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寅初经典名言
1、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
2、老夫年过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制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3、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4、要发展国外贸易,就要发展资本,尤其要注意人才。否则,愚昧无知,只有处于被动,各种有利的事业,都要被别人操纵了。
5、从经济的原则上说,农业国家是不能达到“富裕”的,事实上比较富裕的国家大都是工业国家。
6、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7、粉身碎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8、内价与外价同时稳定不可兼得时,与其牺牲内价维持外价,反不如牺牲外价维持内价之为愈。因内价稳定,利率无忽涨忽落之必要,企业家无所顾虑,可专心致志于国内事业之发展。
9、我今年六十六岁,六十岁是本钱,我已经有六年的利息了。还怕什么?
10、大炮无论如何要做,憨大是决计要做到底的。
11、一不做官,二不发财。
12、投资等于储蓄。储蓄仅为一消极之观念,使储蓄能发挥作用,则有赖于积极之投资。
13、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
第二篇:马寅初名言精选
马寅初名言精选
1.投资等于储蓄。储蓄仅为一消极之观念,使储蓄能发挥作用,则有赖于积极之投资。
2.内价与外价同时稳定不可兼得时,与其牺牲内价维持外价,反不如牺牲外价维持内价之为愈。因内价稳定,利率无忽涨忽落之必要,企业家无所顾虑,可专心致志于国内事业之发展。
3.要发展国外贸易,就要发展资本,尤其要注意人才。否则,愚昧无知,只有处于被动,各种有利的事业,都要被别人操纵了。
4.从经济的原则上说,农业国家是不能达到富裕的,事实上比较富裕的国家大都是工业国家。
5.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老夫年过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制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6.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7.粉身碎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8.大炮无论如何要做,憨大是决计要做到底的。
9.我今年六十六岁,六十岁是本钱,我已经有六年的利息了。还怕什么?
10.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11.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
第三篇:马寅初经典名言集锦
1、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马寅初
2、绝不向以力服人而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马寅初
3、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马寅初
4、投资等于储蓄。储蓄仅为一消极之观念,使储蓄能发挥作用,则有赖于积极之投资。——马寅初
5、要发展国外贸易,就要发展资本,尤其要注意人才。否则,愚昧无知,只有处于被动,各种有利的事业,都要被别人操纵了。——马寅初
6、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马寅初
7、从经济的原则上说,农业国家是不能达到“富裕”的,事实上比较富裕的国家大都是工业国家。——马寅初
8、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马寅初
9、老夫年过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制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马寅初
10、一不做官,二不发财。——马寅初
11、粉身碎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间!——马寅初
12、大炮无论如何要做,憨大是决计要做到底的。——马寅初
13、我今年六十六岁,六十岁是本钱,我已经有六年的利息了。还怕什么?——马寅初
14、内价与外价同时稳定不可兼得时,与其牺牲内价维持外价,反不如牺牲外价维持内价之为愈。因内价稳定,利率无忽涨忽落之必要,企业家无所顾虑,可专心致志于国内事业之发展。——马寅初
第四篇:马寅初纪念馆观后感
马寅初纪念馆观后感
一个人,言人之言者易,言人之所欲言者难,言人之所不敢言者,更难,在强权和铺天盖地的大批判面前,更不用说了。‚碎身粉骨不必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面对艰难的选择,八十高龄的马寅初先生,为了坚持科学真理,不惜牺牲个人名誉地位,单身匹马,严正立场,深刻地展现了一位学术宗师坚持真理、无畏无惧的学术力量和知识分子不畏强权的崇高气节。
————前言
2016年3月26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马寅初纪念馆,为的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怀着敬仰之心来到了马寅初纪念馆。马寅初纪念馆是马寅初的旧居,位于杭州庆春路210号,门外矗立着穿着长衫的马寅初的铜像,其高大身影在阳光格外耀眼,一身正气,坚定的眼神,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这是一座三层中西式砖木结构花园别墅,地方不大,面对着喧嚣的马路,却显得格外清幽与别致。竹‚虚心劲节、宁折不屈‛,先生生前喜竹,而竹的那种刚正不屈的风骨,也正映衬出了先生的崇高气节,因而三楼阳台上镌刻着‚竹屋‛二字。
走进纪念馆的正门,映入眼帘的是先生的塑像,他坐在椅子上,从容的看着书,身后则是几个耀眼的文字:‚民族瑰宝——马寅初 1882——1982 ‛再往里走,一幅幅彩图,照片,娟秀的书法字等,见证着这位伟人的历史,顺着他的生命足迹,我们走进了他的生命中,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我们对他的了解又上了个层次,马寅初先生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嵊州,1982年5月10日走完了悲壮绚丽的百年人生。
那时的马寅初坚持‚一不做官,二不发财‛的人生准则,毕生致力于‚教育救国‛。抗战时期,马寅初一身正气,针针见血的演讲使国民党的腐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丑恶无处藏身,他抨击了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的事实,对此,蒋介石恼恨交加,先采取拉拢的办法,派马寅初出国考察、封官、批给外汇,统统遭到严辞拒绝。即使后来马老被抓进了牢房。但他依然没有屈服,出狱后,仍发表文章,批评时政,成为著名的民主斗士。也正是先生这种坚持,执着,文豪郭沫若曾经这样称赞:‚你这个马寅初啊,可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爆的响当当的一枚‘铜豌豆’。虽然先生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与地位,面对着各种恶势力的压迫,其仍坚持自己的观点,敢说敢做,丝毫不动摇。
马老一生辛苦,在《民族瑰宝马寅初》这一书中提到马老童年并不幸福,求学也并不顺利尽管如此,他却毕生都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仅是中国当代的经济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人口理论更是闻名中外,在多学科、众领域皆有建树。
马寅初年轻时曾留学美国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通过以科学方式进行的中西对比,能用更敏锐的目光来审视中国。当时的马寅初以惊人的胆识提出了主张控制人口的‚新人口论‛,虽然因此蒙受冤屈与不公正待遇,但事实证明‚新人口论‛是相当伟大的远见卓识。为表彰他在人口学领域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1993年8月19日,首届‚中华人口奖遴选委员会‛授予已故的马寅初先生特别荣誉奖。当时的这一发表意义重大,至今仍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马老不仅是个铁打实的汉子,为了坚持自己的思想,把民族之荣辱当成自己为之奋斗的信念,同时马老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勤俭节约的人,他不会去随随便便的浪费,从他的身上我真真正正的看到了坦荡和真实,他不注重外表不注重物质方面的需求,有记载就谈到马老青年时期学习非常刻苦,生活也很清贫。白天上课,晚上还要挑灯读书。他用不起电灯,油灯用的是相对便宜的菜油做燃料。有一次,一位朋友来他宿舍探望,发现灯光非常昏暗,便为他点上了两根灯芯。马发现后,立刻把其中一根熄灭,歉意地对朋友说:‚我点不起两根灯芯,请别见笑!‛还有就是1936年马寅初住在杭州时,经常带着他的儿子去澡堂洗澡,因此与澡堂里的服务员混得很熟。服务员见马氏父子夏天穿的背心总是有洞,冬天穿的长袍也很破旧,忍不住疑惑地对马寅初说:‚马先生是省府委员、经济学博士,还穿这么破旧的衣服?‛马寅初风趣地说:‚夏天背心的破洞穿着很凉快。‛又说:‚衣服的作用在于保暖,新旧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能穿就行,不必讲究!‛的确,在现在注重物质和精神追求的现实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抛弃世俗的眼光,抛弃那些虚荣与自私,但是从马老的例子我们要相信那是可以做到的,可是很难。所以说马老给了我们这些后辈们的不只是他事业上的成就,更多的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做人方面的事情。
走上纪念馆的二楼,我们看到马寅初先生用过的一些家具,其中一张高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高凳的说明是这样写的:1968年马寅初右腿行走不便,每天早晨起来后,他就用双手扶着这个高凳,咬紧牙关,在院里非常吃力地挪着步转圈。为了帮助计数,他在上衣口袋里放了50粒蚕豆,每转完一圈,取出一粒放在另一只口袋,直到全部取完,锻炼才告一段落。‚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漫长的坎坷的境遇中,马寅初先生仍能寿享遐龄,一方面得益于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也得益于他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持之以恒锻炼身体的方法。
在纪念馆中看到得一切都让马老的形象生动地浮现在我们眼前,那是一位乐观旷达的老人,那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那更是一位勇于批判的勇士。因此现在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里,陈列着五千年来,对中华民族历史有着深刻影响的四十位文化名人的铜像,马寅初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纵观马寅初先生的一生,不管在什么朝代,什么时候,先生所关注的是国家民族的安危,是国计民生。为了国家和民族,他大声疾呼,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不畏强权,为了捍卫真理,他‚决不向专以力压服而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这就是我们敬仰的马寅初,马老。一个即使身体逝去但情怀、精神永留于世的民族瑰宝,一个用灵魂指引我们走向更美好未来的璀璨灯塔。
两个小时的参观,我们得益非浅,马寅初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人格力量,坚持真理的不屈意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令我们感动,令我们敬仰。纪念馆里陈列了很多马寅初先生的黑白照片及其亲笔书写,字迹清俊有力,让我们不禁联想当时是怎样波涛汹涌的情怀才能书写出这些字字珠玑。默默凝视这些遗物,我们能想象到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怎样的挣扎,才创造出了这位伟人?
参观完后,我还特意和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攀谈了一下,更是对先生的人生经历相当佩服。马寅初先生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嵊州,1982年5月10日去世,先生一生坚持真理,严谨治学,才华盖世,品格高洁,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宋庆龄曾称马寅初先生 ‚是我们中华民族难得的瑰宝‛。作为我国赴美研习经济学并获博士学位的第一人,他坚持‚一不做官,二不发财‛的人生准则,毕生致力于‚教育救国‛。抗战时期,他抨击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的事实,得罪了蒋介石,被关押监禁数年,但他没有屈服,出狱后,他仍发表文章,批评时政,成为著名的民主斗士。1957年,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马寅初先生以超人的胆识,提出了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新人口论‛, 1958年、1959年,先生的‚新人口论‛遭到了全国规模的大批判,马寅初先生被横加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中国的马尔萨斯‛、‚反党反社会主义‛等帽子和罪名。一个人,言人之言者易,言人之所欲言者难,言人之所不敢言者,更难。何况,在强权和铺天盖地的大批判面前,那就难上加难了。‚碎身粉骨不必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八十高龄的马寅初先生,为了坚持科学真理,不惜牺牲个人名誉地位,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的严正立场,深刻地展现了一位学术宗师坚持真理、无畏无惧的学术力量和知识分子的崇高气节。
我们走着,深思着,现在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在马寅初先生的故居待了良久,感觉到了浓浓的名人的气息,有些东西在我们心底萌芽,我们应该要行动了,身为当代的大学生,要做党的后补军,要尽己所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我们相信,我们可以!
第五篇:读马寅初北大之精神有感
读马寅初《北大之精神》有感
1927年12月19日,在杭州北大同学会举行的纪念校庆二十九周年集会上,刚刚脱离北大的经济系教授马寅初(1882-1982)发表演讲,题为《北大之精神》。
马寅初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为我们所熟知。1951年5月,马寅初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57年7月,马老提出用普遍宣传避孕节育的方式来控制人口的“新人口论”。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需要勇气的。我一直认为,马老的实事求是、敢说真话,除了自身的性情使然,与北大这片沃土是分不开的。纵观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有人说,北大精神就是五四精神,而对于北大精神、北大传统的概括历来五花八门,其中马先生的说法最为别致。不但“精神”,而且“主义”,在外人看来,或许有“大北大”的嫌疑。可将为了国家与社会,“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作为“北大之精神”,我以为还是抓住了根本。身为北大的首任教务长,马寅初五十年代方正式出任校长,时间长达十年。五十年代的大学校长与三十年代的大学校长,其所处环境及责任、权利等均有很大差别。即便如此,你仍能感觉到马校长不时露出的棱角。发表《新人口论》,主张控制人口增长,“单枪匹马”挑战主流意识形态,与上述“北大之精神”若合符节。
马老提到的北大之精神,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变革。北大大概是中国最敢于变革与创新的学府了,这也许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和强大之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可谓举世闻
名,可谈到创新精神,尤其到了近代以后,却不得不承认与西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认为,北大称得上是中国创新与变革的地标,尽管在历史上几经波折,但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生命力和声誉,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虽然没有机会亲身融入到北大的怀抱,北大之于我,也并非高山仰止,但在我内心中,仍然对北大怀有敬意。遥想1919,北大,作为民主与科学的阵地,作为新文化运动的航母,孕育着民主的理想,播撒着科学的火种。北大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投身革命,潜心钻研,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中国革命的跌宕岁月,为新生的人民政权,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力量。他们的身上,不但有从北大得来的学识,更发扬着北大学子的精神。马老这样说北大精神是故以北大之精神,牺牲于社会,对于全国,或以范围过大,尚须相当时日,若仅浙江一省,则改造之目的,诚可立而待也。欲使人民养成国家观念,牺牲个人而尽力于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举凡战胜环境,改造人心,驱除此等奄奄待毙不负责任之习俗,诸君当与寅初共勉之!对于马老来说,北大精神,就是牺牲精神,为真理而牺牲,为民族而牺牲,为公民意识的觉醒而牺牲。秉承着这个信条,马老的一生说真话、办真事,无愧于北大之精神,无愧于灵魂之信条。
不可否认,马老口中的北大之精神,也恰是马老所信仰的人生信条。北大之精神,折射成为马老之精神。即使遭受大批判,马老仍然坚持真理,他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荣辱,而是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兴衰,为了唤醒国家,自己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马老奔走呼号,换来的却是批判与迫害。马老为学为师,实事求是,亲力亲为,他的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获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数据。不可否认,无论是为学,还是为人,马寅初先生都堪称典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马寅初先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烈一生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先生的道德文章,必传之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