多的东西。
第二篇:带着对知识的渴求
聆听有思想的声音
——国培心得体会 代晓云
我于2010年10月10日-11月10日,在省城哈尔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培训,本着对知识的渴求、领导的重托,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本次培训是由国家教育部主办,省教院承办,培训的目标有:
1、提高学员的专业化水平,2、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3、提高学员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4、提高学员的培训资源研发能力。培训内容分三个板块:
1、课程教学理念与进展(5个专题)
2、学科教学研究与设计(11个专题)
3、教师发展理解与行动(10个专题),培训内容切合需要,培训方式主要是专题报告,有时穿插话题研讨、案例评析,还进行了两次现场观摩----听课,既有理论提升又有实践看课,有专家讲座又有互动交流,培训效果较好,说实话我本人确实是抱着求真向上的态度去参加此次培训的,尽管环境不适应、想家、疲惫、但常常还是能感觉到紧张后的充实,因为自己知道这培训的机会来之不易,求之不得,通过一个月的培训,我深感自己知识的浅薄和经验的匮乏。通过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报告,观摩公开课,以及学员间的交流,我学到不少东西。培训带给我许多思考,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这次培训更多的是带给我的震撼和反思。同时也深深地触动我思考自己在成长中究竟缺少什么?
一、心中缺少目标
一位哲人说过:“心中是否有确定的目标是伟大与平庸的天壤之别,是聪明与愚蠢的分水岭。”同样,确立目标也是一个老师成长和尽快成长的准则。一位
专家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说北京某一数学老师,原来并不是师范毕业的,但她喜欢热爱教育事业,几经周折后当上了老师,就立志在三年后成为北京的名师之一。在这样一个目标引领下,她从备课入手,坚持一课三备。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原先备课上的问题与不足,并加以修正。三年下来,不但成为名师之一,后来还逐步成为国家数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核心人员之一。这个实例深深的感染了我,我觉得我们老师们应该以这位老师为榜样树立自己内心的目标,并坚定的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二、行动缺少思考
自己的教龄也不短了,一年一年的教、备课,一年一年的写。有时在备课过程中,还有抄参考书、抄教案现象,对于教学没有自己的思考。一种方法教到底,对待学生也是一成不变的老一套;布置作业大多是一刀切,考虑的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只顾教书,忘了思考,或者说思考的太少,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的并不多。
作为老师,应该思考教育,思考学生,思考人生。多思考,我们的教育人生就会充满幸福,学生的人生也会因为我们的思考而更加绚烂。新课改呼吁教师应该多思考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其学习理论。既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不勤于思考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和自身的发展也是相当不利的。
三、对待学生缺少爱
对待教育事业,我们要付出的是真爱,把教育当做生活中的主旋律,爱这个岗位,视“教师”为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爱学生,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无论对优生和差生都要大爱、宽容。爱是教育的本源和动力。用池塘和水来比喻教育和爱的关系是最恰当不过了,教育缺少爱就如池塘里没有水。没有
水就不能被称为是池塘,没有爱教育就没有希望。
四、课外缺少阅读
自己每天都忙于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根本就不会抽出时间来看书,认为已经有大把的辅导资料,足以应付教学,但是听了专家教授的讲座后,我觉得老师很有必要去研读相关理论专著,只有充分把握了理论知识,我们才能从更高层次上指导教学。
通过培训我还深刻的意识到,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而教,应该从各方面进行更新。
1、新的教学观:
“教是为了最终不教“,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在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与学是交互的、双向的、互动的、合作的。切忌注入式教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应更注重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要社会化,要有效的开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必须民主化,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不管学生成绩好坏,品德是否有缺陷,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教师要爱学生,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和积极评价学生,在信息时代,老师有很多地方不及学生,要有向学生学习的精神,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2、新的教师观:
“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要求,教学应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除了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知识外,更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3、新的教育观:
教育是一种职业,职业的要求在于忠诚;教育是一种专业,专业的要求在于
精湛。教育是一种事业,事业的要求在于现身;教育是一种科学,科学的要求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境界,境界的要求在于追求;除了更新观念以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实践,大胆创新。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合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要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迫切的愿望下进行学习,要形成一个民主、宽容、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持之以恒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大胆实践,才能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通过培训,进一步明确了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让学生收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远比教学生知识更重要。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应基于学生的发展,且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多以问题为中心,由问题展开,以“问题→猜想→验证→结论”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开启学生数学潜能,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一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趣—活—实—精—美”。“趣”即课前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活”即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教活,情感激活;“实”即内容充实,过程真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精”即设计精心,精讲精练;“美”即课堂氛围美,数学味道美,教师风格美,学生感受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努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而反思和改进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通这些天以来的学习,让我愈发觉得教学要有个性,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尤其是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开放思维互动,学习独立思考,要让课堂教学有效开放,课外学习有效延伸。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式,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做到充分利用,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争做一名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第三篇:《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设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教学重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与学法建议]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生活与消费,那么,我们消费的商品是从何而来的?(学生答:生产出来的。)因此,第二单元我们要来《学习生产、劳动与经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展示一系列的图片如衣服、汽车、光碟、书籍等产品,问学生这些物品是从哪里来的?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都是通过生产来提供的。让学生初步懂得消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状况决定的,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生产决定消费。然后通过课件用图片的方式展示这十几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并设计探究题。通过问与答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者的关系。
(1)从你记事起到现在你家交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你最想要的交通工具是哪类?
(3)你为什么还没有得到你最想要的交通工具呢?
(4)如果让你贷款买车或者支付首期的话,你会不会这样做?
让学生充分探究、讨论(时间10分钟),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归纳讨论结果:
(1)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坐不能坐地铁呢?(地铁还没建造出来)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从过去买一辆单车到现在买一辆汽车,从钱货两清消费到贷款消费,为什么过去不贷款买汽车呢?为什么过去是钱货两清消费而不进行贷款消费呢?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稳定了,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更乐观了。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人们首先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一旦生产力发展了,收入提高了,消费方式就会随之多样化。这说明了什么?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广州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交车不断的增加,出租车也在增加,人力车不见了,摩托车也禁止了,地铁开通了,这中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大大提高了。
(4)随着各种名牌轿车不断推出,许多人把购买高档汽车定为自己消费的目标,“有房有车”成为一种追求。在80年代之前人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目标呢?不会,因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汽车生产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
总结:因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所以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靠生产创造出来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继续归纳讨论结果:
(1)目前汽车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这么多汽车生产出来之后,汽车公司会发愁吗?他们愁的是如果车子卖不出去会该怎么办呢?汽车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无法得到实现,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由此可得知: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为什么近年来人们追去的是各种名牌的汽车而不是以前的“老爷车”?为什么自行车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少呢?因为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要求提高了,包括它的速度、安全性、舒适性等,由于广州的经济发展比较快,生活水平提高,对于交通工具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汽车美容等等,这说明了什么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要解决当前消费需求持续不振的问题,措施之一就是要大力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开辟更多的消费领域,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由此可知: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4)生产离不开劳动者,而劳动者智力体力的发展离不开对住房等生活资料的消费。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总结: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因此,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社会再生产
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否生产出的产品一次性提供给人们消费,这个过程就简单地停止呢?让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分析思考,从而引出话题“社会再生产”的概念及其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并对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指出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并用多媒体把这四者的关系展示出来。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根据上面已学过“生产决定消费”观点,进行设计问题:“要想提高消费水平该怎么办?”从而引出第二目内容“大力发展生产力”。
解读探究五,也就是课文34页的探究题,并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材料设计问题:
(1)结合图和亲身感受,说说我国生产发展的成就;
(2)谈谈近些年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
(3)为什么我国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还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由负责人进行小结,说明原因,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以及意义。①理论原因: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因素,并且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而推出要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B.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包括生产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其中生产者是决定因素,生产工具是主要标志,从而得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人才,重视人才,要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现实原因: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推理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在同学们充分理解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之后,引导同学们们思考应该如何发展生产力。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结合探究活动6,总结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科技为先、以人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科技关键靠人才,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人为本。
(3)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让学生明确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板书设计]
第四篇:孩子们的花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教师: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能说说喜欢什么花吗?
(设计意图:由“花”谈起,激发情趣,谈论与本课有关的问题,自然导入课题。)
2、看来你们喜欢的花真不少,有一群孩子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花,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喜欢花的吗?
(设计意图:设疑引出课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23课 孩子们的花
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师巡视,对差一点的学生多加关注。
(设计意图:进入课文,学习生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读课文,你都记住了哪些生字,还有哪些字不认识?和
你的小伙板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学习生字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记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几个词语,谁能读一读?
老师出示“早晨、园丁叔叔、小男孩、折花等词语,边出示让学生读,便将生字和相应的图画贴到黑板上,形成本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师随机板书,理解课文主
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谁能对照黑板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为更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
三、理解课文,体验课文主旨。
1、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都想读一读,行吗?(老师配乐朗 读。)请同学们在听老师读的过程中想一想:你喜欢课文中的谁?
(设计意图:老师范读,不仅可以指导学生读准课文字音,还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思考喜欢哪些人。)
2、先和小伙伴交流喜欢的人,再到班上来说,并说出理由。
3、谁愿当你喜欢的人物读一读?指名让学生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人的做法、思想有一个更深、更透的体会.)
4、分角色朗读。
师:如果把你们几个读的段落连在一起,会是一件多么动人的故事!想不想试着读一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对课文有一个深刻的感悟。)
5、演一演。
师:你能和你的小伙伴结组演一演这个故事吗?
学生自由结组演课文。
(设计意图:用自身去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思想、美好心灵。)
四、拓展。
师:假如你是花园里的花,你想对这位园丁或孩子们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并谈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
其实,对于你们来说,周围的大自然都是你们应该爱护的,对于老师来说,不仅要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还要用心来关爱你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但无论怎样,老师相信只要咱们努力,一定会让我们心中的花(老师将画有花的图贴到23 孩子们的花后面。)越开越美。
第二课时
一、学生复习认读二类字,用生字卡片游戏,进行指读比赛。(即4人为一小组,一人读生字,两名同学比赛指出这个同学读的生字,看谁指读的快。)
(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这个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分析,怎样记住这个字?(学生说或小组交流)
2、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观察后表达交流。(播放课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独立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及占格情况,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久而久之,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教师书空。教师强调:
孩:先写“子”旁,第三笔是“提”。
园:全包围结构,先写左中右边框,然后写里边的“元”,最后写下边封口的一横。
办:独体字,先写“力”再依次写左点和右点。
午:独体字,和“牛”字作比较书写。
座:指导“坐”的笔顺。
男:先写田,再写力。
4、描红。
5、在书上练习写字。
三、交流欣赏
小组交流、欣赏、评价,评选出最漂亮的给予奖励。
(教会孩子们欣赏别人的字,让他们在欣赏别人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提高写字水平会很有效果。)
四、反复练习
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23 孩子们的花
折下------很快枯萎
留下------开好几天
第五篇:《发展生产__满足消费》教案设计1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消费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
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意义。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科技;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一方面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也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经过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一定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在这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更明确地向学生指出:①我们的目标是“会学”;②我们是自由、富有个性、快乐的团队;③不怕说错,只怕胡说和不说;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2、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课文为基本载体,教师通过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意参与、设置具体情景,设疑导思,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合作探究学习法。结合课本中丰富的图片资料,注重联系生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今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爱国爱乡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探究“如何加大经济发展”来树立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意识。
四、教学资源: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课本及教学参考书
/ 9
人民网、新华网 自制的教学课件
五、教学纲要: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情景一:《昨天、今天和明天》
大婶:那时侯穷,他家啥也没有
大叔:不是还有一件家用电器。主持人:还有家用电器? 大叔:手电筒呗。„„
师:一个手电筒让大叔当年引以自豪,而如今我们家里都有什么家用电器?(学生回答略)
师:几十年的光景,是什么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产生巨大的变化呢? 学生: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引出课题——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设计意图)
情景二:展示多媒体课件《找时间》 60年代在天上 70年代在墙上
/ 9
80年代在腕上 90年代在腰上
21世纪在„„
教师设问: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变化?
学生:反映人民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
(设计意图)
情景三:真情对对碰,父母亲童年的玩具是
我童年的玩具是
现在孩童的玩具是
教师设问:玩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反映人民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父母亲可以增进与父母亲的交流与沟通,并能得到父母亲潜移默化的忆苦思甜教育,升华情感、确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亲身观察,体验生活(到儿童玩具店参观)感悟经济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实践基础。
引出课题——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讲授新课:
师:“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这个课题说明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现在我们一起探究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学生甲:众所周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大汉皇帝富有天下,夜夜笙歌、酒池肉林。什么样的玩意儿我没有享受过?令后世人自愧不如。
学生乙:你虽说金口玉语、一言九鼎,但你用过电话、手机吗?虽说夜夜笙歌、酒池肉林,但你见过电视、电影吗?
学生甲:这„„,唉!今非昔比
/ 9
教师设问:“今非昔比”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这说明生产决定消费,人民的消费不是由观愿望所决定的,而是由当时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的。
师:那么生产怎样决定消费呢?大家能不能举例说明,请联系生活事例来论证课本中的观点。
课堂探究:
(首先把全班分成四个行政小组,分别讨论和探究“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论点,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分队,有寻找原理理论,有举例阐述的,本组各小分队可以互相补充。)
学生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人民要消费什么,首先这东西必须要先生产出来,否则谈不上消费。就象小品《今非昔比》里大汉皇帝想打手机,那时有吗?想也白想。即使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起码有个前提条件是癞蛤蟆看过天鹅。
学生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一些新产品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民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比如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一方面使生产趋于自动化、信息化。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娱乐方式也有了变化,可以在网上购物、网上聊天。比如我们班的同学见面不再问“你吃了没有,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什么”,而是问“你的QQ是„„”。我爸爸也经常问他的同事说:“你博客了吗?”,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要去罗马做客。就象老人家常问什么是卡拉OK一样。
学生3:生产又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意思是说消费质量如何,够不够“档次”“名牌”有没有水平,取决于生产的发展水平。过去我们生产落后,人民见面关心的是“生存问题”,现在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变。比如,在“五一”节过后,大人互问“到哪里旅游?是本省还是国外?是坐火车还是飞机?是参加团队还是自驾车?”。再如过去是请客吃饭,现在是请客流汗——上健身房去锻炼。
教师进行适当点评:你分析的很对,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或举例说明的吗?(学生补充的事例略)
学生4:那么课本说“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是什么意思?
/ 9
(由于这个观点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好能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给于讲解)
师:大家想一想,生产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消费,生产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们高质量生活、高质量消费。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某种消费,是因为生产领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这种消费的念头和欲望。”大家能不能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学生:有了DVD后,热门就有家庭影院的消费欲望。正因为汽车生产有了极大的发展,人们才有了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纺织业、服装业的大力发展,人们才有不再满足于“有衣穿”而是要穿名牌,这种追求时髦追赶时尚的动力还是生产创造出来的。
师:(总结、过渡)同学们分析得对,生产是不断发展的,是随着生产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欲望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结束生产发展的历史,没有生产的发展,不仅谈不上消费,谈不上生存。但是,消费对生产也有它的反作用。有哪些反作用?
生:消费调节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被消费了,生产行为才算完成,生产也才能继续下去。因为,生产者生产的目的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只有把生产出来的产品让消费者买去了。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否则,产品积压,生产酒药受到影响。
师:这也就是说,消费实际上为生产提供了一个“信号”。那么,消费的这一点作用,对生产者有什么启示呢?
生:关注消费市场的变化,关注市场信息,面对市场。
师:对,消费市场的变化对生产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一点,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浙江有一家生产烟灰缸的工厂,出口到欧洲的烟灰缸小巧美观,口大缸浅,在欧洲一度很有市场,到了20世纪60年代时,这种烟灰缸很难卖了。原因是许多人在夏天都用上了电扇,风一吹,烟灰乱飞。该厂根据这一情况,生产了一种口小肚大的一款,于是又开始热销。到了80年代,这种口小缸大的烟灰缸销售又不乐观。原因是许多家庭里不再用电扇,而是用空调。这种口小缸大的烟灰缸显得不美观了,并且难于清洗。该厂有生产了一款口大、透明、不深不浅的烟灰缸,5 / 9
很快占领了市场。三款烟灰缸使该厂一直红红火火。请问同学们,这当中什么起作用?
生: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从电扇到空调的使用,引起人民对消费的不同需求,对工厂的生产起了很好的调整和导向作用,引起了企业的生产变化。
师:2008年第29 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申办奥运会是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事,这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巨大的利益。那么申办奥运会有哪些利益呢?
生1:主办城市要进行基础设施、体育设施的建造,这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等。
生2:举办奧运会,帯来了主办方城市的住宿、交通、餐饮、还有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生3:我在互联网上査到,北京为举办奧运会投资达1800亿元,经济学家认为,从申办成功到举办奥运会,这7年内,奥运会将平均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3-0.4个百分点,这巨大的利益是世界各国不遗余力地申奥的根本原因。
师:大家分析得有道理,这说明了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道理? 生:进进力。
师:消费对生产还具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接着举例分析。
生: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消费的结果是生产出了人的体力和智力,生产岀了劳动力。
师:这对生产有什么反作用呢?
生:毎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有一个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消费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各种服务,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有一定素质的劳动者,因此,消费提高了劳动力的质量。如精神消费提高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劳务消费使劳动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这就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师:对,这样一分析,我们就更明白,请大家注意,消费为生产创造出的是“新的”劳动力,这个“新”就体现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素质的增强、积极性的提高等方面。消费还有什么反作用呢?
/ 9
生: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俗话说“钱,只有在使用的时侯,才叫钱”这句话体现了消费的作用,挣钱就是为了用钱,生产就是为了消费。
(设计意图)
师:(小结)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糸系中,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这二者对立统一,为了加强对他们的认识,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则材料,我们分成两组,各选一题,现场辨论。
(多媒体课件打出材料)某鞋业公司为了要拓展海外贸易市场,派出两位推销员到南剖非洲去进行市场调査,当地居民习惯光脚工作和生活。于是推销员甲向公司总部回复说没希望。推销员乙却说大有发展前途。如果你是该公司的老总,将釆纳谁的意见,南非是否有发展空间。我们分成两组。一组主张在南非拓展业务,另一组则反对。
(明确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分为八人小组,以四人为一方按辩论赛的要求、做好准备。要求其余的人填好纪录卡上交,作为课堂作业)辩论过程 主要观点:
正方:主张在南非拓展业务
(1)消费市场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商品生产者开拓出来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2)一个消费市场的开拓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新的消费热点是需要精心培育的。
(3)时代鼓励开拓创新。反方:反对主张在南非拓展业务
(1)商品生产者必须面对市场,产品必须适销对路。
(2)开发新市场,占领新市场是商品生产者的理想和追求,但是新市场的开发不是想当然的。主观臆断的。利益与风险并存。要反对开发的盲目性。
(3)生产决定消费,南非没有穿鞋的习惯由来永久了,并非市场空白点。消费者的需要才能形成市场。
/ 9
师:(教师对辩论赛进行综合评价各队同学的表现)
其实这个辩论的主题在于告诉人民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正如反方同学所说的要面对市场。但是我们不能拘泥于这种认识,要有创造性思维,如正方同学所说的,市场的空白点正是商家的用武之地。一旦开发成功,占领该空白点,那么这个新的消费热点就会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这就是消费的反作用。
(设计意图)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生:
师: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王选、金怡廉、刘东升、王永志等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他们是自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此外,国家还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大力发展生产力?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方法引导)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应当从多角度去分析:(1)分析国情,通过对国情的分析应明白,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国家的根本任务。(2)从科技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分析,说明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技发展与创新。(3)从改革人是发展的动力切入,说明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来推动。通过多角度分析增强学生的国情意识、科技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
思路1: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大的国情;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摆脱落后,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后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思路2: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 9
思路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思路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客观规律。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租金生产力的发展。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