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5 12:2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浅析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浅析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 要】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较为重要的科目,它的多变性和实用性一直都是吸引广大学者的重要因素。初中数学作为学生们掌握此学科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所有科目中,数学科目往往是学生们成绩划分的分水岭,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不同,都会在此学习科目的成绩上有所体现,所以教师在这段时间所需要做的工作就变的尤为重要。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分析,制定一套详细可行的教学方案,来避免学生在此重要阶段因为不能及时的掌握数学知识而掉队,从而导致学生们之间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法的简单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对广大一线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初中生;基础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法在当下是一种较为广泛且实用的教学方法,其通过响应素质教育体制,来高效的帮助初中学生的成绩稳步提升。分层教学是教师依据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具体情况,通过对教材的详细掌握,来达成学生们的成绩全面进步的目的。因为一些教师使用分层教学法,使学生们的成绩有效提高,所以被很多教师关注且使用。为了让其能发挥更高效的作用,对其中的三个问题进行改进。

一、让教师充分了解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很多学校都只重视升学率而忽略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也是当前教育的一种普遍形式。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对我国教育一直有较差的影响。目前,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很多学校把素质教育放在了首位,民主化的教育对初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弥补了应试教育体制的很多缺点。那么开创新的教学方法更是锦上添花,分层教学法就是素质体制下的新兴产物,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高效攀登和新开创的分层教学法是密不可分的。然而我国的大部分初中教师并没有很了解分层教学法,以致于分层教学法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扩展。分层教学法的一些分层练习、指导和评价的特点并没有被大部分教师所熟知,这也导致此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止步不前。因此,学校应该着重于此办法的推广和使用,让师生都充分了解分层教学法的优点。此外,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让分层教学法充分合理运用的重要前提。

二、老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自己动脑动手,开创一个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学习情境,这样既能够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教师也能够通过此来和学生们成为共同学习的朋友,以最融洽、和谐的氛围来让学生们学习知识,也能让老师更容易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内心想法。例如在学习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时,如何证明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的办法,这一类型的数学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独立完成证明此题的办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解题的特点和问题。然后针对其解题技巧和方法,将学生更好地分层,并制定特定的方案来让学生的成绩提高。

三、教师应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中的各种形式

分层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三种形式,其中有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和分层评价。分层练习顾名思义,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基础能力来进行划分,然后通过教师的系统性练习来提高学习成绩。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或者能力都各不相同,所以需要练习的范围也应有所差异。基于学生基础较差的,教师可以来制定一套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来使学生充分巩固基础知识。

例如一次函数的因式分解‘x2+5x+6’,这种较为初级的因式分解属于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练习此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而稍微有些难度的题目,例如‘x2y2+9xy-20’此类型的题目较为繁琐,可以相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其次,分层指导主要是教师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再作必要的层次调整,做到因人制宜。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为主要依据合理流动,适当调位,这样可以使学生充满学习干劲,奋起直追。最后,分层评价就是对学生的表现适当的进行表扬,让其再接再厉,努力考出更好的成绩,会让学生对学习更加充满热情,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应当为其加油鼓劲,让其充满自信,绝不放弃。分层教学法中,此三种形式能够充分w现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能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高效发展。

四、结束语

分层教学法是因我国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并因其高效而被广泛使用。而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好的前提,则是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在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并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来加强对分层教学法的理解能力。合理的使用分层教学法中的各种形式,以最高效的分层教学方法,来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那么,相信分层教学法会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显著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小丹.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普通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1).[2]邓丕猛.数学的宝剑――浅谈分层教学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8).

第二篇: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突破创新,国家相关教学政策的不断改进,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也不断的以平等理念更加突出,很多初中学校目前已经取消了年级的分班制,在初中班级里就体现了学生能力水平的均等不一,有些学生的成绩很优秀,有些学生的成绩则一落千丈,层次差异较大。这样层次下的教学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想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进行灵活的分层次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老师和学生的配合才能让教学水平上升一个新的高度,有助于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笔者则首先介绍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和含义,然后提出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高效发展的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坚持以学生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有效的保证初中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在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进行分层教学,有效促使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进行具体的应用探讨。

1.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和运用

分层教学法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实施和安排的,它根据学生不同水平之间差异性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成绩优异学生更加优秀,基础较薄弱、理解能力有所欠缺的同学也可以取得进步。古语有云: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说的就是?@个道理,而这也就是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分层教学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智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等。举个例子,教师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时,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的要求就不同。要求级别较高的同学能够举一反三,挑战一些高难度的思维性习题,要求级别中等的同学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级别较低的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并且做一些简单的计算题。教师在运用组织分层教学法的时候,应该科学合理的划分学生的等级水平与层次水平,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在分层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智力因素、成绩、兴趣等各个方面,才能有效的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编组,分为A、B、C三个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先划分开来。也可以采取优秀生带差生的一对一辅导的方法,让同?W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做既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一举两得。

2.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2.1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几个部分,对每部分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1]。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发展以及学习态度等,然后将学生分成a b c三组。a组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良好,b组学生的学习基础良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严谨,c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将学生进分层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2对教学任务进行分层

将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就需要根据不同层组的学生,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这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分层。对教学内容的分层是具有科学性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在学习较难的知识点时会感觉到异常得吃力,最后会导致不仅学习效率不佳,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如果教师为学习基础一般的学习设置较为简单的教学任务,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高。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中。对于c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重点提高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为这部分学生打好数学基础;b组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扎实,学习能力较a组学生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给b组学生布置的教学任务应该要在c组学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如多布置一些有理数的作业问题,让学生针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而对于a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有余力,教师可以在b组作业的基础上加大难度,促进a组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样,每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学习和提高,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3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不仅要对学生和教学任务进行分层,还要求教师能够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同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上是存在明显区别的,如果对于a组学生和c组学生使用同样的标准进行教学评价和考核,对于c组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也要进行分层。对于a组学生,学校制定的考核评价标准需要适当提高,必须要求学生的考核成绩超过90%才能评优,而对于c组学生,评价的标准就需要放宽,只要学生的总成绩能够超过85%就给予评优。

2.4对教学考核进行分层

教学评价的分层设置必然教学学校的考核形式也要进行分层。考核分层主要要求的是,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组进行考核内容、考核目标以及考核难度等的分层设置。例如,对于c组学生,学校设置的考核内容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基础知识所占比例应该为60%,实践题型和创新题型各占20%,且难度适中或较低。而对于a组学生来说,学校设置的考核内容应该要以实践题型和创新题型为主,基础知识应该占30%左右即可,题目的难度要加大。这种考核设置的分层可以有效提高不同层组学生的学习自信,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得初中班级的数学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也可以培养起写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更加有积极性和自觉性。总的来说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领域和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是一种适合学生更好学习的教学方法,并且对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试析中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J].李保贤.中国校外教育.2015(30)

[2]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李保梅.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J].朴昌虎.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第三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天山六中 裴焕民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法、布置作业,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从而达到不同类别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所谓分层教学(同班、同年级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对同一个班内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优、中、差生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分层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各得进步。

二、分层教学必要性分析

1、教学现状呼唤分层教学的实施

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学习,这样,在同一班里,学生的知识、能力参差不齐。但是,应试教育留下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减轻部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必须实施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社会培养各种层次的有用之人。

2、新课程改革呼唤分层教学的实施

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实施,而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归根到底是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包括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教”到 1 “引”;知识技能掌握理念的转变——从“满堂灌”、“书山题海”到“在亲身经历中体会、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强调自我的情感体验;教材观的转变——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材变成我们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工具之一;评价机制的转变——从“唯分数论”到“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发展”,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但也是现今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

在新课改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目的是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扩大优生的学习面。为了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要采用针对性的矫正和帮助,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及时反馈,从中探索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3、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存在的,特别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及环境、教育条件都有所不同,还有社会因素(即环境、教育条件、科学训练),这些原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学生所表现出的数学能力有明显差异也是正常的。

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着个体差异

(1)智力差异。每个学生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智力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钝,有的人形象思维强;有的逻辑思维强;有的人记忆力超人,但推理能力较差;有的人记忆力较差,却推理能力过人。

(2)学习基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小学的数学状况不一样:有的学生数学十分优秀,有的学生数学学习基本还没入门,两极分化相当严重。

(3)学习品质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数学十分认真,有一套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学得轻松愉快;而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入门,数学学得十分艰难,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丧失了信心。

4、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数学教学采用的是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统一教参,在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产全“顾中间、丢两头”。如不因材施教,就使部分学生就成了陪读、陪考。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能力稍差的学生就可能变成了后进生。有研究结果表明:教师、2 家庭、社会、学生、学校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是形成后进生的原因,其中有50%的原因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的失误。我们的基础教育既要注意确保学生的共性需求,又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进行分层教育确有必要。

5、分层次教学能够有效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按照教育家达尼洛夫关于教学过程的动力理论之说,认为只有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对他们的要求是一致的,才可能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从而加快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这两者的统一关系若被破坏,就会造成学业的不良后果。学生的学习可能是由他们生理和心理的一般发展水平与对某项学习的具体准备状态所决定的,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构成因素中既有相对稳定的因素,又有易变的因素。相对稳定的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范围,决定了学业不良学生要取得学业进步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易变的因素,使学生能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实际可能性水平,从而促进或阻碍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之间矛盾的转化,加快学习成绩提高或降低的速度。由此可见,分层次教学是着眼于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关系的一种极好的手段,使它们之间能相适应,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三、分层教学研究的目的意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十七世纪提出来的班级授课制以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校工作的计划性和实际社会效益风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因材施教等种种弊端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做出辉煌的贡献后逐步显现出其先天的严重不足。教师在班级授课制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 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1、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2、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分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3、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不仅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设定指出方向,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数学的需求,并为学生学习数学可能产生的差异性留有充分的余地。

五、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首先,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 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在分层教学中应注意下列原则的使用:

①水平相近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②差别模糊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

③感受成功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苹果为宜,在分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④零整分合原则:教学内容的合与分,对学生的“放”与“扶”,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应遵守这个原则;

⑤调节控制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节并控制止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⑥积极激励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一)分层建组

把学生分层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基础。学生的分类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 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学困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学生的座位按优中差搭配的原则编排。这样便于学生互助互学,同时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到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取。

对学生的分层应注意:其一,不能根据学生的一两次考试成绩而定。即在看学生平时成绩的基础上,更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表现等;其二,分层不能一成不变。即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在的层次,可把学生的自愿选择和教师的初步确定层次结合起来,以使学生能接受为原则。因此,在实践中,我把原来一贯使用的学生花名册更换成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数学小组积分簿,按全班48人分12个小组,横向从左至右分别是A、B、C,从上而下同是A的在同一列,左右上下48位学生情况一目了然。在编排座位时,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设一位同学为组长,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体现“优势互补”。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减少、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分层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思路

心中有课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当准确、适度。心中有学生:学生的经验是教学的出发点。

心中有数学:数学内在的逻辑发展是数学学习最主要的线索。“新三观”——新教学观、新学生观、新教材观。

新教学观:“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 6 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往的能力”„„ 新学生观:“学生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学生有探究的需要,有获取新的体验的需要,有获得认可的需要,有承担责任的需要” 研究学生,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

新教材观:“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把教科书奉为圣旨,要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 研读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准确的学习材料„„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新课标,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新课标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要求学困生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中等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要求优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基本知识所反映的基本数学思想。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

如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可制定以下目标:

(1)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2)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培养分析和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能力。再如“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一节中可制定以下目标: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会运用不等式解决函数有关问题。(2)、通过具体问题初步体会一次函数的变化规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联系。

(3)、感知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并渗透“数形结合”思 7 想。

(4)、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5)、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这里(1)、(2)是基层目标,(1)(2)(3)是中层目标,(1)(2)(3)(4)是高层目标。这样课堂教学目标细化到层,避免以往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存在随意性、模糊性和单一性的弊端,强化了针对性、具体性,使教学目标得以具体化。

(三)实施分类指导异质学习的学习模式

与组织形式相配套的学习模式是“分类试学──分层指导──异质学习”。分类试学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后的一种学生个体或组内群体的自主探究或合作研讨学习;分层指导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试学情况,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而给予不同水平的指导。这种学习共分6个环节,即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分类自学──分层点拨──反馈评价──回顾思考。

复习铺垫环节包括复习铺垫、情境导入。通过复习旧知,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同时,在复习时还要注重思维方式和方法的铺垫,以帮助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和方法。尝试练习是在复习铺垫后进行的,学习水平较高的同学,通过复习旧知能够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有可能受阻。在尝试练习后,能解答出尝试题的同学再通过自学例题验证尝试的正误。分类自学是尝试练习后的自学例题和小组研讨交流的环节。在尝试练习后的基础上自学例题,学生必然目的明确,积极性高。分层点拨是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在知识的生长点及疑难处进行较为详细的辅导,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则要侧重于算理的点拨与学法引导。反馈评价要求用不同的命题,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要彻底改变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在智力、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的学生的现象。课堂回顾与思考要全班学生同时进行,要让学生充分畅谈收获和体会,以培养学生自我反馈的意识与能力。(1)概念教学分层

分层次教学中如何处理概念教学,是实验中的一件棘手的工 作。我们知道作为教学的数学不同于科学的数学,作为教学的数 学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教学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 优劣,会总结解题规律。

(四)分层质疑

分层质疑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行为。教学设计中将难点知识分成若干个有梯度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逐步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对于学困生,我希望他们能独立完成下列填空及类似习题:

(1)已知:5>3则:①5+4____3+4;②5+(-7)____3+(-7);

③5·(+3)____3·(+3);④5·(-3)____3·(-3).(2)已知:a>b,则:①a+2____b+2;②a–2____b-2;

③a·(+2)____b·(+2);④a·(-2)____b·(-2).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上面的式子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并用文字语言进行概括。

对于优生,要求他们能够用数学式子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

(五)分层练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教学的字眼在各种报刊杂志时涌时现,非常抢眼。但当前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按一个标准盲目地机械重复练习,仍把自己摆在传授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接受书本中知识的容器,使课堂变成了灌输知识的“殿堂”。课堂练习老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差异,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及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的形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内容,把握好练习的质与量的关系,做到难易适中,兼顾两头,同时体现练习的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一些特点,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层作业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手段。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设计分类练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再 12 对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训练,编制练习时教师应注意对时间、题量、难度等方面作合理的安排,保证各类学生练有所获。

1、设计趣味性练习,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近代心理学家研究告诉我们: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取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案例1:《闯关大比拼》。

在《闯关大比拼》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3~4关,这里以闯三关为例:顺利完成第一关就记B,过了第二关就记A,如果能攻下第三关就记A+,如果介于它们之间就分别记B-、B+和A-,在每一关题目的设计上是有讲究的,第一关是最基础题,基本上有85﹪~95﹪的学生能独立完成,第二关是在第一关的基础上将题目的难度加大,但保证60﹪~85﹪的学生能独立解答,第三关是变形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可能只有15﹪~25﹪的学生能完成。例如:下面是《运用公式法》一节中的练习环节——《闯关大比拼》。我设计了三关: 第一关:

1﹞下列多项式中,哪些是完全平方式:

(1)x2+10x+25(2)9a2b2-3ab+1(3)x6-10x3-25(4)x2-x+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12xy+36y2(2)1-6y+9y2(3)﹣2xy-x-y(4)a- a+1 第二关:

1﹞将4-12(x-y)+9(x-y)2分解因式。2﹞利用分解因式计算:(﹣2)101+(﹣2)100

3﹞如果x2-2(m-3)x+25是完全平方式,则m=()。第三关: 213 1﹞将(x+1)(x+2)+ 分解因式。

2﹞当x取何值时,x2-12x+25取最小值,并求出它的最小值。

反思:数学教学中,少不了练习这一环节,特别是一些计算题的教学,练习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加强,而一成不变的重复式练习,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疲倦感,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变换一些练习的形式或出题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竞争的氛围中展开练习,这样无疑可以刺激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于这种分层次的练习,是基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的,我们平时布置的练习,更多的是考虑班上中等面的学生,这就使得一些学困生面对题目无从下手,而接受快的学生又感到题目没有挑战性,现在我将书上的题进行改编或重新调整,按难易分成三关,学生每过一关,都会有成就感,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说,每天都能做出几个题,这样日积月累也会有所收获的。

2、设计生活性练习,提供每个学生发展的空间。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受、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可能如此单一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可能如此社会现实中去观察、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抽象概括出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显然学生获得的就不仅仅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智慧。如学生学习了统计后,要求学生课后统计课间十分钟的活动项目。实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2:《频数与频率》第二课时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的: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组抓阄决定小组讨论的题目,然后就是分组合作、讨论。在这里我精心设计了六个题。

(1)请你调查一下本班同学所穿鞋子的尺寸,将统计数据用适当的图表表示出来,并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请你设计一个方案,了解长沙市开福区所有八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科。(3)请翻开你的语文课本,统计第6页、第52页和第100页“的”和“了”出现的次数,并分别求出它们的频率。

14(4)看图回答问题:(投影P164的图片)

请你帮李大爷想想办法,让他的雪糕不要出现这种“不够卖,又卖不完”的情况。(5)请你向办公室的老师做一项调查,了解他们学生时代最喜欢的学科,将统计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并分别求出这些学科的频数和频率。

(6)老师让学生们了解自己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小明、小芳、小华三位同学各自做了以下调查:

小明:在公园里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小芳:在医院里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小华: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2﹞要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

反思:教学中,若能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如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借此调节一下较为紧张的情绪,有些学生在大课堂上没有机会发言,那么在小组中就可以畅所欲言了,不仅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从教学效果上来看,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如《频数与频率》这节课,有些组员在完成了自己任务后,又参与到其它组的讨论中去,最后通过倾听其它组的的汇报,一节课下来,相当于每人完成了六个问题的解答,这可是大课堂解答问题的2倍还多。

3、设计开放性练习,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让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和表述空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多种思维途径。

案例3:《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两个这样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导入新课时:

师:这是一个广场俯视图(投影:教材P85的广场俯视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争着回答:五边形、圆、六边形。

师:同学们都说得对,这里三种图形都有。现在请同学们再思考,对于五边形(手 15 举一个五边形),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在教学“五边形的内角和”时:

师:这节课我们首先来研究五边形的内角和,你们猜猜看五边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270°,540°,360°,480°„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小组合作学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得到答案。

反思: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给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就会有异想不到的收获。就像我在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生就对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生1:我想知道五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生2:我想知道五边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生3:我想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4:我想知道五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

生5:我想知道五边形的对角线将五边形分割成了怎样的图形。第二个问题学生就给出了10种以上的方法,这里摘录了其中7种方法:

(1)180°×3 = 540°(2)180°+360°= 540°(3)180°×5-360° = 540°(4)180°×4 -180°= 540°(5)360°×2-180° = 540°

(6)将每个角度量出来,得到内角和等于540º。

(7)将每个角剪下来,通过拼凑可得到它的内角和(还没来得及操作。)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

4、设计综合性练习,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接受能力有强弱之分,而数学题型也有难易之分。这样,我们可以在学生和作业题之间建立一个一一对应:A类学生(有学习兴趣、钻研精神、反应敏捷的学生)必做A类题型(超越课堂、有难度、灵活性、拓展性、解法不唯一的题型);B类学生(有兴趣模仿但钻研不够、应变能力不强的学生)必做B类题型(类似于课堂示范例题、有一点综合性、有助于巩固新知识的题型);C类学生(有接受能力但学习不主动,稍一放松就会掉队的学生)必做C类题型(完全雷同于课堂示范例题,纯粹是巩固新知识的题型);另外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相互选作对方的作业,还可以自编自解数学题,乐在数学中。这样的作业布置,就能使A类学生“飞”起来,B类学生“跑”起来,C类学生“站”起来。

案例4: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学习评价报告》和《错误分析报告》 对于新接手的班级,开学1~2周后,我会布置这样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学习评价报告》,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对自己原来的数学学习作一个自我评价,(2)对一周来的数学学习情况作一个小结,(3)对数学老师一周来的教学作一个如实评价,(4)对这学期的数学学习成绩给自己一个期望值,(5)说出你希望的数学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错误分析报告》是在教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将这一单元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要求:(1)写出原始的解答(也就是错误的解答),(2)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3)对错误的题进行更正,对于那些至今仍不知道解答的问题写在问题栏中,并说出你希望获得谁的帮助。

《学习评价报告》2~3周进行一次,内容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的调整;《错误分析报告》基本上是一个单元教完后学生要求做的。

反思:学生的《学习评价报告》,内容可谓丰富,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一眨眼,开学有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我喜欢数学,也非常喜欢上数学课。尤其喜欢小组大比拼这一活动,每小组首先得完成必答题,答对的那组就加10分,答错的不记分,接着就是抢答题,答得又快又对的组就可以加20分,答错的就倒扣10分。对于这样的活动,我很赞同,也很喜欢,我觉得这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也体现出我们各个小组的团结精神,真是一举两得。所以我希望杨老师今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还有学生写道:“我觉得 17 我开始有点喜欢数学了,有时在上课之前,我还会去看看今天要讲的内容,尤其对于课堂上的练习,我更是喜欢,当杨老师问:‘下面我们进入《闯关大比拼》,你们准备好了吗?’我总是大声回答:‘准备好了!’杨老师您的教学方法也可称为‘简单式’,虽说简单但也很容易让我们理解,很快的消化。”学生在《错误分析报告》中也有不俗的表现。

学生的《学习评价报告》和《错误分析报告》,为我拉开了一扇通向学生学习心路的大门,在这里我更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和他们学习上的需要,以及他们对我教学的评价,借此我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地设计课堂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六)分类辅导

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关键。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学困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新课标约束。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例如,练习卷的讲评可采用分层小组辅导法,即让几个较高层次的学生组合成一组,针对较少的错误直接讲评,同时指出易犯错误,这样既精炼,又不含糊;对中等层次组的学生,注重学生自己的订正与反思,并在学生一一订正之后指导复查;较低层次组的学生,可组合后再给予必要的知识点分析,理清分析过程,养成正确思考的习惯,巩固好每一节的内容。

(七)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途径。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学困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C组习题或设计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学困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学困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八)分层考查

分层考查是衡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数学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学困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的。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85%,提高题占10%,深化题占5%。分类考查后,根据数学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时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如在考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设计: A层次:B层次:C层次:

(九)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重要环节。考查之后,要给学生于适当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 。

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七、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优点很多,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1.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2.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3.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4.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第四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首车职中 李冬艳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分为几个层次,老师给予具体的有效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自由、优化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具备重视差异,区别对待,真正直面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向全体学生提出的共性要求。随着免费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造成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能力差异十分突出。面对基础各异的学生,如何使他们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上学有所得,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客观上要求按教学规律办事,即结合学生实际,遵循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然而同一班级学生往往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的学生,必然不能发挥某些学生的才能和特长,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今天,更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达到这一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常态编班下,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存在的,特别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及环境、教育条件都有所不同,还有社会因素(即环境、教育条件、科学训练),这些原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学生所表现出的数学能力有明显差异也是正常的。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特别是当前我国正推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许多省市实施小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取消重点初中等措施,这样各校、各班内的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更显著了。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如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让所有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了。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数学教学采用的是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统一教参,在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产全“顾中间、丢两头”。如不因材施教,就使部分学生就成了陪读、陪考。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能力稍差的学生就可能变成了后进生。有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家庭、社会、学生、学校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是形成后进生的原因,其中有50%的原因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的失误。我们的基础教育既要注意确保学生的共性需求,又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进行分层教育确有必要。

二、怎样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

根据初中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次施教是对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一种发展,它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为前提而实施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上,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的流程,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分层策略

分层策略又分为分层建组策略、教学过程分层策略、课堂教学分层策略、作业设计层次化策略等等。组织分层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按学生的数学能力及参考数学成绩,临时的、可变的分为不同层次的类别组织。分层在于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和接受老师及同学的帮助,做到好保优、差升优。科学分层、让学生明确分层目的,对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为了减少显然分层的负面心理效应,老师可与每个学生个别联系,不予公布。学生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分层教学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心里明白:分层是相对的,也是短暂的,优会落伍、差可创优。只要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能力和水平可以提高,成绩可以优保持、差上升。

而教学分层策略,首先要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基础以及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定位。根据教材、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制定出分层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目标,及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低层学生;二是中层目标,包括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中层学生;三是高层目标,及超过大纲原教学要求,适用于高层次学生。目标分层要注意对于各层次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考虑其最近发展区。其次,教学过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分层原则。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但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自卑甚至恐惧时,它将直接阻碍、削弱思维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注重激励因素的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例如在介绍较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让后进生做x3+2x-24。让中等生做(y2+3y)+2(y2+3y)-24,让优等生做(x5+2x-2)(x6+3x+4)-16,不仅使问题层层加深,便于理解还使每类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而课堂教学分层策略是在设计教学中注意倾斜度。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逐步放开,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这样使各类学生都参与了教学,在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活动中敢于面对困难,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去克服困难,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

作业设计方面按学生的基础进行分类布置。

2、评价考核策略 评价分层,就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不同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评价要着眼于过程、着眼于鼓励,更要着眼于发展,让各类学生在发展中感受成功的乐趣。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这里仅从常见的提问、练习、考核评价谈谈如何做到评价考核分层,让学生体验成功。

第五篇: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从充分新生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分层次有效递进,让每个学生学会基本知识,全面提高素质。

一、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延展性的特点,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兴趣,让各层次的学生愉快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获得浓度成功的情绪体验,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精心设计,让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设计总是来帮助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例如:教学“两个修路队共修一条路,6天修完。第一队修了240米,第二队修了204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教学中,首先弄清两队修路的天数相等,接着让学生思考,这道题应怎样解答?当学生回答第一种解法后,再问:还可怎样列式解答?”当学生完成第二种解法后,我们可以设问:“这道题为什么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如果两队修路天数不同,修路的米数相同,那又可以有几种方法解答呢?”这样从正反两方面,精心设问,有的放矢,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快理解各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组织讨论,让各层学生各抒己见。

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住处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对新知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教学的疑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组织大家讲座让各层次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更有条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群体教育的影响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分层实施练习,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如果用划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布置基本题和思考题。在分层施练的同时,也可精心设计多练题,来弥补各层次学生练习的时间差,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递进,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在探索中获取成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只胡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参与的过程,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下载浅析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 昭仁中学 曹红艳 我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用同一本教材要给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授课,必然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教师的......

    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新形势下,数学教师应该想方设法的实现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现在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是活生生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数学,要让学生增长信心。但我们的数学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让数学变......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式的应用主要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分层练习及辅导、评价考核分层等方面人手,全面提升学生......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探究与运用”研究成果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探究与运用”研究成果总结 摘要:本轮新课程改革最为彻底,最为坚决,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以后学校教育对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着......

    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八十四团学校:刘新燕 一、 现状分析 目前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但是有很多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时就进行了英语学习,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

    分层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 顾建秀 “和谐互助,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我校提出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经过学习、反复思考以及上学期学生特点,基础较薄弱,再加上计算能力很差,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