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00:0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式的应用主要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分层练习及辅导、评价考核分层等方面人手,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及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课型;教学内容;提问;考核

近些年来,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及能力可以将其分为多个教学层次,分别对其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及评定办法,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一、依照课型明确分层

在初中数学授课时间的设定中,B层及C层的授课时间需得到保障,通常保持于25-30分钟内,如此一来,便可确保B、C两层的学生可充分掌握数学知识。而对于A层学生而言,仅点到为止,通常时间保持5分钟左右。从而使得A层次学生学有余味,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定向启发及发展。在复习及习题课程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化,将学生层次差异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积极创设好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依照学生群体的分层为其设置好相应层次的学习联系,将学生所学知识及其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各层次学生学习得到发展。

二、依照教学内容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要求众多,包括掌握、理解、应用等多个方面,而数学概念自身也包含着多方面内容,如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及延展等。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在应用中也会对数学概念的应用、解题起到示范性作周,具有典型性的特点,但其不具备较强的层次性,较为局限化。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分层处理中,需加强对教材之间存在联系的熟悉掌握,对于数学知识概念、例题实施分层处理,采用局部应用及铺垫引导的方式,形成变式例题、习题组,为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提供助力。

三、提问分层

为了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至课堂活动中,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氛围充满生机,教师需针对三个层次学生设置问题,给A层学生一些有思维难度的问题;给B层学生一些适中问题;给予C层学生一些简单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存在难度时,教师需给予适当的引导助力。

四、分层练习及辅导

在数学练习及作业的设置中,需采用分层及有梯度的方式。对学困生布置一些关于概念、数学公式的应用题;而对于一些中等生则可为其布置一些蕴含数学概念及公式的变式题;对于一些优等生可为其设置一些综合应用题,激发分层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如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习之后,教师可为其设置三类习题:第一类,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会形成什么图形?第二类,等边三角形中的三条中位线会形成几个菱形?第三类,平行四边形中的四边中点连线会形成什么图形?各层次学生在经努力之后均可独立宪成任务,有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兴趣。

五、评价考核分层

评价分层,主要是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予以分层评定处理,其主要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引导学生学习。针对于此,在数学教学评价处理中,需将学习活动作为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的鼓励及发展引导,促使其在发展中充分感知成功的喜悦,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办法采用多样化。

(一)提问评价。主要是指对各类学生认知活动中展现思维的主要形式实施评价处理,对于分层问题可正确解答的学生,需给予其鼓励及引导,促使其科学认识自我,建立学习信心,追求成功。

(二)练习评定。主要是指直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认识水平及表现能力做出评定。对于一些分层练习中可上一个档次解决问题的学生,需给予其充分的肯定,提升其数学学习水平,增强学习信心。

(三)考试评定。主要用于针对各类学生数学知识认知结果的阶段性评定,提升教学水平。如可对全班学生应用基础卷及能力卷检验其数学学习效果。或是将考试卷分为甲、乙两种,给予学生多次机会。针对分层考核提升一个层次的学生,需给予其充分的肯定,促使其感受到成就感,激发学习信心,更加热情地投入至数学学习活动中。

综上所述,应用分层教学法的优势主要为:可兼顾多个学习水平学生,站在其实际学习状态的角度上考量问题,由教师主导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办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式的应用必要性主要为增强自我认知及学习热情;充分尊重教学规律,对其他的科学应用主要是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分层练习及辅导、评价考核分层等方面人手,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及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整体而言,数学教学活动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持续长期化的工作中积极探索,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第二篇:浅谈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要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兴趣为主要动力,要让课堂得以真正的面向每一个学生。但是,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却遇到了如下的一些问题,即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将素质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为了完善这些教学不足,分层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分层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去制定符合其学习能力和目标的教学方案,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以形成一种不断向前的递进学习趋势。在此,本文就将以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应用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96-01

初中数学教学的最大目标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即让教师在重视学生层次化、多样性的过程中,丰富教学方式,积极引入分层教学模式,以此来突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的局限性,使因材施教得以落实在实处。

尊重学生差异,进行科学分层

“知其心,然后方能辅其失也。”分层教学并不是按照教师或是学生的心意,随心所欲地盲目划分的,而是在对学生进行了包括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在校表现、心理情况、技能掌握等信息的充足调查和了解之后,再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应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的,即是有依据、有针对性的将学生进行优秀、中等、一般四个层次的划分的。但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层次的划分这一问题,教师是要给予保密的。在划分外层次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分配座位和小组了,原则上是小组的人数以4到6人为宜,且每个小组中都至少要包括一个优秀生、一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这种小组划分的好处在于:便于优秀生给学困生进行辅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教师则能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得各层次的学生得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即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的学习成绩或是回答表现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学生层次的划分,只能看作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以及数学能力的大致定位,是教师执行的个人秘密,不能将其透露给学生,以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根据教材大纲,明确分层目标

分层教学模式的基本遵循理念是让教师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而这其中又尤以备课环节为最。为此,在实际的备课中,教师就必须要努力钻研教学教材,根据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的展现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制定课堂分层教学目标,即基础目标,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学习目标;中高层目标,倾向于中等生和优秀生,立足于发挥其内在的数学潜能。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的课堂分层教学目标:基础目标为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根据法则进行相应有理数的计算;中层目标为增加一些多项的运算教学,使中等生、优秀生能对其进行巧算;高层目标为是以前两层的目标作为基础,总结出多个有理数之和结果是正和负的情况的。从上述的分层目标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进行有效地分层教学以及分层目标的设计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感知教材转变为表象的,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内化数学知识,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实现突破和创新,努力将教学目标设计做到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呈现出递进性、梯度性。就梯度而言,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梯度,保证学困生、中等生“吃得了”;第二梯度,保证中等生、优秀生“吃得透”,主要以抽象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第三梯度,保证优秀生“吃得饱”。钻研教学内容,实施分层讲解

“分层讲解”,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在进行具体数学知识的讲解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有选择、有目的的开展不同的授课方式。一般以技巧的讲授以及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重点放在中等生身上,课后辅导要兼顾学困生和优秀生,力求学困生也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师制定的教学预设以及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课程教学环节:首先,先借助相关的数学小测试,让划分的各个小组进行比赛测试,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加法法则以及快速运算能力的掌握程度。其次,让各个小组交流讨论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计算方法的讲解,然后再布置一些类似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总结。之后,到目前这一教学环节为止,再在教师的补充和指导下,要求班上80%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然后,教师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出现的正、负、零的情况进行解说和总结,然后给出课堂数学练习题,要求优秀生必须全部完成,中等生、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选择的完成。像这样,一堂数学课上下来之后,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认清自己的学习水平,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做题情况,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相应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总之,“钻研教学内容、实施分层讲解”能够有效促使初中数学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得以真正的实现,进而使得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能够达到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切实地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弊端,即在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依据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以生为本”,有效地帮助了学生成为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主人。分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实现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丽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2] 许志军.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J].考试周刊,2014.[3] 何惠岐.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

第三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组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我们设计的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活动能促进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活动遵循理论联系教学实际的原则;遵循反馈评价、及时调整的原则;遵循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遵循实验手段可行性与操作流程协调的原则。活动有针对性,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课堂中所学主要内容。并精心设计巩固练习,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维,让他们进行横向、类比、逆向联想。

一、构建数学课堂合理分层教学模式

1.学生分层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不可能打破原来班级的格局,我们将三个年级二十四个班分为两类――一 类班和二类班,每个年级选择两个班作为一类班中的实验班,另选两个班作为二类班中的实验班,其他作为对比班。在实验班里,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把学生再分为A、B、C三组。A组为竞赛组,这组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组为提高组,这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一般,但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组为基础组,这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

在同一个班里,实施合理的分层对课题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因此,要对影响学生的相关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测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数学想象、数学思维等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

在分组时,实验班的老师跟学生进行了不少的交流,主要是避免被分在C组的同学有想法,使他们认识到这是老师更关心他们,对他们今后学好数学更有好处等等。并明确指出各组之间不是不变的,每学期根据考试成绩滚动。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对一类班级的学生,侧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求知欲,重视培养思维品质。二类班级的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能模仿课本例题,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重视夯实基础,培养学习热情。其次,对A组同学,要求注重公式的推导、来源及深化。对B组同学,要求掌握基本原理、概念及运算。对C组同学,要求熟记公式,并进行简单运算。

3.教学方法分层

对一类班直接切人主题,放开了,向深广方向发展,课堂内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长些,而二类班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渡到新课,侧重基础知识的讲和练。而在同一个班级,授课着眼于B层次学生,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次学生,实行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对C层次学生,放低起点,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识别一节的教学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有四条,SSS,SAS,ASA,AAS。按原课程计划需八课时,教材的安排是给出一个,应用一个,我们对一类班,四个识别只用了一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实践全部得出,并对为何SSA,AAA不能识别三角形全等加以研究。第二节课,我们精心编制了一组题,让学生对上述四个方法加以熟悉和深化理解,第三节课对书上的例题进行了简单的讲解。通过反馈说明,这样安排教学,三节课完全可以完成八节课的教学任务。通过如此处理教材,使得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有了较为全局的把握,有了更强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对待综合题的处理更为从容。对二类班,我们采取了书上的安排,讲解一个,应用一个。例题讲解时,先分析,再口述,然后以填空的形式由学生完成证明,接着,让学生再做一道类似的题。

4.辅导分层

在分层辅导上我们采取了两条路,一是将全年级的尖子生(40人)组成竞赛组,由专人定时集中每星期辅导两次,另外对C层次同学每周利用两次三十分钟时间,集中处理他们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二条路是在实验班让学生之间互相辅导,具体做法是:老师辅导A层次同学,A层次同学辅导B层次同学,B层次同学辅导C层次同学,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发展和提高。

5.作业分层

A层次同学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一部分作业外,再给他们一些提高题和思考题,B层次同学的作业要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所有题外,要注意同类型的题重复再练的过程;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课本上的A组题,并注意同类型的题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弄通弄懂。

在同一班级内采用相同的大纲与教材实行分层教学。在教学中设计梯度教学方案的评价层次,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减少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体验成功感和喜悦感。而且对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够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把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分为A组、B组、C组。教学目标分层符合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制定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A 组学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从培养实际能力入手,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使 B、C 组学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又要顾及到各层次学生掌握的程度,开展适应有差异的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其基本要求是: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并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再上一个新台阶。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方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又要顾及到各层次学生掌握的程度,开展适应有差异的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其基本要求是: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并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再上一个新台阶。

注:该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探究与运用》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203。

第四篇: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不仅能够通过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进度,让学生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加大学习效率,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别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都能与实际情况相匹配。

一、实施的原则

迄今为止,在高中阶段的众多科目当中,物理属于比较难接受且难掌握的学科,无论是从这门学科的实质性学习来说,还是从这门学科的操作性目标来看,都是相对抽象且难以理解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应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古至今流传着一条教学法则:因材施教。意思是说,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接受程度来制定与其相符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即将“以人为本”为首要原则。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发现学生水平相差悬殊,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给教师带来了备课难题,还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教学素养和调节内部矛盾的能力。作为学校来说,按照比例相对匀称的原则将学生整体划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这种方案利弊皆有,从根本上说解决了一部分教师的教学难题,但是终究治标不治本。这种现象的严重化和普遍化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智能差异的存在,可见,采取分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之所以将“以人为本”作为分层教学的根本原则,是因为其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在素养,挖掘学生的内在能力,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终极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个人价值,都能展现自我,发展综合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其通过自我渗透和发展而理解的知识层面,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非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现在试举一例:

如图所示,现在有一个斜面A,它的倾角是α,该斜面以固定的形式安排在水平面之上,再以线将其一端固定于墙面,另一端利用滑轮同木块B相连接,B保持静止状态。另外,滑轮右边线和斜面相平行,左边线处在水平状态,且A与B同等质量。在去掉固定A装置后,A和B均处在直线运动的状态,如果剔除摩擦因素,则在A处于固定状态之际,A对B的支持力为多少?在A处在滑动状态之际,B位移、速度同A的关系是怎样的?

本题两问均有一定难度,尤其第二小问难度更大,其中包括了位移与速度的不同理论知识,为了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分层教学模式得到落实,教师应当考虑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运动情境认识不清晰,让本题所具有的竞赛意味得到突显,从而让学生在分层教学模式下解决该问题。最为合理也最常见的做法是从力的角度出发,对题目里面所呈现的不同部分加速度进行分析,并借助隔离手段给予处理,保证不同学生能从不同思路出发,实现对问题的真正处理。

二、实施条件和具体模式

在对高中生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实施条件。首先,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具有差异性的,无论是对教师讲解的专业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还是认知结构都是参差不齐的。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思维模式不同,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也不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其主动性发挥的程度。其次,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识。物理学科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对基本现象的了解水平。每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弱点寻求相应的方案,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构造出与自己学习能力相匹配的学习模式,在有了一定收获后,还能够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双赢的目标。

在作业检测过程中,为了落实“不同纬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的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如下两个题目:

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3m、2m、m的三个小球A、B、C,用两根长为L的轻绳相连,置于倾角为30?紫、高为L的固定光滑斜面上,A球恰能从斜面顶端外竖直落下,弧形挡板使小球只能竖直向下运动,小球落地后均不再反弹。由静止开始释放它们,不计所有摩擦,求:

(1)A球刚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C球刚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果教师不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来丰富和完善教学环境,就无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在对高中生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好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首先,应该使课内学习内容与课外实践与思考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课内知识,教师要适当地加入一些课外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其次,可以将物理教学与相关学科的教学活动结合。最后,将课堂教学模式转换成社会综合性的教学模式。

三、实施过程

要想实现教学水平质的提升,就应该遵循先提问、后探究的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独一无二的特点进行基本划分,使每名学生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在确定教学理念之后就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而是应该通过“问题―探究”的进一步实施对教学理念进行升华,进一步加深影响,寻求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

例如,教师在“力学和物理学”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并且通过实验来进行进一步论证,首先应该在课前准备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比如在力学中,如何评价省力杠杆的利用价值,如何区分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都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过渡,从而循序渐进地接受新知识。之后再过提出问题再探究的途径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又如,当学习到动量守恒定律相关内容时,对其进行验证是必然的选择。教师可以基于“问题―探究”原理,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觉体会到分层教学模式的精髓。教师要求学生各自准备一个空易拉罐,再加上一段细线,把空易拉罐的上部位置开口,并在易拉罐的底部钻出5个小孔,使其沿同一方向下压,然后在上部边缘打出3个小孔,用细线穿到小孔里面,把它悬挂起来,在易拉罐里面注满水并将其放到水桶之上。接下来,学生便可以观察到水在不同小孔里面喷洒的过程,会同时看到易拉罐向反方向旋转。在教师不同程度的提示之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先后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易拉罐初装满水时,处在静止状态,其总动量为零,由于压力作用造成小孔喷水……在符合分层教学原理的基础上,纷纷得到动量守恒结论。

在进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这一主体进行科学的人性化的分层,作为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这是决定分层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和内在条件。了解学生的途径有很多种,比如上课提问、课下与学生交流等。其次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例如,在“光学”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丁达尔效应的简单介绍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神奇现象的产生条件和基本原理,再进一步延伸。这一步不仅决定着教师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完成,还对课堂效率有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分层教学可以从根本上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内在需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五篇: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文章在简要阐述了分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从分层教学模式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点问题。

关键词 分层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内涵

分层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实际上就是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在认可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并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立不同的评估体系,以此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同时其又充分的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佳的发展的一种范型,其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目前,很多任课教师在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统一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和考虑,导致很多学生因为体育学习过程中内容的选择性差、学习的难度不适合自己等原因,不喜欢体育课,从而也因此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完成和实现。而分层教学模式,则在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很好的克服了传统统一体育教学所无法解决的两极分化的问题,对于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课标强调,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要注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进行体育实践。而分层教学模式恰好符合上述的要求,分层教学模式的教学原理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确保因材施教的切实落实。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模式的上述特点充分契合了新课标的理念,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实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十分有益的。

(三)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随着近些年我国《全民健身纲要》的广泛推行和深入实施,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性开始日益凸显。而对于终身体育来说,其核心就在于,如何按照终身体育的理论来安排自己终身的生活和学习行为,这也就是说,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并不是随着学校体育学习的结束而结束的,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行为。

在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任课教师能够科学恰当的应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将不同的学生分成与之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小组,为其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快乐,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体育体验的积累和体育情感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要点分析

为了确保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重视学生分层的科学性。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时,切忌盲目分层或者是分层的标准过于单一,否则不但无法充分的发挥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的成效,还会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例如:如果在分层的过程中,简单的按照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身体状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就很容易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心理暗示和心理负担。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正确的分层应该是按照学生的个性爱好、性别、运动项目、身体素质、运动基础、学习能力等等进行科学的划分,科学灵活的应用兴趣分层标准、身体素质和技能分层标准、项目分层标准等多种形式。

其次,重视学生分层的动态性。任课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课教师应注意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对学生的分层做出及时的调整。例如:如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良好,有了一定的进步,就要及时调整到较高的层次,如果某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消极懈怠或者是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出现了落后的情况,就要及时的调整到较低的一层。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始终处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中,而且还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最后,应注意在利用分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技巧的应用,例如:在需要按照身体素质技能进行分层时,就应注意不要公开化,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孝军,李莉.论分层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0(03).[2] 杨亮.高校篮球教学中“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管理工程师.2011(01).[3] 李鑫星.分层次合作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下载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摘 要: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由于所学知识层次的深入,所以一时难以适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将不同层......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曹葭苇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初中数学的教学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在高中、大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新课改对初中......

    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大全)

    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初中是巩固基础的重要时期,而学生间的差异在这一时期初步体现,分层教学的出现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简述在初中英语......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罗延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为班级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统一授课的效率低而感到无可奈何。而现在我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

    试论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大全

    试论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将有益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本文针对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突破创新,国家相关教学政策的不断改进,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也不断的以平等理念更加突出,......

    浅析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浅析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内容,欢迎阅读!【摘 要】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