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维的误区美文
思维的误区
人类的思维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认知是思考的行为或者过程,它可以让我们迅速地处理大量的信息。然而,我们的认知并不完美,在某些时候,我们会制造判断谬误,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认知偏差。每个人都会出现认知偏差,它不受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智商等因素的影响。认知偏差的事例有些为大家所熟知,有些不常见,但它们都很有趣。
赌徒谬论
一件事已经发生过了,那么此事将来发生的几率就会改变。实际上,这种说法是谬论。必然概率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比如你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掷出了100次正面朝上,在接下来的这一次,背面朝上的概率仍然只能是50%,不会增大也不会减小。很多人都认为概率是会发生改变的,特别是在的时候。举个例子,一个赌徒在玩轮盘,那个小球已经连续4次停在黑色区,赌徒就想:下次应该停在红色区了吧。实际上,赌徒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小球在下一次转到红色区的几率仍然是47。37%(轮盘共有38个点区,其中红色有18个)。这本来是显而易见的,但几乎每个赌徒都相信概率会改变,正是这种思维的误区让他们输得血本无归。
成见效应
根据一个人某方面的表现,就对这个人下总体的结论。这就是成见效应。对职员的评价往往就会这样。不妨来看个例子:某公司职员毕夫连续3天都迟到,他的上司就会把他评定为思想散漫不爱工作的人。毕夫迟到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或许车子坏了,或许家里出了什么意外,或许碰上了糟糕的天气。但上司并不管这些。所以,毕夫就因为某个无奈的原因,被认定是一个不好的职员。
一个人的外表也很容易让人产生成见效应。一个长相丑陋或者形象猥琐的人通常会被认为容易做坏事,而那些容貌漂亮或者有魅力的人则很容易受到欢迎,常能得到好的工作或者其他更好的对待,“以貌取人”是常见的现象。
双曲线贴现
有两笔钱,一笔金额较小,一笔金额较大些,金额较小的钱可以马上到手,金额较大些的钱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兑现,有不少人宁愿选择金额较小的而放弃金额较大的。这就是双曲线贴现。在人类的各种研究中,有很多与决策有关。我们知道,一个决策从开始提出到最终拍板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在二选一的决策中,时间的推迟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举例来说,有不少人宁愿今天只拿20美元,也不要一年以后的100美元。因为他们认为,一笔钱现在取比将来取更稳赚。也就是说,同是1美元,今天的价值比明天的价值可能会更大。假设银行现在的利率是9%,一个理智的人是不会在意现在取91。74美元,还是一年后取100美元的。但是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二者之间相差多少我们才会选择取现而不去等待?你愿意一年后取100美元,还是现在取50美元?或者现在的金额更少呢?你的临界线是多少?
承诺升级
承诺升级是指人们对已经显露败象的事情继续坚持下去。我们这一生做过许多决定,有些决定是错误或者考虑欠周的。按理来说,我们应该放弃这些失败的决定或者从其反方向进行着手。然而事实上,有的人不但强迫自己继续坚持自己的选择,还会投入更多。举个例子:你用大半辈子的积蓄去做一单生意,6个月后,很多迹象表明生意会失败。从逻辑上讲,你应当想方设法缩减损失并终止这单生意。但事实往往是这样,由于你已经把半辈子的积蓄投了进去,你会决心硬撑到底,并投入更多的资金希望能扭转局面。
安慰剂效应
某种物质实际上是无用的,你相信它有效,从而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安慰剂效应。这种反应在医学上尤其普遍。报纸上曾有报道,一位医生给了病人一种药,说这种药会很有效,结果,病人的病情真的得到了改善。其实,医生给病人的药只是糖片。到目前为止,安慰剂效应仍然是一个科学谜题。有理论说,安慰剂有效是“期望效应”的结果。比如,患者期望糖片(其实他们不知)能改善他们的病情,所以他们自我感觉病情得到了好转。然而,这无法解释无效的药片究竟是如何减轻病情的。
当然,产生的结果是好的方面,我们称之为“安慰剂”;如果产生的效果是负面的或者是有害的,就要称之为“反安慰剂”了。
第二篇:怎样摆脱负面思维美文
当我们站在镜子前,可能经常会对自己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比如:我今天看起来太胖了,或者,我看上去开始变老了。我们都有过类似的想法,却没有意识到这些负面的思维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多大的伤害。我们把自己说得、想得越是糟糕,就越是在头脑里给负面思维大开方便之门。
朗达·拜恩写过一本名叫《秘密》的书,他在书中告诉我们,是我们的思想创造了现实,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要在头脑中为自己设想出一个积极和幸福的未来,这样,美好的未来才会到来。这是一个事实,不过从更深一层的心理学上来讲,你的潜意识会告诉你,你的未来美好与否,和你此时的想法无关。如果你认为自己没资格获得想象中的成功和幸福,那么你就无法达到你的目标,也无法完美地实现你的最终梦想。
人的个体不同,想法也不同,这些想法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家长和老师们培养我们长大,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思想体系,他们把这些思想灌输给我们的方式对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我们在成长中的言行举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如果在我们小时候,我们听到的是“可爱、漂亮、聪明、健康、快乐而且能够实现所有理想”这些积极的话语,我们在潜意识中就会相信这些信念,也就有信心为自己创造一种幸福、积极的生活。
不过,孩子们也可能听到大人们说,生活是艰苦的、是具有挑战性的,听到大人们说他们没用、愚蠢、脏、肥、丑这样的负面话语,孩子年幼的大脑中不断地吸收着别人的负面思维,久而久之,他们就把这些不好的思维当成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孩子的思想就如同一块海绵,听到的所有信息都会融入他们的思维中,成为他们的观念。这就意味着当他们长大一些、能够给自己一个更真实的评价时,他们的理性认识也许就会发现自己以前听到的评论都是不正确的。然而在更深层的思想中,他们仍旧相信着自己小时候听到的话。如果不把那些起初的负面思维清除掉,代之以正面思维,那些负面思维就会在一个人的潜意识中永远影响着他的行为。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去掉我们积习已久的负面思维,从而在大脑里给自己建立一个积极的人生之路呢?
我们最好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开始,比如我们站在镜子面前的时候,先要知道自己都有哪些想法。闭上眼睛一分钟,把所有那些陈旧的负面思维集中起来,想象着把它们写在一块摆在你面前的黑板上。然后想象你拿着一块板擦,一点点地把这些负面思维全部擦除干净。现在想象你拿起了一支粉笔,在这块黑板上写下你希望得到的正面的思维——我很漂亮,我有着标准的体重。做一个深呼吸,想象着自己吸收了这些写在黑板上的积极话语。体会到位后睁开双眼,看着镜子,继续重复这些积极的话语。这个非常简单的练习能够帮助你在每次面对镜子时知道如何让自己以更为积极的心态生活。
当我们学会在生活中做出小的积极改变后,我们就会在大脑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这不是说给自己确定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那样做只能让大脑感到难以承受,进而关闭智慧的大门。
在一个人学习一门外语时可能也是这样,你越是想着自己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你的学习任务就会变得越繁重。但如果你能把学习任务化整为零呢?比如你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定为每个星期只学习20个单词,一个星期后,你就真的学会了这20个单词,这样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从而增加你以后的学习信心。你会继续以每星期20个单词的速度学习,然后有一天,你会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可观的单词量,这在几个月之前你还觉得是件不可能的事。
这只是举一个例子,其实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都适用,比如进行一项体育运动或节食。只要你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方面进行小小的积极改变,你都会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新的、积极的思考方式,从而为你在创造一个幸福的未来中铺平道路。
第三篇:走出传统营销思维的误区
走出传统营销思维的误区
传统营销的概念一直在倡导“顾客导向”,“顾客是上帝”的理念至高无上,营销必须满足顾客的需要和需求。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当所有的企业都把顾客敬为上帝,都在满足同一批顾客的需要和需求,那么,情况又会怎样呢? 目前任何行业都存在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市场的争夺,他们都接受同样的管理理念、营销理念。大家都在通过广告的声音,不断向市场顾客大声地重复同样的内容“我们是真正满足你需求的”,但是这种行为却招来顾客的反感,因为顾客每天要接受同样的声音百遍、千遍,使广告已经演变成了一种骚扰,失去了传播效力。
在疯狂的广告轰炸下,人们对所需求产品的了解不断地加深和专业,他们会形成自己的选择和判断的方法。而市场人群的不同,导致市场是以人群的不同认知能力来划分。经济能力对消费的影响力在逐步的淡化,人们的消费习惯在向着适合是最重要的理念一侧倾斜。
所以,营销对当代的企业者早已发出了需求变革的信号,仅仅满足顾客的需要和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了解你的潜在顾客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认知,来判断和购买,你必须了解他们的心智。根据不同心智认知划分和确认你想要占领的细分市场,然后,聚焦全力占领心智认知,在心智中建立你的第一和稳固地位。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提醒企业者尊重你的竞争对手,因为破绽百出的对手不是对手,他不能有助于你的提高。真正的竞争对手的弱点是不易被发现的,但是世界总是阴阳两面的,在强大的对手都有薄弱的环节,而发现并抓住发起攻击的这个过程就是你强大起来的契机。商业计划或战略制定中,或许我们不能仅仅盯住市场顾客,要对竞争对手同样的关注和分析,商业之争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你必须像个将军一样做到知己知彼,战场地形不过是被利用的对象,如果你清楚地知道对方会如何利用战场,那么制定的对策才会是真正有效的。
千万不要再像以往那样高喊着冲锋了,真正的变革都是在悄无声息中到来。而这样你的胜算几率会更高。
第四篇:利用他人的思维美文(共)
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曾有一段时期要在准点飞行方面成为欧洲第一,该公司的总经理简·卡尔岑不知该从哪里着手,便四处寻找,最后他发现了一家单位,认为由他们负责这件事情最适合不过了。
于是,卡尔岑找到这个单位的领导,对他说:“我们想在准点飞行方面成为全欧洲第一,需要做哪些工作,多长时间?你过一两个星期来见我。”
一个星期后,那个人果然来找卡尔岑,说能够做到,大约需要6个月的时间,150万美元。
卡尔岑立即说“很好,那就开始干吧。”
那人大为吃惊,说“我想向你汇报一下,我们打算怎样干。”
卡尔岑说,“怎么干都行,我不在乎。”
大约4个半月后,那人打来电话,向卡尔岑汇报了——他的工作已使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赢得了第一。他们只花了100万美元,还有50万美元的节余。
对于这件事,卡尔岑很有感触地说:“假如我去找他,拍拍他的肩膀说:‘你看,我希望你能让我们公司在准点飞行方面成为欧洲第一,给你200万美元,我要你如此这般地去做。’6个月后他就会来见我,对我说:‘我们已遵照你的指示做了,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们还没有完成任务,大致还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还要再花100万美元……’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这不过是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却很耐人寻味,反观我国一些管理者习惯于事必躬亲,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亲自做才能觉得放心,似乎别人都是靠不住的,其结果是自己疲惫不堪,办事效果也欠佳。
第五篇:正面思维的力量美文
俄罗斯科学家为奥运会运动员设定了四种不同的训练方法:
第一种,100%的体能训练。
第二种,75%的体能训练及25%的心理训练(或是叫做创意性思维)。
第三种,50%的体能训练及50%的心理训练。
第四种,25%的体能训练及75%的心理训练。
结果显示,在训练中,素质提高最快的是运用第四种方法的运动员,尽管他们所接受的体能训练是最少的。相反,第一组素质提升最慢,尽管他们接受了最多的体能训练。多年来,这一研究都激励着人们,通过想象力与执行力的结合以达到最完美的结果。
也有名人用过这样的方法。我最喜欢的是金·凯瑞的事例。1987年,他给自己开了一张一千万美元的支票“作为演戏的酬劳”。在他早期起伏不定的演员生涯中,这张支票被放在贴身的钱包里,作为终极目标不断激励他。他的兑换日期是1995年的感恩节。1994年,他因为电影作品而挣得一千万美元。自那以后,他开始预想自己未来的成功,这一方法助他取得了现有的成就。
莎克蒂·高文在其著作《创造性思维》中,将这种思维方式定义为:“运用心理影像和自我确认的艺术,可以给生活带来积极改变。”它在运动员、音乐家、教育家,甚至正与病魔作斗争的人当中广为流行,它的本质其实就是正面思维。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做到,相信自己可以,或是相信自己能完成某件事,你就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够做到的相应预期上,你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