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代人的友谊故事
我们这一代怎么能不爱怀旧呢?那个逝去的悲凉时代,已经让我们彻底地失去了青春乃至一切,只剩下了这种美好的友谊,怎么能不常常回忆而感怀呢?
亚里士多德曾经将友谊分为三种:一种是出自利益或用处考虑的友谊;一种是出自快乐的友谊;一种是最完美的友谊,即有相似美德的好人之间的友谊。
同时,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友谊是一种美德,或伴随美德;友谊是生活中最必要的东西。
我们这一代人在那个时代所建立起的友谊,当然会随着时间的变迁。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会逐渐退化为亚里士多德说的前两种友谊。但我可以说,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或者说我们这一代中优秀者在艰辛而动荡的历史中建立起来的友谊,则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三种友谊,因为我相信虽然经历了波折、阵痛、跌宕,乃至贫穷与欺骗之后,这一代依然重视精神和道德的力量。这就是这一代友谊的持久和力量的根本原因所在。
可以说,没有比这一代人更重视友谊的。
我这样说也许有些绝对,因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会拥有值得他们自己骄傲的友谊。但我毕竟是这一代人,我确实为我们这一代的友谊这样偏执而真切地感受着,并感动着。我的周围有许多这样在艰苦的插队的日子里建立起的友谊,一直绵延至今,温暖着我的生活和心灵,让我格外珍惜。就像艾青诗中所写的那样:“我们这个时代的友情,多么可贵又多么艰辛,像火灾后留下的照片,像地震后拣起的瓷碗,像沉船露出海面的桅杆……”
因此,即使平常的日子再忙,逢年过节,我们这些朋友都要聚一聚。我们虽然并不常见常联系,甚至连如现代年轻人煲粥一样打个电话或寄一张时髦的贺卡都不经常,而只是靠逢年过节,这样仅仅少数几次的见面来维持友谊。但那友谊是极其牢靠的。这是我们这一代友谊特殊的地方。这在可以轻易地找到一个朋友也可以轻易地抛弃一个朋友的当今,就越发显得特殊而难能可贵。这种友谊讲究的不是实用,而是耐用。它有着时间作为铺垫,便厚重得犹如年轮积累的大树而枝叶参天,如果说那个悲凉的时代曾经让我们失去了一些什么,但也让我们得到了一些什么,那么,我们得到的最可宝贵的之一就是友谊。友谊和爱情从来都是在苦难土壤中开放的两朵美丽的花,只是爱情需要天天一起的耳鬓厮磨,友谊只需哪怕再遥远的心的呼唤就可以了。那么,这样的友谊之花就开得坚固而长久。
去年春节,我们聚会的时候,得知一个当年在一起插队的朋友患了癌症,大家立刻倾囊相助,许多朋友是下岗的呀。但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拿出、带着所有的钱,那钱上带有他们的体温、血汗、辛酸和心意。看着这隋景,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知道这就是友谊的力量,是我们这一代人独特的友谊。
我想起有一年的春节,是二十七年前1973年的春节,由于我是赶在春节前夕回北大荒去的,家中只剩下孤苦伶仃的父母。我的三个留京的朋友在春节这一天买了面、白菜和肉馅,跑到我家陪伴两位老人包了一顿饺子过春节,帮助我弥补着闪失而尽一份情意。这大概是我的父母吃的唯一一次滋味最特殊的大年饺子了。就在吃完这顿饺子后不久,我的父亲一个跟头倒在天安门广场前的花园里,脑溢血去世了。如果他没有吃过这一顿饺子,无论是父亲还是我都该是多么的遗憾而永远无法补偿。那顿饺子的滋味,常让我想象着,除了内疚,我知道这里面还有的就是友谊的滋味,是我们这一代永远无法忘怀的友谊。我还想起有一个冬天的夜晚,开始只是我们少数几个人的聚会,商量给当中一位朋友的孩子尽一点儿心意。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北大荒落生的时候,条件太艰苦简陋,落下了小儿麻痹瘫痪至今。如今孩子快20岁了,我们想为孩子凑钱买一台电脑,让他学会一门本事将来好立足这个越发冷漠的世界,让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他不是孤独无助的,他的身边永远有我们这些人给予他的友谊。谁想,一下子来了那么多曾经在一起插队的朋友,当中还有下岗的人。纷纷掏出准备好的钱,一位朋友还特意带来了他弟弟的一份钱和一份心意。后来,这个孩子用这台电脑设计出自己构思的贺卡,并打出来他写给我们这些叔叔阿姨的信时,我看到许多朋友的眼睛湿润了。我知道这就是友谊的营养,滋润着我们的下一代,同时也滋润着我们自己的心灵。
现在,常有人说我们这一代太爱怀旧,有的说是优点,有的说是缺点。我们这一代怎么能不爱怀旧呢?那个逝去的悲凉时代,已经让我们彻底地失去了青春乃至一切,只剩下了这种美好的友谊,怎么能不常常念及而感怀呢?况且它又是那样温暖着、慰藉着我们在艰辛中曾经破碎的心一在忙碌而物欲横流中已经粗糙的心。这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三种友谊,不带势利,而伴随美德。不随时世变迁,而常青常绿。
以感情而言,我以为爱情的本质是悲剧性的。真正的爱情在世界上极其稀少甚至是不存在的,所以千万年来人们在艺术中才永无止境地呕歌和幻想它,而友谊却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是对爱情悲剧性的一种醒目而嘹亮的反弹。爱情和人的激情是连在一起的,而友谊则是“一种均匀和普遍的热力”。这是蒙田说的,他说得没错。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第三种友谊不会如爱情鲜花般灿烂,只是在艰辛日子里靠均匀的热力走出来的脚下的泡,而不是与生俱来或描上去的美人痣。
我们已经彻底地失去了青春乃至一切,哪怕我们两手空空,只剩下了这种美好的友情,就已经足以慰藉我们的一生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友情因此才会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伴随我们的命运持久而到永远。
第二篇:一代人的青春故事
这是属于他们的青春
--聆听他们的青春故事,感受那段不曾经历的岁月人生,为自己的青春增添别样色彩。妈妈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典型的70后,见证了祖国的蜕变。跟“文革”擦了个边,赶上改革开放新时代,新世纪来临之际为人父母,从此为自己的人生开辟新征程。但妈妈的青春又注定是独一无二的别样青春,这与家庭有关。家中有四女一男五个孩子,生活拮据,妈妈又是老大,其境况显而易见。外公是一个严厉保守的人,外婆是一个做事麻利脾气也有些急的人,妈妈说在她的记忆里少不了挨打挨骂,少不了受冻挨饿,但这并不影响那些美好回忆带来的幸福。
我们这一辈孩子,从小没受过什么委屈,一出生就被幸福生活紧紧拥抱。我们不知道,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父辈的青春记忆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甚至无法幻想,他们连看黑白电视都是几家看一个,当个稀罕玩意。“当时只要有人喊今天谁谁家里面放电视,大家都慌忙去凑热闹,就像过节。”妈妈回忆起来,嘴角满是幸福。他们赶场看电影,累了就在晒谷场睡上一觉,到处找寻香甜可口的野果,在堰塘里游泳嬉戏,整个世界似乎都属于他们。除了自由烂漫,青春期那颗火热的心也在砰砰跳动。
小姑娘们都爱美,喜欢照相。当时没有可以照相的手机,相机也不是居家必备,照相馆是女孩们最向往的地方。逢年过节,或者是重要的生日,大家便有机会去照相。翻看原来的旧照片,妈妈和三姨都笑得直不起腰,“没有好看的衣服,就去村长家里借,精心打扮,在现在看来就像一个村姑”。但那一次照相,足以让姑娘们高兴许久。烂布头,毛线,都成了姑娘们打扮自己的饰品,姑娘们也都幻想着一个像林志颖那样的帅哥骑着自行车带上自己,静静地感受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那时候的孩子们,学业负担并不重,属于自己的时间有很多,他们都敢想,也有一腔热血去做。比如我的妈妈,爱好写作,一次一次,锲而不舍地将自己的散文,小诗,投给报社,杂志,竟也有不小的成就。现在的我们,已经变得有超出自己年龄的老成,对现实了解更多,顾忌也变得更多,那股拼劲也荡然无存。
后来,在当时的形势下,妈妈放弃了在中学教书的机会,去了粮管所,吃上了商品粮,也在一堆“好事之人”的“折腾”下邂逅了我爸爸。那个时代,谈不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实也算不上典型的自由恋爱,反正两个人在一次又一次的羞涩的“约会”中,感情升温,走在了一起。爸爸是靠自己打拼起来的,对自己花钱,说不好听点叫抠门,可对我的妈妈,真的很大方,“你爸给我买了一套西服,还有一条项链”。妈妈羞涩地讲述那段时光。单位分配的小平房里,一台长虹牌彩电,各种家具,还有不可或缺的神器—梳妆台。质量真的很对得起当时卖几千块的价格,那台彩电一直用到前几年。梳妆台嘛,至今仍在用!妈妈把它细心保护着,就像守护那一段尘封多年的时光。这是属于妈妈的记忆,那一代人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蛤蟆镜,喇叭裤,我都没见过,可在那段青春里,它们是时尚的代名词,虽然保守的外公禁止孩子们赶时髦,他却管不住青春期炽热的心。他们大多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们也都经历过不曾被搬上荧屏的痛苦时光,也许那些艰难的时光并不如大饥荒典型,但他们终究还是坚强的一代。他们也是幸运的一代,恢复高考,改革开放都被他们赶上了。知识改变命运,在那一代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有着时代发展的紧迫,又有着淳朴的品性,而这些,在我们身上却越来越难以寻觅。我们需要扪心自问,在物质资料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吗?我们真的是为谁而活?自己的东西还有多少?有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父母想让我成为什么,什么最赚钱干什么。少一点人云亦云,多一点自己的思考;少一点顾虑迟疑,多一点青春热血。
什么都被贴上了物质的标签,这样的时代真的让人好累。我们需要认清现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成为现实的奴隶。这个时代没有了美味可口的野果,没有了供我们玩闹嬉戏的池塘,但我们仍然可以拥有一颗自由炽热的心,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青春。妈妈当初的选择后来被证实并不正确,后来单位垮台,她成了那一批下岗工人的一员,一个时期的形势是这样,你又怎能推断后一个时期还是如此呢?既然抓不住时势的变化轨迹,不如放开做自己,接着自己短暂青春的热血,选择一段无悔的人生。
没有电脑和手机的时代,人更容易沉下心去读书。妈妈读过很多书,她告诉我书中真的有颜如玉,你能慢慢发现那里面的黄金屋。受此影响,我也经常手捧一本书来看。可越到后来,我手里的书就越薄,由名著变成杂志,后来变成报纸,再后来,就是一部手机知天下。读书的兴味也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与信息的一次碰撞。再到后来,我开始逼着自己读书,但这并不那么奏效,很疲惫,很痛苦,很勉强。为了读书而读书的时候,书中的宝藏黯然失色,你的目的性遮住了黄金的光亮,浪费了时间精力,也浪费了书。想起老师教的方法,读自己喜欢的书。就像是回到了起点,重新学会读书,重新做一个寻找宝藏的“牧羊少年”。时间愈久,愈离不开书,慢慢的,竟也想自己写点东西了。我终于有一点明白母亲当时的写作冲动,腾出一点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听上几首自己喜欢的歌,拿起笔纸,轻轻诉出心中的喜怒哀乐,浮想联翩。
时代在变,审美在变,花花绿绿显然已不是时代的潮流,可爱美之心仍然没有改变。那个时代的人们,认为美就是精心打扮,融合一系列流行元素。这一点从那个时代的春晚的设计也可以看出。奔放的美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婉的美如恰似你的温柔,无不闪闪发亮,造型精心。但他们崇尚自然的天性仍不会改变,至少不会在脸上动刀,成为范冰冰,李冰冰,他们都是在做自己,有自己的风格,个性十足。这是那个时代的智慧与风格,也是留给这个时代的我们的财富。
我喜欢贴近自然的青春,自由自在,热情奔放。城市的钢筋铁骨束缚了我们的一部分自由,但我们的青春也一样需要热情。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但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留住童年那份纯真,带上岁月教会我们的成熟,从父辈的青春中借鉴,开启人生中这段不平凡的青春之旅。“不要太浮躁,适时地也可以任性一下,要记住,再不疯狂就晚了。”妈妈如是叮嘱。汪宁远
第三篇:友谊小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俞伯牙,这人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弹琴的时候,来了一个打柴人叫钟子期。俞伯牙一弹琴,钟子期就说了:“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心里很惊讶,因为他心里正想表现高山呢,就被听出来了。俞伯牙心想:我换一个主题,我表现流水,看你还能不能听出来。谁知,钟子期一听,又说:“洋洋兮若江河。”不管俞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音乐表现的内容。于是乎两个人就成了好朋友,成了知音。但是,没多久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痛失知音,伤心到极点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琴给摔了,发誓永远不再弹琴。这个故事后来就形成了“高山流水”的成语,形成了“知音”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 “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
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後,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 “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为什麽我打了你以後,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
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 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个友谊的象征。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有一个时期,恩格斯生病,马克思时时挂在心上,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关切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也许还要厉害些。”恩格斯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他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到父亲经营的公司中去从事那“鬼商业”的工作。当《资本论》第一卷付印的时候,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始终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
——(德)贝多芬
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亚里士多德朋友是抵抗忧愁、不愉快和恐惧的保卫者,是友爱与信赖的罐子。——《五卷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巴金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我的朋友,你的语声飘荡在我的心里,像那海水的低吟之声,缭绕在静听着的松林之间。——泰戈尔
总结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痛苦还是甘甜,我们都能一起分享,一起体会友谊在生命中每一次精彩的出演。希望大家在友谊中相互体谅,相互包容,共同进步!祝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那么多人有擦肩而过可能再也不会遇到的人,如陌生人…有在一段期间会有紧密关系的人,如老师…有陪伴你一生的人,如你的另一半…有和我们血浓于水、永远不会伤害你的人,如父母…还有就是永远在你身旁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勇气、鼓励、安慰、支持,在你什么都不缺的时候默默在你声旁看着你、为你开心的人,那就是…这次的班会课主题就是——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心里面的朋友应该是怎么样的?
死友:交情深笃,至死不相负的朋友
挚友:志同道合的朋友
诤友:坦诚相见,直言相规的朋友
密友:亲密的朋友
闺友:闺房中无话不谈的朋友。
恒友:不离不弃的朋友,直到永远
忘年交:打破年龄、辈份的差异而结为朋友。
忘形交:指异性之间的友谊
君子交:指道义之交,即在道义上相互支持的朋友。
莫逆交:指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贫贱交:贫困潦倒时结交的朋友。
至交:友谊最深、不猜不疑的朋友。
知交:相知笃深的朋友。
金兰之交:指情意相投的朋友。后也指结拜兄弟。
我很羡慕憧憬的友情……我们都知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找的不是父母——而是朋友我们在不断长大那么、你和你的朋友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那么、你和你的朋友之间发生过什么伤心的事吗?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物罗杰斯对“友谊”作了三点概括:(1)能够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秘密;(2)对朋友充分信任,确信其“自我表白”将为朋友所尊重,不会被轻易外泄或用以反对自己(3)限于被特殊评价的友谊关系中,即限于少数的密友或知己之间。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为什麼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另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吹不到!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友谊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 越品越有味道? 友谊就像鹅卵石? 把山泉过滤得更加清沏? 友谊像不老松? 虽然早已布满皱纹? 它的根基却越加深、更加牢固? 友谊如一束阳光? 你走到哪里它就照到哪里? 友谊如一根小小的笔? 渺小而伟大? 友谊似一朵花? 寒风阻止不了它绽放? 友谊似绿州? 不曾畏惧过沙漠? 有了友谊我的伤痛少了几份? 有了友谊我的快乐多了几分? 有了友谊我少了一些寂寞? 有了友谊我多了很多感动?我们如何去守护友谊呢?对待朋友一定要守信。对待朋友一定要真诚。对待朋友一定要宽容
第四篇:读《一代人》有感
当我读到顾城的这首《一代人》时,我愣住了,因为这首诗尽然只有两句话,这一下激起了我的兴趣。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的全部内容,先不说对由于他的赏析,因为我基本也是理解的模模糊糊,但我却从中领悟到了一个人生道理:量变引起质变。诗题为《一代人》,可以理解为和也给了“一代人”黑色的眼睛,使一代人开始觉醒,并越来越强烈地去寻找光明,从而使“一代人”拥有强大的面对黑暗的力量。众所周知,黑是因为不反射光的缘故,是扼杀光明的结果,这本就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于是,“一代人”便拼命地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并吸收光明。
从古至今,这一哲理一直存在,从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到那“一代人”的年代人民群众的奋起反抗,再到现在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从中等生变为尖子生的过程,无不是验证了这一长存却又永不会过时的哲理,也证明了他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任何事的成功都没有捷径,都需要进过一个努力拼搏,冷静思考的量变过程,只有认识到这一点,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成功。
第五篇:我看《一代人》
希望
——读《一代人》有感
历史111顾逸飞
黑暗中,我看到一双眼睛,那是一双何等炽热的双眼,那眸子里迸射出耀眼的光芒,驱散着四周的黑暗,他似乎在寻找着,寻找着,寻找那潘多拉的魔盒中最后一件东西——希望。
黑暗中的那双眼睛是属于顾城那一代人的,那一代人走过了不一样的人生,他们盼望着祖国的富强,却等来了文革,但他们用奋斗让历史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是幸福还是悲哀?那个时代,黑暗与恐怖笼罩着整个天空,但那一代人却没有屈服,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执着而充满激情,他们高举着理想,用他们的笔向世界宣读着希望的美好。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用他的笔写下了慷慨的誓言,他把那黑暗当成墨水,用笔点出光明。他用他的笔宣誓他的精神,用一首首诗向社会呐喊,唤醒颓废的世人,唤醒那沉睡的古老文明的质朴与真实,那一代的人,他们在抗争,在战斗,不同的是,没有人会说顾城是一个战士。顾城是那个时代的人,但却与那一代人有着细微的差别,他不像孔子那样济世救俗,身体力行,他更像陶渊明,归隐而去,远离世俗的喧嚣。有人说他自私,说他悲观消极,但确确实实的是,顾城的思想是进步的,无不体现着抗争与拼搏,没有人能否定他的成就,否定他为那个时代做出的贡献。后人或许很难想象有过这样一个人,他是思想上的先驱者,但他却不是行为上的驱动者。顾城,更倾向于打造那个属于他内心的童话世界,可以看出,他像屈原一样,“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蒙蒙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他,在他那纯洁美丽的童话世界里安逸自得,这里是他的世外桃源,这里或许才是属于他的真正的世界。
黑暗中,有一束光,引向一个陌生的世界,那里,有一个人在书写着,在他的笔尖下,流淌着希望的光芒。顾城,他不是战士,但却是一个真正的战士。