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河灯,寄托与传承同行杂文随笔
我国民间的岁时节令,俗称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七月半”,这天,既是中国道教的“中元节”,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民间则因传说这天是鬼门大开之日,所以称之为“鬼节”。一页日历,三个节日,既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又有共同的表达形式,比如说,白天祭祀祖先;黄昏焚香布田;夜晚水边放灯。
放灯,就是放河灯,绍兴人称“点湖灯”。据说,放河灯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当时只有僧人在放生池里放河灯,后来流传到民间,成为人们寄托对先人的思念,普渡水中怨魂的祈福习俗。现代女作家肖红写过这样一段文字: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按旧时民间说法,河灯是给冤魂怨鬼引路的,灯灭了,河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怨鬼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河灯的制作材料、工艺没有特别之处,只要适合在河水中流放,保证能平稳漂流且灯火不灭就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做河灯的材料也是就地取材,用得最多的是水蛤的外壳,绍兴人称为“壳子”。水蛤是淡水湖的贝类,外观很像河蚌,两者之间,估计也是文蛤与花蛤的关系。做河灯选用凹陷较深的“壳子”,里外轻盈光滑,越大越好。用“壳子”作底,搓纱线成芯,蘸上香油,点亮后轻轻放入河中,任其漂泛。但是,“壳子”做的河灯有一个缺点,就是自重大,吃水深,河水波动,容易沉没,所以点“壳子”做的河灯时,人们会用晒干的稻草挽个草秸,垫在“壳子”底下增加其浮力。
如果没有合适的“壳子”,家里的大人会在这天买个西瓜,切成两半,让孩子用调羹勺着吃,强调把瓜瓤刮干净后,吃剩的青皮就可以做西瓜灯了。西瓜皮含较大的水份,香油、灯芯无法点燃,白天祭祀剩下的蜡烛头正好可以派用场。也有的用小油漆罐做成煤油灯,安装在西瓜灯底部,使河灯燃放时间更长。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制作河灯多采用泡沫塑料,蛋糕盒子是简单常用的,只要用彩笔在其外表涂上祈求平安的图画,周边插上竹签彩纸糊成的旗帜,盒底点燃三、五支红蜡烛,在水面漂流几小时是没有问题的。如今,人们喜欢用泡沫塑料做成车辆、轮船或军舰模型,同时应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使传统意义的放河灯,演变成一场航模赛。
在绍兴,也许是约定成俗,七月初七,“乞巧节”,是女孩的节日,摘荆叶、洗发辫、玩巧针,几个女孩凑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七月十五,既然称为“鬼节”,自然得“敢拆天”的男孩唱主角。这天,男孩们早早吃完晚饭,便把精心制做的河灯摆在河埠头,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占个好位置,近水楼台,天黑后第一个放河灯,可免与其他河灯“磕头碰脑”挤在一起;二是炫耀成就,守着忙了好几天做成的河灯,听听长辈们的夸奖,心里的滋味蛮不错的。
天渐渐暗下来,人们纷纷点亮河灯,选择一个宽畅的河埠、一处平缓的低岸,或划一条乌篷小船,将河灯放到水面上,用手掌轻拔河水,送河灯驶离河埠,然后伫立岸边,目送自己的河灯随波逐流,渐渐远去。
一盏、二盏、三四盏,五盏、六盏、七八盏,随着河灯数量的增加,一时间,水映灯影,灯耀波光,忽明忽灭的灯火似点点繁星,在轻盈的碧波上跳跃漂移。河岸上,放灯的人们内心满怀虔诚,默默祝福着属于自己的那盏灯、那颗星,能绕过险滩、越过暗礁,亮到崭新的明天,漂向理想的彼岸。
一盏灯,就是一颗心,既是情感的寄托,更是文化的传承。
第二篇:与爱同行杂文随笔
2015年的元旦假期,没有去什么景点玩,也拒绝了一些朋友的邀请,开车去了福利院,看望那些孤儿和贫困儿童。车尾箱里塞两箱东西就塞不下了,只好放在车子后座上。
去的是广西的“蒲公英之家”,位于北流。
这是一间非营利性的纯公益行为的民间福利机构,一直都在为一些孤儿和贫困儿童竭尽所能的提供学习生活以及成长的一个基本环境。
今年已经有四十多个孩子,五六岁至十五六岁不等。
我们去的时候,因为是节假日,只有一个管理人员和一个阿姨在。到达时孩子们刚刚吃完饭,有一个孩子远远看到,向管理人员拿了钥匙过来开大门的锁,方便我们的车子开进去。
虽然是孤儿,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活泼开朗的模样,脸上依然挂着淳朴和纯真,也许他们已经忘记了很早之前自己是怎么成为孤儿的,但是现在他们在蒲公英之家有玩伴,有阿姨,那里是他们遮蔽风雨的家。
坐下来时,孩子们乖巧地端了茶水过来,喊着叔叔阿姨新年好,然后凑在一起聊天。阿姨为大家分配水果,没有人抢夺,只有互相谦让。这点让人十分欣慰,他们没有我们富裕家庭中独生子的那般娇贵,因为不曾被溺爱,很多孩子早早就学会察言观色,在他们这个本该一派无忧的年级里,过早地学会了一些成年人才该有的东西,这点又让我觉得很心酸。
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姑娘,有着及肩短发,她怔怔地低头看着我的高跟鞋,说,阿姨,你的鞋子真漂亮。
可是,当我低头看到她脚上的鞋子时,已经是破损的模样。心头涌上酸酸的感觉。
拉她过来,问她,你喜欢什么颜色?下次阿姨来的时候买给你。
她怯怯地说,谢谢阿姨,我的鞋子还能穿,不用买。
忍不住揉揉她的头发,再三追问之下她才说她喜欢粉色,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
之前去过很多福利机构,因为社会的商业化,很多福利机构已经不单纯是在做慈善了,打着做慈善的口号,骗取了大把人的同情与支持,最后却做出了太多让人失望的事情。这也是闲着一旦提及什么中间机构来做捐献时,多数人会拒绝会质疑的原因。包括我。我这几年从来没有再通过中间机构做过捐献。偶尔在云贵川或者在其他的省市,途经时会特意去看看,仅此而已。
蒲公英的花语是停不了的爱,当初取这个名字的时候自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关注,皆由个人资助才得以建立。对于各种活动和募集,并不愿意刻意而为之,一直在秉持着初心想要为孩子们建立一个爱心之家,在这个爱心之家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不会有心理上的自卑与障碍感,也不希望他们走出去时别人会有任何不同于他人的眼神来看待。
善良与爱心,都不是能够假装出来的东西。
炒作与欺骗,也不是能够蒙蔽世人眼睛的。
可是,那些慈善之举也一直没有中断过,那些不愿意露面不愿意出现在公众面前不愿意以此来博取名誉的人,依然默默关心着这里。
我也相信以后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我始终相信有爱的人依然无时无刻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回来之后,恰巧朋友聚会,就聊起福利院的事情,众人都唏嘘不已,为自己奢华的生活而不曾珍惜,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幸福,为福利院的孩子而感到心疼。
明日又要出门,出行前,前两天一个女朋友拎来一大包衣服,今天另外一个朋友又在百忙之中送了一大箱子文具过来,拉到我的车库,从车上沉沉地搬下来,我和她两个人才勉强搬进电梯。
是很美的姑娘,大眼,浓眉,笑起来的时候,唇角上扬起来,十分阳光。又擅长穿着打扮,有着洋气的气息,走到哪里都会吸引来一片追随眼光的那种。她也常常在做一些善事,放生,捐助等等。
我身边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她们虽然生活在很好的环境里,却并没有因此变得骄横冷漠,相反,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都潜心学习过,受过国内国外文化的熏陶,没有歧视之分,只有从容之感,皆有自己的职业与事业,风生水起地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在提及她们的时候,我会觉得骄傲之感油然而生。
朋友自言也是弃婴,养父母的恩情大过一切,并且为了她没有再生孩子,给予她力所能及的一切,良好的教育,贴心的爱和照顾……使得她成长到如今,出落得不仅如一朵迎风盛开的蔷薇,坚韧更是成为自身气质的一部分。
她说没有埋怨过生父母,或许他们有自己的难处,至今也不知道在哪里,养父母就是亲生父母。
我爱她的善良,也爱她的豁达,越来越觉得她的美是无法超越无法忽视的。
这大约才是真正的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
我也希望福利院的孩子们,长大以后同样能够拥有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
第三篇:瞎聊夏商周文字传承杂文随笔
约公元前21世纪,启继承父亲大禹部落联盟首领位,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新首领,夏朝建立。约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夏朝灭亡。
夏朝的建立有着划时代意义。首先标志中国从原始社会迈入奴隶社会;其次王位的禅让制变更为世袭制。先声明,以上两个标志是历史课本说的,本人持有保留意见。第一个,即使21世纪的今天,中国某些民族依然保留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甚至保留母系氏族的“走婚”习俗。第二个,夏王朝以后的王朝,一直到宋朝,王朝更迭时期,都会表演一下“禅让”的大戏。
今天的重点不在这里,所以不多啰嗦。
近年来,考古发现不少疑似夏朝文字,可很少有人能辨识。大家发现,商的甲骨文与夏朝文字,同源但没有继承关系,这是为什么呢?
大禹为皇帝六代玄孙,夏朝其实是黄帝的直系血脉,与黄帝同姓姒。
商严格讲也是黄帝血脉。黄帝曾孙帝喾(又俊)生契,姬姓,契为商汤先祖,汤为子姓。
夏、商同为黄帝后人,为何商朝没有沿用夏朝的文字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文字起源说起。
几千甚至上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某些物品上刻画有特殊意义的符号或者图画,这些符号或者图画就是文字的前身。约五千年前,黄帝统一黄河流域部落,组成华夏部落联盟。当时黄帝面临一个很大的困扰,即各部落之间如何交流;可以想象,当时的蚩尤部落联盟的交流方式与黄帝部落的交流方式肯定是天差地别的。为方便上下级部落之间的交流,黄帝命令仓颉整理几千年来的各种交流符号,整合原华夏联盟与蚩尤联盟的交流方式,将这些交流符号统一化、正规化,历史成为“仓颉造字”。
关于仓颉造字我想多说两句。我不相信文字的产生是由某个圣人或者伟人或者神人脑袋一拍凭空创造的,它肯定已经存在并应用了很久,仓颉的作用就是在原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改进,使其具有更强的流通性。另外,我怀疑,仓颉整理的文字只是应用于部落高层之间的交流,所以仓颉整理的文字也就是官方文字,而民间的文字流通可能及其纷杂。仓颉的作用严格的讲,和后世秦统一六国统一文字,是一个意义。
必须说,联盟内文字的统一化推广很不容易,很像今天的联合国可以把俄语定位官方语言,但没有权力强制所有中国人必须都学习俄语。
从仓颉造字到夏朝灭亡,华夏部落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发生变化,其时间跨度比秦朝到今天的时间还长,中途文字发生过多少才演变,已经很难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夏朝文字与仓颉造字的文字,血缘最近。
商朝最初的文字应该与仓颉造字的文字相同或者相近,但经过几千年在封闭环境中的独立发展,其写法与夏朝文字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差别。
商的后世王朝出于不同目的,将商推翻夏定义为“替天行道”。可是将历史拉回到商汤时代,我们会发现商汤当时面临一个要命的问题,也就是合法性问题,说白一点,也就是其他部落为什么要尊你为老大;同时,商汤要防止其他部落造自己的反。
前文说过,商是具有黄帝血脉的,可在当时人眼里,正统的黄帝血脉是夏朝,你商朝最多能赖个旁系,所以血脉这条路走不通。
根据一些考证,商在夏朝时,职务为大祭司,也就是祭天的作用。于是,商王在这里开始动脑筋。我们学习历史会发现一个问题:商人尚鬼。商王通过拜鬼,问天,向天下昭示,商王可以通天,商的文字有神性,这也就是今天说的“君权神授”!以此来昭示自己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我们今天出土大量甲骨文其实就是卜辞。这些卜辞一方面说明商王向天下人表面自己可以通天,一方面说明甲骨文有神性,神是认识的;试问,如果神不认识甲骨文,那用它来问天有啥用?
因为甲骨文有神性,夏朝的文字就失去存在的价值,逐渐的淡出历史舞台,造成今天出现很多夏朝文字可是我们很难辨识,因为我们今天的文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跟夏朝文字同源却不同系。
商朝灭亡后其文字为何保留了下来?
按说,商王说自己的权力来自上天来自神,是没人敢反对的,因为任何想反对的人都无法得到上天的旨意!你说你得到上天的旨意,请拿出来!毕竟当时的人与后世那些在黄河滩自己埋个石碑再挖出来的那伙子相比,还是淳朴的,对上天对神还是心存敬畏的。
这世上总有比你脸皮厚的人,虽然你的脸皮已经够厚了!
周王说:商王说他的权力是上天给的,那么,我是上天的儿子,我就是天子!
周王说:我是天子,天下就是我家的!
周王的脸皮厚到无边无际,其他部落也跟着跑龙套,于是商朝被推翻了。
周朝的合法性问题不大,可为什么沿用了商朝的文字呢?
第一,历代商王都吵吵嚷嚷的说甲骨文有神性,已经深入人心。如果周王说甲骨文不能通天,那么为什么你周王的列祖列宗都是用那玩意在问天?
第二,周王自己也用的是甲骨文,如果另外创造一套文字,成本太高。
第三,约定俗成的力量。大家都用甲骨文用习惯了,你想强制性的让所有人都改,不现实。
关于约定俗成,打个比方。当初在确定“男”“女”的定义时,把能生孩子的叫“女”,不能生孩子的叫“男”。假如,现在政府要求把“男”“女”的概念互换,我估计全天下的男人宁愿死了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性别改成“女”,以此类推……其实当初定义“男”“女”时,并没有什么政府强制推行,但是大家都那么认为了,用习惯了,那么谁都改不过来了。
综合以上三点,兴许还有更多的原因,周王干脆就坡下驴,继续沿用甲骨文。
有人说,中华文化从未断代,我不这么认为。至少夏商之间,正统的华夏部落文字很可能被旁系的商文字替代,而且这个可能性很大。
我们总是骄傲的对别人讲,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当别人要求我们拿出文字证据时,我们就语塞了。
有可能,我们的先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记载,可我们总是抱着“一脉相承”的观点,从而错失很多和它结缘的机会。
换个方向,兴许海阔天空。
第四篇:传承雷锋精神,与雷锋同行
新密市职教中心升旗仪式 国旗下发言演讲稿
传承雷锋精神,与雷锋同行
每年的三月,我们都会很自然地想起一个名字——雷锋。这个名字,把三月映得鲜红鲜红;这个名字,使三月成为了一个火红的岁月。因为,22岁的生命,对于平常人来说,似乎太短暂了,但雷锋,却始终无私的伸出友爱之手,他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怎样生活:他对工作的热情,对战友的友情,对人民的感情,使我们人生的早晨,增添了一抹温暖的颜色。
也许有人认为,雷锋形象太高大了,高大到高不可攀的程度,这样的榜样难以企及,不得不敬而远之。但雷锋传记告诉我们:雷锋也是一位普通人,他有喜怒哀乐。只不过,他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而是一位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追求的人:在火车站看见有人丢了车票,主动替人买票:冒着大雨步行两个多小时送大嫂回家;身体有病坚持参加义务劳动;积攒下来的钱一次又一次捐献给灾区人民。
雷锋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你看,我们的校园里、课堂上充满朝气和活力,我们把困难消融在乐观的笑声里,我们的校园、社区和其它公共场所呈现出一派助人为乐的美景。我们可以看到,新来的同学学习上的困难,有人主动帮助;洗手池流淌的水有人悄悄关上;地上的纸屑,有人弯腰拾起;因为,雷锋像一座丰碑,已经铭刻在我们的心底,因为,学雷锋的火炬在我们手中传承,因为,祖国在盼着我们奋起,盼着我们飞腾......因此,在又一个“雷锋月”到来之际,我们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同学们,只要我们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管是在学习上,生活中,把每一件我们应该做的小事情都做好,就一定会实现自己辉煌的人生。
新密市职教中心 养殖一班 李慧丽
第五篇:生活需要放轻松的杂文随笔
和北京的一个好朋友聊天,好朋友要结婚了,她力求完美,希望一切做的很好,可是考虑婚前的种种准备,总是觉得某些地方有缺失,心理有些矛盾。
好朋友是我之前北京的一个同事,一个素颜都很漂亮的妹妹,不加修饰就自带美颜。
对于她的婚前各种焦虑,我很想去宽慰让她放松,于是跟她聊了很多,聊到最后,漂亮妹妹说我已经变成散文诗人了,说的太美好了,建议我写篇东西。
禁不住妹妹这般夸赞,于是想分享下我的一点点瞎掰扯。
我:外人眼里看到的都是光鲜华丽的外表,比如场面大气,新娘子漂亮,就图一乐呵就完事了。
我:而你自己呢,其实是感受走上台带上婚戒那个温馨的时刻。而且N多年后,你记忆中的不是裙子上珠子歪没歪,后摆多长,而是当时你们的誓言,感动的瞬间。
我:回忆的是你和老公一起幸福的走上台,眼里的彼此,彼此的承诺,眼眶的泪水,就这些而已。
我:所以你现在不用纠结裙子是否完美,婚礼酒店是不是还有不足,第一感觉不是很差就可以了。
我:新娘子在结婚那天肯定是最美的,你不用有压力,因为已经自带光环了。你只需感受那份属于你俩这辈子最神圣的时刻就好,好好去感受。婚宴结束很多年老了,也能回忆那份感动就很美了,其他别太焦虑,放轻松。那天你就是最美的。
我:就算有点缺失,以后照样有机会,结婚纪念日,生娃纪念都可以各种留念。而且人生中很多都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留住太多,那么这辈子的唯一就显得不唯一了,如果有些遗憾缺失,反而会显得弥足珍贵,更加美好,不然你就不懂得珍惜了。
说了很多,其实是想让好朋友放轻松,好好感受人生精彩片刻的美好。
漂亮妹妹说我好积极正能量,像一个乐观坚强的知心大姐姐,其实谁又没有焦虑的时候呢,无非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外人看来其实都不是事,而自己却又纠结某一点拔不出来,大多人皆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无非需要给自己释压,慢慢去调整,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波澜之后又归于平静,仅此而已,尽量让自己放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