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电教手段,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优化电教手段,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第二农业中学 李艳
[摘要] 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效率底下,现代电话教学诸手段技术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巧妙利用现代电化手段,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实施审美教育;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大课堂容量;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兴趣 审美 想像力 信息量 高效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效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背影》教学时,我制作了一组有关背景的幻灯片:一是背井离乡的电影画面;二是出示书中的朱自清画像,三是出示父亲买橘子背影的画面,并配以二胡独奏《牵手》。这样的几幅画面依次展示,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到朱自清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激起学生深切的情感。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实施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小说;有文质兼美,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散文。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展现了一幅广阔而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爱慕虚荣,贪图享乐而最终付出沉重代价的玛蒂尔德令人鄙视而又让人同情;父亲那蹒珊地走着,又艰难地爬上月台的背影使人感动;还有那朦胧幽静的月下荷塘,高大崔巍的雨中泰山,都令人无限神往。但这些却在千里万里之遥,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亲自领略其中的美妙。而电视媒体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且图像活动变化,能展示情节,能以境传情,展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感到美景就在眼前,并进入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界,受到美的熏陶,产生情感共鸣。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的湘西,薄雾、清风、荷花飘香、秀美清丽的白洋淀,青荇油油、金柳依依的康河柔波都能在电视媒体的帮助下,再现在学生眼前。教学《雄关赋》,学生未到过山海关,对课文体验不深。在学生阅读了课文后,我放映了有关长城的录像,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天下第一关”的雄姿;随着荧屏画面的转换,那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雄伟壮丽的箭楼,波涛汹涌的大海,在学生的内心引起一阵阵的颤动。
三、运用电化技术启迪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有效理解语文知识的目的。如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在学生理解第一行诗句的意思后,可以利用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在看的同时,边听边想“如果你来到瀑布边,看到眼前这般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会用心体会,之后也会踊跃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在学习后两句诗前,可以让学生观看壮丽的瀑布的景色,并且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学生也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景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思考美,表达美,真正做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了学生思维。
四、电化教学有效突破时空限制,加大了课堂信息量,为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无比强大的功能,跨越时空,带领学生在课堂内任意浏览、欣赏各地自然风光,真切感受、体验大自然,从从而是语文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和时空限制,极大的扩充了语文教学的容量和密度。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使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在实际中体验。所有这些都为高效语文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总之,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从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中走了出来,更使学生从“苦学”走进了“乐学”,充分体学习的主体地位,打造出了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崔允漷《有效教学》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6-1 3.汪自云,《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第二篇: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走向社会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通过黑板、教科书等形式,因为这些形式在方便程度、信息承载都有极大的局限性,使得教学形式单调、呆板,教学容量不足,已不能满足新形式发展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而电化教学,以其高效生动的优势,在教学中逐渐上升为重要的地位。该模式善于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年来的实践,电化教学的应用让我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趣。
一 电教让导入新课更精彩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的学生阅历浅,生活空间有限,许多现象无法观察到,再加上他们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对生活很多东西体会不到乐趣,以致学习被动。教师要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要求学生不但是“要学”,更重要的是“愿学、乐学”。运用电化教学更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若老师在上课前能放一段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录像,学生看后会激起学习欲望。例如在讲《动物人体发育》时我先让同学们看一段《青蛙发育》的录像,然后让学
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本内容——蛙的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蝌蚪的。老师一面讲解一面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录像中寻找答案,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这样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兴趣更浓,当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电教让教学手段更直观
电化进入课堂,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在生物教学中有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我试着制成动画进行演示其过程。例如学习《细胞的增值》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很难理解,我就利用动画演示分裂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后,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脑海中留下了“直观”印象,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在讲DNA的空间结构时,用模型教具固然好,更好的是把DNA的双螺旋结构用计算机制作成课件,利用课堂进行演示,使知识传递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三 实验课中引用电教,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生物课中要做大量的实验,只有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找出规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实验的可观的非常小,不利于全体学生观察。利用电教手段演示能把实物放大呈现在屏幕上,使实验取得最佳效果。例如:在实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中,当用盖玻片直接平放盖住清水在载玻片上时,易出现气泡,这时我就把它制成动画的形式,先把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用盖玻片往另一边
赶水,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以免影响观察效果,造成细胞和气泡混淆,同时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此实验的全过程及操作难点。
四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是指带学生进入书本,这是学生的感知认识阶段。“入”要求学生能神游于老师创设的艺术境界之中,达到忘我境界。幷切通过情感体验画面,使学生如经其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出乎其外”是指领学生走出书本,这是学生的理性认识阶段,“出”是学生对课本内容含义理解的升华,是一种伴随着情感活动的理性思考,使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主人翁意识。
例如在讲《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节时,首先设计一幅图画,幷播放古筝音乐,再配以富有感情的描述:“远处是连绵不断的高山,一道瀑布飞流直下,溅起层层浪花。近处是茂密的树林还有盛开的桃花,一只只小鸟站在枝头,叽喳吟歌。你听“咚咚’’那是漂亮的“森林医生”啄木鸟在给树木看病,树下一位爷爷在给孩子们讲故事,一群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吸引了许多漂亮的小鸟在为她们配乐吟唱。啊!这里的风景真美啊!”直观地图画,动听的旋律,一下子使学生进入“画”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树林中一样,他们的情绪很高涨,这些树这些鸟驳得了他们的喜爱,使他们真正地入乎其中。这是画面上出现了几个伐木工人把树木砍光,树木倒了,鸟巢里的雏鸟从树下摔下来,死了。它们的父母伤心地离开了,这里不再是它们的栖息之地,这里也永远失去了鸟儿飞逐嬉闹的身影和它们悦
耳动听的天籁之声。一个鸟语花香的环境被无情地破坏了。这时,学生们情绪很低落,接着再讲据统计自1600年至1800年全世界有25种鸟类灭绝,现在有可能每年就有一种鸟类灭绝。请同学们思考,同桌讨论鸟类种类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保护这些鸟类呢?学生们有了以上的感性认识,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的很深刻,同时还提出了更好的保护鸟类的措施。有的学生说:“我以后再也不掏鸟蛋、抓小鸟、掏鸟窝了,我要多种树,在树上挂上鸟盒子,让鸟有个舒服的家。”还有的说:“我要勤喂鸟和鸟交朋友。”我们要在树上贴上“爱护鸟类、人人有责”的警戒牌,劝告人们不要打鸟等等》学生们发言积极,讨论热烈,使他们真正出乎其外,受到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思维教育,同时通过情感体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五 电教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造力的起点在于观察力,创造是从观察开始的,而敏锐精心的观察力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没有较强的观察力,就不会有很强的创造力。观察力是“源”,创造力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在生物界中有那些很微小的、用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病毒,甚至在光学显微镜下也难认清的微生物,如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各种曲线、平面、曲面等生成工具,制成生动、逼真、形象的形体,变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多思、多想、多问的兴趣。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科学家的设想方法制成画面,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掌握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这样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想象、探索的发散思维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学习的探索、创新的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化教学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他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从而使知识更直观、更具体、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总之,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把电化教学和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就能发挥其功效,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幷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
第三篇: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
山西省浮山县西关小学 张燕燕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社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以令人惊喜的速度走进课堂。这种新的技术手段、方式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讲授内容,追求“省时”、“高效”的课堂目标,确有明显的优势,亦为沉寂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的风”。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美感;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计算机的引进提供文体、图像、静止图像、动画、声音等教学信息,改变了教师是唯一信息来源的现状,激活了阅读教学课堂,能够帮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电教媒体 恰到好处 【正文】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善于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乐观有趣、实现最优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检阅》一课时,为了能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检阅”一词的意思,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国庆节大阅兵的录像,在整齐而又刚劲有力的前进步伐中,响亮的进行曲无不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这种庄严而隆重的场面太激动人心了,同学们很快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抽象的检阅一词地理解自然也是简便易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展示了检阅时的庄严而隆重的场面,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也给课文的学习渲染了气氛。
例如在《赶海》一课的教学中,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画面上出示碧蓝的大海,金色的海滩,伴着“哗哗”的海浪声,人们赤脚在海滩上捉螃蟹、捡贝壳,嘴里还哼着《大海啊,故乡》的乐曲。学生伴着轻柔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的美丽景色,完全陶醉了。有的学生被金色的海滩吸引了,以至音乐停了,学生还沉浸在那无穷无尽的遐想之中。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兴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有一个阅读学习的良好开端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现代教学媒体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景象,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现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教学《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屏幕上那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所展示的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耳畔回绕着潮起潮落的呼啸声,立即激起了这些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例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视频、音频、文字的环境中,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的时间,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特别快,只需简单的操作,就能使教学内容内容、文字资料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增加了知识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运用电教媒体,突破重难点。
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的内容。因此,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今天学生面临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量成倍地增长,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应该说,准确地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段落、篇章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段篇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读懂段落篇章的主要意思,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读段落篇章的过程中领悟读段章的方法及作者的写法。因此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培养独立阅读段落篇章的能力,达到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例如教《两只小狮子》,教学目标中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重点理解“练功、苦头、滚、扑、撕、咬”等词语。如果仅重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媒体,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程度是不够的,教学时通过精心剪辑适时放映一段狮子捕捉猎物,撕咬,吞食的录像短片,既开发了学生的右脑,又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 “滚、扑、撕、咬”动态形象,词语意思在学生头脑里印象更加深刻。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意会。教学时,师问:“生”字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引导学生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葱,苍翠欲滴,微风突兀,山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给学生以美德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考,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通过此环节教学,学生不仅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
阅读重点,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深切的了解,这种深细的阅读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组成复杂的智力活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学习阅读理解的重点,不仅使学生能看到,也能听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例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可借助录像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荷花静态描写。录像最大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根据教学需要暂时定格,让学生尽情欣赏。为了突出课文重点,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荷花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的道理,理解“一池荷花”静态美;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情感变化,得出结论“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动态柔美及静态庄重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教学目标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取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能达到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三、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思维。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问是灵感的火花,思维的动力。灵感和思维是辨证的统一,它们总是在教学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出发,直至解决问题结束。语文教学时,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去创设活跃宽松的课堂气氛,注意激发学生灵感性,培养学生求知欲,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各种质疑:科利亚挖木匣第一次为什么找不到?第二次为什么找得到?找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从中给我们什么启迪?在现实生活中会碰到此类型现象,应该怎样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并用绘图表示法投影课件进行比较,循循善诱,逐一解说。不仅锻炼学生在学思疑问感受悟理的结合中创新思维,还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咏柳》一课时,运用投影把春天的柳树形象展现出来,画面上的柳树绿嫩多枝,在深远处,有一些具有春天气息的山、水、人,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什么季节?学生边观察边进行思维,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春天特色画面分析。春天有没有风?有什么特点?与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思考有关四季风的词语(和风送暖、凉风送爽、秋风瑟瑟、寒风凛冽),通过观察山、水、人和柳树的姿态,逐一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诗,既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能主动彻底地理解诗意。
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根据课文内容和教材安排,制作陶罐和铁罐的动画片系列课件,通过投影观察分析,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体会陶罐谦虚礼让和铁罐傲慢无理而带来不同命运。为了将教学引向深入,把课内导向课外,还根据设制课件的提供画面和设置人物的动作表情,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逼真地再现童话情景,激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生动、真实、快乐的教学意境。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发挥学生的编演能力,最大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收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如学《观潮》一课,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壮观天下的雄伟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如临其境。课文中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面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在教学中,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们幸福感时发现,乐观体现经常发生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时刻,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取得之后。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得到某中程度进程后,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还能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四、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写作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画面的解说,由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
例如三年级有一篇习作,教师出示一幅画,让学生在图中添上几种动物,天上、地上、水中都可以添,然后给整幅涂上颜色。学生看到有自己参加绘制的图画,心里自然很高兴,纷纷动手绘制图画。把学生绘制好的有代表性的图画投放到达屏幕上,让学生对自己的图画进行描述,师生共同评议。再让学生把说的写下来,然后把有代表性的作文再投放到大屏幕上进行评议修改。又一次训练的反馈进行开放。这样的开放训练,使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兴趣盎然。
例如《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课,就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克隆羊多利”、“环境污染”、“理想家园”等富有时代气息的资料和画面,引导学生写作,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当今信息社会,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大胆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啊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识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更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指导以《登山》为题作文时,我先组织学生观看全班同学昨天登山的录像,与同学们再次分享登山的快乐。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应该怎样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充分的讨论后,学生代表的发言让我耳目一新。有的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景物,把中心定为“热爱祖国的大自然,或对家乡美丽河山的赞美。”有的通过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不管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有的通过登山远眺,把中心定为“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还有的记叙登山途中的好人好事等。这种问题异作的训练,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拓宽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教《惊弓之鸟》一课时,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 :“大王在摸胡须,好像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体验步步加深。
现代教育信息化点燃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对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想让数字化时代的语文课堂真正异彩纷呈,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数字化时代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动脑,还要动心,要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随着鼠标和画面的滚动而灵动,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根植到学生心灵深处。
五、运用电教媒体,迸发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各种功能和优点,将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极大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教师应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使学生与作者、课文的感情产生共鸣,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感情。
如在教《麻雀》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这样的一段画面:在阴暗的林阴路上,一只猎狗在跑着,在被风猛烈摇撼的路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在猎狗快要吃小麻雀时,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奋不顾身的落在猎狗的面前,并发出绝望的尖叫,因为紧张它全身发抖了,它扑打的翅膀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愣住了,它慢慢地向后退。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身感悟老麻雀那种热爱幼小的高尚品质。再以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领悟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的力量。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课文,它真实地再现了周总理逝世后的悲痛场面。在教学前,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周总理的事迹,萌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时,烘托课堂气氛,唤起小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借助多媒体创设或再现情景,同时播放哀乐。悲壮的乐曲,深情的语言,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无比悲哀的气氛中。通过创设这种揪心撕肺的悲痛场面,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特定和庄严哀伤的情景。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浑然一体,使学生从心底产生了对周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自然地进入了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和回味之中。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如教《尊师爱生》时,事先制作好投影片,教学时先放映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冒雨向学校跑去的画面,问:“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天气怎么样?”“没带雨具的小同学会怎么做?”接着放映教师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小同学身上画面,问:“谁看见了,怎么做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小同学会怎么想?”再放映一个男同学把自己的雨伞举到教师头上的画面.最后放映综合图。这样,把简单画面分解后综合,由静态变为动态,用连贯的活动投影指导学生观察,化难为易,寓说话、写话练习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于一体。说话、写话既有顺序又有重点,不但进行了一次生动有趣的说写训练,而且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尊师爱生、助人为乐的教育,进一步融洽了师生感情。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讲到:“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然之情油然而生。
教师对多媒体的正确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画面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爱的真谛是爱周围的事物。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
【结语】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及对学习语文的兴趣颇有启发。基于现代电教媒体能创设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之优势。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课堂教学,渲染气氛,使学生多角度接收信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利用网络调用各种媒体信息,满足学生“喜新厌旧,基于探求”心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开动思维的“车轮”,激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特点,用不同的交互方式对课堂进行美化设计,使课堂呈现艺术的美感。
现在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对我们这些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获得书本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觉。然而今天,我们正处于21世纪,时代不同了,我们做教师的不能再做凄苦的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要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角色。教师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是一部可以升级的“电脑”,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扩大“内存”,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师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移动”、“复制”,而是“点燃”,是用智慧去点燃孩子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其熊熊燃烧,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运用多媒体进行愉快的教学》 陈凌峰
【3】《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林金燕
第四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推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姓
名:沈丽霞 性
别:女
工作单位:平罗县城关二小
通讯地址:宁夏平罗县城关二小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plexslx@163.com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姓
名:沈丽霞
工作单位:平罗县城关二小 地址:宁夏平罗县城 邮编:7534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美感,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
激发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拓展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
给予美的熏陶
许多年来,多媒体教学以它自身的优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它集声、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完美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法达到最佳的结合。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它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教学中,知识传输方法比较单一,“讲,评,练”的教法,不能使学生大脑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极易抑制学生思维,降低学习效率。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图像,文字,音乐,朗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大脑皮层交替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各种器官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兴趣浓厚了,思维活跃了,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这就需要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在“新”、“活”、“趣”、“乐”上下功夫,多媒体课件运用生动形象的视频、音频象吸铁石一样紧紧吸引住学生,这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如教课文《武松打虎》,《林黛玉初进贾府》这一类课文时时,我将电视剧片段下载下来制成课件,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观赏视频,视频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展现很好地诠释了课文中所刻画的的人物形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对照画面讲或复述,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对讲的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历史了解的甚少,我就把南京大屠杀的视频以及和南京大屠杀相关的资料用大屏幕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并在视觉地震撼中认识到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激发了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语文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优化。
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创设真情实境的有效工具,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合理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它 对突破难点、及时反馈教学、增大课堂容量都有较好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节省教学时间。
小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强,小学语文课文里的内容大部分是学生容易接受的,但是有一些语言所描述的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给他们的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时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可以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突破教学的难点。比如学习《捞铁牛》一文时,学生不理解如何利用浮力捞铁牛的课文情境,不容易理解。我在教学时针对这一难点,设计制作了能准备、铲沙、搭架、打捞的课件,化难为易。在理解课文时,我首先出示课件:八只大铁牛陷在河底,让学生体会捞它的艰难,看到怀柄为捞铁牛做的准备,用动画演示捞的过程,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怀柄是在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从而将初中物理学的一些原理直观地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课文的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同时从情境的体会中增加了对怀柄的敬佩感,较为准确的把握了课文的中心。
又如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怎样利用石块称出大象的重量是文章教学的难点,于是我将称象的过程制成动画课件演示出来:1将大象赶上船,在水下沉到船身的地方划线;2将大象赶上船,在船上装石头,装到划线的地方为止;3称出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这样一演示,称象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多媒体网络技术能够以交互的方式,将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显示出来,使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强了学习兴趣,能有效的激励孩子学习的兴趣、欲望情绪,极大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有兴趣去做一件事,他便成功了一半。如教学《谁住顶楼》一课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有高大的小马,机灵的小狗,雪白的小兔,聪明的小猴,各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再配以动画的效果,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从而使孩子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课堂的生成就异彩纷呈。很快他们读通了课文,并通过课件的演示了解了各种动物的生理特点如:小兔前腿短后腿长不适合住顶楼;小马脚步重不适合住顶楼;小狗要守们看家不适合住顶楼有效的突破了难点,并且从课文中学到了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及遇事要多为别人着想的道理。没有了困难,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省阅读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而一篇较长的课文要在两三节课中完成,想达到既学知识提高能力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需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实现。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因课文较长,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内容结构相似,我先指导学生分析小女孩第一次擦燃时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然后给学生发下了印好的表格,然后对照投影片全班讨论。这样,学生学习后四次擦燃火柴的内容所用的时间相当于第一次擦燃火柴内容所用的时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阅读教学中的思考,教师口述一两遍,学生是记不下来的,他们往往是读着课文,望了问题。如果把问题用投影打出,就可以克服这个缺点。在教学中,把一些含义深刻的重点句、段用投影打出,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质量。实践证明,运用投影出示课堂练习,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孩子感悟语言的能力,丰富孩子词汇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利用这一特点,用声像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前景,使孩子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提高孩子感悟语言的能力,丰富孩子词汇。例如:《最大的动物》一课,如果从纯文学角度给孩子分析事物之间,角色之间的关系,孩子比较难理解,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特别是配上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会使语言和形象得到有机的融合,直接刺激孩子的感官,有利于提高孩子感悟语言的能力。在这一课件制作中,考虑到为了让孩子了解哪一种动物最大,我采用了切点画面,定格及对比的方法,将故事发展情节突出重点,教学中,一些通过教师的语言解释,孩子仍然无法理解的内容,孩子根据画面的情节,让孩子将给其他同学听,孩子能完整的把故事讲述完,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表达不仅用词恰当,而且词量也得到了增加,让你不能想象这是出自一年级孩子的口中。对课文理解不言而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能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教学再也不能是满堂灌的方式,要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不能束缚孩子们想象的羽翼,而是要去鼓励他们拓展思维,求异思维。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培养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成为实现学生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要让学生能放飞自己的想象,不局限于老师的讲评,多媒体成为了重要手段。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时,课件创设情境,画面展示苍茫的王屋山与太行山画外音介绍两山情况。此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与搬家”、“移山与挖隧道”的看法。通过讨 论比较认为移山不如搬家,但为什么课本写移山呢?学生质疑后领悟作者意在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疑难,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来自质疑驳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制成高质量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不同方向大胆驳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学生的观点独到,如果教师还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在自己预选设计好的圈内打转,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反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予学生美的熏陶
一篇好的作品,配上优美的图画,图文并茂,使人产生美感,得到美的享受。同样,学习课文时同时出示一幅简洁、生动、富有情趣的课件图片,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只要你出示画有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活奔乱跳的青蛙,整齐有序的小蝌蚪的课件图片,那么学生就会被引入一个神奇童话世界,进入课文的意境,进入美的想象,美的世界。又如在教学《小山村的早晨》一文时配上了优美的轻音乐“清晨” 朗诵文章,那清脆的鸟鸣,潺潺的流水声萦绕在耳边使人仿佛置身与宁静祥和的小山村之中,文章的意境已不言而喻。教室里的孩子此时已没有了年少狂躁,一改往日的喧闹,眼神也变得清澈透明。不用老师去组织教学他们已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课堂中,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多方面弥补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诸多不足。今天,它已走进了课堂,给语文课带来了无限生机。相信我们只要坚持不懈的适当运用、操作,不断完善其各方面职能,明天,它将更加充分的发挥它的优势,为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所钟爱。
第五篇:如何使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使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内容]
一、创意设境,激情引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
例如:教学《笋芽儿》一课。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中,学习笋芽儿冲破一切阻力茁壮成长的精神。上课开始,我首先播放一段竹林景观的录像。先将青翠欲滴的竹亮。再将镜头逐渐聚在竹笋上,使学生感知竹笋的形、色。此时及时提问:笋芽儿是怎样成长为竹子的?需要哪些生长条件?来诱导学生思考,拉开了学习的序幕。接下来教师可边讲故事,边放“雨声”、“雷声”的录音,边投影各种情景:如笋芽儿扭动、向上钻、脱壳、成长、小草摇动以及雨景、桃红柳绿,太阳出来等等,这样,学生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随着文中各种人物的出现,轻松愉快饶有兴致地学习了课文。
二、激发思维,释疑解难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可使用电教手段。因为电教煤体具有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的表现力。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向学生讲解: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内心图象,而且不需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印像,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
三、激起情感共鸣,陶冶思想情操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是中外名家的名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呢?这就要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为从审美心理来说,情感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既广泛地渗透在其它心理因素之中,又是感知与想象、理解的中介,即审美的感知由于情感的推动而进入想像,趋向理解。简单地说,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而电教媒体对于提供具体的形象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显著作用。
例如:教学《采蒲台的苇》其中一句:“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涉及到历史背景。但是,由于当时的年代距现在较远,而且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如果只靠语言的中介,是很难认识其特定环境的。所以,我播放了一段精心选制的录像,让学生边欣赏一望无际的苇海及冀中人民为了保卫美丽的家乡而英勇战斗的情景,边听着老师的讲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是遭受日寇蹂躏最厉害的地区之一,但是这里的人民群众充分利用水乡的自然条件,出没于芦苇丛中,战斗在烟波之上,沉重地打击着侵略者,勇敢地守卫着祖国美丽的水乡,最终取得了胜利,课文中写的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就是指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损害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这样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学生理解了当时的背景,体会到了冀中人民勤劳、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并且为理解下文作了准备。
四、加强信息传递,强化有意识记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送,强化儿童的有意识记,加强字、词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识字效率。如:“日”、“月”、“山”、“川”原本是象形汉字,运用投影图片就可以再现“日”、“月”、“山”、“川”的具体形像。然后,教师再由具体的形像入手,引导学生识记“日”、“月”、“山”、川”。再如“包裹”的“裹”是形声字,它用“衣”表形,“果”表声。这个字笔划多,学生容易写错。但是,运用抽拉投影片教学,则很容易解决这一致学难点。教学时,首先映出“衣”字,然后把“”和“”上下拉开,最后再将“果”字拉到“”和“’中间,构成“包裹”的“裹”字,既形象又生动,显示了投影造型艺术在识字教学中的优越性。
语文教学应该注意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实现这些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