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远的白衣战士》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4、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1、2003年春季,我们都曾经历过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大家说说在那场战斗中,什么人作出的贡献最大?一些医务工作者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2、引出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
3、围绕课题,说说你想了解什么?
二、自学课文
1、先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3、读后在文中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考课文写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正音。
2、按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句。
(2)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3、默读课文,思考和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特别注意。
3、教师范写:“咳”、“测”、“器”。
4、学生在语文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2——7自然段。
1、教师深情地诵读第2、3自然段。
2、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找出来读一读。
(2)边读边想:这几段课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下来,写在各个段落后边。
(3)自己选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各自概括的重点段的内容。
(2)谈谈选读有关段落的体会。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选择的段落,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5、指导学生说话。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6、学习1、8、9三个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又是怎样描写护士长叶欣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齐读这三个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深化课题
1、为什么说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课题可不可以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
2、小组讨论。
3、交流。
四、课外延伸
1、收集介绍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情况的资料,搞一次展示活动。
2、收集叶欣生平事迹的资料,补充阅读。
执教《永远的白衣战士》有感
这是一篇令人落泪的课文,非典时期我们都曾经历过,我们对非典的恐惧与白衣战士叶欣等人的胆量、勇气相比,使我们更了解他们高尚。
第二篇:《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地抢求工作的。
3、体会叶欣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说说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地抢求工作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叶欣遗像:同学们还认识她吗?叶欣这位年仅47岁的护士长在抢救“非典”病人时,感染上了“非典”病毒,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她的家人,医院的领导,和她一起工作的同事,以及被她从死神手中拉回来的患者,还有社会上所有了解叶欣事迹的人们无不关心她的病情,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叶欣意永远离开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3月29日下午,人们在广州殡仪馆青松厅与她做最后的告别,让我们一起目睹人们悼念叶欣的情景吧。(出示叶欣追悼会图片)
2、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后,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
3、让我们一起怀着悲痛的心情一起来怀念这位英雄。(齐读最后两段)
4、这两段中的什么地方最能体现人们当时的心情?
5、请同学们再读这两句话,体会人们悲痛的心情?
6、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过渡:是啊,叶欣只不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护士长,为什么回让那么多人牵挂和怀念呢?她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感人的事迹。
二、学习4-------7自然段
1、出示阅读提示:
朗读4------7自然段,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细细品读,并在旁边做批注。
2、汇报读书收获
(1)高风险:叶欣的工作有很大的危险性,但她却置危险于不顾,仍然
坚持给病人治疗。叶欣的工作危险性很大,但她却不考虑这些。叶欣的工作一不小心就可能感染上非典病毒,但她不在乎。
(2)高强度:工作的时间很长,没有休息的时间。她一天24小时都在工作,不知疲倦。治疗完一个又一个病人,不停的工作。
(3)高效率:把一个又一个的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如果没有她,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感染病毒。把叶欣比作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机器有时还要休息,更何况人呢。
3、指导朗读
4、出示:“随着----------拒接家人电话。”
(1)谈感受。“身先士卒”?
师:叶欣
不接家人电话是不是不爱家人,不尽人情呢?她当时是怎样想的?(爱家人也爱病人,她在家人和病人之间选择了病人。害怕家里得事影响病人的治疗而拒接家人的电话。)
(2)指导朗读
(3)出示:“叶欣迅速------抢救中去。”
A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业务熟练、经验丰富、工作时间长、对患者无私的爱。)
B指导朗读
(4)出示:“面对------让我来吧。”
A读出斩钉截铁的语气。
B播放“非典”图片。
C看了这些图片,文中“这里的危险让我来吧”意味着什么?
D接读这段话。
过渡:接受危险,面对死亡,叶欣没有退缩却默默地作出了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
5、出示:“叶欣默默------心甘情愿。”
(1)齐读
(2)谈感受,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无私的爱)
(3)还从哪里体会到了叶欣的爱心?(声色俱厉)
(4)指名读,读出对叶欣的崇敬和爱戴。
6、出示:“3月4日------休息---”
(1)谈感受。
(2)指导朗读
过渡:这样一位好同志病魔却没有放过她,经检查叶欣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
三、齐读最后两段
叶欣留给我们的除了永恒的微笑,还留给了我们什么?
四、换位思考,怀念叶欣。
作为同事,护士长我想对你说:
作为患者,叶大姐我想对你说:
作为孩子,妈妈我想对你说:
作为学生,叶阿姨我想对你说:
第三篇:《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三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三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3—7自然段。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3、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1、精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20xx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我们身边,一场前所未有的疫病迅速蔓延,它来势汹汹——它就是非典型肺炎。这是一种人类闻所未闻的疾病,为了战胜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大家说说,在这场战争中,什么人做出的贡献最大(医务工作者)?一些医务工作者还在这场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护士长叶欣就是其中的一位。
2、板书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叶欣护士长的事迹。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2—7自然段
1、教师深情诵读2、3自然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重点段: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4—7自然段)
2、指导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读这一段,你认为应该抓住哪一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身先士卒”。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3)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简单概括出:身先士卒开始加班(板书)
3、布置学生自读5、6、7自然段。提出要求:
(1)边读边想:这几个自然段分别讲的是什么内容?仿照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写在各个自然段后边。
(2)自己选一个自然段认真读一读,用“——”划出直接描写叶欣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从中抓住关键词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概括的各个重点段的内容。仿照概括第4自然段的方法,由学生来完成板书:
不顾疲惫抢救病人
不怕危险保护同事
日夜操劳不幸感染
(2)谈谈选读有关段落的体会。
先读一读你划了哪些句子,再说说你是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理解的。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通过个别读、比赛读、小组齐读、男女生读以及交流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如“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要读出她对患者无私的爱心。
“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子……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要读出她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要读出她对同事无微不至的关心。
6、指导学生说话
(1)默读课文,按要求抄写句子(发表格让学生做)
表现护士长叶欣所承受的高风险的句子有:
表现护士长叶欣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句子有:
(2)学生交流回答。
(3)把刚才抄写的内容连起来,用几句通顺连贯的话说一说。
(二)学习1、8、9自然段
1、分别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
3、在第1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中分别找出描写叶欣形象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叶欣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既崇高又美好)
(三)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三、深化课题
1、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指谁?(护士长叶欣)平常我们都把医护人员称为“白衣天使”,那课题可不可以改成“永远的白衣天使”呢?
2、学生小组讨论。
3、交流(教师视学生说的情况补充)
叶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战士,因为她是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牺牲的。课题用“永远的白衣战士”比用“永远的白衣天使”好,这样更能突出“战争”的残酷和叶欣的英勇精神。
四、课外延伸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情况资料和叶欣生平事迹资料,搞一次展示活动。
板书设计:
永远的白衣战士
护士长叶欣
身先士卒开始加班
不顾疲惫抢救病人
不怕危险保护同事
日夜操劳不幸感染
第四篇:《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重点学写“症、测”两个生字;认会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抓关键语句品味,补充资料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2课前搜集资料和老师补充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初步感悟倒叙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勇挑重担的崇高精神,体会叶欣英勇事迹所传达出的舍己为人的人间大爱。【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勇挑重担的崇高精神。
难点:由于这一茬四年级学生,是在非典发生以后出生的,所以体会非典型肺炎的凶险就成了难点。
【切入点或主线问题】
叶欣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语言文字训练点】
1.“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通过 “拖”....字,“另一个”等词,感知叶欣在疲惫异常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着尽职尽责地抢救每一个非典患者,体会她不顾疲惫,勇挑重担的精神。
2.“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体会叶欣舍己为人,为了不让同...........事受感染,把最危险的工作全部揽来,她那么坚决,那么严厉,却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付出,体会她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拓展读写】
搜集阅读非典的资料,写写你感受到怎样的叶欣。【资料补充】
非典时期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叶欣生平简介,《感动中国之叶欣》(视频)。【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小组内进行认读、检查。
3、思考并笔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叶欣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非典的了解。学生交流非典的资料,教师播放《非典》视频资料,课件补充资料:非典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简称,也叫做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被SARS病毒感染上的人会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有极高的死亡率,并且很容易就传染给别的人。抗非典前期,平均每抢救1个非典患者将有3名医护人员倒下。2003年1月31日,广东中山医院收治第1例非典病人,20多名医护人员直接、间接被感染了。非典时期,感染的5327名患者中,医护人员占了近四分之一。
指名读资料。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指名读、同位互查,开火车读)疾病 呈现 给予 监测 堵塞 症状 遗像 永恒 ........效率 娴熟 疲惫 通畅 搏斗 劳累 身先士卒 声色俱厉 斩钉截铁 真情无悔 ..【预设:① “塞”“给”是多音字,读音易错,注意让学生反复识记;“永恒”的读音,注意圆口和扁口的区别。
②“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被包围的部分要伸出来一点,“予”和“矛”字形相近,通过对比法进行识记,可以采取书空方式加以强化。以上两个生字都要在指导后描红、书写两遍。】
4.指名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概括不全或者说得啰嗦。引导概括方法:写人的文章要用简练的语言抓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加以概括。】
三、精读感悟
(一)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二)全班交流,1、交流感悟。体会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1)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指名读,说感受)
你是怎样理解“身先士卒”的?
在这时候,“家人的电话”会说些什么呢?小结:叶欣一心想着——(引说:患者),却没把自己放在心上。
(2)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又拖着疲惫的身躯„„(个读,说感受)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a、“娴熟”:从她娴熟的动作中,你还看出什么? b、“疲惫的身躯„„”:从哪看出她很累很累?累了为什么不休息一下呢?)
小结:叶欣对患者的爱远远超过自己!
(3)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夺了回来。(指名读,说感受)这句话把叶欣比作„„说明„„
谁来把这句感人的句子读好?个读,齐读。
说话:叶欣不顾自己的安危,抢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同学们,此时如果你们就是被叶欣救回的非典病人,你想说什么呢?
(4)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指名读,说感受)什么叫斩钉截铁?谁再来读一读?
小结:叶欣对同事们也是非常的关爱。板书:关爱同事 齐读该句
(5)叶欣默默地作出了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指名读,说感受)
(“真情无悔”:叶欣做什么事毫不后悔?她把真情全给了谁? “声色俱厉”:你怎么理解这个词?为社么要对同事这么严厉?)
和叶欣一起工作的小张又被叶欣关在了门外,她使劲的敲着门,大声地喊:„„ 小结:在严厉的外表下是多真的爱,多深的情!(6)她深知,也许有一天„„(指名读,说感受)倒下意味着?但是她也——(心甘情愿)
小结:因为只要能不让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只要能多救一个人的生命,她也——(心甘情愿)说话:如果你就是叶欣的一个同事,你想说什么?
(7)叶欣是无私的,她把全部的爱给了患者,她像永不疲倦的机器——(齐读)她又把全部的爱给了同事,听得最多的,就是她斩钉截铁的话语——(齐读)
(8)叶欣关注着每一个人,却没有关心她自己,她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病魔却没有放过她。叶欣染上了非典型肺炎。
同学们,让我们深情地朗读这些文字吧!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位永远的白衣战士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齐读4-7节。
2、齐读第8、9节,深化感知。
叶欣在平凡的岗位上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生命谱写了不朽的篇章。如今,她倒下了,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然而,她的同事们觉得——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
四、拓展升华 1、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课件出示叶欣追悼会图片,轻声播放哀乐。)
面对叶欣永恒的微笑,她的同事小张泪如雨下,她哽咽地说: 梁先生来啦,他忍不住回忆起:„„ 她的儿子哭喊道:„„ 她的丈夫悲痛欲绝:„„ 我们班的同学xxx来了:„„
2、追悼会上花圈如海,泪水如雨,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叶欣护士长的哀思,那么,请用你的笔写下你对叶欣的礼赞吧。
五、布置作业:
1.在作业本上写生字,一类字组词写三遍,注意认真书写和坐姿; 2.将叶欣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 11 永远的白衣战士
不顾疲惫 抢救病人
舍己为人 保护同事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听写前先看一看——听写——小组间相互批阅—— 小组长上台讲评、订正出错的字,教师随机强化——学生修改错字
二、复习导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回顾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
自己感情朗读全文——练读、指名读、赛读4至7段——用简练的话讲主要内容及叶欣的品质。
三、体会题目,积累词语:
1、研究问题:课题可不可以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为什么?为什么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因为叶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战士,因为它是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是在抗击“非典”的生死搏斗中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生命,所以她更是一名“白衣战士”。课题用“永远的白衣战士”比用“永远的白衣天使”好,这样更能突出“战争”的残酷和叶欣的英勇精神。
因为叶欣牺牲了,可是她留给人们“爽朗的笑声”,还有“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所以她是“永远的白衣战士”。)
2、积累四字词语:课本练习4“读读背背”中的四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四、拓展阅读:
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一写。1.阅读例文:
《叶欣的日记》
——在非典的日子里
2月16日
星期日
上午11点,我们终于把病区所需的物品全部备齐。我真不敢想象,这些体重只有40、50多公斤的姑娘们仅用了7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把将近20倍于自己体重的各种物品从不同的仓库,搬回到现在的5楼,并归类有序地摆放好。
将近10点钟了,大家才捧着盒饭进晚餐。护士冯秀芳打电话把自己调到临时病区护理非典型肺炎病人的事告诉家人,电话那边妈妈、姐姐、弟弟等人都哭了。小冯对妈妈说:“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不能后退,我还没哭呢,你们更不要哭了,也不用担心。”妈妈只好让她必须每天打个电话报平安。看见小冯这样,其他的姑娘都不敢再向家里通报……
2月20日
星期四
今天又转来了一批倒下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工作更忙了,每天加班的时间就更长了。多种输液药物的配制、静脉推注、吸痰、床上擦浴、病情观察记录、床边护理等等使护士姑娘们手脚不停,每个姑娘下班后双腿双脚都肿了。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很好,给我们准备的一日三餐十分丰盛。下班后虽然肚子很饿,但我们谁也吃不完一份饭,包括那些平时食欲很好的大个子医生。下班后,惟一希望的就是睡觉,哪怕只有半个小时或10分钟,哪怕就在办公室。吃晚饭的时候,李护士长对我说,护士小康的小孩病了几天了,小康没有说,也没回家去看,刚刚小康在偷偷掉眼泪时她才知道,小康的丈夫要替她到院长那里请假,小康说服了丈夫,坚持上班。
摘自《护士长日记——写在抗非典的日子里》
第五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1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一一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我执教的是《鲸》第一课时,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突破难点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鲸鱼,连汉字的写法也是带着鱼字旁,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突破难点之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提问、画画、表演、朗诵等形式)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除了课文介绍了鲸这么多特点之后,我又用课件展示了鲸的浑身是宝这个特点,面对鲸浑身是宝,很多不法分子为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捕杀鲸,出示课件,学生看后发出倡议,要保护珍稀动物。
另外我在语文教学时,一直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让学生尽量把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我还注意板书规范、书写工整。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特殊的教学反思,不仅是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更多是我的教学方式。
在上这课之前,有幸听了方老师这一课的“生本课堂”公开课。当时方老师以他高超的文本驾驭能力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带孩子们深入地了解了非典战争和无数个像叶欣一样光荣伟大的白衣战士。那堂课,方老师上得声情并茂,孩子们听得无比投入,讲到动情处,很多孩子和听课老师都潸然泪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课使我很震撼,我希望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也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让孩子们真正感动于叶欣的事迹。
于是我在班上这节课前准备的时间很长,大多借鉴了方老师的教学设计,希望也能达到较高的效果,但是课堂效果却比较令人失望。首先,可能我自身对于文本的理解并没有方老师那么深刻,所以直接引用方老师的一些设计显得比较生硬;其次,在课堂把控上也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虽然有的语言是一样的,但还是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另外就是我们班的课堂秩序较差,总有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声发问或谈自己的想法,打断了教师的节奏和营造的氛围,不能让全班同学都全神贯注地跟走指引的方向走。
所以我觉得以后我要在以下方面作出改正:
一、即使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必须自己先彻底了解文本,有自己的想法,再适当借鉴,否则难以融合,弄巧成拙。
二、多多磨炼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带动学生的感情。
三、更加关注课堂情境,把握好课堂节奏、氛围。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3
课堂朗读多种多样,这首诗结构整齐,每各诗节4句,读起来有节奏感,适合诗朗诵。我先范读、学生仿读,然后指点字音和节奏、重音,然后,我领读第一段,学生按男女、分奇偶段朗读,最后一段全体齐读,然后由学生自己组合分段朗诵,方法多姿多彩了,课堂气氛也活了,学生也有兴趣了。语文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没有语感,学生很难学好语文。语句的理解永远在培养语感之后!教案设计很详细,有时上课是用不上的,有的语句很难理解,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样的人生体验,不要强求学生理解。诗无达诂,有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要讲得太直白,那样就失去诗的意境了。
初一学生读这首诗,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也需要联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朗读的重要性,要多读,多理解基础上的有感情的朗读。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4
《永远的白衣战士》讲述的是春天,护士长叶欣冒着“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地全力抢救非典患者,并身先士卒,真情无悔地选择了保护同事,自己迎战的感人事迹。课文语言饱含深情,表现人物品质时又涉及到了“非典”知识,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篇理解起来并不轻松的课文。
在教学设计中,我考虑了三点:
1、感受人物形象由表及里。在教学中首先引导看人物照片,从她温暖亲切的笑容走向课文对她笑容描写的句子。当叶欣的外在形象在学生眼前清晰后再学习人物的故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2、叶欣抗击非典的三个小故事,即4、5、6三个小节是感悟重点,通过设计值得探索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文字的感悟。第一个事迹是身先士卒加班,拒绝接听家人电话。这里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是:她拒听家人的电话是不爱家人吗?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病人的急剧增多,使她连一丁点儿的空闲时间都没有。在病人与家人之间,她选择了弃小我,顾大家。而这样的工作状况,体现出她的工作特点就是第四节中所写的句子: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第二个事迹是她救护重症患者梁先生。“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读完这些内容,请学生探究的是:救护重症患者与普通病人比,会遇上哪些困难?请想象细节,这样的探究,使学生又一次体会了她的工作特点:“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的第三个事迹是面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她总是斩钉截铁地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同时“毫无商量地把同事关在门外”。感悟这一段时,放手让学生去向叶欣质疑,人物超越常人的举动,使学生纷纷产生了疑问:在最危险的时候,最危险的地方,你挺身而上,你难道不怕死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弄明白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她把救死扶伤看成医务人员的天职,谁不珍爱生命,她用自己的生命,去救护更多的宝贵生命,她用自己微弱的生命之火,去燃亮别人的生命之灯。通过这样的探究感悟,叶欣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崇高形象,逐渐清晰起来,学生们眼前浮现的是一个笑容亲切的白衣天使,是一个甘愿牺牲自己,救护病患的伟大战士,她奋战在抗非典的战场上,真情无悔。
3、引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子,进一步体会感受文本。如“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这一重点句子随着事迹的学习,多次朗读;再比如“这里危险,让我来吧!”设计了四次朗读,第一次,让我们聆听叶欣的话语,读它;第二次,这话是那样斩钉截铁,读它;第三次,这不是普通的话语,是战士临危不惧的誓言,读它;第四次,这也是战士舍己为人的高尚灵魂的真情表白,读它,这样回环往复的朗读,一次比一次震撼,而人物的形象也愈发高大,文本所传达的教育意义,也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传达出来。
但在真正上课时,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整节课我的思维很清晰,引导也很好,但学生的话、学生自己的思维似乎少了些,没有很好的引起共鸣,这可能是由于学生缺少那样的情感体验,所以《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虽然上完了,但是留给自己更多的是反思。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由始直终学生都沉浸在学习的热情之中,以至于下课了还有孩子说:老师还有5分钟。因此,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教学目标已达成;有几个亮点:
1、课前准备做的比较充分,“非典”时期,孩子们还小,对抗击非典的事了解得不多,我从网上下了相关资料让孩子们在预习的时候阅读交流,并让孩子们回家询问家长,或上网看抗击非典的影片,让学生对03非典有了情感上的认知。
2、情景导入恰如其分,开课时,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视听方面对学习情景进行渲染看着课题下带着叶欣照片的网上纪念馆,伴随着《为了谁》(从老百晓课件中得到的启示)的乐曲学生走入了课堂,接着导入,利用《为了谁》的伴奏老师深情并茂地朗读精选出来的网友写的悼词。此时,孩子们沉浸在对叶欣的无限怀念之中,我顺势让孩子们快速阅读,感知大意。
3、理解生字新词,既让学生读通了课文,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了词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意识较强,为第二课时的教学铺垫,训练到位。其次,我的教学一个最大的优点也展示出来了,我的教学宗旨一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学紧扣目标,教学重点突出。自己第一课时的教学模式是值得肯定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词语放在语境中理解之外,教学中应该体现中华民族文字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同时应该放在语言文字中来理解,领悟文字的内涵。对于零知识,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语境、从本义和引申义来理解,做到工具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6
在《火烧云》的教学过程中,我站在教师的立场,理应引导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产生了各种教学设想,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否能造成思维活跃,情绪欢快的课堂气氛。为这一教学,我在课堂中安排了四项词语练习。
一、用“烧”和用“红”进行比较
我问:“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呢?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毛煜民说:“句中也有‘红通通’一词,用了‘红’字就重复了。”周逸伦说:“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郑甜又说:“用了‘烧’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应。”
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我提出了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二、说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
我提出:“火烧云还有其他名称吗?”这一问题一出现,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抢着说:“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
这也是词语的训练,这一设计是我让学生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三、用仿“红通通”的形式讲颜色
我问学生:“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你们能试着说这些颜色吗?”同学们有的说“红通通”、“金灿灿”,也有的说 “葡萄灰”、“茄子紫”、“梨黄”,还有的说“白茫茫”、“灰蒙蒙”等,当学生说到“白茫茫”、“灰蒙蒙”两词时,我告诉学生,这两个词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不相符。
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要求具体,方式新颖。
四、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这一问后,陈姝颖同学答道:“五颜六色、变化莫测。”这时我继续追问:“你又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苏周楠回答:“千姿百态、瞬间万变。”
就这样,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这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这些练习,学生却很感兴趣,发言兴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还在课文结束后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这项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7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非典”的资料,了解“非典”的情况后,结合课文的前后两段,初步体会人们对叶欣的'怀念之情。其次,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细读,交流感受,进一步理解任务形象。
最后,换位思考。在学生进一步入课文情境后,从叶欣的亲人、同事、孩子等角度,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升华自己的情感体验。
我觉得从这节课学生的课堂反映来看,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样的教学活动发挥了学生集体学习的功能,给学生的阅读和表达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
对课文理解得也更深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也更到位了。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8
本篇生字较多,第一课时能让学生读通全文,读懂大意已经不错了,仅让学生自由读书就化了很长时间。原本在设计时也要让学生分段的,只是上课时讲“双引号”的用法以及简称的时候又多化了一些时间。特别是简称,因为我联想到在小学毕业会考时,我市教研室的老师就曾出了关于“非典”题材的短文分析。其中有这样一道题:“非典”是非典型肺炎的简称,您还能举例一些例子吗?至少三个。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理解“央视”、“中国”、“美国”以及自己学校的简称。也算弥补当时教毕业班时没给学生教过的遗憾吧!
至于本课的分段,我倒倾向于教参上的提示。其实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只是文本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陌生。因此,我认为在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的时候,建议先把第一自然段除外,只让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的2-9自然段进行意义分段。我相信只要学生按照事情的起因(出现“非典”,收治病人)-→经过(抢救患者,不幸感染)-→结果(牵动人心,离开人世)的顺序,估计这对学生是不难的。至于第一自然段教师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段是整个事件的结果,按照一般逻辑应该放在文本的结尾,现在放在文本的开头就可以单独作为一段。至于文本的结构为什么这样安排,在第一课时是没有必要与学生讨论的,可以在学完整篇课文,学生已经比较充分地感悟了主人公叶欣的伟大形象后再来讨论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感悟。学生不仅能感悟到叶欣精神的崇高、人格的伟大和形象的美好,也能体会出人们对于这样一位“战士”离去的不舍、不忍和对她的深深怀念。
白衣战士叶欣的事,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不陌生,因为那次两个月的战争太可怕了,那场战争全国人民都动起来了。非典宣布结束后,很快国家搞了个表彰会,叶欣就是被表彰的,在表彰会上,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了她的动人事迹,我们还知道叶欣获得了白衣天使南丁格尔奖,后来围绕叶欣的事迹还创作了一部电视剧,再后来,广东还专门给她建立一个纪念馆……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早已经忘记,甚至是不知道。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向学生介绍了20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一些故事,讲述了“非典”的可怕。看得出,学生的心灵有些触动,但部分孩子感触不深。刚才看到高子阳老师所撰写的《让学生到叶欣纪念馆去——《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思考》,我觉得,这篇课文学习之前,如果领着孩子们去电脑房,让孩子自己查阅资料,相信课堂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感悟。
不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预习作业都能很认真地完成,他们在课中交流的感悟令我感动。在朗读全文时,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读,带着遗憾,带着沉痛的思念,带着拳拳的爱意去朗读。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因此,课结尾的一个问题“平常我们都把医护人员称为‘白衣天使’,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可不可以改成‘永远的白衣天使’?”对于学生来说轻而易举,几乎全班学生都举手了
《永远的白衣战士》主要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第四、五、六、七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加强讨论和交流,当然教师也尊重学生对重点段落的个体体验和独特感悟,并进行适当点拨。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比赛读、小组齐读、男女生对读……这样来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但上完课,总觉得有点儿遗憾,因为学生没有充满深情的朗读,对叶欣精神的崇高、人格的伟大、形象的美好还比较模糊,没有真正的被感动。后来我看到了高子阳的一篇教学思考——《让学生到叶欣纪念馆去》,觉得这种方法不错,决定尝试一下。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9
《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主要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这是一篇令人落泪的课文,然而教学本课时学生的情感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触动,朗读时感情出不来,学生不能和老师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不尽人意的表现令我困惑不已,经过反思,发现本课教学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导语感染力不够
本课是情感型的课文,老师运用丰富、感人和语言带领学生进入情境非常重要,在教学设计中,我在这方面的设计欠佳,在上课的时候导得不够,学生的思路没有被打开,课堂气氛不活跃,影响教学质量。
2、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
“非典”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可对于今年读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他们早已把这事忘记。 新课开始我本来想引导学生说说各自所见所闻的关于抗击“非典”的故事,但学生除了粗略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叶欣的事迹外,其它的一无所知。尽管我在课堂上补充介绍了一些叶欣的其它事迹,但是学生还是不能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而经验是体验的基础。”
学生对这场灾难的不了解,缺乏情感体验这是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主要原因。教学这篇纪实文章,课前帮助学生筛选资料自由阅读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提醒我以后上课要注意这些。
3课堂上眉毛胡子一把抓
由于对教材把握不深,学生说到哪,我就讲到哪,导致课堂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使得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感人的句子理解得不够透彻,对叶欣的精神品质的理解只是浮在表面,没有深入理解,没有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10
《孙中山破陋习》这篇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旨在让学生学习和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刘老师的课对这一难点的把握十分到位。
一、线索十分清晰
刘老师从:姐姐为什么会由原来活泼开朗的女孩变得再也没有笑脸和歌声“入手,在学生充满疑问的时候,引出”缠足“,体会这一陋习的“陋”之所在。接着引出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妈妈的伤心和无奈,也了解到了孙中山的心痛和愤怒。最后回到文章结果,孙中山破陋习,感受人物之伟大。刘老师整节课的教学走的是一条情感的主线,学生也很入情,也能悟情。
二、结合课后练习中的句子比较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渗透其中。
句子的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刘老师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训练。
如:“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与“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两句话的比较,问学生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让学生体会到“深深地”、“幼小的”两词说明他虽然年纪小,但永远不会忘记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把句子写具体,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一举两得。
三、充分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主要是孙中山与他妈妈的人物对话,感情真挚动人。在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默读,分角色朗读,师生朗读;以不同的形式,花了很多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妈妈的伤心和无奈,了解孙中山的心痛和愤怒。
四、练习说话,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刘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讲讲回去了解的缠足的事,想一想孙中山当时的心情,还有让学生看看小鞋的图片,自己谈谈感受,到最后出示孙中山图象,请学生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这些说话练习,结合图片,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借助多媒体,画龙点睛。
我想,学生水到渠成的感悟除了老师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比较透彻外,多媒体的运用,不可小看,这是文字所没有办法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这篇文章所说的陋习离我们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刘老师就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到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女人被缠足后的畸形的小脚,加上她声情并茂地解说,学生就加深了对缠足的了解,深切地感到缠足这种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实在是太深了,从而到最后在交流感悟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孙中山的伟大,孙中山破缠足陋习真的是解放了广大中国妇女。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11
在音乐教学中,应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音乐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小鸡》是一首外国歌曲创编而来的一首幼儿歌曲,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我选择的音乐将情景性和趣味性放在首位,节奏鲜明,形象性强的音乐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另外,活动设计小小鸡到草地上玩和允许自己喜欢的小小鸡,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鸡,做小鸡,一直到唱小鸡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小鸡、爱鸡妈妈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中,我出示课件中的小鸡,放了音乐,请幼儿听节奏、做动作。其次我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做小小鸡,让幼儿通过动作来感受小小鸡。这一环节中,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把握的还是比较好的。在随后的活动中,我表演了小小鸡,带领幼儿边唱边去草地觅食。孩子们在欣赏我的动作时,情绪十分高涨。纷纷跟着音乐和我的动作自己跃跃欲试的进行动作的学做(例如小包、戴小帽等动作体验)。在游戏中,我表演鸡妈妈找小鸡,这个环节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游戏规则,对游戏规则而言,幼儿十分有兴趣。
通过本次游戏,我总结出:第一、运用情景游戏法,让孩子置身于小鸡的游戏中,通过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小鸡,感知音乐的欢快乐感。第二、大胆运用说唱互动法,让孩子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鸡、做小鸡,一直到唱小鸡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小鸡、爱鸡妈妈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运用了这两个方法激发了幼儿与老师相互的交流,多数孩子敢于用肢体语言表达表现,适合孩子与成人互动交流。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12
课文主要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考虑到当年,学生们年龄还小,没有切身体会,于是,课前特意让他们查找了有关“非典”的相关资料,以及当时涌现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课标中获知: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课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理智、经验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多处“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南丁格尔那执着坚毅、勇敢无畏、仁爱无私的高尚美德,体会到作者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感情,浓浓的情在孩子们的心田中流淌,课堂中多了应有的人文情怀。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而且还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颤动,文章中的人文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本课中,本人引领学生用心感悟,领会语言背后的意境,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人文理念。这堂课的设计,无不充满深深的人文内涵,闪现浓浓的人性精华。
整堂课,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着老师充满激情的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想像、说话,有着老师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方法来引导,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让学生读书,有着老师充满激情的优美语言的渲染在课堂上的闪光,使学生的心灵阳台多了一缕明媚的阳光。可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课堂境界。反思这堂课离我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我清醒地认识: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汲取、融会贯通,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实现我所追求的目标。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13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整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
这次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教学,整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用深情的语言描绘秋天景色引出本首小诗,并和学生一起写课题,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带领他们再次走入课文。在学生解决了生字和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大问题:孩子们是怎样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孩子们为什么要把这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把课文串起来进行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抓住“踮起”“ 挂牵”等关键词进行理解感悟,读悟结合,然后再回归全文,配乐朗读,拓展延伸中,我还安排了学生交流赞美老师诗句,最后以指导书写“牵、困”两个生字结束教学。
上完课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流程比较清楚,生字教学、说话、朗读、拓展等环节也都具备,学生上课也很积极投入,课堂气氛较好,所以不禁沾沾自喜。但是经过自己的一番反思,我觉得这堂课的最大失败就是朗读指导不够自然不够深入,有些浮躁、表演的意味。而《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意境优美感人,如果阅读中只停留在表面、夸张的朗读上,那教学真可谓苍白无力。其实,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通过朗读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朗读,如何在朗读中作到润物细无声的指导。一直是困扰着我的问题。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作简单分析:
一、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
在备课时,我反复研读文本,力求找到一个切入点来指导学生学习,根据教参指示,我设计了“孩子们是怎样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孩子们为什么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两个问题,想以这两个问题来整合课文来带动学生阅读。实践下来,这种把文中大意抽象概括出来的问题法,比之前让学生在深情的朗读中,自己感悟要突兀得多。且课文语言易懂,学生能够理解,又何必绕弯子呢?虽然我的设计是精细的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围绕这篇课文的,但是花了这么多精力寻找的切入点,在实际的课堂中,在学生的朗读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学生从中究竟得到了什么?我想,没有这两个问题学生也一样会读得很好。因为我的经验不够,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所以课堂上我带学生绕了个大弯子。放弃了一种智慧,选择了一种才能,放弃和选择什么,有时候直接体现出效率。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语文教学一定要讲究实效性。
二、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够了解。
在我们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自觉性差距较大,好的学生不用老师点拨,自己就能理解课文,并把它读好。而有的学生则是“举步维艰”处处受阻。这次上课时,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将2-5小节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朗读汇报时,我也只是做了鼓励性评价,和适当的煽情。许多孩子抑扬顿挫的语气,充满深情地朗读,让课堂增色不少,但这些所谓的“感情朗读”都无疑是个别的好学生给每段诗句贴上的情感标签,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对语言内在含义以及表达方式的体察和训练。如诗句最后一段:“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当我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在认真备课的插图时,几个学生竟 “哇塞”地叫了起来。本来想用图片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情境中,岂知学生没能对图片有足够的理解到产生共鸣,故朗读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很多学生对于“踮起”、“安静”、“夜深了”…..这些词语的体会并未深入,只是停留在浅浅的朗读层面。其间,我范读和细致引导显得尤其重要,而我却省去了,导致很多的学生未能真正走入文本。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如沐春风,以读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打开一扇深入阅读的窗口,从扇扇窗口窥视、捕捉到文字里蕴藏的真情实感,获得阅读的愉悦,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燃起深读文本的欲望和冲动。这节课我对学生认知水平不够理解,低估了或高估他们的朗读能力,所以朗读才显得流于形式。我想以后备课的时候我还得再多备备学生。
三、对教学的设计不够创新。
由于第一次接触诗歌的教学,我备课时就顺着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一路走过来,虽然各个环节、各个流程清楚整齐,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评课时当李老师提出诗歌的教学应该与其它体裁的课文教学有所区别,应体现出诗歌独特的意境美和整体感时,我便豁然开朗:我怎么没想到把它设计得诗情画意点,而只把它当成课文来上呢?的确,我们如果能时时有一种创新的意识来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的话,那我们的课堂才会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相信有了创新的意识,我今后一定会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
备好一节课需要短期与长期的准备,需要教师对文本、对学生要有深度的钻研、创新的理念,还需要储备更多的相关知识和语言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课堂里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14
一、利用好课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章,最后,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感悟中释疑,再次领会课题的含义。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过程。教学中我这样设计:
1、第一课时读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对“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个题目,有了哪些了解?
师:我们以前都称护士们为白衣天使,为什么这里却称为白衣战士呢?
这里我没有急着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带着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一起来研读和体会这篇感人的文章,这样激起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强烈欲望。
2、第二课时从人物入手,深化课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医护人员——叶欣,她在春季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非典的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平凡的人物去感受她不平凡的事迹。从这个导入语中既回顾了叶欣的事迹又引出了新的探索问题。
3、第三课时结束时又回归课题
平常我们都把医护人员称为“白衣天使”,那课题可不可以改成“永远的白衣天使”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这时的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是深刻的,他们懂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题,此时他们明白了:叶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战士,因为她是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牺牲的。课题用“永远的白衣战士”比用“永远的白衣天使”好,这样更能突出“战争”的残酷和叶欣的英勇精神。再次齐读课题。
二、抓重点句段突破难点
课文的(4-7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为了使学生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我直接进入主题:课文哪个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叶欣的英雄事迹的?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让学生再读课文,找找受感动的地方,把有关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然后说说为什么感动,再好好把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让别的同学也能受到感动。这个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段以及其中的重点词来研读、体会、感悟,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中去咀嚼和品味语言文字,同时,在交流和评价中指导感情朗读,情感得以升华。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在教学中没能突破难点,就是“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本来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前面划出的一些受感动的句子连起来说话的,但是学生好像在讨论的过程中没能很准确的找出体现叶欣高强度、高效率的句子来,也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说话练习,致使学生对这个问题不是很明了,我对这个过程处理的很仓促,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15
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三方面进行教学:
1、文言文的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掌握断词断句朗读的方法。
2、文言文与白话文对比朗读,结合译文理解每句文言文的意思,初步解释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
3、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前提下,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说说叶公似的人物,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经过学习,初步了解了文言文按意思断句朗读的特点,也明白到这个寓言故事以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