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的论文
[关键词]电教媒体 语文课堂 教学
如何巧用电教媒体,才能优化语文课堂,使之真正融于整体教学之中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时机,适时使用
电教媒体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果以“激趣、整体感知”为主的课,媒体可放在新授之前,以激发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兴奋度,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如果以“明理”为主的课,媒体可放在新授之后,以巩固深化所学内容。如果以“思维训练”或“突破难点”为主的课,媒体则放在新授过程中,用定格、重放、补充等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理解新知、发挥新知,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渲染重点,突破难点
选用电教媒体,首要原则就是媒体要服从于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
三、返璞归真,注重实效
电教媒体有其优势,但具体操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切不能摆花架子。要把理解教材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理解是通过独立思考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解是能力的标志,小学生年龄小,实践经验少,对教材中的某些片段、词句、概念、定义理解有困难。通过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电教教材,可使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规律,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真正体现了电教媒体的实效性。
古诗词的意思、意境是孩子们理解的难点。在此时运用电教媒体,不仅会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还会辅助孩子们理解诗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虽有众多优势,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只有适时、适度的巧用,才能优化今天的语文课堂。
第二篇:巧用电教媒体 优化课堂教学
巧用电教媒体 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和标志,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本文结合实践,向大家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
关键词:巧用电教媒体 激发兴趣 激发情感 扩大阅读面 提高综合素质 教育是立国之本。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将多媒体的应用深入到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域,这必然引起教育手段的改革。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阶段当务之急,必须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活;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丰富、主体感极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立体式艺术。而多媒体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它还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因此,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努力达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显得势在必行。
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人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就如何巧用多种媒体进行语文电教这一课题本人进行研究和探索,并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钻研教材,确定运用多媒体的组合教学的总体思路,精心制作课件,是我展开多媒体教学的一贯原则。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年级高低作者不同,体裁有别,文风各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进行各种电教方法的应用,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借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走出高分低能的误区,向高效率、轻负担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电教的教学实践中,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忌方法类同,要做到恰当选择。(二)、忌千课一面,要做到常用常新。(三)、忌一成不变,要做到灵活运用。(四)、忌搭花架子,要避免为电教而电教的形式化倾向。
下面我结合课例,谈一些具体的经验和做法。
一、巧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我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电教媒体,激发情感,以情促思。人的情感怎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介绍地理位置时巧用,引领学生体验课文的意境。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黄鹤楼”、“扬州”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再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 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两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四、巧用电教媒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轻易地整合大量阅读资源。阅读资源不能仅局限于课本,要鼓励学生多利用电子媒体,与它多对话,“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快捷地满足你的欲望,向你展示一个五彩缤纷、无边无际的阅读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存储空间,极大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善于鉴别和整合有价值的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一,主题相关性,提供的材料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其二,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提供的阅读材料也可以为提升写作能力服务;其三,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使学生进行愉快阅读而获取知识,并逐渐提升语文的阅读兴趣;其四,提供的材料要考虑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心智的健全 和视野的开阔有促进作用;其五,提供的材料要考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阅读中并能获得一定的成功的体验。
总之,电教媒体作为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传统教学相比有着独特的魅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电教媒体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我们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并有机配合,扬长避短,才能让其在语文课上充分地发挥有效性。
第三篇: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
山西省浮山县西关小学 张燕燕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社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以令人惊喜的速度走进课堂。这种新的技术手段、方式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讲授内容,追求“省时”、“高效”的课堂目标,确有明显的优势,亦为沉寂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的风”。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美感;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计算机的引进提供文体、图像、静止图像、动画、声音等教学信息,改变了教师是唯一信息来源的现状,激活了阅读教学课堂,能够帮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电教媒体 恰到好处 【正文】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善于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乐观有趣、实现最优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检阅》一课时,为了能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检阅”一词的意思,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国庆节大阅兵的录像,在整齐而又刚劲有力的前进步伐中,响亮的进行曲无不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这种庄严而隆重的场面太激动人心了,同学们很快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抽象的检阅一词地理解自然也是简便易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展示了检阅时的庄严而隆重的场面,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也给课文的学习渲染了气氛。
例如在《赶海》一课的教学中,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画面上出示碧蓝的大海,金色的海滩,伴着“哗哗”的海浪声,人们赤脚在海滩上捉螃蟹、捡贝壳,嘴里还哼着《大海啊,故乡》的乐曲。学生伴着轻柔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的美丽景色,完全陶醉了。有的学生被金色的海滩吸引了,以至音乐停了,学生还沉浸在那无穷无尽的遐想之中。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兴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有一个阅读学习的良好开端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现代教学媒体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景象,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现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教学《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屏幕上那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所展示的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耳畔回绕着潮起潮落的呼啸声,立即激起了这些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例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视频、音频、文字的环境中,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的时间,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特别快,只需简单的操作,就能使教学内容内容、文字资料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增加了知识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运用电教媒体,突破重难点。
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的内容。因此,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今天学生面临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量成倍地增长,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应该说,准确地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段落、篇章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段篇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读懂段落篇章的主要意思,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读段落篇章的过程中领悟读段章的方法及作者的写法。因此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培养独立阅读段落篇章的能力,达到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例如教《两只小狮子》,教学目标中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重点理解“练功、苦头、滚、扑、撕、咬”等词语。如果仅重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媒体,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程度是不够的,教学时通过精心剪辑适时放映一段狮子捕捉猎物,撕咬,吞食的录像短片,既开发了学生的右脑,又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 “滚、扑、撕、咬”动态形象,词语意思在学生头脑里印象更加深刻。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意会。教学时,师问:“生”字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引导学生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葱,苍翠欲滴,微风突兀,山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给学生以美德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考,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通过此环节教学,学生不仅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
阅读重点,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深切的了解,这种深细的阅读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组成复杂的智力活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学习阅读理解的重点,不仅使学生能看到,也能听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例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可借助录像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荷花静态描写。录像最大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根据教学需要暂时定格,让学生尽情欣赏。为了突出课文重点,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荷花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的道理,理解“一池荷花”静态美;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情感变化,得出结论“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动态柔美及静态庄重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教学目标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取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能达到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三、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思维。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问是灵感的火花,思维的动力。灵感和思维是辨证的统一,它们总是在教学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出发,直至解决问题结束。语文教学时,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去创设活跃宽松的课堂气氛,注意激发学生灵感性,培养学生求知欲,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各种质疑:科利亚挖木匣第一次为什么找不到?第二次为什么找得到?找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从中给我们什么启迪?在现实生活中会碰到此类型现象,应该怎样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并用绘图表示法投影课件进行比较,循循善诱,逐一解说。不仅锻炼学生在学思疑问感受悟理的结合中创新思维,还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咏柳》一课时,运用投影把春天的柳树形象展现出来,画面上的柳树绿嫩多枝,在深远处,有一些具有春天气息的山、水、人,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什么季节?学生边观察边进行思维,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春天特色画面分析。春天有没有风?有什么特点?与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思考有关四季风的词语(和风送暖、凉风送爽、秋风瑟瑟、寒风凛冽),通过观察山、水、人和柳树的姿态,逐一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诗,既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能主动彻底地理解诗意。
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根据课文内容和教材安排,制作陶罐和铁罐的动画片系列课件,通过投影观察分析,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体会陶罐谦虚礼让和铁罐傲慢无理而带来不同命运。为了将教学引向深入,把课内导向课外,还根据设制课件的提供画面和设置人物的动作表情,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逼真地再现童话情景,激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生动、真实、快乐的教学意境。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发挥学生的编演能力,最大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收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如学《观潮》一课,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壮观天下的雄伟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如临其境。课文中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面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在教学中,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们幸福感时发现,乐观体现经常发生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时刻,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取得之后。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得到某中程度进程后,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还能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四、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写作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画面的解说,由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
例如三年级有一篇习作,教师出示一幅画,让学生在图中添上几种动物,天上、地上、水中都可以添,然后给整幅涂上颜色。学生看到有自己参加绘制的图画,心里自然很高兴,纷纷动手绘制图画。把学生绘制好的有代表性的图画投放到达屏幕上,让学生对自己的图画进行描述,师生共同评议。再让学生把说的写下来,然后把有代表性的作文再投放到大屏幕上进行评议修改。又一次训练的反馈进行开放。这样的开放训练,使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兴趣盎然。
例如《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课,就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克隆羊多利”、“环境污染”、“理想家园”等富有时代气息的资料和画面,引导学生写作,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当今信息社会,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大胆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啊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识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更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指导以《登山》为题作文时,我先组织学生观看全班同学昨天登山的录像,与同学们再次分享登山的快乐。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应该怎样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充分的讨论后,学生代表的发言让我耳目一新。有的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景物,把中心定为“热爱祖国的大自然,或对家乡美丽河山的赞美。”有的通过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不管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有的通过登山远眺,把中心定为“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还有的记叙登山途中的好人好事等。这种问题异作的训练,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拓宽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教《惊弓之鸟》一课时,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 :“大王在摸胡须,好像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体验步步加深。
现代教育信息化点燃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对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想让数字化时代的语文课堂真正异彩纷呈,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数字化时代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动脑,还要动心,要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随着鼠标和画面的滚动而灵动,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根植到学生心灵深处。
五、运用电教媒体,迸发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各种功能和优点,将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极大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教师应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使学生与作者、课文的感情产生共鸣,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感情。
如在教《麻雀》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这样的一段画面:在阴暗的林阴路上,一只猎狗在跑着,在被风猛烈摇撼的路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在猎狗快要吃小麻雀时,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奋不顾身的落在猎狗的面前,并发出绝望的尖叫,因为紧张它全身发抖了,它扑打的翅膀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愣住了,它慢慢地向后退。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身感悟老麻雀那种热爱幼小的高尚品质。再以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领悟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的力量。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课文,它真实地再现了周总理逝世后的悲痛场面。在教学前,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周总理的事迹,萌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时,烘托课堂气氛,唤起小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借助多媒体创设或再现情景,同时播放哀乐。悲壮的乐曲,深情的语言,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无比悲哀的气氛中。通过创设这种揪心撕肺的悲痛场面,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特定和庄严哀伤的情景。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浑然一体,使学生从心底产生了对周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自然地进入了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和回味之中。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如教《尊师爱生》时,事先制作好投影片,教学时先放映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冒雨向学校跑去的画面,问:“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天气怎么样?”“没带雨具的小同学会怎么做?”接着放映教师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小同学身上画面,问:“谁看见了,怎么做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小同学会怎么想?”再放映一个男同学把自己的雨伞举到教师头上的画面.最后放映综合图。这样,把简单画面分解后综合,由静态变为动态,用连贯的活动投影指导学生观察,化难为易,寓说话、写话练习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于一体。说话、写话既有顺序又有重点,不但进行了一次生动有趣的说写训练,而且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尊师爱生、助人为乐的教育,进一步融洽了师生感情。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讲到:“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然之情油然而生。
教师对多媒体的正确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画面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爱的真谛是爱周围的事物。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
【结语】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及对学习语文的兴趣颇有启发。基于现代电教媒体能创设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之优势。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课堂教学,渲染气氛,使学生多角度接收信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利用网络调用各种媒体信息,满足学生“喜新厌旧,基于探求”心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开动思维的“车轮”,激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特点,用不同的交互方式对课堂进行美化设计,使课堂呈现艺术的美感。
现在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对我们这些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获得书本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觉。然而今天,我们正处于21世纪,时代不同了,我们做教师的不能再做凄苦的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要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角色。教师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是一部可以升级的“电脑”,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扩大“内存”,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师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移动”、“复制”,而是“点燃”,是用智慧去点燃孩子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其熊熊燃烧,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运用多媒体进行愉快的教学》 陈凌峰
【3】《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林金燕
第四篇:巧用电教媒体 优化课堂教学技能大赛
巧用电教媒体
优化课堂教学
【摘 要】
电教媒体作为传输教学信息的载体,有着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教媒体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在语文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了教学的优化,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电教媒体 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 【正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教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为当代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初步尝试,我深深地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电教,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激兴导入。这是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目的在于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多媒体辅助教学抓住小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征,利用动画演示的优势,形象、直观的演示知识的推导过程,使教学的重点、难点简单化、生动化,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如《蝙蝠与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其教学的难点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是如何辨别障碍物和方向的。这一原理源于蝙蝠,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为此我制作了动画,将“(蝙蝠——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射回来”这一原理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再如《看月食》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月食发生的起因,所以教学的切入点,我选在“什么是月食?”“天狗为什么吃月亮?”这个较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上。我让学生反复看教学软件,让学生从表象到原理,对月食产生的原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月食”就是当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使月亮没有反射而变得黑暗光。从而解开课文中奶奶称之为“天狗吃月亮”的迷信说法。通过动画的演示,将月食发生的起因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既解决了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新授知识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电教,优化信息,省时高效
利用电化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扩展了知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现代教育特别重视素质教育,即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而趋于独立,最终摆脱教师的信赖,成为在学习上独立自主的人。语文科的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思想水平,扩大知识视野,丰富文化素养,锻炼性格意志,培养审美观念等。而运用电教媒体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利用电教媒体可使学生阅读到很大信息容量的光盘内容,且光盘可以存储大量的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并能在计算机屏幕上清晰地显示,这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学生通过阅读光盘所展示优美的文段,欣赏光盘所展现的精美画面、精彩的动画、及动听的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其次通过智能游戏类的光盘,让学生进行拼图游戏、寻找游戏、填空游戏、配对游戏等方法来学习汉语拼音和一些语文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竞争进行学习,对每一次游戏的结果,计算机都通过声音和图像给予反馈和强化,这样学生能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能力。
六、运用电教,丰富想象,陶冶情操,调节课堂气氛,缓解疲劳
因为小学生耐久力差(有效注意力只保持20分钟左右),他们往往只凭兴趣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课堂结尾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教学《草原》一课结尾时,我放了一曲优美动听的草原风光的曲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入情入境,有的同学说:“我好像在草坪上甜甜地睡着一样”,有的同学说:“我好像一只大雁在
第五篇:巧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巧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时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电教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的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真实的情景或图形等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使语文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步入积极思维状态中,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教媒体;课堂教学;优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电教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为了使课程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恰当运用电教媒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真实的情景或图形等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使语文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巧用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往往对鲜明的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直观、生动、图文声动态的画面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和注意。而电教媒体本身具备了趣味性,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能很快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步入积极思维状态中。
例如,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5课《翠鸟》,描写了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为了尽快把学生带入情境,我把书上的图画制成幻灯片,并告诉学生,老师今天带来一幅很美很美的图片,你们想看吗?激趣导入新课,紧接着便打开幻灯片,出示翠鸟的图片。指导学生先从整体上观察画面,图上是什么鸟?这只鸟儿什么地方最美丽?再从部分观察,它的羽毛是什么颜色?各部位的羽毛有什么特点?嘴巴和眼睛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看着翠鸟的图片,自由发言他们眼中看到的翠鸟的外形特点。学生对翠鸟的图片很感兴趣,纷纷发言。通过直观的画面,学生初步感知了翠鸟羽毛颜色鲜艳、眼睛透亮灵活、嘴巴又尖又长的特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的课堂气氛,顺利地开始了课文的学习。
再如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描写植物如何传播种子的课文。为了创设学习这篇文章的情景,我先播放了带有录音的课文视频,让学生不但了解了课文内容,还观看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过程,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看视频时,学生都表现得非常感兴趣,看得如痴如醉,还不时发出感叹声。通过视频,学生情绪高涨,我适时提问学生,视频中写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过程?你们想不想学习这篇课文呢?激发学生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很自然地导入课文。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化抽象为形象,化文字为图像,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